深入文本,寻找读写结合点.doc_第1页
深入文本,寻找读写结合点.doc_第2页
深入文本,寻找读写结合点.doc_第3页
深入文本,寻找读写结合点.doc_第4页
深入文本,寻找读写结合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入文本,寻找读写结合点福州市麦顶小学 刘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名句,唐诗三百首序言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古往今来,读书与写作之间密切的关系是被众多名家认可的。在学习写作起始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言语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不断的言语实践才得以形成。课标在第一学段“写话目标”中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在“习作目标”中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第三学段在“习作目标”中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透过课标这些论述深入解读,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其理想境界应该是读写有效沟通。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充分挖掘课本资源,寻找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写作训练的空间,让阅读为写作架桥铺路,使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下面,我就结合日常的阅读教学,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粗浅体会:一、在重点词句处练写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学生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为让学生理解阮恒复杂的内心变化,我引导学生先去找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并建议学生联系上下文,把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写在句子旁的空白处。如“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应了这个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有的孩子在“然后又举起来”处写“他正是想到了小姑娘现在伤势很重,十分危险,急需输血,才举起了手”。有的孩子在“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处写“阮恒心里很害怕”,有的孩子在“忽然又放下去”处写“阮恒担心医生会把血都输给小女孩,自己会死去”这样写的训练,透过语言“外壳”把学生引进思索的“内在”,有效突破课文的难点,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学生丰富的读写,实际上就是对阮恒复杂的内心变化的感悟,对文本的感性体验和富于个性化的解读,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的意境之中。在说与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词句的冷暖,语言的温度。二、在语言空白处导写有些课文写得含蓄,留下空白处让读者揣摩;有些课文,因表达的需求,省略了一些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再创作的平台。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空白处”进行富有个性的填补。例如燕子专列一文中,“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是怎样救护的呢?课文没有具体描写。这个空白点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练笔空间。于是,我做了如下引导:小贝蒂在哪里寻找燕子?她会遇到哪些困难?她会怎样救护燕子?会想些什么?同学们纷纷开动脑筋,展开想象,动笔写作。在练笔的过程中,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想象,融自己的感受于文中,对文中未展现的情景进行了再度的创作,把善良的小贝蒂刻画得栩栩如生。这类练笔,打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让学生在想像的天空翱翔,促进了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如果细心观察,一定不难发现,课文中出现的小泡泡里面含有学生丰富想象的空间,我利用这些空白点,设计合理的练笔,拓展和提升教学内容。如第七册去年的树中,教师可从课文中的三处空白点入手,如:(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似乎在说什么?(2)接着,鸟儿看着灯火,仿佛想起了什么?(3)唱完了,鸟儿又对灯火看了一会儿,它似乎在说什么?这一补白练习,让学生对鸟和树之间真挚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三、在文章省略处导写 文章的省略处有明显的特征,它是以省略号为标志,明确昭告,这里有话只是未讲。因而,在教学时可结合文本以及学生具体的情况在省略处安排写的练习。如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花钟一课,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不同表达方式介绍鲜花的盛开,但仅介绍了九种花,为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我出示倒挂金钟、蝴蝶花、蛇床花等特征鲜明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展开想象,并要求学生用上平时积累的词汇或今天新学的词汇,用不同的说法写一写花儿的开放。学生有的说“蝴蝶花张开美丽的翅膀展示着自己的美丽”;有的说“倒挂金钟慢慢在晨光中苏醒”,有的说“木槿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实践证明,学生不仅能学以致用,还能活学活用。四、在插图处进行练写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材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文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学生通过视觉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是,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隐含性。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课堂教学就会更具有吸引力,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实施语言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例如燕子专列一文,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贝蒂救护燕子的图画,特别是人物的动作与表情,想象她可能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将贝蒂救护燕子的情景还原出来。结果学生兴趣很高,充分展示了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生1:小贝蒂在树下的草丛里听见了一个细微的声音。她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蹲下身子,轻轻扒开雪,发现一只冻僵的燕子正吃力地张着小嘴,仿佛在说:“小姑娘,快救救我!”小贝蒂捧起小燕子说:“小燕子,别担心,我会救你的。”说完,就对着小燕子不停地吹着热气,她多么渴望小燕子能快点暖和起来呀。过了一会儿,小燕子终于又活蹦乱跳了,还唧唧喳喳地叫着,仿佛是在谢小贝蒂呢!生2:在一棵大雪覆盖的树下,小贝蒂发现了一只冻得已经不能飞的燕子正瑟瑟发抖,她连忙跑过去,双手捧起小燕子,像捧起珍贵无比的宝贝一样,轻声对小燕子说:“小燕子啊,小燕子,你一定要坚持住,我会想办法救你的!”她将小燕子捧到嘴边,呵着气,温暖冻僵的燕子,心中还不停地默念着“小燕子,快醒醒呀醒醒呀”总之,课文中的插图与课文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直观、最简便的“教具”和“学具”。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时刻关注插图资源,就能让它成为语文学习的优质资源。五、在文章结尾处练写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的结尾处言虽尽而意无穷,这时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培养创造性思维。巨人的花园一课末尾有这样一句:“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文章到此收笔会引发每个人生动的联想,这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巨人的花园里又春意盎然,充满了欢声笑语,它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出示画面)瞧,他们相处得多和谐,玩得多开心哪!请大家以“欢乐的花园”为题目,尽量运用本课积累的语句以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来介绍,让读者看过之后也想去巨人的花园。这一练笔发挥了学生无限的想象,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为学生运用语言有搭建了一个平台。六、在课外实践中练写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编者精选的名篇和范文,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也是思维的典范。小学生写作文如同孩童学步,需要师长扶一把,让他们经历“阅读感悟观察体验自由表达”的过程,经历从“模仿(及格)到创造(破格)的过程。我在教学中按照知识的迁移规律设计读写结合点。如学完颐和园一课,可让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些自己曾游览过的风景优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