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口通道切换装置的设计及研究.doc_第1页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口通道切换装置的设计及研究.doc_第2页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口通道切换装置的设计及研究.doc_第3页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口通道切换装置的设计及研究.doc_第4页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口通道切换装置的设计及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口通道切换装置的设计及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硕士学位论文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口通道切换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姓名:韩亮亮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侯思祖 2011-03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目前,在电力通信网中,纵联电流差动保护越来越多的采用 2M 电路作为 传输通道,因此对 2M 通道的传输要求也越来越高。纵联电流差动保护根据电 气设备进出线两端变化的电流差值用来对电气设备进行保护。其具有良好的选 择性能并且对于产生的故障能够进行快速的切除,同时其灵敏度较高,因此在 电力系统保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光纤通信过程中利用光纤进行传输信号可以保证信号不受电磁干扰,并 且光纤传输的容量大,因此差动保护信号的通道越来越多的采用光纤通道。SDH 自愈网功能可保证一条传输线路出现故障时快速转换到另一条完好的线路,但 是信号发送和接收的路由不一致,而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则要求发送和接收的路 由必须一致。因此需要一种设备进行相关的切换从而确保差动保护准确的发送 和接收。 本文主要对切换装置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有损切换和无损切换的切 换特点,对切换装置进行了基础的设计,为今后的实际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首先,本文对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原理进行分析,了解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的特点,分析差动保护如何实现对电气设备的故障快速的切除。以及采用何种 形式的信号对差动保护进行有效的传输。 其次,针对传输链路出现故障时如何实现快速有效的切换进行理论的研究。 介绍了 2M 切换装置的基本原理与保护倒换机制,并对有损切换和无损切换的 原理及特点进行了比较。 再次,结合切换原理进行切换装置的设计,设备包括电源模块、控制模块、 切换模块、接口模块。电源单元采用双电源模式。控制模块进行通道的监测与 控制。切换模块在收到告警信号时进行通道的切换。接口模块实现接口的通信 及网管功能。 最后,通过实验对设计的切换设备进行验证。搭建实验平台,记录有损切 换和无损切换过程对保护信息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不同切换模式的特点。 关键字:纵差保护;2M 切换装置;可靠性 I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At the present, more and mor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es the 2M circuit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so it is very high for the transfer request of 2M channel.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current which is out of the line ends and in the Pilot current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protect against electrical equipment. It has a good selection of performance and for the failure to carry out rapid removal, while its sensitivity is high, therefore in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it takes a decisive role. With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using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ignal can guarantee that the signal is not affected by electromagnetic, and the capacity of fiber-optic transmission is great, the fiber-optic channel is used more and more by the differential signal channel. SDH self-healing network feature guarantees a transmission line which fails quickly converted to another good line, but the routing of the signal is sent and received inconsistent with pilot current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which requires sending and receiving routing must be consistent. So a device-dependent switch is needed to ensure that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is accurate to send and receive. Firstly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principle of pilot current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comprehends the pilot current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features, analysis that how the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to remove the failure rapid. And what form of signal on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for effective transmission. Secondly, it realizes how to achieve rapid and effective transition for the transmission link fails in theory. Using the double-send and selected-recieve collection manner, that is, at the same time send two signal, the receiver of a better way to receive the signal. When the receiver receives the signal of the channel fails when a transmission fails, the device quickly switch to another link, so as to achieve accurate realization of receiving signals. Once again, combining the principle of switch for switching equipment design,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power supply module, control module, switch module, interface module. Power supply unit has dual power mode. Control module is used for channel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witch module realizes the channel switching when received warning signals. Interface module implements an interface of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management features. Finally, take the experiment to verify the design for validation. Experimental platform is built to test the design of the model, analyzing sent and received messages and testing the received message is correct or not while a communication link is damaged. Analyzing the experiment data proof that this device designed can realize the differential signal transmission correctly. Keywords :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2M switching device; Reliability II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 口通 道切换装置的设计与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华北电力大学攻读硕士学 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 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 口通道切换装置的设计与研究系本人在华北电 力大学攻读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 果归华北电力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 完全了解华北电力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北 电力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光纤通信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电网的差动保护信号越来越多的采 用光纤通道进行传输1 ,光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为依据, 对发生在区内、区外的故障进行可靠地判断并利用光纤通道对输电线路两端的 信息进行传送。光纤通信由于采用光纤介质,所以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并且 2-3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较大的通信容量 。因此光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成为电网 保护的首要保护方式。根据保护信号传输方式的不同,采用的保护方式也不相 同。目前,电网的光纤差动保护主要采用两种传输方式,一种以专用光纤为传 输信道的保护方式,另一种保护方式为通道复用方式。专用光纤将差动保护信 号直接调制到光纤通道上进行传输,差动保护信号对信道容量要求光纤通道有 一定的冗余,虽然这种方式简捷方便但造成了光纤资源的巨大浪费,对于网络 4 传输的未来发展是不适合的 。如果专用光纤发生故障(如断缆),差动保护信 号的传输便受到影响,为提高通道冗余,需要其他方式对专用光纤进行辅助。 通道复用采用2M 传输通道对其进行传输,2M 复用通道易于进行时钟的同步并 且能够稳定的运行。因此,纵联电流差动保护主要采用直接复用2M 通道的传 输方式 5-6 。复用光纤保护通道的传输性能好,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而且组网灵 7-9 活,能适应电网结构的变化,从而广泛的应用于电网通信 。 保护信号在光纤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传输光纤受损而造成信号传输的 中断,信号的中断可能导致电气设备无法排除故障而使设备受损。纵联电流差 动保护复用 2M 口切换装置能够实现一条光纤通道受损导致信号传输中断的情 况下自动切换到另一条完好的光纤通道上去10 。避免了因为光纤故障而导致的 信号无法传输,从而使保护信号及时的传输到对端。 当前 SDH 发展的越来越完善,并且 SDH 网络结构和设备简单,兼容性好 以及易于实现数字交叉连接,因此光纤通信的组网大多采用SDH 的形式。不过, SDH 光纤的自愈功能11-13 并不能完全满足纵联差动电流对于通道传输时延的 要求,纵联电流差动保护信号要求发送和接收的路由必须一致,而光纤故障时 自愈网的收发路径不一致,因此采用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复用 2M 口通道切换装 置来提高通道的可靠性。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复用 2M 口通道切换装置可以实现保护信号收发路由的 一致,保障一路光纤受损的情况下迅速切换至正常的光纤线路上实现保护信号 依然可以进行准确地发送和接收。 1.2 国内外研究方法及现状 随着电力系统中差动保护的发展,通信方面的技术不断创新,通信设备及 1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材料的成本不断降低,尤其光纤通信的崛起促使电力系统中的信号主要采用光 14 纤通信网进行传输 。许多地方电力通信将发展光纤通信网作为主干网,从而 保证继电保护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电磁干扰并且传输速度快。在构建光 纤通信网络的光缆中,不仅提供了日常通信所需的接口和带宽,而且还为继电 保护提供了专有的光缆。因此电流纵联差动保护不仅可采用复用光纤通道(与 SDH 共用的数据通道)进行信号的传输15,16 ,而且还可以采用专用光纤通道(利 用光纤网络中继电保护的专有光纤)。如今采用光纤通道传送保护信号的电流纵 差保护装置的技术已经成熟。我国的三峡 220kV ,50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 电线路的通信保护通道几乎全部是光纤通道17 。这种通信方式将是未来主要的 传输方式。 光纤纵联差动保护正常工作要求光纤传输通道必须稳定,如果保护信号的 传输信道出现问题,光纤纵联差动保护也无法正常进行。为保证高压输电线的 安全运行,当差动保护信号传输信道出现故障时,差动信号不应因传输信道的 故障而无法传输,因此采用备用光纤为差动保护的传输信道提供保护18 。不论 采用专用光纤通道还是复用通道,都应具有一定的备用光纤,防止通道光纤故 障时导致无法进行差动保护信号的传输19 。 目前,国际上在对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M 口切换装置的规范上尚无统一的 标准,但在国内,有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等各网、省电网公 司已经组织过多次针对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2M 口切换装置的测试,相关规范与 标准还在制定中。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完善,关于通道切换的装置也不断的得到发展,越来 越多的设备可以实现快速的对不同通道进行切换。关于切换的时延,信号的有 损与无损等问题的探讨也不断的深入。各种切换装置也不断的涌现出来。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针对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复用 2M 口通道切换进行研究,分析纵联电 流差动保护信号对传输通道的要求,通过故障归类的方法得出影响纵联电流差 动保护的关键因素收发路由一致。之后重点研究了 2M 切换装置的原理, 比较有损切换和无损切换的特点,并以基于“双发选收”的有损切换原理为指 导,结合实际应用对设备机械尺寸、接入部署、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要求,设计 2M 切换装置,最后设计实验对设计的2M 切换装置进行验证。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本文的组织如下: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的 研究现状,同时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对纵联电流差动保护原理进行分析,根据纵联电流差动保护信号的 特点进行研究。 第三章对切换的原理进行研究,根据纵联差动保护信号对收发路由一致的 要求进行切换原理的分析。对有损切换和无损切换原理进行了具体描述与比较。 2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章进行切换的设计。设备包括电源模块、中央管理模块、2M 切换保护 模块、串口网管模块及以太网串口服务器网管模块。电源模块采用双电源模式。 2M 切换模块在收到告警信号时进行通道的切换。 搭建实验平台对上文切换的设计进行验证,通过检测发送和接收的报文并 对去进行分析,并且检测当传输链路故障时发生切换后接收方的报文是否和发 送的报文相同。通过实验得到设计的切换过程可实现差动保护的可靠的收发。 第五章为总结与展望部分,对课题所完成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探 讨了课题的后续研究和工作方向。 3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 纵联差动保护的理论研究 2.1 纵联差动保护的技术分析 纵联差动保护概述 继电保护用于断开有故障的电力元器件,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保障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安全保护装置20-3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需要对保护的设备 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并且即时的排除各种故障,确保电力系统中的各个设备都 能正常的运行,当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将损失降至最低。为满足继电保护对时 延的要求,保护装置必须具备快速性以及可靠性。快速性要求动作尽可能的迅 速,快速的关键意义不只是简单的进行快速的跳闸,更重要的是提高电网的稳 32 定性,从而尽可能的减少相关的故障的发生 。可靠性要求所安装的继电保护 装置只有在相关规定的要求下进行动作(动作可靠),而在其他不需进行动作的 情况下保证不产生任何动作。另外还要求继电保护具有选择性,即发生故障时 选择距离故障点最近的装置进行动作,从而可以迅速准确的实现相关的保护 33 。 实践证明,根据线路两侧的电气量可以对本线路中任意一点准确快速的判 断出是线内短路还是线外短路,从而比较准确快速的对本线路的短路进行切除。 34 因为需要将变化的电气量传到对端从而进行两端信号的校对 ,达到延时的一 致,此种方式在纵向的两侧进行传输所以称为纵联差动保护。 线路纵联保护两端的电气量可以是流经两端的电流,电流的相位以及功率 变化的方向,采用不同的电气量进行比较可以构成不同的差动保护原理。图2-1 为两端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的一般结构框图。 图2-1 输电线路纵联保护结构框图 由图可看出保护装置、通信设备以及通信通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纵联保护。 4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5 其中保护传输通道由通信设备和通信通道构成 。 纵联电流差动保护的基本原理 输电线在正常运行时以及出现线外短路和线内短路时线路的两端电流量会 出现不同的特征,由电流量不同的特征分为不同原理的线路纵联保护。纵联电 流差动保护原理是根据输电线路两端电流向量和以及电流波形的特性构成的。 1)线路内部短路: M I IN N M I K 图2-2 线路内部短路示意图 I +I I ?I 此示意图中,动作电流 M N 大于制动电流 M N ,导致此时继电器动 作。如果在线路内部有电流流出,这种情况为动作电流。 2 )线路外部短路: M I I N M N I K 图2-3 线路外部短路示意图 I +I I ?I 动作电流 M N 小于制动电流 M N ,这时继电器不动作。而如果产生 36 穿越性的电流,即为制动电流 。 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如果应用于低压配电网中的短距离输电线路纵差保护, 由于此差动保护线路距离短,分布电容电流小,准确设置互感器可以对其进行 匹配,当发生外部短路时,不平衡电流将会很小,因此一般不需要进行制动。 而如果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用于长距离的高压输电线路,由于线路分布电容电流 大,短路电流和并联电抗器电流中的非周期分量导致电流互感器饱和等原因, 当外部发生短路时可能导致不平衡电流大,为防止保护误动的发生必须采用制 动方式。根据可采用制动量的不同,相应的有不同的分析方法以及相应的动作 37 特性,将这些特性进行归纳,如下所述 : 制动量为线路两端电流矢量差的电流差动保护的动作特性: 5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I I m n 为简便,用 代表 M 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 为N 侧电流互感器的 二次电流,其动作特性表达式为: ? ? ? ? | I m +I n | ?K | I m ?I n |I s (2-1 ) I 式中K制动系数,(0 K 1 ); s 差动电流的定值。 发生外部故障,线路纵差保护不进行误动作的条件为被保护线路两侧的电 流差动继电器应同时处于共同闭锁区。发生内部故障,如果发生故障时线路两 端的电流接近同相,此制动方式可使内部故障时产生的制动量最小。因此,在 外部故障时在选取采用哪种电流差动保护动作特性时应该考虑传输误差产生的 38 影响,保证电流差动保护进行可靠动作 。 制动量为线路两端电流的幅值之和的电流差动保护的动作特性: 如果外部故障时两侧电流的相位与 180相差较大时,为避免制动量和动 作量相近而导致误动则不能使用式 2-1 的制动方式,而采用以下方式较为可靠, 其表达式如(2-2 )所示: | I +I | ?K | I +I | I m n 1 m n s (2-2 ) 上式中设置了线路两端电流的标量和(比率制动),从而确保保护制动可以 在外部故障时进行,同时确保准确动作的可靠性。从而使线路区外出现大电流 故障时进行可靠的保护;但区内故障时降低了保护动作的灵敏度,当线路的内 部故障有电流流出以及发生高阻接地时会导致保护出现问题。通过设置制动系 数对其进行解决。在保证差动保护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根据线路的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制动系数,同时尽可能选择较小的制动系数K1 以确保良好的灵敏度。 在日常的实践应用中,保护装置通常将判据中的制动系数当做一整定值进 行处理,根据线路的实际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动系数或采用折线式多级制 39 动特性 。 继电保护信息传输格式 继电保护传输的信号通常采用 HDLC 格式,按固定间隔 TS 发送报文。其 40 传输格式如图2-4 所示 : 连续5个1后 自动插1个0 CRC校验值 报文头 报文尾 报文内容 图2-4 继电保护信息传输格式 一帧通信报文的组成部分为报文头、报文内容、CRC 校验值和报文尾。报 6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文中的报文头和报文尾均为固定值,即“01111110 ”的 8 比特序列。发送端报 文内容如果出现连续5 个1则在后面自动插入1 个0 ,和报文头和报文尾 进行区分;相应地,接收端如果连续收到 5 个1则将后面插入的那个0 自动删除。CRC 校验值用来对收发两端的数据进行校验,对误码进行检测。发 送端的报文内容除以特定的多项式,产生的余数便为CRC 校验值的内容;同理, 接收端的报文内容除以与发送端相同的多项式,产生的余数与接收到的CRC 校 验值进行比较,若两者相等,则认为报文传输过程中没有产生误码,否则认为 报文接收失败。两个报文之间可以用高电平或多个“01111110 ”序列构成其空 闲比特位。 2.2 纵联差动保护的传输延时和通道分析 纵联差动保护延时的分析 线路纵差保护线路两端的电流的采样是由不同装置进行的。如果两端电流 的采样时间不一致,两侧电流的相量和便不是同一时刻的和从而动作电流出现 误差。当区外故障时会使不平衡电流增大。 解决方法:使线路两端的采样实现同步,或进行一定的相位补偿。 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的同步方法有:采样数据修正法、采样时刻调整法、时 钟校正法 采样数据修正法: 图2-5 采样数据修正法示意图 设tM1 时刻M 侧保护从M 侧向N 侧发送了一帧保护数据信息,该信息包 含时标tM1 、在tM1 时刻进行采样得到的电流值及其它状态和时间信息。本帧 信息传到N 侧的通道时延为td1 ,到达N 侧的时刻为tN ,再经过时延td ,在tN3 时刻N 侧保护开始向 M 侧保护同样发送一帧数据信息,该帧信息中包含时标 tN3 、M 侧传至N 侧的时标tM1 、N 侧经计算得到的延时td 、以及在tN3 时刻 采样得到的电流值,传至 M 侧的延时为 td2 ,到达M 侧时刻为 tM 。信息的收 发使用同一通道,在M 侧进行通道延时t d 的计算。 t t 1 t 2 t ?t ?t / 2 d d d M N d (2-3 ) N 侧采样时刻tN3 与M 侧时间轴上的时刻t M 相对应可得: 7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t ?t M M d (2-4 ) 以t M/TS 的整数部分作为代号对齐M 侧的电流数据与刚收到N 侧的电流 数据。 一般情况下,使用此种方法传送数据,数据为对应某一采样时刻经过傅里 叶变换得到的基波电流向量。因此需要将N 侧传至 M 侧的电流值乘以适当的 旋转因子,得到相应的电流向量值。 采样时刻调整法: tmr tms 主机 tss tsr 从机 Td 图2-6 采样时刻调整法示意图 1)主机向从机发送计算通道延时的命令后,从机向主机发送一帧用于测定 通道时延的报文,同时从机的基准时刻为本侧装置的相对时钟,从机发送报文 的时刻为tss ; 2 )主机收到该报文后,同样以本侧装置的相对时钟作为基准,对报文的接 收时刻进行记录,接收时刻为 tmr ,经过一个定时,在 tms 时刻向从机回发一 帧测试报文,报文内容含有tms?tmr ,进行通道延时的测试; 3 )在 tsr 时刻从机收到主机发送的测试报文,并从报文中得到 tms?tmr , 由此经过计算可得通道时延: tsr ?tss ? tms ?tmr T d 2 (2-5 ) 图2-7 通道延时测量 通道时延得到测定后,假设通道时延Td 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主机 以内部时钟为基准,以固定间隔TSM 对数据进行采样,向从机发送报文信息。 8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机接收到报文,并且根据通道时延可以得到主机在什么时刻采样,再根据本 侧电流的采样时刻,从而得到线路两侧装置采样时刻的误差Ts 。若采样时刻 从机超前于主机Ts ,则从机下一个采样间隔 TSS 进行调整,使 TSS TSM , ?T 从而可以实现Ts 0 。当 s (为任意小的值)时,可以认为两侧装置 数据的采样实现了同步。 时钟校正法 在收发两端设置高精度晶振的时钟,同步的过程是对两端时钟的调整。因 此同步后即使出现故障造成通信中断的时间很长,收发两端的时钟也能在一定 的时间内保持同步运行。目前较多的采用GPS 脉冲时钟进行两端的同步,进而 完成同步采样,而通过对通道延时的测量还可以实时监视通道的延长时间。 采样数据修正法在通信路由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已知通道延迟时间,当通 信干扰或中断时,采样同步基本不会受到影响。当通信恢复至正常情况时,保 护可以根据新接收到的电流向量报文,对差动保护的算法立即进行处理。有利 于差动保护的快速动作。 纵联差动保护对传输延时和通道的要求 由于继电保护主要是能将线路的状态的良好与否进行区分,对是否动作必 须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动作的时间有严格要求。因此继电保护信号有以下特 点: 1 为进行快速可靠切除故障,信号传输的时延以及判别时间应尽可能短。 2 由于发生故障才发送信号,因此平常通道很少发送信号,并且电压等级 越高,发生故障的概率越小。因此在电力系统进行继电保护信号的传输中,复 用保护通道以及保护装置在正常状态下不发送信号,而当出现故障时必须快速 的进行信号的发送。通信通道和保护装置的可靠性要高,保证信号的准确发送。 3 由于故障发生的时间不能确定,因此信号的发送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继电保护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要求保护通道应满足: l 通道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可以安全可靠的进行传输。远方保护装置以 及通道在电磁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干扰,因此保护通道需要对外界的干 扰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当没有任何信号从发送端发出时,接收端不应因干扰 的存在而导致接收虚假信号,从而根据虚假信号进行动作。当发生故障时,不 应因干扰的存在导致拒收信号或丢失信号。其中导致丢失信号的情况有下面几 种: 远方保护通道发送信号而继电保护装置完全没有收到保护命令信号。 命令信号的接收时间太长,从而超过了继电保护对于传输时间要求的最 长时间。 收到的命令信号的长度不能满足继电保护的要求,不足使继电保护进行 动作。 2 传输时延小。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的并行运行,减少用户使用低电压的 情况,以及尽可能避免故障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坏必须快速的进行故障的切除。 远方保护要求故障的检测到切除的总时间为 47 190ms。根据电压等级、保护 9 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方式进行时间的整定。 41 目前有关继电保护的标准对时延的要求有 :保护系统切除故障的整定时 间为 28190ms;远方保护系统进行保护动作的过程总动作时间为 270ms ; 有噪声存在的情况下,实际最大传输的时间为265ms (未考虑通信通道),具 体各部分的时延为:远方保护信号发送端进行命令启动的时间为 15ms ,接收 端进行选择判决的时间为 140ms ,噪声导致的附加时延为 020ms 。对不同 保护方式实际进行传输的最大时间的建议值为:模拟信号情况下,闭锁式为 15ms,允许跳闸式为20ms (模拟),直接跳闸式为40ms ;数字信号情况下, 闭锁式为10ms,允许跳闸式为10ms,直接跳闸式为10ms。 标准规定主保护信息在微波通道或光纤通道传输时时延不应大于5ms 。 总之,继电保护装置应具有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快速性,即无故障 时继电保护装置不产生误动,一旦发生故障需要可靠动作,根据情况有选择地 对故障进行切除,尽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