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材 第七章 能量代谢.doc_第1页
生理学教材 第七章 能量代谢.doc_第2页
生理学教材 第七章 能量代谢.doc_第3页
生理学教材 第七章 能量代谢.doc_第4页
生理学教材 第七章 能量代谢.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本章导读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经消化道消化后吸收入血液。然而,这些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到哪去?充当什么角色?有何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营养物质随血流分布于全身的组织细胞,其主要作用是为机体组织、细胞的活动提供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维持体温。本章宏观地探讨能量的产生、转移、贮存和利用,而不去研究其具体过程,是从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入手阐明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特点以及释放的能量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它转移、贮存和利用,ATP是细胞贮能和供能的关键性物质。然而,用什么方法可以计算其所释放的能量?在单位时间内机体究竟释放了多少能量?科学家们用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回答了这些问题。临床上常用的是间接测热法,其原理是利用定比定律的原理测定一定时间内机体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氧化分解了多少,从而间接测算机体在这段时间内所释放的总热量。本章还分析了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机体能量代谢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体表面积、肌肉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和环境温度等。此外,年龄、性别、睡眠以及激素水平等因素也与能量代谢有关。判断在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基础代谢)是否正常对临床上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这就意味着生物体与环境之间持续不断的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material metabolism)和所伴随着进行的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物质代谢包括合成代谢(anabolism,又称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catabolism,也称异化作用)。前者是指机体在生存过程中,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结构成分及其他物质的过程;后者是指体内物质和组织成分,经异化作用,被分解氧化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此,合成代谢是吸能反应(endergonic reaction),而分解代谢是放能反应(exergonic reaction),两者紧密联系。通常把生物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第一节 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Overview of energy metabolism)一、能量的来源(Production of the body energy)机体体温、心跳、呼吸和肠蠕动等过程的维持以及其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只能来源于食物中的能量物质,如糖、脂肪和蛋白质,因为机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的光能,也不能直接利用外部供给的能量。这些能源物质分子结构中的碳氢键蕴藏着化学能,在氧化过程中碳氢键断裂,生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蕴藏的能量。(一)糖 一般情况下,糖(carbohydrate)为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机体所需的总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分解代谢提供的。糖的消化产物葡萄糖被吸收入人体后,一部分成为血糖供全身细胞利用;另一部分经合成代谢以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还有少部分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或蛋白质。葡萄糖转化供能的主要方式是产生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其转化过程有两条途径:其一,在氧充足时,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同时释放大量能量。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可净合成38molATP。其二,在氧不足时,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分解为乳酸,同时只释放少量能量。1mol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只净合成2molATP。上述糖分解的两条途径各有不同的生理意义,糖的有氧氧化是机体在正常情况下供能的主要途径,而糖酵解则是生物体在缺氧状况下供能的重要方式。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机体绝大多数组织都能得到足够的氧供应,能通过糖的有氧氧化获得能量。糖的有氧氧化通过调节ATP的量来控制机体或器官对能量的需求,即当ATP含量较高且能量供应充足时,糖有氧氧化的关键酶(如丙酮酸激酶、柠檬酸合成酶等)活性降低,氧化磷酸化减弱,糖的消耗减少,反之亦然。但是,当机体处在相对缺氧状态时,糖酵解加强,以供应急需的能量。如剧烈运动,骨骼肌的耗氧量增加,血液供应不足,骨骼肌处在相对缺氧状态而导致糖酵解增强,以保证骨骼肌能量的应急需要。又如在休克、肺心病和心力衰竭等,因循环和呼吸衰竭,组织缺氧,糖酵解过度,故易发生乳酸堆积而出现酸中毒,成为重要的死因之一。此外,某些组织细胞如视网膜、小肠粘膜、睾丸、肾上腺髓质、粒细胞和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等在充足供给葡萄糖时,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能量,而有氧氧化反而减少;红细胞无线粒体,缺乏有氧氧化的酶系,能量几乎全部依靠糖酵解供应;脑组织糖原贮存少,并对缺氧敏感,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的有氧氧化,因此,当血糖低于正常值的1/31/2时,即可出现脑功能障碍,如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等。(二)脂肪 除糖外,机体的另一供能物质是脂肪(fat)。脂肪是能源物质在体内最主要的储存形式,其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供给能量,人体所需的能量约30%40%来自脂肪。在体内氧化供能时,1mol脂肪所释放的能量约为糖有氧氧化时释放能量的2倍。经消化道吸收入人体的脂肪及其分解产物,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为类脂质,用以构成人体的细胞;另一部分以脂肪形式储存在皮下组织、腹膜壁层和内脏器官等处,当机体需要时可迅速分解利用。 机体组织利用脂肪酸供能的基本方式是-氧化,脂肪酸-氧化的最终产物也是CO2和H2O,同时释放蕴藏的能量。此外,脂肪酸在肝内可生成酮体再供其他组织利用,测定动脉血酮体比率(arterial ketone body ratio,AKBR)可作为反映肝脏能量代谢状况的指标之一。当AKBR0.7时,肝线粒体功能正常,机体靠氧化葡萄糖供能;当该比值在0.40.7之间时,线粒体功能受损,机体靠脂肪酸-氧化供能;当AKBR0.4时,线粒体功能衰竭,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过程停止,葡萄糖和脂肪酸均不能作为基质供能。在饥饿状况下,糖供应不足时,机体供能主要依靠脂肪分解。脂肪分解过多,酮体生成也会增加,可发生酮血症。因此,对不能进食的病人,补充葡萄糖可预防酮血症的发生。但是,对于肝硬化患者,高糖补充营养反而加重糖代谢异常。因为,肝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糖、血脂和能量代谢异常,以餐后高血糖和高血糖素为主要特征,故以脂肪乳剂为能源的营养支持比高糖能量更合理。(三)蛋白质 一般情况下,机体不靠蛋白质(protein)供能。蛋白质的消化产物氨基酸在人体内的主要用途是形成组织蛋白质,用以构筑细胞和合成激素、酶等生物活性物质。但是,当糖和脂肪供应不足时,如长期不能进食或能量消耗过大时,体内蛋白质才被分解为氨基酸,经脱氨基生成-酮酸参与三羧酸循环而氧化分解供能,此能量主要用于维持必要的生理活动。氨基酸在体内氧化除了生成CO2和H2O外,还生成其他的化合物,如尿素,氨等。总之,机体能量的供给主要靠三大营养物质。然而,过多或过少对机体均造成影响。如果营养素补充不足,将使机体出现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最终引起机体功能活动受限。如果营养素补充过多,对机体也有危害。过多的蛋白质可加重肝、肾的负担;过多的糖则可转化为脂肪而在肝内沉积,大剂量葡萄糖可抑制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其代谢产生的CO2则可加重受损呼吸道的负担;过多的脂肪可引起腹泻、胆汁淤积、肝肿大、肝损害、凝血障碍及前列腺素代谢紊乱等,进而影响机体抵抗力。因此,合理的饮食是保证机体能量恒定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机体进行正常功能活动的关键性措施。二、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Role of ATP in metabolism)机体的能量虽然来自食物,但机体的组织细胞并不能直接利用食物中的能量,而需要一个中间环节,这就是ATP。ATP广泛存在于所有细胞的胞浆和核质中,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它由腺苷、核糖和三个磷酸根组成,其中最后两个磷酸根用高能磷酸键连接。ATP贮存能量的主要部位是高能磷酸键,1mol分子ATP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生成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时,可产生30.5千焦耳(Kilo Joules,kJ)的能量(标准状态下)和50.16KJ的能量(体温状态下)。如果ATP同时断裂二个高能磷酸键则生成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并产生更多的能量。其消耗的ATP主要由上述三大营养物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经ADP重新合成。可见,ATP既是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又是体内直接的供能物质。临床上可采用酶学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检测细胞的Na+-K+-ATP酶活性和能量负荷(energy charge,简称能荷)来了解ATP生成和利用的平衡关系。能荷是指在总的腺苷酸系统中所负荷的高能磷酸根程度。能荷=(0.5ADP+ATP)/(ATP+ADP+AMP),细胞能荷值的高低可反映体内细胞能量代谢的状态。总之,ATP是机体参加许多生化耦联反应的中间化合物,它以能量流的方式,不断地消耗和获取能量,使机体完成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三、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Transfer, storage and utilization of energy)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约50%直接转变为热能,用于维持体温,并向外界散发。其余不足50%是可被机体利用的自由能,这部分能量不能为细胞直接利用,必须先以化学能的形式转移并贮存于ATP的高能磷酸键内。当能量过剩时,可通过ATP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肌酸和磷酸合成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而贮存起来;当ATP分解释放能量时,CP又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而生成ATP,以补充组织细胞ATP的消耗,从而满足机体在应急生理活动中对能量的需求。ATP所释放的能量主要为机体合成代谢以及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如细胞生长过程中各种物质的合成、肌肉收缩、神经传导、细胞膜对各种物质的主动转运(消化道的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离子浓度梯度的维持等)、腺体分泌等等。可见,ATP是能源物质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能量传递者,而CP则是暂时贮存能量,在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之间起着缓冲作用,维持ATP浓度的相对稳定。由于ATP是体内重要的贮能和直接的供能物质,它的合成和分解是体内能量转移、贮存和利用的重要环节。所以,临床上常把ATP作为治疗肌萎缩和肌无力、休克、昏迷、肝炎、神经炎、心肌炎和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辅助性药物。上述体内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如图7-1所示。第二节 能量代谢的测定(Measurement of energy metabolism)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机体每天摄取的营养物质中的化学能,经复杂的化学变化后,这些能量除少部分贮存于ATP为机体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源外,大部分直接以热能的形式不断地向外界发散,即食物化学能-贮存能量=对外作功+散失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指出: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它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由一个系统传递给另一个系统,而在转化和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数值不变。机体能量代谢也遵循着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即能量(包括动能、热能、电能和化学能等)一旦产生,它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因此,测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食物或产生的热量与所做的外功,均可测算出机体在同一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能量代谢率(energy metabolic rate)。能量代谢的测定对劳动卫生、营养学、运动生理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测定机体在单位时间内发散的总热量有两种方法:直接测热法和间接测热法。一、直接测量法(Direct calorimetry)直接测量法是利用一种特殊测量装置直接测量整个机体单位时间内向外界环境散发的总热量,如果不做外功,这个热量就是单位时间机体代谢的全部能量。其原理是单位时间内由机体散发的热能使一定量水的温度升高,根据流过管道的水量和温度差,将水的比热考虑在内,即可算出机体散发的总热量。直接测热装置(如图7-2)的主体为一大隔热室,机体散发的热可使室内铜管中循环的水温升高。由于直接测热法装置庞大,结构复杂,仪器精密,操作繁琐,难于推广,故现已被间接测热法所代替。二、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一)原理定比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物的量之间呈一定比例关系。例如,氧化1mol葡萄糖,需要6mol O2,同时产生6mol CO2和6mol H2O,并释放一定的能量(H),其反应式是:C6H12O26O2 -6CO26H2OH。可见,在同一种化学反应,一定数量的某种物质在氧化供能时,不管中间过程及条件有多大差异,这种定比关系保持不变。体内氧化1mol葡萄糖与体外燃烧1mol葡萄糖的反应式完全相同,因此定比定律也适用于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供能反应。间接测热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定比定律的关系,只要测出一定时间内机体中氧化分解糖、脂肪和蛋白质各有多少,就可以间接测算出机体在这段时间内所释放的总热量。然而,糖、脂肪和蛋白质在氧化分解时究竟产生多少能量?各种营养物质各氧化了多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了解下面几个基本概念及其数据。(二)测定参数及数据1食物的热价1g某种食物在体内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又称为食物的卡价(caloric value)。食物的热价可分为物理热价和生物热价两种:物理热价是指食物在体外燃烧(弹式热量计测量)时所释放的热量;生物热价则是指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出的热量。三大营养物质的热价见表7-1。表7-1 营养物质氧化的有关数据营养物质 产热量(kJ/g) 耗O2量(L/g) CO2 产生量(L/g) 氧热价(kJ/L) RQ(CO2/O2)物理热价 生物热价 糖 17.2 (4.1 kcal) 16.7 (4 kcal) 0.83 0.83 21.0 1.00脂肪 39.8 (9.45 kcal) 37.7 (9 kcal) 2.03 1.43 19.7 0.71蛋白质 23.4 (5.65 kcal) 16.7 (4 kcal) 0.95 0.76 18.8 0.80混合食物 - - - - 20.4 0.85但由于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完全被氧化分解,还有一部分蛋白质主要以尿素形式从尿中排泄,同时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率分别为:糖(98),肪(95)和蛋白质(92)。因此,三大营养物质的生物热价比物理热价低。2食物的氧热价某种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三大营养物质的氧热价见表7-1。食物的氧热价在能量代谢的测定方面有重要意义。因为这个概念应用于整个机体,可根据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耗氧量计算出该人的能量代谢。3呼吸商在一定时间内,机体的CO2产量与耗O2量的比值(CO2/O2),称为某种物质的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即:RQ=CO2产量/耗O2量(用mol数或ml数表示)。由于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含的碳、氢、氧不同,在体内氧化时的耗O2量和CO2产量也不同,故根据各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式计算出来的RQ亦各异。(1)糖 糖的RQ为1.00,因为糖氧化时产生的CO2分子数与消耗O2的分子数相同。如葡萄糖氧化:C6H12O66O26CO26H2OH,RQ=6/6=1.00。(2)脂肪 脂肪的RQ小于1.00,因为脂肪分子中O2的含量远比碳和氢少。如三油酸甘油酯(trilein)氧化:C57H104O680O2-57CO252H2OH,RQ=57/80=0.71。(3)蛋白质 机体可利用的蛋白质种类很多,测定其RQ比较困难,故只能通过蛋白质分子中的碳和氢被氧化时的需O2量和CO2产生量,间接推算其RQ约为0.80。(4)混合食物 一般情况下,人们吃的是混合食物,其RQ约为0.85。上述营养物质的RQ列于表7-1。(5)测定RQ的意义 测定RQ可以帮助估计在某一段时间内机体氧化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它们的大致比例。例如,RQ接近于1.0,提示体内氧化的营养物质以糖类为主;若RQ接近于0.71,则表示机体以脂肪氧化供能为主;而机体处在长期饥饿情况下,能量将主要来自本身蛋白质的分解,此时RQ接近于0.80。当机体的糖大量地向脂肪转化时,糖分子含氧量高于脂肪和蛋白质,其代谢释放的氧较多,使氧耗量减少,故RQ加大,可达1.30。糖尿病患者由于含氧量少的脂肪和蛋白质转化为含氧量较多的糖,使氧耗量增多,故RQ减少,可低于0.71。此外,测定RQ可推测器官的代谢过程,如以单位时间的血流量和动静脉间的O2和CO2差值计算脑的RQ为0.910.97,表明脑的供能物质以糖为主。4非蛋白呼吸商 糖和脂肪氧化(非蛋白质代谢)时的CO2产生量与耗O2量的比值,称为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NPRQ)。研究工作者已从0.7071.00范围内的非蛋白质呼吸商,算出糖和脂肪两者氧化的百分比以及相对应的氧热价,如表7-2。表7-2 非蛋白呼吸商和氧热价非蛋白呼吸商 氧化的百分数( %) 氧热价(kJ/L)糖 脂肪 0.707 0.00 100.0 19.610.71 1.10 98.9 19.620.72 4.76 95.2 19.670.73 8.40 91.6 19.720.74 12.0 88.0 19.780.75 15.6 84.4 19.830.76 19.2 80.8 19.880.77 22.8 77.2 19.930.78 26.3 73.7 19.980.79 29.9 70.1 20.030.80 33.4 66.6 20.090.81 36.9 63.1 20.140.82 40.3 59.7 20.190.83 43.8 56.2 20.240.84 47.2 52.8 20.290.85 50.7 49.3 20.340.86 54.1 45.9 20.400.87 57.5 42.5 20.450.88 60.8 39.2 20.500.89 64.2 35.8 20.550.90 67.5 32.5 20.600.91 70.8 29.2 20.650.92 74.1 25.9 20.700.93 77.4 22.6 20.760.94 80.7 19.3 20.820.95 84.0 16.0 20.860.96 87.2 12.8 20.910.97 90.4 9.58 20.960.98 93.6 6.37 21.010.99 96.8 3.18 21.071.00 100.0 0.0 21.12(三)测定方法及其应用间接测热法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反应物的量和产物的量之间所呈现的固定比例关系,从而测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测定耗O2量和CO2产生量的方法有两种:闭合式和开放式测定法。1闭合式测定法实验动物或人从一个闭合装置(通常用肺量计,图7-3)中不断摄取O2,呼出的CO2被装置中的CO2吸收剂吸收。随着呼吸的变化,浮筒内的氧逐渐减少,而呼出的CO2又被吸收,因此描笔记录的曲线逐渐下降。根据描笔下降高度,算出一定时间(通常为6min)内的耗氧量。此法主要用于安静状态下能量代谢的测定,临床上常用闭合式测热法来测定基础代谢率。2开放式测定法在呼吸空气条件下,将受试者一定时间内的呼出的气体收集于气袋中,用气体分析仪分析呼出气中的O2和CO2容积百分比。再根据两者的差值,计算出该时间内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此法可用于安静状态或各种运动程度的能量代谢的测定,特别适用于劳动或运动时能量代谢的测定。(四)间接测热法的测算1理论测算法(1)测算原则 实验测得的尿氮量和一定时间(通常为24h)内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根据表7-1和表7-2中所列的相应数据,就可计算出该时间的产热量。(2)测算步骤 测出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并测出尿氮排出量;根据尿氮含量(蛋白质分子中含16%的N2,1g尿氮相当于氧化分解6.25g蛋白质)算出蛋白质的氧化量和蛋白质食物的产热量,在总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中扣除蛋白质氧化代谢的份额,再根据所剩的耗O2量和CO2产量计算出NPRQ;查出表7-2中该NPRQ所对应的氧热价,进而算出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算出总产热量,即蛋白质食物产热量与非蛋白质食物产热量之和。间接测热法理论上的测算程序繁琐,需要测定尿氮和呼吸商,故实际工作中很难推广,多采用简化法计算。2简化测算法将机体总RQ看成NPRQ,测定一定时间(通常为24h)内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即可计算出机体的产热量。因为,一般情况下,人体内蛋白质氧化供能很少,且较稳定,故尿氮量的测定可省略。用简化法计算的产热量数值与理论测算的产热量数值颇为相近,其误差值在1%2%。3临床简便测算法一般情况下,人们吃的都是混合食物,其NPRQ为0.85,与此相应的氧热价为20.34kJ/L,因此,用肺量计测得一定时间(通常测6min,再换算成24h)的耗O2量后,便可计算产热量。即:24h产热量=20.34kJ/L耗O2量(L)。总之,上述测算法都是以定比定律为基础,均要测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耗O2量,最后计算机体在24h的产热量。三种测算法均可反映机体的能量代谢状态,但在临床实践中以临床简便测算法的应用最广泛,因为该测算法的方法简单,测算方便,所得数值与理论测算和简化测算的结果非常接近。4静息能量消耗的测算采用间接测热法,收集呼出气进行血气分析,用Weir公式计算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REE(kJ/d)=3.941耗O2量(L/d)1.106CO2产生量(L/d)2.17总尿氮量(g/d)。实验发现,糖尿病人REE明显降低,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瘦素(leptin)水平下降和其它激素水平改变有关。因此,在临床上测定REE可帮助了解某些疾病的能量代谢变化,判断热能供应是否过多或过少,为探讨机体能量代谢特征和规律,准确制定治疗食谱提供理论依据。第三节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Factors affecting energy metabolism)一、 体表面积临床上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热量是为了要判断被测者的能量代谢率是否正常。然而,用什么指标作为能量代谢率的衡量标准是多年来许多生理学家试图要解决的问题。曾有人以体重作为能量代谢率的衡量标准,结果发现小动物(如鸡)每公斤体重的产热量比大动物(如马)的高得多。但是,如果以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作为计算单位,则不论动物大小,每24 h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几乎是相等的,约为4 184kJ。在人体,基本情况也是如此,当将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和一个瘦小的人比较时,如以体重作为衡量标准,则身体瘦小的人每公斤体重的产热量与身材高大的人的产热量相比明显增高;如以体表面积计算,则不论身体高大或瘦小,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都比较接近。因此,体表面积成为衡量能量代谢的标准,即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小时的产热量kJ/(m2h)来表示能量代谢率。除能量代谢率外,机体的心输出量、肾小球滤过率、肺活量以及主动脉和气管的横截面等均与体表面积呈一定的比例关系。人体表面积的大小可从身高和体重两项数值来推算。我国人体的体表面积可根据Steveson算式进行计算: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体表面积还可根据图7-4直接查出来。其做法是将受试者的身高和体重连成直线,此直线与体表面积交点的数值,即为该受试者的体表面积。 二、 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是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机体任何轻微活动,如劳动、体育锻炼、走路跑步等各种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而提高能量代谢率。因为不管是运动开始,还是运动停止后,能量代谢均维持较高水平。例如,在运动初期将出现氧债(oxygen debt),机体的摄O2量少于肌肉代谢的实际耗O2量,把亏欠的这部分O2量叫做氧债。此时机体只能动用贮备的高能磷酸键和进行无氧酵解来供能;运动停止后的一定时间内,循环、呼吸机能还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其目的是摄入更多的O2,以偿还氧债。在运动或劳动时,耗O2量显著增加,这是因为肌肉活动需要能量供给,而能量则来自营养物质的氧化所致。在剧烈运动或强劳动时,其机体产热量比平静时可增加数倍到数十倍。不同强度劳动或运动时,能量代谢值的变化情况见表7-3。表7-3 不同活动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机体活动情况 产热量kJ/( m2min)躺 卧 2.73开 会 3.40擦 窗 8.30洗 衣 9.89扫 地 11.36打排球 17.04打篮球 24.22踢足球 24.96从表中可看出,随着劳动或运动强度的增加,机体产热量也随着增加,提示机体耗O2量与肌肉活动强度呈正比关系。因此,可将能量代谢率作为评价劳动强度的指标。三、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们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2h3h达到最高,延续7h8h),即使在安静状态,机体的产热量也要比进食前增加。这种由食物引起机体额外产生热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不同食物产生的特殊动力效应不同:蛋白质类食物额外增加的热量可达30%;糖和脂肪的特殊动力效应可增加热量约为4%6%;混合食物的这种作用较小,仅为10%左右。关于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机制尚未清楚,目前认为可能 是肝脏在进行脱氨基反应中额外消耗能量所致。由于这种额外增加的能量不能被利用,因此在计算能量需要时应注意。四、 精神活动在第一节能量的来源中提到,脑组织糖原的贮存量少和对缺O2较敏感,说明脑组织需要更多的血液循环,并有较高的代谢水平。有实验提示,在安静状态下约有15%的循环血量进入脑循环,但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5%,此时脑组织耗O2量是肌肉组织耗O2量的20倍。实验发现,在睡眠和精神活动情况下,脑中葡萄糖代谢率无明显差异。可见,在精神活动中,中枢神经系统本身的代谢增强不显著。但是,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下,如情绪激动、烦恼、愤怒、恐惧及焦虑等,能量代谢可显著增高。这与精神紧张时无意识的引起骨骼肌张力增高、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儿茶酚胺增加以及刺激代谢活动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等)的释放增加有关。五、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的变化是影响能量代谢的另一个因素。环境温度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曲线呈U型,即环境温度降低或升高,均可使能量代谢增加。当环境温度20时,能量代谢开始增加,在10以下明显增加,这是由于寒冷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寒战和肌肉张力增高所致。同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物质代谢加速、血管收缩、耗能量增加。当环境温度为2030时,人安静时的能量代谢最稳定,主要是肌肉松弛的结果。当环境温度为30时,能量代谢也会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酶的活性增强、体内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发汗机能旺盛和呼吸、循环机能增强等因素所致。六、 其他因素除上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外,还有年龄、性别、睡眠、激素等因素也影响能量代谢。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由于细胞的合成代谢快速,故能量代谢率较高。老年人细胞内新陈代谢相对减弱,能量代谢率逐渐下降。年龄的增长与能量代谢率成反变关系。能量代谢率在同龄男性比女性高,平均增加约10%15%,这是因为男性激素可促使能量代谢提高的结果,而女性激素对能量代谢率无明显的影响。这种差异在青春期后显得更加突出。睡眠可使能量代谢降低10%15%,其原因是由于睡眠时骨骼肌紧张性下降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降低所致。生长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水平的升高,可使能量代谢明显增加。近年来发现脂肪组织不但贮能,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影响能量的贮存、动员及燃烧,在机体能量平衡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组织可分泌瘦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Ghrelin以及近期发现的Resistin等,这些因子均参与能量代谢的调节。例如瘦素可通过兴奋阿片促黑激素皮质素原神经元抑制神经肽,调节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引起食欲降低及机体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减轻体重。瘦素还通过中枢-交感-肾上腺素能系统,激动脂肪细胞膜上的3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大量的贮存能量转变为热能释放,从而达到降低体脂的目的。新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分子脑肠肽Ghrelin对能量平衡起调节作用。连续给大鼠静脉注射Ghrelin,可使大鼠以脂肪为主的体重增加,利用脂肪产热减少,这种作用可能是由于Ghrelin减弱瘦素对摄食的抑制以及增强胃肠道活动和胃酸分泌增加的作用有关。Ghrelin促进摄食的作用可能与兴奋了下丘脑的神经肽神经元,增加神经肽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加摄食有关。第四节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一、基础代谢及基础代谢率的测定(Measurement of basal metabolism and basal metabolism rate)(一)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时的状态。这时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和代谢都比较稳定,代谢率比一般安静时的代谢率低8%10%左右,能量消耗仅限于维持体温、心跳、呼吸、肠蠕动以及其它基本生命活动的需要。单位时间内每m2体表面积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通常以kJ/(m2h)表示。(二)测定BMR的基本条件临床上,测定BMR通常要求具有的基本条件是:清晨空腹,即距前次进食12h14h以上,以排除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清醒安静、卧床和肌肉放松,以避免肌肉活动的影响;排除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以避免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保持室温在2025之间,以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受试者体温也要正常;测定BMR的前一晚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 (三)BMR的测定方法及其正常值在测定过程中,首先用肺量计测定受试者6min的耗O2量,再乘以RQ为0.85时的氧热价(20.34kJ/L),就可求出机体1h的产热量,此值再除以体表面积即为BMR。我国人正常的BMR的水平,男女各年龄组的平均值如表7-4所示。表7-4 中国人正常平均值kJ/(m2h)年龄(岁) 1115 1617 1819 2030 3140 4150 51以上男 195.5 193.4 166.2 157.8 158.7 154.1 149.1女 172.5 181.7 154.1 146.5 146.4 142.4 138.6表示BMR的方式有:用绝对数值表示,即以实测的数值来表达。用相对数值表示,临床上习惯以正常BMR的标准值作为100%,并以实测值与表7-4所列的正常标准值相比较,即相差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对受试者是否正常可一望而知。相差值在10%15%以内属正常,如果相差值超过20%时,才有可能是病理情况。现举例说明BMR的测定法:某受试者,女性,25岁,身高160cm,体重50kg,在基础状态下6min耗O2量为1.5L,混合食物,求该女性的BMR是多少?1h耗O2量1.5L1015L1h产热量20.34kJ/L15L305.1kJ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0.00611600.0128500.15291.46m2体表面积为1.46m2,从而1 h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即BMR实测值为:BMR305.11.46=208.97kJ/(m2h) 查表7-4可知,25岁女子的正常BMR平均值为146.5kJ/(m2h),受试者与正常BMR平均值比较超过正常值为:208.97146.5=62.47kJ/(m2h)超出正常值的百分率数为:62.47146.5100%42%,即42% 本例的BMR比正常标准值高42%,表示该女子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明显增高,这是由于细胞代谢增强或机体的耗氧量增加所致。临床上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二、测定BMR的临床意义(Clinical significance measuring the BMR)BMR是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产热量,其单位是kJ/(m2h)。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均可使BMR发生变化。在生理情况下,BMR随性别、年龄等不同因素而发生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男子的BMR比女子高;幼年比成年人高;年龄越大,BMR越低。但是,在符合BMR测定的前提下,同一个体的BMR是相当稳定的。此外,妊娠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禁食时常常降低。测定BMR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一种辅助检查手段,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时,BMR将比正常值低20%40%;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时,BMR可比正常值高20%80%。因此BMR测定是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的重要辅助方法之一。此外,肾上腺皮质和脑垂体功能异常时,BMR也随之异常;发热时,BMR也升高(体温每升高1,BMR一般增加13%);阿狄森氏病、神经性厌食、肾病综合征等BMR将明显降低。SummaryAll vital processes involve myriad chemical reactions. The chemical processes of the body collectively constitute metabolism. The energy metabolism means the liber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nergy produced by the material metabolism in the body. Thousands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 involved but they fall into two categories: catabolic metabolism and anabolic metabolism.The carbohydrates, fats and proteins may become the source of energy of the body. These foods can be oxidized in the cell, and in this process a large amount of energy is released . The animal organism oxidizes carbohydrates, fats and proteins principally generate CO2, H2O, and the energy necessary for life processes. CO2, H2O, and energy are also produced when food is burned outside the body. It has been pointed out that carbohydrates, fats and proteins can all be used by cells to synthesize large quantities of ATP, and that the ATP can in turn be used as an energy source for many other cellular functions, including synthesis and growth, muscular contraction, glandular secretion, nerve conduction, active absorption, etc. Energy is stored by forming high-energy phosphate bonds .The ATP and the creatine phosphate contain all high- energy phosphate bonds. Creatine phosphate can transfer energy in interchangeably with ATP .Direct and indirect calorimetry are two methods of energy metabolism measurement .The metabolic rate can be determined by simply measuring the quantity of heat liberated from the body by a special calorimeter(direct calorimetry).Energy production can also be calculated by measuring the products of the energy-producing biologic oxidationsie,CO2,H2O,and the end products of protein catabolism producedor by measuring the O2 consumed .This is indirect calorimetry.The metabolic rate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e most important is muscular ex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