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1页
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2页
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3页
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4页
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分析【摘 要】对山东省茶叶产业基本状况、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优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国际市场上,山东省茶叶产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且成不断增强的态势;在国内市场上,山东省茶叶产业竞争力单产效率不高、规模优势不明显,处于相对比较劣势的地位。【关键词】茶叶产业 竞争力 综合优势指数茶叶不仅满足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生活需求,同时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际国内的茶叶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研究山东省茶叶的出口竞争力、国内消费的市场竞争优势等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山东省茶叶产业的地位,为山东省制定相关的茶叶生产政策,促进山东省种茶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一 、山东省茶叶生产情况分析山东省位于中国四大茶区中的江北茶区,是中国最靠北的茶叶种植省份,也是北方重要的产茶大省。山东省1959年首次实施“南茶北引”计划,50多年来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引种、发展,经过山东省茶叶科研工作者和种茶农户的不懈努力,克服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等不利因素的束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鲁茶,进而山东也成为中国茶叶发展最迅速的省份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包括“浮来青”、“日照绿茶”、“雪青”、“蓬山翠芽”、“沂蒙碧芽”、“莒州青”等在内的有二十多种茶获国家名茶奖。1.种植面积我国茶园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如表1所示,我国茶叶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184.9万公顷,增幅达到了69.8%;山东省作为北方重要的产茶省份,其茶叶种植面积也是不断增长的,自2000年至2009年十年时间内种植面积增长了77.3%,2009年,山东省茶叶面积为15.6万公顷,占全国茶叶总面积的0.84%,但自2006年开始,山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增长率开始下降。山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占全国的比例在2007年之前相对稳定,仅有小幅度的波动,自2008年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山东省茶叶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全国其他产茶省份也在逐步扩大茶叶的种植及采摘面积。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17地市中,大部分城市都涉及茶叶的种植与生产,其中鲁东南沿海的日照市岚山区、东港区、莒县、五莲和青岛市崂山区、城阳区、胶南市以及临沂市莒南县等8个县、区茶叶种植的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6.96,是山东茶叶生产发展的优势区域。2.产量从茶叶产量上来看,如表1所示,2009年山东省茶叶年产量突破一万吨,总产量达1.1万吨,比2009年增长12%,茶叶成为山东省种植与生产增幅较快的农作物之一。山东省茶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占全国产量的比重仍在1%以下,山东省茶叶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另外,山东省的茶叶产量分布十分集中的现象,仅日照、青岛、临沂、菏泽、潍坊、威海六地市的茶叶产量就占山东省茶叶总产量的99.3%。自2007年以来山东省占全国茶叶产量比率呈现出稳定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原因一方面在于山东省茶叶种植面积占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的比重下降,加上茶叶生产技术并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产量比重的下降;另一方面,其他产茶省份不断加强对茶叶的种植管理,提高茶叶的产量及品质,致使山东省茶叶产量的增速低于全国水平,进而所占比例不断下降。3.品种由于气候、技术等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山东省种植的茶叶品种较为单一,咦绿茶为主,没有红茶、乌龙茶的种植。二、山东省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于1965年提出的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小的指标,又称作相对出口绩效指数(rep),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的出口值占该国所有出口商品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的出口值占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例。采用rca指标可弥补市场占有率指标的缺点,剔除了国家总量和世界总量波动以及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优势。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ca代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用 表示j国出口i商品的出口值,用 表示j国的总出口值, 表示世界出口i商品的总和, 表示世界总出口值。其评定标准如下:从静态观点来看,rca1时,则j国(地区)i产品(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rca指数越大说明该国该产品国际竞争力就越强。从动态观点看,如果该系数上升,表明j国的商品i的竞争优势扩大;如果该系数下降,则表明j国的商品i的动态竞争优势下降,逐步处于竞争劣势。根据以上概念,分别计算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和山东省茶叶国际竞争力,结果见表2:中国茶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其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步下降,rca由2000年的3.18一直下降到2005年的2.03,近年来中国的茶叶市场竞争力开始有所恢复,但是距离2000年时的竞争优势还有较大差距。山东省茶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rca远大于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虽有不同幅度的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增强的态势。山东省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比同纬度内陆地区优越,省内山脉多为东西走向,背风向阳的南坡能够形成温暖的小气候,比较适合茶树生长,造成山东茶叶具有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等优秀品质,市场需求量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波动的原因在于,茶叶作为重要的食用经济作物,其其出口必然受到较高的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的限制。世界主要的茶叶输入欧洲、美国、日本等都相继出台了各种质量安全标准来严格限制茶叶的进口,诸如进口配额、技术、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对山东省茶叶的出口竞争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三、 山东省茶叶产业国内竞争力分析综合优势指数分析除了种植面积与产量这两个基本的数据分析,引进以下几种指数对山东省茶叶产业比较优势进行分析:效率优势指数(eai)、规模优势指数(sai)和综合优势指数(aai)。他们的具体值见表3。1.生产效率优势指数(eai)生产效率优势,指一种植区域某作物单产水平占该区域所有作物平均水平的比率与全国该作物单产水平占全国所有作物平均单产水平的比率进行对比。主要从资源、科技、经济因素等内涵生产力的角度来反映作物的比较优势。单产比较优势指数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 是i省j种作物的单产比较优势指数; 表示i省j作物平均单产; 表示i省所有作物单产; 表示全国j作物平均单产;y表示全国所有作物平均单产。当 1时说明具有效率优势。从表3可以看出,从静态来看,山东省的茶叶生产效率优势小于1,山东省茶叶在生产的效率上处于相对劣势;另一方面,在动态上,山东省茶叶的效率优势从长期来看是不断增强的。山东省茶叶生产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山东省冬季最低温在-10度以下,而低温冻害对茶树的生长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经技术研究开发,茶树冻害问题已得到有效缓解但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山东省不在品种引进、技术变革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使山东省茶叶种植效率呈逐步提高的趋势。2.规模优势指数(sai)sai反映一个地区某种作物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i省j农作物规模优势系数; 为i省j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为i省所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 为全国j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s为全国所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规模优势指数大于1,表示该省的这种作物生产具有规模优势,有一定的专业化集中度;规模优势指数越大,说明专业化程度越高。从表3中可以看到,山东省规模优势指数处于0.15上下浮动,说明山东省茶叶种植规模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没有比较优势。山东省茶叶种植的规模优势在2005年之前不断上升,但在2005年到达高峰后又逐渐开始下降。山东省茶叶的种植多位于低矮山地,虽然近年来茶叶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种植相对分散,大部分茶农并不专业从事茶叶种植,而是作为其副业,致使茶叶生产的专业化、科技化程度相对较低。3.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是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与社会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能更为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某种作物生产的优势度。弥补了效率比较优势和规模比较优势不能综合反映科技、市场、社会需求等方面的缺点。其公式为: , 1表明i省j种作物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优势,而且 值越大则优势越明显。从表3中可见,山东省茶叶种植的综合比较优势在现阶段仍比较低,尚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1);但是从动态上来看比较优势是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强的。四、政策建议1.合理布局茶叶生产,提高专业化,延长产业链根据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进行种植,如东西走向山区的阳面有利于茶叶的生长;根据产业集群状况选择区位,鲁东南沿海的日照市岚山区、东港区、莒县、五莲和青岛市崂山区、城阳区、胶南市以及临沂市莒南县等8个县、区茶叶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高,茶叶产业相对省内其他地市较为发达,各种配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选择好种植布局之后,应积极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加快推进茶叶产供销一体化化进程,不断延长茶产业价值链,使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共同受益。山东省茶叶产业可以形成如图1所示的产业体系,模式中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产业化模式较成熟,而后面两个环节的发展可以依托茶叶这个载体,将山东省深厚的历史文化通过各种服务提供给国内外消费者。如图1所示,最后一个环节不仅仅是过程最长最复杂的过程,同样也是茶叶产业化价值链中增值最大的一个环节,对弘扬山东文化及促进山东省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2.引进品种、研发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大力推广无性系优质茶树新品种,提高山东省茶叶种植品种的质量,促进种植品种的多样化。研发茶叶种植及应对冻害、病虫害等技术,加大研发投入,改进茶叶生产技术,增强科技对于茶叶生产的促进作用。加大对茶农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成立茶农合作社,加大其对种茶农户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在品种、技术、资金等要素协调作用下,不断提高茶叶种植生产效率。3.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山东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加大政府对山东茶叶产业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制定山东省茶叶产业的质量标准,包括种植技术标准、绿色食品标准、统一加工标准等,使山东省茶叶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增强山东省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根据wto农业协议框架的相关政策,在不违反wto农业协议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绿箱”政策,用好“篮箱”政策和用足“黄箱”政策,最大程度上维护茶农的利益,提高其种植茶叶的积极性,提高茶叶品质,增强茶叶国际竞争力。参考文献:1李道和.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m.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