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PPT课件_第1页
第十五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PPT课件_第2页
第十五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PPT课件_第3页
第十五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PPT课件_第4页
第十五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七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和掌握国际争端的概念和分类 了解和掌握解决争端的各类方法的特点 掌握国际法院有关制度特别是国际法院管辖权 了解通过国际组织解决国际争端 认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性 重点 政治性争端和法律性争端的分类 强制性方法和非强制性方法的分类 谈判 协商 调查 斡旋 调停 和解等政治方法的特点 国际仲裁和司法解决的特点 难点 国际法院的有关制度 特别是国际法院的诉讼管辖权和咨询管辖权 2 本章知识要点 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国际争端的种类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 国际组织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法律争端政治争端事实争端混合性争端 谈判和协商斡旋和调停调查和解 仲裁制度司法解决 常设仲裁法院 国际法院 普遍性国际组织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区域性国际组织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3 第一节概述一 国际争端的概念和种类1 概念国际争端 internationaldisputes 指国际法主体之间 由于在法律上或事实上意见不一致或政治利益的冲突所产生的争执 4 2 特点 国际争端的主体主要是国家 国际争端的起因比较复杂 牵涉各种因素 主要是由于在法律上或事实上观点不一致造成 国际争端类型较多 解决的方法和结果会有所不同 但其根源或实质为国际法主体之间利益冲突 5 3 国际争端的种类 法律争端法律争端是指当事国各自的要求是以国际法为根据的争端 国际法院规约第36条第2款概括为四种情形 条约的解释 国际法的任何问题 任何事实之存在 如经确定即属违反国际义务者 因违反国际义务而应予赔偿的性质和范围 6 政治争端政治争端是指由于当事国之间由于政治利益的冲突而引起的 但不直接涉及法律问题的争端 其属于国际政治关系的争端 混合型争端混合型争端是指既涉及当事国的法律权利 又涉及其政治利益的争端 国际争端大多属于此类 7 事实争端事实争端是指当事国对某项事实 某种情况 某项事实真相争执不下的国际争端 8 国内许多学者和著作将国际争端分为政治争端和法律争端 并将前者称之为 不可裁判的争端 将后者称之为 可裁判的争端 基于这种认识 中国在处理和他国的国际争端时 除经济方面的争端 都坚决排斥第三者裁判 这也使中国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唯一一个完全排斥国际法院管辖的国家 谈判协商成了中国解决国际争端唯一的选择 9 其实 政治争端并不绝对不可用法律解决方法 两种争端解决方式的区别只是在于结果不同 政治解决方法不导致法律上的拘束力 而法律解决方法导致法律上的拘束力 如果当事国注重的是控制争端的解决过程和结果 则倾向于选择政治解决方法 10 二 国际争端解决办法1 方法种类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有两种 和平 非强制性 方法 非和平 强制性 方法 包括武力或战争 前者是指冲突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平等互利地解决争端 后者是争端一方对另一方采取的措施 以求得某种平衡 对被强制方而言是非自愿的 11 武力或战争实际上强制解决争端方法的一种 是最高级别的强制解决争端方法 12 和平的方法包括政治方法和法律解决方法 政治解决方法有谈判和协商 斡旋和调停 调查和和解等 法律方法主要包括仲裁和司法解决 强制的方法反报 报复 平时封锁及制裁和干涉等 甚至战争 在国际经济关系争端中报复或制裁是常见的 13 战争非和平解决争端强制方法的方法平时封锁干涉制裁反报传统自助方法报复政治方法和平解决争端非强制方法的方法法律方法 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 谈判与协商斡旋与调停调查与和解 仲裁司法解决 不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方法 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方法 14 2 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传统国际法承认国家有 诉诸战争权 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 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国际法主体经常采取传统自助手段解决争端 现代国际法与传统国际法的主要区别之一 就是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 15 1907年海牙和会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 最早提出 1919年 国际联盟盟约 再一次提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并设立常设国际法院 1928年 非战公约 明确废弃战争权并把和平解决确立为国际法准则 1945年 联合国宪章 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列为7项基本原则之一 具有强行法性质 16 宪章第1条 以和平方法且以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第2条第3款规定 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 避免危及国际和平 安全及正义 17 第二节不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方法一 未被 联合国宪章 完全禁止的强制性方法 1 反报 是一国针对另一国的不礼貌 不友好 不公平的行为还以同样或类似的行为 2 报复 是一国为制止另一国的国际不法行为或寻求补救而采取的强制措施 报复行为应遵守如下规则 必须是针对国际不法行为 必须是向对方提出赔偿或补救措施的要求而未能得到解决的情况 必须与所受侵害相称或不超过必要限度 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 3 平时封锁 指在和平时期 一国或数国以武力封锁他国的港口或海岸 迫使被封锁国满足封锁国有关争端解决的要求 4 干涉 其是否合法取决于具体情形 18 二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 外交方法 政治解决方法是指由争端当事国直接或由第三方介入解决争端的方法 政治解决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适用于任何性质的争端 争端当事国的主权受到充分尊重 不影响争端当事国同时或其后采取其他方法解决争端 19 谈判与协商 negotiationandconsultation 1 谈判与协商的形式是多样的 可以口头也可以是书面 或两种形式并用 2 谈判或协商是由发现争端的一方邀请另一方进行谈判或协商 而另一国接受邀请而开始的 3 参加谈判或协商的人员可以是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或外交人员 级别要对等 20 4 谈判或协商的持续时间视不同情况而定5 如果谈判或协商成功 当事国一般用发布文件的形式予以宣告 6 谈判或协商的公开程度取决于争端当事国的共同决定 21 谈判与协商的区别 协商是有别于谈判的 因为谈判的进行绝对是在争端发生以后 而非在争端发生以前 协商可在争端发生之前进行 协商可以由第三方参与 此亦不同于谈判 谈判基本上是由当事国双方直接进行的 22 调查和和解 investigationandconciliation 1 调查与和解的含义调查指在争端当事国对有关事实问题产生争议时 经当事国 第三方为解决争端而通过一定方式对争端事实进行调查 查清事实真相 协助当事国解决争端的方法 23 和解也称调解 指争端当事国通过条约或其他形式商定将他们之间的争端提交一个由若干人组成的委员会 由委员会通过对争端事实的调查和评价 向争端当事国澄清事实并在听取当事国意见和作出使他们达成协议的努力后 提出包括解决争端建议在内的报告的争端解决方法 24 2 两者的区别 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争端所涉及的事实 使当事国能自行解决争端 和解是将争端提交给会员国 委员会在查明事实之后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 主要目的不仅是调查事实 而且还要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 调查与调停方法相结合 25 三 斡旋与调停 goodofficesandmediation 斡旋与调停指在争端当事国间不能通过直接谈判或协商时 第三方善意地主动或应争端当事国的邀请协助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 26 斡旋与调停的区别 斡旋的第三方只进行有助于促成争端当事方直接谈判的行为 斡旋者本身不参与谈判 也不提出建议 而调停一方不仅是促成谈判 而且直接参加谈判 提出合理建议 促成谈判 参与谈判 27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包括谈判与协商 斡旋与调停 调查与和解 关于斡旋与调停的区别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进行斡旋的第三方可以是国家 国际组织或个人 而调停的第三方只能是国家或国际组织B 斡旋结束后 无论争端是否解决 第三方的任务即告完成 无须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调停的第三方则需要承担责任C 斡旋的第三方不参加当事国的谈判 调停的第三方直接参加或支持谈判D 斡旋一般是第三方善意主动进行的 调停的第三方是应当事国一方或各方邀请而参与争端解决的 28 第三节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方法 法律方法所谓法律方法是指采用仲裁或司法解决两种方法解决国际争端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式系透过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机构 按照既定的程序来实施 就国际司法机构而言 包括了前常设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 以及联合国海洋法法庭 而国际仲裁机构指的就是常设仲裁法院 这些机构都是依据国际公约而成立的 因此有其合法性和权威性 29 法律解决方法的特点 由临时设立或常设的仲裁机构或国际法院 法庭 进行审理 根据国际法进行裁判 作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裁决或判决 30 一 国际仲裁 一 概述 含义国际仲裁 也称 公断 被认为是 准司法方法 它是指两个主权国家将争端提交给它们自行选任的仲裁人处理 并相互约定服从其裁决的一种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 国际仲裁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法律方法 仲裁裁决对双方当事国有拘束力 而且裁决一旦生效不得上诉 31 国际仲裁的特点 第一 争端当事国以协议的方式自愿接受管辖 第二 争端当事国可自行选定仲裁人 仲裁法庭只是为特定的案件而设立 第三 争端当事国可协议并选择其所适用的法律 仲裁人依据当事国选择的法律进行裁决 第四 当事国在协议中承诺服从仲裁裁决 该仲裁裁决对当事国具有法律拘束力 第四 国际仲裁的裁决不具有法律制裁的性质 依靠当事国自觉遵守和履行 32 国际仲裁的发展国际仲裁是一项古老的制度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就已出现 近代仲裁制度的确立是1794年美英两国缔结的 杰伊条约 1872年美英两国的 阿拉巴马号 仲裁案 使仲裁制度进一步发展 1899年和1907年两次海牙和会开始对国际仲裁规则进行编纂 33 常设仲裁法院的成立常设仲裁法院是第一次海牙和会的产物 1899年的海牙和会制定的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 即 海牙公约 1899年 做出了建立常设仲裁法院的规定 据此 常设仲裁法院于1900年在海牙成立 1907年并对 海牙公约 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 海牙公约 依然对常设仲裁法院予以维持 其第四十一条规定 为便利将透过外交方式未能解决的国际争端立即诉诸仲裁 各缔约国承允维持第一届和平会议所建立的常设仲裁法院 并按照本公约所载程序规则随时可以投诉和开庭 除非当事国另有相反的约定 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实际上也涵括了常设仲裁法院存在的目的与价值 即 便利将透过外交方式未能解决的国际争端立即诉诸仲裁 34 国际仲裁的主体是国家 仲裁是当事国自愿接受的一种法律程序 因此 仲裁的法律依据是双方当事国为仲裁而签订的仲裁协定 仲裁时所适用的法律除特别有约定外 适用国际法 35 1922年常设国际法院成立之前 仲裁是唯一的导致有拘束力的裁判的方法 国际争端提交仲裁较多 常设国际法院尤其是国际法院成立之后 仲裁案件减少 但仍不失为与司法解决方法平行存在的法律解决方法 36 二 现行国际仲裁制度 可以仲裁的争端从理论上说 仲裁法庭可以裁决当事方提交的任何争端 但适合于提交仲裁裁决的争端是法律性争端或可裁判争端 1907年海牙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公约 规定 关于法律性质的问题 特别是关于国际公约的解释或适用问题 各缔约国承认仲裁是解决外交手段所未能解决的争端的最有效而且也是最公平的方法 37 仲裁程序的提起 普通仲裁程序的提起普通仲裁程序 也是传统的仲裁程序 是指每个案件的程序的提起都以争端双方的自愿为前提 通常方式是缔结仲裁协定 强制性仲裁程序的提起强制性仲裁程序 是指国家在缔结相关条约后 任何缔约国在对等的范围内不经争端他方同意就能有效提起案件的仲裁程序 一方不到案或不辩护不妨碍仲裁程序的进行 38 仲裁法庭的组成早期为指派一名知名人士 如一位国家元首或最高法院院长 进行仲裁的情况较多 现代仲裁则组成仲裁法庭 人数为单数 不能有两人是同一国家的国民 庭长或首席仲裁员由双方共同选任的一名仲裁员担任 或从双方共同选任的三名仲裁员中产生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 39 仲裁适用的法律和程序普通仲裁程序争端双方可就适用的法律达成具体协议 可以规定适用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 也可以规定适用双方特别商定的原则规则 仲裁程序可由当事方自行规定 仲裁法庭在当事方没有协议或程序不充分的情况下 有权确定全部或部分程序 强制性仲裁程序一般在有关条约中规定 40 仲裁裁决 效力全体仲裁员均应参加评议和表决 不得弃权 法庭评议应秘密进行 仲裁裁决由仲裁员多数票作出 裁决书必须说明根据和理由 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 一旦作出立即发生效力 不得上诉 仲裁裁决对当事方有拘束力 各方应诚实遵守和善意履行 41 我国相关的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坚持非常慎重的态度 在我国与外国缔结的国际条约中 除了一些贸易议定书外 几乎都没有载入任何仲裁条款 在我国签署 批准或加入的多边条约或国际公约中 对以仲裁作为解决争端的仲裁条款 我国几乎都作出保留 42 二 司法解决 一 概述1 含义司法解决是指争端当事国将争端提交给常设的国际司法机关审理 并由该司法机关根据国际法对争端当事国作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裁决的解决争端的法律方法 43 2 特点 与仲裁相比 司法解决中的常设司法机关是固定的和事先组成的 而仲裁庭是临时组成的 国际司法机关的法官是由有关国家选举产生的 有确定的任期 不取决于当事国的选择 而仲裁员是为特定案件而选任的 没有确定的任期 司法解决方法按照事先制定的固定的程序规则进行 而仲裁程序规则可由争端当事国在仲裁协议中规定 44 司法解决方法中 司法机构审理案件适用其组织章程中规定的国际法 而仲裁庭所适用的法律规则可由争端当事国协议选择 司法解决中 法院的判决是确定性的终局判决 不得上诉 法院的判决具有制裁的性质 当事国有义务必须执行和服从 仲裁裁决虽然也有法律拘束力 但没有制裁的性质 其执行还需当事国责任感和善意 45 常设仲裁法院和国际法院当事方指定仲裁员法院的法官不能指定当事方商定程序程序已事先由 法院规约 和 规则 确立当事方选择正式语文正式语文为英文和法文程序不公开程序大部分公开费用由当事方承担费用由联合国承担 46 二 常设国际法院1 前常设国际法院的成立及其职能常设国际法院是依据 国际联盟盟约 成立的 1922年2月 常设国际法院于荷兰海牙正式宣告成立 作为国联的司法机构 其职权为对于争端各方所提出的 属于国际性质的争端 进行审理和判决 同时 就行政院和国联大会交付法院审议的争议事项或者对于其它问题发表咨询意见 47 2 前常设国际法院与国际法院的区别 常设国际法院规约 是一个独立的国际公约 常设国际法院尽管是国际联盟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过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是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而与国际联盟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附关系 国际法院的成立依据 国际法院规约 是 联合国宪章 的构成部分 国际法院本身即属联合国的六大机构之一 48 1922年至1940年间 法院就29个案件作出了判决 提供了27项咨询意见 实际上均得到执行 法院还对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常设国际法院的活动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 1946年与国际联盟一道解散 49 三 国际法院1 成立 联合国宪章 第九十二条规定 国际法院为联合国之主要司法机关 应依所附规约执行其职务 该项规约系宪章之构成部分 1946年4月3日在荷兰海牙正式宣告成立 50 依据 联合国宪章 第三十六条第三款规定 国际法院对联合国成员国之间的法律纠纷具有管辖权 国际法院的成立为后来相继产生的一系列国际性法院 诸如海洋法法庭 国际刑事法院等都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51 2 国际法院的组织国际法院规约规定 法院以独立法官若干人组织之 此项法官应不论国籍 就品格高尚并在各本国具有最高司法职位之任命资格或公认为国际法之法学家中选举之 法院以法官 人组织之 其中不得有 人为同一国家之国民 候选人必须在联大和安理会同时获得绝对多数支持才能当选 法官任期 年 并可以连选连任 每三年更换三分之一的成员 当事国临时指派的专案法官 52 国际法院审理案件 53 2011年11月10日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举行国际法院法官换届选举 来自中国的女法官薛捍勤高票当选 成功连任 将从明年2月开始新任期 为期9年 安理会和联大当天分别投票 薛捍勤获得安理会15个成员全票支持 在联大投票中获得192张有效选票中的162票 54 3 国际法院适用的法律国际法院审议案件的依据主要是正在生效的国际条约和公约 国际惯例 法律的一般原则 并且将参照过去的司法决定和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法学说和思想 55 4 国际法院的管辖权管辖权主要包括两项 一为咨询管辖权 另一则为诉讼管辖权 56 对人管辖 国家对事管辖 诉讼管辖权 咨询管辖权 自愿管辖协议管辖任择性强制管辖 57 诉讼管辖权 关于诉讼主体的管辖一是联合国会员国 二是非联合国会员国但属于规约当属国 三是既非联合国会员国 又非规约当事国 58 国际商事协会和甲 乙 丙三国签订了一份贸易合同 后各方发生争议 拟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 其中甲国是联合国会员国 乙国不是联合国会员国 但为 国际法院规约 当事国 丙国既非联合国会员国 也非 国际法院规约 当事国 但曾经向国际法院书记处交存一份声明 表示愿意接受管辖 则以下四方不可以成为国际法院诉讼当事方的是 A 国际商事协会B 甲国C 乙国D 丙国 59 答案 A解析 国际法院的对人管辖是指谁可以作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 根据法院规约有三类国家可以作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人 联合国的会员国 非联合国的会员国但为 国际法院规约 的当事国 既非联合国的会员国也非 国际法院规约 的当事国 但根据安理会决定的条件 预先向国际法院书记处交存一份声明 表示愿意接受国际法院管辖 国际组织 法人或个人都不能成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 故本题中国际商事协会不能作为诉讼当事方 应选A项 60 关于诉讼案件的管辖依据 国际法院规约 第三十六条规定 国际法院可以受理的案件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自愿管辖 包括各当事国提交的一切案件 这些案件通常是基于争端当事国双方的同意 而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审理 61 二是协定管辖 包括 联合国宪章 现行条约或协约中所特定的一切事件 就如同一国国内法院受理双方当事人合意管辖的争讼一样 国际上所发生的国家之间的争端 也可以透过双方当事国签署协议的方式使得法院取得管辖权 争端一旦发生 就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裁决 62 三是任择性强制管辖 各缔约国可以随时声明 对于接受同样义务的任何其它国家 承认国际法院的管辖为 当然而具有强制性 不需要另外订立特别协议 在如此情形下的国际法院管辖权就称为 任择强制管辖 即 任意性强制管辖权 63 甲乙两国均为1982年 海洋法公约 缔约国 甲国与乙国就某岛屿的归属长期争执不下 甲国渔民在该岛屿附近捕鱼时 经常遭到乙国军舰的驱逐 在最近一次类似事件中 乙国军舰使用高压水枪将两名甲国渔民冲至海中身亡 为彻底解决该岛屿归属 甲国与乙国拟将该争端通过国际司法途径加以解决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双方可以选择将该争端提交国际法院或国际海洋法法庭B如国际法院的法官中有一人为甲国人 则为确保公平审理 该法官必须回避C由于海洋法庭可以受理自然人或法人为当事方的案件 因此甲国受害渔民家属可向海洋法法庭起诉乙国要求赔偿D甲国在国际法院起诉乙国解决岛屿归属问题时 甲国受害渔民家属可以作为共同原告参与案件的审理 64 国际海洋法庭的诉讼当事人可以是 1 缔约国2 管理局和作为勘探和开发海底矿物资源合同的自然人或法人3 规定将管辖权授予海洋法法庭的任何其他协定的当事者但岛屿的归属是一国主权领土的问题国际海洋法庭无权管辖 65 5 国际法院的诉讼程序 诉讼程序国际法院的正式文字为法文和英文 但经诉讼当事国的请求 国际法院应当准许当事国使用其它的文字 66 判决裁判适用的依据 国际条约这是国际法院所适用的主要法律来源 国际习惯国际习惯是除国际条约以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法源 一般法律原则 司法判例及各国权威最高之公法学家的学说 67 国际法院的裁判仅对争端当事方具有法律效力 但由于裁判是对国际法的权威解释 各国和国际组织必须加以考虑 受托编纂和逐渐发展国际法的机关在起草新条约时 常常援引国际法院的裁判 68 判决的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自宣读之日起对案件的各个当事国具有拘束力 依据 联合国宪章 第九十四条规定 联合国之任一会员国为案件的当事国者 应承诺遵行国际法院的判决 如果遇到当事国一方不履行依照国际法院的判决应负担的义务时 另一方可以向联合国安理会申诉 安理会认为必要时 可以作成建议或决定应采取的办法 以执行国际法院的判决 69 而当第四十一条所规定的办法不能奏效时 依据第四十二条规定 安理会 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 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不过在实务中 由于当事国多数情形下是自愿或透过协议的方式表示愿意接受管辖权 因此 没有当事国不履行国际法院判决的情况出现 70 我国的相关实践 1971年 我国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权 1972年9月5日 我国政府宣布 不承认过去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10月26日关于接受国际法院强制管辖权的声明 同时 我国也从未与其它任何国家订立过将争端提交国际法院的特别协议 对我国签署 批准或加入的国际公约中带有提交国际法院解决争端的争端解决条款 几乎都毫无例外地作出了保留 事实上 我国拒绝通过国际法院解决我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争端 迄今为止 我国尚未向国际法院提交任何争端案件 71 联合国宪章 第96条第1项规定 大会或安全理事会对于任何法律问题得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联合国其他机关及各种专门机关对于其工作范围内之任何法律问题得随时以大会之授权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72 73 2004年7月9日国际法院院长 中国籍法官史久镛在国际法院司法大厅宣布以色列修建的隔离墙违反了国际法 侵犯了巴勒斯坦人的权利 因此以色列当局必须予以拆除 并应当为在修建隔离墙期间给巴勒斯坦人造成的财产损失予以经济赔偿 国际法院是应联合国大会的要求就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修建隔离墙合法性问题提供咨询意见的 报道说 以色列打算对这一裁决不予理睬 74 咨询管辖权 关于提请质询的机关及其范围 咨询管辖权是指国际法院对按照规定向它提出的任何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的职能 联合国大会 安理会 联合国其他机构和专门机构可就有关法律问题 请求国际法院发表咨询意见 联合国秘书长 会员国不能向法院请求咨询意见 75 有权要求发表咨询意见的组织联合国机关大会 安全理事会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托管理事会大会临时委员会联合国系统专门机构国际劳工组织 劳工组织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粮农组织 联合国教育 科学及文化组织 教科文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卫生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银行 国际金融公司 金融公司 国际开发协会 开发协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 民航组织 国际电信联盟 电信联盟 世界气象组织 气象组织 国际海事组织 海事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