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_第1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_第2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_第3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_第4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方县鹏程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编 制: 刘 卓 编制日期: 2017年4月24日 会审名称 会审人员签字:总 工安全矿长生产矿长机电矿长通防副总地测副总 会审意见: 矿长审核意见:会审表目 录第一章 概 况1第一节 矿井位置及交通1第二节 自然地理3第三节 矿井的生产概况4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及水文地质工作现状9第三章 矿井水文地质10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0第二节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12第三节 矿井涌水量情况19第四节 突水点位置及突水量情况20第五节 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21第四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防治水工作建议22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22第二节 防治水工作建议23第一章 概 况第一节 矿井位置及交通大方县普底乡鹏程煤矿位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中部,直距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理中心仅3km。隶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普底乡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9581055110,北纬:271255271326。调整后采矿权范围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东西长0.78km,南北宽0.65km,面积1.4379 km2。表1-1 大方县鹏程煤矿拐点坐标(西安80)拐点编号纵坐标(X)横坐标(Y)03012442.04535582421.42213012092.04335582571.42223012082.04235582956.42433011772.04035583091.42443011777.03835583671.42753011860.03935583681.42763011860.03735584421.43173012742.04235584421.43483012742.04335583771.43093012697.04335583676.429矿区面积:1.4379km2, 开采深度:+1700m+1370m二、矿区交通矿山有简易公路经普(底)百(纳)与326国道相接,距大方县城约40km, 距黔西县城约35km。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见图1图1 交通位置示意图24第二节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所处位置属赤水河和六冲河之分水岭地带,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受六冲河支流下洞河的切割影响,地形相对较陡,冲沟发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自然坡度820,相对高差300m。区内最高处位于矿区内南西部山头,海拔标高1911.4m,最低处位于矿区内松林冲沟,海拔标高1585.0m,相对高差326.4m。井田内无河流、山塘和水库等地表水,东部和西部发育有两条季节性冲沟和少量的泉眼。冲沟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变化幅度较大,雨季暴涨,枯季干涸。东部发育的松林冲沟由西向东径流。西部发育的岩脚冲沟由东向西径流。二、气象水文1、气象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根据大方县气象局资料,7月份最高气温为22.3,1月份最低气温为-4.5,年平均气温22.3,无霜期为每年265天, 年平均降雨量为1181mm,雨季多集中在5月9月,此段时间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mm680mm。12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平均风速为2.3m/s,最高风速为20.0m/s。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左右。2、水文由于矿区所处位置较高,矿区范围内无大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但沟谷发育。地表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其水量取决于大气降雨的强度。矿区大气降雨量较为丰富,地表水除部分沿岩石裂隙、层间裂隙、采矿裂隙等渗入地下外,大部分地表水以坡面流的形式汇入就近的沟溪中,最终汇入大洞河。经现场踏勘和矿方介绍,区域侵蚀基准面为+1400m,主、副、风井标高为+1601.00m、+1601.00m、+1603.00m,故洪水对井口和工业场地威胁较小。第三节 矿井的生产概况1整合前后各系统之间关系鹏程煤矿由原鹏程煤矿和原普华煤矿整合而成,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3月由颁发的10年期(2011年3月至2021年3月)采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1031120108111),整合后生产规模为30万t/a。2三个系统分述原普华煤矿生产系统原普华煤矿为私营企业,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初期为无序生产的小煤窑。根据贵州省有关整顿乡镇及个体煤矿的有关规定,2002年进行技改曾停产,并于2005年1月依法换取了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经营许可证,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根据矿体赋存条件,采用斜井开拓,主井井筒方位角为3度,以20度的坡度掘进232m后见M8煤层,标高1563.8m,然后沿走向向北翼开拓运输大巷,运输大巷长400m,再分上、下山采煤。另布置两条巷道沿倾向向深部布置提升巷,边探边采,主井向下伸延700m。对本井田的构造形态基本清楚。2003年以来,该矿已动用M8煤层储量32.1万吨,平均回采率达35以上,累计生产原煤约11.4万吨,上交各种税费后,盈利300万元,经济效益较好。原鹏程煤矿生产系统鹏程煤矿为私营企业, 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初期为无序生产的小煤窑。根据贵州省有关整顿乡镇及个体煤矿的有关规定,2001年12月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炭经营许可证,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有两个井口。坐标分别为,主井:X=3012225,Y=35584155,H=1642m;风井:X=3012296,Y=355814186,H=1650m。根据矿体赋存条件,斜井开拓方式,自上而下首采M8、M4、M3、M2煤层。为确保回采安全和充分回收煤炭资源,各煤层设计采用沿倾向自上而下、沿走向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煤方式为放炮落煤,顶板采用木支柱。选用留矿采矿方法,煤炭在平巷内由矿车运送至地表,经简易手选后汽车运输至毕节火电厂、邻近工矿企业及贵阳市民用。矿井采用机械抽排水至地表后自流排泄和机械通风。原鹏程煤矿生产矿井调查:主井位于M8煤层露头附近(标高1642m),沿M8煤层倾向掘进,斜长230m(标高1614.9m)处见煤,见煤后受地形及煤层的分布情况,先在南翼布置采面;然后主井向下伸延50m(标高1609m)处落平后沿走向向北翼开拓。自2003年以来,该矿已动用M8煤层储量14万吨,平均回采率达35以上,累计生产原煤5万吨,上交各种税费后,盈利200万元,经济效益较好。整合后鹏程煤矿生产系统整合后鹏程煤矿,不利用原来的两套老生产系统和工业场地,而是新设计三个井筒(主井、副井、风井),工业广场位于井田的东南角,井筒间平行布置。主井、副井井筒大致沿倾向布置在M2煤层中,长度分别为580m、590m;风井井筒大致沿倾向布置在M4煤层中,长度630m。浅部正在沿煤层走向形成M4煤层的采煤工作面,深部在主、副井井筒+1525m标高设置井底车场、机电硐室和井底水仓,井底水仓布置在煤系地层下伏的茅口灰岩中。在井底车场向前开始用上山石门以20度的坡度揭穿M8煤层,揭穿M8煤层后,布置上部车场。然后沿M8煤层正在布置的采煤工作面,通过各煤层的揭露情况,结合原核实报告,各煤层厚度比稳定,有扩大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的必要条件。3、周边矿井及小窑鹏程煤矿南面与大方县渝兴煤矿相邻、北面与大方县川贵地财煤矿相邻。两煤矿为正在生产的小煤矿,从周边煤矿的开采情况看,矿区内的煤层层数为4层煤(M2、M3、M4、M8),构造复杂复杂程度属简单。1)渝兴煤矿渝兴煤矿:位于井田的面部外围,有两个井筒,主井口从煤层的顶板揭穿煤层,见煤点距井口斜长210m,标高1548.20m。风井顺8号煤层掘进。只开采8号煤层,煤层厚度稳定,未见褶曲和断层等构造,主井筒用砌楦,运输大巷及回风巷用坑木及锚喷支护,局部有片帮现象发生,未见底鼓现象,涌水量不大,正常涌水量260m3/d,主要水源为浅井筒50m以浅的风化裂隙水,深部基本无水。煤质较好,并且变化不大,为低-特低硫、高热质优质无烟煤,口井价在2008年卖到850-900元/吨,经济效益较好。其他煤层没有开采和揭露和开采。2)川贵地财煤矿川贵地财煤矿:位于井田的北部外围,有三个井筒,三个井筒大致平行布置,各井口均从M4煤层的顶板布置,从煤层的顶板揭穿煤层。主井分别在距井口斜长50m、95m、138m处见M4、M3、M2号煤层,标高分别为1623.3m、1615.2m、1600.8m。副井分别在距井口斜长53m、98m、141m处见M4、M3、M2号煤层,标高分别为1623.9m、1615.9m、1602.8m。风井分别在距井口斜长58m、103m、18m处见M4、M3、M2号煤层,标高分别为1621.5m、1614.7m、1601.3m。三个井筒均揭露M2煤层后,在井筒的西翼布置有三个开采M2煤层有采面,没有开采M4、M3号煤层。只开采M2号煤层,煤层厚度稳定,未见褶曲和断层等构造,主井筒用砌楦,运输大巷及回风巷用坑木及锚喷支护,局部有片帮现象发生,未见底鼓现象,涌水量不大,正常涌水量280m3/d,主要水源为浅井筒80m以浅的风化裂隙水,深部基本无水。由于有2-3层夹矸,煤质一般变化不大,为中高硫、高热质无烟煤,灰分在25-35%,口井价在2008年卖到350-500元/吨,经济效益一般。在开采过层中没有发生过水害事故,说明在开采标高以内未见茅口灰岩水的影响。3)其他小煤矿离本矿稍远的有红林煤矿、林丰煤矿、金象煤矿,这些煤矿均为15-30万吨/年的井型,从周边的煤矿生产状况看,本矿内的资源较可靠。4)老窑由于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多家小煤窑开采。大多是当地村民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且矿区内煤层倾角较缓,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30m100m,个别点可达200m。各可采煤层均有老窑分布。本次野外工作以访问当地村民为主,核实的有5个老窑,总长度267m,由于老窑废弃时间较长,且已垮塌其采空区及煤层厚度情况无法核实。该矿采空区分布在M11、M8、M4煤层中。井田范围内的M11煤层已全部开采完毕,采空区面积为941012m2,积水量约282300 m3;M8煤层最低开采标高为1540m,采空区面积为280436m2,积水量约84130 m3;M4煤层最低开采标高为1574m,采空区面积为15850m2,积水量约7974 m3。矿区内可采煤层为M11、M8、M4、M3、M2煤5层,均为全区可采煤层。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2,现将各煤层特征分述如下:M11煤层:位于P31上部,厚1.551.65m,平均厚1.6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上距龙潭组顶界40m,下距M8煤层35m,在矿区内已采空。M8煤层:位于P31上部,厚1.301.70m,平均厚1.5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上距M11煤层35m,下距M4煤层47m,在矿区内稳定可采已部分采空。M4煤层:位于P31下部,厚0.801.10m,平均厚0.9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为单一煤层。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上距M8煤层47m,下距M3煤层5.7m,属稳定的可采煤层。M3煤层:位于P31下部,厚0.801.30m,平均厚1.05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夹矸石23层, 中部矸石厚0.050.10m。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上距M4煤层5.7m,下距M2煤层5.5m,属稳定的可采煤层。M2煤层:位于P31底部,厚1.201.80m,平均厚1.50m,平均倾角6,煤层结构较简单。顶板为粘土岩,伪顶为泥质粉砂岩,上距M3煤层5.5m,下距茅口组顶界510m,属稳定的可采煤层。在该矿矿界范围内的共形成了面积约1237298平方米的采空区,预测积水量约374404立方米,其中M11煤层已全部开采完毕,采空区面积为941012m2,积水量约282300 m3;M8煤层最低开采标高为1540m,采空区面积为280436m2,积水量约84130 m3;M4煤层最低开采标高为1574m,采空区面积为15850m2,积水量约7974 m3。煤层编号最小-最大煤层间距(米)煤层结构稳定程度顶板岩性底板岩性平均M111.55-1.651.6035较简单稳定粘土岩砂质粘土岩M81.30-1.701.50较简单较稳定粘土岩砂质粘土岩47M40.80-1.100.90较简单稳定粘土岩砂质粘土岩5.7M30.74-7.164.00较简单稳定粘土岩砂质粘土岩5.5M21.20-1.801.50较简单稳定粘土岩砂质粘土岩鹏程煤矿可采煤层特征见表 表1-2第二章 以往地质工作及水文地质工作现状一、水文地质技术工作:1、根据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及防治水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工作各级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及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配备了专门负责防治水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地测防治水技术工作。3、配备专用探放水设备:1)根据防治水计划要求购买了ZDY-750型探放水钻机3台,孔径75-50mm,功率18.5kw,三台。2)根据矿井排水方案,在水仓安设D85-435型离心泵3台,流量85m3/h扬程135m,功率90kw,正常涌水时,一台工作,两台备用,一台检修;最大涌水量时,三台工作,一台备用,在回风斜井安设两趟D1506.0的无缝钢管,每趟长度约900m,一趟工作,一趟备用。3)采掘过程中坚持“逢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规定,对施工巷道前方的地质构造进行探测。4、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预案,定期组织实施矿井水情水害隐患排查工作。5、完善矿井防治水基础资料:补充完善了矿井防治水图件及矿井防治水基础台账;建立计算机数据库及数字化图件;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建矿以来,经过地测及相关部门不断的努力,现已基本查明了矿井范围内水文地质情况:1、查明了矿区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因素、充水因素、充水方式、矿井涌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开采情况;2、对矿井周边小煤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祥细收集了周边小煤矿的位置、开采层位、充水情况、地质构造、采煤方法、隔离煤柱等资料。撑握周边煤矿的采掘动态,为矿井采掘部署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保障;3、调查与收集了矿区范围内河流等水体的历年水位、流量、水质、和地表水体与下伏含水层的水力关系等;4、查明了矿区范围内补给和排泄通道、发育规律补给区等情况。第三章 矿井水文地质第一节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根据盘江煤电(集团)煤矿设计研究院二O一一年五月编制大方县普底鹏程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安全专篇提供数据知道正常涌水量为22.08m3/h,最大涌水量为57.42m3/h。2、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含(隔)水层类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类型(1)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区域位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的地下水补给、迳流区。所处位置属赤水河和六冲河之分水岭地带,区内地形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 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碳酸盐岩主要包括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二叠系下统梁山组、栖霞组、中统茅口组上统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关岭组、永宁镇组、夜郎组二段的灰岩等,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大泉、岩溶泉群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河谷中。区域的侵蚀基准面为北西面的马场河,河面海拔标高+885m,为最低侵蚀基准面3、主要含、隔水层1)长兴组(P3c)呈窄条状分布于向斜的两翼,岩性为中厚层燧石灰岩、泥灰岩、夹泥质粉砂岩。因其出露宽度及厚度有限,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故其含水性中等,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2)龙潭组(P31)分布于井田的东西两侧,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岩性由薄中厚层的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互层夹煤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富水性较差。在井下的井巷工程揭露中,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有滴水,局部有淋水,进水方式为顶板进水。该地层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含基岩裂隙水,属区内弱含水层。3)茅口组(P2m)M4煤层相距23m左右,M4煤层与M8煤层层间距为46.7m,也就是说M8煤层距茅口组69.7m。4)井下:主井筒底部,该地层中的+1520m标高,设有主、副两个水仓,未发现涌、漏水现象和岩溶发育;从川贵地财煤矿开采M2煤层的情况看,在+1600m标高以上,未有茅口灰岩的突水。第二节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一、矿井充水因素既决定于水文地质条件,又决定于开拓方式。充水强度受充水水源和通道的影响。1.大气降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矿井内龙潭组裸露或浅埋,主采煤层普遍埋藏较浅,风氧化带沿倾向深度普遍达50m左右,补给面积较大,植被较发育。尽管岩层富水性弱,由于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可沿节理、裂隙等渗入矿井。当矿井煤层开采后,易对顶部岩层造成破坏,产生“冒落”,增大地表水对矿井的渗入。2.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矿区所处位置东北西三面为茅口组形成的典型岩溶地貌,由于井田所处地势较高,地表虽没有地表水体分布,但大气降水直接通过岩溶洼地、岩溶漏斗等转入地下水,因此地表水不发育。加之矿区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受六冲河支流下洞河的切割影响,地形相对较陡,冲沟发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区内无河流、山塘和水库,东部和西部发育有两条季节性冲沟和少量的泉眼。冲沟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变化幅度较大,雨季暴涨,枯季干涸。矿区东部的松林冲沟由矿区中部向东径流,流量0.68.7 l/s;矿区西部的岩脚冲沟由矿区中部向西径流,流量0.812.2 l /s;矿区东部的3处泉眼,自原鹏程主井旁流向松林冲沟,流量分别约0.6 l /s、0.3 l /s、0.2 l /s。由于矿体位于地表水分布标高之上,因此在受采动的影响的情况下,这些地表水将会成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3.老窑及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影响原普华煤矿已封闭,在开采过程中要严防采空区积水突入矿井的可能,必须进行超前探放水。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小煤矿大多是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矿区内煤层倾角较陡,由于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个别点可达50150m。各可采煤层均有老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较普遍。近几年管理部门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进行了清理、整顿,关停。本次野外工作调查老硐17个,分别为LD117,总共长度为1467米,其余老窑由于废弃时间较长已无法调查,因此,老窑形成的采空区也无法核实。总之:井田内老窑及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有垮塌、积水现象,对采空范围及老硐积水资料不能如实反应,今后开采时边探边采,预防老窑水溃入矿井。4.含水段对矿井充水的影响(1)、第四系孔隙水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结构松散,孔隙度大,渗透性好,雨季能入渗并储存地表水及大气降雨,内部积水与煤层之间无隔水层,开采浅部煤层时可直接渗入矿井,其地下水是浅部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但因厚度不大,分布不广,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2)、夜郎组(T1y)弱含水层大面积出露于井田中部的向斜轴附近,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厚层灰岩夹砂泥岩,灰岩中岩溶发育。该组底部有1020m的薄至中厚层泥岩、砂质泥岩,是较好的隔水层,其上为100m左右的泥灰岩,使上部的岩溶含水层与龙潭组煤系地层水力联系不明显,但煤矿大面积开采形成裂隙后,将加强其间的水力联系,对煤层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为矿井开采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因些该组地下水对未来煤矿充水的影响微弱。(3)、长兴组(P3c)弱含水层呈窄条状分布于向斜的两翼,岩性为中厚层燧石灰岩、泥灰岩、夹泥质粉砂岩。因其出露宽度及厚度有限,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故其含水性中等,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4)、龙潭组(P31)分布于井田的东西两侧,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岩性由薄中厚层的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互层夹煤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富水性较差。在井下的井巷工程揭露中,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有滴水,局部有淋水,进水方式为顶板进水。该地层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含基岩裂隙水,属区内弱含水层。(5)、茅口组(P2m)该层位于开采层煤层之下,岩性以浅灰色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为主,岩溶管道发育,为区内强岩溶含水层。与M2煤层相距0.30-5.80m,M3煤层相距层12m左右,M4煤层相距23m左右。此地层对M2、M3、M4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大,尤其在当地侵蚀基准附近(+1400m)及以下采煤时,有突水的可能。5.断层对矿井充水的影响区内断层不发育,目前尚未发现断层,对未来煤矿开采影响较小。6.水文地质类型本区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自然斜坡有利于地表水排泄;矿体位于当地最低排泄基准面(885m)以上;矿层埋深不大(最大为龙潭组地层);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类型为主;茅口组灰岩下伏不整合于含煤地层,对未来开采深部M2、M3、M4煤层有较大影响,可能发生突水事故;长兴组地层在区内分布较少,其富水性中等,对未来煤矿充水的影响较大;夜郎组地层上部含水性较强,下部隔水性较好,下部地层切断了上部与煤系地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龙潭组含煤地层本身,含少量基岩裂隙水,为矿床直接充水含水层;老窑与生产矿井采空区及井巷分布较多,存在一定积水量。综合以上条件,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四-2类型,且存在1类型潜在水患。7、充水因素1)大气降水矿井内龙潭组裸露或浅埋,主采煤层普遍埋藏较浅,风氧化带沿倾向深度普遍达50m左右,补给面积较大,植被较发育。尽管岩层富水性弱,由于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可沿节理、裂隙等渗入矿井。当矿井煤层开采后,易对顶部岩层造成破坏,产生“冒落”,增大地表水对矿井的渗入。2)地下水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支流下洞河上游西溪河。矿区所处位置东北西三面为茅口组形成的典型岩溶地貌,由于井田所处地势较高,地表虽没有地表水体分布,但大气降水直接通过岩溶洼地、岩溶漏斗等转入地下水,因此地表水不发育。加之矿区为侵蚀剥蚀低中山地貌,受六冲河支流下洞河的切割影响,地形相对较陡,冲沟发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排泄,区内无河流、山塘和水库,东部和西部发育有两条季节性冲沟和少量的泉眼。冲沟流量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变化幅度较大,雨季暴涨,枯季干涸。矿区东部的松林冲沟由矿区中部向东径流,流量0.68.7 l/s;矿区西部的岩脚冲沟由矿区中部向西径流,流量0.812.2 l /s;矿区东部的3处泉眼,自原鹏程主井旁流向松林冲沟,流量分别约0.6 l /s、0.3 l /s、0.2 l /s。由于矿体位于地表水分布标高之上,因此在受采动的影响的情况下,这些地表水将会成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3)老窑及采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影响原普华煤矿已封闭,在开采过程中要严防采空区积水突入矿井的可能,必须进行超前探放水。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小煤矿大多是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矿区内煤层倾角较陡,由于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个别点可达50150m。各可采煤层均有老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九十年代,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较普遍。近几年管理部门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进行了清理、整顿,关停。本次野外工作调查老硐17个,分别为LD117,总共长度为1467米,其余老窑由于废弃时间较长已无法调查,因此,老窑形成的采空区也无法核实。总之:井田内老窑及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有垮塌、积水现象,对采空范围及老硐积水资料不能如实反应,建议今后开采时边探边采,预防老窑水溃入矿井。4)含水段对矿井充水的影响(1)、第四系孔隙水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结构松散,孔隙度大,渗透性好,雨季能入渗并储存地表水及大气降雨,内部积水与煤层之间无隔水层,开采浅部煤层时可直接渗入矿井,其地下水是浅部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但因厚度不大,分布不广,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2)、夜郎组(T1y)弱含水层大面积出露于井田中部的向斜轴附近,岩性主要为薄至中厚层灰岩夹砂泥岩,灰岩中岩溶发育。该组底部有1020m的薄至中厚层泥岩、砂质泥岩,是较好的隔水层,其上为100m左右的泥灰岩,使上部的岩溶含水层与龙潭组煤系地层水力联系不明显,但煤矿大面积开采形成裂隙后,将加强其间的水力联系,对煤层开采具有一定的影响。为矿井开采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因些该组地下水对未来煤矿充水的影响微弱。(3)、长兴组(P3c)弱含水层呈窄条状分布于向斜的两翼,岩性为中厚层燧石灰岩、泥灰岩、夹泥质粉砂岩。因其出露宽度及厚度有限,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故其含水性中等,对煤层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属中等富水的含水层。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4)、龙潭组(P31)分布于井田的东西两侧,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岩性由薄中厚层的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组成互层夹煤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条件及地下水的迳流条件较差,富水性较差。在井下的井巷工程揭露中,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有滴水,局部有淋水,进水方式为顶板进水。该地层为矿井开采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含基岩裂隙水,属区内弱含水层。(5)、茅口组(P2m)该层位于开采层煤层之下,岩性以浅灰色至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为主,岩溶管道发育,为区内强岩溶含水层。与M2煤层相距0.30-5.80m,M3煤层相距层12m左右,M4煤层相距23m左右。此地层对M2、M3、M4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大,尤其在当地侵蚀基准附近(+1400m)及以下采煤时,有突水的可能。5)地表水井田内老窑及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有垮塌、积水现象,对采空范围及老硐积水资料不能如实反应,建议今后开采时边探边采,预防老窑水溃入矿井。8、涌水量根据相关地质资料提供矿井涌水量资料以及现场调查:依据我矿M8号煤层开采情况统计分析,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4.271 m3/h,最大涌水量为24.813m3/h。随着开采深度的加深,矿井涌水量将逐步加大。二、矿井内的小井及老窑由于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多家小煤窑开采。大多是当地村民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且矿区内煤层倾角较缓,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29m170m。各可采煤层均有老窑分布。核实的有17个老窑,分别为LD1LD17,详见下表。老窑分布情况表编号坐标高程(m)积水量(m3)备 注XYLD13007622355887281579170NW317方向,宽1.75m、高1.62m、长75m。开采M2煤层LD23007546355886901564214EW250方向,宽1.82m、高1.63m、长90m。开采M2煤层LD33007617355891541664242NW271方向,宽1.80m、高1.63m、长103m。开采M2煤层LD43007528355891231618200NW297方向,宽1.81m、高1.58m、长87m。开采M2煤层LD53007445355891891603317NW275方向,宽1.85m、高1.62m、长132m。开采M2煤层LD63007629355887381585188NW291方向,宽1.71m、高1.59m、长87m。开采M3煤层LD73007533355887501572181NW270方向,宽1.69m、高1.57m、长85m。开采M3煤层LD83007650355891281678256SE204方向,宽1.80m、高1.58m、长90m。开采M3煤层LD9300754335589140161380NW282方向,宽1.81m、高1.45m、长38m。开采M3煤层LD103007616355887371587147NW316方向,宽1.85m、高1.52m、长65m。开采M4煤层LD113007622355887281579158SE260方向,宽1.71m、高1.54m、长75m。开采M4煤层LD123007514355887001571151NW276方向,宽1.69m、高1.55m、长72m。开采M4煤层LD133007952355891391635364NW330方向,宽1.80m、高1.63m、长155m。开采M4煤层LD143007506355890941619420NW352方向,宽1.85m、高1.67m、长170m。开采M4煤层LD15300747435589090160266SE228方向,宽1.85m、高1.52m、长29m。开采M4煤层LD16300762735588792161695NW339方向,宽1.71m、高1.54m、长45m。开采M8煤层LD173007580355890801648150NW282方向,宽1.69m、高1.60m、长69m。开采M8煤层上述老窑虽多,但在我矿井田范围内的老窑只有4个分别是LD5、LD15、LD6、LD11,其余老窑均在我矿井田边界以外,对我矿无影响。第三节 矿井涌水量情况一、矿井涌水量情况通过历年矿井涌水量的观测,矿井日常涌水量14.271m3/h、最大涌水量24.813m3/h。二、矿井排水系统鹏程煤矿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副斜井、回风斜井在+1527m标高落平,在井底布置水泵房及水仓。井底水泵房布置在副斜井、回风斜井底部,泵房底板标高为1527m,水泵房净断面积7.2 m,长度30m,采用砌碹支护。水仓分主、副水仓,设置两个水仓,一个主水仓,长度78m,容量562m3;一个副水仓,长度52m,容量375m3,容量共计937m3。井底水泵房选用矿用型离心式水泵: D85-435型离心水泵3台,其中:正常涌水量时,一台泵工作,一台泵备用,一台泵检修;最大涌水量时,二台泵工作,一台泵备用;水泵工况点参数为:流量Qm=85m3/h,扬程Hm=135m,电压660V,功率90kw,效率m0.94。采在回风斜井安设两趟直径150mm的无缝钢管作为井底水仓排水管路。第4节 突水点位置及突水量情况1、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情况井下近年来没有发生突水现象。2、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和突水量预计(1)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该矿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为:各煤层的老硐、采空区附近。(2)突水量预计1)周边各煤层的小窑积水情况由于当地小煤矿开采历史悠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多家小煤窑开采。大多是当地村民利用冬春农闲时自采自用,且矿区内煤层倾角较缓,受水、通风等限制,一般开采巷道不长,29m170m。各可采煤层均有老窑分布。核实的有17个老窑,分别为LD1LD17,详见表711。表711 老窑分布情况表编号坐标高程(m)积水量(m3)备 注XYLD1 3007622355887281579170NW317方向,宽1.75米、高1.62米、长75米。开采M2煤层LD2 3007546355886901564214EW250方向,宽1.82米、高1.63米、长90米。开采M2煤层LD33007617355891541664242NW271方向,宽1.80米、高1.63米、长103米。开采M2煤层LD43007528355891231618200NW297方向,宽1.81米、高1.58米、长87米。开采M2煤层LD53007445355891891603317NW275方向,宽1.85米、高1.62米、长132米。开采M2煤层LD63007629355887381585188NW291方向,宽1.71米、高1.59米、长87米。开采M3煤层LD730075333558875021572181NW270方向,宽1.69米、高1.57米、长85米。开采M3煤层LD83007650355891281678256SE204方向,宽1.80米、高1.58米、长90米。开采M3煤层LD9 300754335589140161380NW282方向,宽1.81米、高1.45米、长38米。开采M3煤层LD103007616355887371587147NW316方向,宽1.85米、高1.52米、长65米。开采M4煤层LD113007622355887281579158SE260方向,宽1.71米、高1.54米、长75米。开采M4煤层LD123007514355887001571151NW276方向,宽1.69米、高1.55米、长72米。开采M4煤层LD133007952355891391635364NW330方向,宽1.80米、高1.63米、长155米。开采M4煤层LD143007506355890941619420NW352方向,宽1.85米、高1.67米、长170米。开采M4煤层LD15 300747435589090160266SE228方向,宽1.85米、高1.52米、长29米。开采M4煤层LD16 300762735588792161695NW339方向,宽1.71米、高1.54米、长45米。开采M8煤层LD173007580355890801648150NW282方向,宽1.69米、高1.60米、长69米。开采M8煤层第五节 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及防治水工作的难易程度一、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1、老窑水:区内有老窑和小煤矿分布,且开采历史悠久,已经关闭。老窑采空冒落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蓄积。因此,老窑大多有积水。开采浅部煤层,应预防老窑水涌入。2、矿井日正常涌水量14.271m3/h、最大涌水量24.813m3/h,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涌水量的影响程度为中等。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1、因老窑停采时间过长,资料丢失严重,调查资料多为矿方提供,开采深度不准,故各可采煤层所确定的老窑采空区范围可靠性较差,给水文地质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将来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带来危害;2、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导水通道主要为采矿冒落带裂隙,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切实加强地面与井下水的防治工作,尤其在降水集中的夏季。3、矿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