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张杨).doc_第1页
开题报告(张杨).doc_第2页
开题报告(张杨).doc_第3页
开题报告(张杨).doc_第4页
开题报告(张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分析 所 在 班 级 041国贸6 姓 名 张杨 学 号 2004021266 指导教师及职称 沙文兵 副教授 填 表 日 期 2007年12月28日 二七年十二月一、简表学生简况姓名张杨性别男学 号2004021266入学时间2004年9月所在班级041国贸(6)班论文题目中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分析英文The Prospec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East Asia关键词中文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前景英文East Asia;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prospect注:(1)中文题目不超过20个汉字。(2)关键词3-5个,英文关键词为中文关键词的译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二、选题依据(本项内容可以加页)1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理论意义:国际经济合作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加快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各国,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更加密切,各国都在适应和利用这个大趋势在毗邻国家之间建立多样的经济合作组织,签订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或建立关税同盟。作为全球性经济组织重要补充的多样化区域经济组织,是走向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实际意义:当前,世界350个国家中有300多个处于区域经济中。在号称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成立,而作为世界经济近年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东亚地区则呈现出一种松散的组织形式,合作较多的是在双边、次多边基础上进行,或是通过一些区域性经济论坛和政府间承诺来促进相互间的经济合作。这使得东亚各国共同面临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在WTO多边谈判中各自承担压力,无法形成整合力量,这必然会使东亚地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东亚各地区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应该首先解决自身的一体化问题。 因此,东亚各国只有携手加强区域内合作,成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才能进一步提高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保持和促进本地区的繁荣稳定。2综述国内外有关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1)国外动态:原载日本海外事情,2003年5月号由日本学者吉野文雄发表的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与东盟从东盟的角度分析了日本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区设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日本学者引用赤松要“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将战后东亚地区国际分工体系和经济发展过程也喻为一种“雁行形态”或“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的提法起源于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的“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在这一理论模式中,赤松要认为,日本的产业发展实际上经历了进口、进口替代、出口、重新进口四个阶段,因为这四个阶段呈倒V型,在图表上酷似依次展飞的大雁故得此名。(2)国内动态:华东师范大学的罗曼怡发表的东亚经济合作现状及前景从东亚经济合作的基本框架入手, 分析了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中东亚经济合作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经济合作的模式。,厦门大学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教授王勤于2005年5月17日发表的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与前景中也明确表示从特惠贸易安排到自由贸易区,再向经济共同体迈进,东盟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已逐步显现。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对区域内其他的一体化形式具有重要的影响。襄樊学院的吴时舫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障碍与途径一文中提出由于影响和制约东亚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因素众多,东亚合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探索多种一体化途径,积极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3)自己见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 以及在1997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东亚国家充分认识到区域合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东亚经济合作迅速兴起并在不断发展。但总的来说, 与欧洲和美洲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相比, 东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是非常落后的。因此, 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前景及下一步对策分析很值得我们探讨。3与选题相关的主要参考文献(以中国期刊网的参考文献标识为准,最好不少于15个,并有一个以上的英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冯德连、徐松,国际贸易教程(第二版)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廖少廉等.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3黄静波.多边贸易体制的理论与实践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4吴声功.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005邓力平等.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焦木.深化和扩大中国-东盟经贸交流合作N.载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2006-05-117楼夷等.东南亚自由贸易争战J.财经2006年第21期8Pangestu M, Soesastro H, Ahmad M. A New Look at Intra-ASEAN Economic cooperation, ASEAN Economic Bulletin,1992,8(3):3349李向阳.全球化时代的区域经济合作J.世界经济,2002,(5)10AliM.El - Agraa (ed. ) ,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 1982. 263.11澳托马斯、爱伦.东南亚国家联盟M.新华出版社,1981. 1.12张蕴岭.东亚合作的发展与前景M.世界知识出版社.13姚大学、李芳洲.全球化与东亚经济一体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2)114施用海.关于建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几点思考J.国际贸易论坛2002.115宋玉华等.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J.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16刘兴华.东亚共同体构想与进程J.东南亚研究,2006,(1)1三、研究方案(本页若不够填写,可加页)1论文主要内容一、引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二)文献综述(三)相关概念界定(四)研究思路与方法二、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二)可行性1、世界经济一体化2、区域经济集团化3、东亚区域内国际分工体系由产业间分工模式向产业内分工模式的演进4、东亚区域内贸易互补性逐渐增强三、成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优势 (一)建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良好基础1.东亚各国在历史发展、地理环境、价值观念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2.东亚各国之间在资源方面有极强的互补性 (二)东亚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具有良好的开端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三)其他自由贸易区及区域合作组织的成立具有借鉴意义(四)日本政策的转变加强了东亚各国的合作(五)东亚各国已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六)中国必将是成立东亚经济共同体的中坚力量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障碍分析(一)迥异社会制度的协调(二)巨大发展差异的协调(三)复杂的战略安全因素的合作(四)中日合作是东亚合作的关键(五)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六)一体化政治意愿不足(七)美国的不确定性因素五、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措施(一)妥善处理政治分歧,强化政治互信(二)大力促进经济融合(三)适时探讨东亚货币同盟(四)帮助后进,实现一体化共赢(五)妥善处理好美国因素2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先分析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现状,然后分别指出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分析成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优势和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障碍,最后提出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措施。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法。在国内外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近两年东亚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情况,提出了对今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措施建议。3研究进度计划2007年11月2008年1月开题阶段:搜集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题目。2008年1月2月准备阶段。2008年3月写作阶段。2008年4月修改阶段。2008年5月答辩准备和答辩(如果需要修改,则在指导老师和答辩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修改)。指导教师意见(要求具体)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所在指导小组组长意见负责人签名: 日期:院教学工作委员会意见负责人签名: 日期:说 明1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加强对学生培养的过程管理,规范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2可以交打印稿,也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