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句子成分.doc_第1页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doc_第2页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doc_第3页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doc_第4页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要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宾语是动作的对象或承受者,常位于及物动词或介词后面。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定语:用于描述名词,代词,短语或从句的性质,特征范围等情况的词叫做定语, 定语可以由名词,形容词和起名词和形容词作用的词,短语担任。如果定语是单个 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如果是词组,定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后面。 状语:说明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方式, 条件或伴随情况,程度等情况的词叫状语。状语可以由副词, 短语以及从句来担任。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词类歌诀 名词: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动词: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形容词: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数词: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量词: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代词: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他。副词: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介词: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助词: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连词:和同与跟关中间,或者以及带关联。介词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二、 句子成分歌诀三、 句子语病修改歌诀检查语病要细心,先看主干主谓宾,残缺搭配是病因;再看枝叶定状补,能否搭配语中心。下面语病常常见,熟悉现象心有底。是否恰当用词语,语序是否属合理,前后有矛盾,更有不统一,替概念,有歧义,句式杂糅使人迷,结构又胶节,语言重复又多余,多层否定成后语。修改语病法牢记,添、删、调、换百病医。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句子成分分析法在倒装句句式教学中的作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中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一项要求,虽然现在高考试题一般很少直接考查句式,但掌握一些基本的句式知识,在做文言文试题时,有益于学生对于文段的理解,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而句式又属于教学中的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从概念出发讲解有关句式知识,学生只知皮毛,难有深入的理解,我想,句式教学应追本溯源,它属于语法的范畴,我们应从语法角度入手,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内在联系,这样便会在教学上事半功倍,产生良好的效果。但目前初中教学淡化语法,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汉语语法知识,学会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一些简单的现代汉语常式句是先期要做的工作,了解这些知识,不仅对掌握文言句式有帮助,对于文言文翻译,辨析词类活用,辨析病句,仿用、改写句子,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等都大有裨益。所谓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就是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可以用句子成分划分符号在句子中标示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同时可以让学生懂得中心语和修饰语的概念。所谓中心语包括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和补语中心语。修饰语是中心语前面或后面的修饰成分。修饰语包括定语、状语、补语三种。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语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谓语中心语后面的补足语。句子成分的划分符号:句子成分 说明 符号 举例主语部分定语修饰限制名词所做的主语的中心语。()(刚下课)的同学们涌出教室。 主语表示句子陈述的对象。回答“谁”或“什么”。1.刚下课的同学们涌出教室。 2.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 谓语成分状语在动词性谓语或形容词性谓语之中,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作用。1.他昨天没来上学。 2.这束花的确很美。 谓语表示句子陈述的内容。回答“怎样”“什么样”的。 1.他教这个班语文。 2.这个人很好。 补语在动词性谓语或形容词性谓语之中,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作用。1.我要学语法知识。 2.他饿了。 宾语定语限制修饰名词所做的宾语的中心语。()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 宾语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这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 主谓之间用“”隔开。 例如: (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学(科学)(文化)知识。 昨天,(全班)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由上所述,我们把汉语常式句的语序简单归纳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状语有时可以放在主语前,也可以放在主谓之间。如“他昨天没来。”和“昨天,他没来。”除了强调内容不同外,意思变化不太大。 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 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 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 宾语只受谓支配。 句子成分分析法当然也有其自身缺点,如由于强调中心语,把修饰成分看作附加成分,使得语义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提取的句子主干的意义和句子的实际意义相矛盾。例如“于福的老婆是小芹的娘”这一句提取主干就成为了“老婆是娘”,显然主干意思和原句相去甚远,读起来滑稽可笑。但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优势是可以分析出句子的主干成分,便于句型归纳。这点可和学生说明。 我们所说的倒装句指古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来说的。让学生掌握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划分方法及句子成分顺序,可以借此推导出倒装句的四种类型: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如判断一下例句分别属于倒装句中何种类型?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覆之以掌(促织)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推导步骤如下:(一)例句忌不自信。 第一步:对于古代汉语句子,我们可以直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利用句子成分划分的符号对译句进行句子成分的划分。 如: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直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第二步:对原句进行句子成分划分。可直接根据直译之后的句子相对应的成分直接在原句中用符号标识出来。如直译后句子中“邹忌”是主语,那么原句“忌”就是主语;“相信”是谓语,那么“信”就是谓语;“自己”是宾语,那么“自”也仍为宾语。 如:忌不自信。主状宾谓 直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主状谓宾 可见“忌不自信”的成分顺序是“主状宾谓”。相对于前面总结的现代汉语常式句成分顺序来说,例句中宾语“自”放在了谓语动词“信”的前面,这就叫做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主要是看宾语和谓语的位置关系,如果宾语在谓语前面,就是宾语前置了。在古代汉语里出现宾语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何、安、恶、谁、奚、胡、曷、焉】十动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 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格式:主十宾十之(是,之为)十动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唯弈秋之为听(弈秋) 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惟命是听唯利是图唯贤是举唯其马首是瞻 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形式是“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这是从短语的角度而言的。 格式:宾语以(介词)动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 余是以记之。(游褒禅山记) 夜以继日一言以蔽之(成语) (二)例句覆之以掌 又如:覆之以掌(促织)谓宾状 直译为:用手掌覆盖蟋蟀状谓宾 例句中省略了主语。对比两句句子成分顺序可见,“覆之以掌”一句与翻译后的句子相比,前句把状语“以掌”放在了谓语动词“覆”的后面,是为状语后置。现代汉语里一般把状语放在谓语前面,对谓语起补充作用,而古代汉语则习惯把状语放在谓语之后作为谓语的补语,相对于现代汉语中习惯把状语放在谓语前的习惯,我们认为它是状语后置了。所以判断是否状语后置,主要看状语和谓语的位置关系,如果状语放在了谓语之后,我们就称之为状语后置。在古代汉语里,状语后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得双石于潭上(石钟山记)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生乎吾前(师说) 格式:动十以十宾 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 (三)例句甚矣,汝之不惠。 再如:甚矣,汝之不惠谓主 直译为:你不聪明,太厉害了。主谓 原句和译句对比,主语“汝之不惠(主谓短语作主语)”放在了谓语“甚矣”的后面,此为主谓倒装。现代汉语常式句把主语放在谓语前面,除非有时为了强调谓语而把谓语提前了,古代汉语中也有这种情况,不过数量不是很多。 所以综合来说,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都是以谓语位置为参照,如果宾语放在了谓语的前面就是宾语前置,如果状语放在了谓语的后面就叫做状语后置,如果主语放到了谓语的后面就叫做主谓倒装。 (四)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主宾定,宾 直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主谓定宾,定宾 对比两句句子成分顺序,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子成分顺序,可见定语“利”“强”放在了宾语中心词“爪牙”“筋骨”的后面,这就是定语后置,其中“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放置在所修饰词(主语中心词或宾语中心词)之前,如“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朱自清春)”,“倩影”是中心词,前面词语都作修饰成分。而古汉语中定语有时可置于中心词之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二、“中心词定语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 三、“中心词之定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四、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了解了文言句式的来历,同时掌握一些特殊句式的标志,两者结合起来,学生对倒装句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直译原句,然后再对译句进行成分划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划分出原句的句子成分,最后的句式判断才会准确。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第一部分一、主语、谓语1、主语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作为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这种句子可以叫做名词主语句。例如:(1)今 天 晚 上 特 别 冷。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主语(偏正短语) 谓语 状语(时间) 主语(代词) 谓语主语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和一部分主谓短语充当,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这是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这种句子可以叫谓词主语句。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动词) 谓语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 谓语2、谓语谓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用名词性词语充当,这跟主语的构成材料正好相反。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用做谓语中心的动词、形容词等通常是句子结构和语义解释的中心,因此认准谓语中心以及它跟前后各成分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就十分重要。(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涧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 谓语(状语+ 动词+补语)主语谓语(动词+ 补语+宾语)主语 谓语(状+动+补+宾)(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 谓语(形容词+的) 主语 谓语(形容词+补语) 主语 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 明天教师节。 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 谓语(名词短语) 主语 谓语(名词) 主语 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二、动语、宾语1、动语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例如:他终于露出了笑容。(中补短语作动语)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联合短语作动语)山坡上下来两个人。(不及物动词作动语)他昨天哭湿了一个枕头。(中补短语作动语,某些不及物动词必须带上补语之后才可以带一定的宾语)2、宾语宾语跟主语相似,也分名词性和谓词性宾语两种。(1)名词性宾语。这种情况较普遍,多数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可以叫名宾动词,如:给、读、写、讲、修建、交流、挖、交换、校对、跟随等。例如:玫 瑰 花 我 给 你 们 俩 十 朵 , 给 你 紫 红 的 , 给 她 粉 红 的 。 近宾 远宾 近宾 远宾 近宾 远宾 (2)谓词性宾语。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词后面,这类动词叫谓宾动词,如:感到、加以、认为、觉得、希望、企图、建议、允许、提议、给以等。例如: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复句形式作宾语)(3)有一部分动词兼有带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种用法,叫名宾兼谓宾动词,如:想、喜欢、证明、代替、描写、通知、掩护、出现、强调、充满等。三、定语、状语、补语(参照“中心语”部分)1、定语(1)描写性定语:主要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弯弯曲曲的小河。青春气息。风平浪静的港湾。(2)限制性定语:主要是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例如:晓风残月中的长城。野生动物。古城大理的湖光山色。(3)助词“的”: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2、状语在句子里状语(主要由副词充当,还可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及其他一些短语充当)一般放在主语后面,一些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情态、条件、关涉对象或者语气的状语有时还可以出现在主语前面,特别是有的介词短语(如由“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做状语,只能出现在句子前头。例如:(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指向名词性成分。例如: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3)助词“地”: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3、补语(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她生在南涧,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6年。(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清楚?第二部分四、中心语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在有多层定语或状语的偏正短语里,每一层定语或状语所修饰的中心成分都是中心语,因此有的中心语是短语,有的是词。中补短语里的中心语也是如此。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1、与定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定语中心语”)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有时谓词性词语也可以做定语中心语。它跟前面的定语组成偏正短语,多用来做主语,有时也可做宾语等。例如:经济的振兴要靠科学技术。 他 的 家 里 有 一 只 小 花 狗。 主语 谓语 主 语 谓 语 定 中 定 中 动 宾 定 中 定 中 定中2、与状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状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有时也可以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它跟前面的状语组成偏正短语,用来做谓语。现 在 已 经 深 秋 了 。 有 的 同 学 上 课 时 在 下 面 悄 悄 地 讲 话 。 主语 谓 语 主语 谓 语 状 中 状 中 状 中 状 中 3、与补语相对的中心语(简称“补语中心语”)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也可能由短语充当。例如:那位学生昏倒过去了。 我们的校园打扮得真漂亮。 主 谓 主 谓 中 补 中 补 五、独立语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它的位置较为灵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1、插入语: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例如: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表示肯定或强调或特别值得注意。用“看来、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等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有时为了表达这种推测或估计不是说话者做出的,只不过是引用别人的意思,就会用“听说、据说”等来说明;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等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表示总括性的意义,点名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这种词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地连接起来。还有一些事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来表示。2、称呼语: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例如:你来啦,老师。3、感叹语: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例如:嗯,我这就走。 啊,多么令人兴奋的景象啊!4、拟声语:摹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例如: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 砰,砰,门外响起了枪声。句子分析示例全 体 同 学 都 做 完 语 法 作 业 了 吗 ? 主 语 谓 语 定 中 状 中 动 宾 中补 定 中 语气词文言文倒装句和省略句复习教学目标:、复习掌握文言文常见句式:倒装句和省略句;、在了解句式特点、用法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倒装句、省略句句式特点及用法的前提下,准确通顺翻译句子教学难点:倒装句和省略句的句型特点及用法的教学。教学辅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前几节课我们复习了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来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文言文翻译的有关知识。(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按照学者的总结,就是“信、达、雅”三字。“信” 就是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 就是无语病,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中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即:信、达),就是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二)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首先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原则之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翻译古文先应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再作翻译。原则之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直译严密,才不会错过重点字词,导致失分。在翻译时,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意译灵活性大,译者可在理解原文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使较深的词句能翻译得通俗明白。文言文翻译考查的是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型,有关重点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虚词)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前几节课已作了复习,词语解释对于句子翻译固然重要,特殊句型方面的知识也不能忽略。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两种不能简单直译的句型倒装句和省略句。二、讲授新课(一)倒装句(直译、理顺语序、翻译)现代汉语句子的成分通常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具体如下图所示:(定语)主语 +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板书黑板上)示例:初中学生应努力学好语法知识可以说,与通常顺序不一样的句子,就属于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从语法功能上讲,前置的倒装句主要起强调的作用,而后置的倒装句则是古人的语言习惯。翻译这类句子,就要理顺表达顺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1、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中,宾语一般跟在动词或者介词后面构成动宾短语或者介宾短语,如“热爱生活”“为人民”“在哪里”,可是文言文中,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语言条件下,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有三种情形: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示例:今(安在)?行路难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宾语,译:(前途之路)如今(在哪里)?问:“(何以)战?”(曹刿论战)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译:(曹刿)问:“(公)凭什么条件打仗呢?”练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译:(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如:“时(不我待)”这个成语就保留这种语法特点。译:时间不等待我。示例: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代词“己”作动词“若”的宾语。译: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句式特点:这一类否定句,由“不”、“未”、“莫”等否定词表示。基本格式“否定词+代词+动词”。练习: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代词“之”作动词“知”的宾语。译:(3)、文言文中,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借助“之”“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之”“是”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这种用法依然保留在某些现代汉语里,如:“唯利是图”“惟命是从”。示例:宋,何罪之有?(公输)“之”起到宾语前置的作用,“何罪”作动词谓语“有”的宾语。译:宋国有什么罪过?练习: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作动词谓语“有”的宾语。(陋室铭)译:2、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短语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如“和同学打球”“在网吧聊天”这两个句子。古代汉语里的习惯则往往置后。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把它提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示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译:(臣)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达。句式特点:动词+(“于”“以”“乎”等介词构成的)介词短语。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练习: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译:(先帝)把当时的事情拿来询问我。3、谓语前置 现象较少,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还原:“汝之不惠,甚矣!” 译为: 你太不聪明了。4、此外还有定语后置,一者因为初中阶段接触较少,二者因为这种句子对于初中生难度较大,在这里不作分析。 倒装句综合练习:下列倒装句,先用括号“()”标示倒装的成分,并按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详见随堂练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二)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补出来、翻译)省略句主要有如下几类:主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量词的省略等,对于原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一般应将其补充出来。1、主语的省略 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对话时可以用非主谓句,省略主语;如:(见到老熟人)问:“吃了吗”答:“吃了。”陈述事情的时候却要用主谓句,是主谓句就要有主语,文言文因为种种原因,常常省略了主语,翻译时一般应将它补充出来。示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武陵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走了多远路。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译: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译: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都要补充出来,有些句子如果补了反而显得啰嗦、累赘。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面已经有了主语,后一句虽然少了主语,也没必要补充了,这样看起来更简练。2、宾语的省略 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动词宾语的省略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1)动词宾语“之”的省略。示例:便要(之)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译:(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备酒杀鸡款待他。练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之)学(伤仲永)译:(2)介词宾语的省略,如介词“以”“为”“与”后省略宾语“之”。示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译: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一定把(这些东西)分给别人。练习: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译: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译:3、谓语的省略 在结构相同的句子中,前一个句子用了某个动词谓语,后面相同的动词谓语可以省略。这一类句子也较少。示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010年河北、云南)译: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竭尽。练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选择)他们的缺点(对照自己)加以改正。4、量词的省略 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增补上示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译:,一块桌子,一张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练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译:5、文言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示例: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小石潭记)译:影子映照(在)石头上。 省略句综合练习:用留空号“”标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并翻译句子。(详见随堂练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