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消毒精品ppt课件_第1页
包装消毒精品ppt课件_第2页
包装消毒精品ppt课件_第3页
包装消毒精品ppt课件_第4页
包装消毒精品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眼科器械检查保养及包装 灭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黄浩 眼科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指南 培训 1 你最真实的答案 大家都想去 我也想去 学分 到市里来买点东西 少上两天班 你现在有没有压力 压力大不大 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2 比如应试教育 升学率 官员 校长 老师 家长 孩子 学校系统 个人 3 4 ECRI 2017年十大医疗技术危害 5 6 最真实的答案 学习新要求新知识持续质量改进 7 为什么要持续质量改进 A 工作需要 B 病人安全需要 C 上级要求 D 检查需要 我们如何迎接检查 8 我们的策略 中国式外交 集体加班 全员共作假 集体迎检 现场无动态 9 10 为什么要培训 11 12 迎检策略 知晓对方 评审要点 依据 两规一标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范围 建筑布局 管理体制 工作职责 操作流程 应急预案 质 量评价 人员培训 评审方法 资料查阅 调查访谈 实地访视 个案追踪 抽查考核 遵循标准结合实践 13 眼科手术现状从外眼手术到内眼手术 精细程度越来越高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14 眼科手术器械在CSSD的处理现状 75 4 371 医院目前的消毒供应中心已接受处理眼科手术器械24 6 121 医院目前的消毒供应中心未接受处理眼科手术器械 492家医院 数据来源于2015年中华护理学会CSSD专委会全国眼科手术器械处理现状调研 目前集中供应的华西医院标准处理和连台处理的手术器械比例为1 5 1 15 可复用手术器械不正确去污处理导致的感染事件报道 1987 2013年 欧洲亚洲美洲10个国家的21篇文章报道了由于器械处理不正确引起的事件 其中 9篇文章报道的感染事件原因均由于器械处理不符合国家标准 采用消毒处理而未达到灭菌 其中 6篇文章报道了眼科手术器械由于清洗去污的失败导致了相关感染事件的发生 16 主要内容 眼科手术器械的检查保养及包装 通用原则及要求 检查保养流程 包装 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通用原则及要求 灭菌方法的选择 包装及灭菌质控要点 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17 一 眼科手术器械的检查保养及包装 18 通用原则及要求 眼科手术器械宜与普通器械分台进行检查保养与包装 包装前应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器械进行清洗质量检查和功能性检查 包装前应依据器械装配清单明细或图谱 核对器械的种类 规格和数量 拆卸的器械应进行组装 显微精密器械功能部位应采取适合的保护措施 眼内手术器械的包装应选择无微粒 无纤维脱落的包装材料 以预防TASS的发生 19 眼科手术器械的检查保养 清洁度检查 光源放大镜下对器械及附件进行全面的清洁度检查 确保器械表面 关节 管腔无血渍 水垢 锈斑等残留物质 符合清洗质量标准 20 眼科手术器械的检查保养 功能检查 关节灵活 螺丝无松动 齿槽对合整齐 尖端咬合紧密 锁扣张合适度 弹片完整 外观无变形损坏 功能完好 各类连接线无破裂 老化 发现有缺陷器械 应及时维修或报废更新 21 眼科手术器械的检查保养 1 观察器械表面及螺纹齿槽等处有无涂层磨损 腐蚀 斑点 是否有凹陷 弯曲 划痕 中轴是否偏曲 22 眼科手术器械的检查保养 2 弹簧类手柄器械应检查手柄弹簧有无变形和裂纹 弹簧张弹力是否适中 23 眼科手术器械的检查保养 3 连接线类器械如超声乳化手柄电源线等是否有裂痕 破损 老化等 并应注意进行绝缘性检查 24 眼科手术器械的检查保养 4 管腔类特殊类器械的功能检查遵循厂家说明书进行 5 有软管类部分的器械如笛针应检查软管部分长度是否合适 性能是否完好 有无过度拉伸 6 如有缺陷器械 应及时维修或更新 对眼科显微器械 如囊膜剪 刃口锋利度的测试 如何进行 25 眼科手术器械的检查保养 润滑 保养 应对器械的轴节 卡齿 链接等部分进行保养润滑 以保证器械使用的灵活度 26 眼科手术器械的检查保养 注意事项 1 眼科精密显微器械都应在带光源放大镜下进行检查及保养 2 性能缺失的器械应及时更换或返厂维修 3 根据厂家说明 了解各眼科器械材质 进行上油保养 4 使用水溶性润滑油进行保养 切忌使用石蜡油 27 眼科手术器械的包装 棉絮 孔隙 1 包装材料的选择 1 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YY0698的要求 棉布不宜用于眼内手术器械的包装 避免棉絮纤维钩挂 脱落 影响功能及导致 TASS的发生 硬质容器用于精密显微器械的包装时 必须注意妥善使用固定保护装置如卡槽 器械盒垫等保护器械 避免转运或灭菌过程中因摇晃和压力变化造成撞击损坏器械 影响性能 2 灭菌包装材料应无污渍 灯光检查密度应均匀 无破损 3 根据器械盒大小选择适应的包装材料 4 根据灭菌方式选择匹配的包装材料 如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包装材料应选 择特卫强包装袋或无纺布包装 28 包装材料选择应关注 被包装物品理化性能 与灭菌方式相适应 与灭菌物品兼容性 包装的完整性和保护性 经过灭菌的指示性 无菌状态的维持性能 被包装物品形状 大小 重量 被包装物品使用周转频次 运输和储存方式 灭菌方式 拆开方便不污染无菌物品 灭菌后存放效期 包装成本 29 眼科手术器械的包装 2 包装用具的选择 1 应对尖锐 精细的功能部位进行保护 选择专用的保护套 2 应配置带盖的器械盒 盖上有孔保证灭菌介质的穿透 其材质耐湿 热程度应与器械相匹配 3 应使用带卡齿的软垫放置于器械盒内 有条件的医院可选择器械盖 底均带硅胶垫的器械盒 这样能使器械得到双重固定保护 4 器械盒大小应与器械多少相适宜 应保证器械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不发生挤压碰撞叠放 避免器械的功能损坏或丧失 5 包装材料的科学选择 不掉絮 兼容 环保 30 根据器械大小 挑选相适宜的眼科专用盒盛装 31 眼科手术器械的包装 组装 按组装图谱和眼科专用手术器械包内器械明细组装和配包 根据眼科器械的形状 结构 功能 使用顺序组装和摆放 32 眼科手术器械的包装 核查 根据器械明细单再次核对器械名称 规格 数量 型号 质量 放置状态 保护措施 包内有无化学指示物等 并签名确认 封包 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 按包装规范 质量要求包装并封包 标签 打印电脑标签或按要求手工书写包外标签信息 粘贴在规定位置 33 眼科手术器械的包装 包装注意事项 1 显微器械锁齿应张开 避免长时间处于功能状态 影响使用寿命 也不利于 灭菌因子穿透 2 管腔类器械 连接线类物品应盘绕放置 管腔类物品保持管腔通畅 避免形成盲端或死腔 连接线类物品避免弯折而影响性能 宜盘绕直径 10cm 3 零散 精密 细小的器械在单独包装时宜采用双层包装 避免遗失和污染 方便取用 双层包装包装时两层包装袋保持方向一致里层 包装袋应注意不折叠 4 包外应标注精密器械 提示运送人员 轻拿轻放 5 包装过程应注意动作轻柔 避免磕碰而损坏器械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4 包装流程图 35 二 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36 通用原则及要求 根据眼科手术器械的材质 结构 耐受性和使用要求选择灭菌方法 根据器械厂家说明书提供的使用指导选择灭菌方法和灭菌参数 灭菌设备操作技术和方法应严格遵守灭菌设备生产厂家的使用和操作规程并符合WS310 2的规定 当灭菌方式的选择出现现有灭菌条件 灭菌设备厂家的操作手册与眼科器械 厂家的说明书之间存在差异 应在处理之前咨询器械厂家 不应采用化学浸泡灭菌法进行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以预防由于消毒液残留导致的TASS的发生 快速灭菌周期不应作为眼科手术器械的常规灭菌方式 灭菌过程应有效 可监测 可记录 37 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一 压力蒸汽灭菌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热 耐湿的眼科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 包括下排气式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根据待灭菌物品选择适宜的压力蒸汽器和灭菌程序 2 操作原则 包装材料与灭菌的器械相容 并与灭菌方法相适应 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与灭菌程序 确保器械功能与灭菌效果 应观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 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及设备运行 状况 灭菌过程的监测应符合WS310 3中相关规定 38 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二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耐热 耐湿的眼科手术器械和物品在紧急情况时 的灭菌 2 操作原则 根据眼科手术器械的结构和种类选择正确的灭菌周期 不应由于器械库存的不足而将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快速灭菌常规 化使用 宜使用卡式盒或专用灭菌容器盛放裸露物品 避免转运途中污染 灭菌后物品不能储存 应立即使用 应做好灭菌物品的记录和追溯 39 GB T30690关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定义 40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分类 表1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分类 灭菌器类型 可灭菌负载范围 灭菌周期 为满足用于所有包装的和无包装的实心负载 A类空腔负载和标准中要求的检测用的多孔渗透性负载的灭菌需要的灭菌周期 B型N型 至少包含B类灭菌周期只有N类灭菌周期 用于无包装的实心负载的灭菌周期 为满足用于制造商规定的特殊灭菌物品 包括无包装实心负载和至少以下一种情况 多孔渗透性物品 小量多孔渗透性条状物 A类空腔负载 B类空腔负载 单层包装物品和多层包装物品的灭菌周期 S型 至少包含S类灭菌周期 41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42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43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44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45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标准中并未提到生物监测频率的要求 46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47 48 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三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耐高温 不耐湿热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2 操作原则 灭菌物品及包装材料应与灭菌方式兼容 正确装载物品 不碰壁 不堆叠 不挡灯 有序摆放 49 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四 环氧乙烷灭菌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耐高温 不耐湿热的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2 操作原则 环氧乙烷灭菌器及气瓶或气罐应远离火源和静电 气罐不应存放在冰箱中 除金属和玻璃材质以外的眼科手术器械 灭菌后应严格遵循物品解析时间要求进行解析 器械的残留环氧乙烷量应符合GB T16886 7的要求 灭菌器的安装环境要求和人员的防护安全要求应遵照WS T367的要求 执行 应有专用的排气管道系统 定期进行环境监测 每天8h工作中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应不超过1 82mg m3 50 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监测 按照WS310 3的要求进行灭菌监测 一 物理监测 在每次灭菌中 所有灭菌阶段的关键参数都应被记录 包括灭菌温度 灭菌时间 灭菌压力等 在每个灭菌循环结束后 处理过程中的参数都应打印输出相对详细的数据 作为可追溯的灭菌记录 二 化学监测 1 每个灭菌包外应使用灭菌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监测 每个灭菌包内应至少放置一个灭菌指示物 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 判断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 每个灭菌包内应放置化学指示卡以便使用者确认无菌包的灭菌质量 51 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监测 三 生物监测每天开锅时 至少 1 菌种选择要求 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应选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生物监测应选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环氧乙烷灭菌生物监测应选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2 生物监测频率要求 压力蒸汽灭菌应每周进行一次监测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应每天至少一次进行监测 环氧乙烷灭菌应每锅次进行监测 3 判断结果 1 遵循生物指示剂说明书 生物指示剂的培养结果可通过肉眼观察颜色的改变进行判读 每次监测结果做好记录和保存 2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 立即召回同批次的灭菌器械 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灭菌器械 重新处理 并应分析不合格原因 改进后再连续进行三次生物监测 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该设备 52 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监测 物理 化学及生物监测 妥善留存 记录完善 53 54 三 包装及灭菌质控要点 55 1 环境控制 温湿度 换气次数 照明度等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保持环境清洁 工作面 功能 最低照明 lux 平均照度 lux 最高照度 lux 500 750 10002000 普通检查精细检查 1000 1500 56 2 人员设置 专人专岗 应完成和TASS相关的专科知识培训 应接受关于器械清洗 检查 包装 灭菌 储存等的培训并通过能力认证 并且每年进行再培训和认证 57 3 设施质量控制 专人负责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及日常巡查工作 1 配备辅助光源或带光源的放大镜 细小器械需配备高倍放大镜 2 电源器械的检查应配备专用工具 3 运输车保持清洁 清污标识清晰 4 应配备压力蒸汽灭菌器和低温灭菌设备 58 4 包装灭菌耗材质量控制 1 选择的包装材料应符合GB T19633的要求 以及YY T0698的相应要求 不应选择有脱絮的包装材料 且应与灭菌方式相匹配 2 新使用的灭菌包装材料应通过灭菌过程验证其效果 3 包装及灭菌监测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 应定期对各种耗材资质进行资质审核 59 5 检查保养质量控制 1 检查眼科精密显微器械必须借助辅助光源或带光源放大镜 细小 器械需配合高倍放大镜 2 功能检查 显微器械螺钉松动必须准备一套微型改刀等工具 3 发现锈斑严重 裂纹或功能缺损等异常器械时 应及时更换 并 查找损坏原因 及时改进 60 6 包装质量控制 1 使用有孔隙的眼科专用硅胶垫盒盛装 切忌不能用软式包装 易损坏 2 采用纸塑袋包装时 注意两头必须密封严密 3 轻拿轻放 禁止暴力操作及器械落地 4 器械应充分干燥 61 7 灭菌质量控制 1 根据厂家说明 正确选择灭菌方式 2 连台手术 及时处理 装入清洗篮筐 交手术室消毒员进行灭菌 3 每日消毒员例行检查灭菌锅是否在安全使用状态 4 厂家工程师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并有记录 62 8 管理质量控制 1 建立 手术室与CSSD 微信群 以管理人员为主 沟通各质量问题 2 建立 ATP质量检测表 每日抽检眼科精密显微器械的清洗质量 有记 录 每月底交质控员登记备案 3 定期与手术室眼科组长 质控员了解眼科器械近况 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4 在工作中细心观察每一个细节 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5 建立 CSSD特殊事件登记表 针对手术室投诉及反馈的信息及时处理 并记录质量改进措施 每月底交质控员登记备案 6 所有新增眼科器械必须每人进行培训 人人过关 签字记录 63 四 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64 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包装材料的选择 使用蒸汽灭菌的包装材料必须能承受121 134摄氏度的高温 必须允许排气和蒸汽的渗透 允许内容物和材料的干燥 环氧乙烷灭菌包装材料允许气体灭菌机充分渗透和残留气体的清除 气体灭菌包装材料必须能承受抽成高度真空而不吸收灭菌剂 不终止循环 在美国FDA把包装材料化作第二类医疗器械 呈现潜在风险 65 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包装的洁净剥离 特卫强包装材料是100 高密度聚乙烯纤维 除了优异的微生物阻隔性 高抗撕裂强度外他的无黏合剂 无方向性的长丝结构 具有不掉屑的优点 66 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受成本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人们更多选择可复用包装材料 技术发展 棉布 掉屑 阻菌性 两张双层 帆布 蒸汽渗透和干燥困难 斜纹布 防渗透性 防渗布 湿包 经过特殊处理的防渗布 新型纺织品 纺织品符合GB 19633和YY T0698的相关要求 67 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一次性包装材料绝不能复用 使用前应充分检查 灰 尘 碎屑 异 物二次污染 撕裂 损伤等屏障破坏 纸 塑 袋 合成物 应用时要慎重 不能与等离子兼容 双层时不 能折叠 大小合适 需注意高温时例如蒸汽下熔化 硬质容器使用前必须检查垫片 确保没有任何碎片 割伤或撕裂 顶部或底部的阀门的过滤与锁定机制 铆钉有无松动 警惕湿包综合征 橡胶带应是制造商验证后推荐使用的 68 需要关注与研究的问题 器械尖端保护不应使用乳胶管 罩或泡沫套 器械包装内不应再防置纸塑袋 不应放置方纱或海绵 吸湿材料 须经认可 便于气体排出 蒸汽渗透和干燥 不要直接在包装材料上书写 毡尖笔必须不会被擦掉 不褪色 不渗色 无毒性 动力器械按说明书拆卸和润滑 启动扳柄调至安全水平 关闭电源开 关 69 灭菌的安全性 不应采用化学浸泡灭菌法进行眼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以预防由于消毒液残留导致TASS的发生 采用其他低温灭菌方式时 应根据眼科器械厂商和灭菌设备厂商说明书所提供的灭菌方式和灭菌范围选择有效安全的灭菌方法 对于精细锐利类显微器械 可选择低温灭菌法进行器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