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教学引入多媒体课件的现状分析与运用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琵琶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琵琶作品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挖掘琵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赋予其现代性的阐释,进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教改课题。 关键词:琵琶教学 多媒体 运用 思考 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表现力的弹拨乐器之一,但由于琵琶技巧繁多、人门难,让很多喜欢这件乐器的人望而却步,加之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衡量标准,使得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对琵琶教学的发展是不利的。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琵琶作品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琵琶的积极性,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琵琶教学运用多媒体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效果丰富多彩,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表现力的弹拨乐器之一,其指法丰富、个性鲜明、音色富于变化、音乐极具张力,但由于琵琶技巧繁多、人门难,让很多喜欢这件乐器的人望而却步。为激发学生学习琵琶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科学的、适时、适度的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使琵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多媒体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显得生动而多彩。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及大容量的知识贮备是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特点,并由原来的琵琶教学的纸本讲义变成多媒体课件。特别是琵琶欣赏课,实为集文学艺术为一体,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琵琶艺术修养和传统文化品味的课程。因它有口头及手授不易理解的特点,需教师用一定时间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这一过程是大多是口授加手授完成的,费时费功。一旦将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琵琶的教学工作,首先会大幅度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其次节省大量板书所耗时间。特别是在介绍琵琶名曲作品背景知识方面,多媒体课件有着得天独厚的多样功能。 那些难用语言和演示解决的难题,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里均可得到生动直观的演示。例如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型的武曲套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闻名于世。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在 垓下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十面埋伏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绘声绘色地将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刻画得 栩 栩如生。乐曲歌颂了楚汉战争中得胜之师刘邦汉军的威武雄姿,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我在讲授时适时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画面使学生轻松、准确理解分析了音乐作品,领悟了其内涵,依次出现项羽、刘邦、张良、范曾等人物图像,同时显示几次作战路线的地理图,最终营造出项羽兵困 垓下,突围无望时与虞姬对舞悲歌的画面:“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 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霸王别姬的画面中,学生能深深地感受到英雄末路时,项羽内心的悲壮和生死相依的感情。由此,项羽这位盖世英雄的形象,便 栩 栩如生起来。学生对琵琶的气势磅 礴;琵琶的悠扬动听;琵琶的波澜起伏;琵琶的激荡人心;琵琶的诉说衷肠和琵琶的感人肺腑深深地吸引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琵琶的积极性,真可谓事半功倍。 教学实践证实,当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的演示激荡着学生的视听神经时,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多媒体课件发挥了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方面的优势,将琵琶知识与艺术鉴赏交相辉映,创造出图文、声乐并茂的艺术氛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和升华,更能凸显琵琶课所特有的潜在的艺术审美特性,这不仅使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也使学生产生高度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热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无疑是显著的。 课堂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虽然都是在原教案、教学思路基础上对琵琶作品不同角度的个性化诠释,但对琵琶作品本身的这种情景创设与再加工,却真实地透露出教师对琵琶作品的独特理解,凸显着教师对作品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视野。 (二)琵琶教学课件应用所受条件限制颇多 作为辅助性教学工具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虽相对传统教学方式有其特定的优势,但教师成了课堂上课件放映员,完全没有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以独具人格魅力的语言、手势、神态、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幕。整节课学生只看银幕,老师则只忙操作。如此缺少老师生动言语和面对面演示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下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琵琶作品因内涵丰富,对它的阐释与理解,自然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并且永无止境的。课件本身只能是教师本人对作品个性化理解的方式之一,并非绝对正确、无可非议的唯一。优秀的课件往往能营造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氛围,烘托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但优秀课件的制作必将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况且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制作技术的缺乏,许多教师根本不能亲自制作。倘若找计算机专职人员代为制作,非但阻碍了教学思想的灵活映射,更无法充分展现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与发挥,也就丧失了课件的功能优势。同时,过于依赖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式,则又会限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倘若再有放映操作时的失误等意外事情,其效果就更不容乐观。课件制作水平的无能保证,而强烈的视听效果却会给学生留下极深的感性认识,这非但起不到辅助教学的功能,还会限制学生想象力,甚至导致对作品的错误理解。 二、多媒体课件在琵琶教学中合理运用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走出误区 在承认多媒体用于音乐教学有其优越性,我们需要争取利用、会用、多用的同时,也需要对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要解决一些观念上的问题,纠正一些观念上的误区。例如:只有用多媒体课件的课才是好课。这里就涉及到活动组织者和教学设计者两方面的问题。就组织者而言,不能以有无多媒体作为评价课的优劣的依据。 摘 要:本文针对琵琶教学的实际情况,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琵琶作品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在挖掘琵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赋予其现代性的阐释,进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教改课题。 关键词:琵琶教学 多媒体 运用 思考 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表现力的弹拨乐器之一,但由于琵琶技巧繁多、人门难,让很多喜欢这件乐器的人望而却步,加之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衡量标准,使得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对琵琶教学的发展是不利的。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琵琶作品教学中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琵琶的积极性,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琵琶教学运用多媒体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效果丰富多彩,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表现力的弹拨乐器之一,其指法丰富、个性鲜明、音色富于变化、音乐极具张力,但由于琵琶技巧繁多、人门难,让很多喜欢这件乐器的人望而却步。为激发学生学习琵琶的积极性,我在教学中科学的、适时、适度的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使琵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多媒体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显得生动而多彩。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及大容量的知识贮备是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特点,并由原来的琵琶教学的纸本讲义变成多媒体课件。特别是琵琶欣赏课,实为集文学艺术为一体,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琵琶艺术修养和传统文化品味的课程。因它有口头及手授不易理解的特点,需教师用一定时间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这一过程是大多是口授加手授完成的,费时费功。一旦将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琵琶的教学工作,首先会大幅度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其次节省大量板书所耗时间。特别是在介绍琵琶名曲作品背景知识方面,多媒体课件有着得天独厚的多样功能。 那些难用语言和演示解决的难题,在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里均可得到生动直观的演示。例如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型的武曲套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闻名于世。乐曲内容壮丽辉煌,风格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在 垓下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十面埋伏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绘声绘色地将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刻画得 栩 栩如生。乐曲歌颂了楚汉战争中得胜之师刘邦汉军的威武雄姿,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我在讲授时适时的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画面使学生轻松、准确理解分析了音乐作品,领悟了其内涵,依次出现项羽、刘邦、张良、范曾等人物图像,同时显示几次作战路线的地理图,最终营造出项羽兵困 垓下,突围无望时与虞姬对舞悲歌的画面:“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 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霸王别姬的画面中,学生能深深地感受到英雄末路时,项羽内心的悲壮和生死相依的感情。由此,项羽这位盖世英雄的形象,便 栩 栩如生起来。学生对琵琶的气势磅 礴;琵琶的悠扬动听;琵琶的波澜起伏;琵琶的激荡人心;琵琶的诉说衷肠和琵琶的感人肺腑深深地吸引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琵琶的积极性,真可谓事半功倍。 教学实践证实,当多媒体课件有声有色的演示激荡着学生的视听神经时,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多媒体课件发挥了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方面的优势,将琵琶知识与艺术鉴赏交相辉映,创造出图文、声乐并茂的艺术氛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和升华,更能凸显琵琶课所特有的潜在的艺术审美特性,这不仅使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也使学生产生高度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热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无疑是显著的。 课堂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虽然都是在原教案、教学思路基础上对琵琶作品不同角度的个性化诠释,但对琵琶作品本身的这种情景创设与再加工,却真实地透露出教师对琵琶作品的独特理解,凸显着教师对作品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视野。 (二)琵琶教学课件应用所受条件限制颇多 作为辅助性教学工具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虽相对传统教学方式有其特定的优势,但教师成了课堂上课件放映员,完全没有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以独具人格魅力的语言、手势、神态、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幕。整节课学生只看银幕,老师则只忙操作。如此缺少老师生动言语和面对面演示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下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琵琶作品因内涵丰富,对它的阐释与理解,自然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并且永无止境的。课件本身只能是教师本人对作品个性化理解的方式之一,并非绝对正确、无可非议的唯一。优秀的课件往往能营造出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氛围,烘托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但优秀课件的制作必将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况且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制作技术的缺乏,许多教师根本不能亲自制作。倘若找计算机专职人员代为制作,非但阻碍了教学思想的灵活映射,更无法充分展现教师对作品的理解与发挥,也就丧失了课件的功能优势。同时,过于依赖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程式,则又会限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倘若再有放映操作时的失误等意外事情,其效果就更不容乐观。课件制作水平的无能保证,而强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干部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 热点10 突变和基因重组-高考生物专练(新高考专用)
- 2023年1月国开电大法学本科《国际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老人血栓保健知识培训课件
- 《高速卷绕头》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配电知识现场培训课件
- 2025版金融服务行业流动资金贷款合同
- 配电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危险品运输安全培训承包合作协议
- 2025版智能化国内货物公路运输服务合同规范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 成品出货检验报告模板
-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语段综合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 香豆素抗凝血药华法林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 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 GB/T 5453-1997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 GB/T 14315-2008电力电缆导体用压接型铜、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
- 农民工工资表(模板)
- 《室内空间设计》第三章课件
- 学习《北方民族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修订)》课件
- 装配式建筑设计专篇(word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