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doc_第1页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doc_第2页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doc_第3页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doc_第4页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运用的思考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运用的思考 作者姓名 文敏 专业名称 会计与审计 指导教师 张明 讲师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I 摘要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 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 础的传统计量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求对其进行 改进乃至彻底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2006年2月15日 我国财政 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和大范 围应用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 充分体现了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 体系的趋同 本文的第一部分结合国际国内对公允价值的研究 现状 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量属性 明确公允价值是指 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 金额计量 是一种复合性的计量属性 并对公允价值的优缺点 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解释了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 并详细解 释了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 债务重组 非货币交易 企业 合并 金融工具的应用问题 第三部分在了解国际和国内对公 允价值应用的基础上 对我国市场体系不完善 管理层操作利 润等问题 提出了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外部评估人员介入公 允价值计量 提高估价技术 引进全面收益表 明确使用公允 价值计量对纳税范围的调整 制定相关的审计准则的建议 本 文采用归纳的方法 在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归 纳总结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理论知识 同时采取分析的方法介 绍了公允价值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并对公允价值在几个重要 领域的应用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最后通过对比我国与国际应 用公允价值的差距 指出了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问题 并对其 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应用 建议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II Abstract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society is developing rapidly with the historical cost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odel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quirement undertakes to its improvement and even the radical reform is growing In February 15 2006 China s Ministry of Finance released a new corporate accounting standards system the fair value of the re introduction and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is the one of the biggest bright spot fully embodies the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nvergence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combine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of the fair value of the research current situation elaborated the definition of fair value and measurement attribute clear fair value refers to even bargain in the familiar situation both sides carry on the property exchange or debt settlement amount is a composite of the measurement and the fair valu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nalysis the second part explains the use of fair value and a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fair value in the investment of real estate debt restructuring non monetary transactions mergers financial tools application problems in the third par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on the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basis on China s market system is not perfect management operating profit problem put forward to want to strengthen market system construction external assessment staff involvement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improve the valuation techniques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rehensive income statement the explicit use of fair value measurement on the tax adjustment range make relevant audit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This paper uses the inductive method after reading a lo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III literatures summarized the concept of fair value and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take analysis method introduced the fair value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fair value in several important areas of application are analyzed finally through comparison I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difference pointed out our country application of fair value and puts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recommendations Keyword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Application Suggestion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IV 目录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V 前言 1 1 公允价值的定义与计量 3 1 1 公允价值的定义 3 1 1 1 公允价值的概念 3 1 1 2 公允价值的研究意义 3 1 2 公允价值的计量 4 1 2 1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4 1 2 2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5 2 公允价值的优缺点 8 2 1 公允价值的优点 8 2 2 公允价值的缺点 9 3 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 10 3 1 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 10 3 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10 3 3 我国在公允价值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12 4 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4 总结 17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1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1 前言前言 2006 年 2 月 15 日 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 企业会计准则 重新引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此次国内引入公允价值 是国内 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在美国等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 公允价值已经运用得非常普 遍 他们早已越过 要不要用 现值和公允价值的争论阶段 而 主要进入 如何用 的阶段 就拿美国来说 FASB 对公允价值 计量体系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过 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公允价值的 会计准则 并就公允价值计量发布了一项新准则 第 157 号财务 会计准则公告 公允价值计量 这项准则对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资产和负债提出了改进性指南 并且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要求做 出了回应 规定公司应就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的范围 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信息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对收入产生的影响 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披露 所以 此次我国引入公允价值 是国内 会计准则和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在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基础上 针 对我国国情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一系列问题 并对此提 出了建议 第一部分 分别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和计量属性介绍了公允价 值的基础概念 对国内外对公允价值概念研究的大量文献 作了 总结和归纳 最终得出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的定义 第二部分 就公允价值的优缺点做了详细的归纳总结 为后 文针对我国国情应用公允价值的建议作了一个沉淀 第三部分 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 首先阐述了国外对 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 接着分析说明了我国在公允价值应用中所 遇到的问题 最后着重解释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债务重组 投资性 房地产 非货币交易 金融工具四个重要领域的应用意义 第四部分 这个部分是在前面几个部分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 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就我国重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计量的应 用前景的分析 对此而提出的六个建议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2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照了大量的资料 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 但是由于作者水平有限 希望各位能对本文提出建议和意见 本 人在此感谢不尽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3 1 公允价值的定义与计量公允价值的定义与计量 1 1 1 1 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的定义 1 1 1 1 1 1 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的概念 IAS32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 1995 年制定的第 32 号 金 融工具 披露和列报 中指出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 2006 年 2 月 15 日 FASB 最终发布了 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 157 号 公允价值计量 SFAS157 该公告定义了公允价值 并确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 其定义为 公允价值是指在计 量日 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 销售一项资产所能 获得或转移一项负债所需要支付的价格 2006 年 2 月 15 日 我国新颁布的 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 准则 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对其定义为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 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从上述不同定义可以看出 公允价值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并 不仅仅是与其他计量属性相并列的一个概念 可以说它是其他属 性存在的基础 即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允价格 同时具备可靠性 相关性的信息质量特征 1 1 1 1 2 2 公允价值的研究意义公允价值的研究意义 有学者指出 会计理论的变革是实质上是试图改变传统会 计理论强调成本的状况 代之以价值为中心的符合逻辑的机构 公允价值的计量正是体现了这一要求 同时 公允价值计量反映 了会计计量属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也填补了应用历史成本计量 模式无法客观反映的空缺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4 通过对公允价值应用的系统研究 分析国际上应用公允价值 计量的现状 借鉴他们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结果 结合我国的 会计环境 找到适合我国国情使用的应用公允价值的道路 从而 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1 1 2 2 公允价值的计量公允价值的计量 1 1 2 2 1 1 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一直以来就是会计界对 公允价值研究过程中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 与此问题有关的 公 允价值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计量属性 在会计学界存在三种不同 的看法 具体有 1 公允价值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 葛家澍 徐跃认为 公允价值是一种与市场价格 历史成本 及现行成本有所区别的新计量属性 虽然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 基础 甚至是其最佳估计 但是公允价值有许多和市场价格不一 样的特点 所以 公允价值只是参照现行交易的估计价格 黄学敏也认为 公允价值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 因为公 允价值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价格 即公允价格 将狭义的公允 价值 即现值 定义为 公允价格 是十分合理的 既突显了现 值技术的 公允性 又和其他的计量属性相区别 便于理解 公允价值 与 公允价格 的关系 也有利于公允价格在实务 中的应用和推广 2 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 常勋在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中写道 公允价值绝不是一个 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 他认为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已经嵌入了 其他计量属性里面 使公允价值成为了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 王建成 胡振国指出公允价值与其他几种计量属性是一种 交叉关系 即当现行市价 现值 可变现净值符合一定条件时 都可以看作是公允价值 因此 公允价值是在现行市价与现值的 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具有 复合 性质的计量属性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5 3 公允价值不应作为计量属性 陈敏 公允价值的本质及其理论缺陷浅析 中指出 由于公 允价值的本质 定义 定位上的矛盾 能否将其纳入财务会计体 系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FASB 在 SFAC7 中对此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公允价值既 不是一种组合计量属性 也不是一种评判标准 因为如果公允价 值是一种组合计量属性 那他只不过是原来三种计量属性的别称 就没有必要单独提出公允价值的概念 如果公允价值是一种评判 标准 那就只是个主观的概念 对改变会计计量而言没有任何用 处 以上是国内外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不同看法 本论文认为 公允价值既符合历史发展的需要 也客观反映了现实的需要 公 允价值是用来反映计量对象内在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可以表现 为成本 市价 但是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时 则看那种表现形式 更能体现计量对象的内在价值 所以 公允价值应是一种复合的 计量属性 1 1 2 2 2 2 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理论界始终是争议最大的问题 如何能 够尽量客观地对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就成为了公允价值会计中亟 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 假如存在市场交易 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所进行的交易 是不公正或是不自愿的 那么市场交易价格就是其公允价值 其 次 假如不存在实际交易 那就应该在市场上寻找相似的交易 以其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 最后 假如没有可以参考的 对象 由市场决定的价格没有合约规定或没有预期的未来现金流 量可以估计的 则运用现值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 开始开始 符合公允价值的交易条件符合公允价值的交易条件 的交易是否已经发生 的交易是否已经发生 是是 所计量项目是否直接有市场价格 所计量项目是否直接有市场价格 否否 是是 否否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6 图 1 1 公允价值确定 依据图 1 1 的三个层次 我们可以将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方 法定义为 市价法 类似项目法 估价技术法 下面将一一讨论 这几种方法 1 市价法 市价法是参照与被计量对象相同或是相似的资产 负债的近 期交易价格来确定其公允价值的一种计量方法 市场价格不管来源是什么 都被认为是对资产和负债公允价 值最好的计量 应用市价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采用的市场价格最好是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 2 应采用相同项目 最近的市场价格作为该项目的市场价 格 3 并不是说只要有市场价格 该价格就一定是计量该项目 的公允价值 应避免市场失灵的情况 2 类似项目法 类似项目法是指在找不到与所计量项目的市场价格时 通过 其相似项目的市场价格来确定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 这种方法在 应用时最关键的就是确定其相似项目 所谓的相似项目就是那些 与所计量的项目具有相同的现金流量形式的项目 研究是否为类 类似项目法类似项目法市价法市价法 结束结束结束结束 估计公允价值估计公允价值 涉及资产和负债是否涉及资产和负债是否 存在市场价格信息 存在市场价格信息 是是用市场价格计量用市场价格计量 结束结束 是是 是否涉及到资产或者负债是否涉及到资产或者负债 有合同约定的现金流量 有合同约定的现金流量 是是 期望现金流量法期望现金流量法 结束结束 否否 期权定价法或其他方法期权定价法或其他方法 结束结束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7 似项目的步骤如下 1 确定要计量项目的期望现金流量 2 选定另一个初步认为是具有相似特征的项目 3 比较两个项目的现金流量 以确定这两个项目是相似的 4 评估在一个项目中影响其价值的因素是否在另一个项目 里面具有相同的反应 5 判断两个项目的现金流量面对经济状况变化时是否按照 相同的方式变化 3 估计技术法 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有很多 例如传统的现值法 期望现金 流法 期权定价模型 矩阵定价模型 期权调整扩展模型等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8 2 2 公允价值的优缺点公允价值的优缺点 2 2 1 1 公允价值的优点公允价值的优点 1 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关性的针对决策的首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公允价值以市 场价格为基础 能适应瞬息变化的市场环境 能够比较准确地披 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 能确切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 果 偿债能力及能承担的财务风险 这就更加有利于投资者公允 地评估企业的投资风险和投资机会 以及管路当前的管理业绩 以做出适当的投资决策 2 公允价值更加符合配比原则 为了使会计核算更加符合配比原则 应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模式 因为在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属性下强调的是时间上与经济内 容和性质存在的因果关系的配比 然而这却是忽略了这种配比计 量的因素的一致性 也就直接导致计量的不一致 收入总是按照 现行市价来计量 而成本费用按照历史成本来计量 这明显失去 了公允性 所以 对与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都应该使用公允价值 计量 这样才更加符合配比原则 3 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公允性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随着企业资产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9 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企业需要按照公允价值不断对资产的现实价 值进行重新计量 从而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 所以采用 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使会计报表具备一定的公允性 4 公允价值更加符合谨慎性原则 因为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可以更加合理地预计损失费用 由 此而采用的决策方案 也就更加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5 公允价值具有国际通用性 现在国际上大量运用公允价值 且得到了大部分人似的认可 和好评 我国运用公允价值可以体现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发展 也 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更加合理和完善 2 2 2 2 公允价值的缺点公允价值的缺点 1 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徐培认为 尽管公允价值可以提供与决策更相关的信息 但 在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上不如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 难度大 在不存在活跃市场时需要运用估价技术 而估价技术需 要掌握较好的数理统计分析知识 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 表项目的波动性 2 公允价值产生的信息主观性太强 易于被人操纵 张连起认为 公允价值产生的信息主观性太强 易于被人操 纵 即使没有主观操纵 也不符合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要求 因 为框架中要求不同会计人员对同一会计业务处理的结果应当一致 而这在应用估价技术进行公允价值估计时无法保证 3 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预见性难以把握 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 但是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有些 交易项目的会计要素或事项可以确认 或是找到类似的市场交易 价格 但是有些交易项目却无法进行估价 特别是对于长期性的 应收应付账款的估价 4 公允价值计量受现值计量复杂性的影响 且受欢迎程度不 一样 公允价值计量需要运用到现值计量法 但是现值计量却相当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10 复杂难以计量 所以阻碍了公允价值应用的推广 企业主体对某 些会计要素或是事项的确定通常是基于未来收益或损失与其不确 定性来计量估价 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的 这种价值信息更 有助于投资者的决策 但往往与公允价值计量完全不符 3 3 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 3 3 1 1 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公允价值在国外的应用 在会计上正式提到公允价值 可上溯到 1953 年美国注册会 计师协会的 会计研究公报 目前 在国外会计准则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针对金 融工具 另一类针对非金融工具 一 针对金融工具 包括 对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披露和 列报 确认和计量 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的披露 金 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 其他 二 针对非金融工具 包括 财务报表的列报 存货 建造 合同 不动产 厂房和设备 收入 政府补助会计和政府援助的 披露 汇率变动的影响 企业合并 关联方披露 退休福利计划 的会计和报告 对联营企业投资会计 雇员福利 所得税 租赁 每股收益 无形资产 投资性房地产 农业 其他 3 3 2 2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1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新准则规定 原来以历史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在公允 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 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11 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但应当满足这两个条件 第一 投资性 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第二 企业能够从房地 产交易市场取得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 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2 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 规定 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 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并且详细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的债务 重组的四种情况 1 以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的情况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 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2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 非现金资产抵 债具体分为以库存材料 商品产品抵偿债务 以固定资产抵偿债 务 以股票 债券等金融资产抵偿债务 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 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债 务重组利得 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 债权人应按照受让 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 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 当债务转为资本的情况 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 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 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 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 允价值总额之间有差额 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 作为营业外收入 计入当期损益 债权人应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投资 并 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 益 4 以修改其他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情况 债务人 或债 权人 应当将修改其他条件后债务 或债权 的公允价值作为重 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 价值之间存在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涉及或有应付金额的 债务人应当按照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预计负债 债权人不应确认 为应收金额 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12 3 公允价值在非货币交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 非货币交易 规定 非货币交易需要同 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 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 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 损益 第一 交换具有商业性质 第二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 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如果不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则人已换 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 不确定损益 这些限制条件 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资产交易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 修订后的非货币交易准则引入公允价值和评估计价作为入账 的基础 如果没有活跃市场 那么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 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以视为公允价值 非货币交易运用公 允价值计量 由此产生的结果是 这一交易将产生利润 而此前 采用的账面价值计量基本上不产生利润 采用新会计准则非货币 交易准则将使上市公司的收益大大提高 4 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我国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发布了四项与金融工具有关 的准则 分别是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金融资产转移 套 期保值 金融工具列报 金融工具的主要目的是获利和转移风险 然而金融工具业务 长期不列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 难以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相关上市 公司的决策信息 导致投资者抵御金融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下降 在新准则出台之前 金融工具仅在外表披露 在通常状况下 有 关交易频繁的金额巨大的金融工具交易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 为了适应高风险环境下投资者的决策需要 金融工具应纳入会计 核算范畴 我国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 有利于把 金融工具从资产负债表外移到表内核算并在报表附注中对外披露 我国的这种做法迫使企业提高其资产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 使得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企业的真是财务状况有更加详细的了解 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13 3 3 3 3 我国在公允价值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我国在公允价值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1 公允价值成为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 目前 我国的许多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都不发达 中介机构 的诚信和专业水平尚待提高 很多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更加重视收 入和净收益的指标值等 所以公允价值通常沦为管理层操纵利润 的工具 2 公允价值的引入对纳税义务的影响 将公允价值引入会计准则中 目地是充分利用市场信息 考 虑到经济业务给企业未来的经营能力 风险等所造成的实质性影 响 对其予以计量 公允价值的应用不影响公司的实际运营 但影响公司的财务 信息 进而对公司的纳税义务差生影响 将使税法和会计在经济 业务计量上产生更大的差异 对于这些差异问题的协调 会计核 算中如何处理将是一个会计准则实施过程无法回避的问题 3 会计核算和披露制度存在缺陷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 是披露会计信息最为基本和主 要的方式 但由于其固定的格式 项目及填制方法等诸多方面的 限制 信息使用者决策需要的很多信息都不能内化到财务报表中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大量新型经济事物的出现 信息需求 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使得现行财 务报表在信息披露能力方面愈发显示出其局限性 4 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会计人员专业的主观判断 这需要扎实 的理论功底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我国的财务人员素质很难满足这 一要求 然而公允价值在操作程度上受到很大的主观因素影响 缺乏可靠性的致命弱点 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便又成为影响公允价 值确定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 我国在公允价值的运用上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公 允价值的应用有利于企业资本的保全 能正确反映企业真实价值 使用公允价值提供的资产负债信息更具有决策相关性 且能满足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14 不断出现的新会计业务计量的需要 而且 实施公允价值就是要 实现我国会计惯例与国际协调 这种协调直接关系到经济利益 会计准则已经成为指导投资资本市场 协调投资利益的工具 通 过协调 可以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降低资金成本 大大提高我 国的经济竞争力 所以 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我国势在必行 4 4 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条件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前提就是必须建立一个统一又竞争 的交易市场 虽然公允价值不等于市场价格 但是市场价格毕竟 是最为客观最简单的公允价值的来源 所以努力培育各级市场 特别是生产资料和二手市场交易 将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加客观 直接 市场发育的好坏对于公允价值会计的推行有着巨大的影响 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成 就目 前我国的市场环境而言 急需完善资本市场 扩大债券市场 票 据市场 外汇市场 黄金等贵金属市场 同时 打破行业垄断 降低金融 电信 能源 电力等行业的准入条件 允许私营 民 营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 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 鼓励混业经营 引进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2 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共存模式 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全面采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下 历史成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15 本计量模式还将继续存在 但是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与 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势在必行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最大的技术障 碍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应用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适不适合中国 国情决定中国接不接受国际会计准则 也就是公允价值决定中国 会计国际化进程 因此 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成为了必然 会 计处理中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模式共存的改良模式是我 国现今状态下的最佳组合模式 3 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对纳税调整范围的影响 我国税收政策权威性的目的在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确保纳 税主体之间的公平 因此 在税收制度上强调采用历史成本原则 进行计价 而公允价值强调充分运用市场价格信息计量未来事项 和风险对企业或特定项目的影响 在运用上必须要发挥主观判断 强调业务的经济实质 所以会计规范与税收制度在计量属性上有 巨大差异 这将导致加大税收与会计的差异 增加纳税调整的内 容 公允价值的应用使得会计规范层次发生了巨大变化 进而对 企业的纳税义务产生影响 我们应落实加强研究公允价值对纳税 调整的影响 一方面 为税收制度层面根据会计规范的变化做出 新的协调措施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 为企业纳税实务提供指南 保证税收征管秩序的良性循环 4 明确使用公允价值对损益的影响 从我国准则中大量引入公允价值作为主要属性的趋势来看 必然会产生一个问题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表中年度的 净资产变动额 必然不等于传统损益收入费用观下确认的净收益 欧美一些国家对传统损益表进行了改革 美国在传统的三张报表 的基础上增加了 全面收益表 英国则是增加了 全部已确 认的并实现的损益表 在完善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过渡阶段 可以增加一张全面受 益表 这样既可以在利润表中反映已经发生或完成的交易事项 又可以在全面受益表中反映那些已确认未实现的损益 这样可以 减少某些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行为 而且可以给会计信息使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16 用者提供更加全面有用的信息 5 外部评估人员介入公允价值计量 提高估价技术水平 外部评估人员对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介入 是客观存在的各 种要求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 会计计量更具有专业性 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挑 战 其次 是基于对审计人员独立性的要求 为了公允价值本身的定义 计量方法与资产评估专业更好地 衔接 对财务报告进行资产评估成为必要 所以 在我国新颁布的涉及公允价值的准则中都适合发挥外 部评估人员的作用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实践经 验 基于信息披露成本和及时性要求 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实施 过程中由企业外部评估人员进行全部的公允价值计量工作需要一 个过程 6 制定审计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准则 尽快制定和完善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准则是公允价值计量 正确的重要保障 国际上 审计界已经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做了大 量研究 并制定了一些审计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提供一般性指导 的审计准则 国际上对公允价值审计方法的确定 对于我国制定按公允价 值计量的审计准则有了一个良好的借鉴作用 我国现有的独立审 计准则还不全面 仍需要制定专门审计公允价值计量的审计准则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17 总结总结 财政部 2006 年 2 月 15 日发布的会计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 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在多个具体准则中不同程度的应用 不仅 是在会计的一次重要改革 更是我国在会计国际化上跨的重要步 伐 公允价值能够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 已被认可为提高会计信息的重要属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股份制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大量增加 资本市场的快 速发展 使得会计目标由主要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转向为投 资者债权人等主要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信息 在可靠性的基础 上 努力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其必要要求 扩大资本市场 发展市场经济 客观上需要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18 公允价值的运用解决了当前许多问题 比如 金融工具列报 确认和计量等等 它的进一步推广 可能也会涉及到非金融资产 和非金融负债的计量属性 接受并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已经是大势 所趋 但是也要看到 目前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存在许多 问题 例如 缺乏活跃市场 公司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会计人员 素质有待提高 公允价值沦为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 导致会计 信息失真 加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危害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 展等等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逐步 使之规范和完善 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也解决了部分理论的知识 这使我国公允 价值的应用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有 一 公 允价值是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 二 期权定价模型可用于非金融 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估价 三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对于相关纳 税调整范围有较大影响 四 与公允价值相关的审计准则将是公 允价值得以正确计量的重要保障 在公允价值的后续研究问题上 仍需注意这几个问题 一 公允价值如何真正做到公允 二 实证研究公允价值运用后的价 值相关性 三 公允价值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方面的研究 有待加强 总之 以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计量的基础价格是未来会计 计量发展变化的总趋势 通过改变会计计量基础来全面提高会计 信息质量的目标也最终会得以实现 浅谈对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的思考 19 致谢致谢 毕业论文终于写完了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