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doc_第1页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doc_第2页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doc_第3页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doc_第4页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化测图实习报告 班 级: 09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 姓 名: 崔智斌 学 号: 12123701 教务主任: 谷云香 指导老师: 李金生、马驰、张继帅目 录一、 测区概况 3二、 实习目的 3三、 实习时间 3四、 时间安排 3五、 实习内容 3六、 实习要求 3七、 注意事项 4八、 技术要求 4九、 实习过程 5 1、踏勘选点 52、控制点草图 6 3、图根控制测量 6 4、控制点坐标与高程成果 9 5、碎部点数据采集 10 6、CASS软件成图 11十、 实习心得 13一、测区概况1. 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农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沈北新城。学院占地278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综合楼、风雨操场、包括学生宿舍、食堂等在内的生活设施配套齐全,自成体系。2. 虎石台公园:虎石台公园毗邻农大高职院,这里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公园里有各式建筑物,小湖,小山,小森林,假山,广场等休闲娱乐场所,能满足数字化测图对地形地貌练习的需要。二、实习目的数字化测图是工程测量及其相关专业的主要专业技术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数字化课程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内容,验证课堂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将所学知识变成技巧、变成能力。通过实习,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仪器操作技能,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培养我们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培养测量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具有热爱专业、关心集体、爱护仪器工具、认真执行测量规范的良好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遵守纪律、保护群众利益的社会公德。三、实习时间2011-11-072011-11-28(为期3周)四、时间安排 表1项目名称时间(天)备 注准备工作、踏勘选点、技术设计1包括实习动员、主要内容讲解图根控制测量4全站仪导线测量及内业计算数据采集6每天采集的数据及时传入计算机地形图绘制5Cass软件绘图地形图的检查验收1包括内业检查与外业检查实习报告(技术总结2成绩考核1合计20五、实习内容1 野外数据采集:包括图根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2 数据的传输:数据由全站仪传输到计算机,生成图形文件。3 计算机图形编辑:利用数字测图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图形编辑与修改。4 图幅整饰:地形图的分幅、图廊的自动绘制。5 地形图输出:绘图仪输出图纸。六、实习要求1. 熟练掌握全野外数字化测图常用的测量仪器(全站仪、GPS-RTK)的使用方法。2. 掌握全站仪图根导线测量、GPS-RTK图根控制测量观测方法和计算方法。3. 掌握全站仪加密侧站点的方法。4. 掌握全野外数字测图的基本方法和测图过程,掌握数字地形图的检查方法。5. 掌握全野外数字测图的基本要求和成图过程,掌握大比例尺数字测图方法和数字成图软件的使用。七、注意事项1. 实习中,确保实习设备的安全,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仪器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各组要指定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安全保管。每天出工和收工,都要按照仪器的清单清点仪器和工具的数量,检查仪器和工具是否完好无损,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2. 实习期间,小组长要认真负责,合理安排组员的工作,应使每一项工作都由小组成员轮流完成,使每个人都有操作的机会,不可单独追求实习的进度。3. 实习中,应加强团结,训练每个人的团体协作能力。小组内,各组间,都应该团体协作,以保证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4. 观测员将仪器安置在脚架上时,一定要拧紧连接螺旋和脚架制紧螺旋,并由记录员复查。在安置仪器时,特别是在对中整平以及迁站前,一定要确保仪器连接螺旋是否拧紧。观测员必须始终在仪器傍边,注意过往的行人、车辆,防止仪器发生翻到。若发生仪器安全事故,一定要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严禁私自拆卸仪器。5. 观测数据必须记录在指定的观测记录手簿上,按照记录数据的要求进行记录,严禁记录在其他纸张上面然后转抄,严禁拭擦,涂抹,伪造数据成果。在完成一项工作后,应立即对数据进行计算整理,然后妥善保管。6. 严格遵守实习纪律。不得在测站上进行嬉戏打闹,工作中不得看其他与实习无关的报纸书籍,未经实习指导老师的批注,不能私自缺勤。7. 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遵照实习指导书,同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完成所有的实习环节,保证实习的进度和质量,发现不合格的工作立即返工,保证完成实习项目。八、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示(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 14912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GH/T 1001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GH/T 10042005)等规定执行。一般规定如下:1. 数字化测图实习采用数字测记模式的草图法,利用全站仪或RTK进行外业数据采集。2. 实习指导教师统一选定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尽量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也可以采用假定坐标系统和假定高程系统。3. 地形图图幅应按照正方形分幅,规格为50cm50cm;图号编号按照图哭哦西南角左边千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断线连接。4. 地形类别按以下情况划分:平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度以下;丘陵: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度6度(不含6度)之间;山地:坡度在6度25度之间;高山地: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25度以上。5. 实习指导教师根据任务和地形情况统一确定测图比例尺和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比例尺可选为1:500、1:1000,基本等高距根据地形类别和需要,按下表确定。6. 高程注记点的密度为100内520个,一般选择明显地物点或地形特征点。表2 基本等高距 单位:m基本等高距平地丘陵山地高山地1:5000.51.0(0.5)1.01.01:10000.5(1.0)1.01.02.0注:括号内的等高距依用图需要选用。7. 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以及邻近地物点间的距离中误差不大于表3的规定。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1/3。困难地区放宽0.5倍。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底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丘陵地区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高低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表3 地物点平面位置精度地区分类比例尺点位中误差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城镇、工业建筑区、平地、丘陵地1:5000.150.121:10000.300.241:20000.600.48困难地区、隐蔽地区1:5000.230.181:10000.450.361:20000.900.728.地形图符号及注记按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的规定执行。对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符号,有实习指导教师统一规定,不得自行使用。九、实习过程(一) 踏勘选点(1)仪器工具每小组携带木桩若干,斧子一把,小钉若干个,选点纸一张。(2)作业方法 图根控制点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长期保存、便于仪器安置、通视良好、视野开阔、便于测角和测距、便于施测碎部点的地方。要避免将图根点选在道路中间。图根点选定后应立即打桩并在桩顶钉一小钉或画“+”作为标志;或用油漆在地面上面“”作为临时标志并编号。当测区内高及控制点稀少时,应适当埋设标石,埋石点应选在 第一次附和的图根点上,并应做到至少能与另一个埋石点相互通视。各作业小组按明显带状地物如河流、道路等边界划分选点测区,再通视良好的地区以布设三角网为主,在通视情况不好的地区以布设导线为主,建议三角形变长为200m300m,导线边长为100m300m。(3)作业要求 图根点视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依据,宜在各级国家控制点、城市等级控制点、GPS控制点下加密。 图根点的密度应根据测图比例尺和地形条件而定,传统测图方法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不宜小于表4之规定;数字化测图图根点的密度不宜小于表5之规定。表4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点/K)测图比例尺1:5001:10001:2000图根点密度1505015表5 数字化测图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点/K)测图比例尺1:5001:10001:2000图根点密度64164(二) 控制点草图(三) 图根控制测量(1)仪器工具 全站仪、反光棱镜、小钢卷尺等。(2)作业方法与要求 1、图根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角锁(网)方法,不宜超过二次附合,图根导线在个别极困难的地区可符合三次。局部地区可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和交会点等方法,亦可以采用GPS测量方法布设。 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之规定。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支导线。支导线不多于4条边,长度不超过 450m,最大边长不超过160m。边长可单程观测1测回。水平角观测首站应连测两个已知方向,采用DJ6光学经纬仪观测1测回,其它站水平角应分别测左、右角各1测回,其固定角不符值与测站圆周角闭合差均不应超过40表6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和合导线的技术要求比例尺平均边长(m)导线全长(m)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m)方位角闭合差()水平角测回数(D16)测距仪器类型方法与测回数1:500809001/400040n1II级单程观测1:100015018001:20002503000图根三角锁(网)的平均边长不宜超过测图最大视距的1.7倍。传距角不宜小于30。特殊情况下个别传距角也不宜小于20。线形锁三角形的个数不应超过12个。图根三角锁(网)的水平角,应使用DJ6级仪器并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1测回。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时应归零。图根三角锁(网)水平角观测各项限差应符合表7之规定。表7 图根三角锁(网)的技术要求仪器类型测回数测角中误差半侧回归零差三角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DJ6120246040n采用交回测量时,其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前、侧方交会应有三个方向;后方交(三角之和)不应在160200之间。交会边长不宜大于0.5M(m)(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点位应避免落在危险圆范围内。 当局部地区图根点密度不足时,可在等级控制点或一次附和图跟点上,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布点加密,平面位置测量的技术要求符合表8之规定。采用光电测距极坐标所测的图跟点,不应再行发展,且一幅图内用此法布设的点不得超过图跟点总数的30%。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双极坐标测量,或适当检测各点的间距;当坐标、高程同时测定时,可变动棱镜高度两次测量,以作校核。两组坐标较差、坐标反算间距较差均不应大于图上0.2。表8 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技术要求项目仪器类型测回数方法最大边长固定角不符值1:5001:10001:2000 测距级1 单程观测200400800-测角DJ61方向法,连测两个已知方向-=40注:1、边长不宜超过定向边长的3倍; 2、采用双极坐标测量时,每测站联测一个已知方向,测角、测角均为1测回,两组坐标较差不超限时取其中数。 图根三角锁(网)和图根导线可采用近似坐标平差。计算角值取至秒。边长和坐标取至厘米。 单三角锁坐标闭合差,不应大于图上0.1n()(ni为三角形个数)。线形锁重点合点或测角交会点的两组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实量边长与计算边长与计算边长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500。2、图跟点高程测量 图跟点的高程,当基本等高距为0.5 m时,应用图根水准、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或GPS测量方法测定;当基本等高距大于0.5 m时,可用图根经纬仪三角高程测定。 图根水准测量应起闭于高程控制点上,可沿图跟点布设为附和路线、闭合环或结点网,对起闭于一个水准点点闭合环,必须先行检测该点高程的正确性。高级点见附和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不得大于8,结点间路线长度不得大于6,支线长度不得大于4。使用不低于DS10级的水准仪(i角应小于30),按中丝读数法单程观测(支现应往返测),估读至毫米。水准测量技术要求符合表9、表10之规定。图根水准就计算可简单配赋。高程应取至厘米。表9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每公里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的型号水准 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符合或环线平地()山地()二等650DS1铟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12 L4n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四等1016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20L6n五等15-DS3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30 L-注:1、L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n为测站数。 表10 水准测量测站限差等级视线长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黑红面读数差mm黑红面高差之差mm四等8051035等外1002010046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应起闭于高等级控制点上,其边数不应超过12条,边数超过规定时,应布设成结点网。图根三角高程导线垂直角应对向观测;光电测距极坐标法图根点垂直角可单向观测1测回,变换棱镜高度后再测一次;独立交会点亦可用不少于三个方向(对向为两个方向)单向观测的三角高程推求,其中测距要求同图跟导线。图根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符合表11之规定。表11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的主要技术指仪器类型中丝法测回数指标差较差垂直角较差()对向观测高差、单程两次高差较差(m)各方向推算的高差较差(m)附和或环形闭合差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DJ61对向1单向2250.4*S0.2*Hc0.1Hcns40D注:1、S为边长(km),Hc为基本等高距(m),ns为边数,D为距边边长(km); 2、仪器高和目标高应准确量取至毫米,高差较差或高程较差在限差内时,取其中数。当边长大于400 m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计算三角高程时,角度取至秒,高差应取至厘米。(四) 控制点坐标与高程成果点名Y坐标X坐标高程XXST2423.37345137.15261.795XXQG2557.92645098.39161.760B12570.33345046.28161.868B22556.94844972.88061.977B32530.76044895.08162.141B42475.18444895.13762.184B52460.42644861.24761.862B62335.50744887.47661.690B72252.90544907.51161.508B82131.84144920.62461.279B92094.25044977.72361.417B102039.95745007.08960.798B112075.26145039.30060.925B122125.62145028.70360.723B132171.38645034.13760.808B142217.96545106.34261.125B152241.34345155.94361.412B162233.54245205.94261.396B172200.07145225.12463.208B182149.63745202.77562.263B192118.91745254.56862.638GSYH2174.02945299.39663.144SMJT2055.38945327.08964.007(五) 碎部点数据采集(1)仪器工具全站仪,反光棱镜,小卷尺,纸张,铅笔等。(2)作业方法 安置仪器:在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检查中心连接螺旋是否旋紧,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开机。 创建文件:在全站仪Menu中,选择“数据采集”进入“选择一个文件”,输入一个文件名后确定,即完成文件创建工作,此时仪器将自动生成两个同名文件,一个用来保存采集到的测量数据,一个用来保存采集到的坐标数据。 输入测站点:输入一个文件名,回车后即进入数据采集之输入数据窗口,按提示输入测站点点号及标识符、坐标、仪高,后视点点号及标识符、坐标、镜高,仪器瞄准后视点,进行定向。 测量碎部点坐标:仪器定向后,即可进入“测量”状态,输入所测碎部点点号、编码、镜高后精确瞄准竖立在碎步点上的反光镜,按“坐标”键,仪器即测量出棱镜点的坐标,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输入的坐标文件中,同时经碎部点点号自动加1返回测量状态。再输入编码、镜高,瞄准第2个碎部点上的反光镜,按“坐标”键,仪器测量出第 2个棱镜点的坐标, 并将测量结果保存到前面的坐标文件中。按此方法,可以测量并保存其后所测碎部的三维坐标,同时绘制草图,并保存观测点的点号与草图上的点号一致。 临时测站点的测量: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有些碎部用已有的控制点无法测到,这时需要临时增加一个测站点,临时测设点的测量时根据前述碎部点测量中的(侧视)菜单进行,只是在测量之前要输入临时测站点的测站名而已,方法不变。其所得到的坐标数据同样保存在文件中。(三)作业要求测绘等高线时高程点的密度应比白纸测图的密度大,对1:500比例尺测图一般丘陵地区间距为1015 m,地形突变的地方应加密至68 m。观测员与绘图员相互配合,机内记录点的点号与草图的点号相对应。(六) CASS成图(1)仪器工具全站仪,计算机、传输线、草图。(2)作业方法1、下传碎部点坐标:完成外业数据采集后,使用通讯电缆将全站仪与计算机的COM连接好,启动通讯软件,设置号与全站仪一致的通讯参数后,执行下拉菜单“通讯/下传数据”命令,在全站仪上的内存管理才当中,选择“数据传输”选项,并根据提示顺序选择“发送数据”、“坐标数据”和选择文件,然后在全站仪上选择确认发送,然后再全站仪上选择确认发送,再在通讯软件上的提示对话框上单击“确定”,即可将采集到的碎步带坐标数据发送到通讯软件的文本区2、格式转换:将保存的数据文件转换成图软件(如CASS)格式的坐标文件格式。执行下拉菜单“数据/读全站仪数据”命令,在“全站仪内存数据转换”对话框中的“全站仪内存文件”文本框中,输入小于转换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在“CSAA坐标文件”文本框中舒服转换后保存的数据文件名和路径。这两个数据文件名和路径均可以单击“选择文件”,在弹出的标准文件对话框中输入。单击“转换”,即完成数据文件格式转换。3、展绘碎部点、成图:为了更加直观地在绘图区内看到个侧点之间的关系,可以先将野外测点点号在屏幕中展出来。其操作方式是:先移动鼠标至屏幕的顶部菜单“绘图处理”项按左键,这时系统弹出一个下拉菜单,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定显示区”确定绘图区域;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野外测点点位”,即在绘图区地道展绘号的碎部点点位,结合野外绘制的草图绘制的地物,在执行下拉菜单“绘图处理/展高程点”。4、选择“测点坐标”定位,使用平面左侧菜单区内的“测点点号”项,按提示输入采集文件并确认。5、绘平面图: 对于平面图的生成,CASS7.0提供了“点号定位”、“坐标定位”、“编码引导”等多种成图作业方式,根据野外绘制的草图,选择一种方法,将各地物要素绘制出来。定显示区:作用是根据输入坐标数据文件的数据大小定义屏幕显示区域的大小,以保证所有点可见。首先移动鼠标至“绘图处理”项,按左键,即出现“绘图处理”下拉菜单。然后选择“定显示区”项,按左键,即出现一个输入坐标数据文件名对话框。这时,需输入碎部点坐标数据文件名。可直接通过键盘输入,如在“文件(N):”(即光标闪烁处)输入C:CASS70DEMOYMSJ.DAT后在移动鼠标至“打开(O)”处,按左键。这时,命令区显示:最小坐标(米)X=44861.247,Y=2460.426最大坐标(米)X=45299.396,Y=2174.029根据野外所绘草图,利用平面左侧菜单逐点绘制,(在绘第一点之前,根据提示要输入绘图比例尺,如1:500后回车)。以作为居民地为例讲解,移动鼠标至右侧菜单“居民地”处按左键,系统便弹出如图2所示的对话框。再移动鼠标到“四点房屋”的图标处按左键,图标变亮表示该图标已被选中,然后鼠标至OK处按左键。如有操作失误可按回退继续操作。地形图上的道路名、地名、河流名称、建筑物结构、属性等都需加上文字注记。利用平面左侧菜单的“文字注记”,在左边的文字框或右边的图块框都可以选取,并依照提示完成有关文字的注记。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图面上高程点的格式和数目时不一样的,根据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要求,注记高程点。用鼠标单击“绘图处理展高程点”,出现界面,要求输入文件名时输入“C:CASS70DEMOYMSJ.DAT”,选择“打开”后命令区提示:注记高程点的距离:根据规范要求输入高程点注记距离(即注记高程点的密度),回车默认为注记全部高程点的高程。这时,所有高程点和控制点的高程均自动展绘到图上。高程点展绘上后,有可能部分高程点压在地物上,此时要调整高程点的位置,使其符合出图标准。1 编辑和修改:对于通讯的编辑,CASS70提示“编辑”和“地物编辑”两种下拉菜单,其中“编辑”是由TutoCAD提供的编辑功能;图元编辑、删除、断开、延伸、修剪、移动、旋转、比例尺、复制、偏移拷贝等,“地物编辑”是由南方CASS系统图框的对地物编辑功能:线型换向、植被填充、土质填充、批量删剪、批量缩放、窗口内的图形存盘、多边形内图形存盘等。2 绘等高线:在地形图绘制中,平面图绘完后,便可绘制地貌。等高线是表示地貌起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数字化自动成图系统中,等高线是由计算机自动勾绘,生成的等高线精度相当高。绘制等高线主要步骤如下:展高程点:选择“绘图处理”菜单下的“展高程点”,根据提示输入采集文件,展出全部高程点。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TM):高程点展完后,用鼠标左键点取“等高线”菜单下“建立DTM”,弹出建立DTM对话框。首先,选择建立DTM的方式,分由数据文件生成和由图面高程点生成两种。然后,选择结果显示,分显示建三角网结果、显示建三角网过程和不显示三角网三种。最后,选择在建立DTM的过程中是否考虑陡坎和地性线。修改数字地面模型:一般情况下,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在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很难一次性生成理想的等高线。这时可以通过删三角形、过滤三角形、增加三角形、三角形内插点等命令来修改三角网中局部不合理的地方。最后,把修改后的数字地面模型存盘。绘制等高线:等高线的绘制可以在绘平面图的基础上叠加,也可以在“新建图形”的状态下绘制。用鼠标选择“等高线”下拉菜单的“绘制等高线”项,命令区提示:最小高程为,最大高程为请输入等高距:根据比例尺,按规范要求输入等高距,回车。请选择:1、不光滑2、张力样条拟合3、三次B样条拟合4、SPLINE:选择等高线绘制的方式,回车。等高线的修饰:注记等高线:用“窗口缩放”项得到局部放大图。在选择“等高线”下拉菜单之“等高线注记”的“单个高程注记”项。等高线的高程值即自动注记在A处,且字头朝上,符合等高线上高程注记时字头朝向高处的原则。等高线的修剪:根据“等高线”菜单下的“等高线修剪”,对等高线进行必要修剪。同时注记曲线。7、图形分幅:在图形分幅前,应了解图形数据文件中的最小坐标和最大坐标。在CASS7.0主窗口下侧信息栏显示的坐标和测量坐标是相反的,即CASS7.0系统中前面的数为Y坐标(东方向),后面的数为X坐标(北方向)。将鼠标移至“绘图处理”菜单项,点击左键,弹出下拉菜单,选择“批量分幅/建方格网”,命令区提示:请选择图幅尺寸:(1)50*50(2)50*40(3)自定义尺寸按要求选择。直接回车默认选1。输入测区一角:在图形左下角点击左键。输入测区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