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供兼并重组用 供兼并重组用 煤矿设计有限公司煤矿设计有限公司 二二 一一年七月一一年七月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供兼并重组用 供兼并重组用 工工程程编编号号 F1387 工工程程规规模模 0 6Mt a 院院 长长 总总工工程程师师 项项目目负负责责人人 煤矿设计有限公司煤矿设计有限公司 二二 一一年七月一一年七月 编制人员名单编制人员名单 专专 业业姓姓 名名 签 签 字 字 技术职称技术职称 段晓博工 程 师 采 矿 耿毅德工 程 师 机 制郝冬冬工 程 师 四大件张志江工 程 师 秦景春高级工程师 供 电 胡玉厚高级工程师 高金鑫高级工程师 水 暖 郭阿娟工 程 师 总 图施瑞良工 程 师 土 建王彩俊工 程 师 张海霞工 程 师 经 济 朱玉琴工 程 师 附附 图图 目目 录录 序号图 纸 名 称图纸编号 备 注 1地质地形图F1387 103 01 29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 储量估算图F1387 105 01 315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 储量估算图 F1387 105 02 4地层综合柱状图F1387 107 01 59 号煤层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F1387 109 01 615 号煤层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F1387 109 02 7井田开拓方式 剖面图F1387 109 03 815 号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F1387 110 01 915 号煤层充水性图F1387 114 01 109 号煤层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平面图F1387 163 01 11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F1387 447 01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目目 录录 一 概一 概 述述 1 一 矿区位置 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1 二 编制依据 6 二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二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10 一 该矿产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0 二 产品价格分析 10 三 矿产资源概况三 矿产资源概况 14 一 矿区总体概况 14 二 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6 四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四 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40 一 开采方案 40 二 防治水方案 48 五 矿床开采五 矿床开采 52 一 矿区开采总顺序及首采地段的选择 52 二 推荐的生产能力及能力验证 52 三 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生产年限或延长矿山生产年限的可能性 53 四 开采崩落范围的确定 53 五 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采矿方法选择的影响 54 六 采矿方法的选择和比较 55 七 工作面结构参数及矿井 采区 工作面的采矿回采率 55 八 通风与安全 56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I 六 选矿及尾矿设施六 选矿及尾矿设施 80 一 选矿方案 80 二 尾矿设施 82 七 环境保护七 环境保护 84 一 矿山地质环境 84 二 矿山环境影响 91 八 开发方案简要结论八 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103 一 设计利用矿产资源储量和根据矿床开采规模确定的生产规模及矿山 服务年限 103 二 产品方案 103 三 厂址及开拓运输方案 103 四 采 选工艺方案 104 五 综合回收 综合利用方案 104 六 对工程项目扼要综合评价 104 七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05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II 附件附件 1 资质证书 2 设计委托书 3 承诺书 4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 2009 37 号文 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 部分 的批复 5 采矿许可证 C1400002009111220045873 6 晋国土资储备字 2011 号文 山西省沁水煤田长治县 煤业有限公司煤 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供兼并重组用 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 7 长治市煤炭工业局长煤局安字 2010 34 号文 关于长治市 2009 年度年产 30 万吨以上 含 30 万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 8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关于 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倾向性的鉴定 检测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0 一 概一 概 述述 一 矿区位置 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1 矿区位置 隶属关系及企业性质 长治羊头岭南窑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长治县西南部直距 12km 的 八义镇南窑沟 北窑沟村一带 行政区划隶属八义镇管辖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2 59 33 113 00 36 北纬 35 56 14 35 57 49 煤业有限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 2 矿井现状 1 矿区范围 据山西省国土资源厅 2009 年 11 月 30 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 证号 C1400002009111220045873 和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 室晋煤重组办发 2009 37 号文 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 案 部分 的批复 重组整合后的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井田面积 3 7078km2 由原山西长治南窑沟煤业有限公司 井田面积 1 1000km2 原山西长治师庄 煤业有限公司 部分面积 0 5881km2 和其北部和南部新增区 面积 2 0197km2 组成 批准开采 9 15 号煤层 批准开采深度 1039 97m 929 97m 生产规模为 0 60Mt a 井田境界由以下 1 6 个拐点坐标连线圈定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 表 1 1 1 整合后井田境界拐点坐标 54 年北京坐标系 6 带 80 年西安坐标系 6 带 80 年西安坐标系 3 带 序号 XYXYXY 119679800 003983429 003983380 2519679731 723982433 7238409117 59 219681339 003983146 003983097 2519681270 733981683 9538410633 80 319680982 003981588 003981539 2419680913 733980138 1338410229 19 419681319 003981588 003981539 2419681250 743980127 7738410565 94 519680800 003980500 003980451 2319680731 733979056 5538410013 90 619679800 003980500 003980451 2319679731 733979087 2738409014 67 整合后批采 9 15 号煤层 9 号煤层和 15 号煤均可采 整合后设计生产能力为 0 60Mt a 排水量为 1247m3 d 该矿现开采 15 号煤层 采用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主立井采用一 对箕斗提升 副立井采用单钩罐笼提升 运输大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 工 作面采用刮板机运输 2 矿区开采现状及周围开发情况 兼并重组前矿井生产及建设概况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2009 年 9 月 14 日 下发的晋煤重组办发 2009 37 号文 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 合方案 部分 的批复 由山西长治羊头岭煤业有限公司作为重组整合主体企 业 地方骨干企业 重组整合原山西长治南窑沟煤业有限公司 原山西长治师 庄煤业有限公司 部分 和及新增区空白资源 重组整合后企业名称为 煤业有限公司 重组整合后的 煤业有限公司井田面积 3 7078km2 由原山西长治南窑 沟煤业有限公司 井田面积 1 1000km2 原山西长治师庄煤业有限公司 部 分面积 0 5881km2 和其北部和南部新增区 面积 2 0197km2 组成 校准生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2 产能力由 0 30Mt a 提升为 0 60Mt a a 山西长治南窑沟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长治南窑沟煤业有限公司原名为 长治县八义镇南窑沟煤矿 为 长治县八义镇南窑沟村办集体企业 始建于 1982 年 1985 年投产 批采 9 15 号煤层 现开采 15 号煤层 该井田原有两个坑口进行生产 分别为一坑口 二坑口 其各井口坐标 及特征见表 1 1 2 表 1 1 2 原生产系统井筒特征表 原一坑口始建于 1982 年 于 1985 年建成投产 设计生产能力为 9 万 t a 拟开采 15 号煤层 二坑口始建于 2004 年 4 月 现为基建期 设计能力 6 万吨 年 拟开采 拟开采 9 号煤层 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发现本井田 9 号煤层仅局部可采 于 2005 年政策性关闭 未开采 15 号煤 根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 2008 号文 批准该矿进行采煤方法与 生产系统的改革 并将生产能力提高到 30 万 t a 同时进行一二坑巷道的贯 通 坐标 坑口名称 XYH 井筒 类型 井筒垂深 m 井筒 直径 m 坡度 砌碹 方式 主井3981336 01819680426 8541091 00立井115 004 090料石 一坑 副井3981550 61119680452 6111082 92 立井 85 903 090 料石 主井3981180 77819680828 9131085 59 立井 128 594 290 料石 二坑 副井3981234 97019680891 3741082 85 立井 126 854 090 料石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3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 2009 37 号文 该矿进行兼并重组 该矿现在为基建矿 一坑已停止生产 一坑副井现为回风立井 基建井口分别为 基建主井 原二坑主井 基建副井 原二坑副井 回风立井 原一坑主井 等新的生产系统形成后 关闭原一坑的副井 2009 年 11 月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 组办发 2009 76 号文 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批复 山西长治南窑沟煤业有限公司整合为 煤业有限公司 矿区面积为 3 7078km2 矿井能力 0 6Mt a 该矿采用立井开拓方式 主立井采用双钩箕斗 担负全矿井的辅助提升 为矿井的进风井 回风立井装备单钩罐笼 担负全井回风任务和升降人员 设梯子间 作为矿井的另一个安全出口 采煤方法为重型支架放顶煤采煤法 工作面支护采用金属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矿井通 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通风方式为抽出式 主扇两台 一台工作 一台备用 提升运输系统主要包括主立井 运输大巷 采区运输 顺槽运输和回采面运 输 主立井采用 JLS 20 型矿用双钩箕斗式提升 运输大巷采用 DSJ80 15 20 型胶带输送机运输 回采工作面采用刮板输送机运输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 一路 10KV 来自八义供电所 852 线路 另一路 10KV 来自荫城供电所 524 煤矿专线 由于该矿正在基础建设中 停止生产 故只有基建井筒淋水 水量为 25 50 m3 h 中央主 副井水仓容量分别为 2080 m3和 1600 m3 采区水仓容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4 量为 200m3 井下排水为三级排水 备有三台水泵 一台工作 一台备用 一台检修 主水泵型号为 D46 30 6 型 地面设有 210 m3静压水池容量 供 矿井防尘和消防用水 据晋煤安发 2008 534 号文 该矿 2008 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 15 号煤 层瓦斯绝对涌出量 0 31 m3 min 相对涌出量 1 17 m3 t 属低瓦斯矿井 煤尘 具有爆炸性危险 自燃倾向性等级为 II 级 为自燃煤层 矿井建立了安全监 测监控系统 采用 KJ95 系统软件 地面设有微机监控到 一台主机工作 一台备用 b 山西长治师庄煤业有限公司 部分 2006 年山西长治师庄煤业有限公司由长治县师庄煤矿和八义镇北窑沟煤 矿整合而成 2009 年山西南窑沟煤业有限公司兼并的山西长治师庄煤业有限 公司 部分 即为长治县八义镇北窑沟煤矿 长治县八义镇北窑沟煤矿 2002 年 11 月 11 日 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换 发采矿许可证 证号 1400000220758 批准开采 15 号煤层 有效期 3 年 生产规模 3 0 万吨 年 该矿始建于 1976 年 3 月 1978 年 2 月建成投产 原矿井利用地下开采 短壁刀柱式采煤方法 设有主 副井各一个 均为竖井 断面为圆形 深 64 44m 井径 3m 主井担负提煤 下料 进风等任务 副井井深 40 98m 井径 3 0m 采用 15kw 轴流式主扇风机 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 大巷运输防 爆三轮车运输 罐笼式提升 主 副井坐标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6 带 为 主井 X 3981796 238 Y 19680260 460 H 1081 50 副井 X 3981771 356 Y 19680469 617 H 1062 88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5 该矿 2005 年 12 月 1 日正式关闭 2006 年 7 月 依据晋煤整合办核 2006 25 号文件 关于 长治县煤炭资 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 的核准意见 长治县师庄煤矿 长治县八义 镇北窑沟煤矿及部分空白区进行资源整合 2006 年 7 月 14 日山西省工商行 政管理局 晋 名称变核企字 2006 第 0726 号 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 核准企业名称变更为山西长治师庄煤业有限公司 3 四邻关系 本矿井北部无相邻矿井 东部为长治县八义镇振义煤矿 南部为长治县 南宋乡长虹煤矿 西部为山西长治师庄煤业有限公司 长治县八义镇振义煤矿 位于井田东部 开采 3 号煤层 采用立 斜井的混合开拓方式 生产能 力 0 90Mt a 采煤方法为综采放顶煤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 大巷采 用带式输送机运输 长治县南宋乡长虹煤矿 位于井田南部 开采 15 号煤层 采用立 斜井的混合开拓方式 生产 能力 0 6Mt a 采煤方法为综采放顶煤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大巷采用带 式输送机运输 山西长治师庄煤业有限公司 位于井田西部 开采 15 号煤层 采用立 斜井的混合开拓方式 生产 能力 0 45Mt a 采煤方法为综采放顶煤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大巷采用 带式输送机运输 上述矿井均为证照齐全开采矿井 现井下未发现越界开采现象 详见 图 1 1 1 井田四邻关系图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6 二 编制依据 1 编制依据 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 2009 年 11 月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 证号为 C1400002009111220045873 批准开采 9 15 号煤层 批准开采深度 1039 97m 929 97m 生产能力为 0 60Mt a 井田面积 3 7078km2 开发利用方案编制依据 1 设计委托书 2 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 2009 37 号文 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 部分 的批复 3 采矿许可证 C1400002009111220045873 4 晋国土资储备字 2011 号文 山西省沁水煤田长治县 煤业有限公 司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供兼并重组用 矿产资源储量备案证明 5 国土资发 1999 98 号文 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 通知 6 长治市煤炭工业局长煤局安字 2010 34 号文 关于长治市 2009 年度 年产 30 万吨以上 含 30 万 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 7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关于 煤尘爆炸性和自燃倾向性的 鉴定检测报告 8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9 煤矿安全规程 10 煤泥炭勘查规范煤炭 11 三下采煤规程 12 固体矿产勘查总则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7 13 相关法律法规 2 矿井外部建设条件 1 运输条件 井田东距长治 晋城二级公路约 1 5Km 距太 原 焦 作 铁路高 平站 22km 交通十分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1 2 1 2 自然地理 本井田地处太行山中南段的长治盆地南缘 属中低山区 地势呈南高 北低 最高点位于井田南部山顶 海拔 1242 60m 最低点位于井田北东部沟 谷 海拔 995 00m 最大相对高差 247 60m 本区属海河流域浊漳河水系 井田内无地表水体和长年性河流 大气降 水沿沟谷自然排泄 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四季分明 春季干燥多风 夏季炎热 多雨 秋季天高气爽 冬季寒冷少雪 年均气温为 9 一月最冷 平均 6 2 七月最热 平均 22 9 无霜期 160 天 年均冻结天数 100 天 最大 冻结深度 56cm 全年平均日照时数 2482 34 小时 年均降水量 550 650mm 年蒸发量为 1610 13mm 年均风速 2 3m s 据长治地震局资料 本区尚未发生过五级以上地震 据 中国地震动参 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本区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 15g 区 据 中国 地震烈度区划图 1996 本区地震基本烈度 VII 度 3 电源 地面通讯 水源 长治县羊头岭南窑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长治县境内 矿井东北约 2 5km 处有八义 110kV 变电站 1 座 矿井东北方向约 8 50km 处有荫城 110kV 变电站 1 座 本矿地面工业场地负荷中心改建 10kV 变电所一座 电 源分别引自上述两个变电站 供电电源可靠 供电质量有保证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8 矿内外通讯可铺设程控电话 目前移动通讯网已覆盖全矿 下一步进行 矿井初步设计时应补充井上下通讯系统部分 据现场调研 设计新打一眼深井 取自奥灰水 小时出水量在 50m3 h 作为本矿地面生产 生活用水 4 主要材料供应 矿井建设所需的建材如砖 瓦 料石 沙等在当地就可解决 钢材 木 材等需从太原等外地购进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9 二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二 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一 该矿产在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 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本井田 9 号煤层为低灰分 低硫分 高热值贫煤 15 号煤层为中灰分 中高硫 特高热值贫煤 井田 9 15 号煤层均为贫煤 属烟煤中变质程度较 高的一类煤 经洗选后可作为动力用煤或化工用煤 亦可作为民用燃料 是 目前市场紧缺的煤种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 本矿井产品市场前景良好 近来全国范围煤炭及电力较为紧张 电力用煤供应严重不足 从而造成 全国范围大面积限电 尤其是山东 河北 山西 华东等地电力企业电力用 煤尤为紧张 本矿煤种主要为动力用煤 主要用途是用于电力用煤 其产品 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前景十分广阔 可通过强大的运销网路销往全国各地 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利润 2 国内外近 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2011 年中国国内煤炭需求增幅将减缓 煤炭大省山西煤炭产量初步定为 7 8 至 8 亿吨 据预测 2011 年中国煤炭资源供求总量将比 2010 年添加 3 亿 吨左右 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 17 7 亿吨 同比增长 12 7 其中 6 月份 当月完成 3 15 亿吨 同比增长 10 5 上半年全国煤炭销量完成 17 1 亿吨 同比增长 13 8 其中 6 月份当月完成 3 08 亿吨 同比增长 13 6 6 月末 全社会煤炭库存 2 21 亿吨 比年初增加 400 万吨 增长 1 8 煤炭企业库 存 4700 万吨 比年初减少 400 万吨 下降 7 8 重点发电企业存煤 6536 万吨 比年初增加 929 万吨 增长 16 6 存煤天数达到 18 天 主要中转港 口库存 2395 万吨 比年初增加 22 万吨 增长 0 9 截止 7 月 17 日 重点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0 发电企业存煤 6586 万吨 比 6 月末增加 50 万吨 存煤可用 17 天 秦皇岛 港存煤 700 万吨 比 6 月末减少 30 万吨 在国际市场 澳大利亚 印尼 越南 俄罗斯等国将继续加大对中国的 煤炭出口 上半年出口煤炭 875 万吨 同比下降 13 7 进口煤炭 7049 万吨 同比下降 11 8 净进口煤炭 6174 万吨 同比下降 11 5 从 3 月开始逐月 回升 5 6 月当月进口量已超过去年同期 预测全年煤炭出口量将略高于 2010 年的水平 二 产品价格分析 1 国内外矿产品价格现状 在国际市场货币流动性过剩背景下 世界经济不断复苏带动的能源需求 增加和美元不断贬值 此外 去年冬天欧洲 北美普遍遭受的严寒天气 澳 大利亚煤炭主产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以及今年 2 月份以来中北北非地区局 动荡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今年上半年的国际动力煤市场价格不断震荡上 扬或是高位震荡调整 今年 1 月份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 NEWC 动力煤价格指数继续上涨 达到 129 90 美元 吨 澳大利亚罕见的暴雨天气所导致洪水引起煤炭生产以 及运输的中断 仍是导致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 NEWC 动力煤价格指数上涨 的主要原因 南非和澳大利亚动力煤市场都将年初的上涨趋势维持至 3 月初 但由于 3 月 11 日日本产生强烈地震 澳大利亚动力煤价格受此影响 3 月末累计下 行约 10 美元 同样澳大利亚动力煤合同价格也有所下行 3 月 10 日一宗现 货价格为 FOB 价 130 美元 吨 而到了月末 30 日 现货价格就降为 FOB 价 119 25 美元 吨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1 就今年一季度的国际动力煤市场价格而言 虽然洪灾正在压缩着澳大利 亚煤炭出口 包括其煤炭出口量下降 运输船队数量减少和等待装船天数延 长 但是国际煤价并没因此而一味上涨 相反 一些国际买家开始寻找新的 煤炭进口源替代澳煤 这也是国际煤价在 3 月份高位震荡的原因之一 BJ 动 力煤现货价格始终处于 120 美元 吨上方 4 月份和 5 月份 随着气温的升高 市场步入动力煤消费淡季 国际动 力煤需求稳中有降 但从价格来看 调整幅度不大 BJ 动力煤现货价格 3 月 末的价格 120 75 美元 吨 5 月末价格 119 4 美元 吨 仅下降了 1 3 美元 吨 这主要是因为 4 月份以原油为主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持续走高 纽交所 5 月 份交货的轻质原油价格一度达到 113 46 美元 桶的近期新高 支持了煤炭价 格在淡季的稳定 6 月初 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 电力需求开始陡增 主要耗煤地区东亚 和西欧的持续干旱导致水电出力不足 急需弥补电力缺口的火电增加了国际 动力煤的需求 国际动力煤现货价格出现小幅反弹 其中 受中国 韩国动 力煤需求增加的影响 印尼加里曼丹地区动力煤市场走出下跌阴影 价格回 升 国内供应方面 由于山西 河南两省资源整合刚刚结束 矿井陆续复产 炼焦煤生产将继续增长 今年 1 2 月份 由于季节性的因素 煤炭需求处于 高位 但由于前期电厂集中采购 对需求形成透支及国家调控等综合性因素 的影响 煤价总体趋势还是在低位运行 而 3 月份以后 国际市场进入了一 个传统的消费淡季 但是在煤价上 反而出现了淡季不淡的状况 主要的中 转地的价格也出现了回转的迹象 而且持续攀升 到 5 月底的时候 环渤海 煤炭价格指数连续 9 周上涨 进入 6 月份以来 由于南方地区大范围地持续 降水 以及沿海地方电厂的存煤数量有所增加 价格上涨的动力有所减弱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2 到 6 月下旬 夏季运煤高峰到来 各地的气温不断升高 华北 华东 华中 和南方的电网的电力供应都出现了偏紧的情况 再加上南方部分省市将面临 阶段性的和结构性的紧张局面 所以仍然维持了一个比较强的刚性需求 煤 价也继续保持在一个高位运行 根据对最近上半年的动力煤供应 需求的分 析判断 预测未来的动力煤价格将会基本保持稳定 不会有太大波动 2 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今年四季度国内动力煤市场价格连续小幅上涨的概率偏大 下半年 国 民经济的基本面仍然看好 加之下半年近 700 万套保障房建设有望全面提速 保障房建设对钢材 水泥等需求的拉动效果将在下半年显现出来 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煤炭需求 支撑煤价 下半年 新投产火电机组约为 4400 万千瓦 同样会刺激动力煤需求 来自中电联的数据显示 计划 2011 年新上火电机组为 7000 万千瓦 然而上 半年新上火电机组仅为 2592 万千瓦 下半年需要加快建设才能完成计划 因此下半年将迎来新的机组投产高峰 新上马火电机组数量预计将超过上半 年 尤其江苏 浙江 广东等地新上马火电机组将大幅提升 加大海上煤炭 调入量 同时 预期在四季度随着日本进行灾后重建 对动力煤的需求有望增加 印度 韩国等亚洲国家进口煤炭持续增长 国际动力煤价格也难以下降 眼 下国际动力价格仍在历史高位 高位价格将贯穿下半年 对国内动力煤价格 的高位波动提供支撑 本矿地处长治地区 其煤炭价格走势与国际 国内基本相似 该矿主采 9 号 15 号煤层均为贫煤 均可作为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因此其销售价格将 呈现稳中略升的趋势 预计本矿井未来原煤吨煤平均售价约为 400 元 t 根 据当地矿区近几年情况 推测矿井原煤平均生产成本约为 200 元 吨 从经济 上预测 矿井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3 三 矿产资源三 矿产资源概况概况 一 矿区总体概况 1 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该井田位于沁水煤田高平普查区东北部边缘 高平矿区位于沁水煤田东翼 跨晋城市高平市及长治市长子 长治诸县 北以庄头断层与长治矿区相连 南以玉溪河 马村河 许河与晋城矿区分界 东以煤层露头线为界 西以十里河 端氏河为深部预测边界 南北长约 40km 东西宽约 25km 矿区面积约 900km2 矿区东 北 西三面环山 地势较高 中间为黄土丘陵地带 区内地形 最高处为十字岭 标高 1310m 最低处为丹河河谷 标高 805m 丹河发源 于矿区北部丹朱岭 西钰山间 由北向南纵贯矿区中部 流经高平 晋城向 东汇入白水河于河南境内注入黄河 河床宽 70 150m 在矿区内为间歇河 西缘十里河 固村河 杨庄河自北向南流至固县村汇入端氏河 至端氏注入 沁河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9 7 1 月 6 5 7 月 23 7 年降水量 575mm 最大冻土深度 55cm 太 原 焦 作 铁路及长 治 晋 城 焦 作 高速公路 是矿区 中部主要交通干线 由高平西经端氏至沁水 东经陵川入河南省均有公路干 线 交通比较方便 本区于 1957 1966 年中煤总局 119 队 152 队 山西 114 队 山西 148 队进行过普查和精查 提交了慈林山 望林等 5 件精查地质报告 面积约 170km2 占 18 89 其中有 40km2 面积为生产矿井利用 2 矿产资源概况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4 1 煤炭资源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含煤地 层平均总厚 171 91m 共含煤 13 层 煤层平均总厚度 12 71 m 含煤系数平 均为 7 39 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 58 26m 共含煤 3 层 编号至上而下为 1 2 3 号 煤层平均厚为 5 77m 含煤系数为 9 90 该组为陆相沉积 分 3 4 个沉积 旋回 煤层多沉积于旋回的顶部 其中下部聚煤作用较好 沉积有稳定可采的 3 号煤层及不稳定不可采的 1 号煤和 2 号煤 井田内 3 号煤层平均厚度 5 09m 含煤系数为 8 74 1 号煤层厚度平均为 0 58m 含煤系数 1 0 2 号煤层平均厚度为 0 10 含煤系数为 0 18 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为 113 65m 井田内共含煤 10 层 编号至上而下为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号 煤层平均总厚度为 6 94m 含煤 系数为 6 11 该组地层沉积旋回韵律性明显 煤层多赋存于灰岩底部 为 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 从含煤性分析 可归结为三个沉积段 下段为 海陆运动的开始 聚煤作用较好 在其上部普遍沉积有稳定可采的 15 号煤 层 该煤层在井田内厚度为 3 31 4 10m 平均 3 80m 含煤系数平均为 3 34 中段为海侵运动较频繁区 灰岩层数多 煤层薄且不太稳定 其中 包括 11 12 13 号等煤层 均属较稳定但不可采之煤层 上段海侵运动相 对减弱 陆地环境占主导地位 区域上沉积有局部可采的 9 号煤层 本井田 内聚煤较稳定 9 号煤全区可采 另外的 5 号 7 号 8 号煤层层位稳定 较 稳定 但均不可采 2 煤层气与其它有益矿产 煤层气 本井田为低瓦斯矿井 未估算资源量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5 其他有益矿产 井田内有山西式铁矿 铝质泥岩和石灰岩等 山西式铁 矿位于本溪组底部 分布不稳定 Fe2O3含量为 30 左右 个别地点富集大 于 50 仅供当地居民土法开采 铝质泥岩赋存于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当地 村民有采掘 主要用于烧制瓷器 石灰岩赋存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奥陶系 由于埋藏较深 不易开发利用 3 该方案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本次方案通过立井开拓 开采井田内煤炭资源 煤业有限公司批准 开采 9 15 号煤层 矿方在矿权范围内主要通过立井开拓 统一规划开采 9 15 号煤层 全井田划分为5 个采区 开采顺序以采区顺序接替 依次开采 9 15 号煤层 设计推荐 9 号煤层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 综采一次采全高回 采工艺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设计推荐 15 号煤层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 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通过环境保护 土地复垦 水土保持等措施 达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 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 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1 矿床地质 该井田位于沁水煤田高平普查区东北部边缘 井田内地表出露的基岩有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地层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在井田中南部零星 出露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泛覆盖于各时代地层之上 现根据地表出露及邻 区钻孔揭露情况将该区地层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O2f 为含煤地层基底 区域资料本组厚 70 94m 由灰 深灰色中厚层石灰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6 岩 泥质灰岩 泥灰岩 角砾状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 主要由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峰峰组之上的灰 浅灰色含鲕粒铝土质泥岩 浅灰色黄铁矿 浅灰色细砂岩组成 底部含有一层透镜状 局部为团块的铁 矿层 铁矿层厚度及品位不稳定 本组地层变化较大 一般厚 0 12 13m 平 均厚约 7 3m 左右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 厚 105 39 121 75m 平均厚 113 65m 是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底 部以 K1砂岩与本溪组地层分界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岩性为石灰 岩 砂岩 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泥 页 岩及煤层 线 等 几种岩性呈 交替出现的互层状 灰岩 5 6 层 K2 K6 厚度大 层位稳定 特征明显 是良好的标志层 主要可采煤层 15 号 赋存于该组中部 根据岩性组合特 征 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 一段 C3t1 由 K1砂岩底 无 K1砂岩时以铝土质泥岩之顶分界 至 K2灰岩底 岩性有粉砂岩 黑色泥岩及煤层 15 号煤层赋存于该段顶部 全段厚 12 55 20 36m 平均厚 17 65m 成煤环境主要为海进过程中形成的河 口湾泥炭坪成煤环境 二段 C3t2 由 K2灰岩底至 K4灰岩顶 岩性有中厚层状生物屑石灰 岩 粉砂岩及泥岩夹薄煤层 线 粉砂岩 泥岩含炭质较高 石灰岩含泥 质并富含生物化石 全段厚 33 75 40 82m 平均厚 35 60m 三段 C3t3 由 K4灰岩顶至 K7砂岩底 主要由砂岩 粉砂岩 泥质 灰岩 燧石层和薄煤层组成 厚 53 49 63 78m 平均厚 60 40m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7 为三角洲平原沉积 本组连续沉积于太原组地层之上 主要由灰黑 浅灰色泥岩 砂质泥岩 泥质细砂岩 灰白色中 细粒砂岩及煤层组成 本组平均厚约 58 26m 底部以 K7砂岩与太原组分界 3 号煤层位于山西组 下部 距底界 K7砂岩约 9 19m 3 号煤层结构简单 夹 0 1 层夹矸 为稳定 可采煤层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P1x 为一套河流相沉积岩系 连续沉积于山西组地层之上 主要由灰绿 深灰色细砂岩与灰白色中粒砂岩组成 底部发育一层厚 3 00 12 80m 的中粒 岩屑石英砂岩 K8 风化后成同心圆结构 与山西组分界 顶部多为紫红 色铁铝质泥岩 具鲕状结构俗称 桃花泥岩 为地层分界的良好辅助标志 层 平均厚 54 67m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P2s 主要为一套粉砂质 细砂质泥岩 砂岩等组成 下段由一套黄绿色 杏 黄色 紫红色砂质 细砂质泥岩 粉砂岩夹有长石石英砂岩组成 底部中厚 厚层状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与下伏地层分界 上段由厚 巨厚层状长石 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组成 该组地层区内出露不全 仅在本区东南部零星出 露 第四系 Q 井田内北部广泛分布 厚 0 50m 平均厚 25m 主要由灰黄 浅黄色亚 砂土 亚粘土组成 植物根孔隙发育 夹砂砾石层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 合接触 2 地质构造 本井田构造形态总体上为一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 在单斜构造的基础上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8 发育着宽缓的褶曲构造 另外 井田内南东部边缘发育一小型断层 F1 井 田内未见陷落柱和滑塌构造 地质构造简单 现对井田内主要构造特征分述 如下 褶皱 a 南窑沟向斜 该向斜位于井田南部 轴向近东西 北东向 在井田内该向斜延伸长度 约 1400m 轴迹向南西倾伏并延伸图外 东南翼地层倾角较缓 3 6 西北 翼地层倾角较陡 6 10 b 北窑沟背斜 该背斜展布于井田中北部 轴向北北东向 在井田内该北斜延伸长度约 2400m 两翼基本对称 西南翼倾角 3 6 东北翼倾角 10 13 该背斜与 南窑沟向斜组成一褶皱带 共同控制着井田地层的变化 断层 井田内南东部边缘发育一小型断层 F1 该断层走向北北东向 断面倾 向南东 倾角 75 80 东盘下降 西盘上升 断距约 20m 断裂带较窄 在井田内延伸长度约 120m 至井田东缘被黄土覆盖 为一小型张性正断层 3 煤层 含煤性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含煤地 层平均总厚 171 91m 共含煤 13 层 煤层平均总厚度 12 71 m 含煤系数平 均为 7 39 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 58 26m 共含煤 3 层 编号至上而下为 1 2 3 号 煤层平均厚为 5 77m 含煤系数为 9 90 该组为陆相沉积 分 3 4 个沉积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19 旋回 煤层多沉积于旋回的顶部 其中下部聚煤作用较好 沉积有稳定可采 的 3 号煤层及不稳定不可采的 1 号煤和 2 号煤 井田内 3 号煤层平均厚度 5 09m 含煤系数为 8 74 1 号煤层厚度平均为 0 58m 含煤系数 1 0 2 号煤层平均厚度为 0 10 含煤系数为 0 18 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为 113 65m 井田内共含煤 10 层 编号至上而下为 5 6 7 8 9 10 11 12 13 15 号 煤层平均总厚度为 8 72m 含煤 系数为 7 67 该组地层沉积旋回韵律性明显 煤层多赋存于灰岩底部 为 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 从含煤性分析 可归结为三个沉积段 下段为 海陆运动的开始 聚煤作用较好 在其上部普遍沉积有稳定可采的 15 号煤 层 该煤层在井田内厚度为 3 31 4 10m 平均 3 80m 含煤系数平均为 3 34 中段为海侵运动较频繁区 灰岩层数多 煤层薄且不太稳定 其中 包括 11 12 13 号等煤层 均属较稳定但不可采之煤层 上段海侵运动相 对减弱 陆地环境占主导地位 区域上沉积有局部可采的 9 号煤层 本井田 内聚煤较稳定 9 号煤层全区可采 另外的 5 号 7 号 8 号煤层层位稳定 较稳定 但均不可采 可采煤层 本井田内稳定可采煤层共三层 即山西组的 3 号煤层和太原组的 9 号煤 层 15 号煤层 其特征见下表 表 3 2 1 可采煤层特征表 顶底板岩性 含煤 地层 煤层 编号 煤层厚度 m 均均均均 均均 夹 矸 层 数 结构稳定性可采性 顶板底板 赋存 层位 P1s3 4 525 65 5 09 1 2简单稳定 赋煤区 可采 泥岩 泥岩 粉砂岩 山西组 下部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20 9 1 60 1 80 1 70 1简单稳定 赋煤区 可采 砂质 泥岩 砂质泥 岩 泥岩 太原组 中部 C3t 15 5 355 85 5 58 1 2简单稳定 赋煤区 可采 灰岩 泥岩 泥岩 太原组 下部 3 号煤层 俗称 香煤 该煤层位于山西组的中下部 上距下石盒子组底砂岩 K8 40m 左右 下距山西组底砂岩 K7 9 77m 煤层厚 4 52 5 65m 平 均厚度为 5 09m 其可采系数为 100 属稳定可采之煤层 煤层中含矸 1 2 层 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其底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 井田 内煤层露头位于井田南部 北部为无煤区 据调查 该煤层已在解放前被附 近村民采空 本煤层不为本井田批采煤层 9 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部 K4灰岩之上 上距 3 号煤层底板约 59 89m 下距 15 号 煤层顶约 41 36m 煤层厚度 1 60 1 80m 平均 1 70m 煤层结构简单 不含 夹矸 顶板一般为泥岩 局部为细砂岩或粉砂岩 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该煤层属稳定可采煤层 为本井田批采煤层 15 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一段上部 K2灰岩之下 上距 3 号煤底 101 25m 下距太原 组底砂岩 K1 15m 煤层在井田内厚度为 5 35 5 85m 平均 5 58m 局部 含 1 2 层夹矸 老顶为 K2灰岩 层位稳定 厚度大 底板为泥岩或粉砂质 泥岩 15 号煤层俗称 臭煤 煤层稳定 为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 该煤 层为本井田批采 现采煤层 煤岩层对比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21 因井田内无探矿工程 井筒资料中没有对地层做详细记录 本次工作煤 岩层对比主要以 山西省长子县色头煤矿详查地质报告 山西省长治县王 庄煤矿详查地质报告 为参考依据 本区含煤地层沉积稳定 岩性组合特征及地球物理性质规律明显 标志 层及煤层特征明显 变化清晰 石炭系太原组地层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 其中的几层海相石灰岩 K2 K3 K4 K5 K6等 层位稳定 分布广泛 其 组合特征 沉积规律明显 层间距变化不大 岩性均为深灰 灰黑色含生物 碎屑微 泥 晶灰岩 生物碎屑主要是腕足 腹足 蜒类及少量螺类 灰岩 中含较高的有机质和少量黄铁矿 部分灰岩含燧石结核或条带 其岩性既有 共性又有区别 是本区煤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层 山西组为陆相含煤沉积 该 期发生的几次聚煤作用规律性明显 沉积韵律较规则 几层煤之间 煤层与 K7 K8两层砂岩间虽然厚度不太稳定 但岩性特征也较明显 亦是较好的标 志层 综上所述 本区含煤地层中可利用的标志层较多 各标志层煤层间距 稳定 煤层对比采用了标志层及层间距法 对比过程中所利用的主要标志层 现分述如下 K2 太原组石灰岩 为 15 号煤层的直接顶板 厚度大 层位稳定 极 易识别 区内厚度为 5 80 8 45m 平均 6 90m 其顶部为泥灰岩或钙质泥岩 下部为泥质灰岩 生物碎屑灰岩含量较高 本井田内为太原组的第一层灰岩 K3 太原组石灰岩 为 13 号煤层的直接顶板 下距 K2灰岩 16 87m 层 厚 0 8 11 0m 平均 3 80m 该灰岩层中含较多的生物碎屑 K4 太原组海相石灰岩 距 K3灰岩 12 96m 层厚 0 5 55m K4与 K3之 间赋存有 11 12 号煤层 灰岩中生物碎屑丰富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22 K5 太原组海相石灰岩 为 8 号煤的直接顶板 井田内厚 3 90 7 60m 含 生物化石碎屑 含量 8 左右 下距 K4灰岩 25 70m 该灰岩虽然厚度不大 但 因其层位稳定 特征较明显 往往将之作为煤层对比的基准线 K6 太原组海相石灰岩 为 5 号煤的直接顶板 井田内厚 0 0 3m 含燧 石团块或条带 是太原组的最后一层灰岩 其下距 K5灰岩 7 64m 上距 K7 砂岩 2 30 7 00m 平均 4 40m K7 山西组底部砂岩 上距 3 号煤底 9 77m 最大可达 15 22m 其岩性 有一定变化 以长石岩屑石英细砂岩 粉砂岩为主 局部可为粉砂质泥岩 其颜色较深 含少量植物化石 碎片 层位较稳定 K8 下石盒子组底砂岩 下距 3 号煤约 40m 左右 层位稳定 但厚度变 化较大 一般在 3 00 12 80m 之间 以岩屑石英细砂岩最为常见 这次煤层对比工作是以 K5灰岩为基准面 利用各标志层及煤层本身特 征 各标志层间距 标志层与煤层间距及其组合特征等诸多因素展开的 下 面对可采煤的对比情况分述如下 3 号煤层 位于 K5基准面之上 该煤层厚度较大 井田内为 4 52 5 65m 平均 5 09m 上距 K8砂岩 40m 左右 下距 K5灰岩 20m 左右 下距 K7砂岩 6 90 15 22m 平均 9 77m 层位及其稳定 3 号煤上部还有 2 号煤赋存 距 3 号煤顶 14 00 25 40m 厚度为 0 0 40m 层位不稳定 9 号煤层 太原组中部 K4灰岩之上 上距 3 号煤层底板约 59 89m 下 距 15 号煤层顶约 41 36m 距 K4灰岩 2 0 5 50m K4灰岩层位较稳定 对 比清晰 15 号煤层 位于 K5基准面之下 距 K5灰岩 80m 左右 与上部 3 号煤 层平均间距 101 25m K2灰岩厚度大 层位稳定 标志极为明显 15 号煤 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23 层井田内厚 5 35 5 85m 平均 5 58m 极为稳定 对比清晰 由上述对比情况可以认为 本区煤层对比准确可靠 各主要煤层厚度 结构及其在空间的展布可靠可信 煤质 a 煤的物理性质 3 号煤灰黑 黑色 以亮煤为主 次为镜煤 暗煤 镜煤多呈透镜状或 薄层状 似金属光泽 条带状结构 层状构造 参差状 阶梯状断口 条痕 为灰黑色 内生裂隙较发育 性脆易碎 宏观煤岩类型为光亮型煤 本区 3 号煤资源已枯竭 9 号煤宏观煤岩特征 为灰黑色 黑色 金刚光泽 污手 条带状结构 层状构造 具阶梯状 贝壳状断口 含黄铁矿小晶体 15 号煤灰黑色 黑色 成分以亮煤为主 含透镜状 细薄层状的镜煤 强玻璃 似金属光泽 条带状结构 层状构造 贝壳状 阶梯状断口 条痕 为灰黑色 性脆 常见有细脉状 团块状黄铁矿 宏观煤岩类型为半亮 光 亮型 b 煤的化学性质 现将 3 9 15 号煤层的煤质特征分述如下 各煤层灰分 硫分 发热 量质量分级按 GB T15224 1 2010 GB T15224 2 2010 GB T15224 3 2010 进 行 详见表 3 2 2 表 3 2 2 煤质特征表 工业分析 煤 层 编 号 分 析 煤 类 水分 Mad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全硫 St d 发热量 Qgr vd MJ Kg 胶质 层厚 度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专员年中工作总结
- 公司管理安全培训心得课件
- 《花格子大象艾玛》课件
- 村官年度工作总结
- 公司用电安全培训报告课件
- 公司生产现场安全培训课件
- 烘焙店店长工作总结
- 生产部门个人年终总结
- 2025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数学二-专升本)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五刑课件教学课件
- 贝朗DIALOG+透析机水路设计概览课件
- 3D打印食品制造技术
- DK了不起的科学思维
- QA出货检验日报表
- 《婴幼儿常见病识别与应对》3.5 消化系统常见病防治与护理
- 加润滑油安全操作规程
- 萨福双脉冲气保焊说明书DIGIPLUS课件
- JJG 573-2003膜盒压力表
- GB/T 39634-2020宾馆节水管理规范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营业线施工单位“四员一长”施工安全知识培训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