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美学与艺术第一节:美学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第二节:艺术的鉴赏第三节:美学的高蹈与艺术的品鉴第四节:课程的基本任务与学习方法小 结思考题第一节:美学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一、美学的研究对象 要了解美学的研究对象,就要对美学的学科属性,对历史上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对审美、审美现象、审美关系、以及艺术等问题,有所了解。 (一)美学的学科属性 三大科学研究对象迥然不同: (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 观点一:美学研究对象是“美” 该观点始于柏拉图。古典美学认为美和“美的东西”不同,美具有本体性,据此认为应当以美为对象,探讨美的本质规律。 观点二: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即艺术哲学。 该观点始于普罗提诺,以黑格尔为代表,他在美学中认为艺术可以体现美,而且美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并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 观点三: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感”或“审美经验” 近代美学由思考美转向考察审美经验,鲍姆嘉登将美学定义为感性学,康德把审美定义为情感领域领域,属于鉴赏判断,里普斯的移情理论等,都将美感作为美学的核心问题。 这三种观点中,“美”偏向于审美对象的抽象属性;“艺术”偏向于人为的创作,而“美感”偏向于人的主观情感,都有一定倾向和不足。 因此,对“美学研究什么”这个基本问题,需要有更加科学的看法。 (三)美学的研究对象 1、“美是什么”将美学研究引入歧路。 2、“审美”是美学研究新的核心范畴。 所谓“审美”?就是有“审”有“美”,“审”作为动词表明有主体存在,也有可供人“审”的“美”,即审美客体。 3、审美与审美对象 审美体现了主体人与客体物的统一,所以,审美是属人特殊活动。 审美对象有哪些? 4.审美关系 (1)人与社会包括多种关系,例如伦理、政治、经济、审美关系等,审美是其中的一种关系。 (2)审美关系与其他关系的不同 区别一、审美主客体之间的感性特征。 区别二、审美关系是自由的。 区别三、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现实发生关系。 区别四、审美关系是一种对现实的情感关系。 如下图所示: 5.审美现象 (1)审美现象是属于审美关系中事物与现象。 (2)审美现象的三个构成部分。 审美现象由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审美关系,三要素构成。 那么,审美活动之前有无审美主客体? 在时间上,审美关系的建立和审美主客体生成是同时同步的;在逻辑上,要坚持审美关系在前,审美主客体在后的原则。 坚持主客体同步生产和关系在先原则。 6.艺术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狭义的艺术指艺术活动,是一个围绕艺术品,从创造到作品再到接受的全过程,艺术品是精神性人工制品。 广义的艺术指所有的审美现象,不单指艺术品,而且展现在人生实践的方方面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二、美学基本问题 包括哲学问题和内在问题。 (一)哲学基础哲学问题是关于什么是人生,什么是世界的最一般问题,美学也涉及该问题,准确说,除了哲学之外,所有的学科都涉及这个问题。 美学的哲学基础,指美学为了掌握自己的研究对象、实现研究目的,有效选择研究方法,所持有的一种哲学视野、哲学终极目标、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理论根基。 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涉及人生、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即“人生在世”的问题。 对这三要素的持续思考,构成了对美学问题的思考。 (二)内在问题 美学的内在问题,见下图:审美审美关系审美活动论客体的审美形态论(美)主体审美经验论(美感)艺术审论审美教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美学三、学科性质首先是,人文科学.其次是,综合性(跨学科性). 四、美学分支学科 按照美学的知识构成和研究对象,又可以有两种不同分类: 根据知识构成,分为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符号学美学等。 根据研究对象,分为艺术美学、教育美学、技术美学等。第二节:艺术的鉴赏 一、关于艺术 (一)“艺术”的词源学解释 从原初的艺术概念产生,到现代艺术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1.艺术概念在中国历史发展 中国先秦时就有“艺”的概念,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它都是作为象形字,这也是“艺”的原始形态意义,本意即“种植”。 甲骨文、金文的“艺”字,像一个人双手捧着一棵树苗,树下有土,表示种树于土之义。它的本义为栽树,泛指种植。 如孟子非乐中有“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 诗经楚茨中有“自昔何为?我艺黍稷”。 引申意“才能”。 种植在古代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所以艺术又引申指某种特殊的才能或技术,如艺术、工艺等。 如尚书 金滕中的周公祷告之词“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考虑到种植在农耕文明中的重要性,“艺”作为其基本生产要素被不断提升,成为文化、甚至儒家“六经”代名词或转意为学识、技艺也就理所应当。 如论语“志于道,根于德,依于仁,兴于诗,立于礼,游于艺”。 后来,儒家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与“种植”的引申意相关。 “艺术” 的复合使用,最早在后汉书中出现。 2.艺术概念在西方历史发展 古代西方人也把艺术归入一般技艺之中。 根据波兰美学家塔塔科维奇在古代美学种观点,希腊人赋予 Techne这个术语三重含义:生产、科学和艺术。 中世纪的艺术有两种涵义:一种是文科艺术,包括修辞、逻辑、格律和语法,另一种是高级艺术,指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四大类。 17世纪,艺术才有美学上的意义,18世纪,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诗歌和音乐。 1747年法国美学家夏尔巴托把艺术分为三类:以满足人们需要目的的艺术,如农业、纺织;以引起快感为目的的艺术,即“优美的艺术”,如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和舞蹈;兼有效用和快感的艺术,如雄辩术和建筑。 至此,艺术才从传统的技艺中分离出来,有了接近我们今天理解的涵义。 (二)艺术品的形态 艺术品的形态有多种划分方法,我们根据艺术品的“时空性”来划分。 首先,要明确任何艺术品都是时间与空间统一的“时空体”。 此外,不同的艺术品对时间性有不同侧重。 这里,空间性,顾名思义,主要指艺术品要占有一定体积或平面,是具体可见的,偏直观把握。 时间性,主要指艺术品具有一定时间长度,是抽象不可见的,偏想象把握。 如下图:l 0A(x1,y1)S(x2,y2)P(x3,y3)D(x4,y4)l L(x5,y5)l M(x6,y6)l X1l X2l X3l X4l X5l X6l Y6l Y5l Y4l Y3+空间性l Y2l Y1l Y=x时间性 + 艺术作品时空性示意图1.时间艺术 音乐、戏剧、舞蹈、文学和影视等作品。 2.空间艺术 建筑、雕塑、绘画和摄影等作品。 (三)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作为感性的精神性人工产品,艺术作品具有多层次的结构。 我们通过下边这幅画,来分析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第一层,是物质材料层,指艺术品赖以存在的物质实体与媒介,如青铜器、大理石、画布、颜料、纸张、舞台、银幕、胶卷和录像带等。 第二层,是符号形式层,指艺术品的符号形式,如色彩、线条、形体、音符、旋律、词语等,符号具有意义,为第三个层次创造条件。 (前两个层面,借助感官来接触对象形式要素,形成感觉和知觉,主要是“看清楚”。) 接着,我们看一组背景资料: 苏格拉底之死,是法国著名画家大卫(David)在1787年完成的历史题材油画作品。 收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该画的形状为横幅,尺寸为130 x 196 cm。 这幅画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而创作,在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公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1792年他被选为国民公会的代表,成为公共教育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的委员。 第三层,是意象世界层,指建立在前两层面上、非现实、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是艺术品核心层次。 (意象,包括符号之意和表象之象,属于人类经验范围) 第四层,是超验意境层,指审美意象后边蕴含着的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它是艺术品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哲学境界,超越人生经验范围。 二、艺术鉴赏 所谓艺术鉴赏,是受众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关照、欣赏获得审美愉悦和体验的活动,是整个艺术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艺术鉴赏的性质、作用和特征 1.“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 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之间根本上也是这种关系。 2.艺术鉴赏影响着艺术审美价值的实现,也影响着艺术家对新作品的创造。 在艺术作品的起源一文中,海德格尔对梵高的名画一双鞋子作了如下叙述: “只是一双农鞋,再无别的,然而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沾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 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这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冥。 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镇痛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通过梵高鞋子的阐述,展示了农妇的世界和大地的关系,用一个简单生活器具,解读出韵味无穷的意义,体悟到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交往与对话,一种存在价值。 美国艺术史家梅叶夏皮罗经考证发现,这双鞋子并不是农妇的鞋子,而是城里人梵高的鞋。 法国学者德里达进一步告诉我们,这两只鞋甚至不是“一双”。 (二)艺术鉴赏的过程 审美鉴赏分为两阶段:艺术作品向审美对象的转换及受众对审美对象的评价与回味。 1.艺术作品向审美对象的转换 首先,审美鉴赏之前的艺术品只是潜在的审美对象,审美价值没有实现,因此,蒙娜丽莎只是画布上有一些色彩图案的物件而已。 其次,艺术品存在的空白和未定之处等价值的被重视和发现,促使艺术品向审美对象转化。 我们看两幅作品 2.受众对审美对象的评价与回味 唐阎立本及至荆州,观张僧繇旧迹,曰“空得虚名尔。”往日又往,曰“尤是近代佳手。”明日往,曰“名下无虚士。”遂坐而观之,留宿其下,十余日不能去。 这表明艺术鉴赏是反复玩味的过程。 3.与艺术批评的区别 作为艺术接受的两种形式之一,艺术批评是指批评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对照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作出的判断和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判断活动。 艺术鉴赏是感性审美体验,艺术批评是理性的思维判断活动。 艺术批评要将审美感性上升到理性,要将具体艺术现象扩展到真个艺术现象和社会生活。 艺术批评是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之间的中间环节。 艺术批评还是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之间的桥梁。第三节:美学的高蹈与艺术的品鉴 美学和艺术鉴赏之间的关系: 首先,从时间上看,艺术鉴赏早于美学形成。 其次,美学是一套知识体系,是相对静止的,共性突出。鉴赏则是社会实践活动,是动态的,是见仁见智的。 再次,美学对艺术鉴赏有了更好的指导。 最后,艺术鉴赏对美学理论发展有明显影响 可以看出,美学和艺术鉴赏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和共同提高的关系。第四节:课程的基本任务与学习方法一、基本任务: 总的来说,这门课主要有两大学习任务:了解与普及基本概念与理论;结合理论对各类艺术形态进行鉴赏分析,提高审美素养。具体来说,本课程是这样学习的: 1.进行六种艺术形态的鉴赏学习,包括电视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服饰艺术。 还有,音乐艺术和视觉设计艺术两个专题。 2.若干理论专题学习,包括中外美学简史和美学基本知识等专题。 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政法职业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经典文献导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图像分析与处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音乐学院《商务英语谈判》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语言学与外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册建筑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级工程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图书馆与信息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程控制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新余市第六中学2025届5月高三模拟试卷含解析
- 托幼机构安全应急预案制度
- 酒店执行力培训
- 企业合规之内控与风险管理
- 广东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上册)
- 住建部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2024版)
- 老年人支气管哮喘诊断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
- 铁杵磨针儿童故事绘本
- 2024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 08D8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室内布线
- DL∕T 1938-2018 垃圾发电厂炉渣处理技术规范
- 基于源流梳理及名词考据的仲景微汗法应用阐释与实证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