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doc_第1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doc_第2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doc_第3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doc_第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经典哲学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启蒙学者两种理论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答:空想社会主义者与启蒙学者两种理论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第一,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启蒙学者一样,他们都不是要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主张要解放全人类;他们都不承认自己是某一个阶级的代表,而都认为自己是全人类和整个社会历史的代表。第二,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启蒙学者一样,他们都想建立一个理性的和永恒正义的国家和社会。第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启蒙学者一样,他们的社会历史观都是唯心主义的,他们都不把社会制度的变迁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看作由于个别天才人物的出现并掌握了理性原则的偶然现象。两种理论的不同点表现在:启蒙学者想要建立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建立的理想社会,是财产公有、人人劳动、按劳或按需分配的新社会。二、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如何评价19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答:恩格斯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分析和评价。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人类思想宝库的主要贡献:第一,他们的学说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抨击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基础,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第二,他们的学说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有价值的设想和主张。如公有制,按劳分配或按需分配,消灭阶级、废除国家等思想。第三,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他们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有价值的见解,出现有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合理因素。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主要缺陷:第一,他们的学说认识不到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不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第二,他们的学说认识不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向前发展的直接动力,找不到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第三,他们的学说认识不到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真正地位和历史使命,找不到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创立的意义是什么?答: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即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3、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唯物史观的创立的意义: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驱逐出去,提出了历史主义唯物史观,并被主动贯彻到一切科学领域,用人类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象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四、剩余价值学说创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答: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这一理论的创立具有伟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对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的榨取。这说明,资产阶级也像奴隶主阶级、封建主阶级一样,是靠他人的无偿劳动发财致富的。区别只在于剥削形式不同。这样,资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是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协调的虚伪说教,就失去了最后的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样,也是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社会制度。其次,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支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切主要方面,决定资本主义发展的全部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产生起就受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要不断地积累,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要不断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整个资产阶级追逐剩余价值的结果,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资本的垄断,促进了生产资料的集中和生产的社会化。资本的垄断造成了生产发展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生产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最后,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地位和历史使命。雇佣工人不仅受自己的雇主剥削,而且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随着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剥削的加强,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制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并日益强大的无产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本主义制度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并为社会主义社会造就了建设者。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空想社会主义由于没有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因而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理论彻底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无法解决的问题,使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恩格斯指出,剩余价值“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像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探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五、恩格斯是怎样论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答: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一书中论述了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批判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伟大意义,并说明了正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他认为辩证法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等阶段。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第一次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从而克服了以往旧哲学的缺陷,它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为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空想社会主义虽然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能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灭亡的必然性,而剩余价值理论彻底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提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根本对立的经济根源,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恩格斯还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论证了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根本任务。六、宣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课件第17片)答: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全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说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党的奋斗纲领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宣言还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各种诽谤,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形形色色非科学的或反动的、保守的社会主义思潮,论述了共产党对待其他工人政党和民主主义政党的态度,表明了党在当时条件下应采取的策略原则。七、宣言是如何描述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今天对我们有何启示?(课件第2527片)答: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描述中,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作了科学的描述:(1)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它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3)世界性不只是物质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促进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4)世界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的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重炮,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5)工业化造就了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从而使农村从属于城市。(6)使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集中,必然产生政治的集中,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地区,结合成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总面积的统一的民族。资产阶级建立了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即资产阶级统治。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科学的描述,今天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第一,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全球化的浪潮必然把落后国家卷入到现代文明中来。第三,全球化最终要打破私人垄断,为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八、谈谈你对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表述的理解。 (课件第30片)答: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理想的表述是这样的: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我们党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涵义,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九、氏族制度解体的经济原因是什么?(第1921片)答:氏族制度没有统治和奴役存在的余地,随着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氏族制度逐渐解体,被奴隶制所代替。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产生了零散现象的奴隶制,它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两个重大的变化: (1)俘虏变成了奴隶,产生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2)畜群变成为各个家庭家长的私有财产,男子在家庭中占了统治地位;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使奴隶制成为社会制度的一个本质的组成部分。它进一步引起社会生活的重大变化:(1)出现了商品生产; (2)奴隶制进一步发展,阶级分化日益严重; (3)耕地成为私有财产,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4)亲属部落结成联盟并进而溶合为一个民族已成为必要。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个只从事产品交换而不从事生产的商人阶级,使奴隶的强制性劳动成了社会的基础它引起了社会生活更加重大的变化:(1)随着商人阶级的产生,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金属货币开始出现。(2)出现了地产财富,使土地成了可以出卖和抵押的商品。(3)大量财富迅速地积聚和集中到人数很少的奴隶主阶级手里,大众日益贫困化,贫民和奴隶人数大大增加。氏族制度被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出现的分工及其后果所炸毁。十、恩格斯关于国家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第2225片)答:1、国家的起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2)国家是个阶级范畴,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是抑制阶级冲突建立阶级秩序的工具。虽然国家除了执行阶级统治这个职能之外,还担负一部分全社会的公共职能,但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它是按地区来划分国民(21段) ;(2)公共权力的设立(2224段)。国家的实质是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机关。恩格斯首先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上揭示国家的实质(25段)其次,还从财富运用权力的方式中进一步揭示国家的实质,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阶级实质。 “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照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恩格斯这一段话,概括了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十一、述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答: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理论贡献是巨大的,它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1、科学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第一,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第二,进一步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的过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处平衡(适应)不平衡(不适应)平衡(适应)的辨证运动之中 。第三,挖掘了社会基本矛盾运行机制中的关键因素,肯定了生产力是这一辨证运动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第四,区别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旧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不断完善来解决。(非对抗性) 2、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创立:第一,明确界定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概念。指出,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则是利害根本冲突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第二,明确提出了解决两类矛盾的基本方法。指出,敌我矛盾必须用专政的手段来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在民主这个总原则下: 处理人民内部政治思想上的矛盾,要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 处理科学、文化领域中的矛盾,要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法; 处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要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法; 处理人民内部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即“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等等。第三,明确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必须防止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和转化。 毛泽东“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学说的创立:(1)为我们在实践中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导。(2)为历史唯物主义增添了崭新的内容。十二、结合实际,论述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当代价值。答: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虽然有50多年历史,但今天它仍然具有重大价值。我们一方面要肯定其价值,另一方面,还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这一科学理论。1.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新时期社会矛盾,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一个基本原则。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时期,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仍然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如果认识不明、区分不清,错把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恶果。因此,毛泽东当年对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定性,不仅是当时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原则,而且也是今天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所遵循的原则。2. 为我们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变化规律,化解矛盾、降低风险、构建和谐提供了指导。正处中明确指出:“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这就揭示了两类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规律。这一规律为我们正确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