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复习第三章血液经典总结_第1页
生理复习第三章血液经典总结_第2页
生理复习第三章血液经典总结_第3页
生理复习第三章血液经典总结_第4页
生理复习第三章血液经典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输 防御 缓冲 调节 重点内容 1 血浆渗透压概念 类型及其意义 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3 血小板的生理性止血过程 4 血液凝固简单的过程 第三章血液 blood 血液 血细胞 血浆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水 血浆蛋白 溶质 白蛋白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全血 有机化合物 电解质 低分子物质 一 血液的组成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1 血浆蛋白的功能P48 1 形成胶体渗透压2 维持激素的活性3 运输作用4 参与凝血过程5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6 营养作用 1 概念血C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2 正常值男 40 50 女 37 48 2 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 3 血浆血液抗凝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4 血清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后者无纤维蛋白原 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P49 比重 血液 1 050 1 060 血浆 1 025 1 030 RBC 1 090 1 092 粘度 全血 血浆 1 6 2 4 二 血量 bloodvolume 概念 全身血液的总量 体重 70 80m kg 1 循环血量2 储存血量 三 血浆渗透压 概念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经半透膜从浓度低一侧向浓度高一侧扩散的力量 与溶质颗粒数成正变 与溶质种类 性质和颗粒大小无关 2 决定渗透压的因素 3 表示方法 mmol L Osm kgH2O mmHg kPa 2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意义 作用 维持C内 外的水平衡 300mmol L 770kPa 5790mmHg 1 晶体渗透压 298 5mmol L 766 7kPa 概念血浆中晶体物质 NaCl 形成的渗透压 H2O 血浆晶体渗透压 2 胶体渗透压 1 5mmol L 3 3kPa 概念 血浆中胶体物质 白蛋白 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 H2O 水肿 血浆胶体渗透压 维持血管内 外的水平衡 四 血浆PH值 7 35 7 45 缓冲物质 1 RBC功能 运输O2和CO2 调节胞内Ph 2 悬浮稳定性红C能较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不易下沉的特性测定指标 红C沉降率 ESR 血沉 正常值 男 0 15mm h 女 0 20mm h 意义 炎症 肺结核 风湿热及肿瘤等ESR 女性经期除外 一 红血细胞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胆固醇 决定红C叠连的因素 血浆成分变化 血浆中 白蛋白 卵磷脂 ESR ESR ESR 的原因 红C叠连 红C彼此以凹面相贴形成的C团 三 红C的生成和调节 蛋白质铁 促进DNA合成与C分裂 3 辅助因子 叶酸维生素B12 缺铁性贫血 低色素 小细胞 2 生成原料 缺乏内因子 VB12吸收 巨幼红细胞贫血 1 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 1 RBC生成部位 胚胎肝脏 成年红骨髓 2 红C生成调节 1 促红C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干C 早紅系祖C 晚紅系祖C 可识别红系前体C EPO RBC数量 肾脏 组织缺氧 EPO调节RBC生成的负反馈 骨髓 1 大气缺氧 2 血红蛋白 3 组织血流 4 氧亲和力 肾血流 肾耗氧量 三 血小板 platelet 生理 正常值 100 300 109 L少于6 109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 维持毛细血管壁完整性2 参与止血 凝血过程 生理功能 正常值与形态 二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P57 1 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 2 释放反应 血小板分泌 致密体释放ADP ATP 5 羟色胺 Ca 颗粒释放血小板因子 合成的血栓烷A2 3 聚集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 致聚剂 生理 ADP E 5 HT IIa TXA2等病理 细菌 病毒及药物等 第一聚集时相特点 迅速 可逆 外源性 低剂量 ADP引起 第二聚集时相特点 缓慢 不可逆 内源性 高剂量 ADP引起 血小板聚集的两个时相 血小板聚集的条件 C AMP Ca2 促聚 C AMP Ca2 抑聚 耗能 2 血栓烷A2 TXA2 促聚 前列环素 PGI2 抑聚 4 收缩反应 血小板具有收缩能力 与收缩蛋白有关5 吸附 吸附凝血因子 IVXI 膜磷脂 花生四烯酸 PGG2 PGH2 TXA2 PGI2 磷脂酶A2 环加氧酶 血栓烷合成酶 血小板 前列环素合成酶 内皮C cAMP Ca2 cAMP Ca2 血小板聚集 第三节生理性止血 概念 P61检测指标 出血时间正常 1 3分钟 一 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 3 血液凝固形成牢固止血栓 1 受损局部血管收缩 反射性引起 血管肌原性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活性物质 5 HTTXA2 2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栓 生理性止血过程 P61 血管损伤 血管内皮下组织 血管收缩 血小板激活 粘附 聚集 释放 血小板止血栓 血凝块形成 有效止血 凝血系统激活 纤维蛋白形成 5 HT TXA2 初步止血 概念P61血液由流动的液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二 血液凝固 63 原理 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细丝 网络血球 形成血块 赌塞伤口 是一酶促反应生化过程 1 除F Ca2 磷脂外 其它都是蛋白质 VII XI和XII丝氨酸蛋白酶2 除FIII 组织因子 TF 外 都在血浆中 在肝脏合成需K 称KV依赖性凝血因子3 除钙外 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 4 辅助因子 III V VIII 凝血因子 概念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共14种 以罗马数字命名12种 凝血过程 瀑布理论 基本过程 凝血酶原复合物 凝血酶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2 凝血的两种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而由 激活所启动的凝血过程 外源性凝血途径 由组织因子 激活所启动的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示意图 外源性凝血 内源性凝血 血管损伤 III III Ca2 异物表面 a PK K S HK a a a III Ca2 PL Ca2 a a aCLIa a XIII XIIIa a PL a PL Ca2 Ca2 区别内源性 外源性 启动因子XIIIII 因子数多少 时间速度晚慢早快 因子分布全在血浆中血浆和组织 重要性维持凝血启动血凝 内 外源凝血途径比较 凝血时间 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时间 4 12min 四 血液凝固的调控 P66 1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内皮细胞和肝脏产生抗凝血酶 抗凝血酶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使 a IXa Xa Va XIa XIIa失活 2 肝素 酸性粘多糖有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C产生 作用 增强抗凝血酶III 蛋白质C活性 刺激内皮释放抗凝物质 TFPI 增强纤维蛋白溶解 三 纤维蛋白溶解 P68 概念 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 纤溶 纤溶过程 纤溶酶原的激活 肝脏产生 组织型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 尿激酶型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 Xiia和缓激肽释放酶2 纤维蛋白 原 的降解 分解为肽 纤溶系统抑制与激活 P67 1 纤溶酶原 纤溶酶 2 纤维蛋白 原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组织激活物 激肽释放酶 C1抑制物 2 抗纤溶酶 尿激酶 一 血型与红C凝集 P69 血型 bloodgroup 红C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凝集原和凝集素 镶嵌在RBC膜上的特异蛋白质或糖脂叫凝集原 血浆中的能与凝集原结合的抗体为凝集素 球蛋白 红细胞凝集 凝集反应凝集原和相应凝集素结合 属免疫反应 一 ABO血型系统 血型红细胞血清 凝集原 凝集素 A B AB O 抗B A B 抗A A B 无 无 抗A 抗B 二 红细胞的血型 1 分型依据 红C膜上所含凝集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