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云:无锡惠山泥人的生存困境及其文化分析.doc_第1页
冯志云:无锡惠山泥人的生存困境及其文化分析.doc_第2页
冯志云:无锡惠山泥人的生存困境及其文化分析.doc_第3页
冯志云:无锡惠山泥人的生存困境及其文化分析.doc_第4页
冯志云:无锡惠山泥人的生存困境及其文化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锡惠山泥人的生存困境及其文化分析新闻81 冯志云 2008012877无锡惠山泥人的生存困境及其文化分析冯志云 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84)指导教师 冯务中【摘 要】本文采用实地采访的方法,描述了无锡惠山泥人及捏制技艺的传承现状,指出惠山泥人后继无人、“墙内开花墙外香”、高价致假货横行等传承困境,并用文化分析的方法,指出无锡惠山泥人的最大问题,在于原本属于民间文化组成的它,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分裂成了以工艺大师向博物馆供应的泥人艺术品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化身和以惠山直街商贩向一般民众售卖的泥人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典型。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惠山泥人文化属性分裂的原因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努力寻求解决惠山泥人当下危机之道。【关键词】无锡惠山泥人 民间文化 精英文化 大众文化一、导言蜚声中外的无锡惠山泥人以“大阿福”为代表,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惠山泥人题材丰富,雅俗共赏,是无锡乃至江南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主要代表。而如今,继这门传承已久的艺术因濒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之后,泥人捏制技艺传承乏人、销售情况不容乐观等新闻也屡现报端。作为一个无锡人,我对无锡宝贵民间艺术“濒危”红灯长亮的情况感到十分痛心。民间艺术是一个地区数百年来民间智慧的结晶,民间艺术的濒危,意味着地区传统的失落、文化传承的断层,极易使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解钮。因此,趁着此次寒假实践的机会,我在去年寒假采访无锡惠山泥人厂厂长沈大授、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王南仙、喻湘莲老人的基础上,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并在惠山脚下专卖惠山泥人的一条街惠山直街上进行了街头随机采访,对一些贩卖泥人的店铺进行了调查,与商贩进行了交谈。在调研的过程中,我萌生了用文化视角来分析惠山泥人现状的想法。众所周知,文化按照一定的标准,可以分为民间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将此次调研所得与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我发现,无锡惠山泥人的最大问题,在于原本属于民间文化组成的它,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分裂成了以工艺大师向博物馆供应的泥人艺术品为代表的精英文化化身和以惠山直街商贩向一般民众售卖的泥人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典型。在此基础上,我尝试着对惠山泥人文化属性分裂的原因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努力寻求解决惠山泥人当下危机之道。二、惠山泥人的生存困境1、后继无人,惠山泥人捏制技艺恐失传惠山泥人原不过是无锡惠山脚下看管祠堂的人务农之余捏来补贴家用的小工艺品,那时的泥人还谈不上捏制技法和技艺。随着近百年来无锡工商业的发展、发达,泥人的捏制不再是农民的副业,而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艺术。发展到今天,泥人捏制的基本技法可以归纳为“捏塑二十字”,即“搓、揉、捏、塑、拍”;“包、粘、镶、接、划”;“挑、印、剪、插、压”;“扳、推、揩、糊、装”。捏制泥人成了复杂的技术活,显然,从事泥人捏制的人们不能再如桑蚕时代那样把它当作副业来经营了。但如今的问题是,专职泥人捏制的一般技术工人,他们的收入并不能保证他们在现在的无锡丰衣足食。据无锡惠山泥人厂厂长沈大授介绍,泥人制作产业本身收入少、劳动生产率低。泥人厂的150名普通职工,年收入在16000元左右远低于2009年无锡市2457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调查数据元的年平均收入。所幸无锡市政府拨给泥人厂职工每人每年近10000元扶助补贴,才使得泥人厂普通职工的收入略高于平均水平。同时,泥人捏制手艺的学习也并非易事。对一个美术专业的大专生或者大学生来说,手艺学习的周期为三年。而制作一个惠山泥人中的最富盛名的“细货”手捏戏文,即使像王南仙这样从事了一辈子泥人捏制工作的业内泰斗,也“需要一周左右”。因此,不难看出,泥人制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极低的。低收入、长学习周期和低劳动生产率,是现在的年轻人不愿学习泥人捏制技艺、不愿从事泥人捏制工作的主要原因。而就无锡泥人厂本身来说,拥有150名职工的它仅有380万-400万的年产值,在无锡当地也算是效益比较低的企业,这就更加不利于吸引人才来从事泥人捏制工作。为了改变捏制手艺后继无人的窘境,2007年2月,无锡市文化局牵头,面向全社会为泥人大师们招募了九名徒弟。“九个徒弟中有一个大学生,三个大专生。现在他们已经学了近三年,能试着临摹我们的成品了。”王南仙老人介绍说。 为工艺美术大师招收弟子是无锡市政府助力惠山泥人捏制手艺传承的重要举措。无锡市泥人厂成立了大师工作室,由王南仙、喻湘莲等国家或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轮流教授这九名弟子捏制泥人的全套流程。学徒学习三年,期满通过考核就可以成为泥人厂的正式职工,负责创作与设计。并且,这些学徒满师后,大师们准备“一批批地收弟子”了。2、千篇一律,惠山泥人“墙内开花墙外香”“墙内开花墙外香”或许是对无锡泥人生存现状的最好概括。无锡泥人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颇负盛名,可是在无锡当地,许多人对它都不屑一顾,倒是外地在锡人员制售劣质泥人贩卖的现象十分普遍。无锡的泥人大师们到国外参加展览,每每受到空前的欢迎,台湾、日本尤甚。那么泥人在无锡当地的生存状况如何呢?惠山脚下的直街上有许多售卖泥人的店家。这里的泥人价格便宜,一个“大阿福”不过12元左右,而同样大小的“阿福”,在惠山泥人厂的门市部则要卖到200元左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价格差呢?“(惠山直街上的店家)批发的(泥人)都不是泥人厂做的,都是最最蹩脚的、农民工做的。那样的东西就是粗糙并且价钱非常便宜的。”王南仙老人如是说。那么,市面一般人上可否买到像王南仙、喻湘莲这样的泥人大师的作品呢?答案又是否定的。“我们做的主要就是卖给博物馆的”,而卖给博物馆的泥人,一套“五虎将”的“手捏戏文”,价钱高达五六千元。我在惠山直街上做了一个随机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问题答案1、几乎同样的泥人,您愿意买直街上的还是泥人厂的?直街上的泥人厂的88%12%2、您的收入水平?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元以上10%48%24%18%3、您的文化水平?小学初中高中高中以上12%10%46%32%问卷的样本容量为50,在询问第一个问题时,我分别出示给了惠山直街和无锡泥人厂的大小类似的“阿福”照片,并告诉他们两者的价格,供受访者进行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尽管惠山泥人厂的泥人在用料、上色方面均远胜于直街上的泥人,但更多的人愿意选择廉价的直街泥人。一位王姓老先生更是直言不讳:“买大阿福就是图个喜庆,200块钱买个呐泥模模(苏南方言管泥人叫呐泥模模),心疼钱还来不及,就不是买阿福的本意了!”并且初步分析,受访者收入和文化水平越高,购买泥人厂泥人的可能性更大。 更令人痛心的,是惠山直街上泥人的千篇一律。据我统计,所有店铺都有无锡大阿福泥人;83%的店铺经营诸如米老鼠的卡通人物泥人;而经营惠山泥人中的“高端产品”“手捏戏文”的只有8.3%即12家店铺中只有1家在经营。对于这种泥人品种的同质化现象,惠山泥人厂厂长沈大授将其归结为利益的驱动:“比如说有人原来他是泥人厂的职工,但他后来到市场上去了,那他肯定市场需要什么我做什么。比如说,公司开业,做个造型。比如说,唐老鸭好卖,我就做唐老鸭。有个景点要做个大雕塑,那我就做雕塑去了。他是为了钱,不是为了艺术。”3、阳春白雪,惠山泥人价高致假货横行在一般游客都选择购买惠山直街上的泥人店里的劣质泥人时,泥人商贩们又是怎么说呢?“泥人厂的呐泥模模卖得太贵了,很少人去买。我们的店在直街上,很多外地人(指游客)从惠山下来,直接到我们店里买两个阿福玩玩的很多。我们店里的呐泥模模卖得不错。泥人厂的那些都是卖给博物馆什么的,一般人买的很少。”被问到进货渠道是,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泥人商贩却不愿详谈:“大家都是差不多那么几个地方进货的,但肯定不是泥人厂。进了泥人厂的货,多少人买得起啊!”于是,我也只能揣测,泥人厂厂长沈大授和王南仙大师说来深恶痛绝的“外地农民工”制作劣质泥人贩卖是确有其事。我看到,直街上的泥人店里的泥人虽然售价便宜,但做工确实粗糙,颜色也不甚鲜艳,只能说略有惠山泥人的样子罢了。但由此也引出的问题是,原本看守祠堂的农人闲暇时的副业、祈求平安吉祥的惠山泥人,何时成了专由博物馆收藏的阳春白雪?一般游客买泥人,无非是看中大阿福的喜庆、小蚕猫的彩头,把它们当作可以随手把玩的吉祥物而非艺术品看待。而一个吉祥物动辄百元甚至千元,是否确实价格偏高?三、惠山泥人生存困境的文化分析1、直街上的泥人和博物馆的泥人都是惠山泥人文化属性的变异如前所述,惠山泥人原本是无锡惠山脚下看管祠堂的人务农之余捏来补贴家用的小工艺品,不甚讲求技艺,但求其本身寄托的吉庆安康的好彩头。那时的惠山泥人,属于地地道道的民间文化制作它的是民间看管祠堂的人,购买它的是普通百姓,而泥人所具有的阿福、蚕猫等多种形态,又与民间传说和农事活动密不可分。此时的惠山泥人,野性而充满了创造力,是寻常人家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点缀。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泥人本身的文化属性发生了变异。一方面,无锡泥人厂“大师工作室”里的退休后又复聘的大师们,拿着政府的各种津贴,享受着每月2000余元的工资,花个把月甚至更多的时间,制作一套套精美工巧的“手捏戏文”,满足各类博物馆的需求。他们的作品不在市面上出售,除了卖给博物馆收藏外,仅有少数私人收藏家可以买到。据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王南仙透露,她每年的收入有五、六万元(不含退休工资,就已是泥人厂普通职工收入的两到三倍),而博物馆的一笔笔大订单,使她的工作“已经排到了明年下半年”。因此很容易说,他们可谓泥人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也是泥人艺术品,而这艺术品销售的对象是各类博物馆和少部分社会精英阶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师们制作的泥人艺术品已完全脱离了民间文化的范畴,成为了精英文化的表征。而另一方面来说,惠山直街上那些价格便宜、千篇一律,真正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泥人,已有了不可避免的同质化倾向,成为了现代工业社会物化体系的一部分。这些泥人批量生产,批量制作,同一、无个性而千篇一律,事实上已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然而,同生气蓬勃的民间文化不同,大众文化不是大众自身创造的文化,也不是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按照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大众文化“其实乃是异化劳动的延伸,因为它同样以机械性的节奏和标准化的模式榨取人的生命,耗费人的时光,窒息人的个性” 全球新闻传播史,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P401。换言之,如今购买直街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泥人的普通人,购买惠山泥人仅仅因为惠山泥人驰名中外,购买它带回去,也好算作是到过无锡的明证的人,应当不在少数吧。2、利益的驱动和文化关怀的淡漠是造成泥人文化属性变化主因不可否认,惠山泥人的精英化和大众化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将惠山泥人作为博物馆展品陈列,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它,有利于泥人艺术的发扬和传承;将泥人大量复制和生产、出售,能使其影响不局限于无锡一隅,而能为更多地方、更多的人所消费,同时这也是强调商品价值、强调“批量生产”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发展的要求。然而,同样不可的否认的是,原本属于活生生的民间文化的惠山泥人分裂成了精英文化化身与大众文化典型,而这种分裂又消解了惠山泥人本身的民间文化属性,则这种分裂是令人担忧的。无论是具有贵族气质、为少数人所享有的精英文化,抑或是同质、平庸的大众文化,都不是适合惠山泥人继续健康发展和传承的土壤。究其原因,惠山泥人文化属性的变化,可以归结为两方面:利益的驱动和文化关怀的淡漠。现代社会中,商品价值俨然成了绝对权威,文化产品的其他属性被消解而商品属性凸显,成为了与其他商品几乎没有差别的社会消费品。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品的特性和使用价值完全被其交换价值所取代,商人们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自然需要生产最易为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这就造成了惠山直街上售卖泥人的千篇一律,因为“大阿福”、“米老鼠”之类远比耗工耗时的“手捏戏文”更受消费者青睐。而文化关怀的淡漠,使得各级政府对诸如惠山泥人之类的民间文化代表格外重视,对其保护格外强调,于是这种文化代表成为各种博物馆的宠儿,而一些知名制作者也成了媒体的宠儿,一时间名利双收。而事实上,惠山泥人的民间基础远比其全盛时期薄弱,因社会对其的淡漠而过分强调其价值,譬如空中建起楼阁,使得惠山泥人仍无法以民间文化精华的姿态进入普通百姓家,而泥人厂的普通职工也并不能从中受惠。3、让惠山泥人重回民间是其“起死回生”的唯一道路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已经精英化和大众化的惠山泥人,要摆脱濒危处境,只有回到生养它的源泉民间去。因此,不妨将拯救惠山泥人的焦点落到“回到民间”四字上。回到民间,首先要做的是重建泥人的民间基础尤其是无锡地区的民间基础。对包括我在内的小一辈无锡人来说,惠山泥人之于我们,只是空洞的地区名片,而不是鲜活的艺术品。以我为例,我也是到惠山泥人厂门市部、大师工作室参观了许久,看了近百年来许多真正意义上的“惠山泥人”,才发现它在造型、设色方面可谓巧夺天工,这才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惠山泥人,并愿意针对它进行各种调查研究。而在此之前,惠山泥人给我的全部认识,就仅仅是“惠山泥人”这四个干瘪的字而已。在这样的情况下,小一辈的无锡人对惠山泥人连了解都没有,何谈喜欢或者热爱?因此,采用开放泥人博物馆、社区宣传等方法在无锡人中建立起惠山泥人的实体印象,或许是第一步。其次,是要讲对泥人的扶助政策落到实处,使从事泥人创作的普通职工受惠。作为一个对文化向来尊重的文明古国,这个国家中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的收入,实在不应低于当地的平均水平。若政府的扶助只是换来惠山泥人空中楼阁般的虚名和少数大师收入的增加,则惠山泥人早晚成为精英的藏品而非民间的吉祥物。因此,采取措施提高泥人厂普通职工的收入,从而激发他们的劳动力和创造性,才算是政府扶助泥人的措施真正落到了实处。最后,还应借助民间的智慧。过去惠山直街上家家户户做泥人,而今却没有一家从事泥人创作。我不由想到云南束河古镇上,世代做银器生意的人家,至今仍在家门口摆一方案、一小凳,身着民族服装的妇女拿着小锤叮叮当当地敲打银器。在镇上乱逛,各家的银器少有雷同的。惠山直街其实不妨借鉴,那些有泥人制作传统的人家,重新学做起泥人来,既能让泥人在民间土壤中不断成长创新,又让直街上有了独特的风景。然这些泥人世家的后代多已从事其他行业,让他们重拾就业,恐怕殊为不易。只希望这一设想,不是痴人说梦才好至少,直街上一家家泥人店铺里的孩子,他们从小是看着泥人的长大的,对此,多多少少应有些感情吧。四、结论惠山泥人面临困境是毋庸置疑的:从捏制技艺的传承方面,由于从事泥人工作的低收入、长学习周期和低劳动生产率,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捏泥人,泥人传承后继无人;而几位大师,年纪最高的已近九十岁,最小的也已六十多岁,这门技艺随时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而从销售情况来说,无锡泥人厂所生产的正宗泥人由于低劳动生产率带来的高价使一般消费者望而却步,无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