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期中测试(1).doc_第1页
八年级下期中测试(1).doc_第2页
八年级下期中测试(1).doc_第3页
八年级下期中测试(1).doc_第4页
八年级下期中测试(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古中学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题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0分)(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写在下面面的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答案1选择下列划“ ”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禁锢(g) 诘责(j) 文绉绉(zhu) 眼翳(y)B胡髭(z) 黝黑(yu) 一绺绺(l ) 颔首(hn)C解剖(pu) 畸形(q) 诱惑(yu) 摹画(m)D滞留(zh) 粲然(cn) 庶祖母(sh) 脊背(j)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崎岖不平 B、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C、器宇轩昂 神密莫测 无所事事 D、黯然失色 麻木不人 意趣盎然3、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指考试不及格)。 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B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蛮横残暴)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用来讽刺) C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指品德高尚的正直之士)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傲:自以为了不起)。D策(马鞭 )之不以其道 媵人持汤(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沃灌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B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C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D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5、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B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C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学校终于决定了这次周年庆的主题曲。D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6、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童年牛汉山西省诗人B.托尔斯泰茨威格奥地利作家C.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晋诗人D.短文两篇巴金四川文学家7朋友把你心爱的书借去了很久也没还。遇到这样的事,你认为最委婉的说法是:( )A你听过“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句话吗? B请你把借我的书还给我。C你太不讲信用了,借书不还! D我那本书很好看吧,不然怎么会让你爱不释手呢?8联系上下文,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流出了_,流出了_。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A B C D9、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清风徐徐,树枝摇曳,斑驳的光影洒落在地上和小狗身上 。绿阴下是一间小小的柴房 。 这就构成一幅盛夏城郊小院图,生动而又富有情趣。 柴房前,主人在吸着烟斗,一只小狗闲适地躺在一旁。 窗前一片浓浓的绿阴。 A B C D10、阅读诗歌,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B、 全诗慷慨激昂,感情豪放,蕴涵哲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C、 颔联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惆怅。D、 诗中用”沉舟、病树“自比,表现了作者没有因为仕途坎坷而消沉,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豁达胸襟。二、填空:(7分)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2、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3、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4、送杜少甫之任蜀州的颈联是: 5、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的主旨句是: 6仿照例句,将下边句子补充完整(2分)例句: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 。三、现代文阅读:(一)(10分)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有一个初秋的晚上,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时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晾)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一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重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我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急又悔,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6、给下列黑体字注音。(3分)慈母( ) 责罚( ) 眼翳( )7、选文第一段就全文来说,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分) 8、第二段中母亲重罚“我”后,却总不许我哭出声来,说明母亲有怎样的性格?(2分) 9、文中为什么要交代“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一细节?(2分)10、第三段主要写了母亲哪两件事?它们充分表现了母亲的什么性格特点?(2分) (二)与困难掰腕子(8分)父亲十多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当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凄凉。为了能挣些口粮,奶奶一狠心,把父亲送到后草地换粮的车队。换粮回来的半道上,骡子病了。给牲口看病的工夫,父亲在一家车马店耽搁了一天多的时间。第二天下午,父亲只好一个人往回赶。天越来越黑,风也越刮越大。地上的积雪被扬得四散,天地之间灰茫茫的,看不清前头的路。父亲本打算走到前边的一个村庄,找一个地方住下来,但是往前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看不到那个村庄。天已经彻底黑了,又走了不知多少路,还是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影。父亲觉得,一定是迷路了。他把车上所有御寒的东西,都胡乱地穿在自己身上,又把两条麻袋片,搭在了还有些虚弱的骡子身上。天气越来越冷了,刺骨的寒风发着呜呜的怪响,毫无遮拦地穿透父亲的衣服,深入到父亲的骨髓深处。父亲后来回忆说,他当时连车也不敢坐,也不敢选择一个背风的地方藏起来。他说,那种时候,人和牲口要是一停下来,很快就冻僵了。父亲牵着骡子,明明知道已经迷路了,还是义无反顾地往前走,他知道走下去就能活下来。然而那一次,命运好像偏偏和他作对。车走着走着,突然掉进了一个雪窟窿,父亲爬到车底下,清理了积雪,自己帮着边辕,狠命地吆喝着牲口,一连试了几次,车就是出不来。风越刮越大,后半夜更是冷得难耐。有几次,父亲想舍弃了车和牲口,自己一个人逃命。但是,一想到家里,好几口子人指望着换回去的东西活命,他就不敢再想这些。后来,父亲把车上的东西都卸下来,空车出来,再把东西装上去。父亲说,他当时冻得瑟瑟发抖而又筋疲力尽,也不知道什么力量促使他还能搬得动上百斤的盛满小麦的麻包第二天天亮,父亲发现自己赶着车在雪地上转了无数个圈,而前面的村庄,就在一里远的地方。以后的岁月,父亲偶尔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意味深长地说,人这一辈子,谁都会遇到点难事,关键是要学会和它掰腕子再大的困难,只要心里不松劲,掰腕子永远输不了。1、通读全文,从文中搜集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父亲遇到了哪些困难?(用概括的语言回答)(1分)答:(2)父亲是怎样“与困难掰腕子”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分)答:2、从全文来看,第段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答:3、结合全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揣摩第段画线句,说说究竟是“什么力量”在促使着父亲?(2分)答:4、第段写“第二天天亮”后父亲所发现的情境。请你猜想一下,父亲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2分)答:(三)马说(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作者是(朝代)(姓名),文章选自(1分)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执策而临之 (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封建统治者比作“”,将人才比做“”,而伯乐喻指,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2分)6、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作者借此表达了的心情。(1分)8、翻译。(2分)l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11、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请用原文回答。(1分) (四)(5分)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抄,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 明史张溥传 )1解释下面句中黑体字。(2 分)(1)俄顷立就 ( 2)日沃汤数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1分)如是者六七始已。译:3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五、写作:(40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