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oc_第1页
(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oc_第2页
(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oc_第3页
(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oc_第4页
(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下)地方课教学设计科 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 元一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2月18日课 题向善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努力提高本身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的学生。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请欣赏故事对着大山喊话的孩子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悟?1、共同学习做人与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合作伙2、共同面对成功与失败的精神支柱3、共同走上人生成功之路的互助力量。二、第一站友善互助出示图片想一想: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影响团结的不良行为?自我检查一下,自己身上是否也存在上述不良行为?(指名回答)1、歧视同学甚至戏弄同学的2、上课听不懂,干脆不听了,讲话、看课外书或睡觉的3、做作业时碰到难题,不经思考就马上问同学,或干脆抄别人的4、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请教你,不予理睬或干脆把作业本给别人抄的5、从不记的父母和老师给自己的爱,一旦师长疏忽,似乎全世界最可怜的人就是自己三、第二站谦恭礼让出示图片: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下列不良行为。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新闻摘要:不文明行为带来的危害。四、拓展延伸。欣赏并出示歌词:让世界充满爱结束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正确地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能多多理解别人,多多宽容别人,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真诚地赞美,以赢得更多的朋友,赢得更多的友谊。地方课教学设计科 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 元一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2月20日课 题友爱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弄清课文的意思。3、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大方,态度恭敬温和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养成说话文明大方,态度恭敬温和的好习惯。教学难点习惯养成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看动画片的,那么你们听过贝贝熊的故事吗?(学生回答:听过或者有很大的兴趣)2、现在呢,请竖起你们的耳朵,老师给你放一段关于贝贝熊家故事的录音,要认认真真的听哦,听完了老师有问题的;3、同学们,听完这段录音,大家听到两个小熊在做什么呢?(同学回答:他们在学习如何礼貌待人),那么,你们平时有没有礼貌待人呢?今天老师就跟大家学习一下礼貌待人。(板书:礼貌待人)二、新授1、从刚刚的录音中,我们了解到礼貌用语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礼貌待人有哪些好处呢?(学生回答)板书2、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并加以总结),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能不能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看谁做得最棒,老师就把这六顶礼仪帽一一送给他们。3、现在大家静静地听老师说故事,请台上的两位同学来表演,看他们是否使用了正确的礼貌用语,(这个故事名字叫借橡皮擦),同学们,这两位同学说对了吗?(学生回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借还东西时我们需要说:谢谢、不用谢(板书)。三、小结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认识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并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了一些礼貌用语。地方课教学设计科 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 元一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2月21日课 题乐群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及背诵“乐群”的内容。2、 学会辨别好人与坏人,从而学会如何交朋友。理解内容,内化寓德。教学重点学会如何交朋友。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及背诵“乐群”的内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二、初读内容,探究交流。1、出示学习内容。2、师范读,校准字音。3、小组交流,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三、再读内容,理解记忆。1、你们能说说“亲仁”一词的意思吗?2、理解字意。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4、教师讲解。 对于大众,不管贫富贵贱、贤与不肖,我们都一律心存爱护,但也要能分辨出谁是真正的仁者,才能进一步亲近他,并且向他学习。仁者能爱人宽恕别人,与人和睦相处,自然赢得大家的敬重、佩服。仁者心口合一,不说一些做不到的话,不会随便取悦他人。有仁德的人是处处替人着想。名言警句:夫仁者,己欲立而力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四、故事引读,内化寓德。1、教师讲述故事。仁者不俗和仁者无畏2、请同学们说说感受和想法。五、明理导行,常礼举要。(一)何谓“仁”仁字是“二”加上“人”,指在人际间能够相处得很好,“仁者”简单的说就是“好人、善良的人”,请同学想想看,有什么样特质的人才能算是好人呢?(请几位学生将答案写在白板上,出来发表)六、小结地方课教学设计科 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 元二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2月25日课 题声律启蒙 一东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索、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2、通过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加有关现代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教学重点增加有关声律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教学难点增加有关声律知识和文学知识的积累。教学准备音乐 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声律。1.今年,是我们的伟大祖国建国58周年。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来饱览我们祖国的壮美河山。“声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二、关于声律的古诗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难着 一作: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三、古今声律知多少四、最后请班主任做班会课活动小结。地方课教学设计科 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 元二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2月25日课 题笠翁对韵 一东教学目标1、 了解对韵的起源。2.了解对韵的起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对韵的起源教学难点了解对韵的起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1、 对韵是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固定的。2、 每组对韵都是历史的积淀,其背后都有一则寓意深远、或妙趣横生的故事。二、 对韵探源1、 了解这个对韵的形成以及含义。三、 寓言故事1、 对韵诗词欣赏。2、 了解对韵的具体含义。四、 对韵诗词欣赏地方课教学设计科 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 元二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2月27日课 题声律启蒙 五微教学目标1.了解声律的起源。2.了解声律的起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声律的起源教学难点了解声律的起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3、 声律是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固定的。4、 每组声律都是历史的积淀,其背后都有一则寓意深远、或妙趣横生的故事。二 声律探源2、 了解这个对韵的形成以及含义。三 声律故事3、 声律欣赏。4、 了解声律的具体含义。声律欣赏地方课教学设计科 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 元二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2月28日课 题笠翁对韵 五微教学目标1.了解对韵的起源。2.了解对韵的起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了解对韵的起源教学难点了解对韵的起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导入5、 对韵是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固定的。6、 每组对韵都是历史的积淀,其背后都有一则寓意深远、或妙趣横生的故事。二 对韵探源3、 了解这个对韵的形成以及含义。三 寓言故事5、 对韵诗词欣赏。6、 了解对韵的具体含义。对韵诗词欣赏地方课教学设计科 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 元三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月2日课 题大禹治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三、细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五、课堂小结。地方课教学设计科 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 元三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月2日课 题苏武牧羊教学目标在读读议议中,感受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坚忍不拔,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在读读议议中,感受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坚忍不拔,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在读读议议中,感受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坚忍不拔,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乐曲导入,了解人物1、出示课题,了解人物师:刚才大家所听到的曲子就是中国古典十大金曲之一的苏武牧羊。师:苏武,中国西汉大臣。(出示苏武像及文字介绍)汉武帝时,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长达十九年后归国。他的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据此创作了很多戏剧、歌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的故事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苏武,走进他的故事。2、齐读课题。3、理解“牧”师:课题中的“牧”可以理解为预设:放,放牧。二、课题导入,感知大意1、整体把握,理清脉络师:从课题看,这篇文章写谁?文章仅仅写苏武牧羊这件事情吗?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除了苏武牧羊,作者还写了哪两件事情?交流中板书:以死抗辱怒斥叛臣 荒漠牧羊师:作者就是抓住出使匈奴期间发生的三件事来刻画苏武这位民族英雄形象的。地方课教学设计科 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 元三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月3日课 题张仲景救人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诚实的基本意义,懂得做人要诚实的道理。2、学会在生活中诚信待人,能够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如一。3、对别人许诺要实事求是、讲原则,对他人作出承诺后努力兑现教学重点理解意义,分辨是非,懂得道理教学难点理解意义,分辨是非,懂得道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老师写一个词语:诚实。2、给“诚实”找反义词(说谎、虚伪)3、分别用“诚实”“说谎”说一句话。4、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晏殊诚实。板书课题。5、读题质疑:想知道什么?6、提炼教学目标(1)、知道诚实的意义(2)、学习做诚实的孩子(3)、明白诚实不需要理由二、学文明理(一)学习文本:下面带着学习目标,走进课文,快速阅读内容,在课文里找诚实。(什么是诚实)(二)反馈交流1、掌握“诚实”的基本意义2、 掌握“诚实”的定义(出示课件二)齐读二、学文明理(一)学习文本:下面带着学习目标,走进课文,快速阅读p2-7的内容,在课文里找诚实。(什么是诚实)(二)反馈交流1、掌握“诚实”的基本意义什么是诚实?列举诚实行为。(以学定教)三小结: 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诚实守信,利已又利人。但是做到诚实不容易,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不少的说谎行为。地方课教学设计科 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单 元三授课节数一课时授课时间1月4日课 题义平海盗教学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材。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1、 导入课文师: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致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去朝见明太祖朱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