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赵忠尧.doc_第1页
物理学家:赵忠尧.doc_第2页
物理学家:赵忠尧.doc_第3页
物理学家:赵忠尧.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赵忠尧加到收藏夹添加相关资源生平简介 科学成就 趣闻轶事一、生平简介赵忠尧(1902年)1902年6月27日生于浙江诸暨。出身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只有少量田产。父亲赵继和一边教书一边行医,赖以维特生活,但他很希望子女多读些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赵忠尧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从小备受庞爱。他15岁进入诸暨县立中学,由于成绩优良,一年后就享受免收学费的待遇。1920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化部学习,1924年毕业。以后又在工作中补足了高等师范与大学本科所差的学分,1925年取得东南大学毕业资格。赵忠尧在校虽然学的是化学专业,但他学习数学、物理同样认真,物理学得也相当好,以致毕业后东南大学请他当了物理系的助教,从此他便毕生从事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24年冬天,赵忠尧给叶企孙教授当助教,协助准备物理实验。第二年,随叶企孙教授到清华大学,赵忠尧在那里担任实验课程,清华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基础就是他和其他几位教师共同建立起来的。同时,自修了电学、力学、数学、物理、德文、法文等。1927年,赵忠尧自费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部深造,他的导师是192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R.A.密立根(Millikan)。1930年,赵忠尧获得博士学位。1932年1937年,赵忠尧回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当教授。除教学外,他积极组织建设核物理实验室,为核物理研究及人才培养创造条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到云南大学教了一年物理和数学。1938年秋,他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5年冬,赵忠尧应中央大学吴有训校长聘请,到暂迁重庆的中央大学任物理系主任。1946年夏,又被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萨本栋教授推荐,作为观察员去比基尼群岛参观美国在太平洋上进行的原子弹试验。之后,赵忠尧又到美国一些核物理实验室访问,了解核物理实验的新进展,并做一些研究工作。同时,萨本栋教授委托他在美国为中央研究院购置核物理实验设备和其他科研器材。1949年春,他到加州理工学院核反应实验室进行核物理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加工好的静电加速器部件和几年来采购的核物理实验器材发运回新中国。1950年11月,经过重重险阻,回到了祖国。回国以后,赵忠尧到刚创建的近代物理研究所主持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由他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1958年,赵忠尧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筹建工作,创办了国内第一个近代物理系。他带领年轻人在加速器上进行核反应实验。1973年以后转到高能物理方面,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赵忠尧于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自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以来,一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起当选为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从30年代起,担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1982年起担任名誉理事。此外,还是中国核学会的名誉理事长。二、科学成就1发现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赵忠尧测量硬射线通过各种物质时的吸收系数时,发现伴随反常吸收,出现一种特殊的光辐射,这种辐射大致是各向同性的。波长为22X射线单位,相当于50万电子伏的光子。这一结果表明,射线在重元素中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显示了一种新的机制。两年以后,他的同学C.D.安德逊(Anderson)发现了正电子。物理学家们在讨论正电子的性质、寻找正电子产生和消灭过程的证据时,才认识到硬射线的反常吸收是由于射线和原子核发生作用而产生了一对正负电子,而特殊辐射则是正电子和负电子重新结合并转化为两个光子的湮没辐射。赵忠尧的这两项实验结果在国际上都是首次取得的,是发现正电子的先驱。因此我们可以说,赵忠尧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和湮没的人。2探讨原子核的能级间距他从中子共振入手探讨了原子核的能级间距,特别是计算了银、铑、溴的共振中子能级的间隔。这些研究结果有的发表在中国物理学报上,有些发表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上。3主持建成了我国最早的两台加速器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时,主持建成了我国最早的两台加速器:一台70万电子伏和一台250万电子伏的质子静电加速器,通过这两台加速器的研制,发展了我国的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高电压技术、离子源技术,打下了加速器和核物理研究的基础,培养了从事核物理的人才。4 领导建设我国的高能物理研究基地三、趣闻轶事1爱科学、更爱祖国(1)30年代办铅笔厂,想“实业救国”赵忠尧热爱祖国,总想为祖国做更多贡献。30年代,他受当时“实业救国”思想的启发,拿出自己工资的节余,又在朋友中间征集了一些股金,筹办起一个小小的铅笔工厂。当时我国工业十分落后,即使像铅笔这样的简单产品也大都是从国外购入铅芯,然后在国内加工成铅笔。赵忠尧力求全部生产过程都在国内完成。为此,除从国外购进必要的机器设备外,还动手做了一些铅笔生产所必需的工艺实验,当时因华北局势动荡,把铅笔厂建在上海,委托当地的一位企业家代管。铅笔生产出来了,定名为“长城牌”,因为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以后因资金微薄,加之不善经营,不得不出让给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个厂改建成“中国铅笔厂”、“长城牌”改名为“中华牌”,工厂也得到很大发展。(2)5万美元干大事1945年赵忠尧在美国时,萨本栋教授汇给他一笔5万美元的款项,委托他购买核物理实验设备。5万美元对于购置核物理实验设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目,但对当时的中国这点经费来之不易。赵忠尧精打细算,反复研究,觉得国内要开展核物理研究,必须有加速器。就自己设计了一台规模虽小但结构先进的静电加速器,只在美国购置国内买不到的器材和国内无法加工的部件。最后,他将这些器材和部件发运回新中国,建成了我国最早的加速器。(3)不能依靠外国,要独立自主50年代,苏联和中国、东欧国家共同建立联合核子研究所,第一台加速器建在苏联。不久,联合核子研究所扩大,又要在苏联建造第二台加速器。赵忠尧当时说,我们也是成员国,加速器为什么不能建到中国来?他一直认为,我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发展,不能完全依靠苏联,要独立自主进行。他向第二机械工业部正式提出这个建议。2科学家的楷模赵忠尧是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先躯,无论在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建立我国核物理事业方面,都有重大贡献,而且在人品上也是人们学习的楷模。他正直、忠厚、襟怀坦白。无论在政治上、工作上,他都坚持真诚、实在的原则,他待人诚垦、谦虚,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工作中他把握方向,放手让年轻人干,注意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实验工作中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骨干,深受物理学界的爱戴。3同学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1930年,赵忠尧在实验中发现硬射线通过各种物质时伴随反常吸收出现一种特殊的光辐射,这一实验结果在国际上首次取得的,是发现正电子的先驱,两年以后,他的同学安德逊才发现了正电子,他的实验结果对于确立人们对量子电动力学的认识起了很大作用。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