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二部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 PPT课件_第1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二部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 PPT课件_第2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二部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 PPT课件_第3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二部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 PPT课件_第4页
化工安全技术与职业健康第二部分: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 1 危险化学品事故定义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 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一 概述 1 2003 2005年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 2 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 2 根据总局调度统计数据 2006年我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158起 死亡277人 2008年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92起 死亡157人 2008年与2006年相比 事故起数减少66起 死亡人数减少120人分别下降41 8 和43 3 2006 2008年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 2 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 3 3 危险化学品事故可划分为以下6类 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 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 危险化学品中毒和窒息事故 危险化学品灼伤事故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 其它危险化学品事故 4 突发性 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是在没有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 而不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 延时性 危险化学品中毒的后果 有的在当时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 而是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以后严重起来 长期性 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污染有时极难消除 因而对环境和人的危害是长期的 严重性 危险化学品事故往往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社会稳定 4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特点 5 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1 江苏淮安液氯泄漏事故案例2 江苏射阳化工厂 7 28 爆炸事故案例3 吉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案例4 北京东方化工厂 6 27 特大事故案例5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案例6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MIC泄漏惨案 6 案例1 江苏淮安液氯泄漏事故 事故简况 2005年3月29日傍晚一辆载有液氯的山东槽罐车在京沪高速淮安段与一辆货车相撞 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 公路附近三个村镇的居民 因此遭遇重大伤亡 其中29人死亡 350人入院治疗 事故赔偿 死亡 15万 人 重伤 7 5万 人 一般伤害 7500元 人 达917万元 住院医疗费达500万元 仅这两项费用就达1417万元 预计该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达到2901万元人民币 7 油菜被氯气熏得枯黄 8 事故原因 肇事车标示吨位为15吨 实际装载29 44吨 属严重超载 车胎爆裂引发事故 事故发生是由于其所驾车左前胎爆裂 撞上护栏后侧翻至高速公路另一侧 与迎面驶来的运输空液化气瓶的山东货车鲁QA0398相撞 造成液氯泄漏 由于康 王二人未及时准确报告车上所载为何种危险品 延误了疏散抢险时机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案例1 江苏淮安液氯泄漏事故 9 思考 氯气泄漏如何自救 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时 污染区居民切忌惊慌 应向上风向地区转移 并用湿毛巾护住口鼻 到了安全地带立即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 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恶化病情 眼或皮肤接触液氯时立即用清水彻底冲洗 中毒者可适当使用钙剂 维生素C和脱水剂 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 可以减轻呼吸道和肺部损伤 患者应及时送到大医院或有职业病科的医疗单位救治 10 案例2 江苏射阳化工厂 7 28 爆炸事故 2006年7月28日8时45分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盐城氟源化工有限公司临海分公司 工商核准拟用名 1号厂房发生爆炸事故 死亡22人 受伤29人 3人重伤 其中 在场的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分管副总经理以及生产技术人员等多人伤亡 事故发生后公司的账户被冻结 企业对死者的赔偿 最少赔偿 万 最多 万 11 事故简要经过 2006年7月27日15时10分 首次向氯化反应塔塔釜投料 17时20分通入导热油加热升温 19时10分 塔釜温度上升到130 此时开始向氯化反应塔塔釜通氯气 20时15分 操作工发现氯化反应塔塔顶冷凝器没有冷却水 于是停止向釜内通氯气 关闭导热油阀门 28日4时20分 在冷凝器仍然没有冷却水的情况下 又开始通氯气 并开导热油阀门继续加热升温 7时 停止加热 8时 塔釜温度为220 塔顶温度为43 8时40分 氯化反应塔发生爆炸 据估算 氯化反应塔物料的爆炸当量相当于406千克梯恩梯 TNT 爆炸半径约为30米 造成1号厂房全部倒塌 案例2 江苏射阳化工厂 7 28 爆炸事故 12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在氯化反应塔冷凝器无冷却水 塔顶没有产品流出的情况下没有立即停车 而是错误地继续加热升温 使物料 2 4 二硝基氟苯 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并最终导致其分解爆炸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案例2 江苏射阳化工厂 7 28 爆炸事故 13 事故原因分析 间接原因 该项目在未经设立批准 生产工艺未经科学论证 建设项目未经设计审查和安全验收的情况下 擅自低标准进行项目建设并组织试生产 该企业违章指挥 违规操作 现场管理混乱 边施工 边试生产 埋下了事故隐患 现场人员过多 是扩大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 思考 如何避免 案例2 江苏射阳化工厂 7 28 爆炸事故 14 15 案例3 吉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 2005年11月13日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连续爆炸 事故造成当班的 名工人中 人死亡 人失踪 事故还造成 多人不同程度受伤 事故导致100多吨苯 硝基苯和其它有毒化学物质泄漏到松花江吉林市段 并沿江向下游蔓延 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此次事件造成哈尔滨市停水4天 松花江沿岸数百万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发生严重困难 哈尔滨市直接经济损失约15亿元人民币 更为严重的是 污染带顺流而下 进入俄罗斯 成为一起严重的跨国污染事故 国家环保总局将该起事故定性为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16 17 该事故直接原因是 由于当班操作工停车时 疏忽大意 未将应关闭的阀门及时关闭 误操作导致进料系统温度超高 长时间后引起爆裂 随之空气被抽入负压操作的T101塔 引起T101塔 T102塔发生爆炸 随后致使与T101 T102塔相连的两台硝基苯储罐及附属设备相继爆炸 随着爆炸现场火势增强 引发装置区内的两台硝酸储罐爆炸 并导致与该车间相邻的55 灌区内的一台硝基苯储罐 两台苯储罐发生燃烧 案例3 吉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 18 19 社会影响 11月21日 哈尔滨市政府宣布全市停水四天 原因是 维修水管 这种说法令人难以相信 谣言四起 要地震了 哈尔滨人四处逃窜 社会不稳定 秩序遭到破坏 11月23日 哈尔滨整座城市笼罩在大难当头的忐忑不安之中 出现了人们惊恐纷纷外逃的局面 许多商店里的矿泉水甚至啤酒告罄 另有许多商店藉机推出新的品牌提高价格 案例3 吉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 20 行政问责 解振华辞职 56岁毕业于清华大学 在环保部门工作了整整23年 吉化总公司党委书记于力免职 吉林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王伟自杀 案例3 吉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 21 22 污染事件的真正原因 并不是爆炸本身 原因是灭火用的灭火剂 冷却水及泄漏物没有进行任何处理而直接排入了松花江导致的污染 因此 松花江的水体污染纯粹是一场人祸 是人为原因导致的重大环境污染 吉林和黑龙江两地监测的结果都表明污染物主要是苯和硝基苯 事故反映出相关部门未在事故初期采取合理妥当的应急措施 在发生泄漏 爆炸事故后 把此类事故作为仅作为一般的安全事故来处理 从而使一起企业的安全事故演变为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案例3 吉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 23 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苯 苯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就是对中枢神经的麻痹 轻者兴奋 步态不稳 头昏 头痛 恶心 呕吐 重者出现视力模糊 从浅昏迷到深昏迷 甚至导致心跳 呼吸停止 长期反复接触低浓度苯可以导致慢性中毒 苯可以导致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经认定 苯是一种致癌物质 在美国已经将苯列入一百种危险品之一 硝基苯 松花江污染的另一个主要污染物是硝基苯 硝基苯的危害可导致中毒性肝炎或各种肝病 有报道说污染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 也有记者了解到最高峰值 苯类 时超过国家标准的300多倍 案例3 吉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 24 思考 这起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能否避免 案例3 吉石化双苯厂爆炸事故 突发性延时性 中毒 长期性 污染 严重性 经济损失 社会稳定 25 1997年6月27日 位于北京市通县的北京东方化工厂发生特大事故 21 05 卸车人员闻到泄漏气体异味 21 10 一台可燃气体检测仪报警 21 15 1名操作工和1名调度员赴现场查漏 案例4 北京东方化工厂 6 27 特大事故 26 2 26 泄漏的油气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气体遇明火发生空间爆炸 卸油泵房 油水分离泵站被引爆 几乎所有的地沟井盖炸翻 罐区油品和可燃气体的泄漏部位多处着火 并造成破坏 案例4 北京东方化工厂 6 27 特大事故 27 爆炸的冲击波或外飞来物 将乙烯球罐的保温层及部分管线破坏或摧毁 乙烯外泄 乙烯罐区附近燃起大火 接着 着火处附近的其它管线相继被烧烤破裂 致使大量乙烯泄漏 火势更猛 案例4 北京东方化工厂 6 27 特大事故 28 在乙烯球罐 受害烧烤 发生高温塑性破裂的同时 罐内压力迅速下降 21 40 乙烯球罐塌倒又推倒相邻球罐 并打坏乙烯进出口管线和管网油气管线 造成更大范围的火灾和破坏 案例4 北京东方化工厂 6 27 特大事故 燃烧区域6万多m2 烧毁储罐17个 储料19257吨 卸油泵房被炸毁 1000m3乙烯球罐爆炸起火 造成死亡8人 伤37人 直接经济损失1 17亿人民币 29 30 教训一 阀门操作错误 卸油泵房至轻质柴油罐的进料阀 总气动阀门 应处 开启 状态 却处于 关闭 状态 而卸油泵房至石脑油油罐的进料阀 二道气动阀门 应 关 却 开 了 致使约640m3石脑油 轻质柴油溢出 教训二 围堤的排雨水挡门 未及时处于 关闭 状态 致使油品流散 气化 扩散 以致事态发展扩大 案例4 北京东方化工厂 6 27 特大事故 31 教训三 现场设置的52台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仅有1台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在长达20多分钟的时间里 其余51台均未报警 以致贻误了宝贵的时间 教训四 事故现场勘查时 罐区门卫室里竟发现有烟蒂若干 案例4 北京东方化工厂 6 27 特大事故 32 案例5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23日晚9时15分 地处重庆开县的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发生井喷事故 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剧毒天然气喷出扩散 致使周围大多已经入睡的村民在睡梦中死去 尤其是地处钻井架附近的高桥镇晓阳村有90 以上村民遇难 有很多家庭都是全家同时遇难 最多的一家有9个人同时遇难 这次事故官方的统计数字是243人死亡 但据联合晚报报道 仅井口附近就有上千人死亡 只是尸体在家中未被发现 当地自然环境跟着遭殃 野生动物大量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 33 34 由于该事故是一起特大责任事故 且事故影响巨大 因此相关人员也受到了相应的处分 其中四川石油管理部一把手陈应权局长被撤职 直接责任人王建东 宋涛 向一明等三人因重大事故罪被捕 此年中石油集团副总吴耀文 副部级 被国资委免职 中石油集团总经理马富才因此引咎辞职 2006年8月 国务院国资委对160多家中央企业进行了首次任期 2003 2006 考核 中石油集团因发生了数起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由A级企业降为B级企业 案例5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35 案例6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MIC泄漏惨案 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4年12月3日 美国联合碳化合物公司建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 MIC 泄漏事故 导致4000名居民死亡 20万人深受其害 成为世界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惨案 36 37 美国联碳公司调查报告表明 事故是由于120 240加仑水进入MIC储罐引起放热反应 致使压力升高 爆破片破裂 安全阀起跳 大量MIC经NaOH洗涤塔中和 仅占总量的25 且未进入火炬装置进行焚烧处理 而排放成灾 事发时MIC储罐维持0 5 的冷却系统已停用 导致产生的大量MIC气体 无法通过冷却而有效实施液化控制 案例6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MIC泄漏惨案 38 印度政府调查结果认为 存在 事故前一天 为维修关闭了火炬装置 警报与操作采用手动型 而不是DCS控制型 和 冷冻系统呈停用状态 不能满足MIC气化后的液化条件 等9方面严重问题 案例6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MIC泄漏惨案 39 纽约时报 调查组调查后认为 1982年 美国联碳公司总部曾对该农药厂安全检查并提交一份批评报告 指出 此工厂具有发生严重事故的隐患 如果一旦发生问题 后果将不堪设想 并劝告厂方为防止泄漏应安装1台强力喷水装置以代替现在的装置 可这一建议未被采纳 NaOH洗涤塔 中和处理的最大设计能力 仅为这次泄漏量的25 根本不足以处理这次事故 案例6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MIC泄漏惨案 40 火炬装置 其焚烧处理能力也仅这次泄漏气体量的25 且事故发生时 未投用 12月2日23 00 操作室内压力显示为10磅 平方英寸 为正常值的5倍 未被重视 23 30 操作工发现MIC泄漏 100英尺 30 5米 处 嗅到流泪 50英尺外 有液滴和淡黄色气体 23 45 经上报才确认泄漏 但至次日0 40无人调查原因或采取措施 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