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统计教参及习题答案.doc_第1页
基础统计教参及习题答案.doc_第2页
基础统计教参及习题答案.doc_第3页
基础统计教参及习题答案.doc_第4页
基础统计教参及习题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论一、教材教法本章是介绍基础统计总括情况的,教学重点是统计的含义、研究对象、 统计的职能及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教学难度主要表现为比较抽象。教学中,要尽可能列举学生身边的一些统计现象予以说明,使学生对统计科学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总括了解,并能够产生兴趣,为以后章节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二、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二、单选题1.c 2. a 3. a 4. d 5.d 6.b 7.b 8.b 9.b 10.a 11.c 12.d 13.d 14.d 15.a 16.c 17.c 18.c 19.b 20.a 21.c三、多选题1. abce 2.abcde 3.bce 4.abcd 5.bcde 6.cde 7.acd 8.abcd 9.abce 10.bce 11.bce 12.abe 13.ab 14.abc 15.abe 16.abcdef四、简答题1. 区别:第一,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第二,标志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和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联系:第一,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相对应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得到的。第二,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当研究目的改变,原来的总体如变为总体单位,则相应的指标就变为数量标志了,反之亦然。2. 品质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特征的,用文字表示。如性别、籍贯、民族等等。质量指标属于统计指标的一种,是说明总体质量特征的,是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的,如产品合格率、设备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平均工资等等。3. 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数值表现为绝对数。如全国人口数、企业总产值、商品销售总额等等。质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平均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数值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如资金利税率、流通费用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成绩、平均年龄等等。三、重要知识点教学补充1. 第一节统计概述教学中,在介绍统计的含义时,根据需要,可补充说明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任何科学都有其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统计学亦然。统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和适应国家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历史记载,我国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夏朝就有人口、土地的登记活动,将中国分为九州,人口约1355万人,土地约2438万顷。说明当时已经产生了统计实践的萌芽。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1690年政治算术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统计学的产生,现已经历了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三个时期。 (1)古典统计学时期 这个时期是指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的统计学萌芽时期。分为记述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记述学派记述学派又称国势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盛行于17至18世纪,这个学派把统计理解为国家重要事实的文字记述,对统计所规定的研究领域是明确的,但却缺少统计学最重要的数量分析,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其代表人物有赫尔曼康令(16011681)和特弗里德 阿亨瓦尔(17191772)。阿亨瓦尔把记述和比较国情的国家学定名为“统计学”,第一个使用了“统计学”这个名称。 政治算术学派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70年代的英国。其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16231687)和约翰格朗特(16201674)。威廉配第的代表作是政治算术一书(写于16711676年,1690年出版),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所以,它是经济学和统计学史上的重要著作。该书独特之处在于用算术方法和大量的统计资料对英、法、荷三国的实力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威廉配第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统计学的发明人”。约翰格朗特利用政府公布的人口变动的资料,写了一本统计著作关于死亡表的自然和政治观察,提出了通过大量观察男女婴儿出生比例是较为稳定的,创造性地编制了初具规模的“生命表”,对各种年龄的死亡率与人口寿命作了比较。政治算术学派虽然以数字表示事实,但还未从政治经济学中分离出来,这一学派所探讨的规律,都是用数字表示的社会经济规律,属于实质性的社会科学。(2)近代统计学时期这个时期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在这个时期统计学又形成了许多学派,其中主要是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数理统计学派 数理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中叶,其先驱者是比利时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17961894),其代表作是社会物理学他充分运用19世纪的最新自然科学成果,首次将概率论引入统计学的研究领域,初步完成了统计学与概率论的结合,使统计学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说,阿道夫凯特勒是古典统计学的完成者和近代统计学的先驱者,同时也是数理统计学派的奠基人。 社会统计学派 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有克尼斯(1821一1897)、乔治 蓬梅尔(18411925)和厄恩格尔(18211896)等。社会统计学派认为,统计学是用特殊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的一门科学。他们所用的主要方法是大量观察法。 (3)现代统计学时期 这个时期是指自20世纪初到现在的统计学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统计学由于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被广泛应用而获得迅速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首先,它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建立了推断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其代表人物有哥赛特(18761936)、费希尔(18901962)。后来,美国统计学家瓦尔德(19021952)又将统计学中的估计和假设理论加以归纳,创造了“决策理论”。科可伦(19091980)等在1957年提出了试验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拓宽了统计学的范畴。 2. 第一节统计概述教学中,在介绍统计含义中的统计学时,根据需要,可补充说明统计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1)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既是正确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社会经济统计学就是借助于这个方法论科学,来研究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因而,哲学是统计学的方法论基础。(2)与经济学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的是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不是盲目地去分析研究,而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的理论之上来进行研究的,所以,经济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理论指导或专业理论基础。(3)与数学的关系:数学是一种纯数量的研究,而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来研究社会经济数量方面,统计可以依靠数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3. 第二节统计工作内容和职能教学中,根据需要,可补充说明我国的统计组织。 统计工作要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相应的统计管理体制,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世界各国政府的统计管理体制有分散型和集中型两类。分散型的统计体制是指由中央一级的统计各主管分别进行,各主管部门为实施管理所需的统计资料,基本上由其所属的统计机构提供。集中型的统计体制,是指中央一级的统计工作,基本上集中在国家的统计机构进行,其他各主管部门一般不负责统计工作,国家的统计机构对全国的统计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我国的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基本上属于集中型的,贯彻集中统一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我国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是由各级政府部门的综合统计系统,各级业务部门的专业统计系统,以及城乡基层单位的统计组织所组成。(1)综合统计系统。各级政府部门的综合统计系统是由国家统计局和地方各级统计机构所组成,是我国国家统计组织的主系统。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的工作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各级和各部门统计机构开展统计工作,并承担全国性基本统计任务。各级地方统计机构包括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地区、自治州、省辖市统计局,以及县统计局。各级统计局是各级地方政府的组成部分,受各级地方政府和上级统计机构的双重领导,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统计机构的领导为主,各级统计机构负责组织在本地区内的统计工作。 国家综合统计系统还根据统计业务开展的需要,以统计局系统为主体,设置各种子系统,主要有:城乡抽样调查队系统和企业抽样调查队系统,国家统计局设抽样调查总队,省(市、自治区)设省(市、自治区)调查队,中选县设县调查队等等。专业普查系统,中央成立国家普查领导机构,地方分设省、市、县普查领导机构等等。形成多种交叉的统计网络。专业统计系统。我国专业统计系统是由中央及地方各级业务部门的统计机构所组成。国务院各业务部门设统计局或统计处,各省、市、自治区和各县业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统计机构,各级业务部门统计机构在统计业务上受国家统计局或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组织执行本部门综合统计任务。基层单位的统计组织。基层单位的统计组织包括乡镇统计组织或统计专业人员,企业事业单位的统计组织或统计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市、县人民政府根据统计法的规定以及统计工作的需要设置乡、镇统计员,建立健全乡、镇统计信息网络。乡、镇统计员和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业务上受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乡镇以下的行政政府统计工作,由村民委员会指定专人负责,他们在统计业务上受乡镇统计员的指导。企业事业组织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企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在统计业务上受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乡镇统计员的指导,负责执行本单位的综合统计任务。第二章 统计调查方法一、教材教法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即搜集资料的阶段。这一阶段工作质量的好坏,对以后的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有很大的影响。本章教学的重点主要有四个:一是统计调查的涵义及种类二是五种调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三是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四是调查问卷的类型和结构。本章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学习时主要是掌握教材的内容,在了解了统计调查地位、作用的基础上,搞清楚几种统计调查的特点及其应用条件。教学难点主要表现在:几个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如调查对象、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涵义及其关系。教学中可以联系总体和总体单位的概念来进行讲解如调查时间与调查时限最容易混淆,教学中要通过实例进行比较分析,才可能深入理解。五种统计调查方法之间的关系。如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普查与全面统计报表往往也不易区分,教学中应从它们的涵义、特点及应用条件方面进行剖析比较,多联系实际以便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如果一时难以搞清或不明白,可以暂时缓一缓,待学完第八章时加以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主要是因为调查方案内容多且几个概念易混淆,教学中应尽量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使用案例进行教学。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因为理论性较强,教学中多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二、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单选题1.a 2.b 3.a 4.b 5.c 6.a 7.b 8.a 9.b 10.b 11.c 12.b 13.d 14.b 15.b 16.b 17.c 18.b 19.c 20.c 21.d 22.a(三)多选题1.ad 2. abcde 3. abe 4.abce 5.ace 6.ae 7.abe 8.abd 9. abcde 10.bcde 11.ade 12.be 13.ce 14.ab 15.acd 16.abcd17.abd 18.abcd(四)简答题1全面调查是指对总体中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进行登记或观察的调查方式。也即全面调查的调查范围是调查对象中的所有单位。非全面调查是只对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登记或观察的调查方式。也即非全面调查的调查范围只是调查对象中的部分或少数单位。前者包括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后者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非全面统计报表。2普查属于一次性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经常性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项目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性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就可以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因此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要靠全面统计报表。3抽样调查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抽样调查单位的选择是按随机原则抽取的,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二是抽样调查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它的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和灵活性。其作用表现在:(1)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2)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3)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4)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以判断这种假设的真伪,决定行动的取舍。 4主要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1)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2)调查目的不同(3)适用条件不同,推断总体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不同。(注:答题时要补充具体内容) 5.主要表现在:(1)能正确地反映调查目的,不仅问题具体,而且重点突出(2)在被调查者的积极合作与协助下能较好实现调查目的(3)通过书面或口头交流,便于正确反映和记录被调查的内容,获得比较准确的统计调查资料。三、重要知识点教学补充1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教学中,根据需要,可补充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类。(1)直接调查它是指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单位的调查项目直接清点、测定、计量以取得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如为了了解工业企业期末的在制品数量,调查人员深入到生产现场进行观察、计数、测量为了及时了解农作物产量,调查人员可以亲自参加收打和称量,等等。直接观察法取得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因此,它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2)派员调查它是指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提问,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来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这一方法又分为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两种。个别访问是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逐一询问来搜集资料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调查资料的准确性较高,但花费的人力和时间较大,不适于进行全面调查。开调查会是指邀请了解情况的人参加座谈会,以此来搜集资料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共同商讨、相互启发与核实、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取得比较准确可靠的资料,但这种方法也有不足之处,参加会议的人容易受权威人士或第一发言人的影响,以致出现信息偏差。尽管如此,采访法在典型调查中仍被广泛使用。(3)凭证调查它是指由报告单位根据一定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依据统计报表的格式和要求,按照隶属关系,逐级向有关部门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当前,我国各企业、机关向上级填报统计报表,就是报告法。报告法具有统一项目、统一表式、统一要求和统一上报程序的特点。其资料来源于原始记录,可以同时进行大量的调查。在报告系统健全,原始记录和核算工作完整的前提下,采用报告法也可以取得比较精确的资料。(4)问卷调查它是指为特定目的,以问卷形式提问,发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愿自由回答的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通常是在初步分析调查对象的基础上,从调查对象总体中随机地或有意识地选择若干调查单位,发出问卷,要求调查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不记名(也可以记名)方式反馈信息,经调查综合整理、分析,以形成对调查对象总体的认识,这种方法多用于主观指标的调查,适用于市场的探索性、解释性、描述性等各项研究,在当今市场调查中最常用的一种调查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真实地反映民意民情。科学地进行问卷调查,必须精心设计,问题要简明扼要,填写答案花费时间较少,程序严密,保证做到为调查者保密。2第一节统计资料调查方法中,补充了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类。根据需要可以继续接着补充问卷设计有关内容。采用问卷进行调查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主要应用于政治选举、商业推销和经济预测等方面,使其逐步成为调查研究中搜集资料的一种主要方式。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也广泛采用调查问卷,研究社会经济领域里的现象和问题,现在已将调查问卷纳入了统计制度的范围,成为统计调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问卷可以从不同的研究对象那里获得具有同样功效的数据。(1)问卷的结构通常,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应包括开场白、调查的问题、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和编号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开场白。表明对被调查者的合作、支持和希望,或予以酬谢的允诺调查问卷的说明和填写要求。开场白应言简意赅,强调调查工作的重要性,态度诚恳,口吻亲切,以打消被调查者的疑虑,并使之引起共鸣,产生兴趣,取得真实资料。调查的问题。这是调查问卷的主体。调查资料的搜集主要通过这一部分来完成,也是使用问卷目的所在。这一部分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该项调查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通常在这一部分既要提出问题,又要给出回答方式。问题从形式上看,有开放式与封闭式之分从内容上看,又有背景问题、行为问题、态度问题与解释问题之别。其具体内容视调研目的和任务而定。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这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研究的基本依据。一般来说,被调查者包括两大类:个人和单位。如果被调查者为个人,则其基本情况包括:姓名(采用不记名调查时,可以省略)、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住址、职务或专业技术职称、个人或家庭收入等项目如果被调查者是企事业等单位,则其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名称、经济类型、行业类别、职工人数、规模、资产等项目。编号。包括所问问题次序的编号和便于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有关编号。(2)问卷的类型无结构式问卷。这种问卷的结构较为简单或松散,多用于小样本。事先不必列出答案的格式,但必须向调查者提出同一问题。被调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回答。在进行调查前,调查者必须备有调查提纲,明确所调查内容的项目。这种问卷对于大样本研究可以产生补助的功效。结构式问卷。这种问卷是指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搜集资料的需要,把所有拟调查的问题完全印出,并在问题下面给出答案类型。每个被调查者,依据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来回答每一个问题。在结构式问卷中,提问方式有两类:一是开放型提问,二是封闭型提问。开放型提问是指对答案类型不做具体明确的规定,而由应答者(即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进行回答。例如,“您喜欢看焦点访谈这一栏目吗”,“您对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评价如何?”,“造成某类商品市场疲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开放型提问的优点在于:利于探索性研究,可使用于问卷表上所列问题种类过多时,能给回答者以较多的创造性或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的资料往往比较丰富而生动。但开放型提问也有其缺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无法排除无价值和不确切的信息二是回答的问题常常非标准化,给统计计算及分析增添了难度三是回答开放型提问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因而调查对象的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四是常常需要占用回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容易引起较高的拒答率。封闭型提问是指要求被调查者在确定的可供选择的回答类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其中选择认为恰当的一个答案进行回答。例如,“您经常去图书馆借书吗?”:经常去、偶尔去、不去,等等。封闭型提问的优点是:是标准答案,材料利于统计分析所问的问题具体且清楚,被调查者容易且愿意回答,可获得较高的回收率,调查所得资料的可信度比较高。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它对问题的答案作了限定,被调查者的创造性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发现新问题二是它很容易被一个不知道如何回答或对该问题没有看法的回答者随便乱答,影响调查结果的正确性三是它也容易使一个找不到合适答案的回答者不回答。封闭型提问的答案类型。封闭型提问的答案类型一般有以下三种:一是定类类型。对于有确定答案的定类问题,实践中最常用的方式是把各个回答类型放在问题下面,并留出空格供被调查者划勾选择。例如:您今年打算购买电脑吗? 是( )否( )。这是最简单的问卷方式,它适用于对互斥问题的选择。 又如:请问您在选购空调是,认为哪一种性能最重要? 价格低( )省电( )冷暖两用( )使用方便( )。这是有多种答案由被调查者选择的多项式问卷方式,它适用于几种互不排斥的问题选择。二是定序类型。在问卷调查中,意见和态度问题较多,她们常常是序列型的。这种答案类型的标示同定类类型一样,也是在空格内划勾或在数目上划圈。所不同的是定序量度通常带有主观性,它必须由调查者事先确定。例如:请问您对服装市场的价格规范情况是否感到满意? 满意( )比较满意( )无所谓( )不满意( )很不满意( )不知道( )。定序问题有时可用连续的数字作为替换形式,并只是在两端做出记号。三是定距类型。在实践中,对于连续型变量,如产值、收入、年龄等,因其不可能全部包含于封闭型提问中,可以考虑设置若干间距,重点考察有关变量大致处于怎样的水平。例如,您的年龄为:18岁以下1860岁60岁以上。您现在的月收入是多少? 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1500元以上。由于收入、年龄等往往是较为敏感的问题,运用间距量度,被调查者可能更愿意回答。综上所述,由于两种提问各有优缺点,为了弥补它们的不足,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问卷都是两种提问结合使用,从而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调查问卷。(3)问卷设计应注意的事项问卷设计是一项耐心而细致的工作,即使是有经验的调查者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也要反复推敲,否则问卷结果就达不到调查的目的。当然初学者就更应该认真对待,不能草率行事。一般来说,在设计问卷时应注意下列问题:问卷的内容。问卷的内容是问卷的核心,因此问卷内容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调查主题是否突出以及调查是否成功。在设计问卷内容时,应避免犯如下方面的错误:内容与主题无关问题模棱两可问题含糊不清对内容回答者不理解问题带有诱导性或威胁性。文字表达。问卷法是以问卷向被调查者发问,因此文字表达要严格,具体要求是:用大家熟悉的询问,力求大家都懂文字要简练表述要具体,易于操作。问题次序。问题排列次序是否科学,对于能否取得可靠而完整的统计信息有一定的影响。对于问题次序的排列,可遵循下列规律:时间顺序,即遵循由近到远的连贯性原则内容顺序,即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类别顺序,即问题的类别由前及后为一般项目、实际行为项目、意见问题和态度问题。另外,还要注意对问卷长度的控制,问卷最好在半小时内答完为宜。3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法教学中,在介绍统计报表的意义后,根据需要可补充介绍统计报表的种类和统计报表制度。(1)统计报表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志,统计报表可以进行以下几种分类: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按调查范围不同,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全面统计报表要求调查对象中的每个单位都填报。我国现行的绝大多数统计报表都是全面统计报表,它是我国统计报表的主要部分。非全面统计报表只要求调查对象中的部分单位填报。非全面统计报表又可分为重点的、抽样的和典型的。如主要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报表。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基层报表是由基层企业、事业单位根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填报的统计报表,它所提供的是统计的基本资料。综合报表是由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基层报表逐级汇总填报的统计报表,它所反映的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全国的基本情况的基本统计指标。填报基层报表的单位称为基层填报单位,填报综合报表的单位称为综合填报单位。基层报表是填制综合报表的基础,其指标项目、计算方法、报送日期均要根据综合报表的要求设置和报送。 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上述各种统计报表,除年报外,统称为定期报表。日报、旬报由于时效性强,可称为进度报表。报送周期的长短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报表内容和用途的不同而确定的。对于那些需要经常了解的较为重要的资料,报送周期就要短一些。报送周期愈短,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愈多,因此,指标项目要少一些、粗一些。如日报、旬报,一般只限于填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少量最主要的指标。报送周期愈长,统计范围就愈广,指标项目可以多一些、细一些。如月报、季报。年报的作用在于总结报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趋势和平衡关系,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方针、政策提供重要依据。所以,年报具有指标项目较多、内容较详细、统计范围较广的特点。定期报表是编制年报的基础。另外,要强调的是:凡是用报送周期较长的报表能满足需要的,就不要用报送周期较短的报表。如年报、半年报能满足需要的,就不要用季报、月报月报能满足要求的,就不要用日报、旬报。邮寄报表和电讯报表统计报表按报送方式不同,分为邮寄报表和电讯报表。电讯报表又可分为电话、电报、传真、电子邮件和网络传输等。邮寄报表可以是纸张,也可以是数据软盘(或光盘)。日报和旬报要求迅速上报,通常用电讯报送。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除少数月报采用电讯报送外,一般都通过邮寄报送或由统计人员直送。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传递的手段不断现代化,电讯报表将会得到广泛使用。国家报表、部门报表和地方报表统计报表按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报表、部门报表和地方报表。国家报表是根据有关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和统计调查计划制定的统计报表,也叫国民经济基本统计报表。它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并按国民经济部门来划分,它在全国范围内的各行各业实施,主要用来搜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如农业、工业、建筑业、商业、交通运输、物资、财政、金融、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劳动工资、物价等统计报表。部门报表是根据有关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统计调查计划制定的统计报表,其实施范围仅限于各业务主管部门系统内,一般用来搜集各级主管部门所需的专门统计资料。地方报表是根据有关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和统计调查计划制定的统计报表,其实施范围是各省、市、自治区,主要用来满足地方的专门需要。上述三种报表互有联系,国家报表是基本报表,部门和地方报表都是国家报表的补充。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按主管系统不同,分为基本统计报表和专业统计报表。基本统计报表是国家统计系统为搜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由国家统计局制发的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的统计报表。专业统计报表是由业务主管部门为适应本部门业务管理的需要而制定的在本系统内执行的,主要用来搜集本系统内的专业统计资料的报表。(2)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按国家统计法制定、实施和管理的一整套办法,称为统计报表制度。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是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向国家履行的一种义务。我国现行统计报表制度,根据各部门、各地区需要与可能,合理分工协作,实行“基层一套表”制度。我国现行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报表内容和指标体系的确定、报表表式的设计、报表的实施范围、报送程序和报送日期、填表说明、统计目录、报表管理办法等。为了提高统计报表质量,制定统计报表制度的一般原则是:(1)适用与精简的原则。在满足统计调查目的以及经济建设需要的情况下,报表要力求切实可行、简明扼要,可要可不要的指标和栏目坚决不要(2)切合实际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报告期,不可任意增加或压缩报告次数(3)统一、配套的原则。应由统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出一套基层单位统一使用的统计表式,并保持相对稳定或由统计部门和主管部门分别制定,但最终要配成一套基层单位统一适用的统计表式。(4)避免重复的原则。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报表,必须适当分工、互相配合,避免重复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 第三章 统计整理方法一、教材教法统计资料整理方法是通过对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综合与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它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章教学的重点是统计整理的程序、统计分组的方法及种类、分配数列的种类及变量数列的编制。教学难点主要表现为:统计分组的认识和理解、分组标志的选择和组限的划分等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比较难以理解和应用。教学中应从它们的含义、特点和原则方面进行仔细剖析,结合实例予以说明。二、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单选题1.b 2.c 3.c 4.b 5.b 6.a 7. b 8. b 9. b 10. a 11. d 12. d 13.a 14.b 15.c 16.d 17.a 18.c 19.a 20. a 21. d (三)多选题1.abcde 2.ace 3.abc 4. ad 5.cde 6. abce 7.be 8.bd 9.bc 10. abc 11. abde (四)简答题1. 统计分组就是把总体按某一标志来分门别类,选择不同的标志就有不同的分组。分组标志是作为现象总体划分各个不同性质的组的标准或根据,选择得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实现统计研究的目的任务。所以,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2. 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的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组距式分组适合于连续变量和变动幅度很大的离散型变量。3(1)排序并计算全距(2)确定组数与组距(3)确定组限(4)计算次数,编成组距式数列。(五)计算题1编表如下:按工种和性别分组人数(人)工 人男女学 徒男女管理人员 男 女34201411 7 4 5 4 1合 计502编制变量数列如下:按生产定额完成情况分组(百分号)人数(人)100以下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150以上 46 11148 4 3合计503整理表按年龄(岁)分组营业员人数(人)其中男女162121262631313636414146387633134312253321合计30141 6三、重要知识点教学补充1第二节统计分组教学中,根据需要,可补充对统计资料的再分组内容。当原分组方法不科学、不合理、或者所分的组不可比时,必须依据正确的分组原则进行再分组,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再分组的方法有两种:(1)按原分组标志重新划分新组,并将原分组资料根据新组限按比例重新加以整理。例如,某管理局各企业按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分组资料如表31表31按劳动生产率分组(元/人)企业数比重(百分号)600以下6007007008008009009001 0001 0001 10011001 2001 2001 3001 3001 4001 400以上1114101520912423合 计100显然,很难从上述分组资料中看出各组间质的区别,因此,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仍按劳动生产率标志重新分为四组:1 250元/人以上(先进企业)、1 0001 250元/人(良好企业)、7501 000元/人(一般企业)、750元/人以下(落后企业),现根据新组限的要求,对原分组资料重新加以分组整理。得到表32的再分组资料。表32按劳动生产率分组(元/人)企业数比重(百分号)1 250以上1 2501 0001 000750750以下7 23 40 30合 计 100本例中,新组第一组的数据是按原资料第一组、第二组的数据再加上第三组中根据新组限按比例应列入的部分计算的(2+3+2),其余各组以此类推。(2)先划定新组,并确定新组单位数在总体中应占的比重,然后据此将原分组资料按比重重新加以整理。例如,某年某社区居民按收入情况如表33。 表33 按居民家庭收入分组家庭数(户)500以下5001 5001 5002 5002 5003 5003 500以上200400800400200合 计2 000现按低收入组(占居民户数的20百分号),中收入组(占居民户数的50百分号),高收入组(占居民户数的30百分号)重新分组。新编的分组表如下: 表34收入组家庭数(户)低收入组中收入组高收入组400 1 000600合 计 2 000表中,新组第一组的数据是按分组资料第一组的数据再加上第二组中根据低收入组所占比重按比例应计入在内的部分得到的,其余各组可以此类推。2统计分组原则中的“互斥”原则的应用说明 人们一般认为,“上限不在内”原则是成熟的、定型的,用该原则确定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是不容怀疑的。然而在实际应用该原则时,仍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本教材认为,“上限不在内”原则对正指标,即越高越好的现象无疑是正确的,而对于逆指标,即越低越好的现象就不适合,而应以“下限不在内”为确定组限的原则。具体通过实例说明。(1)研究的现象是越高越好的现象,即指标为正指标的情况例如:某年某公司所属各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百分号)资料如下:89 92 95 96 97 98 99 100 100 100 101 101 101 102 102 102 102 103 103 103 104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1 112 115依据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在分组组距一定的情况下,按“下限不在内”和“上限不在内”原则编制数列,其结果是不同的。按“下限不在内”原则,变量数列编制如下:表35 某年某公司所属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情况按定额完成程度分组(百分号)企业数(个)占企业总数的比重(百分号)95以下95100100105105110110以上37134310.023.343.413.310.0合计30100.0从表35中可见,未完成劳动生产率计划的有10个企业,占全部企业的33.3百分号,其中包括了正好完成100百分号的3个企业。按“下限不在内”原则,这里把正好完成计划的各企业硬推到未完成计划之列。即第二组中,既包括未完成计划的4个企业,又包括正好完成计划的3个企业同时还把正好完成在分组界限的95百分号、105百分号两个企业推向完成程度低的组中。显然,对于正指标即越高越好的现象,按“下限不在内”原则,未能保证组内的同质性。“上限不在内“原则,变量数列编制如下:表36 某年某公司所属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情况按定额完成程度分组(百分号)企业数(个)占企业总数的比重(百分号)95以下95100100105105110110以上2515536.616.750.016.710.0合 计30100.0从表36可见,未完成劳动生产率计划的企业有7个,占全部企业的23.3百分号,完成及超额完成计划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6.7百分号,正好完成100百分号的3个企业归入100110百分号的组中。显然,对于这类正指标,按“上限不在内”原则能鼓励企业学先进,赶先进。(2)研究的现象是越低越好的现象,即指标为逆指标的情况对于逆指标,如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计划等,按“上限不在内”原则处理却显得不合适。现仍以某年某公司所属30个企业为例,各企业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情况(百分号)如下:91 95 96 97 98 98 98 99 99 99 100 100 101 102 102 103 104 104 105 106 106 106 107 108 109 109 111 112 113 114依据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在分组的组距一定的情况下,按“下限不在内”和“上限不在内”原则编制变量数列,其结果也是不同的。“上限不在内”原则,变量数列编制原则如下:表37 某年某公司所属企业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情况 按定额完成程度分组(百分号)企业数(个)占企业总数的比重(百分号)95以下95100100105105110110以上198843.330.026.726.713.3合 计30100.0从表37可见,为超过材料消耗定额的有10个企业,占全部企业的33.3百分号,从具体情况看,是把正好完成定额的2个企业也硬推入超定额的组中。这样既与常规背离,又违背了管理科学中的激励原则。显然,对于这类逆指标,按“上限不在内”原则进行分组是不恰当的。“下限不在内”原则,变量数列编制如下:38 某年某公司所属企业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情况 按定额完成程度分组(百分号)企业数(个)占企业总数的比重(百分号)95以下95100100105105110110以上2107746.733.423.323.313.3合 计30100.0从表38可见,为超过材料消耗定额的有12个企业,占全部企业的40.1百分号,这样既符合常规,又正确地反映了实际情况。第四章 统计资料表示方法一、教材教法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及有关信息,它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本章介绍了统计资料的主要表示方法即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重点是统计表的结构、种类、设计要求及方法和统计图的绘制要求及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习本章不能单靠记忆,必须亲自实践,才能提供准确的统计表和生动的图形,更好地做好统计工作。教学难度主要表现为:编制统计表的标准化。统计表不同于其他表格,有自己独特的制表要求,教学中应重点强调,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并以实例说明。各种图形的绘制技术和方法。条形图和曲线图是根据直角坐标绘制成的,在教学中重点介绍(x)轴和(y)轴所表示的内容,同时注意条形的宽度应相等圆形图的绘制要求能计算出各组成部分所应占的圆心角的度数。象形图和统计地图在绘制时应注意选择生动形象的几何图形和象形图形,更富有宣传效果。二、习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单选题1b 2c 3a 4d 5a 6c 7d 8a 9a 10b 11d 12d 13b 14b 15c (三)多选题1bc 2abcd 3ac 4ac 5ac 6bcd 7bcd 8abcde 9abe 10abcde 11abce 12ad 13ac (四)简答题 1统计表的结构从形式上看,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四部分构成统计表的结构从内容来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 2(1)统计表的各种标题,应该简明确切,概括地反映出表的基本内容,以及资料所属的空间和时间范围。(2)表中的主词各行和宾词各栏,一般应按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排列,即先列各个项目,后列总计。(3)统计表纵栏较多时,为了便于阅读,可编栏号。在主词和计量单位等栏,用(甲)等文字标明在宾词指标各栏,用(1)等数字编号。(4)统计表上、下两端的端线应用粗线或双线绘制,表中其他线条一般应用细线绘制。统计表左、右两端习惯上均不划纵线,采用不封闭的“开口”表式。(5)统计表中数字应填写整齐,对准位数。(6)统计表中必须注明指标数值的计量单位。(7)有时统计表应加注说明或注解。有时还要注明资料来源,以便查考。说明和注解一般写在表的下端。3条形图的绘制方法:首先绘出直角坐标,以纵轴(y)表示统计数值的大小,以横轴(x)作为基线。在基线上按照要图示的数字的项数,分为相等的几段,安置各条形。纵轴须以零为起点再标出适当尺度。为了弥补图形的不足,还可以在各个柱形的顶端标出它所代表的数字。圆形图的绘制方法:先绘制一个圆,整个圆面积表示某种现象的总体。根据统计资料求出总体指标中各个部分所占的百分数,然后将百分数分别乘以3600,计算出各组成部分所应占的圆心角的度数。再用分度器将圆面积分成若干扇形,在各扇形内绘上不同的线纹或颜色,以示区别。曲线图的绘制方法:利用直角坐标,用横轴(x)表示时间,用纵轴(y)表示现象的发展水平。在横轴上划分时距,在纵轴上划定数量尺度。从纵横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