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系统人事劳动统计报表填报说明.doc_第1页
全国农业系统人事劳动统计报表填报说明.doc_第2页
全国农业系统人事劳动统计报表填报说明.doc_第3页
全国农业系统人事劳动统计报表填报说明.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农业系统人事劳动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一、填报方法 (一)本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中的农业、畜牧、渔业、农垦(农牧场管理)、农业机械化管理厅(局、委、办、中心、总公司)分别布置所属省级单位和所辖地(州、市)、县(市)有关部门及国有单位填报,并负责审核、汇总。 (二)统计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州、市)、县(市)、乡(镇)农业系统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关、国有事企业单位。 (三)本报表中的工资总额与平均人数,均取整数,实行四舍五入。 二、指标解释 (一)机构编制 1、机构数:即单位数,是指期末实有的各级各类企业、事业、机关的个数,原则上以独立核算单位为基础计算。包括期末已停产的单位。 独立核算单位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独立从事经济活动,拥有和使用资产、能够承担负债,能与其他经济单位进行交易的经济和社会实体。 2、编制数:指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核定批准的独立组织机构的人员数量的定额。 (二)从业人员 1、从业人员:指在单位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2、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在岗职工”包含于“从业人员”。 “在岗职工”在本统计报表中体现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三部分。“在岗职工”的分项统计,只出现后两项指标。 3、年末从业人数:指报告期最后一天实际领取劳动报酬的人员总数。已经招用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尚未报到的人员,不计入年末人数。 4、年平均从业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拥有的人数。 计算方法:以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人数之和除以12,或以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除以4。 5、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在1983年以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或在1984年以后聘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6、技术工人:指在国家机关中执行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在事业单位中执行技术等级工资制和在企业单位从事国家颁布的工种分类目录上规定的工种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技术工人”中的“其他”项,是指在技术工人岗位上工作的学徒工或未定级工人。 7、学历:指一个人在学校中接受正规教育的学习经历。 学历统计,按所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 凡在国家各类非正规学校学习的,都应有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认可的有关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做为学历统计的依据。 具有学籍、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的大中专结业生,在学历上与同届毕业生一样具有同等“学历”。 下列情况不应作为“学历”统计的依据,仍按原学历统计: (1)未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备案认可的部门、单位发给的“学历证明”、“学历证书”; (2)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中等专业学校考试未毕业的; (3)非学历教育的单科“专业证书”或“结业证书”。 (三)劳动报酬 1、劳动报酬: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劳动报酬”的统计对象必须与“从业人员”的统计对象一致。 2、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的统计对象必须与“在岗职工”的统计对象一致。 在本统计表中,“工资总额”也体现为某一特定人员群体的工资总额,如“专业技术人员年工资总额”。工资的分项统计按照国家统计局国统字199437号文件的规定进行。 (1)基本工资 机关的基本工资包括:实行职级工资制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实行岗位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制的岗位工资、技术等级(职务)工资;实行岗位工资制的岗位工资。 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包括: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和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岗位工资制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实行职员职务工资制的职员职务工资;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的技术等级工资;实行等级工资制的等级工资。 (2)津贴和补贴 机关事业单位:包括实行职级工资制的工龄工资;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工资制的津贴;实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制的岗位津贴;实行职员职务等级工资制的岗位目标管理津贴;实行技术等级工资制的岗位津贴;实行等级工资制的作业津贴。 此外,还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地区附加津贴、政府特殊津贴、其他新建的各种津贴以及国务院文件明确保留的现行经国家批准建立的津贴,如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特级教师津贴、教龄津贴,以及为特殊行业设立的津贴等。 企业单位: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1989年第1号令)及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的通知统制字(1990)1号规定进行统计。 (3)农业行业特有津贴:指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人员卫生津贴,两项津贴不能同时享受。 (4).奖金:包括各类人员的年终一次性奖金、机关工人的奖金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一次性重奖等。 三、统计要求 (一)划分行业方法 基层单位原则上按照“行政隶属”划分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农垦等五行业。 在业务和机构交叉时,一定要做好机构和人员的行业划分和统计工作,不能重复统计,也不能遗漏。 (二)各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按“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进行统计。 新增从业人员从其报到参加工作之日起,即作为本单位的从业人员统计。 对自然减员、参军、不带工资上学的人员,从其离开之日起,即不作为本单位人员统计。 调到其他单位的人员,如果还在原单位领取工资,由原单位进行统计;调入单位从发放工资之日起进行统计。 (三)在有关劳动报酬的统计中,不管支付的形式如何、经费来源如何,只要是工资总额组成范围的内容,均应进行统计,不得遗漏。如单位一次性发放或按月发放的旅游费、保险费、餐费、过节费、劳务费等,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代缴的养老统筹、失业保险、大病统筹、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以下属单位的名义发放的现金或实物等,均应计入本单位职工的工资。 一次性买断工龄所支付给职工的费用,以工会名义发放的劳保福利费和劳动保护费等不计为职工工资。 (四)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划分,按照国家统计局、人事部、劳动部、原国家计划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在劳动计划和统计中划分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暂行规定统制字(1990)304号执行。 “农场”指“农事三场”,其范围主要包括国有良(原)种繁殖场,国有园艺(果、茶、药)场,种畜(禽、蜂)、水产养殖(育苗)场和事业性质的其他农场如农业系统科研、教学单位的实验(实习)场,农机试验场等。 (五)在干部岗位上工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