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化制度.docx_第1页
技术标准化制度.docx_第2页
技术标准化制度.docx_第3页
技术标准化制度.docx_第4页
技术标准化制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堂硬件设施规范(一)要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卫生要求。(二)新建食堂必须符合本规范确定的有关标准和要求,改建食堂也要逐步达到本规范确定的标准和要求。(三)学校食堂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清洗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食堂原料存放间不得小于15平方米,并设置纱窗和纱门。食堂清洗间不得小于15平方米,并设置纱门、纱窗。墙壁贴1.8米的瓷砖,水槽须全部贴白瓷。地面用材同食品加工操作间要求。食品加工操作间不得小于20平方米,并设置纱窗和纱门;墙壁应有高于1.8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和设置盖板的贴瓷砖的排水沟,易于排水,排水沟与户外接口处应设置防鼠网;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以及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密闭设施。应设置灭蝇灯和消毒灯。食品出售间不得小于20平方米,应设置成无蝇间,并且应放置符合卫生标准的操作台。墙壁须贴1.8米的瓷砖。用餐场所不得小于100平方米,应设置纱窗、纱门及门帘和用餐桌。同时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墙壁贴1.8米白瓷。(四)食堂应当有用耐磨损、易清洗的无毒材料建成的餐饮具专用洗刷、消毒池(或不锈钢材料制造的清洗设施),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或设施)混用。(五)食堂应安装符合县技术监督局要求的锅炉。(六)食堂应有对餐饮具等进行消毒的设施。对盛装熟食品的容器、餐具、熟食公用具洗刷干净后必须进行热力消毒。(七)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25米内无厕所、垃圾堆、化工厂等污染源,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它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八)食堂应购置蒸饭车和冰箱等必须的常规设施。(九)食堂的操作流程应科学、合理、有序,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应达到如下要求:原料粗洗原料精洗和切配加工制作无蝇室贮存、销售用餐餐具回收清洗和热力消毒贮存(十)学校应对食堂全体从业人员配备两套以上的专用工作服装和帽子。(十一)学校食堂要建立防盗安全设施。三、食堂软件规范(一)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学校食堂不得开办;要积极配合、主动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监督与指导。(二)要切实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教育,不断提高食堂从业人员队伍素质。1、要制定食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并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对所属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的培训及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2、学校招聘食堂从业人员时,要对其品行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对有明显的品行问题或心理健康问题者不能录用。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4、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透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5、食堂从业人员及集体餐分餐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限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三)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堂管理人员,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管理。1、根据教育局下发的食堂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学校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应在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2、要加强食堂安全保卫工作,严禁食堂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等,以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四)学校应当对学生加强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培养其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并对他们进行科学引导,劝阻他们不买街头无照(证)商贩出售的盒饭及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五)要严格把握中小学食堂社会化的进程,中小学食堂在条件未完全成熟前,不进行社会化改革。已经实行社会化运作的食堂,学校要特别加强对食堂及食品卫生的监督,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六)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已造成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的,应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施和现场;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七)要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如发生学校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学校应当立即报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八)学校食堂的功能是出售热饭热菜,不得开设小卖部。高中段学校要按规范程序引进超市;初中段学校有住宿生的是否设立小超市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四、食堂管理人员规范(一)学校要选配政治觉悟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食堂管理人员。(二)食堂管理员要加强自身政治和管理业务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三)定期组织食堂全体工作人员学习食品卫生知识及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素质。(四)按学校制定的食堂管理制度来严格要求全体食堂从业人员,规范其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按有关制度同时管理好用餐人员。(五)加强对食堂的食品采购、清洗加工、烹制和餐具的清洗、消毒以及从业人员操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发现问题应立即整改。对食堂的工作负责。(六)经常向校长汇报食堂运行情况,根据校长意见不断改进食堂管理工作。五、食堂工作人员规范(一)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和培训活动,不断提高自己从业的素质和能力。(二)服从分配、遵守劳动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三)统一按规范要求着装工作。(四)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五)必须取得健康证明方可参加工作。(六)身体有病时应离开工作岗位,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七)尽责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同事间团结互助。(八)搞好责任区的环境卫生。六、原料采购规范(一)要严格遵循食品采购的卫生要求,严把食品采购关,并科学、合理地贮存食品。(二)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建立档案,以保证其质量。学校应定期召集供应商开会,提出供货要求。要确保食品及原料进货渠道的可靠、规范,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卫生。(三)严禁采购以下食品: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超过保质期限或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四)学校负责学生集体用餐的订购人员在订餐时,应当确认生产经营者的卫生许可上注有“学生餐”的许可项目,不得向未经许可的生产经营者订餐;不得订购隔餐的剩余食品和冷荤凉菜食品。要按照订餐要求对供餐单位提供的食品进行验收,严把供餐质量关。(五)严格入库登记制度。采购的食品,均应具备相关证明。要严格审批手续,对证明材料不全,没有入库记录的食品及原料严禁入库。(六)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未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七、加工制作规范(一)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的要求进行食品加工,保证食品加工的卫生安全。(二)食堂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静的原料制作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其原料,不得加工或使用。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煮透,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未成品分开存放,未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三)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度或低于10度的条件下存放。学生餐制作成品到学生食用其间隔不超过3小时。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出售。(四)接触和盛装原料、未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五)学校食堂不得出售冷荤凉菜。因为这种直接入口、易交叉污染的食品必须做到专人、专室、专工具、专消毒、专冷藏“五专”,而学校食堂一般都达不到这些要求。八、销售工作规范(一)必须保持销售间(无蝇室)清洁卫生,做到无苍蝇、无蟑螂,无关杂物一律不准放在销售间内。(二)加工制作好的成品一律放在销售间(无蝇室)内;有条件的学校在冬天要有保暖设备。(三)工作人员销售食品前必须用肥皂洗净手。(四)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进入销售间销售食品。(五)工作人员不得用手直接接触直接入口的食品。(六)不得对着食品咳嗽、打喷嚏。(七)不得在销售间加工制作食品。(八)加强对学生餐运送途中及现场分发过程的卫生安全管理。运送车必须全封闭。现场分发环节必须有专人负责。九、清洗工作规范(一)原料的清洗要彻底。蔬菜与肉类、水产品须分池清洗干净,尔后分类存放,供加工制作用。(二)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浸泡、消毒,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并有专人负责对消毒情况进行记录。餐饮具清洗池应严格与原料清洗池分开。(三)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四)餐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洗涤、消毒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或橱柜,并有明显的标记。(五)每天对食堂的内部环境(含地面、台面、灶台等)进行彻底打扫、冲洗,要不留死角。一周进行一次更彻底的大扫除。十、主食和副食质量与价格标准: 一、米饭价格:分为0.30元/份、0.40元/份、0.50元/份;0.4元的份量不得少于3.5两(米饭),0.6元的份量不得少于5.5两(米饭)。 二、汤的价格:大厅提供免费汤;骨头汤等老火汤类1.00元/份;炖汤类2.503元/份;汤料要足;质量要好;三、菜品价格: (1).青菜类素菜:进货价格不高于0.8元/斤的素菜,不加肉的净菜价格不得高于0.50元/份;份量不得少于0.25斤;如:青菜、豆芽、冬瓜等。 (2).水蛋类、煎蛋类、土豆丝等素菜类等不得高于1.00元/份;份量在0.2斤以上(不含0.2斤); (3).肉炒菜类:各食堂所售卖的肉炒菜类菜品的份量在0.2斤以上(不含0.2斤);其中肉类要在0.06斤/份,所售卖的菜品原材料价格在1.8元以内的,其售卖价格要在2元以内(不含2元);菜类进货价格在2元以上的,可做适当调整,但售价不得超过2.3元/份。 (4).以烧排骨、烧鸡块等为主的半荤素类菜:价格最高不得超过2.50元/份;其肉菜比例不得少于5:5,份量在0.2斤以上(不含0.2斤),肉类不得少于0.1斤/份。全荤类蒸鱼、炸鱼等(原只除外)价格最高不得超过2.50元/份,份量在0.2斤以上(不含0.2斤); (5).纯肉类如全荤蒸排骨、烤鸭类、猪扒类,鸡翅鸡腿等整件类品种价格最高不得超过3元/份;且份量要在0.2斤/份以上(不含0.2斤);超过0.25斤以上(不含0.25斤)的鸡翅、鸡腿价格最高不得高于3.5元/份 以上菜品种每天不得少于30种,且份量、数量、种类必须充足,供菜途中不得无故缺菜、少菜(特别是青菜)四、早餐、夜宵类价格: 白粥 0.5元/份 肉类粥 1.00元/份 馒头 0.3元/份 鸡蛋类 0.8元/份 花卷 0.3元/份 菠萝面包 0.6元/个 豆包 0.6元/个 肉包 0.6元/个 咸蛋 1元/份 素汤粉 1.50元/分 豆浆 0.5元/份 炒粉类 1.00元-1.5元/份 肉汤粉 2.5元3元/份 生滚粥 2.50元/份以上各类早点份量要足,如果发现恶意减少份量,降低早点质量的,则按照合同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五、各食堂卖时应明码标价,早、中、晚餐都必须有价格牌,换菜后须重新标价格牌,各食堂主管应当培训服务员,使期尽量避免打错卡现象发生。 六、学院将加强对食堂价格的监督力度,对减少肉的搭配、减少份量等变相提价行为,乱提价、不明码标价的单位,将按合同规定处以违约罚款。(每次罚款50-1000元) 七、各食堂的菜品高中低档的比例要按照2:5:3的标准比例进行售卖,如果不按照此比例售卖的,每次处以100-500元的罚款; 八、各食堂所售卖的菜品的价格均要在总务处备案,不得随便更改,如市场价格变动幅度较大,有需要调整的,应书面陈述理由报告总务处,视总务处批复情况,保持或变动价格。如发现食堂有乱涨价行为时,将没收其违规所得并按100-1000元/次进行罚款,直至取消其经营资格。 九、各食堂所售卖的菜品要保质保量,炒菜类肉菜比例要严格按照3:7比例,每份菜品肉类不得少于0.06斤;半荤素类菜品菜肉比例为5:5,每份菜品肉类不少于0.1斤。并将此比例和份量公布在各食堂餐厅内,如果不按照此比例、份量售卖,经查实,每次给予该食堂处以500元的罚款。 食品添加剂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包括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涉及16大类食品、23个功能类别。新标准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进行严格审查。其中,删除了不再使用的、没有生产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和加工助剂,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钙、甲醛等品种;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等;增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调整食品用香料分类、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名单等。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对现行涉及食品标签管理的法规、标准进行了清理整合。修订后的标准强调了食品标签中食品添加剂的标示方式,要求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同时,食品标签应当真实、准确、通俗易懂、有科学依据,不得标示违背营养科学常识的内容,也不应具有暗示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食品名称应当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所使用的商品名称不应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标准进一步明确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标示规定,规定了食品生产者、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标示要求,增加了推荐标示可能对人体致敏物质的要求。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对现有标准中有关内容进行修订完善,增加了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等指标,调整了其他真菌毒素指标覆盖的食品范围。 食品添加剂标准表食品添加剂和食用香料综合标准GB 124931990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T 141561993食品用香料分类与编码GB 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酸度调节剂标准GB 18861992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GB 18971995食品添加剂 盐酸GB 31491992食品添加剂 磷酸GB 51751985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钠GB 19031996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冰醋酸)GB 18971995食品添加剂盐酸GB 20231980食品添加剂乳酸GB 67821986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 148891994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钾GB 153581994食品添加剂DL-酒石酸GB 137371992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抗结剂标准GB 18991984*食品添加剂 亚铁氰化钾消泡剂标准GB 19061980*食品添加剂 乳化硅油抗氧化剂标准GB 82731987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HG 26831995食品添加剂 植酸(肌醇六磷酸)QB 21541995食品添加剂 萘多酚GB 19001980食品添加剂,二叔丁基对甲酚(BHT)GB 19161980食品添加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GB 3263-1982食品添加剂没食子酸丙酯漂白剂标准GB 18931986食品添加剂 焦亚硫酸钠GB 18941992食品添加剂 无水亚硫酸钠HG 26821995食品添加剂 连二亚硫酸钠(保险粉)GB 31501982食品添加剂硫磺膨松剂标准GB 18871990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钠GB 18881989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铵GB 18891992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钙GB 18961980*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钾(钾明矾)HG 24521993食品添加剂 碳酸钾HG 26161994食品添加剂 复合疏松剂GB 18951994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钾明矾)GB 18981996食品添加剂沉淀碳酸钙着色剂标准GB 32621982*食品添加剂 叶绿素铜钠盐GB 51761985*食品添加剂 红花黄色素GB 62281986*食品添加剂 越桔红GB 67181986*食品添加剂 萝卜红GB 79121987食品添加剂 栀子黄(粉末、浸膏)GB 82711987*食品添加剂 甜菜红GB 99911988*食品添加剂 菊花黄GB 99921988*食品添加剂 黑豆红GB 99931988*食品添加剂 高粱红QB 12271991食品添加剂 天然苋菜红QB 12281991食品添加剂 红米红QB 14121991食品添加剂 焦糖色素(亚硫酸铵法)QB 14141991食品添加剂 天然胡萝卜素QB 14151991食品添加剂 姜黄色素LY 11931996食品添加剂 紫胶(虫胶)GB 49261985食品添加剂红曲米GB 159611995食品添加剂红曲红GB 4479.11996食品添加剂苋菜红GB 4479.21996食品添加剂苋菜红铝色淀GB 45711996食品添加剂紫胶红色素GB 7655.11996食品添加剂亮蓝GB 7655.21996食品添加剂亮蓝铝色淀GB 107831996食品添加剂辣椒红GB 4480.11994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 4480.21994食品添加剂胭脂红铝色淀GB 4481.11994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 4481.21994食品添加剂柠檬黄铝色淀GB 6227.11995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 6227.21995食品添加剂日落黄铝色淀GB 88171988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 88181988食品添加剂可可壳色素GB 88211988食品添加剂胡萝卜素GB 14888.11994食品添加剂新红GB 14888.21994食品添加剂新红铝色淀护色剂标准GB 18911996食品添加剂 硝酸钠GB 19071992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钠乳化剂标准GB 19861989*食品添加剂 单硬脂酸甘油酯(40)GB 54261985*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GB 80441987*食品添加剂 聚氧乙烯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GB 82721987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GB 102871988食品添加剂 松香甘油酯和氢化松香甘油酯GB 107971989*食品添加剂 酪蛋白酸钠GB 124861990*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GB 106171989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法)GB 135101992食品添加剂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GB 156121995食品添加剂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GB 134811992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斯潘60)GB 134821992食品添加剂山梨醇酐单油酸酯(斯潘80)酶制剂标准GB 82741987食品添加剂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制剂GB 82751987食品添加剂 淀粉酶制剂GB 82761987食品添加剂 糖化酶制剂QB 15021992食品添加剂 果胶酶制剂GB 107951989*食品添加剂 呈味核苷酸二钠GB 107961989*食品添加剂 5鸟苷酸二钠GB/T 5009.391996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01996酱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11996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21996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431996味精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面粉处理剂标准HG 26811995食品添加剂 溴酸钾 HG 26841995食品添加剂 稀释过氧化苯甲酰被膜剂标准 GB 40931983*食品添加剂 紫胶(虫胶)GB 48531994食品级白油GB 71891994食品用石蜡GB 124891990*食品添加剂 吗啉脂肪酸盐果蜡水分保持剂标准GB 18901989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GB 19081980*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钠GB 19091987*食品添加剂 磷酸氢二钠GB 88481988*食品添加剂 焦磷酸钠GB 106191989*食品添加剂 磷酸二氢钙GB 106201989*食品添加剂 焦磷酸二氢二钠QB 10341991食品添加剂 三聚磷酸钠营养强化剂标准GB 62261986食品添加剂 乳酸钙GB 67811986食品添加剂 乳酸亚铁GB 88201988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锌GB 99901988食品添加剂 活性钙GB 107941989*食品添加剂 L赖氨酸盐酸盐GB 147501993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AGB 147511993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1(盐酸硫胺)GB 147521993食品添加剂 核黄素(维生素B2)GB 147531993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GB 147541993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抗坏血酸)GB 147551993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GB 147561993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dl醋酸生育酚)GB 147571993食品添加剂 烟酸GB 147591993食品添加剂 牛磺酸GB 155701995食品添加剂 叶酸GB 155711995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钙GB 155721995食品添加剂 乙酸钙GB 163131996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钠GB 163141996食品添加剂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QB 14131991食品添加剂 生物碳酸钙YY 00351991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亚铁YY 00361991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C磷酸酯镁GB 124861990食品添加剂 改性大豆磷脂防腐剂标准GB 19011994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GB 19021994食品添加剂 苯甲酸钠GB 19051980*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GB 62251986*食品添加剂 丙酸钙GB 76561987*食品添加剂 丙酸钠GB 88191988*食品添加剂 脱氢乙酸GB 88491988*食品添加剂 乙氧基喹GB 88501988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GB 88511988食品添加剂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GB 137361992食品添加剂 山梨酸钾稳定剂和凝固剂标准GB 18921980食品添加剂 硫酸钙GB 76571987食品添加剂 D-葡萄糖酸-内酯甜味剂标准GB 45781984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GB 76581987*食品添加剂 山梨糖醇液GB 82701987食品添加剂 甜菊糖甙GB 124881995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密素)GB 135091992食品添加剂 木糖醇QB 15811992食品添加剂 异麦芽酮糖增稠剂标准GB 19041989食品添加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GB 19751980食品添加剂 琼胶GB 19761980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GB 67831994食品添加剂 明胶GB 106161989食品添加剂 藻酸丙二醇酯GB 138861992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GB 150441994食品添加剂 卡拉胶GBn 2461985食品添加剂 果胶QB 12291991食品添加剂 羟丙基淀粉醚QB 16131992食品添加剂 环状糊精其它添加剂标准GB 19171994食品添加剂 液体二氧化碳(发酵法)GB 25131987食品添加剂 高锰酸钾GB 88161988食品添加剂 异构化乳糖液GB 106211989食品添加剂 液体二氧化碳(石灰窑法和合成氨法)GB 124941990食品机械专用白油GB 147581993食品添加剂 咖啡因HG 23021992食品添加剂 4-氯苯氧乙酸钠GB 17203-1998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钙食品添加剂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9.281996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方法GB/T 5009.291996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方法GB/T 5009.301996食品中叔丁基羟基茄香醚(BHA)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测定方法GB/T 5009.321996油脂中没食子酸丙酯(PG)的测定方法GB/T 5009.331996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方法GB/T 5009.341996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方法GB/T 5009.351996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方法GB 84491987*食品添加剂中铅的测定方法GB 84501987*食品添加剂中砷的测定方法GB 84511987*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限量试验法QB 1035.11991食品添加剂 三聚磷酸钠 重金属(以铅计)含量的测定 QB 1035.21991食品添加剂 砷含量的测定QB 1035.31991食品添加剂 氟化物含量的测定QB 1035.41991食品添加剂 硫酸盐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QB 10361991工业用三聚磷酸钠(包括食品工业用)氯化物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法GB 4789.221994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调味品检验食用香精和食用香料产品标准 GB 38611983食品添加剂 香兰素GB 38621983食品添加剂 天然薄荷脑GB 43491993食品添加剂 丁酸乙酯GB 67721986食品添加剂 冷磨柠檬油GB 67731986*食品添加剂 97柠檬醛GB 67741986*食品添加剂 苯乙醇GB 67751986*食品添加剂 乙酸苄酯GB 67761986食品添加剂 乙酸异戊酯GB 67771986*食品添加剂 丁酸异戊酯GB 67781986*食品添加剂 异戊酸异戊酯GB 67791986食品添加剂 茉莉浸膏GB 67801986食品添加剂 桂花浸膏GB 83151987食品添加剂 己酸乙酯GB 83171987食品添加剂 乳酸乙酯GB 83181987食品添加剂 生姜油(蒸馏)GB 83191987食品添加剂 亚洲薄荷素油GB 103481989食品添加剂 乙酸芒樟酯GB 103491989*食品添加剂 己酸烯丙酯GB 103501989*食品添加剂 丁酸苄酯GB 103511989食品添加剂 桉叶素含量80的桉叶油GB 103521989*食品添加剂 戊基肉桂醛GB 103531989*食品添加剂 松油醇GB 103541989食品添加剂 苯甲醇GB 103551989食品添加剂 乳化香精GB 106151989*食品添加剂 丙酸GB 106181989*食品添加剂 正丁醇GB 119581989食品添加剂 肉桂油GB 119591989食品添加剂 香叶油GB 119601989食品添加剂 留兰香油GB 119611989食品添加剂 广藿香油GB 119621989食品添加剂 丁酸GB 119631989食品添加剂 己酸GB 124871990食品添加剂 乙基麦芽酚GB 155591995食品添加剂 杭白菊浸膏QB 11191991食品添加剂 环己基丙酸烯丙酯QB 11201991食品添加剂 八角茄香油QB 11211991食品添加剂 壬内酯QB 11221991食品添加剂 山楂核烟熏香味料号、号QB 14671991食品添加剂 羟基香茅醛QB 15091992食品添加剂 丁香酚QB 19531994食品添加剂 枣子酊QB 19541994食品添加剂 丙酸乙酯QB 19551994食品添加剂 庚酸乙酯食用香精和食用香料试验方法标准GB/T 14454.11993香料 试样制备GB/T 14454.21993香料 香气评定法GB/T 14454.31993香料 色泽检定法GB/T 14454.41993香料 折光指数的测定GB/T 14454.51993香料 旋光度的测定GB/T 14454.61993香料 蒸发后残留物含量的评估GB/T 14454.71993香料 冻点的测定GB/T 14454.81993香料 桉叶素含量的测定 邻甲酚冻点法GB/T 14454.91993香料 黄樟油素含量的测定 冻点GB/T 14454.101993香料 闪点的测定 闭口杯法GB/T 14454.111993香料 含酚量的测定GB/T 14454.121993香料 微量氯测定法GB/T 14454.131993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盐酸GB/T 14454.141993香料 标准溶液、试液和指示液的制备GB/T 14454.151993黄樟油 黄樟素和异黄樟素含量的测定 填充柱气相色谱法GB/T 14454.161993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盐酸羟胺法GB/T 14454.171993香料 羰值和羰基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游离羟胺法GB/T 14455.11993精油 命名原则GB/T 14455.21993精油 取样方法GB/T 14455.31993精油 乙醇中溶混度的评估GB/T 14455.41993精油 相对密度的测定GB/T 14455.51993精油 酸值的测定GB/T 14455.61993精油 酸值的测定GB/T 14455.71993精油 乙酰化酯值的测定和游离醇与总醇含量的评估GB/T 14455.81993精油 (含叔醇)乙酰化后酯值的测定和游离醇含量的评估 GB/T 14455.91993精油 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 通用法GB/T 14455.101993精油 含难以皂化酯类的精油酯值的测定GB/T 14457.11993单离及合成香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