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矿补充详查报告评审意见.doc_第1页
铜矿补充详查报告评审意见.doc_第2页
铜矿补充详查报告评审意见.doc_第3页
铜矿补充详查报告评审意见.doc_第4页
铜矿补充详查报告评审意见.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 金鸡岭矿区铜矿补充详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 审 意 见 书中矿蒙储评字200927号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二九年二月二十八日28报告送审单位:兴安盟精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报告编制单位:内蒙古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编写人:陈林士 李自强 魏庆余 白满香报告编制日期:2008年8月评审受理日期:2008年12月10日汇报人:陈林士评审专家组 组 长:刘贵忠成 员:所同德 吕英 莎 娜 魏俊杰评审方式:会议评审评审会议日期:2008年12月16日评审会议地点: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4月4日为兴安盟精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精诚矿业公司)授予“内蒙古科右中旗金鸡岭-通榆山地区金矿普查”探矿权,勘查许可证号1500000721558,有效期至2008年4月4日;2008年6月20日对探矿权进行了变更延续,延续证号T15520080402004983,勘查项目名称变更为“内蒙古科右中旗金鸡岭通榆山地区金矿详查”,勘查单位变更为内蒙古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期延至2009年4月4日。该区以往已进行了相应的地质勘查工作,并提交有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布敦花铜矿金鸡岭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鉴于其地质勘查及研究程度低,精诚矿业公司为进一步查明勘查许可证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及其可利用性,特委托内蒙古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龙旺勘探公司)在勘查许可证范围内进行进一步的地质勘查,龙旺勘探公司经收集区内以往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并经进一步的踏勘,在充分收集利用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投入以坑探工程为主要手段对主要矿体予以控制,并进行了相应的技术经济论证,经综合研究整理,于2008年8月编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金鸡岭矿区铜矿补充详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于2008年12月10日送达北京中矿联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咨询中心)申报评审,经咨询中心审验其送审材料及要件齐全,符合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受理了该报告。在组织矿产储量评估师和有关专家对“报告”进行审阅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16日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审查会议。会议由咨询中心主持,评审专家(名单见附件1)、报告提交单位与报告编制单位共10人(名单见附件2)参加了会议。评审会上,报告编制单位对报告编制情况及资源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及代表对报告进行了评论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及建议。会后报告编制单位按评审会议意见及建议进行了修改与补充,正式报告于2009年2月25日送到咨询中心。经专家复核后形成如下评审意见,呈报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备案。一、评审依据1、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2、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3、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4、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5、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6、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4月4日为兴安盟精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授予“内蒙古科右中旗金鸡岭-通榆山地区金矿普查”探矿权,勘查许可证号1500000721558,有效期至2008年4月4日;2008年6月20日对探矿权进行了变更延续,延续证号T15520080402004983,勘查项目名称变更为“内蒙古科右中旗金鸡岭通榆山地区金矿详查”,勘查单位变更为内蒙古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期延至2009年4月4日;7、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布墩花铜矿金鸡岭矿区选矿试验报告(复印件),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978年12月;8、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金鸡岭矿区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国冶金矿业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2月。二、矿区概况(一)位置与交通金鸡岭矿区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府所在地巴彦胡硕镇南西17km处,行政区划隶属于科右中旗布敦花苏木。其地理坐标为: 东经 12121301212400;北纬 445400445530。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2007年4月4日为兴安盟精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授予“内蒙古科右中旗金鸡岭-通榆山地区金矿普查”探矿权,勘查许可证号1500000721558,有效期至2008年4月4日;2008年6月20日对探矿权进行了变更延续,延续证号T15520080402004983,勘查项目名称变更为“内蒙古科右中旗金鸡岭通榆山地区金矿详查”,图幅号L51E019006,勘查面积8.66km2,勘查单位变更为内蒙古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期延至2009年4月4日,其范围由6个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分别见表1。表1 金鸡岭矿区勘查区(补充详查区)范围各拐点坐标一览表拐点编号地 理 坐 标1954年北京坐标系(6度带)1954年北京坐标系(3度带)东 径北 纬XYXY112121304455154977545.6021370379.404977132.0040607249.40212122154455154977525.7021371366.304977148.6040608236.40312122154455304977988.8021371375.604977611.6040608228.60412124004455304977943.0021373678.404977651.0040610531.30512124004454004975164.7021373623.604974872.7040610579.30612121304454004975230.4021370332.504974816.7040607288.20本次补充详查在充分收集区内已有原报告成果资料,并经充分分析对比研究,原报告确定的通榆山矿段为矿化体,对原三号异常(一区)与山顶峰-六六峰及金鸡岭矿段(二区)内赋存矿体,在充分利用原报告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投入坑探工程和相应的系统取样与化(试)验,圈定了具工业开采价值的铜矿(化)体30个,并分一、二两个区对具工业开采价值的铜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补充详查区与勘查许可证范围相同,均由6个拐点圈定,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共由两个区14个拐点圈定,各拐点坐标见表2。表2 金鸡岭矿区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各拐点坐标一览表分区编号拐点编号1954年北京坐标系拐点编号1954年北京坐标系XYXY二区14977163.4440609484.9654976248.6140610384.0424977391.0240609765.6264975743.6140609751.2334977219.0340609805.3774975685.9640609389.9544976643.2340610018.3084976137.7440609322.45资源储量估算面积0.9889km2;赋矿标高372-120m一区94977093.1640608800.70124975826.3140608553.09104977109.5740608966.34134975816.6240608324.73114976434.2240608854.54144976537.9840608525.43资源储量估算面积0.3522km2;赋矿标高35070m全矿区资源储量估算面积1.3411km2;赋矿标高372-120m矿区北东距科右中旗旗所在地巴彦胡硕镇17km,距S306省道1km;距通辽-霍林河铁路布敦花车站4km,交通运输较为方便。(二)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与松辽平原间过渡地带,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属中低山丘陵区,一般海拔标高200300m,最高达500m,总体属西高东低之丘陵区。霍林河为区内最大河流,纵贯全旗,由北西流向南东,流经矿区东侧;杜七营子河,在矿区西侧流向南东入沼泽,两河水量均不大。属北温带亚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20,年均降水量375mm左右,且多集中在78月间,年均蒸发量2200mm左右,相对温差38左右,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风季及封冻期,主导风向西北,一般风力35级,最大可达78级,最大风速23m/s,无霜期约130天,最大冻土层深度2.0m。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为0.05,对照烈度为度。区内地广人稀,居民以蒙古族为主,多从事农牧业生产,工业基础薄弱。目前高压电线已通至矿区,矿山所需电力可依靠区域变电所提供的60千伏的专用线路,供电条件良好;另有中旗代钦塔拉苏木至突泉的60 千伏农电线路,供电可靠性差,为矿山备用线路。(三)地质概况1、区域地质背景:本区大地构造单元位于大兴安岭隆起带中段东缘,属兴蒙地槽级构造单元-兴安地槽,为东西向构造带东段与新华夏系大兴安岭隆起带南西端东侧交汇部位,即为东西向构造与新华夏构造联合作用所产生的科右中旗联合弧形构造为主、次为东西向构造及新华夏系构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布敦花铜矿金鸡岭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全部范围内。其地层区划古生代属华北地层大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区,乌兰浩特-哈尔滨地层小区;中新生代地层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乌兰浩特-赤峰地层小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统(P1),大石寨组(P1d)与吴家屯(P1w);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万宝组(J2w)与呼日格组(J2ha)及付子家组洼(J2f),上统宝石组(J3bs),第四系更新统(Q3)与全新统(Q4)松散沉积物广布。区内经历了华力西期及燕山期造山运动,构造活动持续时间长,形迹复杂,以东西向构造与新华夏构造联合作用所产生的科右中旗联合弧形构造为主、次为东西向构造及新华夏系构造。科右中旗联合弧形构造带以紧密褶皱及一系列冲断裂组成,主要有呼和哈达-布敦花复向斜,布敦花背斜,开荒地窝铺冲断层,草稿吐-查顺花冲断层及五九山冲断层等;东西向构造以孟恩套力盖-洮安挤压断裂为代表,为布敦花-敖都木铜(多金属)铁成矿带;新华夏构造体系以罕山向斜及通榆山冲断层为代表。区内岩浆岩活动频繁、侵入时代以华力西期与燕山期为主,与构造关系十分密切。华力西期主要岩石为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白云母斜长花岗岩,空间分布主要受东西向构造控制;燕山期主要岩石为花岗岩类、花岗闪长岩类及派生的中酸性脉岩,空间分布主要受联合弧形构造和新华夏系构造控制。2、矿区地质:矿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中生界侏罗系中统万宝组(J2w)与呼日格组(J2hr)及第四系全新统(Q4)。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条纹状变质砂岩及云母石英片岩,为矿区内主要含矿围岩之一;地层总体走向7580。通榆山一带走向2530,倾角均在70以上,总厚度427m,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下上两个岩性段。下段(P1da)属片岩段,岩石组成主要为条纹状变质砂岩,其次为黑云母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夹变质砂岩等;条纹状变质砂岩呈鳞片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含量40%)、长石(含量25%)、绢云母(含量15%)、黑云母(含量10%)及绿泥石(含量5%)等。上段(P1db)为变质砂岩段,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其次为条纹状变质砂岩夹绢云母石英片岩等。变质砂岩呈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条纹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含量45%)、长石砂粒(含量25%)及少量绢云母、黑云母与绿泥石。侏罗系中统万宝组(J2w):岩石主要由凝灰质砾岩、火山灰凝灰岩、砂岩、砂砾岩及砾岩等组成。地层倾向南东,倾角1020;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大石寨组地层之上,为矿区内主要含矿围岩,总厚度605m。根据岩石组合可划分为凝灰质砾岩段(J2wa)、砂砾岩段(J2wb)、砾岩段(J2wc)及砂岩段(J2wd)四个岩性段。凝灰质砾岩段(J2wa)岩性以凝灰质砾岩为主,夹有火山灰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及凝灰质砾岩等;砂砾岩段(J2wb)岩石以含砾砂岩为主,夹有砂砾岩,总体呈灰色,含砾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砾石含量525%;砾岩段(J2wc)岩石以砾岩为主,夹含砾砂岩及砂砾岩,砾石含量占50%以上,砾石成分有花岗岩、变质砂岩、片岩、闪长玢岩及石英等;砂岩段(J2wd)岩石以砂岩及细砂岩为主,上部见粉砂质泥岩夹煤线,总体呈黑-灰黑色,厚层状构造,砂状结构,矿物由石英、长石及岩石碎屑组成。呼日格组(J2hr):岩性组合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建造,由晶屑岩屑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火山灰凝灰岩等组成,地层总体倾向北东,倾角2030,总厚度440m,呈平行不整合覆盖于万宝组地层之上;根据岩石组合分为酸性火山碎屑岩段(J2hra)与中酸性火山碎屑岩段(J2hrb)两个岩性段。酸性火山碎屑岩段(J2hra)岩石由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火山灰凝岩等组成,黄铁矿普遍发育,厚度240m。中酸性火山碎屑岩段(J2hrb)主要岩性为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岩屑晶屑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夹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等,黄铁矿化普遍,厚度200m。第四系全新统(Q4):岩性以松散沉积物为主,次为冲积、洪积粘土,砂砾层、亚沙土,残坡积碎石等;厚度120m不等。矿区构造大体上可分华力西早期与中期和燕山期联合作用期,华力西晚期-燕山期。华力西早期以南北向挤压作用为主,形成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华力西中期与燕山期联合作用期属科右中旗联合弧形构造运动期,东西向构造运动与新华夏系构造运动二者交汇部位发生构造联合作用,产生折衷性构造形迹-联合弧形构造;晚期-燕山期形成新华夏构造体系,以南北向直线扭动为主。矿区内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构造成分有东西向构造,F1F4为主压性面;南北向构造为主张性结构面,北西向构造F10F18(此时应以315325方向为主)为一组扭裂面,展布方位较宽(315330),局部密集,成为容矿的有利因素。扭裂面仅见北北西(F19F21)一组张扭性裂面,与其共轭另一组扭裂面不明显。目前尚未发现对主要矿体有较大破坏影响的断裂构造。区内侵入岩以燕山期布敦花杂岩体为主,岩性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52(1)、花岗斑岩(52(2)及斜长花岗岩(o52)组成;黑云母花岗闪长岩(52(1)与花岗斑岩(52(2)呈岩墙状呈北东东向展布于矿区北侧;斜长花岗斑岩(o52)隐伏于金鸡岭矿区,侵入于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及侏罗系中统万宝组地层,北与花岗斑岩(52(2))呈断层接触,呈岩基状产出,顶面北高南低,倾向南-南东,倾角约2535,岩石呈灰白-灰色,中粒斑状结构,块状构造,由斑晶与基质两部分组成,斑晶占岩石成分的40%,由斜长石(更中长石)、石英、微斜长石、黑云母及绿泥石组成。脉岩以中酸性浅成超浅成脉岩闪长玢岩(u)与安山玢岩()为主,次为酸性脉岩霏细斑岩及石英钠长斑岩等。近矿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硅化带为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绢云母、绿泥石化带、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带;绢云母化-硅化带与矿化最为密切。3、矿体特征:本次补充详查经系统探矿工程揭露,并辅以相应的取样和化(试)验,圈定矿体及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勘查区北部,即原报告的通榆山、三号异常、山顶峰-六六峰矿段及金鸡岭矿段,其中通榆山矿段为矿化体(编号为Cu31、Cu32);其他矿段矿体分布较分散,矿脉为单脉型和复脉型,但单矿体形态属较简单类型矿脉。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呈脉状、透镜状、豆荚状和矿脉带产出,总体走向315330,倾向北东,倾角4560。矿区内共圈定铜矿体30条,编号为Cu2、Cu4、Cu4-1、Cu5、Cu6、Cu10、Cu10-1、Cu10-2、Cu11、Cu12、Cu13、Cu14、Cu14-1、Cu14-2、Cu15、Cu16、Cu16-1、Cu17、Cu17-1、Cu18、Cu18-1、Cu20、Cu20-1、Cu21、Cu22、Cu23、Cu24、Cu24-1、Cu25及Cu30号矿体;Cu2、Cu4、Cu4-1、Cu5及Cu6号矿体位于一区(原报告的三号异常矿段);Cu10、Cu10-1、Cu10-2、Cu11、Cu12、Cu13、Cu14、Cu14-1、Cu14-2、Cu15、Cu16、Cu16-1、Cu17、Cu17-1、Cu18、Cu18-1、Cu20、Cu20-1及Cu21号矿体位于二区(原报告的山顶峰-六六峰矿段);Cu22、Cu23、Cu24、Cu24-1、Cu25及Cu30号矿体位于二区(原报告的金鸡岭矿段);其中 Cu4、Cu14及Cu10-1号为出露地表矿体,埋藏深度0150m;其他27条矿体均为隐伏矿体,埋藏深度30464m。矿体含矿岩石主要为凝灰质砾岩、凝灰质含砂砾岩、变质砂岩、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砾岩及斜长花岗斑岩等,其中以凝灰质砾岩、含砾砂岩、砾岩及砂岩含矿最好。各矿(化)体特征见表3。Cu13号矿体:为隐伏矿体,呈脉状,局部呈复脉状产出,埋藏深度54184m。矿体总体走向329,倾向59,倾角平均49,由8个钻孔(其中2孔未见矿,4孔见矿化体)三层坑道9个穿脉控制,控制矿体长度420m ,斜深210m;厚度4.4032.26m,平均15.58m,厚度变化系数114%,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沿走向由19线向3线厚度明显变薄;沿倾向厚度亦有变薄趋势,具分支复合。矿体品位Cu0.550.94%,平均0.86%,Cu品位变化系数为51%,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属均匀型。Cu14-1号矿体:为隐伏矿体,呈脉状产出,埋藏深度30300m。矿体总体走向326,倾向56,倾角平均为46,由12个钻孔(其中3孔未见矿,4孔见矿化体)三层坑道18个穿脉控制,控制矿体长表3 金鸡岭矿区矿(化)体特征一览表区号矿体编号空间分布矿体产状()矿体规模(m)Cu品位(%)变化系数(%)控制情况勘探线矿体形态埋深(m)走向倾向倾角长度延伸厚度厚度品位一区Cu219-23脉状94-17032454621001364.930.52/2个钻孔(1个未见矿)Cu419-23脉状0-14832050531102902.53-5.073.820.59-1.310.7776435个钻孔4个探槽(2个探槽3个钻孔未见矿)Cu4-119-23脉状0-10432050531002701.730.60/2个钻孔(1个未见矿)Cu515-19透镜状126-22232151383003000.88-3.512.300.40-0.550.5247133个钻孔Cu611-23透镜状170-2403235337260未控制1.26-2.631.950.51-0.520.52/4个钻孔(2个未见矿)二区Cu1015透镜状90-1803255560100447.02-7.287.150.81-0.860.83/1个钻孔2个穿脉Cu10-115脉状0-1503255560100443.19-9.747.880.46-0.810.67/3个探槽1个钻孔2个穿脉(2个钻孔未见矿)Cu10-215透镜状80-1803255560100445.21-6.245.730.84-0.980.91/2个穿脉Cu1115透镜状54-1503295960100445.21-6.115.660.81-0.880.84/2个穿脉Cu1211分支脉状68-150328585010015411.49-19.5315.510.81-0.870.8342472个穿脉Cu133-19脉状复脉状54-18432959494202104.40-32.2615.580.55-0.940.86114518个钻孔9个穿脉(2个钻孔未见矿)Cu143-11脉状透镜状62-33032656463502551.94-16.589.670.41-1.000.8474407个钻孔11个穿脉(2个钻孔未见矿)Cu14-13-11脉状豆荚状30-30032656465802703.14-29.0112.280.36-0.980.80915212个钻孔18个穿脉(3个钻孔未见矿)Cu14-23-11脉状60-18032656461802201.78-9.736.240.64-0.860.8088363个钻孔5个穿脉(2个钻孔未见矿)Cu150-11脉状30-21232050454201901.07-20.217.330.40-0.970.8268369个钻孔12个穿脉(2个钻孔未见矿)Cu160-15脉状44-16231949494201601.60-15.158.270.66-0.930.8194239个钻孔8个穿脉(4个钻孔未见矿)Cu16-15-15脉状豆荚状36-23431949492701201.84-12.936.460.41-0.900.6476387个钻孔1个穿脉(2个钻孔未见矿)Cu175-15透镜状58-1543194946270601.30-10.075.240.41-0.880.8230317个钻孔1个穿脉(3个钻孔未见矿)Cu17-19-15透镜状106-1303194946100未控制2.470.68/3个钻孔(2个未见矿)Cu180-15脉状50-22832050484401103.32-9.988.160.39-1.070.7577347个钻孔4个穿脉(2个钻孔未见矿)Cu18-17-15脉状48-19232050481001001.19-5.083.140.44-0.490.45/3个钻孔(1个未见矿)Cu203-4透镜状46-943225261110未控制4.690.40/3个钻孔Cu20-13-4透镜状146-2143225261110未控制3.440.61/3个钻孔Cu213-8透镜状166-2763225251100未控制3.300.41/3个钻孔(1个见矿化)Cu220-8透镜状70-1303215157100未控制2.370.40/3个钻孔(1个未见矿)Cu234-12透镜状170-2203215146100未控制7.000.45/2个钻孔Cu244-12透镜状170-4203215146100未控制1.40-2.731.570.44-0.510.4841103个钻孔Cu24-14-12分支脉状296-40632151421001104.15-12.308.230.42-0.470.43/3个钻孔(1个未见矿)Cu258-16透镜状346-4263215151100未控制5.380.58/3个钻孔(1个未见矿)Cu304-16透镜状270-4643205052270未控制1.81-2.061.940.77-0.970.88/4个钻孔(2个未见矿)通榆山Cu3140透镜状/29075160/0.520.21/1个钻孔Cu3248-52透镜状/11075320/4.880.31/1个探槽1个钻孔度580m ,斜深270m;厚度3.1429.01m,平均12.28m,厚度变化系数91%,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沿走向及倾向局部呈豆荚状。矿体品位Cu0.360.98%,平均0.79%,Cu品位变化系数为52%,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属均匀型。Cu14号矿体:为隐伏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埋藏深度62330m。矿体总体走向326,倾向56,平均倾角46,由7个钻孔(其中2孔未见矿,3孔见矿化体)三层坑道11个穿脉控制,控制矿体长度350m ,斜深255m;厚度1.9416.58m,平均9.67m,厚度变化系数74%,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矿体品位Cu0.411.00%,平均0.80%,Cu品位变化系数为40%,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属均匀型。Cu15号矿体:为隐伏矿体,主要呈脉状,局部为分支状,埋藏深度30212m。矿体总体走向320,倾向50,平均倾角45,由9个钻孔(其中3孔未见矿)三层坑道12个穿脉控制,控制矿体长度420m,斜深190m;厚度1.0720.21m,平均7.33m,厚度变化系数68%,厚度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类型。矿体品位Cu0.400.97%,平均0.82%,Cu品位变化系数为36%,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属均匀型。4、矿石质量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晶、交代溶蚀(大多数为浸蚀、交代残余,少量为骸晶)结构,其次为他形晶粒,固溶体分解(主要为乳滴状,少量为叶片状、包含和连晶)结构,少量为全自形晶粒与压碎结构;矿石构造为细脉状与稀疏细脉浸染状构造,其次为网脉状构造,少量斑杂状构造等。矿石物质组分:本区矿石有氧化矿石与原生矿石,其中主要为原生矿石,极少量氧化矿石。原生矿石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含量2.6%)及磁铁矿(含量2.8%),次为黄铁矿(含量0.6%)、钛铁矿(含量0.30.5%)、磁黄铁矿(含量1%)及闪锌矿(含量0.02%);方铅矿、斑铜矿、辉钼矿、毒砂、锑银矿、硫钴矿及辉钴矿等少量出现;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含量45%)、长石(含量30%)、红柱石、角闪石、黑云母、绿泥石、方解石及电气石等;含少量锌铁尖晶石、鳞灰石、金红石及锆石等。黄铜矿呈他形-半自形晶,集合体呈细脉状及浸染状,少量呈斑杂状,粒度0.0070.6mm;磁铁矿呈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晶集合体,以星散状、细脉状分布于脉石矿物间,局部呈不规则状集合体富集,粒度0.0070.4mm;黄铁矿呈自形-半自形集合体或单晶,星散状或脉状分布于脉石中,粒度0.0070.8mm;磁黄铁矿呈细粒半自形-他形晶,交代黄铁矿,被黄铜矿交代,多紧靠石英自形晶周围出现,粒度0.0070.35mm之间,含量1%;闪锌矿呈他形-半自形晶,粒度0.010.05mm。石英呈粒状及细脉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粒度0.50.03mm,最大1.5mm;长石呈半自形厚板状,粒度0.1250.05mm。矿石化学成分:矿石中主要有用有益元素为Cu,矿体品位Cu0.361.07%,矿床平均品位0.79%,品位变化系数1047%,属均匀型,伴生元素有Ag、In、Ga、Ge、Pb、Zn及Co等,其中Ag、Au及S的平均含量符合伴生有用组分评价指标要求,其他有用组分均未达综合利用指标要求,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无综合利用价值;矿石中有害元素As含量低,不超标。矿石类型:原报告根据氧化矿石含量分为氧化矿石(氧化率30%)及原生矿石(氧化率30%),氧化深度为15m。本次补充详查经进一步的分析论证,结合各种分析测试,且基于主要矿体为隐伏矿体,故矿石以原生矿石为主,含极少数氧化矿石。矿石自然类型为原生硫化物稀疏细脉浸染状、斑杂状矿石,细脉状、网脉状矿石及脉状矿石;矿石工业类型主要为原生硫化矿石。矿体围岩和夹石:矿体上、下盘直接围岩有变质砂岩、凝灰质砾岩、含砾砂岩、砾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等,并有不同程度的蚀变,其中绢云母化与硅化为近矿蚀变,与铜矿化关系密切,矿体与围岩界限不明显,围岩中Cu含量0.010.19%。Cu10-1、Cu14-1及Cu15号矿体内见可剔除的夹石,夹石厚度2.1216m,岩性为凝灰质砾岩及变质砂岩,Cu含量0.040.32%,平均0.11%。其他矿体中未见可剔除夹石。矿床成因类型属裂隙充填及热液交代的高-中温热液型铜矿床。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本次补充详查利用原详查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成果资料。原报告在主要矿体(Cu14号)采集矿石加工技术条件试验样品1件,样品重量450kg,为原生(硫化)矿石,经配矿试验样品入选品位Cu0.56%,试样具相应的代表性;试验由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承担。在磨矿细度-200目,含量99.94%,氧化钙用量1500g/t;乙基黄药80g/t时,采用 “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二次精选”工艺流程,可获得铜精矿产率2.11%,Cu品位21.20%,Cu回收率90.15%;尾矿产率97.89%,Cu品位0.05%,Cu回收率9.85%的试验结果;铜精矿中含Ag670g/t,含Au8g/t,含S31.11%;最终精矿符合冶金部标准(YB112-75)铜精矿三级品要求;矿石属易选矿石。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地下水不发育。根据岩性及地质构造,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物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第四系冲洪积物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矿区各沟谷中,地貌上多在洼地与沟谷中,含水岩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松散沉积物,冲积、洪积粘土,砂砾层、亚沙土,残坡积碎石等,厚度120m不等,为透水不含水层,含水层厚度18m。涌水量813L/s,水位埋深5m左右,水质良好,水化学类型为重碳硫酸钙型水,pH值7.6,矿化度0.40g/L。基岩风化裂隙水岩性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和变质砂岩、砂砾岩,均含有不同程度的风化裂隙水,风化带的发育及深度及裂隙水的赋存条件,随地貌位置、岩性和构造部位的不同而异。山前地带,地形平坦,基岩普遍被坡积,洪积物复盖,风化带的发育深度一般为2030m,水位埋深510m,涌水量0.52.6L/s,地下水面多在松散堆积物与基岩的接触部位;ZK111孔分段抽水试验结果,下段单位涌水量0.00578L/s,渗透系数K=0.00634m/d;据探矿坑道实测资料,295m标高坑道中无水,265m标高坑道中仅有滴水现象,225m报告坑道涌水量为40m3/d。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以裂隙水含水层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类型,即二类一型。按岩性组合区内工程地质划分为松散岩组、强风化岩组及坚硬岩组三种类型。松散岩组岩性主要为冲积、洪积粘土,砂砾层、亚沙土及残坡积碎石等,岩石结构松散,据民井揭露最大厚度20m,山地工程施工中发现,冰蚀谷中堆积物易片帮、坍塌,需注意建筑物地基稳定性;强风化岩组为各类火山碎屑岩和变质砂岩及砂砾类岩石的上部风化层位,厚度0.5m左右,对采矿构成威胁的可能性较小;坚硬岩组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凝灰质砾岩、含砾砂岩、砾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等;矿体直接顶板围岩为凝灰质砾岩、含砂砾岩、砾岩、砂岩及变质岩等,蚀变均较强,富含硅质,岩石致密坚硬,据钻探岩心观察,仅构造复活部位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且有坍塌掉块现象,除构造破碎地带需支护外,其它部位均较稳固,岩石普氏硬度系数(f)1423,测试抗压强度55.2958.2MPa,抗拉强度9.8011.60 MPa,抗剪强度5.206.30 MPa,属较坚硬类岩石;探矿坑道掘进过程中未发现片邦、掉块及底鼓现象,岩石稳定性较好。矿床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以块状岩类为主的简单类型矿床,即二类一型。矿区附近无污染源,地下水富水性弱,发生自然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小,矿床地质环境类型属环境良好型。综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本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属类型。三、矿区勘查与矿产资源储量申报情况(一)矿区勘查工作简况1972年,吉林省地质局综合队在该区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提交了科右中旗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图幅号L-51-XXVI),系统研究了区内地层层序、构造变动及岩浆活动等;并对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等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1970年、1972年及1975年吉林省地质局物探队及哲盟物探分队先后对金鸡岭矿区进行了1:5000比例尺物化探测量工作,化探测量面积5.25km2,电法工作面积3.11km2,发现异常11处(编号1-11号),化探与电法异常基本吻合。1976年吉林省地质局物探队,在布墩花铜矿及外围完成1:25000区域电法测量180km2,圈出异常6处,编号(I-VI),其中VI号异常为孔雀山矿区,V号异常即为金鸡岭矿区。1971年哲盟队一分队对金鸡岭矿区用少量探槽,揭露了化探3号及6号异常,证实异常均由铜矿化引起,1973年在6号异常施工普查孔2个,工作量520.34m,见矿情况均较好。19761979年11月内蒙古114地质队对金鸡岭矿区进行了普查找矿-详细普查评价工作,采用以地形地质测量、结合探槽揭露已知矿化露头,以钻探探矿工程为主要手段,先后完成钻孔89个29732.27m(另有报废孔3个958.56m),平巷77.30m,浅井57.40m,探槽13900m3;完成1:5000比例尺地形地质图15km2,1:5000比例尺电法测量11.5km2,1:5000比例尺化探5.25km2及各类试验的测试工作。于1980年5月提交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布敦花铜矿金鸡岭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于1981年5月21日以“内地地字85第200号”文评审通过;核准矿石量16484783t,表外D级Cu金属量67609t。本次补充详查范围与该报告勘查范围相同。探矿权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授予的探矿权,基于区内以往已完成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布敦花铜矿金鸡岭矿区详细普查地质报告,为进一步查明其矿产资源及其可利用性,于2007年5月委托内蒙古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在勘查许可证范围内进行进一步的地质勘查,龙旺勘探公司经收集区内以往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并经进一步的踏勘,在充分收集、分析利用其成果的基础上,对勘查区进行了整体补充详查,采用以坑探工程为主要手段对主要矿体予以控制,并进行了相应的技术经济论证,于2008年6月完成了全部野外工作,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见表4。利用的原详查成果资料,已经相关部门审查通过,其工程质量可 表4 金鸡岭矿区铜矿勘查累计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项 目 名 称单位工 作 量详细普查阶段补充详查阶段合计1:10万区域地质测量km22192修侧21921:25000地形地质测量km2180修侧1801:2000地形地质测量km212.2修侧12.21:5000电法测量km211.49/11.491:5000化探测量km25.25/5.25钻 探m/个29732.27/89/29732.27/89槽 探m313900/13900浅 井m57.40/57.40竖 井m/245245土 平 巷m77.30/77.30沿脉坑道(石巷)m/1560(未编录)1560穿 脉m/5480.45480.4化 学 样件406613965462组合分析件15212164硅酸盐分析件10/10光 片件75/75簿 片件551/551矿石光谱件67/67原岩光谱件1948/1948小 体 重件10130131矿石人工重砂件1/1简易人工重砂件4/4砂金人工重砂件9/9内检样件16261401766外检样件16570235岩石力学试验件/组/44水井调查个36/36水泡子调查个1/1河流调查处2/2简易抽水点个10/10钻孔简易水文观测个29/29钻孔抽水试验个1/1水样简分析个2/2水样全分析个6/6选矿试验样件1/1靠,本次补充详查直接全部利用;原详查共施工钻孔92个30690.83m,其中优质孔40个,占43.5%,可利用孔49个,占53.2%,报废孔3个,占3.3%;可利用钻孔共89个29732.27m;全区见矿钻孔71个,占全区钻孔的80%,矿心及顶、底板采取率基本在75%以上,见矿孔次325个,采取率低于75%者48个,占见矿孔次的15%;全区共封闭见矿钻孔59个,占见矿孔的83%;本次补充详查地形测绘修侧由具测量资质的内蒙古龙旺地质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黄海高程系,成果成图经探矿权人与勘查单位共同组织检查验收合格;进行的坑探等探矿工程均达到了预期目的,经探矿权人与勘查单位共同组织验收合格;采集样品基本齐全,原详查报告基本分析由内蒙古自治区114地质队实验室承担,内检样品1626件,内检率40%,合格率99%;外检样165件,外检率4.6%,合格率达96%。补充详查基本分析由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108队实验室承担,内检样品140件,内检率10.02%,Cu合格率为97.50%;外检由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实验室承担,外检样品70件,外检率5.01%,Cu合格率为100%;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利用原详查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成果资料,由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完成,样品具有代表性,可供矿山开采中参考。通过上述各项工作,经资料分析、整合研究,于2008年8月编制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金鸡岭矿区铜矿补充详查报告及其探求的相应矿产资源储量,补充详查中各项勘查工作质量基本上满足有关规范的规定要求,达到了预期目的。(二)矿产资源储量申报情况1、勘查类型及控制情况:原报告确定勘探类型为铜矿第类型;本次补充详查根据矿床特征,对照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有关条款规定及要求,矿床勘查类型确定为铜矿第类型,在充分收集利用原报告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矿体集中分布地段和主要矿体以重型山地工程(坑探)为主要手段对主要矿体予以揭露和控制;地表利用原报告探槽控制矿体长度、厚度、品位、形态变化情况等成果,深部利用井巷,结合原报告钻探,用沿脉(石巷)坑道控制矿体的大致走向,以穿脉坑道控制矿体的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基于原报告部分钻探成果资料可信度较低,本次补充详查在两层或三层坑道之间控制的矿体以坑探为主,并代替原钻探成果,以10080m工程间距探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对次要矿体直接利用原报告探矿工程成果资料。160160m工程间距或“控制的”外推范围均圈定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符合新标准规范的相应规定及要求。2、工业指标:根据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于1978年12月提交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布墩花铜矿金鸡岭矿区选矿试验报告和中国冶金矿业鞍山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2月编制完成的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金鸡岭矿区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的工业指标论证,在目前经济条件下,矿石易选,本矿床开采是经济的;经探矿权人同意,并对后期矿山开发及其他相关事宜可能发生的责任后果进行了承诺而确定;对照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有关条款规定及要求,确定金鸡岭矿区铜矿圈矿工业指标为:硫化矿石,地采,边界品位Cu0.20%;最低工业品位Cu0.4%;矿床平均品位Cu0.7%;最小可采厚度1m;夹石剔除厚度2m;伴生元素:Ag1g/t;Au0.1%;S1%;该指标符合新标准规范铜矿一般工业指标要求;原详查报告最小可采厚度为0.8m,其他指标与本次补充详查工业指标一致。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申报情况:金鸡岭矿区矿体均呈脉状、透镜状,中等倾斜(倾角45),厚度变化较大;勘查手段主要为槽探、穿脉及钻探,钻探工程多偏离勘探线,故采用垂直纵投影图地质块段法对30条矿体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原报告采用“压缩法”估算了Cu4、Cu5、Cu6、Cu13、Cu14、Cu15、Cu16、Cu17、Cu18及Cu20共10条矿体铜矿原生矿+氧化矿矿石量16484783t,Cu金属量67609t,均为表外(D级)储量。本次补充详查对30条矿体估算铜矿石资源储量(332)(333)15550761t,C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