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湖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1页
青龙湖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2页
青龙湖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3页
青龙湖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4页
青龙湖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龙湖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青龙湖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当代科旅规划建设研究中心2004.7青龙湖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目 录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目标一、规划背景二、规划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条件分析一、现状概况二、条件分析第三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休闲度假环境评价一、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二、度假环境分析与评价第四章 范围与发展目标一、规划范围与年限二、规划指导思想三、规划基本原则四、规划依据五、发展目标第五章 性质与规模一、旅游区性质二、游客量预测规模三、总体容量控制分析第六章 旅游市场分析与定位一、旅游市场现状分析二、青龙湖休闲旅游区空间竞争与协作关系分析三、客源市场定位四、客源市场预测第七章 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策划一、旅游发展条件分析二、规划的重点与难点三、旅游发展策略四. 旅游发展方向和重点第八章 旅游主题创意与产品开发一、主题创意与建设策划二、旅游产品开发第九章 旅游形象塑造与营销一、旅游形象塑造二、旅游营销规划第十章 空间结构分析与功能分区一、规划地域划分二、空间结构分析三、功能分区第十一章 规划布局一、规划区功能定位二、规划层次三、规划结构第十二章 旅游项目策划一、核心旅游项目二、重点旅游项目三、配套旅游项目四、相关项目第十三章 景观特征分析与度假环境营造一、景观旅游资源评价二、景观环境现状分析三、度假景观环境营造第十四章 旅游区主题、生态、文化要素设计一、休闲旅游区的特色二、主题、生态、文化设计第十五章 旅游交通规划与游线组织一、交通规划二、游线组织第十六章 保护培育规划一、青龙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议二、旅游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七章 旅游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用地规划一、旅游服务设施规划二、旅游基础设施规划第十八章 村镇居民点调整与环境整治规划一、村庄居民点现状概况与分析二、村镇居民点调整安置方案第十九章 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二、土地利用规划及用地平衡第二十章 分期发展与近期建设规划一、旅游区与旅游项目开发二、旅游产品开发三、旅游市场开发四、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第二十一章 投资环境评估及规划实施建议一、投资环境二、规划实施建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当代科旅规划建设研究中心2004.7第一章 规划背景与目标一、规划背景1. 抓住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调整的机遇,保障旅游发展的用地空间,奠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根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总体思路和3圈21区的空间布局结构,2003年完成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调整思路,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两轴即中轴路和长安街沿伸线;两带即东带(CBD和现代制造业产业带)和西带(生态和第三产业带)。已经启动,今年要完成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北京市旅游局决定在青龙湖地区规划以大型主题公园为龙头和核心的世界一流的休闲旅游区。2. 落实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总体思路和3圈21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北京市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国际旅游发展速度缓慢,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去年已落后于上海。大型主题公园有助于改变北京国际旅游过分依赖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局面,拓展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尤其是东亚太区域的发展中国家的游客,推动旅游市场的多元化。3. 奥运动力与北京旅游新引擎。改变北京旅游长期停留在中低端观光旅游产品的局面,提升旅游产品结构层次,发展高端的休闲度假旅游和会展旅游产品,构建北京旅游发展的新引擎。二、规划的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北京市城市发展定位和城市空间结构正面临重大调整,北京旅游的客源市场结构与市场对旅游产品的需求结构也正发生重大变化。根据国内外休闲旅游区的经验教训与发展趋势,针对本休闲旅游区现状实际,青龙湖休闲旅游区规划既要适应北京城市发展的变化,又要体现市旅游局落实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意图,按照国际上成功休闲度假区呈现的“三个基础条件”、“五个趋势特征”,通过创意思路策划与特色形成,在青龙湖地区规划建设一个具有鲜明形象特色和国际一流水准的休闲旅游区,为大型主题公园落户奠定良好的环境条件,并使其成为北京旅游的新品牌。本次规划的重点内容主要是:调整与协调四个层面的关系(北京市城市发展定位与空间结构变化对南城地区及青龙湖休闲旅游区的影响;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对青龙湖地区的定位与项目落实;青龙湖地区跨行政地域的房山、丰台两区之间的协调;休闲旅游区及其周边地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旅游区与镇、村居民点和其他类型用地间的关系);划定规划区范围和建设控制区范围;解决以法国“未来世界”等大型主题公园落户所需要的交通、环境与用地条件;旅游区内及周边地区村镇居民点与环境的整治;旅游区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及空间布局;旅游市场定位与旅游项目策划;特色和风貌的概念创意与品牌塑造;营造具有特殊体验与精神为之振奋的旅游环境。随着国家、北京市对旅游产业的重点扶持政策,本次规划既要顺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市场趋势,又要总体上衔接与落实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还要体现北京市政府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和工作重点,北京市核心客源市场行为导向,青龙湖休闲旅游区空间协作与关联区域的旅游发展走向以及具有鲜明特色和很高市场美誉度的旅游品牌和特色旅游产品。规划总体上应达到很高的科学性和创意性、很强的可操作性以及明显的综合效益性。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条件分析一、现状概况(一)社会特征1. 地理位置北京青龙湖休闲旅游区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与丰台区王佐镇之间,其用地界线东临王佐镇境内北京市六环快速路,南靠青龙湖镇豆各庄村、庙耳岗村、崇辛庄村、岗上村、马家沟村,西与青龙湖镇坨里村、石梯村、下水峪村、上万村接壤,北邻青龙湖镇晓幼营村,靠近京原铁路。距北京市中心区30km。2. 社会经济概况规划区所在的青龙湖镇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6.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823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5.7%:40.4%:43.9%。规划区所在的王佐镇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7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5%:50%:35%。3. 村落与人口区域范围包括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魏各庄村、沙锅村和怪村等三个行政村和房山区青龙湖镇晓幼营、崇辛庄、豆各庄、崇各庄、马家坟、小苑上、焦各庄、北四位、南四位、上万、西石府、常乐寺等二十个行政村,涉及11567户35551人,规划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93平方公里。4. 旅游发展规划区现状旅游业发展未形成系统,各旅游企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政府引导的力度不大。主要景点和项目有京辉高尔夫俱乐部、北京青龙湖公园(丰台)、青龙湖水上游乐园(房山)、青龙湖农业观光采摘园、北京拓展训练学校青龙湖训练基地、北京天湖国际会议酒店、锦绣山庄等。(二)地脉特征1. 地形地貌规划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西北为山地,西南、东北为缓坡丘陵,南部为起伏平原。土壤大部分为黄土、黄粘土、砂壤、砂砾土。2. 工程地质北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8度。规划区内大部分用地属于工程地质II类和III类地。适宜建设或经过处理后可以建设。3. 气候气象规划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风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冬季以北风和西北风为主,夏季多西南风。年平均气温为11.6,最热月七、八月份平均气温为26,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43.6,极端最低气温26,最大冻土深度为0.8米,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720mm。七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194mm,八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181mm。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635小时,零度以上积温为4367,平原无霜期204天,山区无霜期105天以上,气候条件适宜发展早熟作物和果品生产。4. 河流水库规划区范围内有刺猬河、大石河两条河流。刺猬河长6.4公里,现为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大石河为三级河流,发源于房山区百花山南麓,流经房山区108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243.4平方米,其中山区流域面积856.3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2.3亿立方米,是房山区主要的水资源。大石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72毫米。大石河除大气降水补给外,山区泉水也是补给来源。因无大型水利工程,大石河径流基本没有得到控制,平水年山区河流与泉水的可利用量约6000万立方米。山区地下水开采量约在1000万立方米左右,人均可用水资源量低,存在缺水问题。河北镇在佛子庄、黑龙潭一带筑坝截流,形成一座天然小水库,基本能保证大石河上游用水。中部的青龙湖水库总面积4.95平方公里。其水面最大可达6000亩,常年可利用水面面积4500亩,汇水面积102平方公里。水库设计最大库容2900万立方米,主坝高18.4米,长350米,水库为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水库下游有祟青东、中、西三条干渠。(三)文脉特征1. 文脉基础规划区原属河北地区,受冀北地方文化影响较大,其地方建筑、民俗、饮食等均可体现冀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但该地区与北京市接壤,且于1958年划入北京市行政管辖范围,京都文化在规划区范围内也有一定影响。1960年,崇青水库建成,对规划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一定改变。2. 物质文化宗教文化青龙湖地区原属河北省良乡县乡村地区,地方宗教信仰比较多元化,总体上以佛教、道教为主,也存在民间信仰,即俗神信仰。休闲娱乐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是在崇青水库建库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青龙湖地区发展旅游后接受并逐步发育的文化,历史并没多久,但因其优越的区位条件,现状发展较快,未来也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目前,青龙湖地区的休闲娱乐文化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水上休闲娱乐文化、依托地热资源的休闲娱乐文化、体育休闲娱乐文化、现代农业休闲娱乐文化、游乐园文化。建筑文化总体上可以把青龙湖地区的建筑类型分为三类:乡村的村庄民居。青龙湖地区的村庄民居具有华北,特别是河北地区乡村建筑的典型特点:多形成小型院落,主体建筑一般为卷棚硬山顶瓦房,灰瓦顶,青砖墙(较早的建筑)或红砖墙(较晚的建筑)。坡屋顶房屋亦有使用当地的片石覆顶;简易的房屋亦有当地生土混合其他材料形成混合灰土覆顶。庙宇建筑。青龙湖地区遗存的庙宇建筑较多,但遭到的破坏也比较严重,基本上仅残留部分建筑承重构件,以及一些碑、塔,殿内佛像与殿外围护部分已损坏无几。一些庙宇建筑都是近年修复的,只有常乐寺的天王殿、广智禅寺的观音宝殿、环秀禅寺的主殿,以及谷积山灵鹫禅寺、圆通寺的圆通殿为明代建筑,保存相对较好。特别是环秀禅寺内的浮雕石刻,如花卉、八宝图案、法轮、莲瓣、狮、象以及篆刻的梵文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明代建筑的精华。现代建筑。主要指青龙湖地区近年发展旅游业修建的天湖国际会议酒店、锦绣山庄、高尔夫会馆、专家公寓等。农耕文化近年来,在丰台区、房山区两个区农业发展的大势下,青龙湖地区农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年来发展的高科技农业,蔬菜大棚、无土栽培、机械播种-套耕套种、卷盘式灌溉技术广泛推广。瓜果种植业逐渐成为地区农业的特色支柱,主要品种有苹果、桃、葡萄、西瓜等。依托果园、蔬菜大棚,农业观光项目逐渐升温,农业与旅游业良好结合的态势逐渐呈现出来。产业文化近年来,青龙湖地区的产业发展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发展趋势:旅游、商贸、服务、房地产等产业开始起步;第一产业向都市型产业转化,向现代化、高科技转变,并逐渐和旅游业协调发展;工矿企业逐步叫停,第二产业向轻污染、无污染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变。饮食文化青龙湖地区的饮食文化主要依托自然和产业特点,以水产品、绿色瓜果蔬菜等为主,地方的饮食文化也体现了北京、河北地区的饮食文化特点。3. 非物质文化民俗文化青龙湖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华北和冀北地方特色。民间花会、评剧、河北梆子是该地区流传广泛的民俗活动。二、条件分析(一)旅游地位分析1. 房山和丰台区的旅游产业地位房山是旅游大区,境内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等级较高。例如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西周燕都遗址、云居寺、石花洞、十渡、上方山等。根据北京市房山区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3年末,全区共有旅游星级饭店25家,旅游定点餐馆11家,全区旅游机构已发展到了156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全区累计发展民俗旅游专业村33个,民俗旅游接待户4190户,农业观光园40个。全区累计创建国家级旅游区12家,其中:4A级旅游区2家、3A级旅游区2家、2A级旅游区5家、A级旅游区3家。2003年,全区共接待游客550.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8%和16.2%。旅游业在房山“十五”期间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计划期间将成为支柱产业。房山区的旅游带动战略将促进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丰台区。根据丰台区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丰台区全区有公园20个,2003年旅游业受“非典”影响,收入下降。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62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比上年下降30.6%。丰台区在“十五”期间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其中青龙湖旅游区的建设为丰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青龙湖休闲旅游区将成为房山区和丰台区旅游产业中新的增长点,也将对两区旅游形象与旅游产业认知的更新重塑发挥重要作用。2. 青龙湖休闲旅游区在北京旅游地域系统中的地位根据北京市统计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统计,2003年北京市旅游业受“非典”疫情影响,上半年旅游业遭受重创,下半年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全年接待海外游客为185.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0.4%。旅游外汇收入19.0亿美元,下降38.9%。接待国内旅游者8737.0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4.0%;旅游收入706亿元,比上年减少23.9%。年末,全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659家,其中星级饭店614家,客房数达到10.9万间,比上年末增加0.6万间。客房出租率恢复到51.7%,比上年末下降10.3个百分点。北京旅游三大方向为:(1)传统的北京文化旅游:古都北京之旅;(2)北京民俗文化旅游:北京胡同游;(3)以奥运为契机的现代北京时尚新旅游项目。其它方向包括郊区旅游的延伸和非物质文化旅游的深入。青龙湖休闲旅游区将成为现代北京时尚旅游的新项目,代表北京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休闲旅游将成为北京旅游发展的新动力。(二)基本条件分析1. 主题性西方现代游乐企业的进驻发展,本地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保留弘扬,构成了本旅游区的特色,也赋予了本旅游区的主题“西方现代之乐,中国传统之乐”。2. 休闲性所谓休闲,是指对闲暇时间的消磨,而闲暇时间消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游玩,可以逛街,可以观光游览,也可以度假,还可以出席各种其他活动。本旅游区紧邻京津大市场,休闲旅游项目发展的市场基础较好,未来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可以引领京津旅游时尚,增加旅游区的重游率。3. 生态性本旅游区的生态包括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自然生态系统是指区域内山体、水体、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文化生态系统则是指区域内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本旅游区现状生态一般,但改造的潜质较好,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营造文化生态环境。4. 景观性通过对整个旅游区的绿化、园林化设计,以及建筑、小品等的布局与设计,营造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使旅游区成为具有良好的游赏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场所。5. 康益性通过选择性的园林绿化,休闲性的设施,以及健身娱乐场所的设计和建筑设施的生态化,为旅游者在心理、身体上创造一种健康有益的休闲旅游环境。6. 舒适性通过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的营造以及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旅游环境。7. 安全性安全是旅游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旅游区通过对安全系统的建设及快速救援系统形成安全的旅游环境。(三)旅游区发展条件分析1. 旅游发展限制区域 历史文化保护区晓幼营、西石府、大富庄所围区域。此处文物古迹较集中,旅游开发不能与文物保护相矛盾,需要限制建设规模与强度。 生态保育区北部、西部山地丘陵地区,及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此处为生态环境敏感地区,需要限制旅游开发的规模和强度。 灾害易发区青龙湖水库南部、东南部两道水坝的下游地区。不适合布置旅游项目。 村镇居住区豆各庄、晓幼营、常乐寺等几个村庄从位置、规模、人口、建筑、环境方面留存意义较大。可保留村镇景观,不作为旅游用地。 城镇发展区规划区东部,依托六环路,为城镇发展区,不作为旅游用地。2. 旅游发展区域根据以上分析,可得规划区内的旅游发展区域主要集中于青龙湖西北区域,可以水面为界,划分为东、西两片区域。旅游区的空间结构、布局应考虑此区域范围。第三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休闲度假环境评价一、旅游资源调查、分析与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交通道路的改善,青龙湖旅游区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可大力发展以休闲旅游为主体的多元化旅游。1. 旅游资源类型调查通过对青龙湖相关文献资料整理提取、重要旅游资源的实地考察以及与当地各部门座谈调查等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共提取青龙湖旅游资源单体39个。分类见表3-1。表31 青龙湖旅游资源类型及单体统计主类名称亚类名称基本类型名称旅游资源单体名称A地文景观(2)AA综合自然旅游地(2)AAA山丘型旅游地(2)小峰顶、大峰顶B水域风光(3)BA河段(2)BAA观光游憩河段(2)大石河、刺猬河BB天然湖泊与池沼(1)BBB沼泽与湿地(1)青龙湖湿地C生物景观(5)CA树木(5)CAA林地(1)青龙湖观光果园CAC独树(4)岗上村古国槐两株、坨里村古龙爪椿、常乐寺村古侧柏E遗址遗迹(7)EB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7)EBC废弃寺庙(5)广智禅寺、焦各庄村娘娘庙、坨里村关帝庙、上万村关帝庙、石梯村关帝庙EBD废弃生产地(2)小峰顶砂石开采场废弃地、大峰顶砂石开采场F建筑与设施(22)FA综合人文旅游地(10)FAA教学科研实验场所(3)北京拓展训练学校青龙湖基础、中国少年军校总校基地红军城、北京国际管理培训中心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4)京辉乡村俱乐部、天湖国际会议酒店、锦秀山庄、青龙湖公园FAC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2)环秀禅寺、常乐寺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1)青龙湖农业观光采摘园FC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5)FCB塔形建筑物(2)姚广孝墓塔、豆各庄塔FCK建筑小品(3)明议会诸公寿域坊、翟宜人之节孝坊、青龙出水雕塑FE归葬地(6)FEA陵寝陵园(2)清惠亲王陵、清克勤诚郡王陵FEB墓(群)(4)明司礼监太监王安墓、清孙国玺墓、石梯王爷墓、上万村清墓FG水工建筑(1)FGA水库观光游憩区段(1)青龙湖水库主类5亚类9基本类型16旅游资源单体数:39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旅游资源单体数。2. 旅游资源量值评价(1)旅游资源分布类型较丰富根据表3-2,青龙湖旅游资源类型与全国比较,除天象与气候景观主类及发展弹性极大的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主类外,其它五大主类均有单体,说明青龙湖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表32 青龙湖旅游资源单体所属类型占全国的比例主类亚类基本类型全国831155青龙湖5916比例(%)62.5029.0310.32(2)青龙湖各主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分布极为不均,见表3-3。表33 青龙湖不同主类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构成主类各主类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占全部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地文景观25.13水域风光37.69生物景观512.82遗址遗迹717.95建筑与设施2256.41合计39100.00从表3-3可知,青龙湖旅游资源单体主要集中在建筑与设施主类内,共有22个单体,占青龙湖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余四大类最多的7个、最少的2个,差异性不大。(3)按亚类分的旅游资源单体分布相对集中旅游资源单体在亚类中分布较丰富,见表3-4。表34 青龙湖旅游资源单体亚类分布主类亚类各亚类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占全部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地文景观综合自然旅游地25.13水域风光河段25.13天然湖泊与池沼12.56生物景观树木512.82遗址遗迹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717.95建筑与设施综合人文旅游地1025.64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512.82归葬地615.38水工建筑12.56合计39100.00从表3-4可知9种亚类中综合人文旅游地亚类占了全部旅游资源单体的四分之一;树木、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归葬地这四个亚类旅游资源单体数为5至7个,共计23个,占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58.97%;其余四个亚类分别为1或2个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较少。(4)按基本类型统计的单体数量分布相对均匀。见表3-5。表35 青龙湖旅游资源单体基本类型分布特征单体数量基本类型(类型数目)单体合计1处沼泽与湿地、林地、建设工程与生产地、水库观光游憩区段42处山丘型旅游地、观光游憩河段、废弃生产地、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塔形建筑物、陵寝陵园123(含)5处独树、废弃寺庙、教学科研实验场所、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建筑小品、墓(群)23(5)旅游资源以人文类为主,见表3-6。表36 青龙湖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比较(按基本类型)区域自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人文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比值类型数单体数类型数单体数类型比单体比全国71841:1.18或0.85-青龙湖51011291:2.2或0.451:2.9或0.34如表3-6所示,青龙湖旅游资源基本类型自然类与人文类的比值为0.45,低于全国0.85的比值。从单体数量比,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人文类是自然类的近三倍。3. 旅游资源品质评价现状通过对39个旅游资源单体按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赋分标准评价,结果为:一级旅游资源单体22个,占总数的56.41%;二级11个,占总数的28.21%;三级5个,占总数的12.82%;四级1个,占总数的6.02%。按普通级(一级、二级)和优良级(五级、四级、三级)划分,则青龙湖休闲旅游区内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33个,占总数的84.61%,优良级6个,占总数的15.38%,见表3-7。表37 青龙湖旅游资源单体评价表等级旅游资源单体(单体数目)优良级四级青龙湖水库三级京辉乡村俱乐部、天湖国际会议酒店、锦秀山庄、青龙湖公园、姚广孝墓塔普通级二级大石河、刺猬河、青龙湖湿地、青龙湖观光果园、广智禅寺、北京拓展训练学校青龙湖基础、中国少年军校总校基地红军城、北京国际管理培训中心、常乐寺、青龙湖农业观光采摘园、青龙出水雕塑一级小峰顶、大峰顶、岗上村古国槐两株、坨里村古龙爪椿、常乐寺村古侧柏、焦各庄村娘娘庙、坨里村关帝庙、豆各庄塔、上万村关帝庙、石梯村关帝庙、环秀禅寺、小峰顶砂石开采场废弃地、大峰顶砂石开采场、明议会诸公寿域坊、翟宜人之节孝坊、清惠亲王陵、清克勤诚郡王陵、明司礼监太监王安墓、清孙国玺墓、石梯王爷墓、上万村清墓4. 青龙湖旅游资源基本特征(1)青龙湖旅游资源在主类上分布较齐全,但按单体数统计,以人文类为主。(2)青龙湖旅游资源的数量较多、质量一般。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只有6个,6个优良级旅游资源都分布在建筑与设施主类中,且均属于人文旅游资源。(3)自然旅游资源欠佳,但区位优势突出。虽然青龙湖水库目前缺水,但青龙湖离京城近,对于处在缺水区域的青龙湖而言,有这一水域实属难觅,故有“北京西南明珠”和“北京西南小海滨”之美誉。5. 青龙湖旅游资源现状的存在问题(1)自然旅游资源破坏严重青龙湖旅游资源依托的环境本底脆弱,仅有的山体小峰顶、大峰顶植被差,加之过去大量开采矿石造成的山体破坏;由于人工开采地下水过度及天气干旱等因素,大石河、刺猬河现状严重缺水,对水库补给不足。(2)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保护不足因资金缺乏等原因,青龙湖休闲旅游区内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绝大多数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破坏特别严重。如上万村关帝庙仅剩一座非常破旧的空壳,里面什么也没有;始建于唐代的豆各庄塔,周边环境极为恶劣,塔基有一面土层已经崩塌,塔体也严重风化,如不及时加以保护,不久的将来,豆各庄塔就可能倒塌,不复存在。(3)旅游资源开发特色不明显、开发程度浅青龙湖休闲旅游区内的资源开发缺乏特色。如青龙湖公园,游泳池建设过于生硬,与当地自然环境极不协调,不能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青龙湖农业观光采摘园、青龙湖公园等果园开展的游人采摘活动,仅仅处于初开发阶段。(4)过分依赖资源的旅游开发模式青龙湖旅游发展较为缓慢,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旅游开发主要是依赖固有的资源环境,如青龙湖水库水面的利用,对整个青龙湖旅游环境保护和营造都比较忽视。二、度假环境分析与评价1. 区域环境现状(1)自然环境 地形和土壤青龙湖休闲旅游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西北为山地,西南、东北为缓坡丘陵,南部为起伏平原。土壤大部分为黄土、黄粘土、砂壤、砂砾土。 水热资源青龙湖休闲旅游区属河西平原区。平均地下综合补给量为0.155亿立方米,低丘和岗地由白垩系、第三系贫水岩层组成,平地洼地由厚10米20米的第四系坡积、洪积物组成,上部多为黄土状沉积物,下部为沙层或砂卵砾石层,含水层厚度3米10米。青龙湖境内有大石河、刺猬河,中部有青龙湖水库,水库下游有祟青东、中、西三条干渠。大石河长约7.8公里,最大洪峰流量1860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400立方米/秒。刺猬河为支流,境内长6.4公里,以上两条河流现已达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青龙湖水库流域面积为102平方公里。青龙湖附近王佐镇地热资源丰富。 植物资源青龙湖休闲旅游区内以林地、农业用地等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乔木以山杨林、桷栋林、杂木林为主,灌丛为荆条、酸枣、黄背草群落,人工栽植的多为油松、侧柏、火炬松,果树以苹果、柿、桃、核桃、杏等为主;平原地区主要是种植业。 气候气象青龙湖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风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冬季以北风和西北风为主,夏季多西南风,全年大风天气(风力为8级以上)多集中在冬春季,且持续时间长。热资源丰富,平原无霜期204天,山区无霜期105天以上。 环境灾害情况青龙湖旅游区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水灾、风灾、雹灾、霜冻、寒流、低温冷害和冻害、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虫灾、微生物灾害等生物灾害;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等地质构造灾害。青龙湖采石场较多,由于过去开采砂石较多,造成山体的严重破坏,岩体创面大量裸露。(2)人文社会环境 区位交通条件青龙湖地处华北地区高速公路网络中的重要位置,京石高速公路、京周公路、京良公路、京原公路等成为青龙湖沟通北京城区与周边省市的便捷通道。境内对外交通主要有王三路、良坨路、同东路、祟吕路、果北路。两条过境铁路长度22.35千米,分别是京原线和良陈线。 土地利用青龙湖旅游区内绝大多数土地都已开发利用,主要是农林种植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域、农民建设用地、工矿企业用地、特殊用地、公园绿地及少量未开发用地,未开发用地中有山体、荒地、废弃地等。由于过去开采砂石较多,造成山体的严重破坏。 村落与人口青龙湖旅游区主要村落有王佐镇的魏各庄村、沙锅村和怪村三个行政村与青龙湖镇晓幼营、崇辛庄、豆各庄、崇各庄、马家坟、小苑上、焦各庄、北四位、南四位、上万、西石府、常乐寺等二十个行政村,涉及11567户35551人,绝大部分为农业人口,其中耕地面积14.93平方公里。 产业结构青龙湖旅游区居民目前依靠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工业企业很少,第三产业极不发达,城市化水平极低。2. 度假旅游环境评价(1)量值评价根据青龙湖旅游区相关旅游环境资料,缺失数据按该因子分数权重中间值计,对每项评价因子进行专家打分,得出如下结果,见表38。表38 青龙湖旅游区旅游环境评价表主因子次因子三级因子单位数量或说明得分旅游资源(76.5)资源级别(70)优良级处650普通级处3320资源质量(2.5)国际级/5A级处0国家级/4A级处0省市级/3A级处11.5区县级/2A级以下处21资源类型(4)基本类型个164自然环境(67)生物环境(23)城市绿化(18)绿化率(%)18植物(1)种1动物(4)种4气候环境(15)15水资源(29)降水(8)8地表水(18)18地下水(3)3设施环境(201)交通(25)可进入性(9)9内部交通(8)8旅游交通工具(8)8食宿(24)特色餐饮(12)12宾馆(12)12通讯(10)信号畅通(5)5公共电话(5)5娱乐设施(45)45购物(15)15公共厕所(25)25安全设施 (25)25标示设施(15)15公共休息设施(18)18社会环境(201)受教育程度(25)25旅游政策(28)28治安状况(18)18区域整体环境(13)13居民好客度(28)28旅游服务(25)25管理机构(13)13从事农业人口(13)%13农业人口比例(38)%38经济环境(65)年人均GDP(14)元14年人均收入(6)元59666土地开发强度(45)45环境安全(93)环境污染(67)空气指数(20)20大气污染(15)15水质量(20)20噪声(15)15固体废弃物(-3)无害化处理程度和卫生程度-3灾害(26)自然灾害(10)次近三年情况10污染事故(-4)次上一年情况 -4旅游事故(10)次上一年情况 10根据上表赋分计算,青龙湖旅游区旅游环境评价分值为703.5分,属旅游环境第二级。2.3.3旅游环境评价分析根据表38的评价结果,分别计算各次因子和主因子在旅游环境评价中赋值比重,从而可以说明青龙湖旅游区旅游环境的优势和劣势。表39 青龙湖旅游区次因子旅游环境评价比重表次因子因子权重值评价值评价值占权重值比(%)资源级别7070100.0资源质量402.56.3资源类型20420.0生物环境552341.8气候环境301550.0水资源452964.4交通402562.5食宿302480.0通讯151066.7娱乐设施504590.0购物301550.0公共厕所302583.3安全设施 302583.3标示设施201575.0公共休息设施201890.0受教育程度302583.3旅游政策302893.3治安状况201890.0区域整体环境201365.0居民好客度302893.3旅游服务302583.3管理机构151386.7从事农业人口151386.7农业人口比例403895.0年人均GDP151493.3年人均收入10660.0土地开发强度504590.0环境污染1506744.7灾害302686.7合计1000703.570.4根据表39青龙湖旅游区总体旅游环境评价值占总权重值的70.4%,资源级别、农业人口比例、旅游政策、年人均GDP、娱乐设施、居民好客度、公共休息设施、治安状况、土地开发强度等几项评价值占总权重值的比重均在90%以上,是青龙湖旅游区旅游环境的优势所在;管理机构、从事农业人口、灾害、公共厕所、安全设施 、受教育程度、旅游服务、食宿、标示设施等几项评价值占总权重值大于70.4%,处于一般水平;通讯、区域整体环境、水资源、交通、年人均收入、气候环境、购物、环境污染、生物环境、资源类型、资源质量等几项评价值占权重值比重低于70.4%,说明这几项是青龙湖旅游区旅游环境的弱项,需要加强对这几项的提升,以最终优化青龙湖旅游区旅游环境。表310 青龙湖旅游区主因子旅游环境评价比重表主因子因子权重值评价值评价值占权重值比(%)旅游资源13076.558.8自然环境1306751.5设施环境26520175.8社会环境22020191.4经济环境756586.7环境安全1809351.7总值1000703.570.4从表310可以出,青龙湖旅游区在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设施环境等方面比较好,加以保持和提升;旅游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环境安全和旅游资源这三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和提高。(2)定性评价 青龙湖度假旅游环境优势区位条件较好,交通便捷青龙湖距北京市区仅30公里,北京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旅游市场,还可从北京市分流一部分国内游客和海外游客,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过青龙湖旅游区,青龙湖旅游区内道路网络密布,可进入性好,游览方便,交通便捷。且规划区北与门头沟戒台寺一山相隔,西距房山石花洞、银狐洞不足20公里,东南与良乡相接,区位条件较好。地形地势多样,有利于旅游开发青龙湖旅游区5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平原、山地、丘陵、湖泊、河流,青龙湖水库位于旅游区中心,丰富多样的地貌结构,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虽说青龙湖目前水量不尽人意,但对严重缺水的北京市来说,有距北京城区如此近的青龙湖水库实属难得。且区域北面的山地属燕山山脉,连绵起伏,是北京市近郊开展休闲旅游的绝佳胜地。资源处于初级利用阶段,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尽管青龙湖大部分土地已开发利用,但其利用是最原始的开发方式,整合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社会人文环境较好,地方对旅游业的发展培育较重视规划区所在的丰台区王佐镇和房山区青龙湖镇政府发展旅游的意识较强,尤其是近年来对景观环境、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有一定投入,为地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一定基础。青龙湖农业人口多,民居建筑一般,进行旅游开发时农民移民成本相对较低;青龙湖旅游区农民受教育程度较高,为发展旅游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贮备。 青龙湖度假旅游环境劣势水资源有待改善,自然环境需要改善青龙湖由于连年干旱少雨及其它因素,其现存贮水量极少,大石河现已接近干涸,水资源严重缺乏。青龙湖旅游区内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贫瘠,植被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植被状况极不理想,主要是旱生灌丛植被,森林覆盖率低;同时,过去由于大量开采砂石,人为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导致水土流失。青龙湖处于北京三个风口地区之一,受内蒙古地区吹来的风沙较大,沙尘较重。自然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青龙湖社会经济发展。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居民生活垃圾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逐年增加。如常乐寺村生活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遍地都是,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由于垃圾未作无害化处理,又没有分类,到处堆积,污染着当地的水、空气和土壤,对人、畜健康构成很大威胁。青龙湖由于砂石的大量开采,露天堆放,加之植被破坏,地表土裸露且堆积物松散,形成大范围的面状污染;同时,简易的卡车运输,使砂石粉尘沿交通线路四处飞扬,形成严重污染和环境破坏。空气和水质的严重污染已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青龙湖境内大石河和刺猬河流域面积广,受影响因素多,水污染严重,根据北京市房山区“十五”时期环境保护规划可知,特别是刺猬河自1996年以来已受到严重污染。调整社会经济布局,合理利用资源青龙湖由于对土地问题认识不足和缺乏长期用地规划,疏于管理,土地利用分散、规模小、档次低,布局极不合理,土地利用指标高,土地利用率低。有些村取土制砖、采砂、采石,破坏土地;有些耕地由于修房、修路切断了灌溉渠道等原因而撂荒,成了荒地,如怪村荒地达127多亩。青龙湖居住的人口绝大部分是农民,主要依靠农业中的种植养殖业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企业很少,第三产业极不发达,城市化水平极低。如现有的果树,主要依靠其产量来谋求经济收入,却并不能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第四章 范围与发展目标一、规划范围与年限1. 划定范围与面积本次规划范围为东起规划中的六环路,西至北上万村,坨里一线。南至小苑村,北至京原铁路的地块,整个规划用地基本呈不规则的多边形,总占地面积约为60.7平方公里。其中丰台区王佐镇部分占地面积约为25.3km,房山区青龙湖镇部分占地面积约为35.4km。2. 规划年限规划年限为近、中、远三期。近期为2004年2008年;中期为2009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规划将对远景进行战略性描述。二、规划指导思想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休闲娱乐文化,融合于自然山水环境,满足于现代“休闲娱乐”、“商务会议”的旅游功能需求,营造与市场需求相切合的高档次、高品位、高效益的精品旅游项目,以此为契机和龙头,带动整个青龙湖休闲旅游区成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同存的浓郁特色和鲜明旅游形象的国家级精品特色旅游区。三、规划基本原则1.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与国际接轨的原则2. 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原则3. 可实施性及示范性的原则4. 有效保护环境与资源,强化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5. 弹性原则四、规划依据1. 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管理办法2.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3. 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4. 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5. 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7.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0. 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1. 北京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1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统一技术措施13. 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200314. 房山区/丰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5. 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16. 其他相关规范与技术方法五、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1)世界一流的主题型休闲旅游区。(2)新北京旅游的新引擎和形象区。(3)奥运旅游的重点项目区。(二)旅游区(点)等级目标国家级休闲旅游区:青龙湖休闲旅游区国家5A级特品景区:主题公园(三)产业目标在规划近期末,培育旅游业成为青龙湖地区的支柱产业,2015年为重点支柱产业,2020年培育成为第一支柱产业。(四)阶段目标1. 近期目标(20042008)北京旅游的新热点区域,北京及奥运旅游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旅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