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doc_第1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doc_第2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doc_第3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doc_第4页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本病经空气传播,儿童发病略高于成人。 流脑流行病学特点 带菌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患者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10天具有传染性。由于典型病例易被发现而且数量少,故可作为传染源,但患者远不如带菌者重要,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达50%以上,带菌者多为短期或间歇带菌,慢性长期带菌仅为少数。病原菌能过咳嗽、喷嚏等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同睡、喂乳、接吻等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人群普遍易感,15岁以下多见,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现次患病者罕见。本病冬春季多见,3-4月份为发病高峰。(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资料 询问有无与流脑者密切接触史,近期是否接种过流脑疫苗,既往是否有过流脑。同时注意患者的发病季节和发病年龄。 2、身心状况 (1)症状评估。注意询问早期是否有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情况,重点评估随后出现的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流脑的临床表现 1、普通型 临床上最多见,占90%,病程经分四期,即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但临床难以截然分开。少数患者可以低热、咽痛、鼻塞、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而起病,多数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升至39-40,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燥不安、精神委靡等症状,重者昏迷、抽搐。体检可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症阳性。 2 、爆发型 此型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病热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在24小时内危及生命。除上述普通型症状体征外,全身皮肤黏膜出出广泛的瘀点、瘀斑,可迅速融合成片并伴中央坏死,早期有循环衰竭表现;或同时出现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反复惊厥,可发生脑疝、呼吸衰竭,病理反射阳性。 (2)护理体检。注意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症情况,是否有锥体束症、休克体征等。检查婴幼儿时注意前囟是否隆起。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变化。 (3)心理社会状况。本病起病急,病情重,短期内变化迅速,常使患者或家属感到恐惧焦虑;败血症和休克使患者迅速出现精神委靡。评估时注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流行及预防等方面的认识情况。 3辅助检查资料 注意收集: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是否明显增加,一般在20X109L左右,中性粒细胞占0.80.9。是否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外观混浊或脓样,白细胞常数大于1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而糖和氯化物含量明显减少血液或脑脊液检测能否查到脑膜炎球菌。血清或脑脊掖中的细菌抗原及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是否呈阳性。(二)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1、体温过高 与脑膜炎球菌感染导致败血症有关。 2有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皮肤受压有关。 3组织灌注量改变 与内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 颅内高压、脑疝。(三)护理目标 (1)体温维持于正常范围 (2)皮肤无破溃,瘀点、瘀斑消失。 (3)血压稳定、组织灌注量正常。 (4)意识清楚,头痛、呕吐减轻或消失,无潜在并发症发生。 (5)知道流脑的相关知识,心理健康。(四)护理措施 (1)按呼吸道隔离,隔离患者至体温正常后3天,病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流通,定期紫外线消毒。嘱患者卧床休息,注意保暖。 (2)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症状及治疗方法,给予心理支持,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3)给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协助进餐。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则静脉补充。昏迷者给鼻饲。 (4)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如给予冷敷头部及大动脉,32-36温水擦浴;体温过高,头痛重者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剂;高热反复惊厥者遵医嘱给亚冬眠疗法。 (5)观察和评估瘀点、瘀斑的部位、大小及消长情况,加强皮肤护理。应保持床铺清洁平整,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随时清理。保护瘀点、瘀斑,避免使其受压或摩擦,必要时可垫以气垫或空心圈。瘀点、瘀斑知吸收过程中常有痒感,应剪短患者的指甲、避免抓破皮肤。瘀斑破溃后,先以氯化钠水溶液洗净局部,继之用红外线灯隔适当距离进行烧烤,局部可涂抗生素软膏,完毕后局部敷以消毒纱布。患者所用尿布及内衣裤换扣宜煮沸消毒再用。 (6)遵医嘱使用有效抗生素,注意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如使用磺胺类药治疗,应按医嘱同时给予等量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鼓励患者多饮水,使成人每日尿量保持在1200ml以上,注意有无过敏、是否血尿或尿中出现磺胺结晶,定期复查尿常规,以防出现肾损害。如使用青霉素治疗,应注意用药剂量、给药次数、间隔时间及过敏反应。如使用氯霉素治疗,应密切注意对骨骼的抑制作用。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观察血压、脉搏、皮肤温度,如发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发绀、皮肤呈花斑状、血压下降,或瘀点、瘀斑迅速融合成片,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休克患者进行护理。如出血情况严重,血小板减少,疑有DIC者,应备好肝素和鱼精蛋白,及时按医嘱进行抗凝治疗。肝素静脉滴注时应注意滴速缓慢,并且不能和其他药物混合。必要时按医嘱输注鲜血、血浆和凝血酶原复合物以补充消耗的凝血因子。发现意识障碍加重,有抽搐先兆,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球固定,瞳孔缩小或散大,或忽大忽小等颅内高压症状或脑疝征象;呼吸快慢深浅不均,呈双吸气、叹息样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应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应用脱水剂和呼吸兴奋剂。若患者呼吸停止,应配合医生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施行机械通气。 案例3-5 患儿,男性,9岁,因发热、头痛2天,伴频繁呕吐1天,于2005年3月10日入院。体检:T39,P120次/分,R/30次/分,BP 90/60mmHg,神志清,精神差,右下肢及臀部有散在瘀点、瘀斑,劲项强直,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平软,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实验室检查:血WBC25109/L; 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0.89109/L,多核细胞0.94,单核细胞0.06,蛋白质0.72g/L,糖类1.4mmol/L,氯化物92mmol/L。请判断: (1)根据以上病情你考虑患儿患了哪种疾病? (2)写出此病的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8)预防和健康教育 1)开展有关预防流脑的宣传教育,如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流行季节外出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对6个月至15岁的易感人群应用脑膜炎球菌多糖体菌苗进行预防接种。2)流行期间应着重宜讲流脑的主要临床、预后等,提醒社区群众在冬春季节发现小儿有感冒症状,尤其是高热、头痛、呕吐、劲项强直、皮肤瘀点等,应及时就诊;患者应住院,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3天或不少于发病后7天;密切接触者可用磺胺嘧啶(SD)预防用药。在流脑流行时,凡有发热伴头痛,精神委靡,急性咽炎,皮肤、口腔黏膜出血等四项中两项者,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3)少数留用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者,应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进行切实可行的功能锻炼和按摩等,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五)护理评价 (1)患者体温是否正常。 (2)皮肤有无破溃,感染情况。 (3)组织灌注量有无改变或是否恢复 (4)患者是否了解本病的相关认识,是否心理健康。 (5)有无潜在并发症发生。 流脑的预后使用磺胺药、青霉素G等抗生素药物以来,病死率降至5%-15%,甚至低于5%,以下因素与预后有关:暴发型患者的病程凶险,预后较差。年龄以2岁以下及高龄的患者预后较差。在流行高峰时发病的预后差,末期较佳。有反复惊厥。持续昏迷者预后差。治疗较晚或治疗不彻底者预后不良,并且易用有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小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冬春季常见。临床上以普通型多见,主要表现为高热、头痛,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症。婴、幼儿偶可出现暴发型。临床治疗以抗菌和对症处理为主。临床护理问题主要是体温过高、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组织灌注量改变及颅内高压、脑疝等潜在并发症。护理措施应以加强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是否有潜在并发症,正确指导预防及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为重点。疟疾患者的护理(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资料 评估时注意询问是否到过或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当地蚊虫密度,近年有无疟疾发作吏以及有无近期输血史。注意疟疾发病以夏秋季较多,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常年都有可发病。 2、身心状况 (1)症状评估。评估时注意找出疟疾病发作的周期性和间歇性特征人,即发热前有无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的畏寒或寒战,发热是否定时出现或有一定规律性,是否大汗后体温骤降至正常,症状消失。通常疟疾经若干次发作后,临床症状渐次减轻,有自愈趋势。 (2)护理体检。注意测量体温,观察溶血性贫血的表现(一般贫血的程度与发作次数成正比),观察是否有脾大、肝大等体症。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时注意处在疟疾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状况,疟疾初发作时,因为起病争骤,患者常感紧张;寒战、高热时,患者精神委靡;凶险发作时,患者恐惧;反复发作时常有焦虑的表现等。 3、辅助检查资料 收集: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单核细胞相对增多。血及骨骼穿刺涂片染色查到疟原虫。B超可查及肝脾肿大。(二)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疟原虫感染、大量致热源释放入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发热、出汗、贫血有关。 3、潜在并发症 脑水肿、脑疝、黑尿热。黑尿热 黑尿热为疟疾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表现为寒战、高热、腰痛、尿量减少并出现酱油色尿,贫血、黄疸,严重者发生急性肾衰竭。其发生可能由于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或其他红细胞酶缺乏;抗疟药;疟原虫释放出的毒素;人体过敏反应。(三)护理目标 (1)体温下降至正常。 (2)活动无耐力等症状减轻。 (3)无并发症发生或并发症症状减轻。 (4)患者无紧张焦虑情绪。(四)护理措施 (1)病室内要有灭蚊、防蚊措施,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发作期卧床休息,间歇时也应注意休息,减少机体能量消耗;给予高热量、高蛋、高维生素和富含铁质的食物,补充消耗,纠正贫血,发作期间进流质、半流质饮食,间歇期可进普通饮食,鼓励患者多馀水,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 (2)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发冷时注意保暖,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出汗后温水擦浴,擦洗后避免受凉。 (3)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疟药物,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处理。(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脑肿、脑疝及黑尿热。如有惊厥、昏迷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惊厥、昏迷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惊厥、昏迷常规护理;发生脑水肿、脑疝、遵医应用脱水剂;发生黑尿热时,立即停用奎宁、伯氨喹、阿司匹林等可能发溶血反应的药物,保证每日液体量3000-4000ml,每日尿量不少于1000ml,遵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5%碳酸氢钠溶液等药物,以减轻溶血和肾功能损害,贫血严重者,可少量多次输血;准确记录出入液量,发生少尿或无尿等急性肾衰竭进,按急性肾衰竭处理。 (5)预防和健康教育:积极宣传预防疟疾的有关知识,及时发现并彻底治疗患者及带虫者,以控制传染源;消灭蚊虫是预防疟疾的重要途径;采用防蚊措施,流行地区预防用药来保护易感人群。嘱咐患者治疗后定时随访,有反复发作时,应速到医院复查;对1-2年内疟疾发作史及血中查到疟原虫者,在流行季节前1个月,进行抗复发治疗。以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直至2年内无复发为止。(五)护理评价 (1)体温是否正常。 (2)症状是否减轻或消失。 (3)有无并发症发生。 (4)患者是否心理健康。小结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以大汗而缓解。护理疟疾患者时,首先要正确评估,常见的护理问题有体温过高,活动无耐力等,同进要密切观察并发症,一时发生脑水肿、脑疝、黑尿热,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正确的护理措施,以缓解症状,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坚持用药,以求彻底治愈。同时还要做好社区健康教育。血吸虫病患者的护理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而引起的疾病。急性期表现为发热、肝大、腹泻或痢疾样大便,血中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有腹泻与肝脾大;晚期以门静脉高压、巨脾和腹水为主要表现。(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资料 评估时注意询问当地是否有类似患者,询问有无在流行地区、好发季节与尾蚴污染的疫水接触史。注意询问患者的职业,因为本病多见于农民、渔民。 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患者和病牛是主要传染源,其它家畜或野生哺乳动物被感染后亦可成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皮肤与含尾蚴的疫水接触而感染。在传播途径的各个环节中,含有血吸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群众接触疫水,是三个重要的环节。在多数流行区,年龄感染率通常在11-20岁升至高峰,以后下降。 血吸虫病分日本血吸虫病、埃及血吸虫病和曼氏血吸虫病,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近年来全国新发现疫区范围不断扩大,据统计,已有28个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阴断标准的县(市、区)疫情出现了明显回升。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2、身心状况 (1)症状评估。注意询问有无发热、皮疹、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急性期症状;有无腹痛、腹泻伴消瘦、乏力、腹胀、甚至便血、呕血等慢性期表现。 (2)护理体检。观察是否有体温升高、荨麻疹;有无消瘦、营养不良;是否有肝肿大及压痛、脾大及肿大程度、腹水、腹壁静脉曲张。下肢浮肿等。 (3)心理社会状况。评估进了解患者对该病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估计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因劳动力减退及对预后缺乏了解而感到焦虑的程度,注意患者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而产生的恐惧。 3、辅助检查资料 重点注意收集:血象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10-20)109/L,嗜酸粒细胞可达0.20-0.40或更高,慢性期嗜酸粒细胞仍有轻度增多。晚期因脾功能亢进,患者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且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病原诊断:从粪便内可检查虫卵或孵化毛蚴,直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可阳性。(二)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 1、体温过高 与血吸虫急性感染后虫卵和毒素的作用有关。 2、腹泻 与血吸虫虫卵沉积于结肠,导致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能体量需要。与发热、腹泻、食欲下降及肝功能损害导致营养代谢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与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有关。 5、潜在并发症 肝性脑病与出血、感染、手术及利尿剂使用不当等有关。(三)护理目标 (1)能配合降温措施,体温下降至正常。 (2)排便恢复正常,未发生电解质紊乱。 (3)胃肠功能恢复,营养状况改善。 (4)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四)护理措施 (1)急性期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做好一切生活护理。观察体温的变化,发热在39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按医嘱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高热多汗者,时常用温水擦洗,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床铺干燥平整。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供给充足的水分。皮肤因过敏性皮疹出现痛痒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药,局部涂止痒剂,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2)对腹泻的患者,观察腹部症状,注意有无腹痛,大便次数、性质、颜色,肛周皮肤是否清洁等,做好记录。避免腹部受凉及食油腻食物,给予低脂、少渣饮食。 (3)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重及腹围,对腹水的患者,应注意限制钠盐的摄入,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遵医嘱给予利尿剂,按时送血标本,观察电解质变化。顽固性腹水者,如适宜作腹水回输术,应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和术后护理 。同时还要密切注意有无上消华道出血、肝性脑病的先兆表现,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进处理。 (4)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和支持,使期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遵医嘱应用吡喹酮抗病原治疗时,指导患者按时、按量坚持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轻微的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腹痛,大多能自行缓解,一般不需要处理;如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6)预防及健康教育 1)查治患者、病牛、控制传染源。在流行区内,对患者及病牛反复多闪普查普治,并建立登记卡片,以便随访。 2)控制和消灭钉螺,在摸清螺情后,应结合生产等具体情况,组织群众采取围垦、火烧、土埋、改旱地等物理方法或用五氯酚钠、氯硝柳胺、N-三苯甲基吗啉等化学药物灭螺。 3)加强粪便管理,搞好个人防护,严禁粪便污染水源。不准备在江河中倒洗马桶,加强船户的粪便收集工作。家畜应有圈栏,人畜粪便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流行区内提倡用井水,建造自来水厂。对可疑用水应先储存3天再用,有条件时用次氯酸钙溶液消毒。尽量避免接触疫水,生产、生活时必须接触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如用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湿衣裤,可防尾蚴的感染;用1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乳剂溶液、75%乙醇溶液等涂抹皮肤、或穿上防尾蚴的长裤等均有一定作用。 4)患者应坚持治疗,治疗后2-3个月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体征,粪便检查无虫卵即为治愈。(五)护理评价 (1)体温是否正常。 (2)大便是否正常,腹痛、腹胀等症状是否改善。 (3)食欲是否好转,营养状况是否改善。 (4)有无潜在并发症发生。小结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引起的疾病。我国流行的主要是日本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抗病原治疗首选吡喹酮。常见的护理问题有体温过高、腹泻、营养失调,同进护理还要密切观察潜在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进最重要的是进行预防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指导出应避免接触疫水,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护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SARS),是2002年底新出现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己被确认为新型的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病毒入侵人体后,可产生以肺损伤为先导的全身多器官损害。严重病例可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发绀以及缺氧的其他表现,胸片肺部浸润阴影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重症患者可出现后遗症。(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资料 询问是否生活在SARS流行区。询问在发病前2周内,有无密切接触过SARS患者,或者有明确的传染给他人的证据;有无因出差、旅游、探亲到过SARS正在流行的地区;是否到过人员密集、卫生状况不良、通风不佳的公共场所。询问是否接触过家养或野生动物。 2.身心状况 SARS病情复杂、变化较大,应详细了解、询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出现的时间、轻重程度以及病情进展的快慢等。本病的潜伏期为114天,平均45天。 (1)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1)发热及全身症状:常以急性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可高达38C以上,伴畏寒,弛张热多见,多数患者有头痛、关节酸痛、疲乏。 SARS的流行过程 1、传染源 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有些患者的传染性很强,称之为超级传播者,如越南的一个患者传染了家属和一家医院的56个医护人员,广州的一个患者传染了家属和医护人员近100人。无症状携带者;本病可能存在无症状携带者,并在传播中起一定作用。动物是可疑的传染源,包括家禽、宠物及野生动物,有待证实。 2、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是目前最肯定、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也可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染和消化道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青壮年为主。有慢性疾病、年长者病死率较高。2)呼吸系统症状:早期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后期有干咳、少痰、胸痛、气促,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许湿啰音,有肺实变体征或少量胸腔积液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少部分患者有腹泻,个别患者可出现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损害。(2)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1)持续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2)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及缺氧的表现。部分患者合并有多器官功能损害。 3)胸片肺部浸润性阴影发展迅速。 (3)心理社会状况。SARS传染性强,病情进展快,治疗缺乏特殊有效手段,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患者容易出现恐惧不安,甚至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 3辅助检查资料 注意是否出现:周围血象:WBC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可降低,部分病例血小板计数降低。血清酶检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增高。荧光抗体或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在患病14天后可出现阳性。(二)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1、体温过高 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有关。 2、气体交换过程 与肺部炎症导致有效呼吸面积减少和气道内分泌物增加有关。 3、疼痛 与病毒血症导致的全身中毒症状及肺部的炎症有关。 4、有传播感染的可能 与病原体的播散有关。 5、焦虑 与缺乏SARS的知识、疼痛、呼吸困难导致的不适感、担心预后等有关。 6、潜在并发症 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三)护理目标(1)配合降温措施,体温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 (2)维持有效呼吸,改善气体交换状态。 (3)配合药物治疗措施,缓解或解除疼痛。 (4)理解消毒隔离的意义,掌握消毒隔离的方法,不发生SARS的传播。 (5)能适应病房环境,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焦虑情绪。(四)护理措施1严格隔离措施 必须把SARS患者收治在专门隔离病区,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应随时消毒,患者在住院期间应戴口罩,不得离开病房。严格探视制度,不设陪护,一般情况下不得探视。 2生活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嘱患者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避免用力、劳累和剧烈咳嗽,做好生活护理及皮肤、眼、鼻、口腔的清洁护理。 3.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给予心理支持,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4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足够热量的的易吸收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补充足够的液体,有利于咳嗽、排痰。 5高热患者的护理 发热超过385、全身酸痛明显者,可按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应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高热者应积极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冰敷、75乙醇溶液擦浴等,定时监测并记录体温,同时应加强皮肤、口腔护理,防止感染。 6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有咳嗽、咳痰者,应遵医嘱给予镇咳、祛痰药物;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气促明显者应及早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腹泻患者应注意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对于重症患者应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与节律的变化,如发现有气促、呼吸困难、发绀以及缺氧等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备好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人工呼吸器等抢救物品,经一般性措施仍不能维持其换气功能者,则需配合医生及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做好术后护理。对严重换气障碍,应用人工呼吸器辅助呼吸者应加强监护。历史不会忘记抗击“非典”的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疫情的威胁,我们广大的医护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卫生领导机构的领导下,不顾个人安全、救死负伤、临危不惧、前赴后继,把方便留给别人,把痛若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谱写了一曲舍生忘死、气吞山河的英雄赞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天胜利的民族精神”。钟南山 、邓练贤、叶欣、范信德、陈洪光是全国医疗卫生战线中的杰出代表,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他们以竭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服务患者,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是勇敢的战士,是新时代的英雄。正是由天有以他们为代表的千千万万中华优秀儿女,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筑起了血肉长城,我们才在最短时间内取得了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 这是一曲中华民族精神的赞歌。 历史不会忘记2003,我们抗击“非典”。7、预防健康教育 (1)宣传预防SARS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