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8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应接不暇、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过程与方法: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2、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德国人种花的用意,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崇高境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难点:懂得德国人种花的用意,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8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应接不暇、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述: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国家,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观看一组德国街头巷尾满是花的图片)【此处为课件1】2、师生交流。谈一谈,你的感受。3、师述: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感觉到大家都喜欢花,喜欢着美丽的街头巷尾,喜欢种满花儿的窗户。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有很大的地位。他们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一直用一种奇特的养花方式,他们不但爱花,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板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齐读课题。4、引导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吗?二、初读课文,随文解词。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3、交流反馈。(1)课件出示词语,【此处为课件2】指名读词。德国、临街、林荫道、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2)理解“花团锦簇”。指名读,创设情境理解词义。【此处为课件3】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似乎走在德国街头,抬头看去,这一家的窗子上种了许多花,真是(生 花团锦簇)另一家的的窗台上也满是花朵,真是(生 花团锦簇)许多的窗子连在一起,汇成花的海洋个,真是(生 花团锦簇)(2)出示词语:姹紫嫣红。想一想,这个词和“花团锦簇”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一个从花的形态方面写,一个从花的颜色方面写。)(3)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三、再读课文,了解“景美”。1、自由读课文,把你觉得美的句子做上记号,并写上自己的感悟。(指导做批注)2、交流感悟,指导朗读。(1)出示句子: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此处为课件4】想象一下,他们都种了哪些花?你从两个“都”中知道了什么?(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你觉得这一句话应该怎么读?指名读,评议。(2)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此处为课件5】说一说:此时此刻,如果你在那儿,会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么美丽的花都出现在窗子上,因为(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3)出示句子: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 【此处为课件6】 “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师述:走着走着,我看到了继续往前走,我又看到了看到了这一户的丁香,又错过了那一丛玫瑰,看到了这一丛海棠,又错过了那一丛芍药,这真是让人应接不暇呀!)情境朗读:(1)假如你放学回家走在这美丽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读出你们的感受来。指名读。(2)假如你们的爸爸妈妈工作了一天,走在这样美丽的街道上,他们的感觉如何?读出你们的轻松来。指名读。(3)假如你就是留学在此的季先生,闻到这温馨的花香,你的心情会怎样?指名读。3、分组朗读第2、3自然段。四、学习字词,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此处为课件7】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方法。3、教师范写,着重指导。(德,右边的一横不要漏写。街,左中右结构,三部分比较平均。佛,注意笔顺。)4、指名书写,互评互议。5、学生临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我会抄写,注意把字写端正,整洁,美观。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莞尔一笑 耐人寻味 应接不暇 家家户户 二、我会给带点的字写近义词。1、我在德国读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的真切感到吃惊。( 惊讶 )2、我觉得这种境界是很耐人寻味的。(回味无穷 )3、多么神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奇妙) ( 好像 )三、判断正误,选择正确的在括号里打“”。1、佛,共七笔,第四笔是横。()2、“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是一个比喻句。( )3、家家户户都养花,花朵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朗读课文。1、导入。师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季羡林一起漫步了德国的街头,知道那里家家户户都养花,最特别的是那里的人认为(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那里的美丽。二、品读课文,感悟“人美”。1、出示句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觉得这种境界是很耐人寻味的。【此处为课件8】指名读。2、谁来说说“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意味深长,值得人深思。) 3、议一议:这种境界是指什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提示: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我为人人”又是指?) (师小结:他们把花给别人看,心里想的都是别人,这是种多么美丽的情怀,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耐人寻味。 4、说一说。师引导:读到这,你想到哪些语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生联系实际谈理解。) 5、读一读。从这些事例中,我们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确实耐人寻味呀!相信大家再来读,会读得更好,更“耐人寻味”了。齐读句子。6、此时,作者已由先前的那份吃惊变成赞叹。(板书 赞叹)三、寻美悟情,升华情感。1、师:正是因为所有德国人拥有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品质,才创造了一幅奇丽的景色,一个奇特的民族,一个和谐的家园。这一切都让季羡林先生魂牵梦绕,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当作者再度踏上德国这片深爱着的土地时,他又发现了什么呢?出示句子: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此处为课件9】指名读。2、说一说。多年以后,作者已由青年变成老年,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指名答。 3、想一想。这美丽指是什么?仅仅指花吗?此刻,作者对德国这个民族产生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带着这份情感,齐读第4、5自然段。4、现在再来看看课文这个题目,你怎样理解?(这个题目既表现了德国的美丽,更包含了德国这个民族的传统风尚。每朵花上都承载着人心灵的美好。放在窗台上悦人悦己,人让花美,花让人更美。) 5、学了课文年后,你有什么收获?(只有人人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才能人人为我,让世界更美好。)【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划去不恰当的读音或生字。莞尔一笑(gun wn) 姹紫嫣红(ch c) 栽(zi zhi)种应接不(暇 瑕) 花团(绵 锦)簇 林(阴 荫)道上二、根据意思写词语。1、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姹紫嫣红 )2、指花儿非常多,紧凑在一起。( 花团锦簇 )3、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耐人寻味 )4、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应接不暇)三、品读片段,完成练习。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 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 林荫道上 ),( 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 让别人看的 )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 别人的花 )。(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我觉得这种境界是很( 耐人寻味 )的。1、按课文内容填空。2、读到划线句子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略)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意思是 (B)A、别人为我服务,我就为别人服务。B、每个人心中有他人,为大众着想,就会产生人人服务于我的结果。C、只有为别人服务了,别人才会来为我们服务4、文中哪句话具体表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板书设计】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景美 人美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吃惊) (赞美)【课后反思】名篇课文的教学,历来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解读过多过细,小学生难以接受;草率了事,又自觉有亵渎之嫌。这篇课文短小而精悍,语言比较质朴易懂,其中又蕴含博大而精深之理。教学之难就在于让学生理解其中道理。 这篇课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讲了作者在德国看到当地人家家户户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给别人看,走在街道上,又看到许许多多别人家种的花,因而到处都是绮丽的景色,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境界“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教学德国街头美景时,分三层进行朗读教学。1、读通句子;2、联系上下文、挂图,在朗读中理解词语;3、教师激情引读。我设计导语: 师读:一家窗子上- (生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读:两家窗子上- 生读:同上;师读:那家家户户许多的窗子连在一起呢, 生读:同上;师读:走在一条街上,抬头向上看, (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种形式的朗读,师生声情并茂,吟诗似的诵读,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学生想象的画面,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感悟语言。 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因此,教学中围绕“美”反复研读课文,将重点段句的朗读与悟情有机的融为一体,适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通过“读思议”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入情入境,有滋有味。教学资源创新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激趣设疑。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呀,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板书课题: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质疑。生齐读课题,提出疑问。(为什么 怎么样)3、归纳问题,引导读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把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2、交流朗读。说一说:自己的花是是怎样让别人看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1)家家户户都养花。他们把花都种在临界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3)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看见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分析句子。师:齐读。你发现哪一个词反复出现?一个“ 家家户户 ”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你体会到什么?(在德国养花不仅是个人的爱好,还是整个民族的爱好。)再比较读一读,你能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提示,前两句与第三句有什么不同?(注意“又”字)师 :一个“又”字让我们读出了时间是不同的。一个“又”字,又让你体会到什么?(德国人四五十年一直都在养花,德国人四五十年前后养花的方式都不变。)(当作者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有何感受?(板书 吃惊)(4)引读三句话。作者首先吃惊的是(生齐读第一句。)让作者更吃惊的是(生齐读第二句)让作者最吃惊地却是(生齐读第三句)(5)对比体会,指导朗读。师过渡:是啊!德国人这样爱花,你们爱花吗?你们家怎样养花呢?能说说你们家养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在德国,他们养花是为什么?(出示对比图片)(给别人看的)师:为了把花让别人看,指一名学生读:家家户户都把花种在临界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因此,走走过任何一条街,指一名学生接读: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仿佛走在林荫道上,应接不暇师:许多年过去了,自己的花还是让别人看的,生读: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看见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令人感到惊叹,在我看来是一件 吃惊的事,而在德国人看来却是一件平常的事。那么,是什么让他们都这样做,而且几十年不变?找出文中最能说明这一问题的句子, 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2、学生读后,说理解,相机出示句子。这种境界指的是什么?(板书 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为什么说这种境界 耐人寻味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种感受?(1)理解: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默读第三自然段,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2)为什么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耐人寻味的。 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3、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学生交流。4、感情朗读。(放慢速度,有回味无穷的感觉)四、重温课文,升华情感。1、当季老先生再次踏上德国土地的时候,当接待的主人问他:“你离开这么久,有什么变化没有?”他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出示句子。【此处为课件4】“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师提问:这并没有改变的美丽究竟指什么?此时,作者又是什感受?(板书 赞美)2、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师小结: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全家洗衣做饭;我们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如果“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成为了一个民族的传统,融入到每个人的血脉之中,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说 课 稿7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说教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季羡林在德国求学时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德国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并用凝炼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出示):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2、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披文入理,积累语言,体会文本语言美。3、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感受风土人情美。教学重点在于揣摩、积累语言,了解德国风土人情;教学难点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文熏陶。二、说教法学法。教材文质兼美,但较为浅显简明,四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主要采用“课前搜集资料质疑研读课文把握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等,增进学生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三、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识风光之美好,并揭题;1、创设情境,采用教学视频让学生欣赏德国风光,由此引出作者,又有作者对德国的印象引出课题。使学生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对课文产生兴趣,从而走进课文。由课题的不同读法,让学生力求通过朗读,体会到不同的重音,强调表达意思的不同。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意的准确,以便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二)浏览课文,思考主要内容。 学生预习课文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有所思考,为了进一步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再一次浏览课文,结合题目,思考课文主要内容。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归纳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德国家家窗户开满鲜花,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然后再看别人的花的奇丽景象。这一环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主要内容,培养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更好地落实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读写训练点。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文章的理解感悟是为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服务的,而对课文的理解又是学生在细细的读与思考中进行的。那么如何让学生静静的去读去感悟呢?设计细读感悟的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在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景色奇丽的词句画出来,好好体会体会,并做旁注。体会好了,小组进行交流。这样,以课文重点为切入点,设计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然后小组交流。这样学生智慧的火花相互碰撞,对自己的感悟,有更新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对于学生汇报的重点部分,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即抓住优美的词句,感受景色的奇丽。以此引导学生抓住“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体会花美,同时板书: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不难体会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在文中是指在德国家家户户窗子前的花都非常多,五彩缤纷,异常华丽,异常娇艳。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同学们你能想象一下自己眼中的“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也许学生会想象出:德国家家户户的窗前都是鲜花怒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簇簇,一团团,其中又有绿叶的衬托,真是美丽无比!让我们来看看课件,再次感受这种美,这种奇丽的景色!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采取多种读的方式,让学生美美地读这段话,充分感悟花美这一奇丽景色并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接着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花的海洋”、“应接不暇”体会花多的特点;然后通过强调“家家户户”“任何”来突出德国所有的人家都有这样的景象,从而为下文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铺垫。 在学生充分体会的基础上再次通过播放课件图片,给学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读与听,展开想象,同时实现读、悟、写一体化。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属于一种辩证关系,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此处我设计一个比方,如果说人人为我”是朵鲜花,“我为人人是盆沃土的话,那么人人为我”这朵鲜花就必须要“我为人人这盆沃土来培育;也只有有了“我为人人这盆沃土,才能培育出人人为我”这朵鲜花。通过这一假设,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以读代讲,教师作适当引导,从读中悟,悟后再读,轻而易举解决这一难题。 这一环节真正突出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五)总结全文,触摸情结,拓宽视野 学习完了这篇课文,最后以一个总结再次疏导课文内容,触摸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那种对德国人奉献精神的赞美。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为我们讲述了“我”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这是一篇十分经典的美文,语言朴素而洗练,含蓄而蕴籍,既有娓娓动听的故事,又有色彩瑰丽的描写,既有淡远幽芳的抒情,又有恰如其分的议论,既充满着异国他乡的奇情异彩,又渗透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感悟与思考,令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略有改动,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作者介绍】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作家。字希逋、齐奘,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获德国格丁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精通梵、巴利、吐火罗等多种古文字,在佛教文化、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印文化关系史等领域颇有建树。有季羡林文集(24卷)行世。 代表作品: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牛棚杂忆留德十年等。【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哥廷根(Gottingen、Gttingen),又译格廷根(Gttingen),是个德国下萨克森州(Niedersachsen)的城市。其为哥廷根区的首府。莱茵河支流的支流莱讷河流过此城。哥廷根风光秀丽,古意盎然。市政厅建于1369年到1443年,圣约翰教堂建于14世纪,是市内最古老的建筑,有造型各异的双塔,还有以祭坛的雕刻精美而闻名的雅可比教堂。市中心广场上亭亭玉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科医院医疗体检中介合作协议
- 电动汽车换电站安全运营及维护保养合同
- 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寿命测试台租赁与测试报告生成合同
- 生物制造中试基地委托运营与市场拓展管理协议
- 高端影视基地全天候安保与安全监控服务协议
- 抖音平台内容纠纷仲裁协议书
- 宠物医院品牌合作经营授权合同范本
- 离婚协议中婚前个人房产权益保障合同
- 影视音乐制作保密协议及知识产权归属合同
- 急性颅脑外伤的急救流程
- word个人简历空白
-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智能农业技术项目
- 2018大截面导线压接工艺导则
- 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简介
- 焙炒咖啡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说明
- 河南省驻马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 中考数学二元一次方程专题训练100题(含答案)
- 【教师共享】《羽毛球》教学评价及评价建议
- DB13-T 5742-2023醇基燃料使用安全规范
- 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 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课程标准(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