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景观看南昌城市形象.doc_第1页
从城市景观看南昌城市形象.doc_第2页
从城市景观看南昌城市形象.doc_第3页
从城市景观看南昌城市形象.doc_第4页
从城市景观看南昌城市形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城市景观看南昌城市形象 摘 要: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她通过城市文化景观承载城市千百年的文脉来表现,城市形象同时也是发展变化的,尊重传统的同时兼顾现代社会赋予城市的新文化元素;南昌市的城市形象一直为“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笔者认为南昌的城市形象已经背上了历史的包袱,南昌的城市形象应当以本地文化基因为根,顺应当下社会发展趋势,一叶障目式的裹足不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展望不利于南昌的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 南昌;城市形象;城市景观;景观文化 对形象的释义,说文解字曰:“形,象形也。”在现代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意为通过文字语言描述而构成的艺术形象,它能够对人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产生显著地影响。城市形象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应该完美的涵括其历史文化价值、建筑实体的风格特征,要着力营造城市个性与文化品位,同时兼容外来文化元素对地域城市的影响,在城市形象生成模式上呈现开放性,是实现形象准确定位、保障文脉不断的必由之路。 一、城市形象的意义与价值 城市形象是城市之魂,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步入后工业时代的必然选择,作为城市决策层应该对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通过相关文献统计,有关城市形象的各种理念不断涌现,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将城市形象提高至较高层次,有利于从源头提升城市区域影响力,有利于通过对品味的塑造,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有利于现代化文化名城的的和谐建设。南昌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中的重要城市,在如何构建自己特有形象的问题上,充分意识到城市形象的意义与价值是关键的一步。 城市的形象很大程度通过城市文化景观来体现其风格,对景观文化的传承则是城市灵魂所系。城市中,传承了景观文化的城市文化景观,其形成的文化辐射力远远超越物质景观视觉冲击的影响力。城市景观文化通过景观的物质层承载,运用视觉元素给人以感官冲击。纵观世界,但凡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城市景观,这种地域化的景观能够向世人倾诉它背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并体现着现在文明的火花。譬如到了莫斯科,人们自然区感受红场文化,到了纽约,曼哈顿岛的自由女神像也是人们必然关注的焦点,在一些文化艺术较为活跃国家,这种新旧城市景观交融的现象更加明显,从而使城市的影响更加强烈,譬如法国巴黎卢浮宫面对的蓬皮图艺术中心。 二、城市印象定位的疑惑 关于南昌的城市定位的口号,林林总总不下数套,从英雄之城、生态之城到动感都会、低碳城市、中国水都,令人应接不暇,名号越多绝非是好事,这反映出了这座城市自我定位的迷茫和自我文化认同感的模糊。定位一个城市形象,很大程度上处于对其历史文化、民俗遗风、地理地貌的考量,南昌具有“南北会合、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地理特点,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经受了中国多区域文化元素的撞击,南昌作为省会城市,城市文化体现出的一种多元化,从客观上讲,强调出某个或者某几个鲜明特征,确有难处。 南昌城市形象定位的物质层来讲,城市文化景观的缺失是首当其冲的要害。南昌文化景观的缺失并非在说这座城市不存在景观,而是着重强调基于本土文化基因生长出来的城市景观的匮乏。曾几何时,当各地游人谈及对南昌城市建设印象之时,似乎并没有太多令人感触的地方,仿佛是千万个城镇中的任意一个。那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洪都景观已然不现,原因在于这座城市缺乏自己的场所精神、城市精神和个性;每一座城市皆因其历史传统、地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特殊性而形成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形象。精神的缺失折射出的正是物质载体的缺失文化景观。 城市景观物质层的断裂必然造成景观文化的断层,两者是一种递进的依附关系,所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相对于城市景观的物质层,精神文化层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南昌城市文化景观缺失的现状已久,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相对活跃的物质层尚且如此缺乏活力,作为更为滞后的城市景观文化层则更令人堪忧。现在即便是游人游走于滕王阁、绳金塔、万寿宫等南昌的历史文化故地,也很少让人联想起这是在“洪都新府、豫章故地”,作为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无疑是城市的隐痛。这一方面是城文化景观在空间上被割裂,曾经沧桑被保存下来的文化景观被当做“标本”分割保存,而标本的周围则是与其格格不入的异形文化景观,没有形成大的区域性城市文化景观群,另一方面,作为中部地域的南昌,客观上迫切需要接受更发达地域的经济、文化模式,在轰轰烈烈的转型中,民众对自我文化基因的集体无意识,很容易招致强势文化的同化。 三、南昌的新保守主义“红色文化” 似乎,在南昌,进入近代以来的城市文化景观,尤其是民国时期以后的景观和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保存与传承,这最为典型的即是“红色文化”主旋律下的城市景观。这除了这种文化距今年代不算久远以外,与新中国的建立有着更为直接意义上的渊源。从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到建国后坐落于城市繁华地带的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革命烈士纪念塔、八一广场等,都在最显著的城市坐标位彰显着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这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理应受到这座城市的顶礼膜拜,理应接受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瞻仰,无论从革爱国主义教育角度出发还是缅怀革命先烈的视角,再怎么强调他们的存在都不为之过分。 然笔者看来,南昌的红色文化固然重要,但中国不仅仅是只有南昌一处革命圣地,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南昌也只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进程的一个关键点,南昌若单以红色文化博得鲜明的城市形象,仍显孱弱。试想,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踏入历史的舞台,在广袤的中华大地,处处留下精彩的革命斗争经历,如井冈山、瑞金、遵义乃至延安,这些地区一样有着出色的红色文化,个别地区,譬如延安在抗战后的中国,其红色的地位更可谓首屈一指。相比之下,一直以红色文化为基调的南昌,虽然也是重要的一个节点,但是总将城市形象定位于红色文化,这就陷入了一叶障目式的困境,除了红色文化,作为豫章故地,作为新时代的江西省会,南昌城市形象还有更多多元的文化元素可供锤炼利用,以一个更加开放的模式去营建新时代下的城市文化形象。 四、南昌城市形象构建的途径 南昌的新城市形象构建,离不开历史文脉的框架支撑;尊重地域性,创造“新南昌文化景观”,并赋予其新时代文化,是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必然出路。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是保障文脉不被断层的源泉,及时的跟踪先进文化元素,吸纳入本地的文化基因中,在这个过程中,用地域性特色文化创造文化景观是构成城市形象的本质属性,如南昌市作为省会,还应考虑体现周边地域的文化,如赣傩文化、风水文化、宗教文化等传统民俗。继续坚持不懈了进行重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要有保住景观的物质,精神文化才有据可循;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如计算机3D模拟技术,利用虚拟再现技术尽可能保护脆弱的现存古迹等等。 总之在构建新南昌城市形象的道路上,要把城市景观和景观文化有机的串联看待,而历史文化和文脉则是一根探索的缆绳,将城市的物质和精神紧密链接在一起,最终通过对城市精神的升华,提纯出城市的个性,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邓毅. 城市设计的生态学方法初探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J .华中建筑, 1 9 9 9 2庄锡昌,孙本民.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构架M.杭州:浙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