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知识梳理一、原子、分子和离子1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来说,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无化学键。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原子构成物质二、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2元素组成物质元素3纯净物与混合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3)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固定的熔、沸点无固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三、同素异形体1概念: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2形成方式(1)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2)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四、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2树状分类法(1)分类的关键明确分类标准(2)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自主检测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质组成成分的判断及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Na、NaCl、SiO2、H2SO4都称为分子式。()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化学技术,选择适宜的条件,利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的原子。()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断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不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用于环境消毒的漂白粉是混合物。()花生油和汽油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的混合物。()冰水共存物为纯净物。()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均属于混合物。()纤维素、合成纤维、塑料等高分子化合物均为混合物。()(3)正确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纯碱属于碱,硫酸氢钠、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一元弱酸。()答案:(1)(2)(3)1熟悉常见的混合物(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出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植物油、胶体。(3)固体混合物: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煤、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2正确理解几个“一定”和“不一定”(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等。(4)溶于水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溶于水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3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式中氢原子的个数,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1(教材改编题)下列含有“水”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有_。水玻璃氨水汽水氯水重水紫水晶水银溴水硬水软水王水卤水生理盐水水煤气石灰水油水矿泉水蒸馏水水泥钢水答案:2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沼气、液化石油气都是清洁能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类B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C碘酒、84消毒液、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D生活中常用的淀粉、蔗糖、葡萄糖的组成元素相同解析:选B。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等,都属于烃类,A项正确;加碘食盐中添加的含碘物质是KIO3,B项错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碘酒、84消毒液、75%的酒精都可用于消毒,C项正确;淀粉、蔗糖和葡萄糖都属于糖类,组成元素都是C、H、O,D项正确。3(2020临沂第十九中学第三次调研)下列物质依次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A淀粉、CuO、HClO、CuB普通玻璃、H2O、Fe(SCN)3、葡萄糖C水玻璃、CaONa2O6SiO2、AgCl、SO3DKAl(SO4)212H2O、KClO3、NH3H2O、CH3CH2OH解析:选B。淀粉属于混合物,CuO属于氧化物,HClO属于弱电解质,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普通玻璃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组成的混合物,H2O属于氧化物,Fe(SCN)3属于弱电解质,葡萄糖属于非电解质,B正确。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CaONa2O6SiO2是硅酸盐,属于盐类,AgCl属于强电解质,SO3属于非电解质,C错误。KAl(SO4)212H2O、KClO3均属于盐类,NH3H2O属于弱碱,是弱电解质,CH3CH2OH属于非电解质,D错误。4(2020石家庄高中毕业调研)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D清乾隆“瓷母”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解析:选D。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A项正确;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项正确;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C项正确;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项错误。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知识梳理一、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概念及相互关系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分馏、蒸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升华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炭化、钝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1)升华、萃取、分液、吸附、盐析、金属导电、电离、渗析等均为物理变化。(2)脱水、蛋白质变性、同素异形体互变、熔融盐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等均为化学变化。二、化学反应的分类三、常见无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自主检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核裂变、核聚变均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2)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物理变化。()(3)分馏、蒸馏、蒸发、萃取、分液、过滤都属于物理变化。()(4)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移动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5)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6)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7)Na2CO310H2O的风化属于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于物理变化。()(8)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9)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10)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11)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12)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1)(2)(3)(4)(5)(6)(7)(8)(9)(10)(11)(12)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钠的焰色反应碘的升华氯化铵分解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颜色反应电解食盐水CaCl2的潮解冰的融化FeCl3的水解石油的裂化、裂解蛋白质的盐析食物的缓慢氧化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答案:3下列用途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_;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用铝箔包装物品NaHCO3作为食品工业的膨松剂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SO2漂白纸浆液态丙烷做制冷剂答案:演练一传统文化中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判断1下列诗句或谚语可能与化学现象有关,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B“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解析:选C。C项,“滴水石穿”过程中发生反应:CaCO3CO2H2O=Ca(HCO3)2。2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选项常见古诗文记载化学知识A荀子劝学记载: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的能量低于水,冰变为水属于吸热反应B泉州府志记载: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泥土具有吸附作用,能将红糖变白糖C物理小识记载:青矾(绿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盛,“气”凝即得“矾油”青矾厂气是硫的氧化物D本草纲目记载: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石碱),浣衣发面“石碱”具有碱性,遇酸产生气体解析:选A。冰变为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而不能称为吸热反应。演练二STSE中涉及的物质变化的判断3(2018高考北京卷)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解析:选B。由甲醇制备氢气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核聚变过程中原子发生了变化,所以核聚变属于核反应,而不是化学反应,B项符合题意;偏二甲肼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是利用其还原性,与氧化剂(常见的是四氧化二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把火箭送入太空,C项不符合题意;可燃冰作为能源是由于其主要成分(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4(2020郑州一模)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干燥的高铁酸钾在198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盐析胶体聚沉盐类水解焰色反应氧化还原反应ABCD解析:选B。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起到杀菌的作用,正确;高铁酸根被还原得到的Fe3能水解,产生Fe(OH)3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聚沉形成沉淀,正确。常考易错的几种物质的变化与转化(1)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2)浓硫酸的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3)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蛋白质的变性均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蛋白质的盐析、焰色反应均属于物理变化。(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5)物质间转化的几个常见误区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Al2O3、SiO2、Fe2O3与水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Fe分别与Cl2、Br2反应不能生成FeCl2、FeBr2而是生成FeCl3、FeBr3,Fe分别与S、I2反应生成FeS、FeI2,Cu与S反应生成Cu2S。Fe与H、Cu2反应不能生成Fe3。考点三分散系与胶体 知识梳理一、分散系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二、三大分散系的比较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巨大分子或离子集合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1100nm大于100nm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均一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能否透过滤纸能能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能不能不能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或有沉淀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悬浊液、乳浊液实例食盐水、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油水三、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四、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自主检测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胶体、溶液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电。()雾和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与溶液都可以通过滤纸、半透膜和分子筛。()用激光笔照射鸡蛋清溶液,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稀豆浆、硅酸凝胶、氯化铁溶液均属于胶体。()将1mL1mo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若FeCl3完全水解,则可制得Fe(OH)3胶体粒子少于0.001NA个。()(2)胶体的应用及纳米材料明矾与水反应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利用的是电泳原理。()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碳纳米管属于胶体分散系,该材料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胶体微粒可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答案:(1)(2)(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介于1100nm之间。(2)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分散质)带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也不带电荷,即淀粉溶液没有电泳现象。(3)Fe(OH)3胶体中,Fe(OH)3胶粒数目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4)胶粒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很强。演练一胶体的性质与制备1(2020蓉城名校联盟高三联考)下列文献记载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B本草纲目记载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里用到的分离“酸坏之酒”的方法在原理上是化学变化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D汉书中“高奴,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解析:选B。B项中的操作为蒸馏,为物理变化。2将500mL2molL1FeCl3溶液和500mL2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蒸干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并灼烧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甲、乙分散系都是胶体,A项错误;氢氧化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B项错误;Fe3能氧化I生成I2,I2溶于水呈深褐色,C项正确;蒸干氯化铁溶液并灼烧得到氧化铁,蒸干明矾溶液并灼烧得到KAl(SO4)2,D项错误。演练二胶体的性质与应用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生成红褐色沉淀而后沉淀溶解解析:选B。A项利用土壤胶粒的吸附作用;B项形成乳浊液,与胶体无关;C项为丁达尔效应;D项先是Fe(OH)3胶体聚沉,而后Fe(OH)3沉淀溶于稀硫酸。4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解析:选C。FeCl3溶液显棕黄色,Fe(OH)3胶体显红褐色,二者颜色不同。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吸附水中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1(2019高考天津卷)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解析:选D。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再转化成乙醇,A项不符合题意;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C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属于物理变化,D项符合题意。2(2018高考全国卷,7,6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解析:选A。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分,H2O能导电,且H2O也易损坏电器,因此泡沫灭火器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项错误;疫苗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要冷藏,B项正确;水性漆以水作为溶剂,相较于油性漆,更有利于健康及环境,C项正确;活泼金属镁易失去电子,形成原电池时为负极,电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被保护,此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项正确。3(2018高考天津卷)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解析:选A。谷物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酸,因此酿造过程中涉及水解反应和氧化反应,A项错误;后(司)母戊鼎为商代后期的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B项正确;陶瓷的主要原料为黏土,C项正确;青蒿素易溶于乙醚,而不易溶于水,因此,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过程包括萃取操作,D项正确。4(2017高考全国卷,7,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B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解析:选C。糖类化合物一般可用通式Cm(H2O)n表示,又称作碳水化合物,A项正确;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B项正确;蛋白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C项错误;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摄入过多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D项正确。一、选择题1(2020乐山一模)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B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灭流感病毒,其消毒原理相同C纯碱属于碱类,谷氨酸钠(C5H8NO4Na,味精)属于盐类D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解析:选D。A项,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项,乙醇消毒是利用其可使蛋白质变性,次氯酸钠溶液和双氧水消毒是利用其强氧化性,原理不同;C项,纯碱属于盐;D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有丙烷、丙烯、丁烷和丁烯等。2(2020临川第一中学月考)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等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焚烧废旧塑料以防止“白色污染”B大量CO2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积极开发风力、太阳能发电,改善能源结构D水晶、钻石、红宝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解析:选C。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故A错误;CO2是大气的组成成分,大量CO2的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故B错误;风力、太阳能对环境无影响,故C正确;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钻石的主要成分是金刚石,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以上各物质的主要成分都不是硅酸盐,故D错误。3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贯穿始终。以下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错误的是()A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唐)诗中包含了丁达尔效应B高奴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宋)文中提到的“脂水”指油脂C水银乃至阴之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明)这段记载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清)制玻璃的某成分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解析:选B。A项,雾属于胶体,可见光通过时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正确;B项,根据描述可知“脂水”指的是石油,错误;C项,丹砂的主要成分是HgS,由丹砂煅烧制水银(Hg),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制玻璃的成分之一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正确。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作氧化物CO2、NO2、P2O5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A全部正确BCD解析:选D。中水银为纯净物;中也可能为含氧酸或含氧酸盐或碱式盐等;中NO2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5(2020沈阳模拟)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外观上无法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09107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带正电D将碳酸钙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解析:选D。A项,FeCl3溶液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可以从外观上区分二者,错误;B项,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错误;C项,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是因为Fe(OH)3胶体中胶粒带正电,而胶体呈电中性,错误;D项,颗粒大小变化了,组成微粒没有变化,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正确。6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没有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B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固体C用过氧化氢溶液漂洗衣服上的污渍D夏天超市用干冰给物质降温解析:选D。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是抗氧化、防腐、杀菌,利用了SO2的化学性质,A项不符合题意;加入的过氧化钙与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氧气,B项不符合题意;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可以漂白衣物,C项不符合题意;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受热后直接汽化,吸收周围的热量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所以这种做法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D项符合题意。7(2020青岛调研检测)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古文或谚语化学解释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物理变化B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置换反应C煮豆燃豆萁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雷雨发庄稼自然固氮解析:选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句中涉及的反应有石灰石加热分解生成CaO和二氧化碳,生石灰与水的反应,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皆为化学变化,A项错误;“曾青”是CuSO4溶液,铁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B项正确;“豆萁”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项正确;雷雨天气时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有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HNO3与土壤中的弱酸盐反应生成硝酸盐,农作物吸收NO中化合态的N而生长旺盛,其中第一个反应属于自然固氮,D项正确。8(2020河北正定中学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BC60、液氯是单质,HD、干冰是化合物C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解析:选C。A项中煤的气化、液化也为化学变化;B项中HD也是单质;D项中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油脂发生水解反应,但石蜡的成分是烃类,故热的饱和Na2CO3溶液无法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9(2020东北五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B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C有沉淀析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液氯、乙醇、NH3均属于非电解质解析:选A。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不产生新元素,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此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A项正确;制备Fe(OH)3胶体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B项错误;有沉淀析出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饱和溶液在外界条件变化时析出溶质,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液氯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项错误。10(2020铅山三校联考)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菁”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项工作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生物技术等方面B“钴酞菁”分子所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C此项工作可以用来改变分子的某些物理性质D“钴酞菁”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解析:选D。“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D错误。1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甲乙、丙、丁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生铁腐蚀品浓硫酸、烧碱、硝酸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铁弱电解质醋酸、一水合氨、水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BCD解析:选C。石灰石不能用作干燥剂,故错误;不锈钢、青铜、生铁都是合金,故正确;浓硫酸、烧碱和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故正确;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错误;醋酸、一水合氨、水都存在电离平衡,故正确。二、非选择题12实验室里常用的干燥剂有: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变色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