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产担保制度之最近发展二.docx_第1页
动产担保制度之最近发展二.docx_第2页
动产担保制度之最近发展二.docx_第3页
动产担保制度之最近发展二.docx_第4页
动产担保制度之最近发展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产担保制度之最近发展二基于上述之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即以载明担保人、担保权人及担保物为以足。按通知备案系依担保人之识别数据编排索引(index)(人的编成方式),担保人乃查询之主要标准,其记载自须尽量达到足以辨识(identification)系何人之程度,且具有一致性最佳,故姓名或名称乃当然必要,且其姓名必须为法定者,于自然人常须一并记明出生年月日及住址;于法人须为法定之名称,并记明主事务所或营业所所在地等,俾确保其精确。具有自然人身份证制度及法人须经登记,始能成立之我国,姓名或名称之正确性,应较无问题。因担保权内容常须进一步向担保权人查询,若干担保权于成立后,为确保其超级优先次序之地位,更需通知其它担保权人,是以担保权人之记载亦需以具有辨识性为必要。至及担保物之描述,为适应得就流动财产(集合财产、将来取得财产)或总资产设定担保之商业需求,担保物无须逐一说明,仅须为概括性描述即可。盖确立担保物权标的物之范围或其它内容者,系当事人间设定担保物权之担保协议(U.C.C称为:security agreement),而非该通知之申报表(U.C.C称为:financing statement)。又担保债权之种类或金额于通知备案之登记制度,亦非登记之必要内容,以适应循环贷款或融资之需要,然为保障交易安全,发挥担保物之担保价值及避免担保人之融资需求完全受制于唯一之担保权人,债权之范围及其担保最高限额之记载仍属必要,已如前述,兹不赘。以欧银担保法典为例,提出登记申报之申报书记载事项原则上包括:?足资识别之担保人(担保人为物上保证人时,并应记载债务人)、担保权人、?担保债务之个别或一般性识别记载、?担保债务之最高限额、?担保物之个别或一般性识别记载、?担保人之签名、于出卖人之担保权(例如分期付款买卖)则由担保权人签名、?担保协议(the charging instrument)作成之日期等(该法典第8.4.条参照)。美洲担保法典之登记表(registration form)则仅需记载前开?至?项即可(该法典第三八条参照)。因此种登记制度通常系经担保人授权后,由担保权人一方申报,申报表无须担保人之签名44,且得于融资担保协议成立前为之,是以为保障担保人之权益,确保必要范围内之正确性,设立一定简易之更正程序,即属必要。例如美国统一商法典一方面规定仅有权申报人所为之申报,方有登记之效力9-510(a),其次,详设更正申报(amendment of financing statement)之程序(9-512)外,进而规定于经担保人通知后二十日内,不为担保权终止之申报(termination statement)时(无担保债务存在、未经担保人授权而为担保登记,均属终止原因之一),担保人得自行为终止之申报9-513(c),9-509(d)(2)参照,且担保权人如未遵守该法典之规定时,除法院得停止或限制其实行权等权利外,并应赔偿他人因此所受之损害(9-625)。惟美洲担保法典第四一条仅简单规定:登记数据得随时以更正报表之登记(the registration of amendment form)取代之,但该登记仅于更正登记时开始生效45.登记备查程序之最佳选择应是计算机系统之运用。因计算机系统不但让担保权人可经由伊媚尔备案,且即刻可就备案事实加以处理、编制索引及确认,进而经由设定之程控,减少申报人之输入错误。此外,更可避免人为的任意拒绝备案所造成优先次序难以确定之困扰46.因之,计算机化系统具有提高记录保存及查询之效力,减少行政费用之优点。备案及查询费用低廉,以促成备案系统之最大利用,亦因此容易实现。登记之有效期间通常较短,一般以五至七年为多。在立法政策上,为便于行政之管理,以及得设定自动清洗档案(即备案后于一定期间届满时失效),选择规定一定之有效期间,但得为延长更新之方式47,应属甚佳之考虑。于债务人或担保人已清偿债务后,担保权人自有通知终止之义务。若担保权人不履行此项义务,除应负损害赔偿责任甚或课以行政罚外,亦可由担保人为终止之通知,于登记机关收到此项通知后,将此项意旨再行通知担保权人,如其于一定期限内不为确答者,则担保人之终止通知于一定期限届满后生效,以兼顾双方之权益。前开美国统一商法典之立法例足供参考。(4)与不动产或其它特殊动产登记之衔接:担保权之担保物包括动产、不动产于今已属常见,且动产亦常可能与不动产结合,是以两者登记内容之衔接,乃为提高公示功能所必然。为使动产担保权人亦得向不动产物权人主张其权利,动产担保权之登记申报即需另向不动产登记机关为之。又不动产物权登记系依标的物登记,但亦有权利人姓名之记载,故若能另外制作所有人名称索引,即可设立共同备案系统。至车辆、船舶、航空器或专利权等无体财产权具有特殊登记制度之动产,则需增设个别财产识别号码(numerical asset identifiers),以作为担保人索引之补充,方能便于查询,进而可对抗担保物之买受人。(5)与占有公示方法之连接:以占有为公示方法之传统占有型担保权,在现代社会中仍有一定之机能,而且若干特殊性质之动产性财产权,例如票据、股票或其它有价证券,占有乃是唯一有效之公示方法,因之,在非占有型担保物权建立通知备案之公示制度后,融资担保交易市场亦无排除占有型担保物权继续存在之可能及必要。但以占有为公示方法时,应兼顾下列措施:?设立转换为以登记公示方法之机制,例如欧银担保法典第8.2条及第10.2条规定,占有型担保权得随时依登记担保权之规定为登记后,转换为登记担保权。为保持原有之优先次序,两者时间必须相连接48,自属当然。?占有改定之公示方法必须彻底排除,以免害及第三人之利益。我国民法第八八五条第二项及其修正草案之规定,自属正确。?附带方法之采用,例如将权利证书交付担保权人占有、通知第三债务人(上述两者乃以应收帐款等金钱债权设定担保权时所习用)或于有价证券发行人之簿册登记,例如以股票为担保时,于公司股东名簿注记担保事由(公一六四参照)。?若以私实行程序实行其担保权者,于发动实行程序后,应为执行之登记,以减少其它债权之查询负担。(6)公示方法之对抗效力:非占有型担保物权虽以登记为其公示方法,然为建立简单、高效率之动产担保制度,当事人间担保权之设定仅需以书面为之,即足生效力,至登记则为对抗第三人之要件。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编之规定9-203(b)、9-308 comment 2参照、美洲担保法典第六条、第十条及第三五条以及加拿大魁北克民法第二六六三、二六九六、二九四一条之规定,均可供参照49.但有例外,已如5部分所述,兹不赘。至未登记之担保权人固无对抗第三人之效力,然仍有规定得对抗担保物之恶意或无偿受让人之立法例。8建立具有确定性结果之实行程序50 债权人虽有担保物权确保债务之履行,但于正常情况下,应是期待债务人经济情势越来越佳,且能自行清偿债务,而非实行担保物权,致两败俱伤。但担保权制度之核心仍是在债务人不能依约清偿债务时,担保权人得使用担保物之交换价值优先清偿所担保之债务。此即涉及担保物权实行程序之重要问题。而此项实行程序之最大目标乃在兼顾当事人双方权利及公共利益之范围内,担保物处分价值之最大化。盖担保物处分价值若能最大化,不仅担保权人之担保债权有受完全清偿之可能,且有剩余价款清偿普通债权人之机会,而此对债务人、担保人均属有利。是以,实行程序必须缩短处分之时间、降低处分上之劳费,方能增加担保物处分所能获得之利益,从而达到担保物价值之极大化。但此项程序仍应兼顾当事人双方权利及公共利益,例如无论系加速法院处理程序之公实行方式,或授权担保权人得自行占有担保物,并处分担保物之私实行方式,于其未遵守程序时,均应赋予担保人或其它利害关系人声明异议之权。此外,实行程序关于当事人双方之权利、义务之实体及程序规则,应明确、简易且具有透明度,以免担保权人将实行程序中之任何不确定所衍生之风险,均转化为担保交易之费用,致增加债务人获取融资之负担。又担保人如经宣告破产或开始重整之程序时,担保权之实行程序与破产或重整程序中关于担保权之实行程序,更应协调一致。纵为提高破产财团之整体价值,或为公司之重建再生,有维持其财产整体性之必要,而应将担保权之实行程序设若干限制,然仍应以担保权实行程序之保障及确定性,乃有益融资之重要前提下为之(详后述)。准此,担保权之实行程序涉及下列问题:(1)应否为违约之通知:债务人未依约履行债务简称:违约,default乃担保权实行之先决条件,若能于实行前,通知债务人有违约情事,不仅使债务人于有争执时,得有寻求救济之余地,且于确有违约时,可速采补救之措施,以免担保物之处分;而通知其它债权人,则使其它债权人具有监督担保权实行程序之机会,故违约通知确有保护债务人或其它债权人权益之优点。然违约通知却有增加执行费用、给予担保人隐匿担保物或以其它方法拖延实行程序之机会,及其它担保权人竞相实行担保权,致担保人之财产面临分割、企业解体,价值大减之命运。而基于上述优点及正常情形之考虑,欧银担保法典第22.2条、美洲担保法典第五四条及魁北克民法第二七五七条均设有违约通知之规定51.且依此类立法例,上述通知通常应包含下列内容:债务人违约之事由、担保物之描述、应清偿之担保债务数额及预估之实行费用、受通知者之权利及担保权人所拟采取之实行程序(例如拍卖担保物)等,该通知并应向登记机关办理实行之登记。(2)担保权人应有之权利:于发生违约后,担保权人应有下列权利(remedies):?占有(有形)担保物(见后述)。?担保物为应收款、有价证券者,担保权人有收取权52.此项权利包括对该应收款之保证人或担保物求偿。是以第三债务人应向担保权人给付或依其指示给付于第三人。?出售、出租或其它方式处分担保物。?提议以部分或全部担保物抵偿担保债权。?担保协议约定或其它法律规定之权利。(3)担保物之占有:占有担保物不仅是处分担保物之必要先行手段,且可避免担保物之散失或滥用,故于非占有型担保权,以迅速之程序解除担保人对担保物之占有或控制,将之置于担保权人或其它适当之人、机关保管之下,乃担保权实行之首要步骤。为减少执行费用,允许担保权人在不违反和平秩序(without breach of the peace)之范围内,自行占有担保物,或经由法院或其它机关之最少协助,占有担保物均是可行之策。但担保物价值有迅速减少之虞等特殊情形,则可由法院或其它相当机关采取暂时紧急措施,以维护其价值,自属当然。美国统一商法典第9-609(a)(1)条、欧银担保法典第23.1条及第23.2条之规定即采前一立法例;美洲担保法典第五五至五七条则系采后一立法方式53.其大要如下:?以公证或司法文书(notarized or judicial form)通知债务人付清所欠债务。?债务人得于受通知后三日内提出已完全清偿债务之证明向公证人或法官为异议。其它抗辩均非所许。?三日经过后,担保权人得请求法院发担保物占有令(an order of repossession),并即执行,就此无须给予担保人听证之权。?依法官之命令,担保物可交付于担保权人或第三人保管。至交由何人占有,依担保权人之请求定之。?担保人或债务人之其它抗辩,均需另行诉讼解决,且此项诉讼不得妨碍担保权人对担保物之执行权。(4)担保物之回赎权(redemption):实行程序开始后,于处分担保物、以担保物抵偿或收取担保标的物之债权以前,债务人、担保人、后次序担保权人(亦即次序居于实行担保权人之后者)或其它利害关系人均有权清偿担保债务及付清执行费用,回赎担保物,以终结实行程序(美洲担保法典第五十八条第一款参照)。担保交易并因此终止,故与补足违约部分之欠债,例如补交所欠之分期付款,可继续以担保物担保债务之恢复担保债务(reinstatement of the secured obligation) (美洲担保法典第五十八条第二款参照)不同。(5)公实行或私实行程序:担保权人于违约情形发生后,应有出售、出租或其它方式(例如专利权之授与实施权、license)处分担保物之权,已如上述。此项权利得依下列方式为之,其一是请求法院或其它机关实行(by resort to court or other authority),于此,可简称为:公实行程序;其二是非请求法院或其它机关实行(without resorting to court or other authority),易言之,系由担保权人自行行使,可简称为:私实行程序。公实行程序具有可充分保障担保人、债务人或其它利害关系人权益之优点,但却有程序冗长,耗时费力,增加劳费,导致不利于担保物价值最大化之缺点,因之,必须采取简明快速之非讼程序,方能济其弊。而私实行程序之优缺点,则正相反。对此,立法上应考虑下列措施,以资缓和:实行前,应通知债务人、担保人、其它担保权人,俾得监督其程序之合法进行。对担保物之处分方式,应系依担保协议之约定,且于商业上系属合理(commercially reasonable)之方式为之54,否则,应负损害赔偿之责。上述约定得于违约前或后作成之,且除异议人证明处分程序显非合理外,原则上应认其处分(例如拍卖或自行出售)程序于商业上系属合理之方式。债务人、担保人或其它担保权人对程序进行之违法有异议之权,但不得因此妨碍担保权之实行(美洲担保法典第六一条参照),以免藉此拖延实行程序。处分担保物所得之价金或其它所得于清偿实行担保权人之被担保债权后,如有剩余应给付于其它曾以书面请求分配之后次序担保权人,若再有余额,则应返还担保人(美洲担保法典第六十条参照)。实行担保权之担保权人亦可将上开余额交付于法院或其它适当之机关,由其依法定程序分配。至有无后次序担保权人或优先次序是否发生争议,均非所问55.担保权之实行者若为后次序之担保权人时,先次序担保权人得于该担保物处分、抵偿担保债务或经收取(担保标的物为债权或有价证券)以前(before final disposition,acceptance or collection of the encumbered assets),随时接管后次序担保权之实行程序,或声请法院、其它机关监管(administered)后次序担保权人之实行程序。担保权人依私实行程序处分担保物时,本于诚信(good faith)原则取得该担保物所有权或其它权利之受让人,除应受先次序担保权(即担保权实行者为后次序担保权人时)之拘束外,该担保物上担保人之权利、实行担保权人之担保权及其后次序之担保权均归消灭(美洲担保法典第六七条参照)。此于担保权人系以担保物抵偿担保债权者,亦同。于担保协议中先为违约时,担保物自动归属于担保权人之约定,虽有利于担保权之迅速实行,并减少实行费用,但鉴于担保物价值高于担保担保债务时,担保权人可能对债务人或担保人施加不当之压力,因此联合国担保法指南对上开流质约款是否应承认其效力仍采取开放态度56.不仅如此,当事人于违约后为担保物抵偿担保债务之约定,固属有效,然为保护债务人、担保人或其它债权人之利益,立法上应采取下列手段57:其一,在特殊情形下,例如债务人已给付大部分担保债务时,法律得规定非经债务人、担保人、其它利害关系人或法院之同意58;或者担保物之价值应经鉴价59,否则上述抵偿约定不生效力,以防免滥权行为。其二,担保权人为担保物抵偿担保债务之提议(proposal)时,应将该提议(即要约之意思表示)通知?债务人、担保人及其它就担保债务应负给付责任之人(例如保证人),与?担保物之其它担保权人。其三,受通知人于收受通知后一定最短期间内(例如二十日),得以书面对该提议为反对之表示。此际,担保权人即不得以担保物抵偿债务,而仅能以处分方式处分担保物60.然担保权人就上述反对之表示,得声请法院或其它机关为是否合理之裁定(a determination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objection)。(6)与债务清理程序之协调及平衡61 所谓债务清理(insolvency)程序系指破产、公司重整程序而言。担保物权因具物权之效力,其权利之行使及实现自不受担保人破产或重整之影响。然在破产程序,破产管理人之任务在搜集破产债务人之财产,处分后分配于破产债权人。为使破产财团清算价值最大化,将破产财团作为一个经营中之企业予以处分,诚属一重要方法。又公司之重整乃是以该公司有重建更生之可能为前提,故重整程序旨在克服公司财务之困难,进而继续其正常之商业运作,重整公司财产价值之最大化,亦属其必要手段。于此范围内,维持破产人或重整公司之财产,使其不致因债务清理程序之发动,分别处分而崩解,遂为债务清理程序之重大目标。此际即与担保权之上述效力发生冲突,债务清理程序应如何与之协调,以求两者之相互平衡,实为债务清理程序之一项重要课题。债务清理程序之法律至少应设下列规定:原则上,担保物(包括所有权保留及融资租赁之标的物)应纳入破产财团或重整财产,但债务清理程序不得改变担保权人之优先次序。债务清理程序对担保权之影响,应依破产程序之目的在清算债务人之资产,重整程序之目的则在使重整债务人更生而有所区分。于破产程序,担保权之实行权不应受长时间之限制,甚至可不受任何影响,例如担保物并无与破产人之其它财产一并处分之必要是。反之,于重整程序,基于避免企业解体,维护企业资产之价值,担保权之实行自应暂时停止62.法院得依债务人、债权人或其它利害关系人之声请,于债务清理程序声请后至该程序开始前,暂时禁止担保权之实行,但以有保全债务人资产价值之必要为限。债务清理程序开始后,担保权之实行应即停止包括不得请求实行及实行中之程序应停止。但应采取保护担保权人权益之有效措施,例如a,此项停止限制于破产程序应有固定之期间,于有必要时,法院方得延展。b,为维护担保物之价值,担保权人得声请法院由破产财团或重整财产支付现金(例如担保债务之利息)。c,增加担保或其它适当之保全措施。d,担保权人得基于特定之理由,声请法院解除其停止实行之限制,理由包括:担保物非重整程序所必要或担保物价值正在减少,对此担保权人又未获保护手段等。?除现金收益外,就破产财团或重整公司之财产包括担保物破产管理人或重整人得于正常经营过程范围内使用或处分之;但若系属正常经营过程范围外之处分,且处分后之财产担保权消灭者,则其出售或处分需符合下列条件下始得为之:a.须先通知拟出售担保物之担保权人。b.应给予担保权人向法院异议之机会。c.该担保权之行使仍在受限制之阶段。d.处分财产所得之收益,担保权人仍有优先权。至对上述现金收益,仅于经对该收益有担保权之担保权人同意后,或经通知该担保权人,并给予向法院异议之机会,且担保权人之利益已获保护时,始得使用或处分。破产管理人或重整人得对担保物进行估价,以确定担保权人之有担保及无担保部分之债权。然于重整程序中,确定担保物之清算价值(liquidation value)时,应考虑该担保物之用途及估价之目的。担保债权除受超级优先债权(例如重整债务之担保权)之拘束外,应受破产财团或按重整计划之清偿。9单一担保制度之统一法制63 动产担保制度于其发展过程中因针对经济清况之需要,不同类型之担保权型态先后纷纷出现,例如以占有标的物为必要之质权(pledge,pignus)、留置权(lien)等占有型担保权及不以占有标的物为必要之动产抵押权(the chattel mortgage)、附条件买卖(conditional sales contracts)、信托收据(trust receipt)、工厂质权(factorsliens)、应收帐款担保权(the security interest in accounts receivable) 等非占有型担保权,因应各国经济情况及法律制度之有异,相同之担保物权更有不同之名称。各种担保权之成立、效力、优先次序及实行方式等各有特色均非一致64,因此各据山头,形成制度之复杂混乱,导致担保权之不确定性,自与法律制度确定性、可预见性之应有意旨相违,亦与担保权设定之简便、省费及省事之现代交易需求不符。是以,建立动产担保制度之统一法制,即属十分必要。众所周知,动产担保制度之统一法制系以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九编为其嚆矢,并因其完备而树立典范,美洲担保法典随之,欧银担保法典及魁北克民法虽不用security interest之名称65,但均属采相类统一法制之立法例。所谓统一之动产担保法制系指凡是以担保物担保债权之履行为目的之担保设计,无论其名称为何,例如以标的物之占有与所有分离为担保方法之所有权保留、融资租赁及寄售契约(consignment agreement)等,虽其标的物所有权属担保权人,与大陆法系之担保物权系以第三人之物为标的物之概念有异,仍均应适用同一之法律而言。此尤以非占有型担保权为甚。但此非谓排除或废止占有型担保权,盖占有型担保权不仅在消费者或一般市民有其需要,且就若干动产或具此性质之其它财产(例如有价证券)设定担保权时,占有标的物仍系最有效之方式。为使标的物占有之方法更为具体,另创设控制(control)之概念,例如以银行账户设定担保权时,将担保权人之姓名或名称列于该账户上,或当事人订立控制权协议,依据协议,该银行处理账户时,仅依担保权人之指示办理是66.不宁为是,非占有型担保权虽宜有统一之名称,例如美洲担保法典之non-possessory security interest、欧银担保法典之registered charge或魁北克民法之hypothecs on moveables without delivery,但在此类型下,仍得依交易或优先次序等之需要,使用不同之担保权名称,例如购置款担保权、企业担保权(欧银担保法典之an enterprise charge)或总财产担保权(魁北克民法之a hypothecs on a universality of property)是。又如联合国担保法指南工作小组就应否使用企业抵押或浮动抵押制度曾多所讨论,然终以此两种制度之重要功能可由总财产担保权取代而建议可不予采用67.总之,立法上将凡具有担保功能之手段,无论是占有型、非占有型担保物权,或所有权保留、融资租赁等其它类似之担保方式,均归入担保物权概念予以综合统一规定,固属一项选择,或者将所有权保留、融资租赁等其它类似之担保方式另作法律规范,且依其性质之不同,保留若干个别之规则,但就统一规定关于担保手段所设之相同规则(例如登记制度、优先次序等),仍应于最大范围内予以适用(魁北克民法可归类为此项模式68);甚或就非占有型担保物权单独立法,就占有型担保物权则由其它法律规范,亦属不同型态之非统一处理法69.四、我国相关法制之检视我国动产担保交易法之制订,亚洲发展银行之亚洲担保交易法律改革将之誉为大陆法系移植英美法系制度之典范70.该法最近经当时之主管机关即行政院财政部(前)金融局委托政大法律系作修正研究,于八十九年十月间提出期末研究报告(内含修正草案建议),嗣行政院拟具修正草案先后以94.5.9院台财字第0940085026号函及94.9.12院台财字第0940037009移请立法院审议。又民法之担保物权部分刻亦在积极修正中。国际上关于动产担保权之法制发展,正足以提供检视我国上开法制修正是否符合国际立法趋势之重要指标。(一)我国动产担保权之标的物所涉及者有三:1.动产担保交易法第四条第二项规定之废止:动产交易担保法第四条第二项就动产担保交易标的物之范围予以限制,依当时之经济发展背景及登记技术等而言,应属务实之作法,然随着经济之发展、科技之进步,新类型之动产及其它衍生性商品、权利不断出现,基于担保权设定之简便性及财产价值最大化之考虑,此项规定废止之时机,应已届至71.2.将来物及集合动产之担保权设定:将来物及集合动产可否设定担保权,于民法上虽有以让与担保方式出现之解释空间,然为建立明确有效之担保权制度,及因应企业对此类财产设定非占有型担保权之需求,亟应增设明文72.3.担保物效力之扩张:依民法规定之担保物权物上代位性,仅于标的物灭失时,担保人所得之赔偿或其它利益始为担保物之代位物(民八九九参照),动产担保交易法第四条之一则已将担保权效力于一定范围内扩及于担保物之添附物,确已进步,然基于集合动产担保权之特质,处分集合动产组成物所得之利益,应列入代位物之范围,应属必然之选择(动担三三?、三五参照)。4.为保障担保权人,动产担保交易法原则上均禁止就担保物设定多数担保权(该法三十一、三四参照),与动产担保权之设计应发挥担保物之最大价值原则有违。此外,该法第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禁止担保人处分担保物,致不利于工商经营者之运用,与该法旨在适应工商业及农业资金融通之立法目的(该法第一条)未尽相符。行政院之动产担保交易法修正草案对上述各项均未加修正,似嫌过于保守。(二)民法对担保权之担保债权种类已无任何限制,然当事人间之担保债权范围是否可不受。任何限制,我国与其它大陆法系国家相同,均采应约定一定之范围及须有最高限额之制度。鉴于民法修正草案对于担保债权范围之约定要求(民修八九九之一参照),已足因应循环贷款之融资方式,以及目前金融机关与担保人之关系尚非十分健全,我国之上开修正草案应系务实之作法,但未来取消一定范围约定,仅保留最高限额,亦属可发展之方向。动产担保交易法第十六条第二项仅规定以一定期间所发生之债权为范围,亦属折衷之立法。(三)对于担保权人资格民法未设任何限制,固符合国际担保权之发展潮流,然若立法承认集合动产甚或总财产担保权之担保型态,由于此类担保权原系因应商业经营之融资需要而生,对此等担保权人之资格采取一定之限制,参诸国际之立法方式,应是必须考虑之选择。(四)动产担保权因以占有或登记为公示方法之不同,于具备公示方法后,均取得优先权,并按公示先后定其优先次序。就此原则民法第八百七十四条设有规定,此项规定解释上于动产担保权亦应准用。于若干个别情形,并设有优先次序之例外规定(例如动产担保交易法第二十五条,修正草案将之移列为第五条第二项,及民法修正草案第九百三十二条之一等)。然于动产担保权尚欠缺原则及其例外之统一规定,对于未办理登记之非占有型担保权应如何定其优先次序,亦乏明文(例如U.C.C.第9-322条),致有多数担保权存在时,仍有赖依解释方法解决73.尤其在标的物经处分时,动产担保交易法仅在第三五条第二项设保护买受人之规定。对于附条件买卖或动产抵押权之标的物虽禁止处分,以避免其纠纷,实则纵为处分,受让人亦应承受其负担(动担五参照),此种处理原则甚不利于商品及货物之流通。优良之商业惯例必定是优良之商法(Good business practice should be good business law.),优先权原则之确立应以促进商业之活络、经济之成长为宗旨,是以消费者及买受人等市场参与者受相当之保护,乃实现该宗旨之重要关键74.我国动产担保权法制对此似应尽速注意及之。(五)动产担保交易法于民国五十二年间即引进登记制度作为非占有型担保权之公示方法,确属进步,然1.此项登记制度,观诸申请登记时,依该法施行细则第六条第五款、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应具备标的物之所有权证明文件,登记申请书应记载标的物之名称及其型式、规格、厂牌、制造式、引擎号码等,可知系与不动产登记相类之权利登记制度,为适应动产之变动性、登记之便捷性及当事人财产权隐密性之保护等动产担保权之将来需求,有无改采通知备案登记制度之必要,实应深入考虑。2.登记机关依该法施行细则第三条之规定,因标的物性质之不同而有异,致分散各地,不利于查询,此次修正草案第六条修正为登记机关授权行政院定之,去除该条原规定关于有效区域之争议,确值肯定,惟订定登记机关之际,似不宜重蹈覆辙,应采国际趋势,以中央机关统一办理为宜75.3.当事人约定登记之有效期间,并无最长期间之限制,而未约定时,其有效期间仅为一年(动担九),似与多数立法体例未尽相符,且不利计算机自动化之管理,应有改进之余地。 4.关于注销登记设有较简便之程序(动担十),确已注意及担保人权益之保障,惟方法上参照外国体例仍有改进之空间。5.计算机自动化科技之运用于国内已甚为成熟,故关于登记之申请、方法及查阅等,应尽量利用计算机自动化科技76,即可维持一定之管理水平及减少劳费,且方便当事人之利用。(六)担保权实行时,就公实行程序而言,无论是执行名义之取得及其执行程序,我国系依非讼事件程序(强制执行法之执行程序性质上亦属非讼事件程序)办理,应已具备担保权实行程序须有效及迅速之基本要求。但质权系以债权为标的物者,质权人于其担保债权届清偿期后,若质权标的物之债权亦已届清偿期者,质权人为实行质权,应有向第三债务人收取债权之权,此际应无须得出质人之同意,已如前述,是我国民法修正草案第九0六条之三就此部分之规定,似与国际体制不符。此外,近几年来,由于不良债权之大量涌现,及法院执行人员之不足、执行相关配套措施未臻完备(例如鉴价机制)等因素77,至抵押物拍卖事件耗时冗长,担保物拍卖价值最大化之理想几不可得。解决之方法固有多端,但私实行程序之健全及强化,自国际立法之动向观察,以及我国法律上已有此种机制(民八九五、八七八、九三六及动担二一、三十、三七参照)而言,应是最佳选择。而此涉及下列问题:1.拍卖法应从速制订。拍卖法未制订前,就拍卖方法虽有债编施行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可资应付,然尚有诸多问题企待厘清(见下述),此即拍卖法立法之迫切所在。2.民法修正草案第八七三条之一、第八九三条第二项已为担保权人就担保物取偿之流质约款有效性开启一扇门78,增加私实行程序之机会。然基于下列因素,其可行性仍非坦途,其一,担保物上已实行之担保权(例如取得担保物抵偿担保债权之担保权人)固因其之实行而消灭,但其前后次序之担保权按诸担保物之上述取得方式,通说认系继受取得观之,除当事人及有关担保权人另有约定外,将继续存在。其二,以担保物取偿须经当事人间为担保物所有权移转行为,担保权人始能取得担保物之所有权,故于此项行为未完成前,若有第三人实施保全程序,担保人之处分权因受限制(强五一参照),担保权人取得担保物所有权之程序即功亏一篑。因动产担保权之担保物系动产,其所有权取得程序较易(民七六一),一旦涉及不动产之取得时(动担四之一参照),上开风险将成为无从控制之梦魇。其三,鉴价机制迄未健全,尤以智慧财产权或其它新型态之动产为最79,担保物估价之合理性受到挑战而影响程序之顺畅。此等因素有碍担保权人以上开方式实行担保权之意愿,殆可想见。上开问题均须在拍卖法中设计解决。例如于欠缺鉴价机关时,可否由法院及公正之第三人(例如金融机构合并法第十五条第二项所定之第三人)等之同意代之,即是一例。3.质权人依民法第八九五条准用第八七八条规定(民法修正草案第九0六条之二参照)实行其质权,亦面临前段所述问题相同之情况。按依第八七八条规定,抵押权人与抵押人订立契约,取得抵押物所有权,或处分抵押物,必须无害其它抵押权人之利益,始得为之。准此,似系认依此规定实行抵押权时,其它抵押权应归于消灭,否则应不生损害其它抵押权问题。果尔,固已解决前段所述之第二困境,然担保物价值之分配程序仍待拍卖法规定,以保护相关当事人之利益。4.动产担保交易法规定之担保权实行程序系重在私实行程序,且大抵遵循美国统一商法典之方式为之,自属可取。惟该法第十七条第二项规定之假扣押,论者指出,此所谓假扣押,应系将担保物取交于担保权人,实为担保权实行程序之一部分,与民事诉讼法上之假扣押不同80,易生误解。动产担保交易法修正研究之期末报告亦建议修正81,但行政院提出之修正案对此却未置理,殊为可惜。由于私实行程序规定尚非周全,是以担保权人似仍偏好采公实行程序82,此颇不利于动产处分价值之最大化,盖动产具有折旧快、维修不易及价值变动大等特性之故。对此自应强化其实行程序,例如欧银担保法典规定实行担保权时,设置处分利益之受托人(proceeds depositary)(该法典第二七章参照),负分配之责及于企业担保权实行时,设置之企业管理人(enterprise administrator)负实行之责任(该法典第25.6至25.24条参照),均可供参照。(七)担保权人于担保人破产时,依破产法第一0八条规定,担保权不受破产程序之影响,此正是贯彻担保权功能之立法典型,但司法院最近完成之破产法修正草案(司法院九十三年五月编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