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意境中的点景与立意.doc_第1页
园林意境中的点景与立意.doc_第2页
园林意境中的点景与立意.doc_第3页
园林意境中的点景与立意.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设计院招聘网站 园林意境中的点景与立意点景点景,就是人们抓住园林中某一景色的特点,用文学艺术的形式,例如命名,题咏,对联等,对园林艺术进行高度的概括,起到画龙点睛,烘托园林意境的作用,增添古朴,典雅的气愤,使园林增色,帮助人们领悟园林艺术境界,启发人们联想,激发游人对景生情。景色的命名或者题咏,还有宣传,教育,装饰,导游的作用,有的题咏还能发人神思,追忆往事。这正象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说的:“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是花柳山色,也断不能生色。”杭州西湖边上的平湖秋月,有一栋空透,轻盈的重檐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整个临水平台,湖面融洽配合,协调一致。那优美典雅的建筑与湖,树,皓月,倒影,组成了一幅娴静优美的图画,其间有“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月好最宜秋”的楹联指点,诗情画意般的意境油然而生。更有那平湖秋月建筑旁的桂花,飘来阵阵清香,在这“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的环境里,色,香,声,味俱全,反复吟咏品嚼,不免使人遐想联翩,仿佛置身与湖平如镜,月光入昼,规划香来的意境之中,真实回味无穷了。在“咫尺山林,多方胜景”的杭州孤山,假山叠石不止的高低参差,疏密有致;原有的山石使人有苍崖千尺,悬崖峭壁之感;沿山道登临,那石道两旁,松柏阴郁,时见凤尾森森;片刻小息,在静穆中听听那禽吟鸟唱,幽静无比;山下林木掩映之中,亭台错落,野花点缀,古色沧桑,小桥留水,曲径通幽,构成了一座精美的小庭院。而在这天然美和人工美融为一体的园林中,有一副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点粗豪了亭,台,楼,阁,曲桥,水吃,花树构成的孤山一景艺术意境,也一语双关的点出了西湖的奇异景色。文学对联,诗词也往往成为园林艺术的说明书。如有水乡明珠之誉的绍兴东湖,由人工开凿而成,开采石料后,留下石堤,湖面,山梁,洞穴,造成了悬崖峭壁的奇观。又布以亭,台,轩,榭,成为及好的园林景区。“总疑天外飞仙来,却只见斧凿痕迹,眼树几株,湖水一曲,应知千年辛苦,铁臂造神气的”赞誉,既写粗豪了东胡的景色,又说出了东胡造园的史实。在以有“绿树城廓”之称的扬州,自隋,唐以来就以柳色著称。那自然而又有修长堤岸的瘦西湖,三步一柳,亭亭如盖,沿湖岸漫步,一眼望去,犹如挂着一道绿色帐幔。湖上风来,柳条婀娜起舞,如轻烟,如绿雾,宛若翠浪翻空,舒卷飘忽,妩媚无比。又有紫藤,十六,山茶,杜鹃,碧桃等花树结合种植,更增诗意。当你乘船游览在婉约轻盈的柳枝之下,无处不感受到柔情蜜意。每当烟花三月,“春来湖满,春色柳洲深;莫作风中线,条条系客心”。那处处楼阁烟波,泉池澄碧,扬柳依依,无限美好的园林景色,使人醉心的“红楼日日柳年年”,扬子江头扬柳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树垂下绿丝条”等楹联诗对,引起人们对扬州园林艺术的遐想。园林中的文联诗对,既能唤起人们的联想,还可使人们对小小的园林空间,产生扩大的感觉。如红楼梦中大观园中潇缃馆的那副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其中“烟尚绿”与“指犹凉”,把潇缃馆的园林艺术空间,环境,气氛,写的含蓄而有意趣,有化工之妙,“尚绿”与“犹凉”四字使人如同置身于森森万竹之中,把潇缃馆那幽深清净的小庭院,无形之中扩大了。立意我国的园林创作,如同文学,绘画的创作一样,在动笔之前,必须先立意。立意是造园家在设计构思前,对自然和造园的具体条件进行仔细观察,体验,然后在自己土闹中形成主题思想和各种景观的艺术形象,让所建园林达到预想的艺术境界。我国呀艺术创造的源泉,主要是来源于自然,造园家的创作过程, 如同绘画一样,就是把自然山水概括和提炼,再现于园林空间之中,让园林比大自然更典型,更集中,富有意境。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常用风景如画来形容好的风景或者园林中美好的景点。这说性园林艺术应达到如画的境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方为上品,否则就是一般的工程罢了。南齐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六法,对我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立意有较大的影响。他的六法:其一是气韵生动。所谓“气韵生动”是要求一幅绘画作品有真实的,感人的艺术魅力。其而是骨法用笔。所谓骨法用笔是指绘画的造型技巧,“骨法”一般指事物的形象特征,“用笔”指技法。用墨“分其阴阳”,更好的表现大自然的阴阳明晦,远近疏密,朝暮阴晴,以及山石的体积感,质量感等。下笔之前,要充分立意,做到“意在笔先”,下笔后“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一气呵成,画完后又能做到“画尽意在”。其三是“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指物所站用的空间,形象,颜色等,其四是“随类赋彩”。即画家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不同的对象,。我国古代画家把用色和表现出的美好境界,称为“浑化”,在画面上看不到人为色彩的涂痕,看到的是“浓纤得中,灵气傥恍”的形象。其五是经营位置。即考虑整个结构和布局,使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我国历代绘理论中谈即的构图规律,疏密,参差,藏露,虚实,呼应,简繁,明暗,曲直,层次以及宾主关系等,既是画论,又是造园的理论根据。如画家画远山则无脚,远树无根,远舟见帆而不见船身,这种简繁的方法,既是画理,又是造园之理。其六是传移模写,即向传统学习。南北朝时期,文人墨客厌世,对城市繁华生活厌倦,沉醉于大自然,想超凡脱俗,追求清淡隐逸,于是对山水,园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创作,由于受到文学,绘画的影响,因此寄寓着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包含着“神韵”和“意趣”。所谓“神韵”和“意趣”,就是造园家在布置园林山水,花木时,要把握山水性情,让山有环抱起伏之状,水有汐洄之势,树木栽植要有比拟联想,廊边窗外花树一角,或翠竹一丛,山间古树簇聚或散植,都力求有枯木竹石图之意。即便是一草一木,或含笑,或开,或谢,都应具有化工之意。不仅要追求自然的形似,而且要把自然中气韵反映出来,要把内在的本质,意义表现出来。在“多方胜景,咫尺山林”中,要能达到“片石生情”的园林意境,就要求造园者须有高度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生活体验,掌握种种名山巨川的神态,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在咫尺间,不论是叠山,理水,置亭安榭,或筑径架桥,植树栽花等,做到艺术的概括,做到“寓形于神”,耐人寻味。 . 题咏赋予园林以意境,而园林美景又寄寓着诗情,情景交融,这是我们园林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宋带诗人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种富有诗意的园林意境描写,可以说是因景生情的佳例。读红楼梦,深感潇缃馆这园中之园的艺术美,第十七回对潇缃馆庭院的艺术空间这样描写:出沁芳亭不远,便可看到“一带粉墙,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这说明潇缃馆是翠竹中的一组幽情押洁的院落,进垂花门有曲折游廊,前院种竹,后院种大株犁花以及阔叶芭蕉,还有泉水自墙洞流入。“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而出”好一个泉,竹组成的庭院,既青翠可爱,又泉水汩汩自竹下涌出,花树环绕,幽雅高洁。潇缃馆种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寓意着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动摇不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第三十五回写夏日的潇缃馆,黛玉从伊红院回到潇缃馆,“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吃毕药,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覃生凉”。这里用了竹影婆娑浮动的气氛,渲染了一片阴凉的意境,放映出黛玉满腔的愁思。“落霞与孤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情景交融的对联,出自“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的那篇藤王阁序,藤王阁在江西南昌,是历史上有名的胜景之一,而今,再去寻觅这一壮丽景色,已是梦幻,但“阁”却随“序”,伴随着优美的园林意境,一直流传至今。享有盛名的苏州寒山寺庭院,更是借景文传的典型例子,据传,原来这里曾居住着名叫寒山与拾得的两位和尚,开始两人相处的并不十分融洽,可是到了晚年两人非常友好,除了求佛念经之外,还给当地做些修桥铺路之类的好事,后来寒山先亡,拾得也很快升天,人们为了纪念他们,造了寒山寺,当时的寒山寺不怎么有名,到了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径寒上寺,夜泊枫桥镇,写下了著名的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韵钟声,脍炙人口,由于诗句著名,代代流传,从此,寒山寺成为了名传中外的园林寺院,步入悬有“古寒山寺”匾额的大门,通过寺院的林荫路,可见在大雄宝殿内佛座两边和后殿,嵌有寒山子诗三十六首和历代诗人的诗数十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