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环枢手法.doc_第1页
枕环枢手法.doc_第2页
枕环枢手法.doc_第3页
枕环枢手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椎错位分型及手法整复细节 环椎上承颅骨下连枢椎,是头颈连接的重要结构,因形态结构特殊、力学位置独特、毗邻组织复杂,而在临床上常常会产生非常复杂和严重的症状,可是因为过去手法治疗中出现过不少意外,而一度被认为是手法治疗禁区。龙氏治脊疗法对此段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手法,然而很多人只知道龙氏治疗寰枢椎错位只有仰头摇正法,其实龙氏治脊疗法对寰椎的错位分型和治疗有一套非常详细的理论和方法。错位分型及治疗手法:一、左右旋转式错位: 又分单侧旋和整体旋式错位。单侧旋转是指以一侧为支点,对侧的旋转偏歪;整体旋转是指以齿状突为轴的整个环椎的旋转,一侧横突偏前,另一侧偏后。单侧旋转症状轻、临床表现单一。整体旋转症状重、临床表现复杂(会出现轻重不等的血管、周围神经、交感、脊髓包括延髓等的刺激症状)1、单侧旋转:触诊环椎一侧横突后凸隆起,对侧无明显变化,侧位片示三边征。2、整体旋转:触诊环椎横突一侧偏前另一侧偏后,张口位片示侧块左右大小不等,此类患者往往伴随明显的交感或者延髓刺激症状,轻者有头面五官症状、怕冷,重者头晕头痛,甚至心慌、呼吸困难、有濒临死亡的恐惧感、如果刺激或压迫到脊髓前动脉会出现脊髓刺激症状。治疗手法:单侧旋转用仰头摇正法,整体旋转用双侧横突推压法(1)仰头摇正法用于寰枕关节、寰枢关节错位。患者仰卧,低枕,将其头作上仰(仰头可使27颈椎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患者放松颈部后,将头转幅约30度左右时,稍加有限度的轻巧“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弹响“咔嗒”声。此法也可在坐位下进行。复寰椎与环枢的区别:复环枕时,仰头到尽头,转头30,然后闪动力方向向上(动点手向术者怀里兜),即作屈伸动作23下。复寰枢时,仰头20,动点手保持向怀里略兜的力转头,转头到尽头时,向外上方转头闪动23下。(2)双侧横突推压法用于寰椎整体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拇指定于向后旋的横突后面向前推,另一手托患者下颌,边向怀里牵拉边向后仰头,双手协同用力3-5次。换手操作对侧,术者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拇指定于前旋的横突前面向后推,另一手托患者下颌,边向怀里牵拉边略前屈,同时嘱患者尽量收下颌,双手协同用力3-5次。二、侧摆式错位:又分水平侧摆和垂直侧摆式错位。侧摆式错位往往会表现为侧屈受限,水平侧摆触诊一侧横突侧方凸起,对侧凹陷;垂直侧摆则会出现一侧横突向上靠近乳突,对侧向下远离乳突。张口位示:侧齿间距左右不等宽为水平侧摆);侧齿间距一侧上宽下窄,另一侧上窄下宽,环枢外侧关节间隙左右不等宽为垂直侧摆。治疗手法:侧向搬按法。1、纠正水平侧摆式错位: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托住后枕部,拇指定于寰椎横突侧方,另一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使其头略向后仰。先向健侧侧屈,再向患侧侧屈,向患侧侧屈时,定点手同时向健侧方向对顶,当向患侧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作一“搬、按、牵”联合闪动力。2、纠正垂直侧摆式错位:假设寰椎左高右低垂直侧摆,患者仰卧位,术者右手托住后枕部,拇指定于横突侧下方,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使其头略向后仰。先向左侧侧屈,再向右侧侧屈,向右侧侧屈时,定点手拇指同时贴紧右侧横突下方向上方(头顶)按,当向右侧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作一“搬、按、牵”联合闪动力。换手操作,患者体位不变,术者左手托住后枕部,拇指贴着乳突向下滑动,定于横突侧上方,右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使其头略向后仰。先向右侧侧屈,再向左侧侧屈,向左侧侧屈时,定点手拇指同时贴紧左侧横突上方向下方(肩部)按,当向左侧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作一“搬、按、牵”联合闪动力。三、前后滑脱式错位:虽然滑脱式错位分向前和向后滑脱式错位,但是,寰椎临床上只有先前滑脱式错位,没有向后滑脱式错位,如果有向后滑脱,则往往是齿状突骨折了,属于脱位不是错位。向前滑脱式错位触诊时往往后面找不到横突,而从两侧下颌角处向后向里触摸往往会触到明显的压痛肿胀和横突前结节。侧位片显示:环齿前间隙大于3mm,小于5mm。治疗手法:推正法纠正向前滑脱式错位: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托住后枕部,拇指定于横突前方,另一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先使其头略向后仰,再向前屈,同时收下颌,用下颌角向后的力推定点手拇指,间接向后推寰椎横突,前屈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向上的牵拉力。当前屈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作一“屈、推、牵”联合闪动2-3次。交换手,对侧重复操作2-3次。四、倾位仰位式错位1、倾位式错位:侧位片示寰椎后弓与枕骨、枢椎棘突之间的距离上窄下宽。纠正倾位式错位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托住后枕部,拇食指对捏于枕后隆凸两侧,另一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边向上牵拉边使头前屈,保持牵拉再使头颈后伸,定于枕后隆凸两侧的拇食指顺势下滑,拇指尺侧偏锋和食指桡侧偏锋推顶于寰椎后弓后部上沿,当向后伸至最大角度时,拇食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作一“伸、推、牵”联合闪动力。可重复2-3次。2、仰位式错位:侧位片示寰椎后弓与枕骨、枢椎棘突之间的距离上宽下窄。纠正仰位式错位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一手托住后枕部,拇食指对捏于枢椎棘突两侧,另一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其面颊部,边向上牵拉边使头后伸,保持牵拉再使头颈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