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护士操作不当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doc_第1页
基层医院护士操作不当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doc_第2页
基层医院护士操作不当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doc_第3页
基层医院护士操作不当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doc_第4页
基层医院护士操作不当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层医院护士操作不当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54?第33卷第1期2011年1月贵阳中医学院JGCTCMNo.1V01.33January2011有益的信息,并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工作,经常来探望,关心,鼓励病人,以增强病人生活的勇气与信心.5积极创造安静,舒适,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环境的好坏可直接影响病人的心情,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新鲜的空气,安静,安全,整洁的病房,会使病人的心情愉快,情绪稳定.而混乱的,不洁的环境则会引起病人情绪上的烦恼与不安,尤其是医务人员不顾病人的感受而自己谈笑风生,更使病人产生反感和消极的心理反应.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操作时要做到四轻,即:走路,说话,操作,关门轻.6良好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是引导病人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保证护理人员素质的好坏与疾病转归有着极大的关系.良言可治病,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大方,得体的仪表,可使病人心情愉快.如:对病人不能以床号相称或直呼其名,可称呼某某老伯,某某阿姨或根据其职务来称呼.向病人主动介绍自己,如:我是你的管床护士,有事请找我等.这样使病人感到亲切,愉快,在护理操作时,要表现得沉着,老练,迅速,准确,这样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尊敬,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病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改变自己不良的心理情绪,而使自己经常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早El康复出院.基层医院护士操作不当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严璐陈显燕(1.贵阳中医学院护理系,贵州贵阳550002;2.遵义县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100)摘要:本文结合文献复习,对基层医院护士输液操作不当导致输液发热反应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对今后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基层医院,输液操作,输液发热反应Doi:10.3969/j.issn.10021108.2011.O1.30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108(2011)0t一005403静脉输液是临床抢救病人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城乡基层医疗单位的建立,静脉输液给药也更加普遍而输液发热反应也时有发生.鉴于药品与输液器具的生产条件,质量控制的规范化及严要求,当今输液发热反应似乎与护士操作不当关系更加密切,其原因分折如下.1护士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1护士操作前个人准备工作不足,忽视严格的无菌操作较为常见由于当前基层医疗单位护理人员良莠不齐,以工代护,初级护理人员较多,甚至有的未进行过严格的培训,常见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时着装不整齐,未配带合格口罩,不注意手的清洁与消毒.曾洁仪指出E:由于上述因素再加上护理人员有时因工作忙,输液病人多,只顾完成工作量,而未按要求做,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加药时,不戴口罩或配戴不合格的口罩.因此,若护士忽略个人准备工作这个环节,将会带来一些微粒,尘埃,细菌等污染,增加输修回日期:20101025液反应的发生率.1.2护士操作前环境准备工作不足或条件有限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房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3J.目前,多数基层医院的输液准备多在治疗室内进行,而治疗室的环境洁净度较差.奕湘宁等曾对其工作状态下治疗室空气及其治疗台面作细菌监测,超过常规标准的23倍,而病房的细菌数则更高,这就增加了输液污染的可能性.因此,在细菌数超标的环境下配液及输液,将大大增加污染的机会.如果护士在进行基础护理时未按要求进行湿式清扫,消毒和操作,是造成空气不洁,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操作前护士需要对环境进行评估.1.3护士操作前用物准备工作不严格仔细1.3.1液体质量检查不规范大批量液体虽然经严格的质量检查出厂,但仍有各个环节把关关疏漏的的液体进入临床,因为输液制剂还有玻璃瓶装,体积较大,可由于贮运原因造成瓶身碰裂,使空气进入瓶内造成细菌污染和霉菌第1期严璐,陈显燕.基层医院护士操作不当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55?生长,或由于贮存环境不当,导致液体发霉长菌,放置时间过长,药物可发生分解或聚合产生杂质,或由于液体过期变质引起药液混浊沉淀等-11.石宇雄等口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六九医院一个月内发现3例输液发热反应,都是由于瓶颈,瓶底细微裂缝检查不严致液体变质引起.南昌第94医院20022003年检测该院药厂生产原液体的外观澄明度并作细菌培养,发现五瓶液体有明显的絮状物,并培养出霉菌.如果护士检查工作不到位,在配液前不认真仔细检查药瓶是否有裂痕,瓶口是否松动,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清度的改变,药液是否超过使用期等都可能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1.3.2输液器具质量检查不仔细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直径5微米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滤去所有微粒;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磨擦等工艺带人的机械微粒也成为污染微粒.此外,何曙云对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的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微粒检测合格率仅为71.0%.由此可见,如输液前护士未认真检查包装袋有无损坏,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也会引起输液发热反应,因而输液器材带来的微粒污染是引起输液发热反应的又一主要原因.1.3.3消毒剂的检查灭菌及有无污染检测能力不到位由于碘酒,酒精浓度过低,消毒剂不合格以及细菌对消毒剂的抗药性等都可使输液被细菌污染,从而诱发输液发热反应.陈岚报道,某医院对12个部门,141件消毒液进行细菌学检查,0.1%新洁尔灭器械液不合格率为92.3%,75%酒精不合格率为28.3%,2%碘酊不合格率为10.1%,同时许多消毒液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霉菌检出.陈岚还指出,每日重复使用容器中的酒精,碘酊2O次以上,其不合格率占29.2%.如果少于20次,不合格率只占18.3%.因此,操作前护士还必需检查消毒剂的有效性.2配液加药2.1安瓿的切割与消毒不当安瓿的切割,消毒方法不同,造成的玻璃微粒污染程度也不同.割据安瓿时,砂轮与玻璃磨擦,会在安瓿局部产生玻璃碎屑和脱落砂粒,I6.李玉梅等实验显示,安瓿颈部割据1/4周,1/2周,1周,其周长度不同,微粒量显着不同.割据越长,玻璃碎屑越多,不溶性大颗粒的数目也随之增加.杨希芳实验证明,割锯安瓿1/3周较割锯1周,安瓿内药液被玻璃微粒污染较少,故又提倡仅割锯1/3周,并用酒精擦拭后掰开为宜.杨希芳报道,一支5ML安瓿用砂轮割据后不消毒掰开,瓶内液体就会带有玻璃微粒13003000个,如果用酒精擦拭割锯后再开瓶,微粒污染会减少1/4.然而,一些护士未按无菌操作要求,在割据后不消毒安瓿颈直接掰开,使瓶颈表面的尘埃,纤维,微生物等带入药液中,是造成污染的直接原因.而按教科书要求的安瓿常规两次消毒法,在临床操作中护士很难做到.因此,安瓿的切割及消毒不当,是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的又一原因.2.2加药针头穿刺瓶塞的次数多,角度大及针头大小不匹配配药时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及针头大小与液体污染的程度有关.输液针头反复插入橡皮塞,可导致胶屑脱落,使微粒落入输液瓶中,形成微粒污染.因为,针头经瓶塞穿刺后,液体有白色块状异物,异物率达15%19,2o.同时,垂直进针容易将针头截面切下的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尤其是多次进针后,橡皮塞表面进针空隙增大,凹凸不平,易贴附灰尘,杂质等.尽管进针前对瓶塞进行了常规消毒,但随重复进针,仍易将瓶塞表面的随着物带人瓶中而污染液体0.晏玉琨报道,观察140例静脉液配制制剂中有85.7l%出现大小数量不等的橡胶皮屑.丰雪荣实验研究,设置两组实验对象,每组100瓶生理盐水,每瓶加入10支青霉素.一组用传统的加药方法取大号针头注射器,直角进针方式,每瓶重复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而另一组为改进后的方法,取带12号针头的注射器,采取斜角进针方式,每瓶穿刺2次.每组穿刺200次,结果,第一组加药针头切割胶塞的情况为未切割胶塞141次,切割胶塞59次;第二组则是未切割胶塞197次,切割胶塞3次.此实验结果证明,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加药,可明显减少针头切割胶塞的数量.因此,护士在进行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的次数多,角度大及针头大小不匹配是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的又一原因.2.3加药注射器的使用不当护士配液添加药物时,注射器的反复使用,内筒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造成细菌,微生物,尘埃造成操作时的微粒污染,而引起发热反应.张云英对加药后1h,2h,3h的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玻璃注射器的时间进行细菌监测,细菌污染率平均为21.2l%,且加药注射器放置的时间越长污染率越高;注射器越大污染率越高;玻璃注射器的细菌污染率明显高于一次性注射器.由此可见,护士配液加药时,注射器的使用不当也是造成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之一.3静脉穿刺技能水平不过硬护士掌握好无菌原则以及熟练过硬的穿刺技术,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静脉穿刺时,因皮肤消毒不严格或用一枚针头多次穿刺均可造成细菌及微粒污染.王爱丽等对静脉穿刺后抽出或多次穿刺后更换下来的针头作了观察,发现针头斜面滞留的微粒是污染的又一来源.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可直接将微粒引人静脉,增加体内的微粒数目,引发热源反应4.5.22.?56-贵阳中医学院第33卷4联合用药过多及药物配伍不当随着联合用药的增多,一位病人应用多种静脉注射药物的现象越来越多.一瓶液体中加药多者达到46种,护士在液体中频繁加药,反复穿刺瓶塞,导致污染机会增加,引起输液发热反应.同时,由于医护人员不合理用药,护士在实际操作中若机械地执行医嘱,造成药物配伍不当致药物不溶解,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产生微粒,析出结晶,PH值改变,使药液浑浊,变色,也可能出现输液反应.牛桂田等报告用10%葡萄糖注射液加入氯霉素和维生素c,红霉素,四环素等针剂后,液体澄明度不合规定,其内有结晶,色块,白块等.10%葡萄糖注射液加入四环素时PH值降低至不合格范围.由于药物的溶解度,酸碱度,放置时间及温度条件的影响,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也会发生输液发热反应.5输液速度不当在静脉输液操作后,护士调节输液速度也非常重要,输液速度过快,过慢均可引发输液发热反应.陈敏等人认为,输液速度过快,在一段时间内输入的热源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源反应;输液速度过慢,由于一些药物的稳定性差,稀释后不可放置时间过长,否则疗效降低或输液不良反应增加.如青霉素G溶在葡萄糖中有效期仅2h,不仅如此,青霉素的水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还将增加致敏物质的含量J.由此可见,为了防止输液反应的发生,护士要掌握好输液速度的调节.因而,护士对自身学习提高,知识经验累积非常重要.6小结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发生的静脉输液发热反应与护士操作不当常有一定关系.因此,尽可能改善医疗环境,规范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好药品,器具关,环境关,最大限度降低静脉输液发热反应,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为己任.参考文献曾洁仪,龙庆麟.输液不良反应J,广州医药,2004(6):71.刘美菊.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操作的关系J.湖北民族学院,2003,20(4):6162.田慧,邴映红,等.1临床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3):462463.奕湘宁,陈琦.连续发生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中华护理学会,1996,13(3):167168.罗秀全.导致静脉输液反应的因素及其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O):6364.曲珍,导致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其预防的体会ej.25262728西藏科技,2001,(1O):45.赵虹.静脉输液不良浅析.中国社区医师,2005,7(128):84.谢洁,杨莉萍,张念悌.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因素及其预防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8,9:61.梁小岩,雷桂华,等.输液不良反应原因的系统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l11一l12.朱莉.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与控制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0):1112.汪东海.医院应建立输液反应上报及处理体系J.健康报,2009,2:15.石宇雄,刘杰.加强静脉输液管理防止输液反应发生J.护理管理,2005,(1):64.何曙云,刘宇英.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的质量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3435.刘海顺.加强输液质量管理,预防不良反应J.吉林医学信息,2006,23(12):3435.赵青.输液反应的原因及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5):1474.窦丽丽.静脉输液中应加强输液微粒的控制.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2):3519.李玉梅,李家育,陈善.安瓿割据长度和擦拭方法对药物微粒污染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2.杨希枋,李素云.关于静脉用药中微粒污染的认识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1314.牛桂田,魏君玲,张丽等.临床输液污染的实验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3,9(4):2527.谢桂玲.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预防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2):4344.黄晓琴.输液发热反应的预防与护理进展.上海护理,2004,3(2):4445.王玉平.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及预防.井冈山医专,2003,5(3):l1.晏玉琨.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的观察及预防J.护理进修杂志,1999,14(6):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