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基础设施用地控制指标.doc_第1页
上海市基础设施用地控制指标.doc_第2页
上海市基础设施用地控制指标.doc_第3页
上海市基础设施用地控制指标.doc_第4页
上海市基础设施用地控制指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基础设施用地指标(试 行)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基础设施用地指标(试行)的通知沪建交联2007548号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深化“批项目、核土地”制度,加强本市基础设施用地规模管理,着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市建设交通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房地资源局、市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编制完成上海市基础设施用地指标(试行),作为本市基础设施建设“批项目、核土地”的依据。本指标自发布之日起试行。各单位如对本试行指标有建议或在执行中遇到问题的,请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市房地资源局。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二七年八月十四日编 制 说 明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加强本市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用地规模的控制管理,进一步发挥“批项目,核土地”在严格土地管理和促进集约用地方面的作用,特编制本用地指标。本用地指标的编制工作由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牵头组织,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共同参与。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上海市土地调查规划院组织专家论证,经市政府有关专题会议研究后定稿。用地指标的编制得到了上海市水务管理局、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上海市消防局、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本用地指标包含十个专题,分别为给水工程、排水工程、道路交通工程、铁路工程、变电工程、消防工程、燃气工程、环卫工程、水利泵闸工程和轨道交通工程。本用地指标的参编单位有: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华东电力设计院、上海电力设计院、上海燃气设计有限公司、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上海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本用地指标为首次编写,先行试用后再修订完善。联系单位: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电子信箱:电 话:63193188-10082 56618239上海市基础设施用地指标(试行)目 录第一章 给水工程11.1 总则11.2 净水厂11.3 给水泵站3第二章 排水工程52.1 总则52.2 污水处理厂52.3 污水泵站72.4 雨水泵站72.5 雨水调蓄池82.6 通沟污泥转运站82.7 管道养护人员工作场所8第三章 变电工程93.1 总则93.2 变电工程9第四章 燃气工程124.1 总则124.2 燃气工程12第五章 环卫工程145.1 总则145.2 公共设施工程145.2.1 公共厕所145.2.2 垃圾容器间155.3 收集设施工程155.3.1 小型压缩收集站155.3.2 气力收集系统收集站155.4 转运设施工程165.4.1 垃圾(粪便)码头165.4.2 垃圾转运站165.5 处理设施工程175.5.1 垃圾填埋场175.5.2 垃圾焚烧厂175.5.3 垃圾综合处理厂175.5.4 粪便预处理厂185.5.5 餐厨垃圾处理厂185.6 专用设施工程185.6.1 环卫作息场所185.6.2 基层环境卫生机构195.6.3 环卫专用停车场195.6.4 水域保洁作业管理基地19第六章 消防工程206.1 总则206.2 消防站20第七章 水利泵闸工程227.1 总则227.2 水闸工程227.3 水利泵站工程23第八章 道路交通工程258.1 总则258.2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258.2.1 城市道路258.2.2 平面交叉口268.2.3 管理设施278.2.4 城市广场278.2.5 城市公共停车场278.2.6 公共加油站288.2.7 互通式立交288.3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298.3.1 公交线路起讫站、枢纽站298.3.2 停车场(库)298.3.3 公交保养场308.3.4 出租汽车营业站308.3.5 公交修理厂308.4 公路交通工程308.4.1 公路红线308.4.2 管理中心318.4.3 服务区318.4.4 收费设施318.4.5 互通式立交32第九章 轨道交通工程349.1 总则349.2 车辆基地349.3 车站359.4 区间359.5 控制中心369.6 主变电所36第十章 铁路工程3710.1 总则3710.2 铁路工程3738第一章 给水工程1.1 总则1.1.1 本指标适用于上海市给水工程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给水工程建设用地规模一般不应大于本指标给出的限值。 1.1.2 本指标中的部分工程用地采用区间用地指标形式。选用本指标时,原则上市区以指标下限值控制用地规模,郊区可采用中值控制用地规模,不宜突破上限。1.1.3 本指标所列出的用地指标范围是指单项给水工程建设的用地指标。工程建设应尽可能统筹安排,集约布置,减少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1.1.4 给水工程的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节约用地。1.1.5 给水工程建设用地包括净水厂和泵站的建设用地。1.1.6 统筹规划各类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布局,按照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方案实施。1.2 净水厂1.2.1净水厂的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根据建设工程规模和处理深度确定。建设规模按日处理水量(单位:万m3/d)分为下列四类:特大: 50100I类: 3050II类: 1030III类: 510水处理深度划分为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主要有以下工艺形式:(1)常规处理工艺: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及后续消毒的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包括在常规处理中;(2)预处理常规处理工艺:在常规处理工艺前增加生物预处理(或其他预处理单元)的水处理工艺;(3)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在常规处理工艺后增加活性碳过滤(或臭氧生物活性碳过滤等其他深度处理单元)的水处理工艺;(4)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在常规处理工艺的前后分别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水处理工艺。1.2.2 净水厂的建设用地包括生产设施和辅助生产、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生产设施主要包括:预处理设施、投药(混凝剂、氯等)、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提升泵房、活性碳过滤(或其他深度处理工艺)、清水池、消毒、二级泵房、污泥处理构筑物、供电及配电设施等。辅助生产、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生产控制、化验、维修、仓库、食堂、供热、交通运输(含车库)、保安保卫、行政办公设施等。1.2.3 净水厂的建设用地指标见表1.2.3。 给水净水厂建设用地指标表 表1.2.3序号规 模(万m3/d)用地指标 m2/(m3/d)常规处理水厂配水厂预处理常规处理水厂常规处理深度处理水厂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水厂1特大(50100)50.260.292I 类(3050)0.200.310.250.330.260.360.293II 类(1030)0.380.290.310.420.330.450.364III 类(510)0.410.380.300.200.460.390.500.420.540.45注: 表中的用地面积为水厂围墙内所有设施的用地面积,包括绿化、道路等用地,但未包括高浊度水预沉淀用地。 建设规模大的取下限,规模小的取上限,中间规模宜采用内插法确定。 建设用地面积为控制的上限,实际使用中一般不应大于表中的限值。在下列情况下,限值可适当提高,但下列因素累计,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中限值的10%。a. 在净水厂采取分期建设,当期建设时,部分生产、辅助生产和管理及生活设施按总规模实施的,用地指标限值可适当提高。b. 在满足净水工艺要求和出水水质标准下,应积极采用高效水处理工艺,采用适宜的构筑物布置方式,降低用地指标,当采用平流式沉淀池时,用地指标限值可适当提高。 预处理采用生物处理形式控制用地面积,其他工艺形式宜适当降低用地面积。 深度处理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碳工艺控制用地面积,其它工艺形式宜适当降低用地面积。 表中除配水厂外,净水厂的控制用地面积均包括生产废水及排泥水处理的用地。1.3 给水泵站1.3.1 给水泵站的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根据建设工程规模确定。建设规模按日处理水量(单位:万m3/d)分为下列三类:I类:3050II类:1030III类:5101.3.2 给水泵站的用地主要包括泵房及配套设施和必要的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1.3.3 给水泵站的建设用地指标见表1.3.3。给水泵站建设用地指标表 表1.3.3序号规 模(万m3/d)用地指标m2/(m3/d)1I 类 (3050)0.0180.0162II 类 (1030)0.0350.0183III 类 (510)0.050.035注:本表适用于取水泵站和增压泵站。当泵站内设有水量调节池和生物预处理设施时,可按实际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但须从严控制。表中面积为泵站围墙以内的用地,包括构筑物和附属设施、附属建筑等的用地面积。当取水泵站设有生物预处理设施、泵站设有供水单位的营业服务和维护抢修设施时,可按实际需要增加建设用地。当受地块规划和实际征地条件限制时,可按实际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但须从严控制。大于I类、小于III类规模的泵站,用地指标可分别参照I类、III类规模的控制用地指标。第二章 排水工程 2.1 总则2.1.1 本指标适用于上海市排水工程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排水工程建设用地规模一般不应大于本指标给出的限值。 2.1.2 本指标中的部分工程用地采用区间用地指标形式。选用本指标时,原则上市区以指标下限值控制用地规模,郊区可采用中值控制用地规模,不宜突破上限。2.1.3 本指标所列出的用地指标范围是指单项排水工程建设的用地指标。工程建设应尽可能统筹安排,集约布置,减少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2.1.4 排水工程的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节约用地。2.1.5 排水工程建设用地分为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雨水泵站、雨水调节池、通沟污泥转运站和管道养护工人工作场所六项内容的用地。2.1.6 统筹规划各类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布局,按照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方案实施。2.2 污水处理厂 2.2.1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根据建设工程规模和污水处理级别(或深度)确定。建设规模按日处理水量(单位:万m3/d)分为下列六类:特大: 100类:50100类:2050类:1020类: 510类: 152.2.2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用地主要包括污水和污泥处理的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生产设施主要包括格栅、泵房、预处理、沉淀处理 、生物处理、消毒等污水处理构筑物和供氧系统、污泥处理设施。供电及配电设施等。辅助生产、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主要包括:生产控制、维修、仓库、交通运输(含车库)、化验及试验、食堂、供热、保安保卫、行政办公设施等。2.2.3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用地指标见表2.2.3。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指标表 表2.2.3序号建设规模(万m3/d)二级处理污水厂用地指标m2/(m3/d)深度处理m2/(m3/d)1特大(100)0.500.450.200.152类(50100)0.500.450.200.153类(2050)0.600.500.200.154类(1020)0.700.600.250.205类(510)0.850.700.350.256类(15)1.200.850.750.35注:表中的用地面积为污水处理厂围墙内所有设施的控制面积,包括绿化、道路等设施的用地面积。建设用地规模大的取下限,规模小的取上限,中间规模宜采用内插法确定。建设用地面积为控制的上限,实际使用中不应大于表中限值。二级污水厂的用地面积,按照有初次沉淀池的工艺流程考虑。二级污水厂的用地面积限定为城市污水,城市污水的水质限定如下: BOD5200mg/L,CODcr400mg/L,SS300mg/L, NH3-N40mg/L,TN55mg/L, TP6mg/L;出水水质按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8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考虑。小于1 万m3/d规模的污水厂占地面积应符合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建设规模大于10万m3/d的二级污水厂,污泥处理工艺包括厌氧消化系统时,可在用地控制面积的基础上增加512的用地面积。污水厂用地控制面积,不包括污泥处置的面积,不包括厂区周围绿化带用地。表中深度处理用地面积是在污水二级处理基础上增加的用地;深度处理工艺按提升泵房、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送水泵房等常规流程考虑,当二级污水厂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或仅需其中几个净化单元时,深度处理用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降低。2.3 污水泵站2.3.1 污水泵站的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根据建设工程规模确定。建设规模按日处理水量(单位:万m3/d)分为下列五类:类:50100类:2050类:1020类:510类:152.3.2 污水泵站的用地主要包括泵房及配套设施和必要的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2.3.3 污水泵站的建设用地指标见表2.3.3。污水泵站建设用地指标表 表2.3.3序号建设规模(万m3/d)用地指标m2/(m3/d)1类(50100)0.00540.00472类(2050)0.0100.00543类(1020)0.0150.0104类(510)0.0200.0155类(15)0.0550.020注:表中控制面积为泵站围墙以内,包括整个流程中的构筑物和附属建筑物、附属设施等的用地面积,未包括站区周围绿化带用地。建设用地规模大的取下限,规模小的取上限。小于类规模的泵站用地面积参照类规模面积控制。 2.4 雨水泵站2.4.1 雨水泵站的建设用地面积指标根据建设工程规模确定。建设工程规模按设计秒流量(m3/s)分四类:类:20类:1020类:510类:152.4.2 雨水泵站的用地主要包括泵房及配套设施和必要的行政办公与生活服务设施用地。2.4.3 雨水泵站的建设用地指标见表2.4.3。雨水泵站建设用地指标表 表2.4.3序号建设规模(L/s)用地指标m2/(L/s)120000以上0.280.35210000200000.350.4235000100000.420.564100050000.560.77注:用地指标是按生产必须的土地面积。雨水泵站规模按最大秒流量计。本指标未包括站区周围绿化带用地。合流泵站可参照雨水泵站指标乘系数1.1。市区采用表中下限,郊区可用中值,不可超过上限。 2.5 雨水调蓄池2.5.1 雨水调蓄池推荐用地指标为0.350.40m2/m3。注:雨水调蓄池容积大的取下限,容积小的取上限。雨水调蓄池尽可能设置在城市绿地内。2.6 通沟污泥转运站 2.6.1 通沟污泥转运站推荐用地指标为80130m2/车。注:车辆较多的取下限,车辆较少的取上限。通沟污泥转运站尽可能设置与雨、污水泵房或公共厕所合建。2.7 管道养护人员工作场所2.7.1 管道养护人员作息场所建筑面积推荐指标为34 m2/人。第三章 变电工程3.1 总则3.1.1 本指标适用于上海市变电工程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变电工程建设用地规模一般不应大于本指标给出的限值。 3.1.2 本指标所列出的用地指标范围是指单项变电工程建设的用地指标。工程建设应尽可能统筹安排,集约布置,减少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3.1.3 变电工程的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节约用地。3.1.4 变电工程的建设用地指标根据电压等级,分为35kV、110kV、220kV和500kV 四类。3.1.5 统筹规划各类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布局,按照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方案实施。3.2 变电工程3.2.1 35kV500kV变电站用地指标见表3.2.1。35kV500kV变电站的建设用地指标表 表3.2.1序号电压等级类型主变容量(MVA/台)配电装置型式出线回路数(回)主接线用地面积a*b用地面积(h)135kVI地上31.5/335和10kV:户内开关柜10kV:3035kV: 线变组10kV: 单母4分段52*390.203半地下60*450.2702110kVI地上40/3110kV: 户内GIS10kV: 户内 开关柜10kV:36110kV: 环进环出支接变压器10kV: 单母6分段60*400.240地下66*550.3633220kVI户外中间站240/3220kV: 户外中型管母110kV: 户内GIS35kV: 户内开关柜220kV:6110kV: 935kV:30220kV: 双母线双分段110kV: 单母线3分段35kV: 单母线6分段120*1501.800户外中心站240/3220kV: 户外中型管母110kV: 户内GIS35kV: 户内开关柜220kV:10110kV: 1235kV:30220kV: 双母线双分段110kV: 单母线3分段35kV: 单母线6分段180*1502.700户内地上220kV 和110kV: 户内GIS35kV: 户内开关柜220kV:12110kV: 935kV:30150*1001.500地下300/3220kV: 户内GIS110kV: 户内GIS35kV: 户内GIS110kV: 1235kV:30220kV: 线路变压器组110kV: 单母线3分段35kV: 单母线6分段105*550.5784500kV户外1000/4500kV: 户外IS220kV: 户外IS500kV: 8220kV:20500kV: 一个半断路器双母双分段220kV: 一个半断路器双母双分段265*3459.143500kV户内1500/3500kV: 户内GIS220kV: 户内GIS500kV: 3220kV:21500kV: 线路变压器组带断路器220kV: 双母线3分段200*1002.000注:表中的用地面积为变电站围墙内所有设施的控制面积,消防道路宽度按4米考虑。表中的用地面积均不考虑变电站长边沿靠市政道路布置。35kV、110kV变电站,变压器运输、吊装通道为810米。表中的用地面积均不考虑绿化率,有绿化率要求时,应相应增加用地面积。表中35kV、110kV变电站的用地面积内,均不考虑设置独立的事故油池和消防水池。当变电站的规模超过表中所列数值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考虑。在满足表中面积数据时,也要同时满足长和宽的要求,并兼顾线路走廊布置要求。表中220kV户内地上变电站按采取一种无功补偿形式设置用地控制指标,如需采用两种无功补偿形式,则相应增加用地面积。第四章 燃气工程4.1 总则4.1.1 本指标适用于上海市燃气工程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燃气工程建设用地规模一般不应大于本指标给出的限值。 4.1.2 本指标中的部分工程用地采用区间用地指标形式。选用本指标时,原则上市区以指标下限值控制用地规模,郊区可采用中值控制用地规模,不宜突破上限。4.1.3 本指标所列出的用地指标范围是指单项燃气工程建设的用地指标。工程建设应尽可能统筹安排,集约布置,减少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4.1.4 燃气工程的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节约用地。4.1.5 燃气工程建设用地指标主要以天然气工程为主,根据天然气主干网系统工程,分为城市天然气门站,LNG事故备用调峰站、LNG卫星调峰站、天然气储配站、天然气加压站、区域(专用)高中调压站和高压阀室6类。4.1.6 统筹规划各类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布局,按照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方案实施。4.2 燃气工程4.2.1 燃气工程建设用地指标见表4.2.1。燃气设施建设用地指标表 表 4.2.1序号名 称单位用地1城市天然气门站首站:140840 m2/(万m3/h)门站:560830 m2/(万m3/h)2LNG事故备用调峰站1490044400 (m2/万m3)LNG卫星调峰站155000416000 (m2/万m3)3天然气储配站1000028745 (m2/万m3)4天然气加压站200230 m2/(万m3/h)5区域(专用)高中调压站110450 m2/(万m3/h)6高压阀室70120 (m2)注:天然气加压站目前国内仅建一座,该用地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五章 环卫工程5.1 总则5.1.1 本指标适用于上海市环卫工程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环卫工程建设用地规模一般不应大于本指标给出的限值。 5.1.2 本指标中的部分工程用地采用区间用地指标形式。选用本指标时,原则上市区以指标下限值控制用地规模,郊区可采用中值控制用地规模,不宜突破上限。5.1.3 本指标所列出的用地指标范围是指单项环卫工程建设的用地指标。工程建设应尽可能统筹安排,集约布置,减少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5.1.4 环卫工程的平面布置应合理布局,节约用地。5.1.5环卫工程建设用地分为公共设施工程、收费设施工程、转运设施工程、处理设施工程和专用设施工程五大类。5.1.6 统筹规划各类基础设施用地规模、布局,按照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方案实施。5.2 公共设施工程 5.2.1 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用地指标见表5.2.1。公共厕所用地指标表 表5.2.1区域设置密度(座/ km2)独立式公共厕所用地面积(m2/座)商业区、市中心、副中心、中心商务区等公共活动区880170居住区旧城居住区560100旧城区改造地区45新建居住区4一般居住区4工业区、仓储区1260注: 新建公共厕所应考虑与环卫作息场所合建。 新建独立式公共厕所,外墙与相邻建筑物的间距宜大于5.0m,并可设置绿化隔离带。5.2.2 垃圾容器间垃圾容器间的服务半径宜小于70m。5.3 收集设施工程5.3.1 小型压缩收集站小型压缩收集站用地指标见表5.3.1。小型压缩收集站用地指标表 表5.3.1序号设计日处理能力(t/d)建筑面积(m2)车辆运行场地(m2)总用地面积(m2)14408070110150注:以上用地面积不包含绿化隔离带用地和垃圾分类作业用地。超过上述处理能力的小型压缩收集站用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另行考虑。5.3.2 气力收集系统收集站气力收集系统收集站用地指标见表5.3.2。气力收集系统收集站用地指标表 表5.3.2垃圾量 (t/d)机房用地面积(m2)集装箱装卸区用地面积(m2)绿化隔离带宽度(m)300停车位2530 2摩托车2.52.7 3自行车.6 公共加油站公共加油站的用地面积见表8.2.6。公共加油站用地指标表 表8.2.6昼夜加油的车次数3005008001000用地面积(hm2)50.308.2.7 互通式立交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用地指标见表8.2.7。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用地指标表 表8.2.7交叉道路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一级公路其他道路主线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高值(hm2/座)55.0045.0016.00中值(hm2/座)40.0040.0014.50低值(hm2/座)30.0030.0013.00城市主干路高值(hm2/座)45.0040.0016.00中值(hm2/座)40.0030.0014.50低值(hm2/座)30.0020.0013.00注: 表中高值指所有转弯交通量较大或与直行交通量相接近,或交叉条件复杂、用地规模受地形地物影响较大。中值为一般情况,低值指不多于一个方向的左转弯交通量大于单一道的通行能力,或所有左转弯匝道设计车速60km/h。表中四肢交叉的单喇叭不包括主线、被交叉公路和匝道之间的三角区用地。上表一般立交为四肢交叉,五肢及五肢以上多肢交叉的枢纽型立交,每增加一肢交叉,用地数量可增加15%25%,增加的交叉公路等级越高,越靠近高限。城市道路立交应根据实际地形、地物设置,立交用地面积可根据实际用地需要调整。8.3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城市公共交通工程包括公交起讫站、公交枢纽站、公交停车场、公交保养场、出租汽车营业站和公交修理厂6类。8.3.1 公交线路起讫站、枢纽站公交线路起讫站、枢纽站建筑面积和用地指标见下表8.3.1。公交线路起讫站、枢纽站用地指标表 表8.3.1序号项目1线路站点2线路站点3线路枢纽站3线路以上枢纽1车道面积 (m2)7501100150020002候车廊 (m2)601201802003车队用房面积(m2)1902803203504占地总面积 (m2)1000150020002550注:公交线路起讫站、枢纽站用地宜按以上标准控制。具体占地面积可视地形作相应调整。以上标准适用于新建城市公共汽(电)车起讫站及枢纽站。三条以上的公共汽电车枢纽站,每增加一条线路,车道扩大300500 m2,候车廊增加60 m2。车队用房视实际情况适度增加。车队用房包括生产用房(调度室、维修储藏室、办公室)和生活用房(职工休息更衣室、用餐室、厨房、厕所)等。以上标准不包括配建的自行车停车位(场)和公共停车位(场)用地。8.3.2 停车场(库)1. 停车场(库)用地的前提是保证公交车辆在停放饱和的情况下,每辆车仍可自由出入,而不受前后左右所停车辆的影响。公共汽车停车方式可采用平行式、垂直式或斜列式。电车应采用平行式停车方式。2. 停车场的生产、生活用地(包括各种必要设施及生产、生活建筑,不包括绿化用地)宜按150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