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的标杆朱金喜.doc_第1页
共产党员的标杆朱金喜.doc_第2页
共产党员的标杆朱金喜.doc_第3页
共产党员的标杆朱金喜.doc_第4页
共产党员的标杆朱金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产党员的标杆朱金喜他,是千千万万退休干部中的一员他,深深地爱着那片土地他,本可以拿着国家发放的退休金,享受城市生活的美好与安逸,但他退而不休,选择了那片荒滩地,一心一意带领群众寻找致富门路,并自掏腰包为大家修道路、建厂子、建沼气池、架电线,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并把大家领上了致富路。他,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没有止境的深刻内涵,并将其镌刻在那片荒滩地上他就是尉氏县岗李乡占庄村退休干部朱金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源潮,在了解了他退而不休、一心为民致富的事迹后作出批示:朱金喜同志是退休干部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应作广泛宣传,鼓励广大老干部向他学习,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党,始终做带领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带头人。“共产党员有坚定的信念,对我来说,带动村里群众致富就是自己始终坚持的信念,党培养了我几十年,我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帮助大家致富”朱金喜说,退休回到农村,自己只是为乡亲们办了两件实事,一是带领群众致富,二是为村里招商。尉氏县岗李乡占庄村地处偏远,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在那个穷乡僻壤,不少人说:“如果能美美地吃上一顿肉,即使立刻死了也不后悔。”这话传到朱金喜的耳朵里,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睛湿润了。朱金喜想:乡亲们的生活实在是太困难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虽然温饱问题是解决了,但真正想让大家生活好上去,那就得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民有困难,我要尽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共产党员有坚定的信念,对我来说,带动村里群众致富就是自己始终坚持的信念,党培养了我几十年,我就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帮助大家致富”朱金喜说。他决定退休后不在城市里享清福, 他说为老百姓干些实事,比什么都强。随后,朱金喜赴山东、南阳、驻马店等地考察,他感到养猪是个不错的项目,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2006年,他动员大女儿办试验性养猪场,养猪150头,一年下来,净收入10余万元。2007年下半年,他将村子里刺槐丛生的荒滩地利用起来,又扩建了一个养猪场,利润同样喜人。朱金喜信心倍增,他要让群众一步一步走上致富路!为了减少风险,让乡亲们少走弯路,朱金喜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市场调查和研究。他先后走访了雏鹰集团等国内养猪龙头企业,向他们取经问道,并聘请省农科院猪病研究所及畜牧学校的专家、学者当技术顾问。然后,他借鉴外地饲养企业的成功经验,决定实行“合作社+小区+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多方筹资150万元在村里的荒滩地上建起了第一座标准化养猪场。养猪场建起来了,愿意养猪的村民却寥寥无几。原来乡亲们不是不想养,大家实在是穷怕了,没有赚过大钱,他们反而更担心赔钱。于是,朱金喜开始了苦口婆心地劝说。村民朱付德是第一批养猪户之一。朱金喜刚开始号召养猪时,他不想养,朱金喜劝他说:“孩子,养吧,我不会哄你,保证你只赚不赔。”如今,朱付德养的猪卖了好几茬,赚了七八万元,不仅还了债,家境也一天天好了起来。2008年年底,朱金喜所在的占庄村已建起了20多个养猪场,生猪存栏3000多头。为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他多方筹资,又在占庄村建起了5座标准化养猪场,总投资700多万元,进场养猪农户80多户,户年均收入59万元,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老百姓要想走上致富路,经济就要发展,要想经济发展,那就得招商引资。闲暇时候,朱金喜就会围绕着这根链条不停地思考为了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路,朱金喜通过努力,将河南雏鹰集团尉氏分公司种猪饲养基地项目引进岗李乡的荒滩地上,项目总投资4.3亿元。目前,豫东地区最大、占地3000多亩的标准化种猪繁育基地正在加紧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带动5万余户群众养猪致富,农民收入年增加近20亿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就是标杆、就是榜样、就是模范。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咱党员不就是要带领群众致富吗?要是眼看着群众在村里过穷日子,俺咋能退休在家享清福,这不称职呀”多年来,占庄村的道路大坑连小坑,分不清路沟和路面,农用车都很难通过,更别说小轿车了。朱金喜就四处协调,跑了几十次,终于争取了100多万元的修路资金,他又和村民们一道监督施工,不仅节省了费用,而且确保了道路工程质量。 在封填路基时,由于缺少费用,朱金喜又把自家院子里长了44年的老榆树砍下卖掉,给工人们发工资。2008年,朱金喜再度垫付资金50余万元,建了一座80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将管道通往各家各户,免费为村民装上沼气用具,免费供村民使用,大大改变了村民庭院中的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这一年,村民们通过改造的供电线路,可以对全村田地进行灌溉了,改变了荒滩地靠天吃饭的现状;也就是这一年,大家又通过新修建的道路,将自家的小麦、花生、红薯等农作物外运出去,换成了一张张崭新的“红票子”;这一年,不少妇女“解放”了,她们站在自家的沼气灶前,望着清洁的能源变成闪烁的火苗上下跳动 然而,不会有多少人知道朱金喜的付出:他不仅自己垫资,而且还把自己以及3个孩子的房产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实在拿不出费用时,家人所有的工资本也成了最好的抵押对象占庄村村支书张智提说,朱金喜4年来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而几年来却为村里的发展共垫付了60多万元,而这些钱,他几乎都不可能收回去!2009年,朱金喜的儿子得了重病需要到天津救治,他却忙着村里的事没时间陪着去。他对儿子说:“孩子,你知道我是为了咱们村的群众致富,你知道他们太苦了,需要爹的帮助,你不会怨我的,孩子,是吧?”去年年初,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儿子的生命。朱金喜赴外地引资后直奔天津时,医院已经放弃治疗。返回时,一路上他紧紧攥着儿子的手,眼看着30多岁的儿子静静离去,这给他留下了无尽的伤悲和愧疚。但谁也没想到,处理完儿子的丧事后,朱金喜又在村民的猪圈里忙碌了起来有人对朱金喜放弃城市安逸生活选择偏远农村一心带领群众致富的做法不理解。他们说:“喝喝茶、聊聊天,遛遛鸟、打打太极拳,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非要到农村去吃苦!”朱金喜是这样回答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就是标杆、就是榜样、就是模范。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咱党员不就是要带领群众致富吗?要是眼看着群众在村里过穷日子,俺咋能退休在家享清福,这不称职呀!”“我还会当官吗?不会!我是为了赚钱吗?不是!我什么都不求,就是从根子里想为群众办些实事,为民造福,为党争光”闲暇的时候,朱金喜会选择放弃乘坐县里配给他的轿车,而是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在村子里转一转,再走东家串西家拉一拉家常,看看谁家有困难,再30元50元地拿上一些帮一帮。但更多的时候,他会翻看一些关于领导工作方法之类的书籍,或坐在村干部都喜欢去找他商量事的那两间厢房里,思索和盘算着国家的一些方针政策。诸如 “应该如何加快农民增收致富”、“该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等,紧紧围绕着中央的各项工作带领群众去实施。任职公安局长30多年,一直没有改变朱金喜爱看书和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他认为,拓展工作思路更能促进工作的开展。 即便是如今在村子里没有任何职务,村里但凡有个大小事,总会找他一起商量商量,想想法子。而他也总能从大家的话语中捕捉到一些群众渴望致富的信息。2010年,通过考察,朱金喜决定在村子里引进红提葡萄。如今,正值葡萄苗栽种时节,他又从中国农科院请来了葡萄专家刘三军博士,为全村种植户讲解葡萄种植方面的技术。朱金喜是这样描绘接下来的蓝图的:以发展养猪业为核心,带动全乡、辐射全县;在此基础上发展沼气发电项目等,解决能源问题,并用肥料进行葡萄种植等,直接带动高效农业发展、有机饲料深加工等其他相关产业,形成大的产业链条,让全乡、全县的老百姓都富起来;建设一座高标准的敬老院,免费将60岁以上的老人接进去,让老人颐养天年朱金喜被中组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树立为退休干部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市委书记刘长春在看望朱金喜时予以极高评价: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朱金喜本可以拿着国家发放的养老金在城市里享福,但他退休不退志,仍然坚持到偏远的家乡带领大家致富、找致富门路,在群众生活、居住环境等方方面面作出了贡献、干成了事。朱金喜的事迹对全市党员干部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他给大家树立了创先争优的典型,基层需要这样带领大家致富的领路人,需要踏踏实实在基层带领大家干事创业、致富的典型。市长周以忠也提出要学习朱金喜为民造福、为党争光的精神,支持朱金喜开展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