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热 1 1 感冒 4 非典 5 手足口病 2 禽流感 3 甲流 2 3 惊厥 4 登山 5 6 体温调节体系示意图 温度感受器 效应器 体温调节中枢正调节负调节 产热器官和散热器官 调节体温稳定 皮肤 内脏 下丘脑 调定点 7 一 概述 在致热原的作用下 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一种以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 5 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全身功能和代谢变化的病理过程 8 生理性体温升高体温升高发热 调节性升温 一般 42C病理性体温升高过热 被动性升温 可 42C人体温升高分类 9 10 11 12 13 牛皮癣病人 14 甲亢病人 15 甲亢病人2 16 发热与过热比较 病因无致热原有致热原发病机制调定点无变化 调定点上移散热障碍防治原则物理降温针对致热原 过热 发热 17 二 致热原与激活物 通常把引起人体和动物发热的物质称为致热原 致热原可分为内生致热原 EP 和外生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两种类型 EP是指在外生致热原的作用下 吞噬细胞被激活后形成并释放的致热原 它能使体温调定点上移 发热激活物是指能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并使之合成和释放EP的物质 18 三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 1 细菌及其毒素 革兰氏阴性细菌与内毒素 致热和毒性成分为脂多糖中的脂质A 分子量大 为1000 2000KD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稳定性强 耐酸 耐热 干热1600C2小时才能灭活 19 无种属特异性 对任何种属动物均可致热 潜伏期长 需20 30分钟 致热剂量小 用0 1 1 0 g即可致热 有耐受性 如结核病人无持续性发热 效应部位为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作用是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之合成和释放EP 20 G 菌细胞壁模式图 21 22 革兰氏阳性细菌与外毒素如 肺炎双球菌 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及其外毒素 2 病毒和其它微生物HIV 麻疹病毒和螺旋体等 3 抗原抗体复合物4 类固醇如本胆烷醇酮 5 致炎物硅酸盐结晶 尿酸炎结晶和石棉纤维等 23 肺炎球菌革兰染色 24 G 菌肽聚糖和G 菌肽聚糖结构 聚糖骨架溶菌酶作用点四肽侧链青霉素作用点DAP五肽交联桥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25 26 27 HIV结构 28 一 EP的种类和细胞来源 四 内生致热源 EP 29 二 EP的特性和作用 1 本身成分为蛋白质 2 分子量小 可透过血脑屏障 3 不耐热 稳定性差 4 有种属特异性 5 潜伏期短 只需15分钟左右 6 致热剂量很小 用30 50ng即可激活 7 无耐受性 8 作用部位是视前区 下丘脑前部体温调节中枢 9 效应作用是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30 三 EP的作用部位 体温调节中枢主要是POAH 其次是延髓 脑桥 中脑和脊髓等部位 1 下丘脑终板血管区神经元的作用2 EP的直接作用 31 32 四 EP的作用方式当EP到达下丘脑后可能有某些中枢介质参与发热的中枢机制 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改变 发热中枢调节介质可分为 1 正调节介质2 负调节介质 33 34 1 正调节介质1 前列腺素 PGE 2 Na Ca2 比值3 环磷酸腺苷 cAMP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RH 5 一氧化氮 NO 35 1 前列腺素 2 直接4 直接3 APC等1 直接注入注入 注入PG合成酶EP体调中枢 花生四烯酸PGE发热 36 2 Na Ca2 比值 注入Na TNa Ca2 T注入Ca2 TCa2 Ca2 CAMP发热灌入Ca2 Ca2 CAMP发热 37 2 负调节介质1 精氨酸加压素 AVP 2 黑素细胞刺激素 MSH 3 膜联蛋白A1 annexinA1 精氨酸加压素 AVP 由视上核 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元合成 在下丘脑腹隔区的神经纤维和神经终端中都证实有AVP的存在 参与抗发热 具极强的解热作用 其解热作用比醋氨酚 扑热息痛 大25000倍 38 1 信息传递激活物作用于产致热原细胞 使之产生和释放EP EP再作为 信使 经血流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五 发热体温上升的基本环节 39 2 中枢调节EP可改变下丘脑温敏感神经元的化学环境 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这样正常血液温度变为冷刺激 引起冷敏感神经元兴奋 温敏感神经元抑制 调温效应器即起反应 40 3 效应部分一方面通过运动神经引起骨骼肌紧张度增高或寒战 使产热增加 另一方面经交感神经系统引起皮肤血收缩 使散热减少 于是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上升 41 1 信息传递 2 中枢调节 3 效应 42 43 时期 热型及其热代谢特点 I 体温上升期II 高峰期III 退热期 产热大于散热 产热 散热平衡 散热大于产热 44 一 体温上升期 棕色脂肪组织 富含解偶联蛋白 1 新生儿和冬眠动物有较多的棕色脂肪组织 而成年人很少 新生儿发热时没有明显的寒战反应 产热增加主要来源于棕色脂肪组织的氧化 代谢率升高 大约为体温上升lC 代谢率升高13 此外 内生性致热原如TNFa IL 1等直接作用于外周组织 可使代谢率升高 寒战 使产热量迅速增加4 5倍 此期主要来源 45 二 高温持续期 当体温上升到与新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的高度后 就波动于该高度附近 是为高温持续期 产热 散热此期产热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升高的代谢率 发热感 血温升高 使皮肤温度升高 刺激温觉感受器 46 三 体温下降期 调定点 恢复到正常散热 产热血温仍偏高出汗 47 七 热限 在一定范围内 体温随致热原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到达一定高度后 继续增加致热原的剂量 其发热效应则不再增加 体温反应曲线上出现了平坡 这种现象称为热限 48 八 发热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 一 生理功能变化1 心血管系统2 呼吸系统3 消化系统4 CNS 49 二 代谢变化1 蛋白质分解加强 2 糖原和脂肪分解加强 3 水盐代谢紊乱 50 第五节发热的利弊及治疗原则 51 一 发热的利弊观 发热有利有弊 1 有利方面 一定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机体抵抗感染 清除对机体有害的致病因素 2 有害方面 包括体温升高本身的危害 以及发热激活物 内生性致热原和发热性中枢介质的不利作用 两者之间很难截然分开 52 二 发热治疗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病因学治疗一般发热不必急于用退热疗法不利影响占主导地位时应及时退热慎用物理降温合理选用退热药 退热药机制 抑制致热性细胞因子生成 如糖皮质激素可抑制TNFa IL 6等的合成 抑制PGs合成 如环氧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收银审核员检测卷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厨师安全操作规范培训手册
- 企业规章制度的影响因素
- 收心有方开学不慌(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Linux系统性能监控与瓶颈分析总结报告
- 嵌入式软件配置管理方案
- 数学分配律概念讲解与综合应用题
- 机关单位会议组织管理及纪要撰写规范
- 酒店客房清洁质量检查评分表
- 常见周期性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 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课件
- 调查研究方法与调研报告写作讲义课件
- 卡西欧PROTREKPRW-6000使用手册
- 干燥综合症的中医治疗冯兴华公开课课件
- 关于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函(模板)
-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
- 大金D型水冷螺杆机说明书
- JJG 700 -2016气相色谱仪检定规程-(高清现行)
- ASCO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操作手册
- 组合式塔吊基础施工专项方案(117页)
-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