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doc_第1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doc_第2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苏轼此时38岁便自称“老夫”,颇有悱恻意味。开头说老夫本不该狂,而自己却要聊且发发少年人的豪情狂态。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说明这是一次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下面一层写作者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来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在一次出行中,孙权的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打死了老虎。这就在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的群众场面后,又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下片以抒情为主,写作者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出现了一点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最后作者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与温庭筠的望江南格调截然不同。写此词后,苏轼曾写信给朋友说这首词“虽无柳七郎(柳永)风味,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简),可见当时的作者已意识到词应有两种不同的风格,苏轼在他的一些词作中便是自觉地实践着自己的风格。上阕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豪兴勃发,气势恢宏。“狂”字是核心,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他写这首词时节三十八岁,却自称老夫,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为报”句写出太守与人民的亲切关系和颇为自负的豪情。下阕抒写为国效力的愿望。从熙宁三年到七年,辽和西夏数次南侵,北宋政府割地赔银,丧权辱国,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故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也十分生动形象。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像是群峰众峦在这里会和,像是大浪巨涛在这里发怒,外有华山,内有黄河,潼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途径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唉!一朝建立,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还受苦。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以上为一层。如聚,华山走集于澶关之状。如怒,黄河奔涌之状。潼关外临黄河,内有华山。此层极言潼关形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以上为二层。西都包括秦都咸阳和汉都长安,由此引出下句伤心秦汉一语。意踌蹰,思绪万千。宫阙万间是昔日景象;做了土是今日所见,其间有多少威武悲壮史实。此层写作者感慨,意承上文,言战争灾难。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以上为三层。归结全篇主旨。封建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则战争频繁,百姓遭殃。兴,百姓苦一句尤其深刻,发人之所未发。 全文三层,层层相连,由潼关险要说到历代战祸,最后以警句形式道出封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鉴赏】 天历二年(1329),陕西大旱,张养浩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去赈济灾民,同年死于任所。在此期间,作者亲眼目睹了人民的万般苦难,写出了一些有进步思想的散曲和诗歌,潼关怀古便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全篇以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想为线索,思绪飞扬,穿越时空,说古论今,胸怀激荡,篇末点题,入木三分。 开篇三句抒写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奔腾怒号,天堑阻挡,后有华山群峰齐聚,天然屏障。句式两短一长,铿锵舒畅。“峰峦如骤”,一个“骤”字写出了山形气势;“波涛如怒”,一个“怒”字写出了大河的水势和声势。作者的笔下景物壮观,气势雄奇。写潼关地理形势的险要是为下文抒发感慨作的必要而充分的铺垫,写景是为写情。 中间四句抒写怀古之情。“望西都”,三字承转自如,一个“望”字,将视线从潼关内外的高山大河转向了古都长安,实际上作者不是用眼睛在看,而是用心在看,是由雄壮的潼关激发起无尽的思绪和感慨。“意踌蹰”,刻画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故都长安,犹如一座历史舞台,在这里曾经上演了多少兴衰荣辱,可歌可泣的英雄风流故事,曾经兴建了多少宫殿庙堂,楼台亭阁,倾耗了多少民脂民膏可惜啊!那曾经是秦宫汉院欢宴达旦,歌舞升平的处所,如今灰飞烟灭,万间宫殿都化做了尘与土。那一把火烧掉的,那战马践踏的岂止是秦瓦汉砖?那是多少百姓的血汗和泪水!怎能叫人不伤心啊!作者伤心的是朝代在不断更替,而百姓的痛苦却没有改变。作者在此通过暗喻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对统治阶层无比失望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情调压抑低沉。 结尾两句格调激越,感情鲜明,深切地表达了对百姓之苦的理解和同情,对昏君的鞭笞和怨愤。作者从自古到今的历史与现实中,看透了统治者的贪婪和虚伪,王朝兴,带给帝王家的是财富和享乐,带给百姓的是万般疾苦;王朝亡,带给帝王的是王室的覆灭,带给百姓的是更沉重的疾苦。无论朝代怎样兴衰更替,压在百姓头上的苛捐杂税,天灾人祸,战乱流离等等沉重的负担都永远不会改变。在此,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这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文人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小令,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宕荡起伏,将描写、抒情、议论融汇贯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曲调抑扬顿挫,风格高昂壮阔,转换自然顺畅,是难得的怀古写实的篇章。 怀古题材大多笔调沉稳老辣,或影射当时政局, 或针贬时弊, 张养浩的这首山坡羊也不例外。起首两句气势磅礴,不仅交代了潼关的地理位置,且为全篇定下雄壮豪迈的基调。“聚”和“怒”写活了秦岭诸峰和黄河的雄伟气势,为下文怀古做了情感上的铺垫。第三句由“山河表里”的典故转入怀古。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潼关一直是长安的门户,乃兵家必争之地,然而纵然千秋帝业最终也都会化为尘土。“意踟蹰”、 “伤心”抒发了作者怀古时的感 概,前段的山川情思此时化作历史的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