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苏州园林》.doc_第1页
王松《苏州园林》.doc_第2页
王松《苏州园林》.doc_第3页
王松《苏州园林》.doc_第4页
王松《苏州园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苏州园林江苏省连云港海州中等专业学校(初中部) 王松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 中学2学科:语文3课时:一课时4课前准备:(1)教师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制作课件。(2)学生搜集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熟读课文。二、教学课题苏教版语文国标本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3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4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苏州园林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文中作者把握住苏州园林“图画美”这一特征,先从总体上介绍,然后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是说明文的典范。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教学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2、学情分析:学生早已接触说明文知识,对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判别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知识基本能做准确的分析。四、教学方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五、教学过程(一)联系单元内容,导入新课。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百度视频】苏州园林:/v_show/id_XMzU0NTU0Nzgw.html(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1.【百度百科】叶圣陶:/view/34089.htm资料如下:百科名片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代表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2. 【百度百科】苏州园林:/view/17850.htm相关资料如下:百科名片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1)拙政园【百度百科】/view/4131.htm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沧浪亭【百度百科】/view/7861.htm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3)狮子林【百度百科】/view/56481.htm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4)留园【百度百科】/view/23789.htm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5)网师园【百度百科】/view/80726.htm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6)怡园【百度百科】/view/267909.htm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点。3.说说苏州园林给你的感受。(三)创设情境,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百度MP3】/data2/music/5968126/5968126.mp3?xcode=66c1f2d820fdfeda57e43892dd7828bb&mid=0.174900040079182.多媒体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片。【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D6%DD%D4%B0%C1%D6&in=638&cl=2&lm=-1&st=&pn=0&rn=1&di=63137205465&ln=1998&fr=&fm=&fmq=97831485978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63137205465&objURLhttp%3A%2F%2F%2Fupload%2F201006%2F2a31d076bfa030d297232ae5f921ddac.jpg&fromURLhttp%3A%2F%2F%2Fdoc%2F818.html&W1024&H768&T9373&S192&TPjpg【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D6%DD%D4%B0%C1%D6&in=638&cl=2&lm=-1&st=&pn=0&rn=1&di=63137205465&ln=1998&fr=&fm=&fmq=97831485978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2&-1&di130674616515&objURLhttp%3A%2F%2F%2Fview%2Fpic%2F200812117448149.jpg&fromURLhttp%3A%2F%2F%2Fview%2Fn%2Fnews%2F200812116380052014130_4.html&W600&H450&T7521&S76&TPjpg【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D6%DD%D4%B0%C1%D6&in=638&cl=2&lm=-1&st=&pn=0&rn=1&di=63137205465&ln=1998&fr=&fm=&fmq=97831485978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1&di128972015835&objURLhttp%3A%2F%2F%2F20100728%2F3838668_151130393869_2.jpg&fromURLhttp%3A%2F%2F%2Fshow%2F1%2F49%2F79b345eae510e8fc.html&W1024&H711&T7574&S496&TPjpg【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D6%DD%D4%B0%C1%D6&in=638&cl=2&lm=-1&st=&pn=0&rn=1&di=63137205465&ln=1998&fr=&fm=&fmq=97831485978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6&-1&di39594897600&objURLhttp%3A%2F%2F%2FRXcQSpB_Jp83gBiMaZ_I1A%3D%3D%2F1485906402055834906.jpg&fromURLhttp%3A%2F%2F%2Fsuny5656%40126%2Fblog%2Fstatic%2F750578452010630531306%2F&W750&H500&T8796&S174&TPjpg【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D6%DD%D4%B0%C1%D6&in=638&cl=2&lm=-1&st=&pn=0&rn=1&di=63137205465&ln=1998&fr=&fm=&fmq=97831485978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0&-1&di132528615495&objURLhttp%3A%2F%2F%2F20100313%2F2413527_104400781312_2.jpg&fromURLhttp%3A%2F%2F%2Fshow%2F1%2F47%2Faf9ae822441d2ded.html&W768&H1024&T7529&S370&TPjpg3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1)辨明字音:轩榭(xun xi) 池沼(zho) 邱壑(h) 模(m)样重峦叠嶂(zhng) 相间(jin) 嶙峋(ln xn) 庸俗(yng)镂(lu)空 蔷薇(qing wi)(2)辨明词义,并造句【百度百科】鉴赏:/view/621452.htm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百度词典】因地制宜:/s?wd=%D2%F2%B5%D8%D6%C6%D2%CB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百度词典】斟酌:/s?wd=%D5%E5%D7%C3&tn=dict&dt=explain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百度词典】重峦叠嶂:/s?wd=%D6%D8%C2%CD%B5%FE%E1%D6&tn=dict&dt=explain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造句略3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文章是从_、_角度,抓住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角度: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学生明确:文章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的。(四)互动探究: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自由划分,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点拨: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点拨: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五)难点探究与点拨文中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试用课文的话简要说明。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应句子。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1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5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六)总结与扩展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