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塔牌集团惠州龙门分公司 熟料烧成系统中控操作规程熟料烧成系统中控操作规程(初稿)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熟料烧成系统的中控操作、安全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2 操作要求2.1 开车前的准备2.1.1 接到值班主任点火指令后,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请求配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2.1.1.1 通知现场班长检查、确认车间水、气供应正常;确认该系统各岗位已做好相应检查;确认已做好点火、清料清堵等准备及应急处理工作。要求重点复查以下:a、预热器、分解炉及系统连接管道内有无异物,确保畅通;预热器系统新镶砖或新施工浇注料的情况下,需将预热器各级翻板阀吊起。b、预热器及篦冷机已关好所有的人孔门、观察孔、捅料孔并密封好;以及落实本岗位设备的润滑情况、水冷却情况及设备完好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报告中控室。c、窑头是否已将燃烧器按照要求进行定位并送至合适位置;是否已连接好油枪,并确认油罐内的油料已有足够储量和油路畅通;确定冷却机热端空气炮可以随时投入使用。2.1.1.2 通知现场电工、巡检工做好中控系统开车前的一切检查和相关设备“备妥”工作,使:系统全部用电设备处于中控“备妥”状态;各仪器仪表已进行相关复位;现场气体分析仪及摄像机备妥待用。2.1.1.3 检查并备妥系统操作画面里主机设备的“信息”块内的信息。2.1.1.4 通知电调人员报告该系统开机用电情况;启动高压电机及窑主传时还应通知电工到场。2.1.2 了解生料和煤粉的准备情况,且生料和煤磨系统应处于随时启动状态,保证能根据煅烧需要连续供生料和煤粉。2.1.3 因系统新砌筑耐火材料时,应按工艺或相关专业负责人提供的升温曲线进行升温操作。2.2 正常启动2.2.1 点火、升温(烘窑) 操作2.2.1.1 确认各阀门位置:三次风阀门全关;篦冷机各风机入口阀门全关;窑头喷煤管各风道手动阀全开。2.2.1.2 在完成细致的准备工作后可开始点火烘窑,步骤如下:2.2.1.2.1 启动窑尾EP风机,并调整高温风机入口阀门及窑尾EP风机风门开度至合适状态,保持窑头微负压。2.2.1.2.2 用8m长的钢管一根,端部缠上油棉纱,作为临时点火棒。2.2.1.2.3打开窑门上的点火孔和点火观察口,将临时点火棒点燃后自窑头罩点火孔伸至窑内煤管头部,启动供油装置喷油使火点燃,全开进油、回油阀门,然后慢慢关小回油阀门调整合适的油压。2.2.1.2.4启动窑头一次风机(罗茨风机),调整风机转速在200400rpm。2.2.1.2.5 随着喷油量的调整,注意观察并调整火焰形状,相应调整各风门开度,保持窑头微负压。2.2.1.2.6 点火后应随即开窑尾喂煤罗茨风机,其作用如下:A. 防止由于烘干不彻底废气中潮气反吸入喂煤系统;B. 保护分解炉喷煤系统头部装置;C. 给预热分解系统掺入冷风可降低出C1筒废气温度。2.2.1.3 用回油阀门控制油量大小,按给定的升温曲线进行升温。2.2.1.3.1 烘干过程中应按回转窑升温制度升温,遵循“慢升温,不回头”原则。2.2.1.3.2 烘干过程中不断调整窑头一次风量及各风门开度,注意火焰形状,保持火焰稳定燃烧,防止窑筒体局部过热,烘干后期应控制内、外风比例,保持较长火焰。2.2.1.3.3 启动回转窑主减速机稀油站,按转窑制度,现场用辅助传动装置转窑:当窑尾废气温度达200以上时,开始辅助传动间断转窑;窑尾温度达到800以上时,窑辅助传动开始连续转窑。注:间断转窑时即应投入窑筒体红外扫描测温仪,筒体表面温度应控制在350以下,最高不得超过400;筒体表面温度较高时,可据不同需要和情况,在连续转窑情况下开启筒体冷却风机或提前预投少量生料入窑。2.2.1.3.4 窑前温度适宜且窑尾温度约350400时,据窑头火焰燃烧情况开始喷煤进行油煤混烧。此时应相应启动窑口密封冷却风机和窑尾密封空压机。2.2.1.3.5 为防止尾温剧升,加大喷油量或喂煤量的幅度不宜过大。2.2.1.3.6 烘窑初期窑内温度低,且没有熟料出窑,二次风温亦低,因此煤粉燃烧不稳定,潜有爆燃回火危险,窑头操作应防止烫伤。2.2.1.3.7 随着燃料量的逐步加大,尾温上升,当燃烧空气不足或窑头负压不足时,可关闭窑门上的各孔门,启动篦冷机一室平衡风机(F1),逐步加大其进口阀门开度。当阀门开至30仍感风量不足时,逐步启动一室的两台固定篦床充气风机,乃至二室风机,增加入窑风量。2.2.1.3.8 烘窑后期可根据窑头负压和窑尾温度、窑筒体温度、窑火焰形状加大排风;当高温风机出口温度大于200时,应注意高温风机转子是否转动而适时活动高温风机叶轮。2.2.1.3.9 当尾温升到600时,恒温运行期间,预热器各级翻板阀每间隔1小时要人工活动,以防受热变形卡死。2.2.1.3.10 如果发现筒体有掉砖红窑现象(温度局部较高),应灭火、停风、关闭各阀门,使系统自然冷却并注意转窑。2.2.1.4 升温、转窑制度2.2.1.4.1 升温制度:(表一)本系统烘干方式:前期以轻柴油燃烧为主,后期以油煤混烧为主。根据耐火材料特性,升温速率不应过快,不能局部过热,300800温度区内应尽量少转窑(以免砖衬应力变化过大)。预热器衬料烘烤随窑烘干进行,回转窑升温制度的操作应兼顾预热器。回转窑升温烘烤制度以及转窑制度参见表一和表二,并根据现场情况加以适当调整:表一 回转窑升温制度升温时间烟室温度全新窑衬正常升温常温2008h20016h常温80020060016h10h60024h6008008h8008h2h合计80h12h2.2.1.4.2 窑升温时转窑制度: (表二) 烟室温度转窑间隔(分)转窑量(转)200400451/4(或1/3)400600301/4(或1/3)600700151/4(或1/3)700800101/4(或1/3)800低速连续转窑 注:降雨时,转窑时间减半;现场用慢驱动转窑。2.2.1.4.3 冷窑时转窑制度:(表三)表三 冷窑时转窑制度时间转窑间隔(分)转窑量(转)主电机停车0.5h内连续转窑0.52h101/4(或1/3)24h201/4(或1/3)48h301/4(或1/3)8h 以上601/4(或1/3)注:降雨时,转窑时间减半;现场用慢驱动转窑。2.2.2 投料运行2.2.2.1投料前的准备2.2.2.1.1 封闭所有人孔门和检查孔,各级翻板阀投料前1030分钟全部复原,并调好配重保证开启灵活,检查废气处理系统及增湿塔喷水系统。2.2.2.1.2 通知各岗位各专业人员再次确认系统各设备及相关仪表正常。 2.2.2.1.3 当升温至窑尾温度850以上并准备投料时,相应:启动窑头排风机及篦冷机各冷却风机,调节各排风和供风阀门开度,以保持窑头火焰良好燃烧形状为依据,适量保持窑头罩的微负压;启动窑尾高温风机,保证其出口负压在-400100Pa(暂定),随窑内废气量的增加逐步加大系统排风量;启动窑主减速机稀油站组,窑的辅助传动改为主传动,在最慢转速下连续转窑,此时液压挡轮已启动。2.2.2.1.4 设置喂料量“120150t/h”,关闭预热器顶5219电液动推杆平板闸阀,将预热器顶回料入生料均化库5220电液动推杆平板闸阀打开,让物料先循环倒库;启动生料入窑组;启动均化库卸料组。2.2.2.1.5 确认系统内相应各设备已启动运行,确认各组态、各信息状态正常。2.2.2.2 投料操作要点2.2.2.2.1 清扫:当窑头、窑尾温度升至适宜投料温度时开始系统拉风,拉风后投料前,预热器应自上而下用空气炮吹扫一遍,然后分别打入“自动”状态并组启,使之自动投入清扫。2.2.2.2.2 喂料:当窑尾烟室温度大于1000,分解炉出口在850时,依次开启52.12、52.13、52.14a、b,52.15a、b ,52.20,关闭52.19,将生料切换入预热器,喂料量在120150t/h左右;如C1出口温度曲线下滑说明生料已入预热器,喂料后生料从C1级预热器到窑尾所需时间较短,此时应注意控制喂煤量以保持窑尾烟室温度在1000以上;通过观察C5入窑物料温度确认料已入窑。在加料最初一小时内要严密注意预热器各翻板阀门在系统温度变化后的闪动情况,发现有闪动不灵活或者有堵塞征兆要及时处理,及时调整重锤或定时人工闪动以帮助排料。旋风筒锥体是最易堵塞部位,加料初期可适当增加旋风筒锥体空气炮循环吹扫密度和频次,以后逐渐转为正常。2.2.2.2.3 分解炉的点火、升温和控制:设定煤量2.0t/h,启动分解炉喂煤系统(可据温度情况决定是窑喂料前还是喂料后启动),利用窑尾废气的高温使煤粉在炉内点燃并稳定燃烧;煤能着火燃烧后,逐步控制分解炉出口温度90020,以保证入窑物料尽快有足够的分解率,使工况尽早进入稳定;可据分解炉温升和温降的情况,适量调控三次风阀门的开度,以平衡窑炉的用风,保证窑头窑尾煤粉的充分燃烧。如喷入煤粉后,分解炉出口温度较长时间无温升趋势,则应立即止煤,检查原因,以防煤粉在炉内积聚过多,引起爆燃或出现严重后燃烧,影响工况及耐火衬的运行安全。分解炉喂煤位置的确定:分解炉喂煤位置一经确定,严禁经常变动,除非煤质发生重大变化,需通过调整喂煤位置以适应煅烧。(调试初期,分解炉喂煤点定于中部位置,根据其位置对预分解系统燃烧、换热的适应性如何,决定分解炉喂煤位置变更与否)。2.2.2.2.4 投料过程中窑速的调整,应以入窑物料分解程度为主,配合窑电流、熟料结粒和窑头火焰情况,辅以分解炉和窑头煤的加减控制:投料前窑速加快到1.52.0 r/min;一般情况开始加料后约15分钟(具体视窑速而定),物料快到烧成带时,适当减慢窑速,以免生料窜出(此阶段观察窑内要小心,以免返火灼伤);窑换砖后无窑皮下投料时,在投料量100110t/h时,应稳定窑操作,挂好窑皮(一般一个班即可),此期间据窑内温度和窑内情况调整窑速,一般调速范围1.02.0 r/min;有窑皮投料的或窑皮挂好后,逐步加大喂料、喂煤量,并适当加快窑速到2.02.8r/min;当窑产量达到接近设计指标时,窑速应达到3.23.6r/min左右。以下是正常运行过程中窑速与生料喂料量的对应关系参照表:喂料量(t/h)180200220240260300320350窑 速(r/min)2.02.22.42.62.83.23.43.62.2.2.2.6 篦床控制:随喂料量和拉风量的增加,逐步加大篦冷机各冷却风机的阀门开度或陆续启动尚未启动的冷却风机以补足煤粉燃烧所需空气使用量;当篦冷机一室篦下压力逐渐升高,应加大该室各风机入口阀门开度,注意熟料到哪个室,就应加大该室鼓风量以补足熟料冷却的空气使用量,并调整窑头排风机转速或入口阀门开度使窑头罩负压在-20-50Pa;当一室篦下压力超过4500Pa时,可启动篦冷机及熟料输送和排灰设备带料。2.2.2.2.7 C4分料操作:在投料后,C4的物料必须保证从最低下料管进入分解炉;随着窑喂料量的增加,可进行适当的C4分料操作,同时严格监控分解炉中部和出口温度的变化,尽可能使煤粉完全燃烧。 2.2.2.2.8 随时注意C1筒出口温度,控制C1出口温度在投料和运行过程中不在400以上高温运行;应注意调整冷风阀门开度,使高温风机出口温度不超过350。2.2.2.2.9 断油:三通道喷煤管燃烧无烟煤特点是冷窑下火焰不稳定,故投料后应适当延长油煤混烧时间,可随出窑熟料的增多而逐渐减少窑头用油,待二次风温升到较稳定地大于800或三次风温大于620且窑头火焰已能稳定燃烧时,停止窑头喷油并退出油枪。2.2.2.2.10 投料时,由于新投用或检修后的设备易发生各种设备、电气故障。此时操作员应沉着冷静及时止煤、止料,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2.2.2.2.11 故障停车后的投料:由于窑内仍保持一定温度且通常情况下二、三次风温还不太低,按前述过程重新启动时可适当加快加料速度,尽快使系统恢复正常,减少消耗。2.2.3 运行中的调整2.2.3.1 随着生料量的增加、窑头用煤减少、分解炉用煤增大,应注意观察和控制分解炉及C5出口的温度。分解炉出口温度的控制目标值为90020(暂定);C5出口温度的控制目标值为88020(暂定)。2.2.3.2 运行中窑速的调整,应以烧出合格熟料为主;在控制窑内物料结粒合理(结粒过大,熟料冷不透,热耗高;结粒过细,篦冷机通风不良,篦板易过热)、fCaO适当的情况下,应保持窑速相对稳定。2.2.3.3 篦速控制原则是:一段篦速,由二室篦下压力控制,结合熟料结粒情况篦下压力控制在K300Pa(暂定);二段篦速,由五室篦下压力控制,即压力控制在20002500Pa(暂定);篦速的控制还需根据熟料结粒等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调整;二段篦速必须大于一段篦速。2.2.3.4 篦冷机用风要求:合理供风,达到较高的二、三次风温,阀门80%,二段冷却风机阀门70%, 三段冷却风机阀门45%(并根据熟料冷却情况酌情进行调整);配合调整窑头电收尘排风机转速或入口阀开度控制窑头罩负压-20-50Pa。2.2.3.5 烧成带温度高低主要判断依据有:烟室温度;窑电流;窑头和篦冷机看火电视;二、三次风温(二次风温控制目标110050)。操作员应能依据系统工况用肉眼熟练观察烧成带温度,区别和判断各种影响烧成带温度的可能。例如:当窑内通风不良或黑火头过长时,尾温较高,而烧成带温度不一定高;烧成带温度高时,窑电流一般变大,但当窑内物料较多,电流也较高;而烧成带温度过高,物料烧流时,窑电流反而下降;通过窑头或篦冷机看火电视判断时,应依据熟料结粒以及被窑带起的高度情况等,参照二、三次风温的高低来协助判断。2.2.3.6 烧成操作,最主要就是使风、煤、料最佳配合,具体目标是:窑头煤比例4045,烟室O2含量23、CO含量小于0.3、温度1100;分解炉煤比例6055,温度90020;窑喂料量33010t/h,C1出口O2含量40.5、温度345。2.2.3.7 根据窑皮情况,调整喷煤管位置以及轴流风和旋流风比例,使窑皮保持适当的长度、厚度,且平整。烧成带窑皮正常时,筒体温度一般300350;温度过高(350),则筒体需启动相应部位的冷却风机进行风冷;温度过低(280),则应停止相应部位的冷却风机。2.2.3.8 控制窑尾EP风机转速或入口阀门开度使高温风机出口负压在-500300Pa。2.2.3.9 窑头电收尘入口温度控制:增大篦冷机风机鼓风量,同时保持窑头罩负压,使入口温度控制260。温度220时,开启冷风阀或喷水降温。2.2.3.10 烟室负压控制:一般-300100Pa,由于该负压值受三次风、窑内物料、系统拉风等因素的影响,应勤观察,总结其变化规律,以较准确地判断窑内通风及煅烧情况。2.2.3.11 当工况异常使参数较难稳定地被控制在正常目标值内时,重要温度参数必须在安全极限值内运行,并积极采取措施尽快消除隐患,使工况尽早进入正常控制目标值内运行。2.3 停窑2.3.1 正常停窑在无意外情况发生时,听从上级指挥,做到有序操作、有计划地进行停窑。2.3.1.1 止料烧空过程:2.3.1.1.1 在预定熄火2小时前,减少生料供给,分解炉据温度控制逐步减煤,再逐步减少系统拉风量,以防预热器系统温度超高(使C1出口温度不超过400,必要时将冷风阀慢慢打开)。2.3.1.2.2 当喂料降至100t/h以下时停止分解炉供煤,以烧SP窑形式继续减料减风;将分解炉喂煤转子称排空后停称。2.3.1.1.3 当分解炉出口温度降至600650时,完全止料,停高温风机(停机后注意风机叶片是否能转动),调节窑尾电收尘排风机及窑头排风机排风量和篦冷机的鼓风量以控制窑头罩微负压;料走空后停生料喂料系统。2.3.1.1.4 降低窑速至1.5r/min,配合减风的同时,减少窑头喂煤,控制窑头用煤量,不使生料出窑。2.3.1.1.5 当窑内物料基本烧空时,停窑主传,改辅传按转窑制度转窑;窑头逐步减煤直至完全停止喂煤,将窑头喂煤转子称排空后停称,然后停止喂煤罗茨风机,保持一定的一次风量,以防喷煤管变形;停筒体冷却风机。2.3.1.2 冷窑:2.3.1.2.1 窑头熄火后,停窑尾废气及回灰输送系统,控制窑头罩微负压(即,减少篦冷机鼓风和窑头排风机排风量),以使窑中及预热器系统自然散热降温。2.3.1.2.2 篦冷机料走空后停止篦床及熟料破碎机;待窑头电收尘进口温度小于50时,逐一停止从六室到一室各冷却风机,注意控制窑头罩微负压;直至停窑头电收尘、窑头电收尘排风机及熟料输送系统。2.3.1.2.3 系统温降平稳后,按3050/h(尾温)的速率正常降温冷窑,直至常温;当系统进行抢修需快速降温时,视情况控制降温速率,但降温速率不应超过75/h。2.3.1.2.4 窑尾温度降至350以下时,停窑尾托盘冷却风机和窑口密封冷却风机。2.3.1.2.5 当分解炉出口温度低于150时,停窑尾喂煤罗茨风机、三次风阀门冷却风机。2.3.1.2.6 窑系统温度降至250以下时停一次风机,据需要将喷煤管渐渐拉出。2.3.1.2.7 全线停车。 2.3.2 故障停机与处理2.3.2.1 故障的判断和处理系统的故障一般有机电故障和工艺故障。当有报警信号时,可参看电气控制报警系统和DCS信息,并分清故障类型和原因通知相应岗位处理。在投料运行中出现故障须停车时,首先要停分解炉喂煤、止料,然后再根据故障种类及处理故障所需时间,及对工艺生产、设备安全影响的大小,完成后续操作。注意控制好C1出口温度、窑头罩负压以避免出现设备事故!2.3.2.2 故障停车后的操作处理方法:2.3.2.2.1 凡影响回转窑运转的事故(如窑头及窑尾电收尘器排风机、高温风机、窑主电机、篦冷机、熟料输送设备等),都必须:立即停窑,止煤、停风、停料,必要时开启冷风阀;窑低速连续转,或现场辅传转窑;送煤风、一次风不能停;一、二室各风机鼓风量减小。如果突然断电,则应接通窑保安电源及时开窑辅助传动,并对关键性设备采取保护措施(如慢转窑、篦冷机F1、F2风机连续吹风等)。注意人身安全。2.3.2.2.2 故障停车要及时调整原料磨和煤磨,增湿塔及时调节喷水量,以减少对下一步生产的影响。2.3.2.2.3 分解炉喂煤系统发生故障时,可按正常停车操作,或维持低负荷生产 (投料量60t/h,适当减少系统排风量),此时应注意各级旋风筒防止堵塞。2.3.2.2.4 故障停车后应尽快判断事故原因及停车检修时间,如短期停车应注意保持窑内温度,即减小系统拉风,窑头小煤量,控制尾温不超过800,低速连续转窑,注意高温风机入口温度不超过350。2.3.2.2.5 如发生预热器堵塞,首先应正确判断堵塞位置,立即停料、停煤、慢转窑、窑头小火保温或停煤。抓紧时间清堵,并注意人身安全。2.3.2.2.6 窑喂煤系统停车后,无法烧出合格熟料,应及时分解炉喂煤,慢转窑,止料,减少拉风,防止C1筒出口温度过高。注意转窑及系统保温。2.3.2.2.7 如发现断料应及时停止分解炉喂煤,慢窑操作并迅速查明原因处理故障,及时恢复喂料。慢窑操作时应减少拉风,防止C1出口超温,如短期不能恢复喂料,即可考虑停窑。2.3.2.2.8 掉砖红窑:操作中应注意保护好窑皮,观察窑筒体表面温度变化,发现局部蚀薄应采取补挂措施,一旦发现红窑或有掉砖现象(包括窑和预热器的高温部位),应即查明具体部位和严重程度,决定紧急停窑或将窑内物料适当转出后停窑,特别是窑体掉砖红窑,不允许拖长运转时间,以免烧坏窑筒体。2.3.2.2.9 紧急停车:一是当巡检人员在车间内发现设备有不正常的运转状况或危害人身安全时,可利用机旁按钮盒或机旁电流表箱上的停车按钮进行紧急停车;二是控制室操作员要进行紧急停车时,可通过计算机键盘操作“紧停”按钮,则该连锁组内设备全部一起关机。2.3.2.3 故障停车后的重新启动2.3.2.3.1 窑内温度较高时的重新启动; 若故障处理时间短窑内温度还较高时,煤粉直接喷入即可点燃(喷煤前应先转窑,将底部温度较高的熟料翻至上部然后吹入煤粉),重新升温后再按前面投料过程恢复生产。2.3.2.3.2 窑内温度较低时的重新启动因故障处理时间长窑内温度较低时,如先翻窑后直接向窑内喷入柴油不能被点燃,应按前面点火升温和投料过程重新恢复生产。3 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安全生产规程,杜绝违章作业。4 未经培训,不熟悉本系统操作规程人员不准上岗操作。5 重点控制项目及基本故障判断与处理5.1 中控操作员重点监视项目窑篦冷机预热器废气处理生料喂入量。二、五室风压和一、二段篦床速度。C5进、出口温度和分解炉喂煤量及CO、O2含量。增湿塔出口温度和回水阀门开度。烧成温度、窑转速及电流。二次风温及一、二室篦床温度。三次风温度;C1出口温度、压力及高温风机转速。负荷电状态。胴体温度、轮带间隙和窑位置。各室压力及废气温度。分解炉中部和出口温度。窑喂煤量和窑尾温度及NOx、O2、CO含量窑头负压及废气负压。各级预热器锥体压力和温度。5.2 常见工艺故障现象的基本判断和解决办法:正常运转中经常潜伏着不正常因素,只要操作员预见正确,及时调整就可避免系统波动过大而引起参数混乱,以下介绍几种参数不正常时的基本判断和解决办法。5.2.1 窑尾温度过高原 因判 断处 理1.某级预热器堵塞,来料减少结合预热器各点温度、压力,判断堵塞位置一旦判定堵塞应立即止料止炉煤,视检查后堵料严重情况作出窑头是否油煤混烧保温2.窑头用煤过多分解炉加不进煤,窑筒体温度偏高,头尾煤量比例不合适窑头减煤3.黑火头偏长,煤粉粗根据烟室O2含量,和用肉眼观察调整喷煤管各风比例,或降低煤粉粒度4.窑内通风不良窑尾烟室O2含量低,CO浓度偏高增大系统拉风;提高炉煤燃烬度;及时清理烟室结皮5.热电偶损坏温度单向性变化换热电偶5.2.2 窑尾温度降低较多原 因判 断处 理1.C3、C4级塌料窑头间歇反火,预热器压力瞬间变化塌料量小时,可略减窑速,塌料量大时,应减料减窑速2.窑内后结圈窑尾负压增大,可短时间止料、止煤,向窑内观察结圈小时,可调煤管位置、一次风量处理结圈3.窑内通风过大烟室、C5出口O2含量高减少系统拉风4.烟室热电偶上结皮温度反应迟钝,指示明显不合理处理结皮后,换热电偶5.2.3 窑尾负压增高原 因判 断处 理1.系统拉风过大高温风机入口负压高,C1出口风温高减少系统排风2.窑内结圈烟室温度低,窑头火焰无力发飘;胴体扫描仪可见该处展开图温度低结圈小时,可调煤管位置、一次风量处理结圈3.烟室斜坡积料现场观察设法降低窑尾温度;加强现场清理5.2.4 窑尾负压过低原 因判 断处 理1.总排风量不足高温风机入口负压偏低,C1出口风温低增大系统拉风2.分解炉下缩口结皮三次风入炉压力偏高处理结皮5.2.5 C5入口温度升高原 因判 断处 理1.来料不足或断料某级旋风筒堵塞;或C3塌料入窑;或喂料异常迅速减煤。确认有堵塞时止料;无堵塞时,控制尾煤至温度正常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发动机燃烧优化方案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方案
- 化学品检测实验室管理规程
- 2025重庆市万州区长坪乡人民政府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招聘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行社会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内部审计流程规范
- 市场研究分析师的市场调研方法和数据分析
- 2025兴业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交易银行部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打造个性化营销赢得市场
- 2025土地估价师考试《管理基础》模拟真题及答案
- 不干胶贴标机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 《劳动合同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监制(2016.11.15)
- 钢轨检测报告
-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 GB/T 3505-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 GB/T 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原理
- 09S304 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自动化导论全套课件
- 微纳加工课件
- 危重病人紧急气道管理课件
- 跟痛症教学讲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