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式蓄能器结构_第1页
囊式蓄能器结构_第2页
囊式蓄能器结构_第3页
囊式蓄能器结构_第4页
囊式蓄能器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囊式蓄能器结构、原理、按装、充气、参数、维护、拆装、储放一、 结构型式: 囊式蓄能器结构:(见图1)囊式蓄能器壳体系采用无缝钢管其两端经热旋压收口成形近似半球体,而中间段作为圆柱体结构的无缝容器。蓄能器壳体内装有梨形胶囊,它通过与胶囊连成一体充气阀座用圆螺母在壳体小口端固定,再将标准的QXF-5型充气阀装到阀座上,在壳体另一端大口端装进油阀。进油阀中装有包括一个弹簧加载的菌形阀,它可避免在胶囊中充气时或蓄能器内液压油(液)全排出时,胶囊被挤出损坏。工作时,菌形阀在弹簧作用下开启,液压油(液)可以进出。二、 工作原理:(见图2)蓄能器壳体由胶囊将其分为两个腔室;胶囊内的腔室充氮气,胶囊外腔室充液体,当液体泵将高压的液压油(液)充入时,发生变形,则气体体积随压力增加而减小。这样液体储存起来。当液压系统需要压力油(液)补充,而其压力低于蓄能器所储存液压油(液)的压力时,则液压油(液)在气体膨胀压力推动下,经进油阀排到液压系统中;直至压力降到与系统内压力相等为止。三、按装:1. 蓄能器在安装之前必须做如下检查:a. 产品是否符合使用规格;b气阀处气门帽是否旋紧(出厂前应加预充气压力,以防止蓄能器在运输时损坏);c. 有无运输中造成的损伤;d. 压力油进口是否堵好(蓄能器装于液压系统前不要取下堵盖);2. 当上述的检查完全符合要求时,则应选择尽量靠近装置的场所安装,以便减少压降。同时,为了便于检查充气压力,应在气阀处留有直径100150毫米,高200毫米左右活动空间,安装时应保证气阀朝上。此外,铭牌应置于醒目地方。3. 蓄能器原则上应该油口向下垂直安装,倾斜或卧式安装时,皮囊因受浮力与壳体单边接触,有妨碍正常的伸缩动作,加快皮囊的损坏,降低蓄能器性能的危险,一般不采用倾斜或卧式安装方法。4. 蓄能器的固定 蓄能器必须牢固地支持在托架或基础上,如图:5.安装蓄能器应注意下列问题:a.该产品应安装在便于检查和维护的位置;b. 不得在该产品上进行焊接、铆焊和机械加工;c.用于缓冲和吸收脉动时,应尽可能装在靠近振动源处;d.该产品与管路系统之间应设置操作简便的截止阀,此阀供充气、检查蓄能器,调节放油速度,或者是长时间停机使用。e.该产品与液压泵之间应装设单向阀,当泵停止运转时,防止蓄能器所储存的压力油倒流。f.为了防止管路系统的损害,应在进入蓄能器的位置设置安全阀或溢流阀,但容量很小时无此限量。g. 蓄能器进油阀与管路系统之间的连接,接头的内孔不得小于说明书要求,以保证阀杆不卡死。四充气1. 蓄能器在动作之前必须先充氮气2取下充气阀上的保护帽。3用充气工具连接蓄能器上的充气阀和氮气瓶4操作人员在启闭氮气瓶气阀时,应站在充气阀接的侧面,徐徐开启氮气瓶阀门5通过充气工具的手柄徐徐打开压下气门芯,缓慢地充入氮气,确保胶囊在充气时不因充气速度快,使胶囊被菌形阀夹坏。6充气压力应视工作压力及囊式蓄能器应用情况而定。7充气后,关闭充气阀,卸下充气工具,检查有无漏气后装好保护帽五工作参数1工作介质:氮气-石油基液压油2工作温度:-10C70C3工作压力:P1(充气压力)0.9 P2(最低工作压力);P3(最高工作压力)3P2作蓄能用,推荐:P1=65% - 90%P2作缓冲用,推荐:P1=90%P(平均工作压力)作消除脉动作用,推荐:P1=60%P六检查和维护1该产品装置于液压系统后,首先要充液。2放松蓄能器下部放气塞,把空气放出后,系统才能正常工作。3在液压系统的最高工作压力下检查蓄能器等管路的连接部分有无漏损。4一切正常后,牢固旋紧气阀外罩,以防止他人误动。5蓄能器运行投产后,要检查漏气,最初每周检查压力一次,以后正常工作中,每月一次或每年二次定期检查。6检查方法:在蓄能器的进油口和油箱间的油路上设置一个截止阀,并在截止阀前装上一个压力表。慢慢打开截止阀,使压力油流回油箱。压力表指针是慢慢下降,达到某压力值后急速降到零,这个位置的读数就是充气压力。此外,还可以利用充气工具直接检查充气压力,由于每检查一次都要放掉一点气体,所以这种方法不宜用于容量特小的蓄能器。7装置长期停止运转时,应关闭进油口与压力油管之间的截止阀,以便保持蓄能器里的油压在充气压力以上,注意勿使皮囊靠底。8若蓄能器在液压系统中不起作用,检查是否漏气引起,如是,便给予补充氮气。若皮囊内没有氮气,气阀处冒油,拆卸检查皮囊是否损坏。若蓄能器向外漏油,旋紧连接部分。若仍然漏油,就要更换有问题的零件。9从系统中卸下蓄能器前必须先放掉压力油(用系统中的旁通阀或其它控制阀)。然后放掉皮囊中的氮气,由管路中拆下蓄能器,注意不要碰伤蓄能器。10充气工具上的压力表和系统中的压力表,每年必须检验一次示值效验。七蓄能器的拆卸和重新装配1从液压系统拆下蓄能器。拆下蓄能器前:(1) 必须用旁通阀门或其它控制阀放掉液压系统的压力油。(2) 卸拆时固紧蓄能器,注意不要碰伤。2拆卸(1) 卸下放气塞(件号3)放掉油液,然后拆下蓄能器,水平安放。(2) 卸下气阀保护帽(件号24)和垫圈(件号23),用充气工具排掉皮囊中的气体,然后卸下垫圈(件号22和)和充气阀(件号21)。(3) 用勾头扳手旋下圆螺母(件号6),取下压环(件号7)。(4) 把阀体(件号13)推进壳体(件号16)里去。(5) 取出阀体上的挡圈(件号9)、O型密封圈(件号8)、挡圈(件号10)及支承环(件号11)和橡胶环(件号12)。(6) 从壳体(件号16)内取出阀体(件号13)。(7) 用勾头扳手卸下蓄能器上端的圆螺母(件号20)。(8) 把手伸进壳体里,用手握住皮囊(件号17),把皮囊内的空气挤出去,然后握紧皮囊底部拉出壳体外。3 清洗、检修: 拆卸后用汽油或其他洗涤液清洗所有零件。清洗后,用干燥的压缩空气吹干,检查所有零件有无磨损和损伤,对螺纹零件要特别注意。注意:更换有磨损和损伤的零件。4 重新装配:(1) 把壳体(件号16)固定(2) 向壳体内注入清洁油液作为油垫(即使规定的工作液体不是油也没有关系,但应该与皮囊橡胶成分相容的油液作为油垫)。(3) 把拉杆旋在皮囊前端封头上(件号17),(注意:装上皮囊封头处的O型密封圈(件号18)然后穿过壳体的油口。(4) 捏小皮囊直径,使之能通过壳体的入口,慢慢拉动拉杆,此时皮囊不应扭曲。(5) 卸下拉杆,旋紧圆螺母(件号20)(6) 压缩皮囊使它让出空间,拿着阀体(件号13)把它装进壳体里。(7) 装好橡胶环(件号12)和支承环(件号11)(注意:里面橡胶环和支承环槽口拉住阀体。(8) 夹住阀体向外拉到头,把挡圈(件号10)、O型密封圈(件号8)、挡圈(件号9)塞入壳体与阀体之间的缝里。(9) 把压环(件号7)套在阀体上,小直径一端朝着壳体。(10) 用勾头扳手把圆螺母(件号6)旋紧。(11) 把放气塞(件号3)和垫圈(件号4)一起装在阀体上。(12) 装上垫圈(件号22)和充气阀垫圈(件号21)旋紧。(13) 用工具充氮气至适当压力(14) 然后装上垫圈(件号23)旋上保护帽(件号24)装配完毕。八蓄能器的储放说明:(1) 当蓄能器储放周期不超过三个月时,需将蓄能器内侧涂上液压油剂,封好进油口,将其储放在干冷地方,不要直接地暴露在日光下。(2) 如果蓄能器储放周期超过三个月,建议按拆卸方法,将胶囊与壳体分别储放,胶囊从气阀处悬挂起来,胶囊内少许充点气,不得受拉、压、折叠,(3) 胶囊应存放在温度+1035,相对湿度不大于80%的仓库内,离墙壁和地面不少于3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