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泰草堂医论选.doc_第1页
复泰草堂医论选.doc_第2页
复泰草堂医论选.doc_第3页
复泰草堂医论选.doc_第4页
复泰草堂医论选.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堂医论选三七生 述封面题字/三七生编辑/民间中医网网址//forum/字数/109千字印数/500册版本/试辑版-002日期/2007年5月目录序1复泰草堂宣言2民间中医联合宣言4复泰草堂记6一 辩理8中医不被了解的原因8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9中医,理解与表达如何对接?11变与不变:中医在进步中倒退12理论的霸权主义与中西医争论的焦点14自然与科学,中西医碰撞的焦点15在疼痛中认识西医的“客观指标”18到底谁是伪科学?19中药的作用是来自整体还是某种有效成分?21医学统计学的意义及其后果21从对糖尿病的认识看中西医理论的区别24从对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治疗看西医理论与芝诺悖论的神似25西医还不能算作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医学26再说个案28两种退烧28双盲的认识29方法与目的29东西方逻辑的差异29文字与解读:中医与现代30汉字与中医31中西医的区别32中西医如何汇通?33中西医能否结合?34实话:鉴定方舟子35寓言:傻大姐及其走狗传36无奈的选择:流氓,黑道与侠客37求医记:老百姓,小流氓,黑社会,大恶霸38二 言常40阴常有余阳常不足论40阴阳升降论40阴阳体用论41阴阳出入论41阴阳体象41阴阳男女42心汗阴阳42阴阳 生死 常变42辨死43精说44精神论44精气说45火神吟45火神三书颂46用火之道47渔家傲慢47水土之辨47东西之异47先后天之本48阴阳当和48治病之道49呼吸原理49元气多寡49医道如是50天理与人道50问世间,心为何物?51冬夏与寒热;阴阳与寿夭51为何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52阴阳开合枢52开合枢略说52开合枢标本中天地人器宇生化论52数字图54万病一筌54三 说病56非典型肺炎的典型证治(修订版)56从运气角度再论非典证治57非典病人为何发生骨坏死59阴阳天地水火一二离合论(艾滋病论)59消渴正论61黄疸约言64论治肝病64肿瘤治法65糖尿病概说65对优降糖的作用原理的质疑67化糖与降糖的区别68关于胰岛素的性质问题69白血病辨70白细胞为什么会“异常”增生70高血压与温阳散寒71(六气病模式)高血压的六种病机72感冒患者须知73伤精患者须知75四 论药80四象五味体用说80四时用药宜忌说80小青龙汤意解81真武汤意解82续命汤解83解读时方:从五积散说起83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85温药五虎将之附子86姜桂附养阴之理87君相二火与小柴胡87煎药偶得88五 谈养89春季养生之道白话解89夏季养长之道白话解89秋季养收之道白话解90冬季养藏之道白话解90再论现代养生宜用火91简易饮食起居调病法922005年运气灾疫(肺病)预测93养病服药必读94写给冬不藏精者95男女如何乐而不淫?95养生箴言97六 讲略99中医启蒙之一:首明阴阳99黄帝内经讲记102伤寒求本105中医漫谈(录音整理)115漫谈之一:温病派什么是气咳嗽115漫谈之二:奇恒之府120漫谈之三:从祝徐之辩看寒温之争121漫谈之四:静坐127漫谈之五:饮食脉象132漫谈之六:相火开合枢135附录一、早期医案145小儿八日不食145霉菌性肺炎145右胁内痛146飧泻八月147外感148泡药治小儿腹痛148血小板减少症149面痛数十年案150序壬午之秋,辞职索居,感于庸工横行,生灵涂炭,欲行匡正,乃以医事行于网络,于今三载有半矣。雪泥鸿爪,不无痕迹。断简残编,粗具形骸。因致陋辞,志其梗概:情系经中,神游网上。纵横六合之间,虫行无异;吞吐八极之内,蛛迹历然。开阖枢转,阴阳六气因之出入;升降浮沉,寒暑四时随其往来。天地定位其形象,水火征兆其性情。此中因缘,良有以也。乃以辩论难通,下愚知其不喻;切磋匪易,同道亦复罕求。于是依止经典,自立门户。安居草堂,立足民间。因病与药,善缘广结。摧邪扶正,群贤毕至。而乃九州共聚,万里同游;十方相会,一网周遍。讲堂传声,素问灵枢先后;语音论病,伤寒金匮同期。辗转三载,规模略成。重复千次,法则渐备。终于椎轮易乎花叶,千钧变为一毫。谨慎用兵,勤俭治国。养多于治,正代乎奇。以气轻易取,质重反凝也。莲华先生,博雅之士,工书能文,寓义向道,浊世清流也。谬许拙文,欲为流通。搜罗残编,裒为一帙。编辑校对,不辞辛苦。排版既成,属予自序。因叙其大概,并申诚谢云耳。丙戌年春三月复泰草堂三七生撰 复泰草堂宣言 自从西医在我国医疗事业中取得主导地位以后,中医越来越被医患两个方面轻视。得病后患者往往首先求治于西医,治疗无效后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中医碰碰运气。其实,对许多病的诊断治疗中医的方法更准确有效。甚至许多西医定为疑难大证绝症的疾病,中医如果真能辨证准确用药恰当,都会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甚至治愈的目的。但中医真正的治病原理却很难被现代社会中缺乏传统思维方式的人们所理解。甚至很多学中医的人也是停留于用西医理论理解中医的浅表层面。 中医的独特与高明之处在于:四诊八纲的辩证方法,六经六气的对应原则,阴阳升降的平衡观念,天人合一的整体认识,卫气营血的循行规律,经络脏腑的五行生克属性。这些共同构成了理法方药一以贯之的治疗体系。但现在的中医们在用药过程中往往更多想到的是西医的检查结果,迷惑于各种生化指标,却忽略了对病人直观症状的观察,甚至只用西医的结论阐述相关的病情。其实,如果没有中医的辨证方法作依据和指导,即使用中药治病也不能算是中医了。相反,如果以中医原则运用西药治病却仍不失为中医,比如张锡纯先生就是一个善用西药的典范。因为在中医的治疗体系中,一切能起到治疗作用的东西都是可以入药的。而中医用药以纯天然药物为主,正是现代医学观念所提倡的。 中医不被现代人了解,还表现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上。比如说中药见效慢,其实高明的中医用药效如桴鼔,治疗难症有时一剂而愈,是西医难以想象的。比如说中药没有副作用吃不死人,其实如果辨正失误用药与病情相反,所谓虚虚实实,庸工杀人往往在反掌之间。比如说中药治本,其实如果认错了病情用反了药物,不但不能治本还会拔本。奇怪的是,这些误解的产生与流传几乎达成了整体的共识,仿佛受过统一的培训一样。这些错误的认识正是导致中医不被普遍接受,不被广泛运用于治疗的群众基础。其直接后果是一些中医能够治愈的疾病至今仍被说成绝症,中医的确切疗效仍不被某些权威部门所肯定。 当然,这里所说的中医指的是真正继承了传统的理法方药的中医,而不是用中药治病西医诊断的所谓中医。更不是那些动辄以所谓的祖传秘方欺世盗名的中医骗子。中医典籍浩如烟海,方药难以计数,真正的障碍在于不能正确理解,拨开迷雾。古人的道理其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而且唯恐后人不解,反复说明,剖心示范,哪里还有什么秘的呢?正是那些浅见之徒才会故弄玄虚掩人耳目,怕人学去了他们所谓的秘方。试问,若论到药方,古往今来有能超过伤寒论的吗?仲景早就公诸天下了,舍此不学,一味在那些见不得人的秘方上用心,岂不是迷惑颠倒之极,见识已经差到这种地步,又怎么会真正治病呢?本来无所谓秘,秘是一种理智缺乏的蒙昧状态,这些人正在梦中痴睡呢,哪里有能力给人治好病呢? 帮助每一个中国人了解接受这一祖先留传下来的伟大精神遗产,并运用这一遗产于现代生活,治疗现代医学不能确诊并治愈的疾病,是这个论坛开设的根本目的。内经云:治病必求其本。舍本逐末使现代医学走入误区,本论坛愿意与一切有识之士共同努力,正本清源,反妄归真,还中医以本来面目。本立而道生,愿与一切有志振兴中医弘扬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立足根本,继承传统,古为今用,重振医风。民间中医联合宣言 一、民间是一个自然的存在,民间意味着群体的延续性与自发性,有关存在方式的任何改变都不能令民间的自然传承中断,除非人类灭亡。 二、中医是产生并发展于中国民间的传统养生治疗理论方法的总和,是世界自然医学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民间中医是民间自发形成的,以继承推广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为目的,以与自然和平共处为生存态度,并使之进一步与人类自身生命过程及生活方式完整结合的民间学术组织。 四、民间中医的敌人是一切与人类身体、精神相关的不健康状态,以及造成这种状态的各种错误因素。民间中医是一切追求身心健康的人的朋友。 五、民间中医不以商业经营为目的,但并不排除以商业经营为促进事业发展的手段,与民间中医有关的一切经营活动只能在相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六、民间中医不介入以商业经营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理论为依据,以现代科学手段为方法的常规治疗活动。 七、民间中医以义务咨询为形式,以传统养生理论与实践为内容,直接与追求身心健康的人建立平等互信的朋友关系,共同对抗作用于人的身心的各种不健康状态。 八、民间中医与一切已经验证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僵化错误的医学学术观点划清界限,并不断在实践中反思验证传统医学养生理论的正确性,不断改正错误,努力追求真理,是民间中医不变的学术态度。 九、民间中医的口号是:继承传统,振兴中医;正本清源,针砭时弊。十、民间中医期待一切有志于传播弘扬传统养生文化的有识之士的加盟。用我们的共同努力去增进人类整体的健康,用我们自身的健康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健康,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理想。复泰草堂记有山不知名者。居于北地。绵延六七百里。不甚高。而夏有积雪。苍翠郁然。望之如黛。一水环于山间。其势泠泠然。未见其出。亦不知其所去。但时时溢于石上。一夕之间则平复。问于土人。云先生谓之恒益。以其有北岳之积雪。而益广于被植也。问先生为谁。曰号三七生。而不知其姓氏。山民数代见之。而终不知其年之多寡。先生居复泰草堂。山民有疾则问于先生。先生以四诊参之。谨慎恭敬。如对大宾。周详备至。未尝少懈。或有问之者。则曰。对病如对师。生以病为师也。处方亦斟酌良久。似终有未能安者。于煎法用水多寡。服药时之先后。嘱之尤详。务令不差分毫。抓药者为一小童。尚在垂髫。亦恭谨异常。錙铢计较。一如其师。病者归服其药。则效如桴鼔。尽剂而愈。求其处谢之。则失其所在。辗转山中。终不能得。病者入山。则不期而遇。若有感召然。尝有黠慧童子盖姓者。牧牛于山间。遇先生于潭侧。先生谓为有缘。授以经络五行调病之法。其法但以木棍之属不拘形状。于病人体外调之。则有病气汩汩而出。初若抽丝然。后如泉水汩汩出。甚或有嗡嗡震响者。寒凉之极。术毕。患者之病顿除焉。问其理。则曰。先生谓四时之中。春夏生长。秋收冬藏。春夏者。由弱及强之生气也。故草木茂盛。花开以荣。极于生秋冬者。由强及弱之死气也。故草木凋零。叶落以枯。反于死。木者。春气也。气温和而性情仁厚。生生之气。近于道者。故以之调病则病愈。以其为水之子。水之气寒。死气也。而能生木。故以子泻母则水气出。水气出则病愈。水气犹死气。死气出则生气复。病自愈矣。其理大约如此。绎之似不尽然。而临之则病出。病人感触深切。非是幻觉。多有初不能步。调后则蹲起自如。健步如常者。验之于事。其理有不可以常情测者焉。盖童又云。先生之草堂屡迁。而未见其动作。问之。则曰随生气自移。草堂自外观之甚狭小。入内临之极阔大。内有小室间隔如蜂巢者。室内通于天光。夜晚隔之上有明月悬之。每室皆然。黑月亦见。出堂则不见五指。盖童尝三居其室。秘受其术。闻邻室人声杂乱。有弈棋者。有击剑者。有饮酒者。有赋诗者。有诵经者。有长啸者。百千声并举。不知其所自来。一夜。先生唤盖童至一厅。厅内桌椅相临。饮食者甚众。皆宽服古貌者。不类今人。盖童亦受食一盅。入口温润。甘淡异常。食毕。众人相谢。似甚感激。先生则未见其食。问之。则辟谷久矣。又一日。先生引盖童至一室。室额幻斋。两侧悬先生手书联语。其词曰。一字真传空费解。三生幻相尽随缘。入室已有十数人候焉。皆髫龄若盖童者。环室皆古书。积案盈箱。堆床满架。检之。皆医书也。先生谓众童曰。汝等见此间书否。众云见。又问。思读之乎。众云思。先生恻然摇首。良久。乃曰。读之必中其毒。此世间流毒无穷之物耳。各逞邪说。妄立魔法。无知下愚。风行景从。贵死贱生。杀人无算。实苍生之劫难也。虽众业所感。无可奈何。然颠倒黑白。实为可恨。汝等受吾正法。当随缘救济。莫以法弱魔强屈之也。随后付嘱魔众名单。河间丹溪居其首焉。又谓。数百年后有号称火神者出于西南。拨乱反正。解诸倒悬。再过百年。三七复出。发扬其法。重振坎阳。解剥复损益否泰恒益之卦。作六气统摄一切外感内伤杂病论。辨彰二气。正名六经。其后医学大昌焉。众人谨记在心。秘受其意。或有问先生三七之意者。先生云。三七者活血化瘀之药也。然吾取者。活学化愚之意也。又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取木之生数。火之成数。成木生火之由弱及强之势耳。然天之道忌盈。生之以三。成之以七。足矣。又过数载。病者入山不复见先生。亦失草堂所在。其化缘尽耶?三七生者。果何许人邪?有缘者或能见先生于数百年之后。一 辩理中医不被了解的原因 梁漱溟先生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中西医无法沟通,因为二者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毫无共同之处。并以为中医无法在理论上说明自己是自身最大的弱点,即使有高明的神医能治好病,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神秘莫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梁先生说中西医无法沟通是有道理的,从前一段时期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到现在的西医用中药治病,都证明了西医理论对中医治病原理的不了解与不信任,他们只是承认中药对疾病有治疗效果,并想从中药的化学成分中得到解释。 其实中药治病的作用来自药性的温凉寒热以及药物自身的特殊性情,这一点西医理论是不承认也不理解的。而对中药的君臣佐使的正确运用,则来自对病证正确的诊断,因病与药,方能见效。如果辨证不准,则用药错误,不但不会治病,反而会加重病情,这是目前中医存在的最大问题。 由于受到了自身以及外来所谓权威的误导,很多疾病在治疗上达成了学术上的共识,而实际上从八纲上仔细考察,这种普遍被接受的辩证结论是不正确的,甚至与病证真相是截然相反的。而那些中医学院出来的医生普遍受了这种误导,这就从治疗结果上造成很多绝症。其实并非病是绝症,是不正确的治疗使病成为了绝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糖尿病。西医对糖尿病除不断注射胰岛素之外没有根治的方法,而中医在施今墨等名医的倡导下普遍采用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同样也令病症缠绵无期。其实,施今墨的辨证是大有商榷之处的,既用玄参滋阴,又用苍术渗湿,本身就很矛盾,甚至还用三黄等凉药降火,更是荒唐无稽。 其实,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曾很明确的指出,金匮肾气丸主消渴,于水中补先天真火,肾水上升,上焦虚火自然平复。可是现在的所谓中医竟然阴阳不辨,专以六味地黄丸治疗消渴,令真火渐熄,生机转败。杀人于无形,自己尚不知,反以为病之难治,思之诚可恨可悲。 消渴发展到重度糖尿病阶段已是一片寒湿,毫无消渴症状可据,金匮肾气丸中滋阴之药都已经不可再用。但那些医生却仍以滋阴降火为治疗纲领,治到最后终于变成坏证,眼瞎脚烂,一命呜呼。仍不知悔改,照常不误。庸工杀人,当真名副其实。 梁先生说中医无法解释自己的理论是不准确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普通人很难理解中医的理论,而不是中医自身的理论不完善。甚至很多从业医师对中医理论也是一窍不通,只是用两张所谓的祖传秘方到处招摇撞骗,自己都不信自己。还有的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治好了一半以为己功,治死了一半以为病过。人声鼎沸,混乱不堪。 中医理论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四大经典之外群医往往各执一偏互相攻讦,致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医理又是见仁见智,不以权威之言为准则,所以就很难统一认识。而那些被某种势利统一起来的理法方药,在面对具体病证的时候,又往往无济于事。这样就造成了中医界从古至今的混乱,治病的权柄似乎操在少数神医的手中,普通医生则对复杂的病证失去了治疗的手段。所谓,上工十全,中工十全六七,下工十全二三而已。还没算上庸工杀人无数。其实,并非神医们垄断了医术,只不过是因为中医理论过于高深,那些智力普通的医生知难而退不肯深入,或者虽用功而不得其门径而入罢了。专业人员尚且如此,那些道听途说胡乱猜测的门外汉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所以,并非中医无法解释自身的理论,是人们对中医的理论缺乏深刻真实的理解。就像对于盲人,并非阳光不耀眼,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阳光的视力。 中医如此,佛法也是一样。一切东方学术都有形而上的倾向,是生活在现今时代的物质主义的人们很难理解的。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中医的产生发展是随着中国传统太极哲学的不断完善逐渐丰富起来的。太极是中国人对宇宙万物产生的初始状态的文字描述,那是一个万物即将萌生的阴阳初判的原始图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太极,二是两仪,即阴阳,三是阴阳之间的中气。中气斡旋,阴阳升降,变化于是生焉,遂产生了万物。种虽万殊,性唯有五,所谓木、火、土、金、水,即五行也。火性炎上,水性下流,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是古人对万物五行特征总的概括。火之气为热,水之气为寒,木之气为温,金之气为凉,金木水火是为四象。土之气不寒不热,不温不凉,遇火则燥,遇水则湿,居四象之中,即所谓中气也。寒、热、温、凉、湿、燥,是谓六气,六气即五行在天之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身即小宇宙。所以,人身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莫不与阴阳五行相对应。更以收视反听之内景之学,观察经气运行隧道之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起止走向,及与内脏之对应关系,配以针砭灸艾之法。又将草木金石禽兽之性情及五行六气属性详为划分种类,用作调整人身阴阳五行气化之偏,是谓本草之学,即今之所谓药物学也。 至于诊断疾病之法,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不过欲详查其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八纲变化也。随后依理施法,处方用药,不过调整其阴阳五行性情之偏,使之归于平和无病之常也。 人之五脏秉五行之气而生,肾居下属水,在卦为坎,二阴居外,一阳居中,体为阴而用为阳,主藏精,其势降极而升,是生气之根本也。心居上属火,在卦为离,二阳居外,一阴居中,体为阳而用为阴,主藏神,其势升极而降,是藏气之根本也。人之身以此水火立极,升降往复,周而复始,是为无病。升降不畅,则火水未济,天地否隔,诸病作矣。 此不过略说大概,辨证施治依次类推,分而求之,千变万化,归而总之,不过阴阳。治病之法,和其阴阳,调其顺逆,补虚泻实,通滞解郁,损有余而补不足,使人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精神气血复归于阴平阳秘泰然无病之态也。 此乃中医体系认识论与方法论之大概,不如此说则不能彻其来源,尽其底蕴,非故弄玄虚迷惑今人也。 今人不加体察,眩于西医机械理论,误以为科学,百般维护其短,有意忽视其不能验证于实践之事实。而反将中医之屡经实践检验证实之经典理论恶意抹煞诬为迷信,实为真正迷信。其所标榜之所谓科学者,非科学也,实乃为维护彼迷信祭起之昏昏大棒也。迷惑颠倒,一至于斯,真可畏也哉! 中医,理解与表达如何对接?中医最重者理法,然后才是方药。现代医学的理论无法理解中医理论的现实意义,只看到了中医方药的有效性,所以试图用他们的理论重新解释中药治病的原理,但事实早已作出了回答,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就如一定要用细胞学的理论去指导一个木匠的技能一样,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一定如此,只能最后让木匠无所适从,连自己原先的手艺都丢掉。说到不为大众理解,其实现代科学的复杂程度比阴阳五行的学说更不容易理解。对大众而言,无论你怎么解释,都将是如隔山对话。大众之所以更趋向于首先相信西医,绝非大众对西医的理论更能了解,相反,倒是因为缺乏必要的了解,才会对西医形成盲目迷信。大众的取舍其实是一种趋炎附势行为,也即谁得势听谁的,而不是因为哪个更容易理解。对于一个缺乏理论训练的普通人,任何医学都是难以理解的,就像中医往往被理解成清热,西医往往被理解为消炎一样。所以对于大众并不存在说服的问题,倒是对政策的决策者以及有关舆论的操纵者需要做说服的工作。西医的得势,是与现代科学的影响分不开的,但这种影响并没有为大众就医提供正确的指导,电脑或者核磁共振与治疗某种病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很多人会在下意识中将两种不相干的事理作超越逻辑的对接。治病的方法其实并不在复杂的技术之中,就像吃饭一样,人用不着将咽喉首先换成最先进的电子产品,嘴也用不着换成橡胶合成或是金属玻璃钢制品,人类无论如何进化,有些自然属性都是无法彻底退化掉。只要人的自然属性还在,人的生存与健康就离不开自然的因素,如空气、水、阳光、粮食、药。中药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在原理上能治疗作为同是自然产物的人的疾病。就像人要吃土生土长的粮食而不食用化学合成的食物一样。一位中医人士反思说:“阐述与解释中医,使其普及于大众,是习中医者之责任,即使自己明白了其中意义,但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用你的方法去了解它,用各种不同方法来表达中医的精髓是必要的。”这句话实在令人费解,如果不用中医自己的理论阐述,中医的精髓将如何表达?就像书法艺术一样,如果一定要放弃汉字书写的基本点画,单纯以平面构成立论来解释书法美学的真谛,还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吗?不用其本来的方法去了解一种理论或是技术,是不是意味着在作与这种理论或技术的自我表达毫不相干的曲解?对于普通人,接受一件事物不一定要理解,就像电视手机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一样,使用者不一定都能够了解,但不了解并不妨碍他们运用。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多数东西都是日用不知的。难道坐飞机的人一定要对飞机发动机的原理非常了解才能乘坐飞机吗?吃饭一定要知道食物如何分解才能动口吗?对于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人,只要能用,他们一般是不要求一定理解的,因为他们至少还了解一点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理解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成为病人的资格。所以,并非中医自身没有争取别人的理解,实际上是人们对中医缺乏理解的兴趣与诚意,就如同我无法责怪一个外国人不用我所了解的语言说话一样,我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一定要人家学会我的语言,想了解人家的意思,只好学习人家的语言,即使这种语言十分难解,也不能因此将责任推到对方的身上。何况医学的原理远非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那么可以一一对应。对于真正想了解中医的人,汗牛充栋的中医经论的表达其实已经是非常充分的了。变与不变:中医在进步中倒退一进乎技的学问都是越下功夫水平越高,东西没有变,信任和用功的程度不同,能力和水平自然会有高下之别。今人对中医之信任不如古人,用功的程度也不如古人,同时又被其他东西干扰思路,自然水平不如古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说有了汽车飞机就什么都比古人强了,诗词无法超越唐宋,文章书法无法超越汉晋,事实就是如此。根本都不学了,又怎么可能超越古人呢?超越了反而成了怪事。中医不同于其他的技艺之处在于直到今天还能应用于人,而且无论信不信,欣赏不欣赏,只要用对了就会见效,而且效如桴鼓,这个应该是中医至今还没有灭绝的原因。等到彻底不会应用了,连一点疗效都拿不出来的时候中医也就该彻底在人类中灭亡了,现在从整体上来说似乎离那一天已经不遥远了。二如果每一个美术学院的学生都想超越达芬奇,每一个音乐学院的学生都想超越贝多芬,虽然其志可嘉,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任何人都不会怀疑。不能说你有了电子琴就超过了贝多芬,有了电脑喷绘就超过了达芬奇,技术的进步并不意味着水平的提高,任何工具的改进都无法代替米开朗基罗和鲁班灵巧的双手。当然,扁鹊与华佗的起死回生之术也是一样。试问吴带当风的一笔与张僧繇的画龙点睛之笔是电脑卡通的电子喷绘所能取代的吗?明式家具的典雅华丽是合成材料化合压缩所能比拟的吗?勾践的青铜剑锋是现代冶炼技术与车床磨铣所能造就的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辉煌,技术的改变从个体意义上来说并不一定代表进步,相反倒必然意味着另一种技术已经成为绝响。三关键之处就在于,中医是一门不太依赖其他工具的学问,工具的进步对中医水平的高低并无太大的影响。就像航天技术的进步并不能改进人类的排泄水平一样,并不是坐上飞机了便秘就好了,痔疮也不犯了。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说,疾病也是不太受技术进步的影响。所以,从同等意义上来看,反而是中医对疾病比较有办法,而不是技术。技术只能把腿截掉,而不能让病腿恢复正常,内脏也是一样。其实说得更本质一些就是,虽然技术能改变一些人的生存状况,但其实技术与人自身的关系并不是太大,比如吃饭,比如拉屎,比如睡觉,人都不太受技术的影响。倒是有些时候负面影响更为显著,比如用化肥催生的食品味道较差,睡席梦思并不比硬板床和火炕更舒服。反而是风寒暑湿之类随时会影响人类的健康,有些东西更是永远也不会改变,比如水火。当然,大家都知道现在水不如以前洁净了,这自然又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但除掉污染,水还是水。四现代的病种类越来越多了,自然和技术进步有关,可是治疗的方法虽然花样不断翻新却似乎并没有什么本质的进步,绝症依然是绝症,而且绝症越来越多。当然,中医不这么看,在中医看来无非还是六气偏胜而已,所以治疗还是不外乎六经辨证。很多东西在变,但更多的东西没变,而且永远也不会变。比如人类的服装不断在变,但人还是在用脚走路,还是用嘴吃饭,吃喝拉撒睡除去身体之外的背景,与古人并没有两样。还有,病实际上也没变,从本质上看仍然不过是六气的偏胜,就像人的吃喝拉撒睡一样。所以,中医的治疗方法也不用变,随机应变的只是辨证的思路而已。理论的霸权主义与中西医争论的焦点任何学科的理论都有自己的观察角度和阐述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其理论是否正确。如果有人依靠自身的某种权威一定要求物理学放弃自身原有的基本概念,改用阴阳五行学说重新阐释自己的理论,一定会遭到所有明智者的反对,除了那些趋炎附势者。很显然,强迫别人一定遵循自己的观察角度与阐述方法来解释别人的理论,是一种理论的霸权主义。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就像说话,你如果想了解人家说的是什么,你只有学会人家的语言,而不能怪别人不会用你的语言说话。就像过去中国人通常把外国话叫鸟语一样,其实人家说的也是人话,只不过你听不懂而已,人家的语言同样可以表达交流,你不能因为自己听不懂就责怪人家不用你的语言说话。这种歧视异己的行为是很荒谬的,也是很狭隘愚蠢的。如果你真的想听明白人家说的是什么,你只有谦卑地学会人家的语言,而不能强迫人家一定要学会你的语言,或者按照你能理解的方式改造自己的语言。当然,也没有人强迫你一定学会别人的语言,想不想学是你自己的事,这是你的自由。只要能够应用于表达交流,语言的作用已经达到了,如果一种语言能用简单的内容传达更多更准确的信息,那么这种语言一定是更有效率的。这种实用性应该是区别语言好坏的标准,而不能仅以使用者的多少作为判断的依据。强迫中医一定要用现代科学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理论,这种态度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因为中医观察现象的角度及思维方式与西方现代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但中医同样能够用事实的疗效来验证自己理论的正确。西医不肯下问于中医是他的自由,但他也同样没有权力要求中医一定用西医的理论阐述治病的原理。试想,如果是中医一定要求西医用阴阳五行的理论解释西医的治病原理,西医能接受吗?那么,为什么西医就有特权来这样要求中医呢?这是一个治学态度的问题,僵化地执着于一种理论,不顾事实真相,顽固地树立自己的权威,执迷不悟,故步自封,本着这种态度无论从事什么样的研究都是要走入死胡同的,治不好病也就不足为奇了。其实阴阳五行学说并不比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距离普通人更遥远。只不过近百年来,现代科学借助一种外在的推广力量建立了自己特殊的权威而已,人们对那种同样看不见摸不着的科学理论的崇拜其实是一种不自觉的趋炎附势行为,这是普通人对客观真理缺乏独立思考的自觉性造成的。用康德的话说,是一种不经过他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的蒙昧状态。这个时候就更需要一切有识之士联合起来,廓清这种蒙昧的混沌状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事实疗效来阐述中医治病的原理,以实际应用来推广中华传统文化。自然与科学,中西医碰撞的焦点无疑,现代医学是以科学自居的。伽利略说,科学是测量。西医对于病人首先要检查化验各种生化指标,从这点看来,西医的方法是符合科学的定义的。 中医则明显不同,中医似乎更重视患者的具体症状。从表面上看,西医的方法似乎是很客观的,而中医的方法则似乎有些主观。毕竟各种指标是在仪器下看得见的,人们都相信这一点,而病人的主观症状除了病人之外别人无法感觉得到。 但仔细想想似乎有些不对,疾病毕竟首先是患者自己的事,除了极特殊的情况患者通常不会装病,如果患者自身感受到的非常的痛苦,如剧烈的疼痛,还不能算是疾病的话,那么在科学的眼里究竟什么才算是病呢? 实际上西医是经验医学,其理论对疾病的描述是本末倒置的,西医能够很细致地描述疾病的结果,却无法清楚地说明致病的原因。至于那些还没有发生器质性变化的疾病西医更是无法诊断,这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任何一面之词都不能抹煞的。 人是自然的产物,只有自然疗法才是能够被人类身体接受能够真正彻底解决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正是这种应用自然方法的医学,客观有效的治疗结果证实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正确。中医的长处在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客观有效,符合自然规律。在合成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那么热衷提倡绿色食品说明了什么?纯棉衣料的再度兴起说明了什么?自然的才是健康的,如是而已。 人类至今还吃着大自然赐予的粮食,并没有改吃化学合成的食物,而且在今天人们颇有些谈化学食品而色变的趋势,为什么对药物就没有这种普遍自觉的觉醒呢?其实药物的危害与食品比起来,简直是百千万亿不可计倍的。 虽然科学在不断发展,但自然界还是自然界,一切自然的产物都还在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存在着,虽然遭到了科学的破坏,但还是以自己的方式顽强地存在着。人是自然的产物,而非化学合成的产物,化学的方法对自然物的干预是以破坏自然的方式进行的,对人也一样。 如今,西药对人体机能的破坏作用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不断有药物被证实是导致很多绝症的罪魁祸首,但在没有被证实致命副作用之前,那些药物还是西医临床方面的主力。不难推测,在今天仍在全面应用的药物中,在不久的将来必然又要有不知多少种因为被发现致命的副作用而被禁用,这几乎已经成了客观的规律,所有西药似乎概莫能外。这不得不让人追问到这种制药方法是否有问题。 直到今天,西医还不断发现他们制作的很多药物对人体的伤害是致命的,很多血液病患者就是这种无辜的受害者。这是不是说明了西药从一开始产生就走进了危险的误区? 几千年过去了,人类的食物种类虽然有些变化,但还是用嘴吃饭,消化排泄方法也没有随着化学的产生发生本质的改变,只是人类的疾病种类增加了化学破坏的原因。单单从人类的身体看,化学究竟给人带来了更多的福利还是灾难? 当然,西医在人体解剖学上有着细微的观察,这方面是值得称道的,但对不具解剖学意义的气脉运行机制还缺乏认识,这一点也不能忽视。客观地说,西医对一些必须外科手术解决的问题还是有些长处的,但对内科疾病由于在病因认识论方面存在根本缺陷,所以在实践上还很盲目。 由于西医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导致人体生病的原因(西医大多时候是只看到病的结果而非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医还不能算作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医学,最多只能算作是杂合解剖学、化学、生物学、细菌学等等的综合学科。只有接受对生命科学有着完整真实认识的中医理论的指导,西医的实践才会有相对明确的方向,才能获得真正的医学的意义。 中医理论就像人饿了要吃饭消化之后要排泄一样,简单明了,万古常新,并不会因为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而改变。所以也没有必要一定要用新发现的理论解释传统的方法,就如吃饭一样,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吃,用不着不断推陈出新改变吃法,只要能够解饥,吃饭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同理,只要能治病,不管现代科学的理论能不能解释都说明这种方法是实用的,也没有必要一定要用现代科学解释治病的原理。其实能治病首先就说明了方法的正确,现代科学不能解释只能说是现代科学的理论还有局限,还需要不断完善,不能用局限的理论来否定实用有效的方法。其实中医的理法方药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几千年来的医疗实践证实了中医理论的正确,为什么不能从中医自身的理论解释中医实践的疗效呢?其实现代科学的某些理论是把问题复杂化了,在解决问题时自设障碍,反而在没有必要的细节中失去了要领,茫然无归。所以在现代科学指导下的西医理论与实践除了在与解剖学密切相连的外科手术中不断进步之外,对于内科疾病,尤其是尚未成形的内科疾病,至今仍缺乏适当的诊断方法,更不用说有效治疗了。 其实各自在各自的理论中研究问题,本不会发生冲突,只要在平等的条件下面对患者,两种理论认识与医疗水平孰高孰下,疗效会帮助人们做出判断。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医由于种种的原因受到了各个方面的不公正待遇,使自身的优势无法正常发挥。同时一些不法之徒冒充中医打入中医内部钻法律的空子招摇撞骗,严重损害了中医的声誉,致使不辨是非的群众因为假冒伪劣的欺骗而迁怒于真正的中医。其实道理是显然的,不能因为假酒的存在就要砸茅台酒的招牌,但往往很多人就是不能分清对象盲目行事。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人能代表真正的中医水平?中医的个体差异太大了,自古就有上工中工下工庸工之分,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难道可以因为庸工的众多而否认上工的存在吗?能够以庸工的普遍水平来代表中医的水平吗?就像体育比赛一样,难道会让老弱伤残人员代表国家参赛而不选拔出最优秀的运动员吗?如何提高中医从业者的整体水平,如何正确运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这才是中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不应是更多的关注如何与现代科学理论对接,甚至不惜削足适履地否定传统理论的有效性,邯郸学步地以适应目前科学水平的认识能力与理解能力。在疼痛中认识西医的“客观指标” 韩济生院士是我国研究镇痛首屈一指的学者,在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有人向他问到是否知道疼痛的机理,他的回答是不知道。这不是个科学正在研究的可以“越来越精确”的问题,而是一个目前科学还无从下手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因为科学不知道疼痛的机制,所以时至今日,科学家们还没有开发出一种能够测量人是否疼痛的仪器,而且不知道将来有没有可能开发出这种仪器。这是一个科学主义者的叙述,从中可以感受到真正的科学家(非科学迷信者)的尴尬与无奈。 反过来再考察一下中医,中医的所谓主观其实又是很客观的,人都有过疼痛的经验,疼痛在人是很客观的事情,不能因为无法测量就否定其客观实在性,凡是思维正常的人按道理都应该能达成这样的共识。中医的客观表现在能够正视患者的自觉症状,而不会像西医那样貌似客观的轻易否定患者的感受,说疼痛无法测量之类的奇谈怪论。 疼痛还需要测量,这是只有在现代科学的语境中才会出现的荒唐语言。如果因为缺乏工具而否定无法测量的事物,这是不是伪科学的态度?科学就是测量,科学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认识过程,这就决定了科学的无法回避的局限性。科学无法否认以目前的认识水平必然无法测量所有的事物,相对于无限的宇宙与未知世界,科学的测量对于存在来说永远是微不足道的,这是人类的局限性与科学认识向外的方向性决定的。不能正视这个现实甚至试图抹煞客观现实的存在,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的做法。伪科学其实不是对现象的解释或叙述,而是试图用现有的认识水平解释一切现象,并用现有认识否定其无法认识的现象的一种冒充科学者的态度。 比如疼痛,在患者自身是一种真切的现实,而当现有的医学无法测量疼痛的指标时,疼痛被现代医学定义为患者的主观感受(即所谓的神经痛,说白了就是神经病),也就是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只存在于患者的主观感受或幻觉中。这样,疼痛本身就成了非客观性存在。这也就是西方现代医学对于他们所定义为神经性疾病无法治疗的根本原因,或者也可以说因为无法诊断与治疗,所以定义为神经性疾病,因为神经性疾病从他们的客观上看是不存在的。自然,患者其他方面的感受只要无法测量,现代医学也可以作如是观。 如果患者自身的感受都不能成为疾病与健康的判断依据,那么什么才是衡量健康与疾病的客观标准呢?在现代医学能够测量到的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患者自身的感受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吗?无法被测量到的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很真切的无法忍受的疼痛在现代科学眼中就毫无意义了吗? 其实,现代医学的这种伪客观态度是对患者主观感受的歧视与抹煞。而疾病本身首先就是患者的主观感受,这就决定了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从实质上来说,并非疾病本身,而是一些与疾病无关的其他现象。所以从本质上说,现代医学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因为,医学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学科,离开具体的疾病作与疾病无关的研究是医学之外的事情。到底谁是伪科学? 现在很多人认为中医学只是经验医学,虽能治病,却无法说明治病的原理,需要西医来解释。甚至指责中医是伪科学。这种认识不但偏颇,而且是十分错误的。 其实,西医虽能观察到微观的现象,却不知其所以然的真实原因,更多时候,西医是被现象迷惑住了,反而对本质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比如寒气凝聚经络会造成气滞血瘀的酸痛感,头颈、腰背、腿足受寒都会产生这种症状,西医无法查出病因,因为并非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通常采取否定患者感觉的方法来解释这种疼痛,症状似乎是患者的错觉,这种不顾事实信口雌黄的态度很值得批判。或者命名为神经痛,以麻醉神经的方法治疗,其实正是因为神经是正常的,才会感觉到疼痛,麻醉神经是使神经失去了正常功能,属于病上加病,这样能叫治病吗?如果以这样为可行的话,那么所有病都以安乐死治疗,岂不一了百了,斩草除根? 对于这种疼痛,中医以六经辨证,知寒气所在经络,因地因时施以散寒之药,寒气一散,疼痛立止,是抓住了病因的本质,所以辨证准了,用药对了,会效如桴鼔。 在美国肩背痛是最难治的疾病,西医毫无办法,这正反映了西医在病因认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缺陷:对外感六气导致的非器质性病变缺乏认识,无从治疗。所以不得不求助于中医的针灸,由于针灸的疏通经络排泻风寒作用,很快会见到疗效,所以,针灸在国外才会那么风行。但西医对针灸的治病原理还是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甚至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对针灸赖以治疗疾病的经络学说表示怀疑,甚至歪曲否定。 如果离开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即阴阳五行六气学说,以及四诊八纲的辨证体系,医生临证将无从措手,处方用药将毫无方向。另外,中医用药用的是药物禀赋的五行性情及其寒热温凉属性,通过药物的偏性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之偏,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药物性情的定位不止来源于经验,更有气味色形方所产地为其分类依据。西医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分析并不能说明药物治病的原理,这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观察方法,西医的方法无法解释药物治疗疾病的原因。中医则不但能解释,而且能验证于疗效,这说明中医的方法是符合实际的,理论是正确的,从经得起试验的角度看,这种理论经验是符合科学的。 西医虽能深入微观,所见却是与疾病无关的内容,用这种不相关的内容来解释相关疾病,就如同以飞机发动机原理来解释自行车中轴的磨损,高深是高深了,却不切合实际。结果当然是错误的,而其不能经得起实践检验,也充分说明了西医学的伪科学属性。 因为中医只是用自己的理论来治病,从来也没有标榜过自身的科学属性,即使错误也无从谈及伪字。倒是西医处处以科学自居,却无法自圆其说,不能用疗效来证明自身理论的正确,难以排除伪科学的嫌疑。 其实,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会有目前科学常识解释不了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应该本着谦卑的态度,正视其客观实在性,不断探索突破人类认识的局限,以种种方法使认识接近事物的真实面目。严格来说,倒是伪科学这种提法颇有些伪科学的味道。 中医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为现代人类认识突破自身的局限提供了合理的参照。中药的作用是来自整体还是某种有效成分? 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就像研究粮食的有效成分一样,如果说粮食的有效成分是维生素,人类为什么不提取维生素代替粮食?原因很简单,粮食中虽含有维生素,但维生素却不能取代粮食,脾胃不只在食物中提取了维生素,更重要的是吸收了粮食中秉于天地的水谷精微之气。维生素不但吃不饱,当饭吃还会吃死人。粮食是天赐予人类的其他任何物质都不能取代的东西。药也是一样。 青龙刀的刃能杀人,离刀求其刃了不可得。同样,青龙刀无敌,离开关公到了韩彰的手里同样不是老黄忠的对手。关云长、赤兔马、青龙刀三位一体,冲锋陷阵,这样才能威震华夏。如果把斩颜良诛文丑的作用单单归功于青龙刀的刀刃,则所失就不只是千里了。 同理,中药的作用在于整体的药性,以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并不单单在某种有效成分。获得了一种有效成分必然意味着失去了整体,就像离开关公手的青龙刀的刀刃一样。 脱离了整体的有效成分还会有效吗?如果说还有,与整体的效果相比如何?离开关公手的青龙刀还能过五关斩六将吗?医学统计学的意义及其后果 像其他手段一样,统计学肯定也不是现代医学的发明,但确实对现代医学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点首先得承认。 统计学是一种数学方法,说白了也就是计算结果。有些事情不经过统计是无法知道结果的,比如地球人口的总数,不一个一个数就无法确知地球到底有多少人。因为人太多,而且影响统计准确率的客观因素也太多,并且还要考虑时间的因素,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统计方法是很必要的。其他方面大到全民生产总值,小到个人年均总收入,都要经过统计才能知道结果。就连做小买卖如果不经常计算一下本钱利润以及货物的多少,都很难做的明白。可见统计无论对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统计学有个前提,就是在实施统计之前它的统计对象一定是一个未知数,如果结果已知,统计过程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谁会对着早已知道准确数目的一叠钞票没完没了的数个不停呢,除非守财奴或是强迫症患者,但这种数个不停其实已经不是统计学意义上的统计了,而是一种贪婪或是病态的表现了。统计学还必定有个明确的目的,即统计的过程是想知道一个未知的结果。比如想调查一个公共厕所的平均客流量,就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准确计算出入厕所的人数,然后再除以一个单位时间,就会得出在单位时间内出入公厕的平均人数。 现代医学引入统计学当然也有明确的目的,比如一种新研制出来的药物正式准备应用于临床,对于现代医学来说,有效率以及一些服药之后的副作用都是一个未知数,这些是都需要做临床统计工作的。 事实上,临床应用不过是药物实验的最后阶段而已,只不过实验的对象和等级发生了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