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材解析: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 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 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宪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从中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学习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学习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大致理清写作思路。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应该忘记英雄,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 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十课,深深的怀念中国共产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额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以下提出学习要求: (1)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理解词意。提出不懂不理解的词句。 (2)思考:作者回忆了16年前发生的哪些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三、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自由学习。 四、展示与交流 (1)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班内同学互相解决,教师适时指导。 (4)集体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段):1927年是父亲的背难日 (第2-7自然段):父亲被捕前的工作情形(被捕前) (第8-17自然段):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第1829自然段):我们与父亲在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第30-32自然段):得知父亲被害,全家人悲痛的情形(被害后) 五、总结 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回忆了父亲李大钊被害的全过程。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安排的,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通过场面细节的描写及人物对比得的描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李大钊同志对革命的忠诚,从容自若的大无畏精神。 六、课堂作业 (1)读词语,注意下列带点的字的读音与写法。 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 (2)辨析每组字的字音、字形,并组词。 锐()刑()徒()幻()祥() 悦()形()陡()幼()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学习过程: 一、听写词语,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重点读一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谈谈体会。 2.如何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生自由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四、展示交流,拓展思维。 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派人检查,烧了一些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捕等可以感受到。 从第7自然段父亲的两个反问句体会父亲不顾朋友和母亲的劝说的含义。 从父亲的话,从中看出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高度负责任的品质 感情朗读. 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学生读出李大钊和敌人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或句子。 从神态、动作的描写上来体会李大钊英勇无畏的精神。 李大钊敌人 不慌不忙尖锐的枪声,纷乱的喊叫 惯有的严峻态度粗暴的吼叫 没有讲任何理由满脸横肉、冷笑着 镇定从容大义凛然残暴 分角色朗读“被捕时”的描写,读出李大钊的英勇无畏和敌人的凶狠残暴。 法庭上:李大钊从容不迫、镇定自如地与敌人斗争。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请同学读一读,并说说读后的体会。这伟大的力量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表现在什么地方? 有感情地读这部分。自由读、大声朗读、指名学生读。 被害后:李大钊被害后一家人沉痛的心情。 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基调应该是悲痛的,语气要低沉些,语速要适中。读出李大钊被害后,全家人沉痛的心情。 自由读,指名读。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五、课堂作业: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从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的人。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领悟文中使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2.总结全文,从中受到怎样的革命传统教育。学习过程: 一、检查朗读,体会感情。 二、提出学习要求,领悟表达方法。 1.作者在描写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用了对比的方法,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1)父亲整理书籍文件对我的提问是含糊地回答。平时,父亲对我的提问总是感兴趣,耐心地讲给我听。 (2)父亲被捕时我的恐惧心情,而父亲沉着、平和。 (3)父亲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 2.读课文中的第一节和课文的最后两节,你发现了什么?这是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学生自由学习(包括小组讨论) 4.展示交流: 首尾呼应的写法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三、学习课文,谈感受。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 2.学生结合自己的准备,进行自由发言。 四、阅读拓展 你读过哪些革命题材的诗歌和文章或英雄人物的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