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调查、检测及计算书_第1页
路面调查、检测及计算书_第2页
路面调查、检测及计算书_第3页
路面调查、检测及计算书_第4页
路面调查、检测及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弯沉调查及分析1.1 检测内容每个测试公里段的代表弯沉和单点弯沉、路面结构强度指数SSI、评价,弯沉沿里程分布的变化。1.2 检测方法采用落锤式弯沉仪(FWD)按照纵向约50m一个测点进行检测。同时根据FWD测试所得的动态弯沉,通过EBM程序反算各结构层动态模量,根据反算结果评价各结构层承载力状况。1.3 检测结果数据处理时以每1000米为一个路段计算代表弯沉值,评价及计算方法依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J H20-2007)的规定。代表弯沉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代表弯沉值(0.01mm) 平均弯沉值(0.01mm) 保证率系数, 取=1.5 标准差表1-1 每公里路面代表弯沉起讫桩号平均弯沉(0.01mm)标准差代表弯沉(0.01mm)K0+000K1+000145.2318.22172.56K1+000K2+000120.2425.96159.18K2+000K3+000115.6822.13148.88K3+000K4+000130.2520.85161.53K4+000K5+000136.5826.68176.60K5+000K6+000124.8717.65151.35K6+000K6+854117.9616.84143.221.4 结果分析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沥青路面强度采用强度指数(SSI)作为评价指标。SSI路面设计弯沉值(L设)/路面代表弯沉值(L代)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三级公路路面强度的评价标准详见下表。表1-2 三级公路路面强度的评价标准 标准评价指标优良中次差强度指数SSI0.830.830.660.660.50.50.30.3三级公路路面设计弯沉值(L设)取45(0.01mm),计算SSI值及评价结果如下表:表1-3 老路路面强度评价表 代表弯沉(0.01mm)SSI评价172.560.26差159.180.28差148.880.30次161.530.28差176.600.25差151.350.30次143.220.31次1.5 弯沉调查基本结论1、路面代表弯沉平均值为159.04(0.01mm),弯沉较大;2、路面强度指数SSI总平均值为0.28,路面承载能力总体状况均较差。二、路面状况调查及分析2.1 路面取芯调查从老路外观上看,路面破损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网裂、纵横向裂缝、拥包、坑塘等。本次路面取芯4处,取芯深度至基层底,均选取典型路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别取于路面状况较好位置、路面状况一般位置、路面状况较差位置。从芯样情况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芯样结构层厚度不均匀,面层厚度为4.56cm,基层厚度为15.520cm。2、大部分芯样面层较差,破损严重,基层基本成型;3、从面层底部粘结情况判断,芯样面层与基层粘结情况整体较差。2.2 路面破损状况调查根据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沥青路面破损状况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进行评价,路面状况指数由沥青路面破损率(DR)计算得出。表2-1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优良中次差路面状况指数PCI8570855570405540其中,路面综合破损率(DR)按下式计算: 式中:DR-路面综合破损率,以百分数计;D-调查路段内的折合破损面积(m2);D=;A-调查路段的路面总面积(m2);-第i类损坏、第j类严重程度的实际破损面积(m2);如为纵、横向裂缝,其破损面积为:裂缝长度(m)0.2;车辙破损面积为:长度(m)0.4;-第i类损坏、第j类严重程度的换算系数,参见相应规范。路面状况指数(PCI)的数值范围为0100,其值越大,路况越好。PCI的计算公式为:本次路面破损情况通过人工调查,按照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对病害分级分类。现场调查结果显示路面典型病害较多,路面总体状况评价为差。2.3 路面调查主要结论1、老路路面破损状况评价为差,路面病害较明显;2、老路面层整体情况较差,面层与基层基本无粘结。三、路面结构设计3.1 地区基本资料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图,本项目所在地区属5区(轻冰冻区)。根据路基填料、路基干湿类型路基回弹模量取35Mpa。3.2 设计标准沥青路面采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荷载,设计年限12年。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和路段预测交通量进行分析计算,沥青路面路表设计弯沉为28.1(1/100mm),累计当量轴次为710万次。3.3 初拟路面结构拟定采用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根据结构层的最小施工厚度、材料、水文、交通量以及当地施工条件等因素,初步拟定确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各层的厚度如下: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上面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基 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12%石灰土3.4 计算参数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的计算参数值,见表3-1。表3-1 沥青混合料和基层材料的设计参数层 位结构层名称及选材20模量(MPa)15模量(MPa)劈裂强度(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140020001.4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120018001.0结构层名称及选材参考配合比或类型抗压回弹模量(MPa)劈裂强度(MPa)(弯沉计算用)(拉应力计算用)水泥稳定碎石4.5:95.5150036000.512%石灰土55015000.253.5 路面结构厚度计算公 路 等 级:二级公路新建路面的层数:4 标 准 轴 载: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28.1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3 设计层最小厚度:150 (mm) 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8.1 (0.01mm) H( 3 )= 250 mm LS= 31.1 (0.01mm) H( 3 )= 300 mm LS= 27.1 (0.01mm) H( 3 )= 287 mm(仅考虑弯沉) 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3 )= 287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3 )= 287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3 )= 287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3 )= 287 mm ( 4 )= 0.136 MPa H( 3 )= 337 mm ( 4 )=0.115 MPa H( 3 )= 325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3 )= 287 mm(仅考虑弯沉) 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