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国有控股银行在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其营运效果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深入,国有控股银行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面对外资金融机构越来越强的扩张和攻势,中国国有控股银行仍表现得缺乏足够的紧迫感,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资本不足、经济效益低下等等困扰着中国国有控股银行,如何提升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课题。不仅一直为从事具体经营活动的银行家们所关注,也是当前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由于竞争力是一个系统问题,它涉及多种因素、多个环节,具有动态复杂的特征,所以,对竞争力的研究虽然层出不穷,但至今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建立在国外一般企业竞争力研究基础上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更是如此。那么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本质内涵和作用机理是什么?该如何对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现状进行评估?提高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有哪些?这便是本文所思考、提出并研究的基本问题。本文以企业竞争力的客观存在和中国国有控股银行亟待形成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为基本背景,在对企业竞争力问题研究成果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一般理论框架,并采用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围绕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这条主线,沿着“是什么”、“怎么样”到“为什么”这一基本思路,并遵循了从一般理论、具体分析到对策建议的分析方法,构建了研究的基本框架,展开分析。由于竞争力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在具体研究中它包含不同层面的含义,如国家竞争力、行业竞争力、SBU竞争力、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等,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作为企业的中国国有控股银行个体,所以企业竞争力是本文研究的竞争力层面。在确定了研究层面后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科学的界定是本文研究的基石,然而,明确地界定企业竞争力概念并非易事,尽管研究者们已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竞争力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然而,众说纷纭,有时甚至说的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这给构建一个统一的系统的企业竞争力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际问题的研究带来了困难。所以本文首先着手于确立一个明确、合理的企业竞争力概念框架,并将这一框架在商业银行这一特殊的企业上得以推演。在确立企业竞争力框架时,根据认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或者两者的结合将其分为市场结构观、能力观、资源观,并对这三大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了本文的理论视角,即资源观。并基于资源观的角度提出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了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分析给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进行更准确的界定,便于本文的研究的推进。对商业银行竞争力概念作准确的界定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系统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从而将商业银行竞争力更进一步的定义为由两大类构成要素,即产业环境要素和内部资源要素(资产和能力)构成的动态结合体。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商业银行的两大类构成要素在其创新力和控制力下的有机结合。然后在确立了具体构成后借鉴了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分析方法,例如:波特竞争力理论的五方面竞争力量等,建立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本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全文将在此基础上展开。在前面所建立的研究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展开了对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即对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怎么样”进行分析。这一部分按已构建指标体系的两类指标产业环境指标、内部资源指标,其中又包括四类具体产业环境、两类资产、七种具体能力展开具体的分析,根据指标特性,在分析中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并结合最新一期的全球银行排名以国外先进的大银行作为竞争对手标杆,利用标杆分析法对中国国有控股银行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发掘出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中发现,不仅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的产业环境指标和内部资源指标与国外先进银行存在差距可见其创新力不足,同时通过产业环境与能力要素的关系分析也可看出中国国有控股银行控制力不足。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得出中国国有控股银行存在竞争力不足的状况。接着,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造成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即对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为什么”进行分析。通过第二章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国有控股银行在产业环境要素和内部资源要素上与国际上先进银行比较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然而产生这些差距的具体原因有很多,本文不可能一一列举,所以笔者选择从产生这种差距的银行业竞争和监管制度外部制度、国有控股银行自身的产权制度、内部组织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内部制度,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最后,也就是本文的结语,基于上一章中对产生与国际先进银行差距的银行外部制度、国有控股银行内部制度成因分析,在本章中针对内外部制度原因提出了有关对策,但是由于本文篇幅的关系,仅对这些对策进行了初步的设想,并未对其完全深入的展开。关键字: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垄断IIAbstractChines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play a leading role in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system, their operation effects influence directly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financial security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finance reform and opening thorough, the state-owned bank have made a long-range progress. When facing the foreign bank hastens to ground the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the state-owned bank is in a puzzle about many questions such as the property quality and so on. How to enhance the state-owned banks competence is very important. The research on commercial bank competence has always been a challenging topic of intense academic and practical interest. Bankers, economists and managerial scientists are all deeply interested in this issue. But because the competence is a system question, it involves kinds of factors, many links, and it has a dynamic complex characteristic, therefore, although competence research emerges one after another incessantly, but until now, economists still have not founded the unified theory frame. What the commercial bank competence essential connotation and the action mechanism are? How should carry on the appraisal to the commercial bank competence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the effective way will enhances the commercial bank competence? Those are basic question the paper pondered, asks and the research on.This paper takes as its background the theories of competence and the need by the state-owned banks to develop their competenci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heories and research in enterprise competence, the paper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n commercial bank competence.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general theory. In-depth analysis of Chinese state-owned bank competence and in the process tries to put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is issue. Structurally, this dissertation falls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devoted 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discusses the concepts, components and framework of competence. In this part, the content includ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difference concepts enterprise competence concepts. This enterprise competence concept is the basis of this chapter. Then, the paper make an analysis of bank particularity .On the basic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nterprise competence concept and the bank particularity, this part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bank competence and component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mmercial bank. When make a conclusion of the commercial bank competence, on the one hand, the commercial bank competence should have the enterprise competenc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 ,such as systematic characteristic and the comprehensive nature, openness and the compatibility, the endurance, the advantage and has the value, on the other hand ,we also must consider the commercial bank the particularity, such as management particularity, the service, the sociality, exterior nature, the risk. Therefore, this paper limits the commercial bank competence concept like this: It is the commercial bank in the long-term finance market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he resistance risk which depends upon it under the unique commercial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which to have each kind of resources (property and ability) forms can continue, enable the commercial bank the liquidity, the security, the profit to obtain the guarantee, and continues to provide the high quality to the customer the financial product and the service gains the bank stable development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is part is the rationale of the paper.The second part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what we had set up and Utilized series of index, compare the competence of Chinese state-owned bank with and competence of foreign bank. To find out the gap of Chinese state-owned bank and the foreign bank. This part ma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state-owned bank. The third part is based on the gap of Chinese state-owned bank and the foreign bank to find out the reasons. These reasons included the environment of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shortage of the state-owned bank. Finally, this dissertation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creating and improving of the state-owned bank competence.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competence of Chinese state-owned banks. By wa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is that Chines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obviously lag behind the foreign modern banks. Therefore, facing the trend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and finance, state-owned banks should catch the opportunity,and speed up reform of ownership and management systems, transform their economic mechanism, strengthen in-house management, broaden the business field, try to become a comprehensive bank.Key words: The state-owned bank; Competence; Monopoly目 录导 论1第一章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分析6第一节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界定6一、企业竞争力的定义探析6二、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9第二节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1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系统构成及作用机理11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14第二章 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的实证研究20第一节 中国国有控股银行产业环境指标分析20一、现有市场竞争环境指标分析20二、与潜在进入者竞争的环境分析25三、与非银行金融同业机构竞争的环境分析26四、议价的外部环境分析26第二节 中国国有控股银行内部资源指标分析27一、中国国有控股银行资产指标分析27二、中国国有控股银行能力指标分析31第三章 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不足的成因分析41第一节 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不足的外在成因41一、银行业尚未形成公平、有序的竞争局面41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抑制了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提升42第二节 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不足的内在成因43一、现行产权制度是导致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低下的深层原因43二、内部组织制度缺乏效率44三、缺乏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与防范制度45第四章 提高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的对策46第一节 改善国有控股银行外部经营环境46一、放松银行业市场准入限制46二、不断完善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47三、构建有效的银行监管框架47第二节 改革国有控股银行内部制度,增强其内部竞争能力48一、完善国有控股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48二、银行再造提升国有控股银行核心竞争力49三、建立国有控股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50参考文献52附 录55后 记57导 论一、选题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一)选题的现实意义20052006年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银行业开放过渡期的即将结束,中国银行业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也因此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这些变化包括:其一是监管环境在变。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推出以来,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经营和监管理念在国际金融业得以确立。2004年国家监管部门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到2006年底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届时资本金不足将停止商业银行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把资本充足率确立为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并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二是市场的竞争环境在变。这些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数量和规模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如此数量众多的银行依靠着同质业务模式和相对单一的收入结构越来越感到生计维艰。同时随着20052006年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的即将结束,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产品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有更明确的市场定位、更好的产品、更强的综合服务能力来应对挑战。其三是客户的需求环境在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银行个人业务市场规模会逐渐扩大,同时个人客户对银行服务的需求也会开始向多元化和多层次化方向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在银行中的重要性也会逐步提升。面对当下金融环境变化之格局,面对外资金融机构越来越强的扩张和攻势,中国国有控股银行显然缺乏足够的紧迫感 2004年开始,国务院对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中国工商银行也于2005年10月28日整体改制,目前只有中国农业银行还未改制但其改制也势在必行,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将其统称为国有控股银行。与国外先进大银行相比,不仅表现在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资本严重不足、金融案件频繁发生、经济效益极其低下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在传统管理体制的束缚下,中国国有控股银行无论是在业务产品创新、信息化等技术因素方面,还是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等管理因素方面,都与国外先进大银行有明显的差距。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严峻竞争形势,如何加快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的改革进程,在保护期内建立符合国际惯例、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有效运作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的战略规划能力、业务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中国整个银行业面临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二)选题的理论价值企业竞争力理论是预示企业成长前景的重要理论,是管理学和经济学相互融合的最新成果,成为企业研究领域的新前沿。企业竞争力为企业分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为如何评价企业在竞争中的表现和如何在竞争中改进业绩提供了指引。然而,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并不完善,人们不仅对其中涉及的许多基本概念尚未达成共识,而且对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成果。 而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作为企业竞争力一般研究在商业银行领域的深化,更是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大量深入的研究来弥补空白。二、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下述四个方面:其一是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设计的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及其测评;其二是英国的银行家以及亚洲货币等杂志对世界大银行的排名和比较;其三是国际评级公司对银行的评价研究,如标准普尔、CAMELS评级等;其四是国内学者对银行评价研究,以焦瑾璞学者的专著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和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比较为代表。(一)WEF和IMD的评价方法WEF和IMD的方法主要依据一国金融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来衡量金融业的竞争力。其银行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包括四方面:中央银行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银行规模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贷存款利差、对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督是否足以保持金融稳定等。从其考察的方面可以看出,WEF和IMD的研究重点是一国银行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二)银行家等杂志的评价方法英国的银行家、欧洲银行家、亚洲货币等杂志每年都按照一级资本规模为标准,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进行排名,这一排名既可以考查单个银行,又可以考查一国银行的实力水平。除了以及资本规模指标外,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评价指标还包括:银行的一级资本、总资产及其增长率、资本资产比率、利润总额及其实际增长率以及反映经营状况的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盈利能力等。这一排名是银行间具权威性的实力评价,受到各国政府和银行业的广泛重视。(三)标准普尔等国际评级机构的评价方法标准普尔公司对银行评级的方法重点考虑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因素。其中,商业风险因素包括经济风险、行业风险、市场状况、业务种类及业务地域的分布、管理及政策等。财务风险因素,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融资及资金流通性、资本率、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财务灵活性等。 穆迪的银行评级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其评价内容包括七个层次:经营环境、所有权及公司治理、品牌价值、盈利能力、风险结构与管理、经济资本分析、管理重心和战略。对于CAMEL评级法是将资本(Capital adequacy)、资产(Asset quality)、管理(Management quality)、盈利(Earnings)、流动性(Liquidity)五项作为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指标进行评价分析。而新骆驼评级分析方法就是在上述五个指标的基础上,加上了敏感性(Sensitivity to Market Risk)指标,构成新的CAMELS评价法。(四)国内学者对银行评价研究1、从定量研究角度评价的有:焦瑾璞先生2001年的研究是一个代表,他就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态势和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焦瑾璞: 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241页。朱纯福运用国际咨询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评级方法,认为银行竞争力是一个由银行内外部诸多因素构成的综合系统,并分析了各因素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影响朱纯福:银行竞争力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构建,金融论坛,2002年第10期。;周春喜用多级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建立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国内还存在着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定量方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了评价。2、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的有:李元旭、黄岩、张向菁从经济效益(包括股权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经营能力、获利能力四个指标)、安全能力(资产风险指标、流动性指标)、业务能力(存贷款业务、表外业务)等三方面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3、从制度因素角度分析的有:陈柳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行为分析和政策分析纳入到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的分析框架中,并由竞争力的时间性质得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殷雷将研究银行竞争力的效率视角放在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运行效率中去考察,即研究影响银行竞争力的诸要素,例如产权制度、组织管理、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等对银行竞争力的作用,重点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安排和组织结构。由国内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竞争力研究并未形成系统的研究模式。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本文的基本思路是:在企业竞争力一般理论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实现了一般企业竞争力理论到商业银行这一特殊企业竞争力理论的推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基本框架,并进行了指标体系的设计,为全文奠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并为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分析指明了方向。通过对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的深入分析,发现问题,并探讨了提升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其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如下图所示:理论分析“是什么”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定义探析 资源观市场结构观能力观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一般构架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的设计实证研究“怎么样” 中国国有控股银行产业环境指标分析中国国有控股银行内部资源指标分析资产指标分析及结论能力指标分析及结论四种产业环境指标分析及结论原因分析“为什么” 造成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不足的原因分析(内外部制度层面的原因分析)提出提升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内外部制度上的对策)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图(二)研究方法科学的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手段,是通向“目标”彼岸的桥梁。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运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本文在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既要说明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怎么样”,因而必须运用实证方法;另一方面,又要在理论上说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什么”,这必然要运用相关价值判断的规范性分析方法。所以,本文把实证和规范分析方法结合起来。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由于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一个集合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综合指标,其中既包括显性指标“三性”指标,由包括隐性指标,这必然要求我们在进行分析时区别对待,所以,本文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3、标杆分析法标杆分析法贯穿本文的始终,它是通过将企业的业绩与已存在的最佳业绩进行对比,是寻求不断改善企业作业活动、提高企业业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找出差距,寻找不断改进的途径这一方法是对同类活动或同类产品生产中绩效最为显著的组织或机构进行研究,以发现最佳经营实践,并将它们运用到自己公司。最佳业绩通常有三类:内部标杆、竞争对手标杆和通用标杆。比较理想的是与竞争者比较,即使用竞争标杆来确认竞争者中最佳实务者,判断其取得最佳实务的因素,以资借鉴。本文采用的就是竞争对手标杆,以国外先进的大银行作为竞争对手标杆,这实质上是进行竞争对手比较分析。四、本文的创新点第一、在对现有企业竞争力的内涵进行归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商业银行的特殊性提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第二、在研究方法上,结合最新一期的全球银行排名利用标杆分析法对中国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在前人运用部分财务指标的对比的基础上把商业银行市场竞争中的一些活的要素竞争战略、营销组织、企业治理等的对比引入到研究中来。第一章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分析第一节 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界定一、企业竞争力的定义探析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一般企业竞争力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具体化,它有企业竞争力的一般内涵。而且,现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均是企业竞争力相关研究在商业银行这一特殊企业上的推演。所以,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界定应基于一般意义的企业竞争力的概念。本文首先从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入手,为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界定指明方向。然而,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看似明确却难以定义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企业竞争力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同时其理论研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至今也尚无统一的成熟的理论模式。本文根据偏重从企业外部还是企业内部对企业竞争力进行内涵界定,把企业竞争力内涵的相关研究分为市场结构观、能力观和资源观。在这三类观点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竞争力的内涵进行界定,并为本文对商业银行竞争力概念的界定打下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一)市场结构观市场结构观在解释企业竞争力时认为其决定因素是外生的,应从市场结构而非企业内部因素来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界定,认为市场结构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起重要的作用,行业吸引力是企业赢利的主要决定因素,市场进入障碍决定企业是否拥有持续竞争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对策是在现有的市场结构和自身的优势下选择产品进入市场的战略,而不是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资产和能力。这一类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他提出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否恰如其分地把握和运作对其行为效益有所贡献的各项活动的能力。这一概念基于他建立的“产业结构分析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企业业绩”企业竞争力研究框架而提出的。他认为行业吸引力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市场进入障碍决定企业是否拥有持续竞争力,应通过产业选择和竞争对手的分析来提升竞争力。类似的观点还有:Muhittin Oral, Habib Chabchoub等提出企业竞争力是行业优势、成本优势以及政治经济环境优势三个基本要素的函数。行业优势是外部指标指明企业在获取资源及经营管理上相对于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在目标市场上相对于竞争对手在投入成本上所具有的优势;政治经济环境是政府起重要作用的包括利率、税收、通讯、能源等方面的因素;陈茂奇提出企业竞争力是夺取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陈茂奇:江苏省工业企业竞争力分析,江苏省第三次工业普查开发课题,1996年。;乐筱康提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资源配置的不断变化过程中取得有利地位的能力乐筱康:企业竞争能力定量评价探讨,管理与绩效,1990年第2期。;联合国贸发会议提出企业竞争力可以被定义为单独企业在可持续基础上保持或提高其市场份额的能力;或者是降低成本或提供物美价廉产品的能力。以上观点虽表述各异,对企业竞争力的解释还是外生的,未能彻底从企业内在因素分析出发揭示企业竞争力问题。(二)能力观能力观认为从企业内部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界定,认为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是内生的。认为企业拥有的特殊能力和资产影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些特殊资产或能力是与知识相关的无形的难以买卖的和难以在企业内各部门分割的资产或能力,能力的差异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斯比和克里斯蒂森,他们认为竞争力是企业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智力资本(不可模仿的核心能力),是企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更有效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处理各种现实难题的保障,企业能力最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营绩效。类似的观点还有:董大海提出的竞争能力,不是指企业具有什么资源或能力,而是指企业拥有的与竞争对手不同的“一套”能力只有能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和能力才是竞争能力董大海:战略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页。;范晓屏企业竞争力是基于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在过去和现在的市场中表现出的优良业绩的内部支撑力范晓屏:企业竞争力多项测度指标的构造,企业经济与管理,1997年第5期。(三)资源观1、资源观的概述资源观结合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对企业竞争力进行界定,它综合了结构观和能力观的观点。该观点早期的思想是以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为代表,提出了“内外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制定战略实施战略企业业绩”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框架,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来自于对SWOT的正确分析。 该观点的主要代表为柯林斯和蒙哥马利,他们认为资源是企业拥有的资产和能力的总和,强调在一定产业环境下或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资源问题的重要性(这是资源观的出发点和基础),认为企业竞争力是企业具有的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复制的以及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获得的资源 张向菁: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第48页。类似的观点还有:金碚提出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金碚: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第6页-第7页。2、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竞争力概念及内涵特征(1)基于资源观界定企业竞争力的原因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市场结构观、能力观和资源观对企业竞争力的界定不同主要集中在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到底是内生性的还是外生性的,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市场结构观强调外生性,能力观强调内生性,资源观强调内外生的有机结合。同时还必须指出的问题是,之所以三种竞争力 这里竞争力内涵的比较分析主要是基于每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提出的内涵和前提假设进行分析。的内涵不同,是由于它们进行界定的前提假设不同:市场结构观的前提假设使企业是同质的,企业竞争力和超额利润是由外部环境和市场结构所决定的;能力观的前提假设使企业是异质的,企业竞争力和超额利润取决于企业内部能力的差异;资源观的前提假设企业是异质的,资源只具有有限流动性的,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产业环境和企业资源资产和能力的动态组合。笔者认为应该从资源观的角度给企业竞争力下定义,原因如下:资源观的前提假设更贴近实际。由于事实上同一行业内也存在利润差异,进入高利润的行业并不意味着一定获得竞争优势,市场结构观的假定和现实不符;然而,由于现实中,外在环境或多或少的会影响企业的内部的能力从而影响其绩效和竞争力,所以仅从企业内部能力定义企业竞争力也是不完善的。(2)企业竞争力概念及内涵特征根据前文对资源观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力应具有如下的内涵特征:其一是系统性和综合性。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的综合素质,是企业所有资源、能力、环境因素优、劣势的综合反映;其二是开放性和适应性。企业竞争力是处于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所拥有的赢得竞争的能力;其三是持续性和动态性。企业竞争力是维持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其四是相对性和独特性。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较的优势,那些难以被模仿的、高度有价值的独特性是企业的优势所在;其五是逐利性和有价值性。企业竞争力体现在消费者价值和企业自身利益两个方面,消费者价值主要体现在企业赢得的市场占有率和向消费者提供其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企业自身利益体现在企业的盈利和发展。本文采用学者金碚提出的概念,即在竞争的环境中,企业所特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二、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商业银行是企业的一种。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区分企业和非企业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同时具备企业组织的经济要素包括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否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担风险;是否有属于自己的资本;依法照章纳税;企业宗旨是为谋求利润最大化等五个方面。而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业的主要经济组织显然具备企业组织的上述所有基本经济要素在中国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中己有明确规定:商业银行是依据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设立的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法人。而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也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把商业银行建设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现代企业法人。正是由于商业银行具备企业组织的基本经济要素,所以,一般企业竞争力理论可以适用于商业银行。但商业银行又是一类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与一般生产经营企业相比具有其明显的特殊性:1、商业银行具有经营特殊性,包括:经营商品特殊性货币商品;经营重点特殊性资本;经营方式特殊性借贷方式经营;经营业务特殊性主要从事货币业务、信用业务,以及信息咨询等服务;资本结构特殊性自有资本比重小、借入资本比重大。2、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所不具有的社会性。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为货币,货币的广泛可接受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社会性,可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与工商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涉及到生产和生活的某一个领域不同。3、商业银行具有服务性。例如:银行的存贷业务,既是资金融通业务,也是融资信息服务。4、商业银行具有高风险性。现代经济学己经证明,商业银行是一个具有高风险的微观经济主体,这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特殊的资本结构、借短贷长、部分准备金制度等经营运行的非均衡特性。另外,由于商业银行的支付清算和融资中介等功能,商业银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资金往来关系,因此,一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可能会导致另一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危机,从而使整个银行体系都陷入风险。5、商业银行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 外部性是指某项事物或活动,不仅对行为人,还对行为人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和环境产生好的或不好的影响,但行为人并没有因为这种影响得到任何额外收益或付出任何额外补偿。商业银行作为货币供给机制的核心、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与一般工商企业相比,其外部性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影响其它银行、银行业、社会;其二是被其它银行、银行业、政府、社会影响。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不具有的典型的外部性特征。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类企业,虽然企业竞争力的一般理论也适用于银行竞争力的研究,但要深入分析和评价银行的竞争力还需要针对银行的特殊性进行研究,以企业竞争力的理论为参考和借鉴。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一)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界定的现状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是一类特殊性质的企业,在企业竞争力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也有一些银行金融方面的专业人士对银行竞争力及其评价进行了研究,但明确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定义的并不多,现有的定义可分为以下两类:1、未考虑特殊性定义。现有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大多数只是可以适用于所有类型企业的定义,而并非专门适用于商业银行。例如:焦瑾璞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金麒等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银行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表现为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净利润水平,它由其构成要素交互作用的同时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而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交互的系统;朱纯福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不同银行主体所具有的,能够比竞争对手更能创造竞争优势,以实现经营指标与发展战略目标的能力。张新宇等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其充分利用包括外部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竞争能力。2、仅考虑部分特殊性的定义。目前仅有部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定义考虑了商业银行特殊性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也不能全面地反映商业银行竞争力。例如:丁欢新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下,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指导原则,合理充分地整合包括宏观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发挥出来的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长久和发展的综合能力,这一定义就未考虑到商业银行经营和服务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时,首先应着手于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进行准确的界定。这样才有利于全面、真实地反映商业银行竞争力。(二)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基于前文对企业竞争力的内涵的界定和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分析,在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界定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商业银行竞争力应具有资源观的企业竞争力的内涵特征系统性和综合性、开放性和适应性、持续性和动态性、相对性和独特性、逐利性和有价值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商业银行的特殊性经营的特殊性、服务性、社会性、外部性、风险性。所以,本文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概念应该这样界定:是商业银行在长期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中,在独特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下依靠其拥有的各类资源(资产和能力)形成的能够持续的抵御风险,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得到保证,并持续的向客户提供高品质金融产品和服务以获取银行稳定发展的综合性能力。第二节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系统构成及作用机理根据本文对商业银行竞争力内涵的界定,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内涵特征系统性和综合性出发,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应由两大类构成要素产业环境要素、内部资源要素(资产和能力)构成的动态结合体。其中产业环境要素又包括四类具体的产业环境,内部资源要素(资产和能力)包括两类资产、七种具体的能力。(一)要素及其具体构成1、产业环境要素是商业银行竞争力一般架构的依托。这一要素是由商业银行的外部性特征决定的。产业环境要素是指存在于商业银行外部,不为其控制,不在其决策范围之内的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形成的各种因素的综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供需状况与投资价值预测报告
- 2025-2030功能性茶叶产品研发趋势与市场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分布式存储服务性能优化与行业应用场景报告
- 2025-2030共享汽车残值评估模型构建与资产处置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湖北省宜昌市注册会计财务成本管理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氢能产业链投融资政策支持与实施效果分析报告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易错题集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北京公务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Z世代消费洞察:新消费品牌品牌形象优化策略报告
- 2025年煤矿安全生产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导行教育: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育人 论文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手术治疗
- 八个有趣模型搞定外接球内切球问题(学生版)
- 分期贷款利息计算表
- 两篇古典英文版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狗猫鼠》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燃气轮机介绍课件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 名师成长的路径与修炼(教师版)课件
- 西方经济学导论全套课件
- “基础教育精品课”PPT课件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