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演讲.doc_第1页
林徽因演讲.doc_第2页
林徽因演讲.doc_第3页
林徽因演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所了解的林徽因。第一次听说林徽因,是因为东北大学的校徽,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任教于东北大学建筑系的时候,校长张学良出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的设计拿下了比赛的最高奖,东北大学也一直沿用着她的设计。再后来了解她,是因为知道她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完成了她探索中国建筑民族形式的实践,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句语出佛典的话,是对林徽因一生的最好写照。她是诗人,她是建筑学家,她是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心中永远的齐德拉公主,她是胡适口中的“一代才女”,她是沈从文眼里“绝顶聪明的小姐”。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她以超凡的风华,融入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男性为主的京派知识分子群体中去。今天我主要讲下关于林徽因的生平,以及抗日战争期间和建国后的成就。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 1916进入教会学校北京培华女子中学学习良好的家庭教育,使林徽因对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修养,这为她后来在建筑学、美学和诗文创作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920年十六岁的林徽因和父亲 关于新月社:新月社由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根据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而得名。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并且登台演出了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准备攻读建筑学。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 年夏,林徽因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说起林徽因,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更多的是她的情感世界。在当时,知识分子是社会少数,像林徽因这样受过良好教育、才貌出众的女子,更是凤毛麟角。其中三个人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个是建筑大师梁思成,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一个是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与徐志摩相识是在英国伦敦。1918 年,徐志摩北大肄业以后前往美国留学。后来因为崇拜西方哲学家罗素,他离开美国,来到英国留学,希望在英国能够亲耳聆听罗素的讲学。可是,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不久前刚刚去中国讲学,徐志摩只能遗憾地在剑桥附近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来,等待罗素归来。在此期间,徐志摩认识了林长民父女。徐志摩慢慢成为来林寓的常客,他们经常一起泛舟游玩,赋诗吟唱。可以说,在文学方面,徐志摩给了林徽因很多帮助,从林徽因的诗作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徐志摩的风格。徐志摩很欣赏林徽因的端庄秀丽,他曾经给林徽因写过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林徽因只是敬重徐志摩的学识,在享受即时的虚荣与追求学问理想之间,她选择了学业和理想。尽管这样,林徽因仍然与徐志摩保持着朋友的关系,在1924年的时候,他们一起担任翻译,陪同访华的泰戈尔。1931 年 11 月 19 日,徐志摩为了赶去听林徽因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报告,徐志摩冒雨乘机,结果飞机失事了。徐志摩遇难后,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失事的现场捡了一块烧焦的木头,便拿回去带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去世,一直没有摘下来过。对于徐志摩的才华,林徽因是欣赏的,但是她只是把徐志摩当做了知己,终生感恩的朋友。金岳霖是林徽因生命中的另一位知己。为了林徽因,他终身未娶。因为在他心中,世上已人可以取代林徽因。多年来,金岳霖一直与林徽因夫妇毗邻而居,成为逐“林”而居的“游民族”。梁家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金岳霖经常是沙龙的座上宾。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才情、人品赞羡至极;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慕。汪曾祺曾在金岳霖先生一书中记述了这样的细节:林徽因去世多年后,金岳霖有一天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郑重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林徽因在金岳霖心中,始终是最美的“人间四月天”。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让林徽因和梁思成最终走到了,共同致力于他们所热爱的建筑事业。1931 年,林徽因加入了由梁思成等人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1931 年至1937 年 7 月抗日战争爆发其间,林徽因协助梁思成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了抢救掩埋在荒野、即将被遗忘的珍贵古建筑,完成中国建筑参考图集的出版,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远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地实地考察、研究、整理。从 1930 年到 1945 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遍走了中国15 个省 200 多个县,考察测绘了古建筑物两百余座,获得了许多远溯唐宋的发现,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才为世人所认识并加以保护的,像河北赵州石桥、山西的应县木和五台山佛光寺等。梁思成夫妇的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而林徽因也写下了有关建筑方面的论文、序跋等二十几篇。虽然抗日战争期间生活困苦不堪,但林徽因和梁思成仍不愿离开祖国,他们拒绝了美国大学的高薪聘请。她的肺病越来越严重,很多时候只能躺在床上,经常大口大口地咯血,但仍然顽强地承担了中国建筑史全部书稿的校阅,并执笔写了五代、宋、辽、金部分。此外,她还写下一首十一月的小村,描述了李庄古镇优美而充满诗的乡村画面。从1940年底,到1945年底,林徽因在这个“缺乏最起码的生活设施”的李庄,虽罹重病,但仍保持她的创造天赋和坚毅乐观态度,并以此感染周围的人。梁思成曾说:在战争时期的艰难日子里,营造学社的学术精神和士气得以维持,主要应归功于她。她在李庄完成了诗作一天、忧郁等,论文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协助梁思成编著英文注释的图像中国建筑史。混乱的年代里,任谁都无法更改她的积极与乐观,像她自己所说:“我认定了生活本身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体验到极端的愉快,灵质的、透明的、美丽的、近于神话理想的快活。”抗战胜利后,林徽因全家回到北平。1948 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北平。梁思成夫妇想到古城无数百年建筑可能毁于战火,日夜不眠,寝食不安。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北平解放后,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题。与梁思成合作撰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她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介绍我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十余篇。1949 年 9 月到 1950 年 6 月,林徽因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1950 年,林徽因被任命为北京计划委员会委员,对首都城建总体规划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1951 年,她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承担为碑座设计文饰和花圈浮雕图案的任务。1952年,她参加中南海怀仁堂的内部装修设计,还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1953 年,她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并担任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林徽因还十分关心传统手工业的复兴,为濒临停业的景泰蓝、烧瓷等传统工艺品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式图案,并亲自参加试制。林徽因早年患有肺病,抗日战争期间,长达八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她的病情不断加剧,最终恶化为肺结核,这在当时属于不治之症。1953年完成了景泰蓝抢救工作后,林徽因的身体又一次垮了下来,每到寒冬,她的病情就愈加严重,药物已不能奏效,只能保持居室温度。即使一场感冒,对她都是致命的。所以一入秋,梁思成就把窗户糊个严严实实,几只火炉也很早点起来。就是这样,林徽因仍不停地咳嗽。1955年4月1日晨6时20分,林徽因终于告别了这个世界,走完了她51年绚丽多姿的生命旅程。“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金岳霖在林徽因去世后留下的一句话。我想,林徽因拥有的不仅是美丽与气质,她所拥有的更是对艺术和建筑的领悟力。在林徽因的建筑论著中,她总是将建筑学家科学、严谨的精神和作家浪漫、唯美的气质结合得恰到好处。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周严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中国古建筑在艺术方面的高超成就。读她的论著,不枯燥,不艰涩,反而像在读一篇美文,有着愉悦享受。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清,曾这样形容这个气质如兰、风华绝代的奇女子:“林徽因就像一团带电的云,裹挟着空气中的电流,放射着耀眼的火花。” 与美丽相辅相成的,是她过人的才气。文洁若为林徽因的美而惊叹之馀,毫不掩饰对她才华的钦佩。林徽因是在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在建筑学方面的成绩,无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树”。1932年,梁思成、林徽因结识了美国朋友费正清和费慰梅夫妇,费正清是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西方最负盛名和成就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们两家恰巧住在同一条胡同里,费正清说:“中国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梁氏夫妇在我们旅居中国的经历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两对夫妇均通晓东西文化,共同语言很多,一见面,即为对方的风度、学识和魅力所折服,从那时候开始,两家的友谊与日俱增。梁思成还给他们起了中国名字 费正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