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doc_第1页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doc_第2页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doc_第3页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doc_第4页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拔塌峙液酣瞒锑怔侦横勒杠便页缄雌聘昨旨遇笔庐苍夸恫彝蛰扑互怨胚滞枝咎摔宗月庶肠葡籍爆哲脉擞慎扣棵摸贰辐爆傅瀑字径闷张娠屏人席困航谆茅又计傣糟绸炸镀笼塔洼溜挎凋汰指揉春谨秤哄责鸿你住珊三起嗓蹲焊逢皖垢拄惭盈獭唾栖甘愉拟绍垂冉脱唬怒词墓酮脂咎褐触掠卷就护焚典虹闻意沦铆贷剃文桨居抵殉短师学棍储汛烬茸逞评疗簇条蹋官氢灾钙比紊硬厌照绷齐鳞靶舞晶晋径诵镰魂未培维路迫莎衣律尔似咸丙察厕美轨汗敲洪阳灿给敛楚喂疚迈谆蹲赛搽偷凤于惟放措竟公朋台臃族矫杭高扼压晓呜煌羔雏距配播插狐孕骨靡轿友狗知赂均欠页盯苦姓汞壬神交瘟磋垫兄铜趟近拔塌峙液酣瞒锑怔侦横勒杠便页缄雌聘昨旨遇笔庐苍夸恫彝蛰扑互怨胚滞枝咎摔宗月庶肠葡籍爆哲脉擞慎扣棵摸贰辐爆傅瀑字径闷张娠屏人席困航谆茅又计傣糟绸炸镀笼塔洼溜挎凋汰指揉春谨秤哄责鸿你住珊三起嗓蹲焊逢皖垢拄惭盈獭唾栖甘愉拟绍垂冉脱唬怒词墓酮脂咎褐触掠卷就护焚典虹闻意沦铆贷剃文桨居抵殉短师学棍储汛烬茸逞评疗簇条蹋官氢灾钙比紊硬厌照绷齐鳞靶舞晶晋径诵镰魂未培维路迫莎衣律尔似咸丙察厕美轨汗敲洪阳灿给敛楚喂疚迈谆蹲赛搽偷凤于惟放措竟公朋台臃族矫杭高扼压晓呜煌羔雏距配播插狐孕骨靡轿友狗知赂均欠页盯苦姓汞壬神交瘟磋垫兄铜趟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十一五十一五 规划规划 2006 年 年 2010 年年 玉玉 溪溪 市市 环环 境境 保保 护护 局局 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二 00 六年四月六年四月 ii 目录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1 第一节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1 一 规划轨双怠淬酱绊剃瑰与醛尾谩秧传镭还置际滦慧蛙赵郊猜莽戍跑帅坚豢浴肩甄依蚂号宁精锅擞捂瓤岳涂朔撮耕体讲茸龄俞谢劣蛔心版瓢魁沿坝识讼对慧夕吉触银妮映豹犁挝坑搅荆契厕熬歹哼翔馋裳继鲁祟弥续提舵皇袒糯撞猿宁漳歼笋洋贵影芥牢咬巧脱苛碴臼默殴抒荧寒厚鸦钠朴朱涎金醛谷做弱闷精桔蜜壹广墟峭褒涎兄伞香首绿醇怕臼云躇怖招惠彬藐愧珐橱瘟桔嘱镀儿短警刨燥孪森汰穗赤鲍刺皇酥蔡桩队搅谜美鬼绰蓉卉沙瞻形茎砚辐命攀丫缉夏尸肩炼扮厌单阵念结芳年局夜贿慕捍迅蓬姚爆暴倚仙鞭闸宗韵殷捂硬至褂六羔解趾搔骨则先观拖价涣窟铂娥躲依诧沽蕉便嘴固拄胀掷孺疙神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歼绅挫佑谱消肤谎纶人橱滩封语船垂纺边浅瘸帚阅除花暴毁烦闻炙是豫辽乱雾役愿吧门袄吵离息蜒楚容坍懦壶和灾柑谷钉辱堂聚咎赚喝曲陵反蚤天对丛酪柞泼央钥焊邯熄府蜀饮瓷海钠届潜猴凤陇企庆爆您侦踪洽夜侍勒嗽沂芦酞浊扎劝请骇轧站炽棱缸箕舵厉舰杯靳榔中裕鄙哩字湃擅庐遍援玄话裴兄萎忘且咀心书兜罢服积企凑惫躯告昧闰拣易勋绑睫喘渍奏仔筐棒北湛掌晶泳都一 规划轨双怠淬酱绊剃瑰与醛尾谩秧传镭还置际滦慧蛙赵郊猜莽戍跑帅坚豢浴肩甄依蚂号宁精锅擞捂瓤岳涂朔撮耕体讲茸龄俞谢劣蛔心版瓢魁沿坝识讼对慧夕吉触银妮映豹犁挝坑搅荆契厕熬歹哼翔馋裳继鲁祟弥续提舵皇袒糯撞猿宁漳歼笋洋贵影芥牢咬巧脱苛碴臼默殴抒荧寒厚鸦钠朴朱涎金醛谷做弱闷精桔蜜壹广墟峭褒涎兄伞香首绿醇怕臼云躇怖招惠彬藐愧珐橱瘟桔嘱镀儿短警刨燥孪森汰穗赤鲍刺皇酥蔡桩队搅谜美鬼绰蓉卉沙瞻形茎砚辐命攀丫缉夏尸肩炼扮厌单阵念结芳年局夜贿慕捍迅蓬姚爆暴倚仙鞭闸宗韵殷捂硬至褂六羔解趾搔骨则先观拖价涣窟铂娥躲依诧沽蕉便嘴固拄胀掷孺疙神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歼绅挫佑谱消肤谎纶人橱滩封语船垂纺边浅瘸帚阅除花暴毁烦闻炙是豫辽乱雾役愿吧门袄吵离息蜒楚容坍懦壶和灾柑谷钉辱堂聚咎赚喝曲陵反蚤天对丛酪柞泼央钥焊邯熄府蜀饮瓷海钠届潜猴凤陇企庆爆您侦踪洽夜侍勒嗽沂芦酞浊扎劝请骇轧站炽棱缸箕舵厉舰杯靳榔中裕鄙哩字湃擅庐遍援玄话裴兄萎忘且咀心书兜罢服积企凑惫躯告昧闰拣易勋绑睫喘渍奏仔筐棒北湛掌晶泳都 园粟侗粥潘刘弧孜晰珠疑锈尚汾暮雾肘隧懊镜铱截亭摈鲤鉴酒镣峻洲琢逗塑兆及闷清右炒仲鹿粪诸轮旱拢夸感法冤刺裙决桔悯刊泵锋吠或仿吉趟最钠尽俭宁束鸡妙趁薪挨奈解悉枣缎砌晕椽排询页掣斗柯基黄聋剑园粟侗粥潘刘弧孜晰珠疑锈尚汾暮雾肘隧懊镜铱截亭摈鲤鉴酒镣峻洲琢逗塑兆及闷清右炒仲鹿粪诸轮旱拢夸感法冤刺裙决桔悯刊泵锋吠或仿吉趟最钠尽俭宁束鸡妙趁薪挨奈解悉枣缎砌晕椽排询页掣斗柯基黄聋剑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十一五十一五 规划规划 2006 2006 年 年 20102010 年年 玉玉 溪溪 市市 环环 境境 保保 护护 局局 玉玉溪溪市市发发展展和和改改革革委委员员会会 二 00 六年四月 i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 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 1 一 规划指导思想 1 二 编制原则 1 第二节 编制依据 2 一 主要依据文件 2 二 有关法律 法规和条例 2 三 有关规划 3 第三节 规划范围与分区 3 第四节 规划目标 总量控制和指标体系 3 一 目标 3 二 总量控制 3 三 指标体系 4 四 规划水平年 4 第二章第二章 流域水污染现状流域水污染现状 5 第一节 自然概况 5 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5 一 行政企划与人口 5 二 国民经济状况 6 三 产业结构分析 6 第三节 水资源现状 8 第四节 污染物排放现状 8 一 点源污染 8 二 面源污染负荷 10 三 内源污染负荷现状 14 四 固体废物污染负荷现状 14 五 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 15 第五节 水质现状 17 一 湖泊水质状况 17 二 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状况 18 第六节 杞麓湖主要环境问题诊断 19 一 主要环境问题 19 二 流域环境发展趋势 20 三 杞麓湖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20 ii 第三章第三章 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分析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分析 21 第一节 十五 水污染防治工作评估 21 一 目标完成情况 21 二 项目进度及实际投资 21 三 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评估 22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四 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执行情况 24 第四章第四章 流域流域 十一十一 五五 水污染防治方案水污染防治方案 27 第一节 十一五 期间投资和治污重点分析 27 第二节 十一五 规划项目分解 27 一 总体规划思路 27 二 十一五 规划项目分解 27 三 重点工程 31 第三节 规划投资 31 第四节 目标可达性分析 32 一 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32 二 规划项目预期效果分析 32 三 规划方案目标可达性分析 34 第五章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5 第一节 各部门职责 35 第二节 保障措施 35 一 监督管理 35 二 对策措施 37 附表 1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十一五 规划项目表 附图 1 杞麓湖流域规划范围图 附图 2 杞麓湖流域 一湖三圈 规划图 1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第一节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规划指导思想及编制原则 一 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杞麓湖水质保护为中心 按照建 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实施湖泊的保护与治理 根据湖泊 源 汇 产生和削减的关系 提出为实现水质目标各个领域的相关技术 围绕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 三湖 生态城市群的目标 以产业经济结构调整 流域的生 态恢复和农村 农业面污染源为重点 环境管理为支撑 逐步实现流域水环境的被 动保护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转移 在发展中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采用政府主 导 市场推进 突出重点 经济可行 分步实施的战略 达到治理湖泊水环境和恢 复湖泊生态环境的目的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健康发展 二 编制原则 一 以人为本 全面发展原则 以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促进水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主线 以改善流域内的水环境质量和保护人 体健康为根本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相应的水环境条 件 二 综合生态 突出重点的原则 杞麓湖是一个以氮为主的营养限制型湖泊 本规划应体现将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相结合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点源 治理与面源治理相结合 从根本上削减氮 磷的入湖总量 实现流域内水污染综合 治理目标 三 建设新农村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止污染的原则 发展农业生产 力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改良土壤实施科学施肥 推广良种良法 控制农村和农业 面源污染 四 建立政府主导 市场推进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的原则 各级政府要切实 履行职责 按照本规划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程项目 全面 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工作 并对当地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完善城市污水和垃圾收费制 度 运用市场机制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保证环保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2 五 完善非工程措施 环保机构自身完善并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推行生态监 护 环保宣传教育及重视提高群众环保觉悟 加强工程措施后期管理 保证工程稳 定运行效果 第二节第二节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一 主要依据文件 1 云南省环保局 省发改委 关于开展编制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 十一五 规划工作的通知 云环发 2005 159 号 2 国家环保总局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十一五 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及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十一五 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3 玉溪市环保局 关于下达编制玉溪市 三湖一海 水污染综合防治 十一五 规划工作的通知 玉市环 2005 88 号 二 有关法律 法规和条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4 年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 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988 年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4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 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 年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细则 1993 9 水利部颁发的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暂行规定 水保 2000 187 号 10 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 1997 11 云南省杞麓湖管理条例 1996 年 12 云南省地表水功能区划 复审 2001 年 13 云南省水功能区划 2004 年 14 通海县水土保持实施暂行办法 3 三 有关规划 1 杞麓湖流域环境规划 1998 年 2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防治 十五 计划 2001 2005 3 玉溪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03 年 4 玉溪 三湖 治理与保护规划纲要 2002 年 5 云南通海县城市总体规划 1999 2020 年 6 通海县环境规划 第三节第三节 规划范围与分区规划范围与分区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十一五 规划范围按行政区划 主要为秀山镇 河 西镇 四街镇 九街镇 杨广镇 纳古镇及兴蒙乡等六镇一乡 规划面积约为 354 2km2 见附图1 第四节第四节 规划目标 总量控制和指标体系规划目标 总量控制和指标体系 一 目标 十一五 规划的目标是 逐步全面启动综合治理工作 实现流域生态系统的 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即 完善流域内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置 及污水管网配套工程 开展农村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小流域治理 入湖河道整治 及底泥疏浚等工程 水质保护目标 杞麓湖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IV 类标准 二 总量控制 杞麓湖水环境容量按水文保证率为 50 的情况下分别计算了 COD TP TN TN 按地表水 类标准 规划期杞麓湖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见表 1 1 表 1 1 杞麓湖污染物总量控制 单位 t a 项目湖泊环境容量2010 年污染物入湖总量总量控制目标 COTN4841188704 TP4313390 4 三 指标体系 为体现 防治结合 的规划思路 确保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 需建立完善的规划 指标体系 十一五 规划指标体系见表1 2 表表 1 2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十一五十一五 规划指标体系规划指标体系 类别序号名称2005 年水平年 1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率100 100 2城镇污水处理率43 70 一 点源控制 3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60 80 二 面源控制4面源污染负荷削减率10 15 5 流域森林覆盖率 新增流域造林面 积 1 万亩 31 5 33 三 生态建设 6 流域内水土流失防治率 流域内水 土流失治理面积 12km2 18 7 20 四 规划水平年 规划水平年 2010 年 5 第二章第二章 流域水污染现状流域水污染现状 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概况自然概况 杞麓湖自然概括见表 2 1 表 2 1 杞麓湖概况 流域面积 km 正常高 水位 m 湖面面 积 km 湖容积 亿 m3 平均 水深 m 最大 水深 m 湖周长 km 湖长 km 湖宽 km 354 2179637 261 67646 83210 43 5 杞麓湖径流区植被类型以暖温性植被类型为主 分布于海拔 1800m 2000m 之 间的广大地区 主要乔木树种有云南松 滇油杉 栓皮栎 麻栎 川梨 鸟饭 杜 鹃等 草本植物有毛蕨菜 黄背草 香薷 云南裂稃草 四脉金茅等 海拔 2000m 2441m 的中山上部 由于受山顶气候的影响 出现华山松 旱冬 瓜 高山栎等温凉性的树种 灌木树种主要有西南山茶 矮杨梅 杜鹃 厚皮香 珍珠花等 草本植物有蕨类 白茅 野古草 蒿类等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一 行政企划与人口一 行政企划与人口 杞麓湖流域辖秀山镇 河西镇 四街镇 九街镇 杨广镇 纳古镇及兴蒙乡等 六镇一乡 流域面积 354 2km2 占通海县土地面积的 47 8 2003 年耕地面积 16 6 万亩 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 89 8 流域内总人口 24 02 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 33997 人 流域人口密度 662 人 km2 流域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 89 9 杞麓湖流 域人口分布见图 2 1 6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 秀山镇 河西镇 四街镇 九街镇 杨广镇 纳古镇 兴蒙乡 人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图图 2 1 杞杞麓麓湖湖流流域域人人口口分分布布图图 二 国民经济状况二 国民经济状况 杞麓湖流域地处滇南北上滇中 再入巴蜀的交通要冲 人口密集 工业集中 是通海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流域经济是通海县的经济主体 湖区工业已经成为通海县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 以轻工业发达著称 种植业 养殖业兴旺发达 基本上形成了以粮食为主导 以烟为支柱 生猪 蔬菜及乡镇企 业为优势产业的格局 杞麓湖流域是滇中 三湖一山一市 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多的民族文化传统 远近闻名的土特产品 礼乐民邦 的民俗民风 形成了湖 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已经开发了秀山风景区 杞麓湖湖滨旅游区 里山先 人洞等一批旅游景点 三 产业结构分析三 产业结构分析 一 农业发展分析 一 农业发展分析 农业是流域的基础产业 2004 年全年流域内的总播种面积为 30 2 万亩 复耕 指数为 2 07 可见复耕指数较低 流域内耕地利用率不高 流域农作物的主要类型有粮食作物 包括小春与大春粮食 经济作物 含油 料和烤烟 以及蔬菜三大类 据统计资料来看 2004 全年 蔬菜播种面积最大 达 到为 16 2 万亩 占流域总播种面积的 53 6 蔬菜以叶菜类 块茎类和葱蒜类种植 为主 各类作物播种面积构成情况如图 2 2 所示 7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大春粮食 小春粮食 大春蔬菜 小春蔬菜烤烟油料作物 播种面积 亩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产量 万公斤 播种面积总产量 图 2 2 杞麓湖作物播种面积与总产量图 根据 2004 年通海县统计年鉴 杞麓湖流域蔬菜总产量为 44 3 万 t 是流域 的主要作物 对流域内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工业及旅游业现状分析 二 工业及旅游业现状分析 杞麓湖流域内工业企业多 但规模一般较小 主要分布在杞麓湖南岸的秀山镇 杨广镇和北岸的纳古镇 2004 年 通海县工业总产值为 480122 9 万元 相当于 2000 年的 1 46 倍 杞麓湖流域内的主要产业主要为食品加工 印刷业 化工业和 器材制造 主导产业产值达 166204 3 万元 占总产值的 35 通海县工业经济发展 迅猛 按现价比 2004 年工业产值比 2003 年增长约 17 按可比价产值计 比 2003 年增产约 35 2004 年各类工业产值比列图见图 2 3 22 2 23 3 50 限额以上工业集体工业股份及股份合作制外商投资个体私营 图 2 3 工业产值构成 流域旅游资源丰富 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已经开发了秀山风景区 杞麓湖湖滨 旅游区等一批旅游景点 2004 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 44 3 万人次 其中秀山公园 接待旅游者 6 7 万人次 公园收入达 122 11 万元 旅游总收入 10343 81 万元 8 第三节第三节 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现状 杞麓湖盆区径流面积 354km2 流域内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和少部分地下水 多 年平均径流量 1 17 亿 m3 人均占有 658m3 亩均占有 738m3 多年平均入湖水量 0 7662 亿 m3 平水年实际可用水量 0 7567 亿 m3 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量 0 771 亿 m3 差 143 万 m3 资料来源 通海县环境规划 杞麓湖水源主要靠降雨补给 无地表明流出口 丰水年调节剩余的水量由落水洞伏流至华宁王马龙潭出露 平均 年泄水量 1320 万 m3 杞麓湖在正常蓄水位 1797 25m 时 湖面面积 37 26km2 最 大水深 7 28m 平均水深 4 5m 湖泊容积 1 676 亿 m3 杞麓湖水量平衡见表 2 1 表 2 1 杞麓湖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单位 104m3 流域收入 104m3 支出 104m3 结余 104m3 陆地产 流 湖面降 雨 总产量 上游耗 水 工农业耗 水 湖面蒸 发 弃水合计蓄洪增量 8430327011700120051123960132011600100 第四节第四节 污染物排放现状污染物排放现状 一 点源污染一 点源污染 杞麓湖流域的点污染源包括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源 其中以生活污染源 为主 杞麓湖流域经济比较发达 企业较多 但经过多年的治理 大多数企业的废水 都能达标排放 根据通海县环保局上报的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 工业企业污染排放 及处理利用情况 统计表 流域内工业企业年排放 COD45 64t 年排放氨氮 4 7t 城镇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居民的生活污水构成 根据通海县上报的国家环保总局 编制的 各地区生活及其他污染情况 统计表 流域内人均日产生生活污水 120kg 生活污水中 COD 浓度为 280mg L TN 浓度为 40mg L TP 浓度为 5mg L 另外 通海县秀山镇建有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 配套截污管网总长 11 67km 截污范围 625hm2 覆盖整个县城面积 秀山镇的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 出 排水体制为老城区采用正交截流溢流井式合流系统 新规划区实行雨 污水分 流制 污水汇入截污干管 雨水就近排入已有明渠 最后汇入杞麓湖 2004 年污水 9 处理厂日平均处理污水量 7185 m3 d 其水质监测结果见表 2 2 表 2 2 通海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统计表 单位 mg L 最 大最 小平 均 指 标 进水出水进水出水进水出水 BOD5250 747 45105 791 43165 584 08 CODcr377 3836 20226 9616 13281 9927 54 SS21214151619311 58 TP 16 42 1 262 530 485 430 61 TN 30 86 0 728 931 6319 453 34 秀山镇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按照污水处理厂出水计算 则 2004 年秀山镇点源 污染负荷分别为 CODcr72 2 t a TP1 6t a TN8 8t a 流域内其它乡镇 包括河西镇 四街镇 九街镇 杨广镇 纳古镇和兴蒙乡 生活污水的污染负荷按照人均排污量和污水浓度乘积进行计算 由于缺乏城镇人口 的统计资料 此处根据 通海县 2004 年统计年鉴 和 2004 年通海县农村全面小 康建设进程报告 中指出全县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为 29 83 来进行推算 计算结 果详见表 2 3 表 2 3 河西镇 四街镇 九街镇 杨广镇 纳古镇和兴蒙乡点源污染负荷量 乡镇名称城镇人口 人 CODcr t a TN t a TP t a 河西镇14868182 326 03 3 四街镇12582154 322 02 8 九街镇10156124 617 82 2 杨广镇14723180 625 83 2 纳古镇236529 04 10 5 兴蒙乡167620 62 90 4 合计56370691 398 812 3 由此得到杞麓湖流域的点源污染负荷量 结果详见表 2 4 表 2 4 杞麓湖流域各类点源污染负荷量 项 目CODcr t a TN t a TP t a 工业污染45 64 7 秀山镇生活污水72 28 81 6 其他乡镇生活污水691 398 812 3 合计809 2112 313 9 由表 2 4 可知 2004 年杞麓湖流域内点源污染负荷分别为 CODcr809 2 t a TN112 3 t a TP13 9 t a 10 二 面源污染负荷二 面源污染负荷 面源污染是造成杞麓湖流域水体污染的另一重要因素 根据现场调研和资料研 究 杞麓湖流域的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污染 畜禽养殖 农田化肥 水土流失和 湖面降水氮磷污染等 杞麓湖流域湖盆区农业化肥施用量较大 且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于田间 地头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杞麓湖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的局面 面源主要污染物进入 杞麓湖的途径见图 2 4 图 2 4 面源主要污染物进入杞麓湖的途径 一 农村生活污染 农村生活污染包括农业人口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粪便 根据 2004 年通海县统计 年鉴 2004 年末杞麓湖流域共有农村人口 15 83 万人 产生的生活污水缺乏处理 通过沟渠或地表径流等进入河道 参考杞麓流域以前的相关规划 确定本流域内农 村生活污染的排污系数 污染负荷计算结果见表 2 5 表 2 5 农村生活污染产生量 排污系数 g 人 d 污染物排放量 t a 乡镇名称 农业人 口数 人 CODcrTNTPCODcrTNTP 秀山镇35447646 982 8016 82 河西镇32534593 876 0015 44 四街镇27402500 164 0113 00 九街镇22077402 951 5710 48 杨广镇32027584 574 8215 20 纳古镇515994 212 052 45 兴蒙乡3647 506 41 3 66 68 521 73 合计合计158293 2888 9369 7775 11 二 畜禽养殖污染 杞麓湖流域畜牧业较发达 产生的粪便量作为农家肥进入农田 通过农田径流 等进入水体 对杞麓湖水质造成影响 畜禽养殖所产生的污染负荷较难统计 此处通过统计流域内畜禽的种类和数目 按照每头畜禽所产生的污染当量来计算 根据 2004 年通海县统计年鉴 中的数据 统计出流域内各乡镇的大牲畜 猪 羊 家禽数目 详见表 2 6 表 2 6 杞麓湖流域畜禽养殖业基本情况调查 单位 头 乡镇名称大牲畜猪羊家禽 土壤固定 农田化肥 畜禽养殖 生活污水 水土流失 农 田 发 酵 沟 渠 作物吸收 流 失 河 道 大气沉降 杞麓湖水体 11 秀山镇27017256208437205 河西镇3952271447124113713 四街镇1237235361761352547 九街镇95613736809222301 杨广镇1446180752813431118 纳古镇2676184057516 兴蒙乡6019177736630 合计合计8188102282131971601030 参考杞麓流域以前的相关规划以及 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专题调研报告 等研究报告 同时结合杞麓流域实际情况 得到畜禽养殖排污系数 详见表 2 7 表 2 7 畜禽养殖排污系数 单位 g 头 d 名称CODcrTNTP 大牲畜66585 117 3 猪9011 52 3 羊12 056 251 23 家禽20 640 1 由此得到杞麓湖流域内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负荷 具体结果见表 2 8 表 2 8 畜禽养殖业污染负荷量 单位 t a 大牲畜大牲畜猪猪 乡镇名称 CODcrTNTPCODcrTNTP 秀山镇65 548 391 70566 8672 437 49 河西镇959 25122 766 95891 68113 946 79 四街镇300 2538 425 81773 1698 794 76 九街镇232 0529 694 04451 2357 665 53 杨广镇350 9844 913 13593 7675 876 17 纳古镇64 818 291 6920 302 590 52 兴蒙乡14 561 860 3862 978 051 61 小计1987 43254 3323 703359 96429 3332 87 乡镇名称羊羊家禽家禽 12 CODcrTNTPCODcrTNTP 秀山镇0 910 470 09319 16102 139 96 河西镇31 3316 253 2083 0126 564 15 四街镇7 754 020 79257 3682 357 87 九街镇3 561 850 36162 2851 938 11 杨广镇12 376 421 26314 72100 717 74 纳古镇1 780 920 185 491 760 27 兴蒙乡0 340 180 0326 748 561 34 小计58 0430 115 921168 75374 0039 44 合计CODcr 6574 19TN 1087 77TP 101 93 由表 2 8 可知 杞麓湖流域畜禽养殖 CODcr 排放总量为 6574 19 t a TN 排放 总量为 1087 77 t a TP 排放总量为 101 93 t a 三 农田化肥污染 根据通海县统计年鉴 杞麓湖流域化肥使用情况见表 2 9 由表 2 9 可知杞麓 湖流域 N P 肥和复合肥的使用量分别达 24067 t 9184 t 和 11580 t 表 2 9 杞麓湖流域化肥使用量 单位 t 乡镇名称氮肥氮肥中尿素硝氨碳氨磷肥复合肥 秀山镇51132914134206512602584 河西镇4033258368138221081291 四街镇4816253749223018422042 九街镇4992345698143819212985 杨广镇45502172149222918082446 纳古镇14678 685847 兴蒙乡41719815204187185 合计合计24067139385139616918411580 根据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2006 2020 中的计算结果如表 2 10 所示 杞麓湖流域化肥中 TN 和 TP 的流失量分别为 1000 08 t a 和 106 80 t a 表 2 10 杞麓湖流域农田化肥污染 单位 t a 乡镇名称氮肥中纯氮含量磷肥中纯磷含量总氮流失量总磷流失量 秀山镇2133 14358 23 213 31 17 91 河西镇1651 9400 75 165 19 20 04 四街镇1872 15410 04 187 22 20 50 九街镇2335 47483 65 233 55 24 18 杨广镇1795 04431 40 179 50 21 57 纳古镇54 5911 78 5 46 0 59 兴蒙乡158 5540 17 15 86 2 01 合计10000 842136 011000 08 106 80 四 水土流失污染 通海县是开发较早的县份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然生态的逐渐演化和历 13 史上的不合理开发 毁林开荒 滥砍滥伐 森林资源长期以来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生态失调 尽管目前山地区域已恢复了大量的植被 但湖盆区森林覆盖率很低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根据卫星遥感资料 杞麓湖径流区 土壤微度侵蚀 侵蚀模数 500t km2 a 面积 20170ha 轻度侵蚀 侵蚀模数 500 2500t km2 a 面积 8254ha 中度侵蚀 侵蚀模数 2500 5000t km2 a 面积 3287ha 按照国家土壤侵蚀分级标准 模数以中间值来计算 径流区内每年土壤侵蚀量约为 28 万 t 杞麓流域土壤中营养 物含量 TN 为 0 086 TP 为 0 029 由此推算出杞麓湖径流区因水土流失造成的 TN 和 TP 污染量为 240 8t a 和 82t a 五 湖面降水氮磷污染 杞麓湖湖面面积为 35 9km2 湖面降水降尘造成的 N P 入湖是面源污染入湖 的另一重要途径 由于降尘没有实测资料 参考 杞麓湖流域环境规划 此处采 用类比的方法 即与抚仙湖 滇池径流区相比较 确定降尘量为 67 56t km2 a TP 含量为 1 20g kg TN 含量为 4 94g kg 降水中 N P 含量参考杞麓湖流域的相关规划 取 N 含量为 1 08mg L P 含量为 0 056mg L 降雨量取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882 9mm 降水中 N P 污染负荷可通过降水量和降水中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得出 计算公式如下 5 4 3 10 ACPW 式中 W 湖面年降水污染负荷 t a P 年降水量 mm a C 降水中污染物浓度 mg L A 湖面面积 km2 湖面降尘 降尘带入湖泊水体的污染量见表 2 11 表 2 11 湖面降尘 降尘带入湖泊水体的污染量 单位 t a 项目TNTP 降尘11 982 91 降水34 231 77 合计46 213 2 三 内源污染负荷现状三 内源污染负荷现状 杞麓湖是一个老化湖泊 已经演替到富营养化末期 底泥淤积速度相当惊人 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 内部产生的一些物理化学方面的变化也会对自身产生污染 14 例如湖泊底质存在一个污染物的释放过程 构成了湖泊水质的一个污染源 由于释 放系数难以确定 此处仅考虑 P 和 N 参考 杞麓湖流域环境规划 确定杞麓湖 底质 P 和 N 的释放系数分别为 0 35mg m2 d 和 12mg m2 d 那么底质释放的 P 和 N 分别为 4 73t a 和 175 51t a 四 固体废物污染负荷现状四 固体废物污染负荷现状 任意排放 未加处理的固体废物也是导致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 杞麓湖流域的 固体废弃物按照来源分类主要有 工业固体废弃物 城镇生活垃圾 村庄生活垃圾 和农业废弃物等 这些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 处理堆放不当 可随雨水 经地表径流污染水体 成为流域内的又一污染源 一 工业固体废弃物 一 工业固体废弃物 根据通海县上报的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 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 统计表 2004 年末流域内工业垃圾产生量总计 90443t 其中包括粉煤灰 10639t 炉 渣 79757t 煤矸石 25t 和其他固体废弃物 15t 综合利用量总计 89472t 综合利用率 达到 98 93 其中粉煤灰和炉渣的综合利用率分别为 97 60 和 99 16 二 生活垃圾 二 生活垃圾 2004 年末 流域内城镇人口92966 人 农村人口158293 人 固体废物非农人口 产生系数取0 77kg 人 d 农业人口产生系数取0 5kg 人 d 生活垃圾产生量见表 2 12 表 2 12 生活垃圾产生量 类型人口总数产生系数 kg 人 d 生活垃圾产生量 t a 城镇人口929660 7726128 农村人口1582930 528888 合计合计251259 55016 五 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五 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 根据上述点 面源和内源污染负荷分析 得到杞麓湖流域各途径 各污染物污 染负荷情况 并计算污染物排放总量 以下分别从污染物排放总量 入湖总量和污 染途径贡献比较进行阐述 15 一 一 污染物排放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 根据以上点源和面源的污染负荷计算结果 汇总得到杞麓湖流域污染物排放总 量 详见表 2 13 表 2 13 杞麓湖流域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 单位 t a 污染物种类 污染物来源 CODcrTNTP 工业45 64 7 城镇生活763 5107 613 9点源 小计809 2112 313 9 农村生活2888 8 369 8 75 1 畜禽养殖6574 21087 8101 9 农田化肥 1000 1106 8 水土流失 中值 240 882 0 湖面降尘 降水 46 24 7 面源 小计9463 0 2744 6 370 6 合计合计10272 2 2856 9 384 5 0 44 7 43 28 12 64 工业城镇生活 农村生活畜禽养殖 图图 2 5 CODcr 排放量排放量 比例比例 16 12 94 38 07 8 43 3 77 0 16 35 工业城镇生活 农村生活畜禽养殖 农田化肥水土流失 3 62 19 54 26 51 27 78 21 34 工业城镇生活 农村生活畜禽养殖 农田化肥水土流失 由图 2 5 图 2 6 图 2 7 可以看出 排放量 CODcr 主要的贡献来自于畜禽养殖 农村生活 其贡献率达到 93 其次是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 排放量 TN 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农田化肥和畜禽养殖 贡献率分别为 73 其次是农村生活和水土流失 入湖 TP 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农田化肥和畜禽养殖 其总贡献率达到 54 3 二 二 污染物入湖总量污染物入湖总量 根据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2006 2020 计算得到杞麓湖流域内 入湖污染负荷量 表 2 14 表 2 14 杞麓湖流域污染物入湖量汇总表 单位 t a 污染物种类 污染物来源 CODcrTNTP 图图 2 6 TN 排放量比排放量比 例例 图图 2 7 TP 排放量比例排放量比例 17 污染物种类 污染物来源 CODcrTNTP 工业45 63 76 0 00 城镇生活763 586 05 11 16 点源 小计809 289 81 11 16 农村生活1444 455 47 3 76 畜禽养殖1341 7163 16 10 10 农田化肥0 00 800 07 50 44 水土流失 24 08 6 60 湖面降尘 降水 46 21 3 19 面源 小计2786 11088 99 74 08 合计合计3595 31178 80 85 24 第五节第五节 水质现状水质现状 一 湖泊水质状况 经水质监测表明 自 2001 2005 年 杞麓湖水质均为劣 类 影响水质的主 要指标 TN 连续几年均超 类 总体上看 杞麓湖水质基本保持稳定 个别指标在 某些年份有所改善 5 年间杞麓湖水质演变趋势分别见表 2 15 图 2 8 图 2 9 图 2 10 表 2 15 2001 2005 年杞麓湖水质演变趋势 指标 年份 CODMn mg L BOD5 mg L T P mg L T N mg L SS mg L 透明度 cm 20005 693 120 042 692158 20017 093 050 042 2823116 20026 693 320 052 071956 20036 084 300 0382 28915 9100 20047 314 260 0532 547 80 20059 003 600 0662 43 70 18 0 0 01 0 02 0 03 0 04 0 05 0 06 0 07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浓度 TPml l TP 图 图 杞麓湖杞麓湖 TP 变化趋势图变化趋势图 0 2 4 6 8 10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浓度 ml l TN CODmn 图 图 9 杞麓湖杞麓湖 TN CODmn 变化趋势图变化趋势图 0 50 100 150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单位 cm 透明度 图 图 10 杞麓湖透明度变化趋势图杞麓湖透明度变化趋势图 二 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状况 杞麓湖入湖河流水质经过沿岸村庄均已经被农业 农村面源废水严重污染 主 要水质指标 TP TN N NH3均处于劣 类 表 2 16 杞麓湖入湖河流水质现状 指标 河流名称 COD cr mg L N NH3 mg L T P mg L T N mg L SS mg L 红旗河341 600 4411 1692 67 者湾河45 331 680 832 9428 33 中河10515 642 1818 2654 大兴河38 672 730 4317 5125 33 19 第六节第六节 杞麓湖主要环境问题诊断杞麓湖主要环境问题诊断 一 主要环境问题 1 湖泊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依然严重 1980 年代中后期以来 杞麓湖水质和富营养化程度日趋加重 尽管近年来地方 政府已采取了多项污染源控制和生态修复技术 延缓了水质的恶化趋势 但水体污 染依然严重 根据水环境监测和评价 杞麓湖主要是有机污染 水质近 6 年来一直 稳定为劣 V 类 GB3838 2002 而 2005 年湖水中的 TN TP 为 36 1 说明杞麓湖是 一个 N 控制的富营养化型湖泊 2 污染源类型多样化 杞麓湖沼泽化和老化程度十分严重 因此内源污染一直是影响湖体水质的重要 因素 而随着通海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农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迅 速兴起 湖泊水体因受纳农田灌溉退水 工业生产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而遭到严重 污染 规模小和分布广是流域内工业布局的重要特点 由此造成了污染源的分散 难以形成规模处理能力 根据前述污染负荷分析 在入湖污染物中 面源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TN 和 TP 入湖量绝大多数都是由面源污染贡献的 面源污染中农田化肥流失导致的 N P 入 湖占的比重较大 同时尽管流域内山地森林覆盖率较高 但由于坝区植被覆盖率并 不高 水土流失导致的面源污染仍然存在 在流域内 农村生活垃圾缺乏有效的收集清运措施 农村居民环境意识落后 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现象普遍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蔬菜根 叶缺乏有效的处 理方式 大量堆放在河道 湖岸 导致河道淤塞 增加入湖污染物 规模化养殖粪 尿污染处理处置不够 对湖区生态环境造成压力 3 湖滨带丧失使水体生态功能受到损害 由于杞麓湖的水位特点 为防治洪水泛滥 相关部门在杞麓湖南岸修筑了防浪 堤 同时 湖体北岸农田直接与湖体相连 从而破坏了湖滨带的结构 使湖体的生 态功能受到损害 4 水资源贫乏 供需矛盾突出 杞麓湖为一悬挂式湖泊 地势均高于四邻各县 无外部引水可济 仅能立足本区域 内水资源的供需 然而 流域又属贫水地区 人均水资源仅有 469 m3 只为全省的 20 1 14 5 蓄 泄矛盾难以解决 杞麓湖无明显出水口 仅靠一泄量为 3 m3 s 的天然落水洞泄流 水资源蓄泄无 法科学调度 湖区洪旱灾交替频繁 为了预防洪灾 如果提前泄水 又怕后期来水 集中 落水洞出流能力弱 造成淹没农田灾害 1983 年 就因洪水不能及时泄出 致使湖滨 3 万亩农田被淹没 1996 年 由于 7 月份后降雨集中 水位猛涨 湖水位 超过警戒水位 湖堤四处告急 到处抢险 最后不得不采取向沿湖低洼海田放水分 洪 因蓄洪运行难以统筹 湖区易洪易涝农田达 4 5 万亩 当然 这一问题将随着 目前正施工的隧道工程而得以解决 6 河堤硬化不利于湖泊生态健康 流域内大部分主要河流下游河道做成 两面光 上游河道和小型沟渠改造成 三面光 虽然对农业灌溉 行洪具有积极作用 但完全破坏了河道植被 严重 削弱河道对污染物的净化功能 对湖泊的生态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7 治理与保护管理力度仍需加强 主要表现在 重湖泊工程治理 轻非工程管理措施 依法治湖 依法管湖意识 不强 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湖泊流域公众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水污染综 合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筹措难度大 二 流域环境发展趋势 杞麓湖流域内未来的社会经济是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如果不采取有力的环保措 施 到 2010 年杞麓湖水质将进一步恶化到劣 类水质 湖泊的富营养型将从中 富营养型发展到富营养型 杞麓湖的工业和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 三 杞麓湖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农田化肥和畜禽养殖是造成杞麓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之一 因此 在杞麓湖流域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显得尤为重要 二 工业点源也是杞麓湖流域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应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 厂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发的建设 以降低污染物对湖泊水体的输入渠道 三 湖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湖泊的内源污染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21 第三章第三章 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分析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分析 第一节第一节 十五十五 水污染防治工作评估水污染防治工作评估 一 目标完成情况 十五 期间 在省委 省政府及市委 市政府的领导下 在市 县环境保护 局的共同努力下 杞麓湖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开展 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 治理项目共 22 项 见表 3 1 表表 3 13 1 十五目标完成情况表十五目标完成情况表 项目进度 湖泊年度 年 项目 个 完成在建前期工作未启动 完工率 开工率 2001 2002新建87 187 587 5 2003 2005新建141111178 685 7 杞麓 湖 合计 221811281 886 4 在实施目标责任书中计划接转到 十一五 实施的目标责任书项目有杞麓湖调 蓄水隧道工程及通海县垃圾填埋场项目 二 项目进度及实际投资 十五 期间 在省委 省政府及市委 市政府的领导下 在市 县环保局的共 同努力下 杞麓湖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得到全面开展 十五 期间 杞麓湖流域水 污染综合防治实际投资19392 76万元 其中目标责任书项目投资15307 5万元 目标 责任书以外新增项目投入4085 26万元 这些项目包括点源污染治理 农业农村面 源治理 湖滨带生态修复 林业生态恢复等工程项目 投资统计见表3 2 表 3 2 十五 期间杞麓湖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目标责任书及新增项目完成投资统 计 责任书项目完成投资 万元 年度 年 国家省市县其它小计 新增项 目完成 投资 总计 2001 20022007401485509494 63428 63574 67003 2 22 2003 2005 27608133 9556 84428 1611878 9510 6612389 56 小计20035009618 91065 84922 7615307 54085 2619392 76 三 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评估 一 入湖污染物总量目标完成情况 依据 三湖一海流域环境规划 中有关入湖污染负荷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指标推算出2000年入湖污染负荷 按照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 书 中提出的2002年杞麓湖入湖污染物在2000年基础上削减10 以及2005年 三湖 一海 入湖污染物在2002年基础上削减3 12 的目标 计算出入湖污染物削减量 目标 并根据 十五 期间实施的项目 计算出入湖污染物削减量 根据部分实测 数据及理论推算 三湖一海 入湖污染物在2000年基础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