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我国古代 为区别于韵文 骈文 凡不押韵 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 包括经 传 史书在内 一律称之为散文 现代散文是与诗歌 小说 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包括杂文 随笔 游记等 散文 1 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2 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3 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 4 哲理散文 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 启迪人生的文章 散文的分类 1 形散神聚 2 抒情性强 情感真挚 3 语言优美凝练 富于文采 主要特点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 先秦散文 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 如 论语 孟子 庄子 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 凡记述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 如 左传 2 两汉散文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 史记 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 开始出现了书 记 碑 铭 论 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3 唐宋散文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 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 出现了文学散文 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 寓言 传记 杂文等作品 著名的 唐宋八大家 也在此时涌现 4 明代散文 先有 七子 以拟古为主 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 皆自胸中流出 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5 清代散文 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 注重 义理 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 分为13类 包括论辩 序跋 奏议 书说 赠序 诏令 传状 碑志 杂说 箴铭 颂赞 辞赋 哀奠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先秦散文 卜辞 殷商 尚书 商周记言史料汇编 诸子散文 寓理于形 历史散文 记言记事 哲学家说理 史学家说事 儒家 论语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孔子 春秋 左丘明 左传 不定 国语 刘向编 战国策 先秦散文 应用阶段 诸子散文 论语 言简意赅 墨子 讲究逻辑 孟子 言辞雄辩 庄子 想象奇特 荀子 论证缜密 韩非子 犀利峻峭 文风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 即议论文和记叙文 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 但其文学性的光芒已不可掩抑 在叙事写人 寓理于形和语言艺术方面都是后世良好的先导 总结 史传文 政论文 赋文 西汉司马迁 史记 东汉班固 汉书 西汉 贾谊 治安策 论积贮疏 过秦论 晁错 论贵粟疏 东汉王充 论衡 西汉 东汉 司马相如 子虚 上林 扬雄 甘泉 河东 梅乘 七发 班固 两都赋 张衡 二京赋 张衡 归田赋 小赋 等 汉代散文 汉书 的成就不如 史记 但在史传文学的发展上仍然有贡献 班固笔法精密 重视规矩绳墨 行文谨严有法 在塑造人物形像上 也有不少优秀的篇章 如 苏武传 汉书 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体裁 与唐诗 宋词 元曲并列 特色 源头 赋作为一种文体 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 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 宋玉也有赋体作品 汉赋 注重铺陈 词藻华美 色彩绚丽 是多源性的 除源本 诗经 楚辞 外 还对战国诸子文体兼收并蓄 赋的发展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 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 宏篇巨制 繁缛富丽 叫做大赋 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赋接受了骈文的影响 讲究对仗工稳 叫做骈赋 从唐代开始 科举考试中写赋 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 而且限制用韵 规定平仄要配合 叫做律赋 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 苏轼等人写赋 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 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 叫做文赋 汉赋的代表作家作品 枚乘的 七发 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司马相如的 子虚 上林 司马相如西汉最有代表性的赋家 扬雄 甘泉 河东 羽猎 长杨 班固的 两都赋 张衡 二京赋 张衡 归田赋 蔡邕的 述行赋 祢衡的 鹦鹉赋 大赋 问答形式 京都赋 晋左思 三都赋 抒情小赋 魏晋南北朝散文 这个时期的散文具有如下的特征 在内容上 题材拓展了 抒情色彩越来越浓 表达社会政治见解和抒发个人感慨往往密切结合 写山水景物的散文 抒情小赋 在形式上 骈偶化倾向逐渐明显 更加讲求遣词造句的艺术技巧 骈文 骈文也称 骈体文 骈俪文 或 骈偶文 因其常用四字 六字句 故也称 四六文 全篇以双句为主 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就成为和散文相对举的一种文体 盛行于六朝 代表作家有徐陵 庾信 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 从总体看 南北朝时期是骈文兴盛的时代 散文并不发达 代表这一时期散文成就的是一些史传 地理等学术著作 而这些著作 其文风在不同程度上也受到骈文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散文代表作家作品 魏晋南北朝辞赋代表 王粲 登楼赋 曹植 洛神赋 向秀 思旧赋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江淹 恨赋 别赋 庾信 哀江南赋 小园赋 枯树赋 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赋家是庚信 唐宋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高峰期 既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的优良传统 又吸收了六朝文学抒情写景 语言修辞方面的艺术经验 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 除散句单行的古文外 骈文也有一些优秀作品 韩愈 师说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捕蛇者说 欧阳修 醉翁亭记 苏轼 石钟山记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唐承六朝和隋之后 骈体文盛行的局面一开始还没有多大改变 初唐王勃的 滕王阁序 和骆宾王的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可算骈文中的双壁 其中警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请看今日之域中 竟是谁家天下 更是传诵不衰 骈体文在形式上过分束缚 使文章的抒情 叙事 说理等多种功能受到很大的伤害 从政教需要来看 骈体文显得不切实用 初唐 唐代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 伴随着政治变革 韩愈 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 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称之为 古文 与骈俪文对立 在他们的影响下 中唐文风大变 清新流畅的新文体基本上取代了几百年来骈文的统治地位 这次文体革新被称为唐代古文运动 中唐 韩愈的散文 论说 记叙 抒情 各种体裁都擅长 他是语言巨匠 善于创造性地使用古代词语 又善于吸收提炼当代口语成为文学语言 词汇丰富 绝少陈词滥调 句式结构也灵活多变 其散文闳中肆外 戛戛独创 总体风貌是雄健深厚 汪洋纵恣 曲折自如 闳中肆外 闳 博大 肆 奔放 淋漓尽致 指文章内容丰富 文笔又能尽量发挥 戛戛独创 形容独创 别出心裁 富有创造性 汪洋恣肆 汪洋 水势浩大的样子 形容文章议论等气势豪放 潇洒自如 动辄辄咎 就 咎 过失 罪责 动不动就受到指责或责难 佶屈聱牙 j q oy 佶屈 曲折 聱牙 不顺口 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垂头丧气 垂头 耷拉着脑袋 丧气 神情沮丧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 萎蘼不振的样子 杂乱无章 章 条理 形容乱七八糟 没有条理 俯首贴耳 像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 耷拉着耳朵 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摇尾乞怜 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 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柳宗元的文章析理透辟 清隽卓绝 以精密见长 柳宗元思想深刻 对人民富有同情心 文思敏捷 在传记文 小品文 山水游记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晚唐时期 时局动荡 古文创作缺乏有力的后继者 以李商隐为代表作家的骈体文仍然居优势地位 直到宋真宗时 形成了风靡一时的骈体 西昆体 晚唐 欧阳修在北宋中叶再度发起古文运动 当时边患严重 社会矛盾加深 需要有古文为政治革新服务 欧阳修以他文坛盟主的地位 快速形成了以他为首的 包括曾巩 王安石 三苏在内的文学集团 于是一度中断了的韩柳古文传统得到继承与发扬 北宋古文运动 宋代散文平易自然 流畅婉转 比唐文更宜于说理 叙事和抒情 更实用 唐文奇特 结构上纵横开合 波澜起伏 词语上也追求新奇 宋文从容 曲折舒缓 不露锋芒 语言明白如话 欧阳修是宋代散文文风的创立者 他提倡学习韩文 但不是机械模仿 他取韩文文从字顺的一面 舍其奇险的一面 欧阳修对骈体文的艺术并不完全否定 如 醉翁亭记 散中带骈 骈散相间 有似骈非骈的情趣 骈体赋 在唐代已有转散的趋势 杜牧的 阿房宫赋 虽注意铺陈 但全无堆砌 已可算是一种新文赋 欧阳修则进一步推行骈散结合 确立新体文赋 苏轼继欧阳修后领导古文运动并取得完全胜利 他的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 苏轼的散文豪放自然 多姿多彩 其议论文明晰透辟 气势纵横 表现高度的论说技巧 精美的游记 杂记 随笔 文赋等文章 做到了涉笔成趣 姿态横生 唐宋的散文是在先秦两汉散文和六朝散文的基础上发展和提高 各类文章丰富多彩 艺术水平也超越现代 八大家的散文成为元明清三代学习的楷模 曾巩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代表作 墨池记 特点 委屈周详 完整严谨 代表作 游褒禅山记 特点 识见高超 挺拔劲峭 代表作 六国论 特点 纵横驰骤 代表作 黄州快哉亭记 特点 汪洋醇厚 如 元明清三代 戏曲小说兴盛起来 而散文的成就已不能和唐宋相比 元代散文园地寂寞 缺少名家名篇 明清两代 实行文化专制 妨碍文学的发展 元明清散文 宋濂 刘基李梦阳 何景明为首前七子李攀龙 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公安派 竟陵派 桐城派 方苞 姚鼐袁枚 郑燮 沈复等人提倡抒写性灵龚自珍康有为 梁启超 明 清 刘基 短篇寓言 卖柑者言 郁离子 宋濂 简练典雅的散文 送东阳马生序 秦王录 明初散文 明代中期代表作家作品 明代晚期代表作家作品 晚明的小品文是在反复古主义倾向中产生的 也是对六朝以来一些篇幅短小的笔记 杂文之类的继承和发展 它有厚重不足和走向俚语肤浅的倾向 但它摆脱 粉饰蹈袭 以及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 自由抒写 注重生活实感 表现个性 笔致清新 风趣放达 也确实给文坛带来可喜的新气象 甚至影响到 五四 新文化运动 清代散文 晚清时期 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