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目录目录 摘摘 要要 I I ABSTRACTABSTRACT IIII 1 1概述概述 1 1 1 1拟建工程概况 1 1 2勘察目的和任务 1 1 3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 2 1 4勘察等级 3 1 5勘察工作布置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3 1 5 1勘察工作布置 3 1 5 2勘察方法 3 1 5 3勘察完成工作量 4 2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 4 2 1自然地理 气象 4 2 2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5 2 3场地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 5 2 4场地岩土层分布及其性质 5 2 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7 2 5 1场地地表水特征 7 2 5 2场地地下水特征 7 2 6特殊性岩土与不良地质作用 7 2 6 1特殊性岩土 7 2 6 2不良地质作用 7 3 3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确定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确定 7 7 3 1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 7 3 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1 4 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1515 4 1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5 4 2场地地震效应 15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4 2 1抗震设防烈度 15 4 2 2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16 4 2 3砂土液化判别 17 4 3岩土体工程性质评价 17 4 4地基土及地基均匀性评价 17 4 5场地水和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 18 4 6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作用评价 19 4 7拟建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19 5 5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论证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论证 1919 5 1基础类型 19 5 2地基土强度及天然地基可行性分析 20 5 2 1天然地基浅基础 20 5 2 2桩基础 24 5 3基础施工注意的问题 26 6 6场地勘察费用计算场地勘察费用计算 2727 7 7结论及建议结论及建议 2929 7 1结 论 29 7 2建 议 30 致谢致谢 3131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3232 附录 附录 附表附表 附表 1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附表 2 地层统计表 附表 3 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 附表 4 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成果统计表 附表 5 原位测试统计表 附表 6 主要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附表 7 土工试验成果表 附图附图 附图 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附图 2 钻孔柱状图 附图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1概述概述 1 1 拟建工程概况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的阳光 西海岸合浦工业园生活配套小区项目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合浦工业园内 拟建项目南侧为北海力港塑编公司用地 北侧为广西正堂药业公司用地 西邻规划路 和包装材料项目用地 东临 50m 宽的创业大道 距廉州湾海岸线约 1000m 拟建项目 总用地面积约 20 亩 建筑占地面积 13303 70 本次勘察仅对其中部分建筑物 拟建 建筑为 3 栋高层建筑物 各拟建建筑物具体特性详见 拟建建筑物工程特性表 拟建建筑物工程特性表拟建建筑物工程特性表 表表 1 1 1 建筑物 名称 工程重 要性性 等级 抗震设 防类别 地上层 数 设计地坪 标高 m 地下 层数 m 群楼 层数 基础埋 深 m 基础 类型 5 2 住宅楼二级丙类1114 5无无待定待定 5 3 住宅楼二级丙类1114 5无无待定待定 5 5 住宅楼二级丙类1114 5无无待定待定 1 2 勘察目的和任务勘察目的和任务 本次勘察为一次性详细勘察 其目的为 详细查明建筑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工 程地质条件 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 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对建筑地基做 拟建场地地 拟建场地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出岩土工程评价 并对地基类型 基础形式 地基处理 基坑支护 工程降水和不良 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和依据 本次岩土 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要求是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面图 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 建筑物的性质 规模 荷载 结构特点 基础形式 埋置深度 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 类型 分布范围 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提出整 治方案建议 并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3 查明建筑场地内岩土层的类型 深度 分布 工程特征 分析评价地基的稳 定性 均匀性和承载力 4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水位变幅 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 划分场地土类型 场地类别 分析地基抗震效应 查明有无可液化土层 评 定其液化的可能性 6 对场地土的地震效应进行分析 判定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7 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 提出经济合理的方案 提出持力层和基础 埋深的建议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 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预测建筑物的变 形特征 8 提出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 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监测检验工作方案提 出建议 1 3 勘察依据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及技术标准 本次勘察主要依据的勘察规范及技术标准为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 2001 2009 版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 2011 3 国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2010 4 国标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 50123 1999 5 国标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 GB 50585 2010 6 行标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 2008 7 行标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JGJ 72 2004 8 行标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 2002 9 行标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 2012 10 行标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 T 87 2012 1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50223 2008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12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CECS 99 2010 13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0 年版 14 地方标准 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J T 45 002 2011 1 4 勘察勘察等级等级 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 规范 JGJ72 2004 及拟建工程性质和场地岩土特征 拟建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 勘察场地为冲积阶地地貌单元 地势起伏变化小 地形地貌简单 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属三级场地 简单场地 地基岩土种类较多 分布均匀性一般 局部地段土层缺 失 地基等级为二级 中等复杂地基 综合评定勘察等级为乙级 本次勘察阶段为详 细勘察阶段 1 5 勘察工作布置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勘察工作布置 勘察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1 5 1 勘察工作布置勘察工作布置 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版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 规程 JGJ72 2004 及对场地地质条件的初步分析 沿拟建建筑物的轮廓线及角点范 围布置孔位 孔距及孔深对高层住宅楼按桩基础的要求控制 高层建筑地段一般小于 24 0m 共布置 24 个钻孔 本次勘探钻孔实际孔深为 高层建筑区域钻孔深 20 00 25 00m 其中技术孔占钻孔总数的 1 2 以上 在技术孔中取土样或做原位测试 测放勘探点 24 个 各勘探钻孔孔口坐标及高程根据场地北侧控制点 Y5 X 88875 803 Y 67709 906 H 14 858m 西侧 Y3 X 87074 521 Y 66843 165 H 16 476m 进行引测获得 控制点坐标系为 80 西 安坐标系 高程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1 5 2 勘察方法勘察方法 勘察方法手段主要是在收集附近已有资料 现场踏勘的基础上进行详细勘察 采 用野外踏勘 钻探 标准贯入试验 重型动探试验 N63 5 取土 水样及室内试验 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察 对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本次勘察使 用 GY 100 型钻机 采用套管跟进及泥浆护壁取芯钻探工艺钻探 标准贯入试验使用导 向杆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 锤的质量 63 5kg 落距 76cm 标准贯入器外径 51mm 内 径 35mm 记录贯入 30cm 的锤击数 标贯试验前清除孔底残土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 验记录贯入 10cm 的锤击数 标准贯入试验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击数均作为评价岩 土层力学特性的依据之一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可 硬塑黏性土样采用回转取土器采取 取土样品质量等级为 级以上 采取扰 动土样直接从取芯管中凿取 取出后用袋装 贴上标签 地下水样采取洁净样瓶放置 钻孔一定深度采取水样 土工试验采用 Yisoft 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进行数据自动采集 及自动处理 取芯 取样 测试及编录均按有关规程要求进行 各勘探孔在完成各项测试后均采用黏性土或原岩芯样对钻孔进行回填处理 1 5 3 勘察完成工作量勘察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采用采用 GY 100 型 2 台 土层钻进方法为锤击钻进和泥浆护壁回转转进 本次勘察野外作业工作于 2013 年 3 月 24 日开始至 2013 年 3 月 29 日结束 历时计 5 天 所完成的工作满足本次勘察质量要求 累计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见下表 1 5 3 1 完成的勘探工作量统计表完成的勘探工作量统计表 表表 1 5 3 1 项 目工作量项 目工作量 测量放样 个 2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m 3 2 钻探孔 个 24室内常规试验 组 15 总进尺 m 548 7颗分试验 组 18 原状土试样 件 16波速试验 孔 3 扰动土试样 件 7封孔 个 24 标贯试验 次 37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 1 自然地理 气象自然地理 气象 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陲 北部湾东北岸 东经 108 50 109 47 北纬 20 26 21 55 南北西三面环海 海岸线长度 106 93 公里 陆域宽阔 地势平坦 具有 丰富的旅游资源 海洋资源和土地资源 北海是我国十四个沿海最早开放城市之一 与海南省隔海相望 邻近东南亚各国 云贵川诸省 处于大西南 海南及东南亚的中 枢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 北海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其特点是高温多雨 干湿分明 夏秋之间台 风暴雨较为频繁 年平均气温 22 6 极端最高气温 37 1 最低气温 2 每年 5 10 月为雨季 降水量占全年的 83 至翌年 4 月为枯水季节 降水量占全年的 17 年 平均降雨量 1548mm 最大 1774 6mm 最小 1160 4mm 蒸发量 1869 6mm 年平均相 对湿度 81 夏秋两季常受台风影响 年影响 0 6 次 风力一般为 5 6 级 最大 12 级 台风一般伴随有大雨 当碰上大潮时 形成风暴潮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向 频率 21 次常风为南西向频率 16 静风频为 12 4 9 月为季风转换期 基本风压值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0 75kPa 2 2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北海区域地质构造属南康盆地西隅 为沉降盆地 上覆地层由上而下主要为第四 系中更新统北海组 Q2b 下更新统湛江组 Q1z 和第三系地层 盆地基底主要为 志留系泥质砂岩 粉砂岩 砂岩等 局部地段为花岗岩侵入体 北海地形由北东向南西拐弯呈反 L 型 是北 西 南三面环海的半岛 地形起伏 不大 主要分为三个地貌单元 一是凸起的基岩残丘 主要分布在西端冠头岭 中部 长青公园及东北面草花岭一带 标高一般大于 20m 最高是冠头岭 120m 二是开阔平 坦的冲 洪积滨海平原地貌 分布在北海中部大部分地区 标高一般为 8 20m 三是 滨海堆积地貌 分布在沿海岸一带 标高一般小于 8m 据记载 自从公元 220 年以来 北海市范围内从未发生过大于 6 级的地震 只有 在 1934 年 4 月 1 日的灵山县平山圩发生 6 75 级地震 波及北海市的地震烈度为 5 度 在 1994 年北部湾坳陷区内的涠洲大断裂带 即涠洲岛 附近海域发生 6 4 级地震 波 及北海亦有震感 但北海市区历史上未曾发生过 6 级以上的地震 据 建筑抗震设计 规范 GB50011 2010 附录 A 北海市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为 0 0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3 场地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场地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 拟建场地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工业园区内 地形地貌属于平坦的冲 洪积平原 地 势较平坦开阔 拟建场地现为空地 场地内杂草丛生 场地地面高程大致为 13 51 15 87m 勘察期间 拟建场地四周较开阔平坦 周边无重要建筑物 除 1 1 楼东侧有一栋 4F 建筑已基本建成 根据野外调查 勘察期间场地控制线范围内未见有架空线路 地下管线及地下光 缆标识等对本工程有影响的地下埋藏物 2 4 场地岩土层分布及其性质场地岩土层分布及其性质 根据地面地质调查 钻探揭露和试验等资料综合分析 场地地层岩性自上而下为 第四系表土 Q4pd 北海组 Q2b 含黏性土粗砂 含黏性土砾砂 粗 砾 砂和湛 江组 Q1z 黏土 粗砂等 绘制钻孔柱状图见附图 2 依钻探揭露 场地地基土层自 上而下详细叙述如下 1 表土 Q4pd 灰黄 灰褐等色 稍湿 湿 松散状 主要由黏性土 中粗砂粒等混合组成 含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少量植物根须 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 具高压缩性 层厚 0 60 1 70m 平均 0 70m 2 含黏性土粗砂 Q2bal pl 棕红色为主 稍湿 松散状 主要由石英中 粗砂混黏粒组成 两者含量比约为 6 4 5 5 局部地段黏粒含量增加 相变为含砂黏性土 该层土遇水后强度显著降低 具湿软干硬性质 属中偏高压缩性土 为冲 洪积层 该层土做现场标准贯入试验 10 次 实测击数 N 5 7 击 30cm 平均值 N 5 7 击 30cm 标准值 N 5 2 击 30cm 经杆 长校正后 N 4 7 6 8 击 30cm 平均值 N 5 4 击 30cm 标准值 N 5 0 击 30cm 该层 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 层厚 3 80m 4 70m 不等 平均 4 40m 3 含黏性土砾砂 Q2bal pl 褐黄 棕黄色 湿 稍密 中密状 主要由石英质砾 粗砂和黏性土混合组成 含有较多铁锰质 黏性土的含量约为 20 30 且随深度增加而渐减 中压缩性土 属冲 洪积层 该层土做现场标准贯入试验 10 次 实测击数 N 10 17 击 30cm 平均 值 N 14 击 30cm 标准值 N 12 5 击 30cm 经杆长校正后 N 8 90 15 2 击 30cm 平 均值 N 12 4 击 30cm 标准值 N 11 1 击 30cm 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 层位较稳定 层厚 1 30 2 90m 平均 2 17m 4 粗 砾 砂 Q2bal pl 浅黄 灰白色 饱和 稍密 中密状 主要由石英颗粒组成 粒径以 0 5 5mm 者居多 常见含约 10 的黏性土 分选性差 级配良好 为冲 洪积层 该层做现场 标准贯入试验 5 次 实测击数 N 13 16 击 30cm 平均值 N 14 4 击 30cm 经杆长校 正后 N 11 13 5 击 30cm 平均值 N 12 1 击 30cm 该层全场地均有分布 层厚 0 40 3 50m 平均 1 72m 5 黏土 Q1zal pl 灰白 褐红等色 很湿 硬塑状为主 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土等黏土矿物 土体 干强度中等 高 韧性中等 无摇震反应 为冲 洪积老黏性土 液性指数 IL 0 13 0 18 平均值为 0 16 压缩系数 1 2 0 16 0 21MPa 1 平均值 a1 2 0 19MPa 1 中等压缩性 作标准贯入试验 5 次 实测击数 12 16 击 30cm 平均值 N 14 击 30cm 杆长校正后锤击数 N 10 1 12 1 平均值 N 11 5 击 30cm 该层全场地 均有分布 局部未钻穿 揭露层厚 0 50 4 00m 平均层厚 2 1m 6 粗砂 Q1zal pl 灰白色为主 饱和 稍密 中密状 主要由石英质粗颗粒组成 粒径为 0 5 2mm 者居多 含量占 60 左右 次以砾粒砂为主 局部相变为砾砂 分选性一般 级配良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好 为冲 洪积层 该层做现场标准贯入试验 7 次 实测击数 N 13 24 击 30cm 平 均值 N 17 7 击 30cm 标准值 N 15 0 击 30cm 经杆长校正后 N 9 1 16 8 击 30cm 平均值 N 12 4 击 30cm 标准值 N 10 6 击 30cm 该层全场地均有分布 尚未揭穿 揭露层厚 8 20 16 90m 平均 12 12m 以上各层土层的分布详见附图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2 5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 5 1 场地地表水特征场地地表水特征 在本次钻探期间场地内地表水不发育 除个别低洼地段在暴雨季节后会有短暂的 临时积水 2 5 2 场地地下水特征场地地下水特征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见二层地下水 第一层属潜水 主要赋存于粗砾砂 层中 地 下水量较丰富 本次勘察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差别较小 本次勘察测得其稳定水位埋 深在 6 20 8 60m 左右 标高在 5 81 8 17m 左右 属丰水期水位 该层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入渗补给及同一含水层的侧向补给 水位随 季节变化 雨季上升 枯季下降 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 地下水的水位年变幅在 1 5 2 0m 间 渗透系数 K 45 60m d 属强透水层 第二层属承压水 主要赋存于粗砂 层中 该层地下水量较丰富 其补给来源主 要为上部含水层的越流补给及同一含水层的侧向补给 承压水头与潜水含水层稳定水 位相差不大 渗透系数 K 40 55m d 属强透水层 2 6 特殊性岩土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与不良地质作用 2 6 1 特殊性岩土特殊性岩土 拟建场地勘察范围内未发现湿陷性黄土 膨胀土等特殊性岩土 2 6 2 不良地质作用不良地质作用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 拟建场地及控制线附近四周较开阔 在勘察期间 场地内其他地段及邻近区域未发现滑坡 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 也未见影响地基 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3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确定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与确定 3 1 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 本次勘察通过现场原位试验及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 综合评价各岩土 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各岩土层的试验方法选择得当 操作过程和样品质量均符合规范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要求 1 试验数据样本合理性分析 现在对于数据样本的合理性 在工程中常用 3 倍均方差法 分析数据样本的合理性 单个值与平均值的绝对值之差大于 3 倍的标准差就是异常 由第一组数据孔隙比 e 分 析如下 含黏性土砾砂天然孔隙比含黏性土砾砂天然孔隙比 e 数据合理性分析表数据合理性分析表 表表 3 1 1 编号123456 孔隙比 ei0 6820 5670 5610 5970 4600 482 平均值 em0 5580 5580 5580 5580 5580 558 均方差 e f 0 2340 2340 2340 2340 2340 234 3 倍均方差 3 e f 0 2340 2340 2340 2340 2340 234 ei ei em 0 1240 0090 0030 039 0 098 0 076 ei 3 e f 0 11 0 225 0 231 0 195 0 332 0 31 评价数据合理 通过计算得知 三组数据都小于 3 倍均方差 无需剔除 表明各岩土层划分较合 理 各测试数据较准确 可靠 2 岩土参数统计分析计算 根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第 14 2 2 及 14 2 4 条分别对岩土层 参数进行统计 由公式 1 1 1 2 1 3 1 4 计算岩土层参数的平均值 标准差和 标准值 统计结果见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各力学指标的最大最小值可以查土 工试验汇总表直接获得 平均值依据平均值公式 m i n n i 1 标准差依据标准差公式 1 1 2 1 2 n n n Ii i n i if 变异系数依据变异系数公式 f m 标准值计算公式 k s m s 1 1 704 4 678 n2 n 式中 m 岩土参数平均值 f 岩土参数标准差 i 岩土物理力学数据 变异系数 n 区段或层位范围内数据的个数 k 岩土参数标准值 s 统计修正系数 式中的正负号按不利组合组合考虑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下面取含黏性土砾砂的天然孔隙比 e 及直剪试验的黏聚力 c 及内摩擦角 计算标准 值过程如下 含黏性土砾砂的天然孔隙比含黏性土砾砂的天然孔隙比 e 黏聚力 黏聚力 c 及内摩擦角及内摩擦角参数表参数表 表表 3 1 2 编号123456 e0 6820 5670 5610 5970 4600 482 c kPa 27 335 532 829 437 647 8 30 535 734 733 83434 4 计算参数的平均值 558 0 482 0 460 0 597 0 561 0 567 0 682 0 6 11 1 n i im e n e 07 35 8 47 6 37 4 29 8 32 5 35 3 27 6 11 1 n i im c n c 85 33 4 34348 337 34 7 355 30 6 11 1 n i im n 计算参数的标准差 90 1482 0 460 0 597 0 561 0 567 0682 0 222222 1 2 n i i e 2 1 2 1 2 2 1 2 11 2 1 1 1 1 1 m n i i n i i n i if nee n e n e n e 2 1 2 558 0 690 1 16 1 0 078 34 76448 476 374 29 8 32 5 35 3 27 222222 1 2 n i i c 2 1 2 1 2 2 1 2 11 2 1 1 1 1 1 m n i i n i i n i if ncc n c n c n c 2 1 2 07 35634 7644 16 1 7 28 63 68904 3434 8 337 34 7 35 5 30 222222 1 2 n i i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2 1 2 1 2 2 1 2 11 2 1 1 1 1 1 m n i i n i i n i if n nnn 2 1 2 85 33663 6890 16 1 1 77 计算参数的变异系数 14 0558 0 078 0 mf eee 21 007 35 28 7 mf ccc 05 0 85 33 77 1 mf 计算参数的标准值 n 6 1 4 6781 704 1 e 2 s ee nn 14 0 586 0 1 081 60 0 558 0 08 1 e sk m ee 1 4 6781 704 1 c 2 s cc nn 21 0 586 01 880 86 3007 3588 0 c sk m cc 1 4 6781 704 1 2 s nn 05 0 586 0 1 970 83 3285 3397 0 sk m 所以 计算统计结果见下表 3 1 3 含黏性土砾砂层天然孔隙比含黏性土砾砂层天然孔隙比 e 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 c 统计成果表统计成果表 表表 3 1 3 项目ec kPa 平均值0 55835 0733 85 标准差0 0787 281 77 变异系数0 140 210 05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标准值0 6030 8632 83 依照以上方法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详见附表 7 土工试验成果表 附表 3 标贯 试验成果统计表 附表 4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按国标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年版 有关要求进行数理统计 并提供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的范围值 平均值 标准值和变异系数 统计结果表明 除液性指数数据外 其余所有试验数据变异系数均小于 0 30 参照变异性等级划分表 表 3 1 4 变异性等级属中等 表明各土层划分较合理 各测试数据较准确 可靠 变异性等级划分参照表变异性等级划分参照表 表表 3 1 4 变异系数 0 10 1 0 20 2 0 30 3 0 4 0 4 变异性很低低中等高很高 3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 经岩土参数的统计分析计算后 提供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见表 3 2 5 其中各土层参数 天然含水率 天然密度 0 天然孔隙比 e 压缩模 量 Es 为平均值 抗剪强度指标 C 为标准值 因未做土粒相对密度试验 故 在此提供各土层的土粒相对密度 ds 经验值以供工程计算采用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表 表 3 1 5 直剪试验压缩模量 MPa 层 号土 层 名 称 天然 含水 率 天 然 密度 0 g c m3 孔隙 比 e0 黏 聚 力 ck kP a 内 摩 擦 角 k 度 Es1 2Es2 4 土粒 相对 密度 ds 表土施工挖掉 不计 含黏性土粗砂22 11 870 77039 417 54 996 882 70 含黏性土砾砂13 11 960 55829 032 49 2311 562 69 粗砾砂 2 100 630 35 0 21 0 23 0 2 68 黏土37 81 801 167 59 311 1413 622 75 粗砂 2 00 0 660 31 0 20 5 22 5 2 65 注 带 为经验值 3 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方法有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1 由载荷试验 p s 曲线确定 由于没有做载荷试验 无法根据载荷试验确定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 2 规范查表法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来确定 通过查 广西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J T 45 002 2011 得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 一般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 fak 表表 3 2 1 00 250 500 751 001 20 0 5380340310280 250 0 6300270250230210 0 7250220200180160 135 0 8220200180160140 120 0 9190170150130110 100 1 0180140120110100 90 1 11301101009080 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 粘性土承载力特征值 fak 表表 3 2 2 N357911131517192123 Fk kpa 105145190220295325370430515600680 砂土承载力特征值 砂土承载力特征值 fak 表表 3 2 3 101520253035404550 中砂 粗砂 砾 砂 180250280310340380420460500 粉砂 细砂 140180200230250270290310340 表土 Q4pd 该层施工挖掉 不计 含粘性土粗砂 Q2bal pl 该层作标准贯入试验 10 段次 锤击数范围值为 4 7 6 8 击 30cm 平均值为 5 4 击 30cm 查表 3 2 2 利用内插法计算如下 液限指 数IL孔隙比 e N 土的 名称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x 190 4 57 145190 57 722380 x 154 x 可以确定该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取 fak 154KPa 含粘性土砾砂 Q2bal pl 作标准贯入 10 段次 锤击数范围值 8 9 15 2 击 30cm 平均值 12 4 击 30cm 查表 3 2 3 利用内插法计算如下 x 250 4 1215 180250 1015 18251250 x 214 x 可以确定该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取 fak 214KPa 粗砾砂 Q2bal pl 作标准贯入 5 段次 锤击数范围值 11 0 13 5 击 30cm 平均值 12 1 击 30cm fak 在 180kpa 到 250kpa 之间 查表 3 2 3 内插法求得承载力 特征值 fak 209 4KPa 黏土 Q1zal pl 作标准贯入 7 段次 锤击数范围值 10 0 13 5 击 30cm 平 均值 11 5 击 30cm fak 在 295kpa 到 325kpa 之间 查表 3 2 2 内插法求得承载力特征值 fak 302 5KPa 粗砂 Q1zal pl 作标准贯入 5 段次 锤击数范围值 9 1 16 8 击 30cm 平均 值 12 4 击 30cm fak 在 180kpa 到 250kpa 之间 查表 3 2 3 内插法求得承载力特征值 fak 214KPa 3 理论公式法 为了使通过理论公式法计算出来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 公式 与规范查表法查得的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查表 比较性的基础 故在采用理论公式法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时 假设基础宽度不大于 3m 基础埋深为 0 5m 这样 fa 公式 与未经基础宽深修正的 fak 查表 理论上基本相符 有可比较意义 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11 规范5 2 5 中 5 2 5 式由土的抗剪 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fa Mb b Md md McCk 基底以下土的重度 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b 基础底面宽度 大于 6m 时按 6m 考虑 对于砂土 小于 3m 时按 3m 考虑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d 基础埋置深度 式中 Mb Md Mc 承载力系数 查表 承载力系数承载力系数 Mb Md Mc 表表 3 2 4 土的内摩檫角标 准值 k MbMdMc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0 0 03 0 06 0 10 0 14 0 18 0 23 0 29 0 36 0 43 0 51 0 61 0 80 1 10 1 40 1 90 2 60 3 40 4 20 5 00 5 80 1 00 1 12 1 25 1 39 1 55 1 73 1 94 2 17 2 43 2 72 3 06 3 44 3 87 4 37 4 93 5 59 6 35 7 21 8 25 9 44 10 84 3 14 3 32 3 51 3 71 3 93 4 17 4 42 4 69 5 00 5 31 5 66 6 04 6 45 6 90 7 40 7 95 8 55 9 22 9 97 10 80 11 73 由于取粗砾砂 和粗砂 未做直剪试验 使得土的内摩檫角标准值 k 无法取 得 因此不能用此方法来确定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值 故只计算含黏性土粗砂 含黏 性土砾砂 黏土 土层的地基承载力 Mb Md Mc 通过查表用内插法求得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计算如下 含黏性土粗砂 fa Mb b Md md McCk 0 4118 73 2 6518 70 5 5 2339 4 254 kpa 含黏性土砾砂 fa Mb b Md md McCk 2 7619 63 6 5219 60 5 8 6829 478 kpa 黏土 fa Mb b Md md McCk 0 1718 13 1 6718 10 5 4 0967 5 300 kpa 4 当地经验参数法 可根据当地工程的经验取值 综合以上规范查表法及理论公式法初步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并结合地区当 地经验综合取得地基承载力建议值见表 3 2 5 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表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值表 表 表 3 2 5 层号 土层名称表土 含黏性 土粗砂 含黏性 土砾砂 粗 砾 砂 黏土粗砂 查表法 fak 查表 kPa 不计154214209 4302 5214 公式法 fa 公式 kPa 不计254478 300 地基承载力特征 值建议值 fak kPa 不计145220220240220 4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 1 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 拟建场地及附近不存在活动性断裂 场地地势总体较平缓 开阔 场地内其他地段及邻近区域未见有崩塌 滑坡 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 稳定性相对较好 勘探过程中未发现有隐伏的古河道 墓穴 孤石 地下空洞 防空 洞及临空面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 场地与地基的稳定性较好 场地较适宜拟建 物建设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4 2 场地地震效应场地地震效应 4 2 1 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 由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 2001 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附录 A 北海市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设计基本地震 加速度为 0 05g 4 2 2 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 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根据对本工程的 8 14 24 钻孔波速测试成果及地区 经验并参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表 4 1 3 剪切波速范围值表明 场地 土层表土 属软弱土 其剪切波速值为 130 138m s 其平均值为 134 67m s 含黏性 粗砂 属中软土 其剪切波速经验值为 182 201 75m s 其平均值为 192 52m s 含黏 性土砾砂 属中硬土 其剪切波速值为 258 266m s 其平均值为 263m s 粗 砾 砂 属中硬土 其剪切波速值为 268 273m s 其平均值为 270 89m s 黏土 属中硬 土 其剪切波速值为 270 283m s 其平均值为 277 83m s 粗砂 属中硬土 其剪切 波速值为 276 85 280 23m s 其平均值为 278 23m s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 m 表表 4 2 2 1 场地类别岩石的剪切波速或 土的等效剪切波速 m s I0I1IIIIIIV VS 8000 800 VS 5000 500 VSe 250 5 5 250 VSe 150 33 50 50 VSe 150 33 1515 80 80 特征周期值特征周期值 表表 4 2 2 2 场地类别 设计地震分组I0I1IIIIIIV 第一组0 200 250 350 450 65 第二组0 250 300 400 550 75 第三组0 300 350 450 650 90 据场地钻孔揭露结合当地区域地质资料 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 50m 以场地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8 14 24 号钻孔为例 计算 计算至 20 0m 得等效剪切波速 Vse8 230 18m s Vse14 241 21m s Vse24 247 33m s 平均值为 239 57m s 根据表 4 1 2 1 综合评价本场地地基土属中软 中硬土场地 综合评价本建筑场地类别属 类 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中表 5 1 4 2 上述表 4 2 2 2 特征周 期值为 0 45S 4 2 3 砂土液化判别砂土液化判别 据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2008 的有关条文 拟建建筑物抗震 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根据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4 3 1 条规定 抗震设防为 6 度时 可不进行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判别和地基处理 4 3 岩土体工程性质评价岩土体工程性质评价 表土 基本全场地分布 厚度厚薄不均 以松散状为主 密实度及均匀性差 为高压缩性的软弱土层 力学强度低 工程地质性质差 未经处理不得作拟建物基础 持力层 含黏性土粗砂 基本全场地分布 厚度厚薄均匀 以松散状为主 为中偏高压 缩性土 承载力特征值为 145kpa 力学强度一般 工程地质性质一般 可作为低层建 筑物基础持力层 含黏性土砾砂 基本全场地分布 厚度厚薄均匀 以稍密状为主 为中压缩性 土 承载力特征值为 220kpa 力学强度较好 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可作为拟建建筑物 基础持力层 粗砾砂 基本全场地分布 厚度厚薄均匀 以稍密状为主 为中压缩性土 承 载力特征值为 220kpa 力学强度较好 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可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 力层和下卧层 黏土 基本全场地分布 仅局部地段缺失 厚度厚薄较均匀 以硬塑状为主 为中压缩性土 承载力特征值为 240kpa 力学强度较好 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为良好 的拟建建筑物基础下卧层 粗砂 基本全场地分布 厚度厚薄均匀 以稍密 中密状为主 为中压缩性土 承载力特征值为 220kpa 力学强度较好 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为良好的拟建建筑物基 础下卧层 4 4 地基土及地基均匀性评价地基土及地基均匀性评价 拟建场地地基土由表土 含黏性土粗砂 含黏性土砾砂 粗砾砂 黏土及粗砂等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组成 表土 层位稳定 但厚度变化大 含少量有机质 评价其均匀性差 含黏性土 粗砂 全场地有分布 层位较稳定 评价其均匀性良好 含黏性土砾砂 全场地有分 布 层位较稳定 评价其均匀性好 粗砾砂 基本全场地分布 层位较稳定性 土质 较均匀 但厚度变化较大 评价其均匀性一般 黏土 部分地段有分布 层位稳定性 较差 土质较均匀 厚度变化较大 评价其均匀性一般 粗砂 全场地有分布 层位 较稳定 评价其均匀性好 按照 JGJ72 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现对地基土均匀性进行分别描述 1 5 2 住宅楼 a 以基础持力层的层面坡度判定 经计算 基础持力层含黏性土粗砂 层层面坡 度小于 10 可视为均匀地基 b 以厚度差评价 经计算 在基础宽度方向上基础持力层与第一下卧层的厚度差 值小于 0 05b 可视为均匀地基 根据以上分析 综合判定拟建建筑场地地基为均匀地基 2 5 3 住宅楼 a 以基础持力层的层面坡度判定 经计算 基础持力层含黏性土粗砂 层层面坡 度小于 10 可视为均匀地基 b 以厚度差评价 经计算 在基础宽度方向上基础持力层与第一下卧层的厚度差 值小于 0 05b 可视为均匀地基 根据以上分析 综合判定拟建建筑场地地基为均匀地基 3 5 5 住宅楼 a 以基础持力层的层面坡度判定 经计算 基础持力层含黏性土粗砂 层层面坡 度小于 10 可视为均匀地基 b 以厚度差评价 经计算 在基础宽度方向上基础持力层与第一下卧层的厚度差 值小于 0 05b 可视为均匀地基 根据以上分析 综合判定拟建建筑场地地基为均匀地基 4 5 场地水和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场地水和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勘察未对场地水和地基土进行腐蚀性试验 参考 2008 年 3 月由广西有色勘察 设计研究院提交的 合浦工业园区生活配套小区阳光 西海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的 水土分析 其结果为 本场地环境类别为 类 A 类地层 据水质分析资料 其测试结果见表 3 5 1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水质分析结果表水质分析结果表 表表 4 5 1 孔号地下水类 型 SO42 mg L Mg2 mg L CL mg L 侵蚀性 CO2 mg L PH矿化度 mg L ZK13孔隙水153 7012 1553 1822 005 52411 31 ZK60孔隙水96 0619 4457 4325 305 34286 38 拟建场地内及附近无化学污染源 场地水未受到化学污染 根据水质分析结果 综合判定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 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对混凝土中的钢 筋具微腐蚀性 本场地环境类别为 类 A 类土 据土样易溶盐分析报告资料 其测试结果见表 3 5 2 土的易溶盐分析结果土的易溶盐分析结果 表表 4 5 2 孔号 地层代号SO42 mg kg Mg2 mg k g CL mg kg HCO3 mg kg PH SK22 1837 1278 48232 17531 926 21 ZK79 1850 1879 70212 21675 275 95 拟建场地内及附近无化学污染源 地基土未受到化学污染 根据土质分析结果 综合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对 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地下水及土的腐蚀性应按现行国标规范 GB50046 采取防腐措施 场地的地下 稳定水位埋藏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4 6 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作用评价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作用评价 拟建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膨胀土 湿陷土等特殊性岩土 并未发现有隐 伏的古河道 墓穴 孤石 地下空洞 防空洞及临空面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 4 7 拟建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拟建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拟建工程施工中应加强对施工机械 运输车辆的维修保养 施工现场周围有居民 时 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尽可能将噪声大的作业安排在白天施工 尽量避免夜间施 工 总之 拟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施工和运营阶段汽车排放产生的粉尘 废弃虽对居民有一定的影响 但不会超过限度 工程建设的填挖和施工临时工程在采 取相应防护还原措施后 原有生态环境会很快得到恢复 5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论证地基基础方案的分析论证 5 1 基础类型基础类型 根据场地地基土特征和工程条件 可根据拟建建筑物的荷载要求选用适当的基础 形式 建议如下 精品文库 欢迎下载 建筑物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一般 指基础埋深小于 5m 或者基础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基础 浅基础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 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 十字交叉基础 片筏基础 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 天然地 基上的浅基础便于施工 工期短 造价低 如能满足地基的强度要求 宜优先采用 本设计从柱下独立基础和片筏基础两方面进行论证 确定采用天然地基是否符合 但由于考虑到持力层具有压缩性较高 泡水后强度会明显下降的特性 如出现局 部泡水时较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 故工程亦可考虑采用桩基础类型 如静压管桩 钻孔灌注桩等 5 2 地基土强度及天然地基可行性分析地基土强度及天然地基可行性分析 5 2 1 天然地基浅基础天然地基浅基础 1 柱下独立基础 5 2 5 3 5 5 拟建建筑物为 11F 的住宅楼 未设地下室 假定上述拟建建筑物 每层单位面积建筑荷重按 21kN m2考虑 以 5 2 住宅楼为例 则拟建建筑物上部荷载 约为 21kN m2 11 231 kN m2 如果采用天然地基柱下独立基础方案 从工程地质剖面 图分析评价可知 表土 层结构松散 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可作为基底持力层 的土层主要为含黏性土粗砂 层和含黏性土砾砂 层 验算取含黏性土砾砂 层为柱 下独立基础持力层 本场地自上而下都是良好土层 浅基础一般 5m 所以初定基础 埋深为 5m 则 5 2 楼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pk为 21 KN m2 11 5 0m 20KN 331 KN m2 需对该层土进行地基土强度验算 本次验算以 24 号钻孔计算 1 计算承载力特征值 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 假设基础宽度 b 3m 由下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 0 3 dbff mdbaka 式中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f ak f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按基底下土类别查表 db 取值 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 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 基础底面宽度 当基础宽宽小于 3m 按 3m 取值 大于 6m 按 6m 取值 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