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感交集品09江苏历史高考的命题思路 百感交集品09江苏历史高考的命题思路苏州大学附中陈小军215006感言。 学科不同,教师的语言风格也迥然不同,历史老师的感言不及语文大师那样多情善感,语言富有朝气、磁性和感召力,历史老师语言力求规范、平直、简洁、明了、真实。 下面我就用历史学科特点的语气来品09历史高考的命题思路。 一晃一年已过,我的本学年高三历史教学随着6月9日09江苏历史高考开考铃的响起而划上句号,究竟是圆满的美还是残缺的憾,只有25日历史高考成绩公布后方知分晓,现在我不敢猜想和妄断。 考后的10日大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在网上下载09江苏历史高考样卷,想看看为之奋斗、为之猜测一年的09江苏历史高考试卷究竟以什么真面貌呈现,有哪些值得我今后教学注意。 今天获悉学校正举行“高考征程再回首”主题征文活动,不禁暗暗窃喜,还是领导想得周到、前卫,智慧教学就应该如此。 可能有些老师嘀咕,09高考已成往事,时间无法倒流,再研究评析09高考试卷没有必要,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其实09高考结束只能标志着学生三年高中学习生涯的终结,对高三老师而言只意味着一轮高中循环教学的阶段结束,因为老师依然在教学,对新课程新高考的教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这也是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绝好捷径。 正基于此,每年大高考、小高考过后,我总养成查阅试卷反省教学的习惯,认认真真将专家千锤百炼的试卷做一遍、想一遍,再对照考试说明核一遍,准能从中悟出一点门道,找出一点教学新趋向,这种对高考自我研究心得定比学科杂志上高考研究专家撰写的评析文章要深刻得多、贴切得多。 感伤。 记得xx年高考一结束,我就写了健步海派味已有,苏派味更浓评xx年江苏历史高考,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第8期发表;xx年江苏首次历史小高考一考完,我连夜写的比较“大”气,不失“活”气评xx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历史试卷一文,后发表在历史学习第5-6期上;xx年高考后,当时我虽然不教高三,但新高三教学在即,想想研究全国各地高考对今后高三教学大有裨益,我的分类总结的文章xx年历史高考图表总述和选择题分类全国、京、沪、津、苏、川、琼、渝、宁、粤、鲁后发表在光明日报主办的考试高考文科 7、8期上;xx年6月我来苏大附中第一年教高三,考后三天内我对照08江苏历史试卷审视自己一年的得与失,撰写的鲜活蹦跳,陷阱不少,颇有震感xx年江苏高考历史卷评析,发表在中学生学习导报上,这对我09备考很有指导价值。 而今09历史高考已成我珍藏的历史,但有一幕情景常在我脑海里回荡走出09考场,一脸茫然和悲感的历史考生们,对我和我身边的送考同事说,老师我历史白读了。 送考回来后我深深反思,对于新一轮高中教学,我们该怎么教,新的历史教学价值取向究竟是什么?颇有疑惑,同行们也无言以答。 看来江苏新课程改革正大迈步推进,历史教师光吃老本不与时俱进,必然教学手段没有活力、教学内容陈词滥调,其自身教学改革必然滞后于高考改革。 感喟。 xx年是江苏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二年高考,对选修学科而言也是09江苏高考招生方案大改革的重要一年,因为08年本二院校必须达2B,09年本二院校选修等级自选,如今苏北就有五所本二院校只要1B1C,本一院校南京林业大学也自降身价只要1B1C。 众所周知,高三教学跟着09江苏高考招生改革走,随着09江苏高考招生改革的变化,导致历史学科的地位今非昔比。 但历史学科在备考课时大幅度下行的背景下,从试卷看09历史高考的命题改革并没有放慢脚步,甚至有提速的倾向。 因为选修学科只评出成绩的等级,只要试题区分度在合理的区间,即可。 这样历史学科的命题人就可大胆的构思,可抛弃难度系数的干扰。 细看近三年的高考,xx年历史试卷与xx年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试题已经在高考历史试卷中占据主导和绝对优势的地位。 xx年历史试卷依然坚持了这一注重能力考查的大方向,并在挖掘题型的能力考查功能,在坚持思维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力求加大合理的难度,作出了更新的努力和探索,以致今年一些考生和老师难以适应。 感触。 纵观xx年江苏历史卷,回顾xx年江苏卷,我们不难发现08江苏高考历史卷因试题活,立意新,变脸快,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难度陡增的震感给惯于做与教材内容相关题的考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xx年江苏历史卷,与08年相比,我觉得今年的历史考题明显偏难,严重脱离历史教材,是09年4月江苏小高考的翻版,使我们一线的高三老师无所适从,弄不清今后教学究竟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培养学生们的哪些能力?论从史出,教材中的史实究竟要不要了?看来这个教改急转弯真的太陡了,而且08年、09年连续两个急转弯真让我们教师晕昏了头,如果是时隔两年再教高三的老师,捧上09江苏试卷定会眼睛直愣愣,不知其所以然。 但掩卷遐思,细细想来,与其说高考命题专家在考学生历史知识,不如说是考一种对人类文明历史的感悟、考历史观念、人生境界。 显然,这些东西比我们教会学生过去曾经发生过一些什么更有用。 在普遍看重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培养的现在,在新课程背景下这份江苏历史试卷还是富有导向意义、有质量、有分量的高考卷,对新课程改革的后来省份还是具有借鉴价值的,譬如xx年课改先行省海南的历史试卷,难度只有0.45左右,就有一鸣惊人的效应。 下面就09江苏历史高考,来说说自己的几点看法 1、整卷分值分布与去年有较大波动,尤其必修部分。 与去年相比,历史考试时间、总分值不变,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从试卷结构的分值安排看,必做题(考查必修部分内容)的分值由xx年的96分增加到100分(约占84%),选做题(考查选修部分内容)的分值则由xx年的24分降至20分(约占16%),体现出xx年历史科高考注重对必修内容的考查。 必做题增加的分值安排在非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的考查内容和范围没有变化。 客观题部分由20道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3分,共60分,其中政治史部分9题,比去年多1题(选择1古代政治题、2三省题、5太平天国题、7近代化题、8日本侵华题、9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题、11新时期中国外交题、13古代雅典民主题、19美苏争霸题),经济史8题,比去年多3题(选择4灌钢法、6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题、10新中国农业政策题、12中美贸易题、14全球化题)和思想文化史部分3题,比去年少4题(选择3明清文化题、15西方人文主义思想、16近代欧美文学题)。 主观题中的必做部分为3道材料解析题,江南士大夫题、婚姻史题、英国政治各一题,分别赋 10、12和10分;比去年多一道简答题,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洲一体化8分,选做部分仍为4道题,每本选修教材涉及一题,由考生选做其中的2题(江苏地区大多选做“改革”王安石变法和“人物”甘地两题),各10分,整个试卷总分120分,五本教材占分比例必修一共计37分,选择9题27分、23题10分;必修二共计39分,选择8题24分,21材料题2问7分,24简答题8分;必修三共计24分,选择3题9分,21材料题1问3分,22材料题12分;选修一改革10分,选修四人物10分。 2、题型稳中出新无大变,题量略微增多无大碍,试卷难度以偏难度为主。 09试卷在整体结构和题型上与08年有微弱不同,但基本沿袭了历次模拟考试的风格。 今年的历史题型比去年多1道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洲一体化的简答题,8分,题目就是直接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欧洲一体化的影响,说明已一度消失的简答题又卷土重来,今年总题量26题(选择20题,非选择4题,选做题2题),去年25题(选择20题,非选择3题,选做题2道);试卷所引用的图片由去年的7幅减为今年的5幅,整个历史试卷的文字阅读量与去年相仿,约5500多字,试卷结构变动不大体现出09历史命题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今年试卷命题比08年多一题,但并没有违背09江苏考试说明的命题要求,xx年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要求非选择题34题,约40分。 选做题以选考内容为命题范围。 由4题组成,一题对应于一个选考内容,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两题作答。 每题约10分,合计20分。 试卷难度以中难度为主,今年高考试卷难度定高于去年,估计难度系数在0.50左右,这也是近几年来历史高考最难的一次。 3、对历史知识的考查不求面面俱到,力求做到少而精,并出现知识面拓展题的先例。 从考查范围看,今年考查历史知识点的覆盖面有所减少,往往摘取其中一点来查。 xx年历史考试说明必考部分26个大专题,没有考到的大专题有9个,去年是大5个专题没有考,今年有这些大专题没有涉及到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近代世界的科学技术;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选考部分考查的知识点也是蜻蜓点水,改革只考了6个改革的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人物评说19个人物中只考了圣雄甘地、探索奥秘6个中考了一个非洲津巴布韦遗址、世界文化遗产荟萃5个文化遗产中只考了4.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考查内容看,09江苏历史高考对09考试说明补充和增加的历史内容给予一定关注,如近代史部分“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增加的“王安石变法”。 还有部分题目历史书本没有明显知识点作支撑,属于历史知识面的新拓展,考试说明中也没有明确点明,如21材料题江南士大夫10分;22材料题近代以来人们婚姻观念12分,要说命题的依据我们只能从考试说明开首页找到这两大题命题的依据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4、题目貌似困难实际容易,看透了材料文字其实就是纸老虎。 如第21题,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风俗习性的变化,这是必修二重要内容,这道题主要考察江南地区苏州一带经济发展。 这道题大部分内容主要是从材料当中可以分析判断出来,比如说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关键考生要认真阅读材料,发掘当中有效信息,从材料当中很好归纳出它的答题要点。 材料一主要反映手工业,江南经济发展有些人富裕起来主要从事手工业。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什么情况呢?明朝非常注重科举制度,对考中举人给予种种优待,比如免除他的徭役及其他负担,考中科举由此减轻负担使经商的条件得以改善。 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明朝江南地区士大夫一些特点,特点从材料当中可以很清楚的概括出来。 材料三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突破了封建伦理道德,材料四则反映了封建士大夫追求奢侈生活挥霍。 所以答题要点很容易归纳出来。 材料四还反映一个情况,古代把打官司叫做诉讼,从这次考试可以看出来,历史相当一部分材料都是引用古汉语的原文,要求考生对古汉语有比较好的基础。 第三问要求考生分析士大夫在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设问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观点,让考生对这个观点加以分析和说明,来证明这个观点。 答案带有辩证思维性质,江南士大夫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既有促进又有阻碍作用,要用具体的史实和相关材料说明这一点,从促进角度来说,刚才的材料可以看出江南很多士大夫积极投身工商业活动,促进了明朝商业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从阻碍的角度来说,第一封建士大夫在致富以后挥霍享受,大量资金用于消费,第二封建士大夫普遍在致富以后喜欢把资金大量用来购买土地,材料中还可以看到有些封建士大夫在致富以后受观念束缚。 5、似曾相识,似曾做过,但阅历有限,下笔不畅。 第22材料题是比较困惑的一题,这是xx年广东卷曾经考过的一道类似题目,广东卷考的是明朝婚姻观念变化,这道题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和采用广东题某些思路,我在高考前提醒过大家,江苏历史卷怎样出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借鉴,会借鉴最新采用新教材的四个省的一些成功做法,套用或者推陈出新,把他们一些思路拿过来为我所用。 这道题为什么感觉有一些困难,这和同学们年龄、阅历有关,因为我们还是成长中的孩子,对这个问题不可能有更深度的考虑,而且这也不是教材重点。 整个教材关于近代婚姻的变化大约只有两三句话,在这里命题者通过补充材料把这个题目做大做强,发挥出来。 下面我们看一下所给的答案,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人们婚姻态度发生怎样变化,仔细阅读材料应该不难回答出来。 材料一观点非常鲜明,由父母来决定子女婚姻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反映了婚姻自主的观念。 为什么行不通呢?材料中其实也给出了答案,现在世界大势是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潮流,还有民主意识、民主平等观念的传播,我曾在考前提醒过大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是考试的重点,分析材料时要非常重视材料的时间提示,20世纪是辛亥革命之后,这时候人们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因为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答案也是这样说的,从遵从父母之命到遵循婚姻自由,所以第一问,从经济基础来说,从变化的原因来说,变化的社会条件,首先有经济根源,经济决定思想观念,而且材料中讲得非常明白。 第二家庭关系从伦理纲常,如果学生答封建家长也可以。 在近代经济状态下,每个家庭成员在社会上主要靠自己个人发展,所以这种经济状态变化必然带来家庭关系重大变化,从家长到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从社会发展角度,一般来说从社会管理制度观念等角度,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些要点,因为材料中有两个,材料一和二,从材料一可以看到他的变化是社会制度的变革,材料二更是很明显的反映这一点,“1950年”考生可以注意这个时间,是新中国建立,以及成立维护妇女合法利益的相关组织,妇联以及社团支持,还有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第三问,要求考生分析不同学者在婚姻态度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 这三个材料有两个是专家提出来的观点,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是两位专家的观点,这两位专家认识婚姻问题上是不同角度,第一个材料是研究考察婚姻问题,第 二、三个材料主要是社会关系角度,认为婚姻牵涉到一定范围社会关系的大事,角度不同。 我们应当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呢?第三个答案将来在改的时候应该做一些适当补充和调整,答案给的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这个答案可能一般同学不是很容易想到的。 6、考材料与教材结合的题目,考生要寻找考点与教材知识点的衔接处。 第23材料题是考察英国历史上议会制度演变,英国这一国家在近代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突出特点,不同政治力量善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妥协来解决矛盾,这个材料很鲜明反映这一点,善于把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新的传统揉合起来。 这道题反映英国制度演变过程中发生过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国王和议会发生权利冲突,这段材料教材中没有,从材料中不难归纳出答案。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具体原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来,具体原因一个是乔治三世违背历史权利与法案,剥夺了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 出现危机第二个具体原因是乔治三世在指挥和指导英国军队干涉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英军遭到惨败。 这是具体原因。 这里还要分析政治根源,政治根源主要是国王不恰当的个人干预,导致英国在北美问题上重大失策,或者可以说国王企图扩大自己的权利,过多干预国家事务。 第二问要求你分析英国激进分子所有面临的政治使命,从材料当中可以很清楚看出,他们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口号,希望在改革过程中扩大选举权,教材中曾经有所说明,因为英国在历史上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议会选取权和被选举权规定财产资格限制,学生回答时需要应用教材所学知识,如果教材知识掌握不太清晰、不太扎实,回答这个问题会感到束手无策。 第二,对议会制度进行改革。 接下来要求分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这场改革结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就是工业革命的进行,这一运动的进行推动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感愤。 xx年江苏高考选择题,试卷构思精巧,立意深刻,视角新颖,有一定的开放性。 众知09江苏高考历史选择题是高考拿高分的基础,但今年江苏高考不少题目很让学生头疼,尤其是在经过筛选只剩下两个选项时,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往往无从下手。 选择第5题引用一段材料,要求根据这段材料判断反映哪个史实,义和团运动斗争矛盾主要指向教会,辛亥革命很显然反映的是必然发生政府层面瓜葛,实际含义就是英国避免介入,换句话说要采取中立政策。 再看第7题,对近代化观念的理解,题干中肯定了作者的观点,可以有这样几个判断理由,很显然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现代化,A很显然排除,不是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有很多,所以A可以排除。 C,从材料中没有看出分析或者强调中国突出的社会性质,所以C可以排除。 D也可以排除。 所以答案是B。 第17题是丘吉尔对斯大林评价,从材料中看出来评价比较全面,就是强调苏联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因为核武器反映了当时尖端水平,现在要求分析苏联能够取得这个成果的原因,这个成果他用了含蓄的比喻式表达,含义就是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如果学生理解内在含义就不难作出判断。 这道题目讨论的是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既要看到他的弊端消极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想变成狗的猫绘本课件
- 2026届山西省翼城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 患者搬运法课件
- 恐龙课件文案
- 塔吊保养考试题及答案
- 机电矿长考试题及答案
- 护士小组面试题及答案
- 中航西飞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停车起步考试题及答案
- 小学剪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运输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光伏居间的合同8篇
-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医疗风险防控培训课件
- 酒店前台礼貌礼节培训
- 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 幸福心理学-(彭凯平)
- 2025年中邮保险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管理专家共识》 (2024版)
-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与巡查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